实习课程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7:54:56

实习课程论文

实习课程论文范文篇1

园艺专业成立之初,园林学院针对园艺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在保证完成课堂理论教学任务的同时,设置了“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温室操作与管理”“种苗与苗圃学”“植物设计与应用”等课程的实践环节。此外,每年10月份,学院针对大四学生开设了“园艺综合实习”课程,安排学生赴云南省昆明市开展为期12天的专业学习。“园艺综合实习”课程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12天的专业学习将建立起一个全新地域植物种类的识别体系,并与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科属的横向归纳与总结。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将温室操作与管理、切花(盆花)生产理论与技术、种苗与苗圃学等课程知识付诸于实践当中,同时还要与当地专业人员进行咨询与沟通,以汲取第一手专业知识。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共设有5个本科专业,每个专业都对大四学生开设了必修的“综合实习”课程,这也是园林学院教学体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园艺专业开设的“园艺综合实习”课程,从2004年开课至今,风雨无阻,从未停歇,十多年的教学实习经验得到其他高校及同行的认可。

二、“园艺综合实习”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云南是地处低纬度的高原,植物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宜人、开展实习的人工成本较低。“园艺综合实习”课程选址昆明主要是因其在全国花卉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内花卉产业界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全国每10枝鲜切花就有7枝来自云南。2011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首次突破100万hm2,销售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出口接近5亿美元[2]。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产国,花卉贸易正逐渐成为我国对外出口贸易新的增长点。面对着新形式、新方法、新技术、新品种的不断涌现,云南的花卉产业结构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引种、育种、种苗生产到栽培、大规模扩繁再到采后处理、包装运输及营销推广,其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为“园艺综合实习”课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目前“园艺综合实习”课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课程组织形式及授课方式已趋于稳定。但是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园艺综合实习”课程教学存在着的一定的问题。(一)植物识别种类欠缺多样性。“园艺综合实习”课程植物种类的识别主要是教师对昆明植物园、黑龙潭公园等有一定历史底蕴的区域所引种栽植的植物种类进行讲解,这些植物种类虽然能够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西南地区主要栽植的植物类型与种类,但是对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专类园(竹园、棕榈园、岩石园等)、湿地植物及适宜在西南地区栽植的园林植物的新品种介绍不足。(二)植物应用调查欠缺综合性。昆明植物种类多样,群落结构丰富,加上适宜的气候以及昆明老城丰富多彩的文化属性,使得植物的应用有着极强的地域特色,随之而诞生了具有这些属性烙印的地域特色的园林形式。近年来街旁绿地、高档小区、大学校园、湖滨湿地、政府绿地等公共空间的园林建设初具规模,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在之前的实习内容中并未得到重视。(三)学生在实习中缺乏主动性。通过对云南云花联合运销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的实地调研,学生可以近距离了解观赏植物是如何一步步从种到收,再变成老百姓手中的消费产品,也就是在全产业链视角下,使学生掌握观赏植物的流通运行机制。课程实习选择的每一个参观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都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并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如果学生不能主动了解各个企业的特点以及不同企业间的联系,仅仅是走马观花的实习,也就不能高效系统地将实习内容消化。加上实习过程中受天气、参观顺序,参观时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有些实习变成了对一个又一个知名企业的参观,无法达到实习应有的效果。(四)课程实习的后勤保障欠缺合理性。“园艺综合实习”课程综合实习历时12天,包括了从基本的植物识别到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方法等内容,实习目标是要学生在短短的12天里,初步建立起对一个陌生城市植物资源的基本认知体系。同时,学生要在实习过程中,对行业龙头企业所涵盖的从植物新品种的研发、种植、经营到生产、销售、流通、市场等各个环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是“园艺综合实习”课程时间短,节奏快,任务重,课业量大,对于任课教师及学生均有较大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带队教师除要熟悉西南地区园林植物种类之外,还需协调实习过程中要参观的各个企业,安排实习时间、参观线路及内容,并对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作出及时的处理,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授课教师对于知识传授的专注力。

三、“园艺综合实习”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

“园艺综合实习”课程内容优化首先应将知识点(植物识别、温室操作、苗圃管理等)整合到具体的实践环节中(参观知名企业、调查公园/公共绿地等),设定较为合理的实习线路;其次,通过对新品种应用、生产经营、技术革新等多方面、多角度的实地调研,将所学的相关专业课程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初步构建起园艺产业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增加植物识别种类。首先,以常见园林植物认知为主,适当增加野生植物资源介绍。例如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参观了昆明金殿名胜区(金殿植物园),园内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古树参天,文化气息浓郁。园区新改善的温室群、世界杰出茶花园及木兰园、杜鹃园等可以让学生温故知新,进一步了解熟悉西南地区野生植物资源概况,完善植物认知体系。其次,增加湿地植物的认知识别内容。例如随着昆明高原湖滨生态城市建设、昆明湿地建设,相对应的园林水景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昆明市湿地总面积已达到6万余公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海东湿地公园,其丰富的湿地植物(水生植物)成为了植物识别体系中重要的部分。第三,加强植物品种介绍。如昆明植物园(东园)收集了丰富的茶花品种,新建的竹园及棕榈园中也收集引种了一定数量的新品种,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黑龙潭公园中引种的梅花、杜鹃花品种数量逐年增加,加之其品种分类清晰,是学生深入了解品种资源的范例。(二)丰富园林应用调研的类型。为取得较好的课程实习效果,教师应带领学生多走多看,观察了解各种绿地(公园绿地,道路绿地,附属绿地、居住绿地等)及园林植物的不同应用形式(花坛,花海,花境,专类园、雨水花园,垂直绿化等)。因此,笔者首先减少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的参观天数,因为世博园的维护经费逐年减少,景观效果不如从前,所以授课时间可以从之前的3天减少至1天。其次,应取消五华区政府绿地的实测,增加呈贡新区政府办公楼公共绿地的调研。因为呈贡新区公共绿地为新建项目,群落结构丰富,物种多样,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景观效果。第三,课程实习应保留市属公园大观公园及翠湖公园的调研,增加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校园景观的调研。因为历史悠久的云南大学在校园景观的营造上结合了古老的建筑及灿烂的文化,有一定的特色。其利用植物进行的空间营造及植物景观的尺度等适宜学生进行学习调研。第四,居住区及道路景观的调研应在休息日完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调研任务。各小组以昆明市政府的《昆明城市园林植物推荐名录(2016年)》作为参考,调研植物景观视角下的城市风格、街头主景、乡愁景观等,学生通过调研发现城市建设中植物选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个人建议。(三)合理规划企业参观实习的要求。改革前企业参观行程的安排随意性较大,缺少合理的规划,导致学生对于花卉生产流通环节的整体认知过于破碎。所以,选择参观的企业要综合考虑企业及公司的经营范围、在全产业链中的位置、企业基地所在地的交通情况、便利程度以及参观费用等因素,合理规划参观企业的行程,争取让学生在一次出行中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不同企业生产经营的方式,如企业的类型、产品的结构、种植方式、不同的市场定位及营销策略,使学生能够最大程度掌握花卉生产流通的全过程[3]。合理规划后的企业参观行程见表1。

四、“园艺综合实习”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的效果

(一)增加了植物识别种类。课程内容优化后,植物识别增加了12科、18属的植物,最终可以使识别的植物种类达到350种左右,基本覆盖了常见园林植物类型及植物种类。部分常见的园林植物在实习过程中多次重复出现,教师对其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在学生独立进行的街道调查中,自主认知识别属的植物种类明显增加。此外,在课程的最后一天,教师随机挑选云南农业大学20种校园植物进行测试,学生的识别成功率逐年提高,学生对草本地被植物及湿地植物的认知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二)强化了学生对植物景观构成的认知。北方园林多是3层群落景观的营造,而昆明园林多是4~5层结构的植物群落,学生通过大量测绘复层植物群落,加强了对复层植物群落结构的认知:首先学生对于植物群落构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其次对于林缘线、林冠线的理解更加深刻。此外,横向对比北方地区的植物群落构成,也能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植物材料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学生在植物识别方面技能的提高,也促进了学生在植物群落调查中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了植物识别的准确性。(三)达到了企业参观实习预期的效果。“园艺综合实习”课程内容的优化,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到了国际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方法,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得到了增强,主要体现在与企业负责人的交流方面,学生能够主动发问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课下能够主动查找与其相关的企业文化、企业产品等方面的资料补充到实习报告中。参观企业负责人也表示,通过与学生的沟通,能够感受到学生的知识储备丰富,是受企业欢迎的专业人才。“园艺综合实习”课程还促进了学生对前3年所2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和串联。部分学生的实习报告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专业的深度思考,作业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亦珂,潘会堂.北林园林学院观赏园艺专业成立的背景与人才培养[J].风景园林,2012(8):85-86.

[2]程堂仁,王佳,张启翔.发展我国创新型花卉产业的战略思考[J].中国园林,2013(2):73-78.

实习课程论文范文篇2

摘要:为培养优秀的临床医学7年制学生,我们对实践性非常强的妇产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课程实施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包括课时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革,构建妇产科常见疾病典型病历及病历讨论库,改进妇产科教学模型,引进国外先进的模拟病人计算机系统等,以提高妇产科临床实践综合能力。

关键词:七年制;妇产科学;实习课程

妇产科学是临床二级学科,是各级医院的四大科室之一。作为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妇产科学历来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影像医学、医学检验、高等护理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和主干课程。近年来七年制临床医学教学做为新兴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临床医学教学新的增长点和发展趋势。

妇产科教学作为重要的临床主干课程,由理论课和实习课组成,其中实习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理论科多媒体教学已经较成熟,并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然而,作为妇产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妇产科实习课仍沿袭传统的方法。其次,妇产科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们在实习课中已安排了临床的部分,但由于妇产科的特点往往不能按计划完成,尤其是给男同学的学习带来困难。为了培养医学精英的7年制学生及临床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提高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我们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教学中的实习课部分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

1调整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教学总教学时数中实习课的比例

增加妇产科教学中小班实习课的比例,传统的本科教学中实习课往往常被忽视,部分院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有的高等医学院校甚至取消实习课,其严重影响了理论的提高及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我校自近3年来对临床医学7年制学生的妇产科教学中将小班实习课的比例由原本科教学占理论课1/5-1/4的实习课提高到现有的三分之一左右。

2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及引进教学模型

改变传统的“板书+挂图”的教学方式,编制7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实纲及规范化流程,通过改善教具、多媒体课件、三维动画等多种形式,使大班课中盆腔的解剖、生理及分娩机制等一直难示教又不可能看清楚的内容应用多媒体,动态显示骨盆的结构,并同时展示软组织、血管淋巴及神经组织,通俗易懂学生可以很快理解并消化。

妇产科是高风险科室。目前,医疗纠纷已经成为困扰医院正常运行的较严重问题。在临床教学中,随时开展安全教育,强化医疗风险意识,有利于学生在今后一生的工作中形成自我保护的概念。鉴于医疗发展的新形式,我们将沿袭了几十年在产房中进行的实习课———分娩机制的内容进行改革,引进国外先进的模拟病人计算机系统即计算机交互式分娩及急救演示系统(MaternalandNeonatalBirthingSimulator),此模型是专为模拟分娩全过程及母婴急救训练而设计的计算机交互式教学模拟系统。应用妇产科和急救医学专家共同研发的配套教学软件,与计算机相连,可模拟操作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分娩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临床状况,并且可通过交互式教学模拟系统记录,对学生进行各种产科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和评分,完善的分娩和急救教学体系。很好的解决产房现场观摩时间和条件限制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使用电化教学手段演示从待产到分娩及产后处理,只需10余分钟,配以动画示意图,使这一内容形象、生动易于掌握,印象深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构建妇产科常见疾病典型病历及病历讨论库

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考虑到妇产科病人的特殊性,在尽量多接触病人的情况下,对常见的妇产科疾病准备2~3份典型病历,由学生为主体讨论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教师有目的地总结及对学生诊疗思维能力的培养。过去由于病房内病种的限制,常常使学生丧失对一些重点病种的临床见习机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校内、校外甚至国外的典型病例加以制作保存并能随时再现。此方法的采用对七年制临床医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在紧密结合理论课教学,通过增加实习课课时、更新教具、多媒体课件、多功能临床实验室、小班化典型的病历讨论及引进国外先进的模拟病人计算机系统等系列改革措施,无疑会使临床7年制的临床医学的学生增加对妇产科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达到7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临床技能的要求,为培养高层次的人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实习课程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十分重要,是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部分,高校应当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无机非金属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泛,高等工程教育逐渐注重起这方面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开设了一系列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实践课程,为培养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型人才做出巨大贡献。

1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随着无机非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比越来越大,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教学课程,为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当前工程教育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工程实践,使学生在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素质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上严重缺乏,主要表现为:第一,重理论,轻实践。在当前的大部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教学中,教学课程的安排多以实验演示为主,学生动手实践环节较少。设计课程安排不足,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也不足,导致学生实际工程能力差。由于缺乏实践因此在创新实践教学上表现大打折扣,学生缺乏创新实践能力。第二,实习效果不佳。在无机非金属材料教育专业中,实习是非常重要的阶段,然而在实习时经常会出现担心学生能力不足而导致影响生产或者承担安全责任导致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到实践中去,除此之外学校在于地方企业合作时在学生实习的落实上也有所缺乏,加上学校的实习经费缺乏,使学生实际实习时间缩短,实习效果不佳。第三,教师素质问题。近年来诸多高校为了科学研究以及教学体系的构建,引进了一批高学历的年轻教师,然而其缺乏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工程实践经验,在实践教学的操作不足,导致其在教学时偏向理论化。

2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此领域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工程素质与实践创新能力。无机非金属材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包括实验课程、设计课程与实习课程。2.1实验课程的构建。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实验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积累工程经验的重要阶段,实验课程的构建包括基础学科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学科实验。基础学科试验主要是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认知与基本的化学实验能力;专业基础训练是与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密切相关的理工科实验,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专业实验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专业课程的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实验课程的构建可以包含物理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普通物理学实验、程序设计实验、电工与电子学、材料测试、材料科学、无机材料制备、物性分析等试验及无机材料综合实验。2.2设计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属于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设计课程贯穿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教学的整个阶段,从工程制图设计到毕业设计(论文),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与意识、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整体规划,结合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生产实际来制定工程设计,促使学生树立设计观念。设计课程的构建应由简入繁,包含工程制图、材料设计CAD、无机材料基础课程设计、热工设备课程设计、无机材料工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2.3实习课程教学。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实习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积累实践基础的重要途径。包括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学生在实习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操作,提升了知识的运用能力,掌握了专业的基础操作能力和技术手段,增强了实践能力和社会阅历。实习课程的校内实习包含金工实习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认识实习,校外实习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

3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改进实践教学的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结合校内校外共同开展实践教学,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和手段;在毕业设计(论文)上通过自主选题研究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科研能力。

4改革考核方法

传统的考核方式以实验报告为依据,在这种考核模式下学生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部分学生在没有经过实验的情况下,抄袭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难以真正提高实验能力,因此改革考核方法具有必要性。在对学生的考核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考核,进行学生实验现场的考核,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的监督,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教学中真正有所提升。

5结束语

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要以学生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工程素质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着重于学生实践课的开设。在开设课程时要合理安排,由简入繁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庆平,郑林义,朱金波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6,43(03):125-126.

实习课程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个案研究;“行动—反思”教学模式;小学教育实习课程;课程实效性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一)台湾地区教师教育现况。台湾师资呈现供远大于求的现状,致使教师岗位竞争异常激烈,对教师教育质量较之前更高,因此如何强化教师教育的功能成为教师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在教师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实习课程是师范生踏入教学实践现场的第一步,具有相当的重要性,[1]因此提高教育实习课程的实效性,强化其统整理论与实践的功能,是强化教师教育功能的关键。(二)应用“行动—反思”教学模式于教育实习课程的原因。由于“行动—反思”教学模式旨在促成实习学生有系统地多层次反思,以达到落实知识建构、统整理论与实践的目的,恰与教师教育需求相契合,加上该模式的理论发展成熟,被推广至台湾部分师资培育大学①的教育实习课程中,本研究所选取的台湾D大学便是其中之一。虽然该教学模式被应用于教育实习课程中,但将其应用于教育实习课程是否可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有待考证。D大学是台湾东部第一所综合性公立大学,2008年并入H教育大学为它的一个教学机构——H教育学院,自此被正式列入台湾师资培育大学。应用“行动—反思”教学模式的是H教育学院课程系的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教育实习课程。该课程在应用前,是以“行动取向”作为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理念,旨在培养师范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言说、展示、教练和安排学习环境等具体表现。[2]该取向认为教师教育是表现的教育、用于表现的教育、为了表现的教育。经实践后发现,“行动取向”虽有丰富的概念基础,但缺少变量及对变量间关系进行界定,[3]使教师在实施时难以把握其内涵,而且在实施中出现了“重行动,轻反思”的现象,行动与反思没产生共同作用力,使得实习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表现不能够进行深入、系统地反思,只能用常识语言、概念、命题进行反思论述或描述性反思,而无法通过反思为后面的行动提供可行性方案,不利于教育实习课程目标的达成。(三)研究问题。综上所述,“行动—反思”教学模式为D大学教育实习课程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但该模式是否可以取代“行动取向”成为教育实习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应用是否可以顺利解决教育实习课程之前存在的问题,增强教育实习课程的实效性?该模式的应用在教育实习课程的实施中又会产生什么新的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考证。故本论文将研究问题确立为:“‘行动—反思’教学模式下的教育实习课程的实效性如何?”,把课程实效性分解为“学生学习成效如何?”和“师生对作用效果的评价如何?”两个子问题来探析。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文以质化研究为取向,主要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以立意取样的方式选取D大学H教育学院课程系开设于2015—2016学年秋季学期的小学教育实习课程作为研究个案。以参与该课程的实习指导教师2位、实习辅导教师5位及其中的两个实习小组所包括的9位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观察、文本分析对“行动—反思”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教育实习课程实效性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借助Nvivo10质性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类属分析与归纳得出研究结果,采用“三角检验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检验以确保研究的效度,制定研究伦理的注意事项。

三教育实习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流程

(一)课程目标。经由多管道的经验交流,促进学生有系统的多次反思其学习经验(行动),来落实实践性知识的建构、统整理论与实践,并发展出各种处理教学实践的技巧与策略,初步建构个人的教学风格。(二)课程实施流程。“行动—反思”教学模式下的教育实习课程共分为三个阶段:实习准备阶段包括教学目标、预估学生先备知识水平,行动学习小组分配与训练。其中,行动学习小组分配与训练是该阶段的核心,小组的分配采用抽签方式进行异质分组,每组4—6人。训练学生如何参与行动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认识“小组成员”、“呈现者”、“促进者”的角色与职责,学习如何尊重其他成员的观点、同理其他成员的感受。[4]也藉由“催化者”(一般由教师扮演)带领实习学生认识行动学习团体的意义及实践,包括角色行为的记录。实习阶段包括教学见习,教学观摩,微试教和试教。该阶段的核心是互动机制,而会话又是互动机制的主要核心,即:实习学生成员藉由对话、反思、回馈及同理心来探讨问题与对策。实习结束阶段指实习后检讨,主要在于归纳、探讨实习期间小组学习成效及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影响。

四教育实习课程的实效性探析

对于教育实习课程的探析是从研究者和参与者视角进行,即:通过研究者观察、文本分析所得出的实习学生学习成效和师生在访谈中所表达的对其实际作用的评价两个方面来呈现其实际的作用效果。(一)实习学生学习成效。1.实践性知识层面。实习学生分别在教学原理与程序、教学设计和教学原则三个方面成效显著。在教学原理与程序方面,实习学生从“整数乘法心算”和“课文文体判断”等教学案例和不断反思中意识到向学生教授原理的重要性,并以自己原有的教学原理知识做支撑,应用于实际的教学设计中,也意识到课堂时间掌控的内涵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在教学设计方面,逐步从实践与反思中理解到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及学生特质与经验具有特殊性,发现教学节奏流畅与教室秩序维持互为消长,良好教学设计可以化解两难困境的规律。在教学原则方面,发现了数学教学导入活动要设计的生活化、情景化,引导学生选择数学解题方法要秉持“简单、快速”的原则,并且要遵循启发引导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意识到课文背景的介绍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2.教学技能层面。实习学生分别在教学方法、班级经营策略和沟通表达能力三个方面成效显著。在教学方法方面,实习学生了解到适时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的策略,掌握了游戏化教学的设计和应用时机。理解了从个别评量方法,到评量与教学目标、学生发展相互关系。此外,懂得从明确讨论时间,异质分组并且组内分工明确,音量控制及有效的行间巡视四个维度去开展有品质的小组讨论。在班级经营策略方面,认识到在班级秩序需要维护的情况下,有效使用“加减分”、“暂停”等班级经营策略,可以提高教学效能。在教学的沟通表达方面,学习到教学指令简洁、明确、步骤化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或操作方法。3.反思能力层面从学生反思的对象来看,实习学生多侧重于纵向反思,横向反思则很少出现。他们所进行的纵向反思多集中于内容本位及后设认知两项反思,前者例如在完成教师的课业要求时,会检视相关的理论知识或技巧,其中的理论知识大致涵盖了教学知识、学科知识及一般教学法知识等几个面向;后者则是当实习学生发现自己在完成实习准备工作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有哪些需要再做调整。从反思的层次看,涉及到行动中的反思、行动中反思的叙述、行动后的反思。其中处于教学见习、观摩阶段时,学生在经历现场的经验后所产生的感想,较难在见习的现场立即采取行动,比较偏向行动后的反思,而处于试教阶段,呈现出了多层次的反思,囊括了行动中的反思、行动中反思的叙述和行动后的反思三个层次。(二)师生对作用效果的评价。1.“行动—反思”教学模式与课程目标相契合。教师普遍认为行动学习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对话,能引发多层次的思维,可以促进实习学生建构知识并培养批判思考、问题解决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不仅有助于实践知识的学习,也有助于教学技能的获得。此外,经由这种自主性较高的学习,可以养成实习学生负责任与积极的态度,进而激发他们的潜能,其发挥的功能,与教育实习课程所要追求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并且他们认为在“行动—反思”教学模式下的教育实习课程教学流程较之前更系统化,实施步骤更加明确,结构更加严谨,真正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从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促使其反思,达到启发的效果,比较容易达成课程目标。2.实习小组成员的合作,有助于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育实习课程从实习前的准备阶段到实习行动(试教)的教学现场,要经历联系实习学校、教学活动设计、教具制作等各种准备,学习内容相当繁杂。之后到了实习学校,面对的又是包括班级的经营、学生的辅导、人际沟通等各种不同的任务,需要做一连串的教学决定及问题解决,大部分的实习学生认为行动学习小组的合作、对话,提供了一个包括认知与情意的学习辅助机制。藉由小组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成员对话的过程,有人提出不同的、批判的观点,激发了大家的思考、澄清了概念,而大家互相分享心得时,情绪及压力同时获得宣泄,无形中化解了学习的阻力而成为动能,使学习更有效率。3.反思有助于个人学习过程的正向情绪。实习学生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个人反思有助于他们检视自己的想法及情绪。对于实习现场遭遇挫折时,经过事后的反思,可以沉淀情绪,使原本看起来严重的问题,回归于理性,有条理地厘清问题症结,减少情绪的困扰。另外,同组成员的团体对话反思,虽然会有成员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但也常常会鼓励发表感想的个人朝正向思考,使个人不要太钻牛角尖,克服课业焦虑及情绪低潮,对学业情绪有正向的帮助。整体而言,反思有助于个人学习过程的正向情绪,这与徐绮穗在大学进行“行动—反思”教学所获得的结果相似,学生“高兴”、“希望”等正向情绪显著优于接受讲述教学的学生。[5]4.行动带来丰富的学习。实习学生认为行动是教育实习过程的核心。经过多次的教案设计和修改后,才了解到教学活动设计的要领。实际上台教学以后,一方面要忙于把单元内容教给学生,另一方面又要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才了解到班级经营的困难及要领。从反思记录看,学生一直指出“行动”的意义,认为行动带来丰富的学习,行动胜于理论,学习许多理论知识,如果没有付诸实践,也无法使自己具备教师的专业知能。但是研究者认为,实习学生在行动过程中所知觉到的学习,也是以先前所学的理论作为先备知识,在实际行动中建构知能,进行行动与理论的辩证,并非完全脱离理论,而带动行动与理论的统整的机制正是反思,反思使理论与行动可以缩短距离。5.反思的报告增添课业的负荷来自于情境的行动经验常常会带给我们错综复杂的感受及想法,这样的经验如果想导向有系统的学习目标,还是要经过反复的检视,及老师的引导统整,为了落实反思对学习的帮助,教学过程安排了实习学生进行多次的反思,使他们能够对同一个问题或概念,持续探究,所以学生需要撰写反思报告,多次澄清自己的想法,如同前面的分析,这样多次的反思也的确有利于知识的建构与学习时的正向情绪,然而这也同时带给学生课业的负担,觉得相对于其他一般的课程,此课业的分量较重。虽然不少学生对反思作业持又爱又恨的态度,认为它是一种负担,贯穿于教育实习课程的整个阶段,但也认为结合个人及小组对话反思的多次反思,对知识概念的厘清及学习时的正向情绪确有帮助,如在罗丹(Rodam)研究中,职前教师也多次肯定反思会促使他们重新组织教学及调整理论的运用,[6]只是本研究明确的规划多次反思的性质与流程,应有利于确实落实习学生的反思。最后,许多学生反思到,如果没有行动,理论会流于形式,反映出实习学生意识到教学理论与实践统整的必要性。

五研究结论

实习课程论文范文篇5

1发挥传帮带作用,加强实验操作技能训练

虽然药学本科生经过科学系统的大学课程教育,已具备了比较全面的理论基础以及实验操作能力,但由于每个教研室的学科专业、科研方向不同,而且每个老师所研究的课题内容也有很大区别,指导老师的研究内容不一定是实习生在课程学习时所学习或了解的,因此,实习生在进入各个课题组后,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还需进一步的再学习和提高。一般情况下,实习生由一个指导老师负责,包括课题的选择、相关文献的查阅、实验、写作等,但一个指导老师时间、精力以及能力有限,有必要由课题组内其他老师或研究生进行理论及实验技术的共同指导和带教,以全面帮助实习生能力的提高。指导老师课题组的其他老师和研究生可以在日常的实验过程中随时传授实验相关技巧及注意事项,并对实习生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予以指正,可以缓解实习生面对陌生环境的茫然和无措,帮助他们快速进入实习状态,熟悉实验情况,不仅有助于提高其实验操作技能,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自信心。在课题的推进过程中,对实习生在实验操作和实验记录规范性等方面应予以严格要求,及时纠正一些错误的操作行为,养成良好的实验室操作习惯。在重大仪器使用中养成良好的预约和使用登记习惯,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也是规范实验室操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培养科研思路,鼓励独立自主完成课题

传帮带的作用可以帮助实习生快速熟悉并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但其科研思路及独立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指导老师循序渐进的启发和鼓励。药学本科生在部分教研室实习期间,往往成为老师或研究生的助手,甚至成为整天为其跑腿、准备试验的跟班,这显然对实习生全面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指导老师的作用应在于为实习生提出实习课题,设定科研目标,通过适当的指导帮助,引导其相对独立地完成实习课题的文献查阅、课题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全过程。考虑到实习生实习时间短,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一般宜从科题组正在开展的科研项目中分离出相对独立的小课题作为实习生的毕业课题。如此安排,可以方便指导老师和相关课题的研究生能在开展自己科研工作的同时,兼顾指导实习生的科研工作,有更多的精力和机会指导实习生。指导老师宜通过制定课题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设计、执行课题。一般要求实习生能独立自主地查阅文献,形成课题试验方案;咨询订购试验材料,做好实验准备;熟悉仪器操作,掌握实验技能;独立设计开展实验,规范记录结果;选择正确统计方法,完成结果分析;独立撰写论文,学会总结归纳。在此过程中,指导老师可以通过交流、检查的方式及时了解实习生的课题进展,帮助实习生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以指令的方式让实习生被动地执行任务。这不仅可以锻炼实习生独立自主的科研能力,更能提高他们的科研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2]。

3结合课题组研究方向,大力倡导科研创新

实习课程论文范文篇6

1电子工艺实习课程现状

传统的“电子工艺实习”课程注重对电子套件的焊接,目前很多高校的课程内容是焊接收音机或类似单纯的电子套件。课程内容可以教学生识别电子元器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焊接能力,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4],比如课程内容孤立,不能与相关课程互联互通,形成体系;课程内容老旧,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与课程没有互动,没有自主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兴趣;电子套件功能单一,无法编程,无法扩展,课程结束后无法使用,不具备创新价值;专业性强、面向专业单一,不利于大面积推广;电子套件成功率低,影响学生兴趣的建立。这些问题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效果。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着手对“电子工艺实习”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电子工艺实习课程改革内容

“电子工艺实习”属于实践环节的教学范畴,要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需要使课程内容紧跟电子工业的发展趋势[5],我们的课程改革内容总结如下。

2.1结合学院特色自制实验套件

传统的实习套件是收音机等单纯的电子套件,教学内容陈旧,与其他课程没有关联,教学效果不明显[6]。针对此问题,我们先后设计了多版电子工艺实习套件,最终我们将“电子工艺实习”课程与学院的物联网特色相结合,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工艺实习套件,它采用流行的电子积木模式,分为底板、扩展板和创意板,底板可编程、带WIFI联网功能,扩展板具有固定功能,创意板则是学生根据需求自己设计、自己焊接,可以与开放云平台进行数据交互,可以与手机APP进行数据交互;套件成本低廉、电子工艺实习课程结束以后学生还可以用它来进行大学生创新项目或参加各类电子、创新创业比赛,实现一板多用。套件既可以实现“电子工艺实习”课程的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套件实物如图1所示。图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工艺实习套件

2.2教学内容项目化,增强课程效果

为了增强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采用了项目式教学模式[7],一个班级分为几个组,每一组都要完成不同的项目。项目的要求是基于套件制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比如远程温湿度控制系统、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等。每个项目都融合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分析需求、设计方案、器件选型、电路焊接、程序编写、产品调试,整个项目流程学生全部独立完成。学生由传统电子工艺实习课程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掌控课程,电子工艺实习的课程目标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被无形完成。课程实施的主要步骤为:(1)讲解电子元器件识别、电路焊接、仪器使用等传统电子工艺实习课程内容;(2)学生动手焊接套件的底板、扩展板;(3)公布项目题目,详细需求,学生自由分组、选题;(4)项目进行,学生作为项目主体设计创意板、焊接、编程,教师在项目中指导;(5)项目结题,学生分组展示成果,提交文档,教师根据完成程度评分。

2.3拓展教学内容

为了使教学内容跟上当前电子技术的发展,课程内容保留了电子元器件识别、测量仪器的使用、电路绘制软件的使用、电路焊接等传统电子工艺实习课程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又拓展了程序编写的相关教学内容[8-9],程序编写主要分为硬件编程和云平台编程。为了降低编程难度及与其他后续课程互通,硬件编程语言我们选用了MicroPython。MicroPython是剑桥大学教授乔治达明为嵌入式系统设计的编程语言,它基于ANSIC,是Python3的精简版[10]。Mi-croPython拥有独立的解析器、编译器、虚拟机和类库等,目前已经实现了ESP8266、STM32等嵌入式芯片的基本硬件资源,包括常用的GPIO、PWM、ADC、SPI、IIC、OneWire,使用MicroPython可以快速搭出建物联网产品原型。云平台我们采用了中国移动的免费开放物联网平台OneNET,它支持http、MQTT等多种网络协议,能够轻松地实现设备接入与数据管理[11]。它采用可视化拖拽式编程,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即可编辑出美观的界面。在WEB端和APP端登录后即可查看界面数据、反向控制设备。WEB端的界面实例如图2所示。2.4采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社交软件和平台层出不穷,利用好这些手段,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电子工艺实习”课程进行过程中,除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外,我们也引入了这些现代化技术做为辅助手段[1]。例如开通微信公众号,除了公布课题要求、参考资料等信息外,还不定期推送各种技术文章;录制教授电路板焊接技术和编程技术的微课视频,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学习相关知识;建立有QQ课程群,可以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实时指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增强了学生与课程及教师的互动,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益于培养学生对电子设计的兴趣。

3电子工艺实习课程改革的效果

实践教学环节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强化电子工艺等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近四年对“电子工艺实习”课程地改革,我们学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主要表现在:(1)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每年的各级各类科创比赛中学院学生的参赛成绩良好,特别是2016年江苏省电子设计大赛,学院捧得了江苏省TI杯,并获得了全国邀请赛全国一等奖;2019年学院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了全国二等奖。(2)学生对电子设计的兴趣得到了培养,每年报名参加各类比赛的人数持续增多,为此我们还特意设置了院内的电子设计比赛。(3)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很多学生基于我们的电子工艺实习套件参加各类的大创项目并有意识地将项目成果化,每年都有学生基于套件申请的专利、撰写的论文被授权或录用。

4结语

实践证明,根据江南大学实际情况,系统性、有针对性地对“电子工艺实习”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任喜伟,张震强,闫红超.电子工艺实习教学信息化改革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2):60-62.

[2]位磊,黄金刚,胡少六,等.电子工艺实践“三段式”教学模式探索与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8,16(3):115-118.

[3]王正峰,党会,李雪,等.对电子工艺实习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9):146-147.

[4]车焕,李稳.电子工艺实习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7(5):59-61.

[5]朱梦冰,刘晶如,杨燕,等.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7):186-189.

[6]王慧,钟福如,刘丽娟.电子工艺实习成绩评定初探[J].福建电脑,2015(6):84-85.

[7]吕菲,盛凯,丁小一.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电子工艺实训课程教学的实践[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12):191-192.

[8]任小军,陈福彬,李越.应用电子工艺实习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高等教育,2017(4):182-183.

[9]任小军,魏英,柴海莉.电子工艺实习在创新意识培养与实践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7,38(9):18-19.

[10]邵子扬.MicroPython入门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1-5.

实习课程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体育教育;教学实习;实习效果;策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38届国际教育会议指出:“现代教育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以及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劳动。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外界包括与劳动界的更多接触,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品格的形成,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社会道德、教学和经济价值的理解,教育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向他们反复灌输尊重劳动者和劳动人民的思想。”这些论述对于教学实习的重要性做了完整的概括。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习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1],是学生将自己所学的体育教育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检查(也能检查)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学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2]。通过大量的教学实习工作后发现,高校存在着教学实习环节薄弱、改革滞后的问题,甚至已经发展到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程度,有专家提出,重视教学实习、研究教学实习、加强教学实习、创新教学实习是目前本科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1]。作为以培养体育教师为本职的体育教育专业,需要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及时调整办学方向,改进教育方法,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需求[3]。本文从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索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策略。

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效果分析

2016年9月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100名学生开始实习至12月结束,历时一个学期,在此期间调研20家实习单位,对35名实习指导教师和5名实习带队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实习效果和存在问题,随机访谈50名实习学生,总结实习心得体会。访谈发现教学实习对学生的基本功、教学技能、教师职业内涵和毕业论文撰写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提升学校声誉也发挥了积极作用。1.1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提升明显。在对学校、实习单位教师和实习生的访谈中发现:“能够胜任教育工作的主要因素是个人专项水平还是教学能力,97%的学生和教师选择教学能力;问及实习单位时,98%的人选择教学能力”。可见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实习单位看重的更多的是未来教师的教学能力。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习时长18周,安排在大四的第1个学期。通过1个学期的实习工作,学生有这样的感受:“暑假之前,自己都还是学生;暑假之后,就要开始面对学生”。“满肚子的知识,教不出来”成了多数实习教师的困难。实习的过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学技能的重要,感受到“会做”和“会写、会教”的巨大区别。没有了教学能力的支撑,在学生面前,实习学生的知识、技术优势荡然无存。指导教师此时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从一开始的备教材、备教法、备场地、备学生,到教案书写,到片段课设计、说课考核、微格课教学,再到实习生可以独立承担一节体育课的教学。指导教师不厌其烦地教授,实习学生一点一滴的琢磨。这其中对于实习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是巨大的。实习之后,这些回归学校的学生已经成为一个个能做、能写、能教的准教师。1.2学生专项能力得到发挥。课余训练是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课余训练,能造就一批具有良好思想品质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一批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骨干力量,有效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从而达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人才、提高民族素质和建设体育强国的目的[7]。实习工作准备阶段,部分实习基地校对所派实习学生的专项技能提出了要求。根据这些要求,综合考量实际情况,本着提高实习锻炼价值的原则,体育教育专业在人员选派上对实习基地学校的要求给予了相应的满足。除此之外,多数实习学生进入实习学校后,都承担了学校运动队的课后训练任务。每个实习学生转换到教练员的角色,发挥自己所长,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运动队训练有别于课堂教学的工作内容,不仅丰富了实习生的教学实践,也拓宽了实习学生的业务领域。使得实习学生的专项技术能力得到很好地发挥,更增加了他们的学校体育工作经验,为日后的择业、就业加上了重重的砝码。1.3对教师职业内涵有所了解,未来规划逐渐清晰。实习结束,学生的另一项重要收获是增加了对于体育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从夏末的烈日炙烤到冬日凛冽的寒风;从刚刚上课的不知所措到点滴进步的丝丝喜悦;从初次见面的陌生到实习结束的依依惜别。参与实习的学生感受了体育教师的艰辛、平凡,更体会了这一职业的爱与奉献。在实习通讯中,很多学生都表达了对这一职业的敬意,更表示了将来从事这一职业的决心。这样的经历使学生跳出了原有的迷茫和彷徨,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更加明确清晰。1.4通过实习获得第一手资料,完成论文写作学院鼓。励学生利用教学实习的机会,更多、更深入地接触学校、接触学生、接触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并通过这难得的亲身感受与操作,获得第一手大量真实的资料数据,完成自己的学位论文,也为今后在这一岗位上的科研打下基础,并将这一条明确写入实习任务中。通过对实习结束后学生论文初稿和中期检查的审阅,发现95%以上的学生均已完成这一最初目标。1.5师生努力付出,提升学校声誉。从实习的反馈来看,在实习期间,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学生都能严格遵守实习纪律和实习学校对实习生的要求,虚心向实习指导教师请教,认真开展教学,指导课间操、运动训练及运动竞赛等工作。实习学生态度认真、踏实,与实习指导教师关系融洽,受到实习学校领导和指导教师好评。另外,实习带队教师是学院与实习学校的纽带,同时担负着对实习学生进行指导的责任。本轮聘请的实习带队教师,克服重重困难,工作认真负责,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的同时,努力做好学生的贴心人,使学生顺利过渡初始面对中小学生教学的心理障碍期。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实习学校和社会各界对于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学生的实习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2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习存在的问题

走访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普遍发现学生在实习获取经验、增长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发现了自身不足和实习工作存在的问题。2.1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有待提高。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精湛的教学技能、较强的科研与创新能力、良好的专项技能和标准优美的动作示范能力以及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一名合格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8]。体育教学中理论知识讲解是运动技能的重要输出手段,是体育知识中动作技能的理论补充。实习中,实习学生示范动作很规范,但是知识讲解不清晰,实习学生普遍反映示范时无法表述示范动作的理论知识,无。法准确找到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这暴露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项技能能力优于理论知识水平的问题,呈现技能掌握与理论水平失衡的态势。2.2学生技能掌握广度、深度均与实际需求有差距“一专多能”是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但从实习反馈来看,学生对于自身专项的掌握足以应对日常体育教学对这一项目的要求,但在“多能”方面,学生差距明显,往往是会的很多,但都不精,不能达到教学要求。非专项技能掌握的深度不够,且存在某些项目(特别是新兴项目)的学习空白。在实习过程中,很多篮球专项的学生根据实习学校教学大纲的要求要进行田径、体操和武术操的教学工作,实习学生大部分是临时跟指导教师学习后再去上课,在课上显示出“力不从心”。2.3学生职业道德认知有所欠缺。体育教师一方面传承和创新人类的体育文化,同时用自身的知识和品德来培养和塑造未来社会健康的劳动者和创造者,因而体育教师的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以及社会的稳定和繁荣[9]。教师素质结构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10]。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是指体育教师在从事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9],它从道义上规定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态度、行为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随着经济的转型以及社会的变革,教师之间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倾向[9]。教师的追求是什么?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对这2个问题的回答,长远来看,直接体现了学生对于未来将从事的这份职业的道德认知,着眼当下,则将决定学生对于实习课程的态度。从实际效果分析,不能正确认识体育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的学生不在少数。2.4已有课程与实际就业需求契合度不高。实习学生普遍反映,3年专业课程中许多有明确指向性的课程,却在实际中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凸显了课程与实际就业的脱离状态,如学校体育学中,并没有设计当下已经成为中学体育教学主流方式的模块教学,教育学中也并没有关于新课标中探究式教学的知识教授。说明学校现有课程内容不能与学生未来就业所需知识达到同步。2.5教学实习考核制度不符合课程教学规律。一个学期的教学实习即将结束,迎来学生最为看重的教学实习考核。学生在实习单位的日常表现好坏是考核成绩的主要依据。这种考核制度不符合课程教学规律,其导向不是让学生有压力地认真参与提高教学工作,而只是引导学生在实习单位有一个良好的日常表现,目前,各高校在实习动员时特别强调学生在实习单位“要勤快”、“要表现好”也说明了这一点[4]。

3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习策略

3.1调整教学实习时间。体育是一个应用性学科,学生的培养过程应充分体现学用结合,整个过程就应该由若干个学用结合的循环构成。第1个学、练、教的循环:学(被动)—首先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练(被动)—训练相关教学与运动技能;教(见习)—在实践中进行教学,进而出现学(重点、注意、需要不强烈)与教之间出现断层,产生进一步学习与训练的强烈需要。第2个学、练、教的循环:学(主动)、练(主动)、教(实习)2~3个循环,学生才能真正胜任体育教师、教练员等方面的工作。国外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采用的是分散实习的模式,基本是都是第1学年实习30学时,第2学年实习50学时,第3学年60学时,第4学年实习60学时。这种实习安排模式正是遵循着学用结合的循环构成,让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到自身学习存在的不足,为下一学期的课堂学习确定目标。我国现行的实习课程安排在第7学期,所有的专业学习均已结束,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没有机会再做修正的补充,使得学生培养和实习效果大大减弱,建议将实习课程改为2次,分别设置在第5学期和第7学期,能够有利于检验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查漏补缺,激发学生在后面学习的主动性。3.2调整副修专项课时。所谓的“一专多能”和“多能一专”,关键的问题是:小学、中学、高中对象特点不一,培养目标不一,教学任务不一,因而对体育院校毕业生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如果希望人才培养规格符合实际需要,就应该进一步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细分。因此,首先的工作应该对教学训练中的人才规格需求进行分类、细分,进而设计相应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这就是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教学的理念具体化。根据中小学开设体育课程的项目技能,增加除学生专项技能外的其他技能课程的学时和学习深度。例如,副修专项的课时从36学时增长到54学时。使学生在专项之外切实掌握更多技能,以满足中小学课程开设需求。3.3调整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目前出现大学与基层人才培养与需求脱节的问题是两方面造成的。一是基层的问题,国家课改、体质测试等引导,应试模式,多年传统、习惯性的教学、训练、课余活动模式;二是大学的问题,没有深入了解与研究由上述原因造成的实际需要,而是一味地我行我素,以现代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标准,追踪现代体育最前沿的知识与理念。归根结底,两者的部分脱节,是2个系统实际培养目标与需求规格的脱节。解决脱节的方法需要双方都进行改变。建议通过深入调研,了解中小学体育教育实际需求,及时调整甚至重新设计体育教育专业现有课程内容,使之与学生的未来就业需求吻合度更高。根据时代的变化、现实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培养全面、健全身体与心理(不仅是体质,体质是很单一的,体育有多种功能,过度强调所谓的体质测试,势必会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应试模式,也会带来一系列其它的问题,如单一的测试内容,与多样性、全面性培养的理念相悖)的青少年。3.4完善实习考核制度。教学实习考核直接关系到教学实习工作质量,目前学生教学实习成绩不能全面体现实习指导教师的权利和职责,造成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学生要求放宽。教学实习任务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给学生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也由指导教师和实习带队教师完成。评价标准侧重于学生教学能力、教学任务和实习态度等方面。

4结语

实习课程论文范文篇8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专业课教学任务不同于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常常面临讲授过于简单、学员兴趣较低,讲授过于深入、学员难以吸收的问题[2]。这就要求教学组全体教员科学备课、精准指导,努力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

1.1集中优势,补弱固强

在教学过程中,每学年开学前,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组长,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集中优势教学资源、汇聚精干力量,选定任课教员。并安排年轻教员试讲,全体教学组对年轻教员的试讲提意见、挑“毛病”,确保教学水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找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理论课上以案例分析为主线讲解内容;实习课上以理论回顾为主线体验实践,并适时调整实习课的教学内容及其与理论课的衔接过程,确保教学工作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1.2全面学习,强化自身

自身素质的提高应引起全体教员的高度重视。要求年轻教员,尤其是以前未接触过航空航天医学知识的非现役教员、带教实习课的研究生,进教研室当年不参加大课和小课教学,只作为辅讲教员随堂跟听每一位教员的授课。同时要求不仅学习本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系统学习航空航天医学专业的各门课程。对于有教学经验的教员,在平时的授课中要充分准备,并在教案中体现教员本人对本次教学内容最新进展的掌握情况,在提高教员专业水平的同时,确保提高教学质量。

2努力提高“师资储备”能力,确保丰富教学形式

基于专业课教学“练为战、学为用”的特点,教学方向问题尤为突出。教员必须始终把好转变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提高学员任职能力的方向。然而由于编制体制调整,教研室教员数量太少,同时部分同志出国留学、不在岗,造成主讲教员人数偏少,且有职称断层现象。只有提高师资力量的储备能力,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2.1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

各教研室每学年开学前,会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外请本学科专家前来做专题讲座。如教学对象为本科学员,对航卫保障工作一片空白,则外请专家多为常年工作于航空兵部队的航空军医、卫生队长和场战医院院长等。如教学对象为进修生,他们大多来自一线航卫保障岗位,则外请专家多为专业研究人员或空军医学研究所的同行专家。这一举措弥补了“内”部人员不足的矛盾。

2.2处理好“专”与“兼”的关系

军事航空医学需要研究高性能战斗机飞行人员的卫勤保障问题。近年来,教研室从实际出发,与对口航空兵部队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相结合的协作关系。选取工作正规、制度健全、业务建设较好、卫生工作基础好、卫生人员素质较高的航空兵部队具有相应的航卫保障专业知识和组织指挥能力的卫勤领导和能够担负教学任务的航空卫生保障工作的相关人员担任教研室的兼职教员,按照教学计划,完成一定学时的教学任务。由于他们有较丰富的航卫工作经验和一定的组织能力,并具有相应的学历和资历,对他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学员们反映良好。通过“专”业教员与“兼”职教员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异彩纷呈。

2.3处理好“教”与“研”的关系

在教学布局上,教研室着眼于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精心设计教学板块和专题,在教学中注重将创新理论、本专业研究进展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增强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本领。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按照研究生工作安排和科研进展,有目的地选择对本课程感兴趣又学有余力的学员组成课外科研小组,由教研室内学校评定的本科生早期接触科研导师指导,进行文献查阅、撰写综述和课外科研实验等活动;参加研究生开题报告、中期汇报和论文答辩,扩大教学内容。由于“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有机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可利用学员的新颖思路和创新思维推动本学科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

3努力创造“良好氛围”能力,确保促进教学工作

3.1发挥工作动员优势

航空航天医学系在每学年的教学正式开始前都会组织开课动员,提高教员的教学热情和学员的学习热情。教研室也会因时因地进行教学动员,组织集体备课、集体讨论。并通过先进教学个人、优秀教案等评比,激励教员人人争先进,个个当标兵。

3.2运用先进教研室成功经验

学习先进典型,是激励教员的强大动力。教研室通过定期组织教员跟听其他先进教研室优秀教员的课堂听课,学习他们的授课方式和特点,并在教研室内部建立必要的会议制度,进行学习体会交流,进一步制定符合本门课程教学的工作计划和方案,使教研室自身的课程教学有所突破,保证课程质量稳步上升。

4努力提高“教学保障”能力,确保教学任务的需求

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要求各级教学相关部门树立“以学员为本”理念,建设高效的保障机制,全面保障任务需求。对于教研室和教学组而言应该从以下做起。

4.1确立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多年来,我教研室积累了大量航空兵场站航卫保障工作的录像片,为学员理论知识联系工作实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视频教材。使学员掌握航空航天医学各相关学科的知识结构,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通过理论学习与视频教学相结合,提高学员的知识运用能力,并可满足航空兵部队第一任职的需要。

4.2探索从工作实际出发的途径

航空航天医学专业课是在学员即将进行实习,来年步入工作岗位的时机开展的,其学习目的是为了将来在航卫保障中能够发挥作用。因此,教学工作应该从适应航卫保障工作的角度去完善。实习课为学员提供动手操作、贴近实际工作的机会,教研室教员渊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会使学员们受到极大鼓舞。外请专家、兼职教员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对航卫工作的敬业精神,使学员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提高了学员对基层航空卫生保障工作的热情。

4.3注意提高统筹协调的能力

实习课程论文范文篇9

【论文摘要】以生产实习教学为主,突出技能训练是技工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技工学校实习教学是技工教育的重要环节,合理划分实习阶段,科学设计实习内容,充实实习教学设施,切实加强实习管理和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是技校生实习质贵控制的重要保证。

技工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而实习教学在技工学校整个教学管理过程是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技工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加强技校生的实习质量控制愈益显得重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技工学校生产实习教学的实践,从以下五个方面谈些对技校生实习质量控制的粗浅认识。

一、合理划分实习阶段,强化操作技能训练

根据技工学校实习教学大纲及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的要求,我们将实习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与专业基础课教学相结合的一般实习,二是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的单元实习,三是与岗前培训相结合的毕业实习。

与专业基础课教学相结合的一般实习以演示、参观和电化教学为主。适当安排学生现场参观,演示教学模型,观看录相等。例如,在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学时,每章开始前和结束后,都安排学生到机械加工车间实地参观车、钳、刨、铣等机械设备,请师傅现场演示机器的操作方法,任课教师现场分析机器的工作原理,结构情况,使学生对各种机床的加工方法和性能建立基本的感性认识。这种实习每周安排一次以上。

学生在学完部分专业基础课之后,一般是第二学年,结合专业课学习,每学期安排8周以上的单元实习。根据生产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实习内容。以一周或两周为一个实习单元,安排若干课题,在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工件制作或课题练习。每单元实习结束,要求学生写出实习报告,并进行技能考核,评定成绩。

各单元实习内容及教学进度于每学期开始前以教学任务书的形式下达给实习教师,实习教师接到任务书,即着手教案的编写并上报教学进度计划,提出教学建议。每单元实习开始前,教导处检查教学准备情况,保证实习教学有条不紊地按计划实施。单元实习与理论课教学交替进行,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不断加深认识,掌握一些基本的生产操作技能。

与岗前培训相结合的毕业实习安排在学生完成了全部专业课学习之后进行。时间半年至一年,这种实习是在学生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生产实践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生产操作技能。其主要形式是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企业,在生产实践中吸收养分。向工人师傅学习,利用企业的场地,设备、技术力量和产品,使理论与实际得到最大限度的结合。

毕业实习中,应注意加强安全生产教育,确保学生人身和企业生产的安全。《安全生产技术》是各专业的必修课,是向学生灌输安全意识的主渠道,还通过组织学生看图片和录相,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加强学生实习纪律教育,督促学生遵守厂纪厂规,要求学生把自己当作工厂一员,从严要求自己。实习中以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提高学生观察、思考、提问、记录和动手的能力,通过岗位轮换,鼓励学生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既开阔视野,又能使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充分消化,从而掌握诸多方面的综合技能,为竞争上岗和择优录用创造有利条件。

二、科学制订实习教学计划,设计实习内容

制定科学、系统的实习计划,是完成实习教学任务,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前提。制定实习计划时应依据以一下原则:一是以生产实习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原则;二是生产实习以校内实习为主,校外实习为辅的原则;三是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独立上岗的原则。

为了确保实习教学计划内容的科学性,相对稳定性,体现专业设置的综合性,应以国家劳动人事部制定的教学大纲为依据,以专业实习满足企业需求,并具有广泛适应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原则,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实习教学计划。在实习课程设计上,坚持以职业活动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技能训练,工件制作等职业活动去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与择业能力。同时,围绕实习教学计划和实习教学内容,组织力量编写具有自己特色的专业实习教案。教案按内容分为基础实验、基本训练和综合训练等部分,按阶段即是如前所述的一般实习、单元实习和毕业实习。教案中既有入门指导理论,又有教学进度计划。编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实习指导书,体现出教学设施的使用、训练时间的分配、操作步骤以及评分细则,实验实习报告的书写格式等,这样使师生在开展实习活动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以克服实习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完善学习教学设施,规范实习设备和材料的使用与管理

实习教学是以教学设施为载体而传授技能的。因而技工学校应该根据各专业特点和考工标准建立相应的实验室和实习车间。为了充分使用设备、用好设备,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各实验室、实习车间均责任到人,规范落实,每一台设备都要建立台帐,记载其使用、维护、修理、保养情况;定期对各实验室、车间使用率、完好率、安全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对学生使用工量具采取借用、后提折旧的办法。在实习过程中,注意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工量具的方法,形成维护保养工量具的习惯,使用后及时清洗保养,认真做好交接工作。

对实习材料的管理坚持规范性、科学性,各阶段实习开始前,各实习单位按照实习计划,预算实习材料耗量,本着从简节约的原则,同时拟定若一干施行方案,以便择优采用。选购材料,询价比质,及早准备,及时到位。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领用物品必须严格控制,杜绝浪费,使之养成节约材料,节能降耗的好习惯。

四、切实加强实习管理,规范教学环节

实习教学应根据专业分类设立教研组,把对实刁教学法的研究作为各实习教研组的重点课题,找出其内在规律。实际研究表明,实习教学的一般方法可归纳为观摩法、练习法、点评法、模拟法、竞赛法等。另外,根据实习课特点,对各工种实习可划分基本功训练,单项训练,综合训练三种形式。在基本功训练时,教师通过示范,学生练习,强调各种操作姿式必须到位,工量具的使用方法必须正确等。在单项训练时采用模拟练习,强调速度。在每一项训练结束时,均要花一定时间点评,先让学生自评,再由教师予以总结,通过此环节,使学生认识更加清晰。综合训练是利用各种基本功对各种单项训练项目的综合,训练时特别强调工艺过程及时间搭配,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自行编排操作步骤及时间方案,然后进行操作,教师重点放在检测与点评,对部分学生的工艺流程予以修正,对每个学生的工件详细评分,指出存在问题。这一阶段的训练是学生技能水平形成的关键时期,因而实习指导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实习教学效率。

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必须抓好三个环节,即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在入门指导时重点放在与实习内容有关的理论知识的阐述上,分析工艺过程,实习注意事项,并做好教师示范;巡回指导是学生操作时,教师观察每一个学生操作的要领掌握情况,对存在间题及时纠正,对共性问题集体纠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结束指导是结合完成工件检测结果进行点评,让学生交流体会,展示比较成功的工件。在实习教学中,无论什么工件,何种课题,这三个环节是不可缺少的。

五、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素质

实习课程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开设的本科专业,培养从事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地球物理勘探设计与施工、工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的技术人才[1]。该专业需要有扎实的野外工作能力,对于工程施工的现场实践要求较高[2-4]。往年的毕业实习采用分散实习方式,由各指导教师负责安排学生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但是,由于目前各生产单位对安全生产要求很高,企业通常不愿意接收大量实习学生,以防出现安全问题,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另一方面,学校每个学生的毕业实习经费低,指导教师普遍反映毕业实习安排的难度很大,使得教学大纲要求的毕业实习实践内容难以有效实施,导致毕业实习的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正在我国高校深入推进,要求培养的毕业生都要达到毕业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开展毕业实习教学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毕业实习的组织

按照工程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对原有的教学过程或组织方法进行整改或调整是普遍采用的方法[5-7]。由于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采用分散实习的方式总体效果较差,达不到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根据对校内外不同专业的调查分析,调整为采用集中实习的办法。由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负责人统一安排实习过程,根据现有的实习经费条件,合理选择实习地点,安排实习内容。集中实习的具体组织形式为校外实习与校内实训相结合。考虑到学生实习经费低,难以支撑远距离较长时间的毕业实习,适宜在学校周边地区选择若干合适的实习单位,掌握勘查行业的社会需求,即了解勘查技术与工程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熟悉企业主要的经营业务范围,掌握项目施工的基本过程与要求等。在学校内建设实训基地,针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相关行业所需的主要施工项目,在实训基地做好模拟场地,进行实际勘查技能训练,满足行业的需求。

二、校外实习基地选择

考虑到学生实习经费的实际情况,将学校周边的地区包括淮南市、合肥市、六安市、蚌埠市、淮北市等,作为合适的实习单位所在地区。根据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相对集中的单位,选择工程勘查单位、地质勘查单位、煤矿企业等作为前往实习的目标地。根据我校与相关单位开展产学研的情况,拟定了几个单位作为实习基地。地质队或地质勘探单位,选择安徽省煤田地质局或安徽省地质矿产调查局所属地质队作为合适的实习点,了解地质勘查行业的发展状况、主要业务、主工项目施工情况等;工程勘查单位选择安徽省内工程勘查或物探单位,了解工程勘查行业的发展状况、主要业务、主工项目施工情况等;煤矿企业选择淮南地区的煤矿,了解所需的地质与勘查技术的发展状况、主要业务工作内容等。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园内建设了地质勘查原位测试基地,场地总体呈梯形,其中南侧长120m,北侧长70m;南北方向宽70m。利用场地内原有的地貌特点,除保留部分水域面积外,有一少部分在预埋件放置后实施场地的平整。2018年已建成的主要测试功能区包括:地下管线探测区、桩基础区、静载荷实验区、动静力触探区、旁压实验区、地质灾害模拟区、地球物理模型区、钻机平台区。这些测试区功能涵盖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业务范围,能够满足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技能实训要求。

四、毕业实习的实施

我校毕业实习的时间安排在第8学期1—4周,在毕业设计阶段之前。今年的毕业实习安排如下。(一)第1周实习1.实习动员会。让学生掌握毕业实习课程的毕业要求,了解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实习过程的安排与组织、实习日志及实习报告编制要求;对校外实习单位的情况做简要的介绍;强调安全及组织纪律。2.地质勘查单位实习。实习单位为六安市的安徽省地质矿产调查局313地质队,以313地质队所属的安徽深部钻探技术及应用重点实验室为主要实习地点。了解钻探技术的发展状况、钻探仪器及设备、钻进事故处理技术等;了解该地质队的业务范围、重点工程项目、钻探技术研究情况等。3.工程勘查单位实习。实习单位为合肥市的安徽惠州地质安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该单位的模拟隧道条件,掌握隧道或井巷条件下的施工环境,常用巷道内物探的施工布置方法;了解该公司的发展情况、业务范围、工程项目类型、公司产品研发及生产等。4.煤矿企业实习。实习单位为淮南矿业集团顾桥煤矿。了解现代煤矿的环境、工业广场组成及其功能、生活区布置等;了解顾桥煤矿发展现状、地质条件、煤矿常用物探技术情况、地质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等。(二)第2—3周实习1.集中实训:由勘查技术与工程教研室统一安排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际技能训练,采用分组形式,每组8—10人。实训内容包括浅层地震探查、浅层电法探查、地质雷达探查、地下管线探查等。可选择1—2种探查实训内容,要求掌握测线布置、仪器操作、数据采集与处理。2.分散实训: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安排针对性的勘查技术方面的技能实训,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三)第4周实习整理实习日志,编写毕业实习报告并提交。

五、实习效果

今年按照集中实习的组织方式开展毕业实习,将校外实习与校内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克服了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各实习环节能够顺利实施,学生普遍反映收获颇丰。校外集中实习,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到相关实习单位亲身体会勘查行业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消除了对勘查类行业的一些误解,提升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校内的技能实训,结合行业的需求情况,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及学生的能动性,选择适当的实训内容,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毕业设计打好基础。所有学生的毕业实习内容得到了保障,实习日志及实习报告质量较往年有显著提升,满足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毕业实习的要求。六、结束语通过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组织方式的调整,采用集中实习,将校外实习和校内实训相结合,确保各环节内容顺利实施,实现相应的课程目标,达到了毕业实习课程的毕业要求,满足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荣新,张平松,吴诗勇,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地质认识实习的组织与开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9-20.

[2]付茂如,张平松,吴荣新,等.地学专业地球物理类课程课内实验教学认识[J].高教学刊,2016,(1):95-96.

[3]张华,戴梦雪,方根显,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野外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J].高教学刊,2018,(13):125-129.

[4]张浩淼,袁颖,齐旭阳.新时代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前期规划和自我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8,(51):254-255.

[5]吕玉增,丁彦礼,韦柳椰,等.基于目标导向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计[J].高教学刊,2018,(12):120-122.

[6]徐志锋,熊彬,罗润林,等.新时期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改革[J].高教学刊,2018,(8):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