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工作评价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01:09:32

实习工作评价

实习工作评价范文篇1

关键词:医学生;德育工作;对策;建议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我国各个高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越来越重视,本文以医学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为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医学院校是为社会提供医学方面人才的重要场所,学生的德育水平对日后的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对整个社会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医学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一、新形势下我国医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不断增高,怎样处理好医患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为了能够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帮助,医学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具备高素质、高水平的特点。但是,在我国医学院校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列举几个比较普遍的问题。第一,医学院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没有充足的重视。现阶段,我国多数医学院校仍然比较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有的医学院校设置了德育教学课程,但是其课节非常少,学生们不能真正的理解德育教育的目的,让学生们感觉其可有可无,并且不能将德育教育和实践相结合,这样的情况德育教育课程缺少实际的意义和应用价值。第二,德育教育不能很好的和实习相结合。医学院校的学生在大四或者大五时需要进入医院实习,学校很难对学生进行集中教育,虽然一些医学院校为学生制定了实习期间的德育教育内容,但是,由于不能及时的和实习医院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德育教育无法有序进行。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切身的体会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上述情况学校失去了最好的教育时机。第三,没有完整的德育教育管理体系。完整的管理体系对德育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多数医学院校都没有健全的德育教育管理体系,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和沟通,由于没有健全的管理体系,对各个部门没有一定的约束能力,每个部门都顾着自己的工作,对德育教育工作不够重视,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调,使德育教育工作不能顺利的展开。第四,德育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有待提高。德育老师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效果,如今,我国多数医学院校存在德育专职教师不足的问题,学校为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往往会让一些素质和水平不够的老师加入到德育教育的队伍中,因为这些老师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一味的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使德育教育工作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第五,没有健全的德育教育工作评价体系。我国多数医学院校在对学生进行综合和评价时,只将学生的理论成绩作为唯一的考核内容,没有将德育素质加入其中,使学生对德育教育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虽然有的医学院校将德育教育加入到综合测评的内容中,但是其占的权重非常小,没有健全的评价体系,并且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使德育教育评价工作的效果大大降低。

二、提高医学院校德育教育的措施

为了使德育教育工作在医学院校顺利的展开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强化医学院校的德育教育意识,对德育教育有足够的重视。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德育教育的普及力度,强化医学院校德育教育的意识,在下发的相关文件中需要明确指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制定短期或者长期的目标,让学校去执行,教育部门不定期的进行抽查,对医学院校的德育教育效果进行检查,让学校对德育教育有足够的重视。第二,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德育教师队伍。医学院校应该建立一支专业的德育教育队伍,首先,在进行德育教师招聘时,需要对应聘者的素质和水平进行综合测评,选择较为优秀的人员参加复试,在复试过程中让其即兴的进行一段德育内容的讲解,进一步掌握其真实水平,聘用高素质高水平的人员加入到德育教师的队伍中;其次,在德育教师队伍组建完成后,对教师进行统一的岗前培训,让其对所在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进行了解,从而规划自己的教学方法;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让其掌握新时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使用新式的教学方法更好的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第三,建立健全的德育教育工作评价体系。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后,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素质的的评价,以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在进行综合测评时,考核的结果由理论知识的成绩、学生实践的成绩、学生之间互评的成绩以及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成绩的总和构成,其中实践成绩的权重应该在30%左右,其他平分权重,这样的评价体系比较完整,能够更好的反映出学生的德育情况。第四,对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进行创新。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比较陈旧落后,缺乏新意,在讲述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对内容进行诠释,在新形势的背景下,出现了很多新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教师应该积极引进新的教学方法,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改进,并且熟练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德育教育工作的成效有显著提高。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在新形势下学生的德育水平对医院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上文对我国医学院校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给出了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德育教师团队、建立健全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以及对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改进等措施,希望医学院校采取上述措施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医学人才。

作者:宋静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孟莉.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德育工作[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8(1):70-71.

[2]梁燕君.浅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12(1):65-67.

实习工作评价范文篇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职业教育部分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但当前,提升高职教育质量,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师资队伍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但职业院校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和实习实训条件却存在着很大差距。特别是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双师素质的提升,是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首要因素。双师素质教师占少数,相当一部分从校门到校门的普通教师,对于职业教育很陌生,知之甚少。

2.实习实训基础设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由普通教育转制过来的,学校现有的实习实训教学基础设施多偏重于实验,少有实习,更谈不上实训,所以,基本上停留在验证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业精神不能提供支撑。

3.生源问题高职院校录取最低分数线为150分,高考满分为750分,所以,我们录取的学生被戏称为“五分之一”高中生。我们对入校的1482名新生进行入学摸底考试,按高二水平命题,其结果数学及格率为28.5%,有11.9%的学生成绩为零;英语及格率29.7%;语文及格率为35.8%。相当一部分学生为文科生,数理化基础较差,而大多数职业院校偏重于工科,文科学生学习有实际困难。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高中提前分科,且大部分学生报考文科,和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矛盾。根据职业院校的生源、师资和实习实训条件,我们认为,为了满足学生就业创业的需求,必须依据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高教性的双重属性,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狠抓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四个方面着手,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本文则着重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角度出发,谈如何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方案和措施。

二、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打破学科的模式,以产品为目标,以技能为核心,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破解学生不愿学、学不懂、学不会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讲多少知识更重要。使学生热爱学习,既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职业教育当前面临的主要难题。全力找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切入点,是职业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育成功的内在动力是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前提是读懂学生,熟悉学生,引导学生制定明确的理想目标。理想目标是人生的最大追求,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因此,我们在实施教育活动中,必须把理想教育放在教育活动的首要地位并贯穿始终。这种教育要有针对性,有感染力,能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使学生树立明确具体的人生理想目标,并激发为追求目标而奋斗的激情,焕发出实现目标而勤奋学习的热情。2.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必须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离开这两点,就毫无意义。我们拒绝那种浮躁和脱离实际的极端主张。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利用三年时间,深入进行理论标准和技能标准的探究与实践,依据企业职业资格标准和学校实际,确定理论知识底线和实际技能底线,我们称之为“两个底线”,以此为指导,形成具有我院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不求多,而求精;不求全,而求专。运行结果表明,很实际,很实用。

3.编写和课程标准相对应的校本教材适应课程标准体系的要求,按照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的要求,本着适用、适度、适量的原则,编写配套教材。适用,就是教学内容要适应学生创业就业的需要,把不必要的内容精减掉。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有道德、守纪律,爱岗敬业;二是要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能省略部分上岗前培训环节;三是能在企业稳定工作。我们的教学内容就应该集中在这三个方面。适度,就是在知识的深度上,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听懂、学会为度,把学生无力接受的内容坚决删除掉。适量,就是按照我们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在三年时间内,能学会多少,内容不是多多益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不完、学不会、学不懂,再多也没有意义。所以,要舍得把学生能力容纳不下的内容砍掉。开始可以编写校本教材或讲义,经过试用完善,再正式出版。

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种知识产生兴趣,就会千方百计地去学,并要学会。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想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兴趣,就必须使教育教学适应学生,而不是要学生适应教育教学。教学好比厨师做菜,厨师必须适应食客的口味和饮食习惯。而教师教学,也必须考虑学生的智能类型和接受能力,他们有什么样的“口味”和“习惯”,有一种向学生“推销”知识和技能的意识,有效的教学方法就会随之产生。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必须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到日常教学最重要的议程上来。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向学生讲明自己所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功能,使学生愿意倾听。这种课堂艺术,实质上就是先打动学生,再传授知识,就像打仗,先有鼓舞士气的战前动员,才会有战士的冲锋陷阵。目前职业教育界大力提倡的教学做一体化,工作过程学习化,学习过程工作化,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等等教学方法,实质上就是抓住了职业院校学生感性思维优于理性思维的特点,利用直观教学,让学生参与互动,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实践证明,这些是行之有效的,但在细节上,还要继续完善。我们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模式,把产品作为教学任务的核心要求,展开教学活动。教师树立“训练”而不是“灌输”、“体验”而不是“说教”的教育思想,参考中德班标准化教学的模式,把学生4~6人分为一个小组,以围绕完成一个企业实际产品为目标,现场教学。学生完成一件产品,有一种成就感,所以,很受学生欢迎。同时,要经常组织具有专业特点的各类技能竞赛活动,使学生经常处在“备战”的兴奋状态,把学生的精力吸引到学习上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相长,行之有效。

三、关于提升效果的评价机制

实习工作评价范文篇3

一、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技能培养方案,把《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融入模块化的单元教学设计,采用与职业岗位对应的工程项目构建主线,选取典型的生产设备和工作任务,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针对工作过程来构建学习情境、设计学习单元,将多门课程的相关知识融合到每一个学习单元,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工学结合双证课程。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程实例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中心,开展任务驱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共有五个项目模块,除了理论传授外,每一个实训环节都能帮助学生获取经验性知识,在完成数个任务的基础上,再拓展相关技术理论知识,最后以技术理论知识指导各项目的完成。

二、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本课程设置了以下五大情景(模块):直流调光台灯电路的设计与应用、晶闸管-直流电动机开环调速系统的维护与检修、电阻炉过零调功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维护与检修、直流斩波电动机调速系统的设计与应用。通过任务引领、计划制定与实施、综合项目设计与制作等环节,来满足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结合的教学方式:校内实训培养学生电力电子技术的初步应用能力,校外实习培养学生电力电子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真正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1.教学方法应用实例——直流调光台灯电路的设计与应用

(1)可依据以下程序进行安排:第一,下发项目任务书,明确项目学习目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直流调光台灯电路的基本原理。第二,学生学习项目任务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直流调光台灯电路的控制方案。教师对方案进行指导,制作工作流程表,选择元件及工具,列出元件、工具清单。小组讨论确定测试方案。第三,按元件清单清点配件,检测数量和质量。学生独立对电路板进行调试,列写调试方法及步骤,进行系统装接和电路故障的分析与排除。第四,工作评价。自评:学生对本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进行评价;互评:以小组为单位,对其他组的工作结果进行评价和建议;教师评价:教师对互评结果进行评价,指出每个小组成员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这种一体化的教学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自学热情,小组协作的工作过程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考核成绩的计算:采用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占30%,结业考核占70%。过程考核结合课堂提问、训练活动、阶段测验等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实践操作、知识掌握、职业素质和学习态度等;结业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方面,以此作为培养企业人才的良好开端。

2.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模式:项目教学法、讲练结合、多层次实训、现场体验式教学、学生科技创新、案例教学法等。总之,要融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学习方式、实践案例教学于课程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在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电子教学、网上学习的基础上,采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将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应用于教学改革之中。

实习工作评价范文篇4

关键词:高职师范院校;英语教学模式;教学应用能力;职业教育;能力导向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用人单位岗位和职业需要的人才,这个目标也决定了高职师范英语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的教学应用能力为中心。因此,在当前高职师范英语教学中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把高职师范英语教学与教学应用能力教育结合起来,实现高职师范英语教学的职业化目标。一方面,这有利于高职师范英语课程的完善,培养具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改进高职师范英语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提升高职师范英语教学效率。

1高职师范院校英语教学模式现状调查

1.1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通过问卷的设计,以高职英语教育、小学教育(英语方向)学生为调查对象,旨在了解高职师范英语教学对学生教学应用能力培养的基本情况。问卷主要从职业信念、对教学应用能力的认知、学习英语的动机、教学对教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对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的认知等方面进行调查。通过SPSS26.0版本软件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Cronbach'sAlpha=0.763。问卷面向18级英语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发放。18级学生为大三年级专科学生,已经在校修完全部课程,参加了小学教师资格证的笔试和面试。填写调查问卷时,学生已进入小学参加为期3个月的教育实习。问卷调查共回收了411份有效问卷。

1.2高职师范院校英语教学模式调查结果分析

从问卷调查的整体情况来看,90%的学生对于毕业后从事基础教育工作有明确的意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指从心底接受教师职业,并对教师职业的各方面做出积极的感知和正面的评价。师范生对教师职业认同的程度会进一步影响今后从教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态度、处理教学问题的方式等[1]。90%的职业认同,是接下来的问卷调查客观有效开展的前提。学生认为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教学应用能力的分别为11.68%和59.12%,对教学应用能力认知尚处于模糊状态的有29%。鉴于有部分学生对教学应用能力的了解处于模糊状态,问卷中第3题明确了教学应用能力的大致内容:教师沟通与表达能力、英语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教学反思和启发式教学等思维方式运用能力等[2]。学生对于教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性普遍认同,99.76%的学生认为教学应用能力重要及以上,说明高职师范院校中英语教育、小学教育(英语方向)的学生对于自身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还是很清晰的。在对教学应用能力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基础上,学生对于教学应用能力和提高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也有相对正确的认知[3]。99.52%的学生认为良好的教学应用能力能够促进就业能力的提高。学生对于自身教学应用能力普遍感受到不足,在6项基本的教学应用能力中,学生都有选择,选择比例最高的讲授能力多达190人选择。说明学生目前感受最紧迫的还是课堂讲授能力的不足。对于高职师范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和动机,56.45%的学生选择了通过专升本后的英语等级考试,有4.38%选择了应付日常的学校课程考试。一半以上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专升本考试,以及为之后的英语等级考试做准备,并没有长远规划“教学应用能力”。关于现有英语课程和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对教学能力的培养作用,187人认为作用很大,204人认为有一点作用,20人认为完全没有作用。根据学生的选择,现有的英语课程和小教法课程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以期让更多的学生从课程提高教学应用能力。具体到英语教学,54%的学生选择收获了英语知识,33%的学生选择掌握了语法知识,以提高对未来工作有价值的教学能力。这说明高职师范学生在目前阶段,关注较多的仍然是专业知识,以知识本位为主导。对教学时英语教师更注重哪些能力的培养调查中,43.8%的学生选择了英语知识的掌握,14.36%选择了专升本考试相关内容。只有26.28%的学生认为英语教师教学中注重培养教学应用能力。这进一步说明目前的高职师范英语教学仍然以知识本位为主导,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虽然涉及到师范生教学应用能力的技能培养,但没有给与足够重视,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在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对于教学应用能力培养影响的调查中,38.69%的学生认为影响很大,52%的学生认为有一些影响。对于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应用能力培养的情况,31.87%的学生选择了有很多,58.88%的学生认为有一些。现有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教学应用能力的影响和培养还远远不足,需要英语教师以培养师范生的技能为目的,改革现有教学模式,真正关注高职师范学生的教学应用能力,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起到“教学示范”的作用。综合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手段、讲授模式等方面,学生对英语教学核心目标的理解也说明目前高职师范院校的英语教学模式主要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传授英语知识、英语学习方法,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等。学生认为教师通过教学有意识培养英语教学应用能力的仅占31.87%。题目13-19,通过对专业课程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各专业课程对教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口语课培养教师英语口语沟通与表达能力方面,35%的学生认为多数情况下不能熟练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英语沟通表达,完全不具备课堂口语表达能力的人数占到6%。相对简单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体态语的运用,37%的学生认为多数情况下不能运用体态语,6%的学生认为完全不能运用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英语教师在口语课程中,使用对话表演、讨论、辩论等口语训练形式方面,44%认为使用情况一般,25%的学生认为很少及从未使用。在口语课程教学中注重真实情景运用能力方面,12%的学生没有明确看法,3%选择了不同意及坚决不同意。听力课程注重倾听和沟通能力培养方面,91%的学生同意及非常同意。在英语阅读课程中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方面,92%的学生选择同意及非常同意。说明听力课程和英语阅读课程结合小学英语教学情况,在课程中进行了相应的教学应用能力的培养。针对高职学生就业需求的教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师需要经常变革教学方式来适应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需求[4]。76%的学生认同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注意到了英语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课程目标所进行的教学方式改革。题目20-22,调查小学英语教学法的授课情况。小学英语教学法主要讲授小学英语课程特点、小学英语基本理念和教学基本要求、课堂教学管理、小学英语教学技能和技巧的培训、教学评价问题等内容。小学英语教学法是培养高职师范院校学生英语教学应用能力最系统、科学的课程。61%的学生认为小教法的授课形式,既有教师讲授,也有学生的课堂实践。26%的学生认为小教课以教师讲授为主。有部分教师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没有学生课堂实践的机会。小教法教学目标调查中,只有不到半数的学生认为小教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教学应用能力。现有小教法教学模式对教学应用能力的影响,50.85%学生认为有一些帮助,10.71%认为没有明显作用,3.16%认为没有任何影响。作为培养教学应用能力最主要、最系统的课程,小教法的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43.07%的学生认为自己当前的教学应用能力一般,14.11%认为不太好,期待通过以教学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自身教学应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对于作为高职师范毕业生急需哪方面的培训,34.55%的学生选择了教师专业技能,其次是专业学科知识。高职师范毕业生已经非常重视教学应用能力,但有些学生还停留在通过考证证明能力的阶段。这种较为功利的学习心态,也体现在应对教资考试的课程调整中。55.72%的学生选择开设与教资考试直接对应的专门课程。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现有高职师范英语教学模式的弊端:忽略了高职师范学生的教学应用能力培养,忽略了社会对于高职师范外语人才的“专业+技能”的需求。这暴露了高职师范院校英语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为何学”[5]。现有的教学模式仍然以专业知识为本位,重视英语专业知识的习得,而忽略了技能培养。

2高职师范院校现有英语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归因

2.1学校过于重视专升本升学率

一直以来,学校重视学生的专升本升学率。大二年级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能力最强的教师,利用晚自习及周末进行专升本学习辅导,每周16课时。学校专升本考试的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近年来逐步攀升,而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报名人数和通过率却逐年下降,见表1、2。正是由于学校鼓励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强化专升本考试的专业知识培训,重视专升本升学率的提升,日常教学中忽视了教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2.2教师教学观念滞后

高职英语教学,受教学条件和语言环境的限制,以知识本位为中心[6]。英语教学的核心还围绕着如何提高英语专业能力,以词汇量、语法知识等的掌握为教学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教学技能的培养。另外,高职师范院校的教师缺乏基础教育方面的体验,未接触过实际的小学英语教育,导致日常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指导教学实践的现象。

2.3学生教学实践不足

教学应用能力是衡量一个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重要考核依据,因此,实践环节对高职师范生来说非常必要。实践缺乏势必会导致学生理论与实际脱轨[7]。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实习,包括如:实际授课节数、实际听课节数、备课节数、教学工作评价、班主任实习周数、班主任工作评价等。现实情况是学校将教育实践安排在第6学期,参加专升本的学生不进行教育实践。由于学生缺少教学经验等原因,以及实习学校出于保障教学质量等多方面的考量,实习学生很少能进行真正与教学相关的岗位实践,这也就失去了教育实习对高职师范学生的意义。

3以教学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3.1以教学应用能力为导向构建高职师范英语课程体系

高职师范院校的英语课程,在讲授基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应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构建以教学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英语课程体系。高职师范院校应增加教师资格证笔试与面试课程、从教技能专项课程等;落实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训环节,切实通过实训环节提高教学应用能力。

3.2探索以教学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高职师范院校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从教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用分离。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Approach,简称POA)是针对外语人才能力要求提出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体系,主张一切课堂活动都以“学习发生”为最终目标。而要促成学习发生,必须改变教学实践中的学用分离现状,做到“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以教学应用能力为目标,高职师范英语教学模式可根据POA理论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期构建卓有成效的高职师范英语教学模式。

4结语

高校的连年扩招和新冠疫情的影响,使得高职师范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急剧增加。为了提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高职师范院校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职师范院校应在英语教学模式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教学应用能力为目标,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深入研究,探讨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这必将对提升学生的教学应用能力,提高就业率起到积极作用,对高职师范类院校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笑樱,闫寒冰.教师职业认同感模型建构及量表编制[J].教师教育研究,2018(02):72-81.

[2]沈霞,余雪莲.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的反思与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2018(04):27.

[3]钟润萍,孙建强.能力本位教育观下的多层次高职英语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8(09):17-18.

[4]马俊波.基于职业教育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4):101-103.

[5]郭志斌.关于将需求分析理论纳入师范英语教学之探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07):84-86.

[6]廖茂珍.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途径和对策[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2018:516-520.

实习工作评价范文篇5

什么是职业素养?职业素养理论专家SanFrancisco在《职业素养》一书中指出,“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则,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二、职业素养内容

职业素养包含哪些内容?通过文献检索,说法不一。笔者认为,职业素养应该涵盖以下内容: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和情感、职业行为习惯、职业能力等。职业素养的职业能力不仅包括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应涵盖学习创新、沟通交往、团队协作、信息处理、解决问题、应急处理等多种能力。笔者在实践中一直坚持这种观点,职业能力是职业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抛开以上职业能力去构建职业素养是不全面、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

三、在学生管理教育中培养职业素养的形式和途径

1.以军训和入学教育为起点,在规范和养成教育中培养学生职业行为习惯

新生入学时,存在着自我约束能力差、纪律观念淡薄、学习缺乏目标和动力、自信心严重缺失等问题。为此,各个学校都对新生开展了阶段性的军训和入学教育。军训是职业素养培养必不可少的内容和关键环节,军训和入学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的管理。在军训阶段,能够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锻炼他们吃苦耐劳、不怕苦难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团结协作、永争第一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2.以学生自主管理教育为载体,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

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职业素养必备的品质,随着养成规范教育的基础不断牢靠,部分技工院校确定了“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自主化管理目标。通过自主化管理,受益最大的是学生,使学生树立了“我能行”的信心,养成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了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从而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他们成功起航,走向职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学生向职业人的成功转变。

3.以企业“7S”管理为载体,培养全方位的职业素养

全国多数技工院校引入了企业“7S”管理标准和规范,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生在一体化课堂教学、下厂实习工作岗位上,严格遵守职业标准和规范,在学生中倡导严谨规范、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7S”实施以后,学生的职业意识明显提高,更加注重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实施“7S”管理后,学生增强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树立了遵规守纪的观念,在实习实践教学中养成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4.在职业生涯设计中,培养学生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

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已经是众多技工院校学生的必修内容。为了尽早使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许多学校在第一学期就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专门课程,部分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回请优秀毕业生和企业高技能型人才作报告,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在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制定人生职业规划、树立了职业理想、提高职业能力的同时,也推动了就业工作的高稳定性。

5.在文化活动中培养学生沟通协作、组织交流等职业关键能力

经过调研,相当一批技工院校学校高度关注文化育人,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开展三大节(技能节、艺术节、体育节)等大型校园主题活动。“三大节”参与面广,包装性强,内容丰富,持续时间长,做到了届届精彩,常办常新,产生了巨大的规模效应,打造出学校品牌文化。

6.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1)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主体班会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思想、道德、人格、心理、素养等教育的主要途径。如承德技师学院,按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规律,运用全新的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方法,针对中职学生在校四个学期的实际,围绕学生职业成长和身心发展的主线,编写并出版了《中职生主题班会40课》,为技工院校广大班主任提升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质、减轻工作压力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2)设置礼仪常识、管理能力、口才与交际、励志名篇赏析等通用素质课程。

(3)搭建了德育大讲堂、专家大讲堂、成功论坛等讲座交流平台,邀请各级各类人才到校讲学交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7.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打牢职业素养的根基

人文素养是形成职业素养的基础,也是构建技工院校学生精神世界重要的因素。在学生管理教育中,将人文素养培养纳入学生活动之中。比如有些学校组织了提升学生基本素养的活动,如:写作比赛、演讲比赛、毕业典礼、读书沙龙等。通过活动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特别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书籍,可以加深他们对文学、科学、历史、哲学、经济等知识的了解,深厚综合素质。有些学校开展了“晨读晨唱”“一歌一颂”“影视欣赏”“青春风采”“经典导读”等系列活动,部分院校编写了相关的校本教材,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8.注重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进行礼仪教育,塑造职业形象

(1)注重学生日常仪容仪表。在服装、发饰、体态、待人接物上严格标准,统一着装要求,与人交流要表情和蔼可亲,手势动作优雅大方。

(2)注重培养学生在学校升旗、集会、大型活动等场合的礼仪。

(3)开展礼仪风采大赛、礼仪操比赛、最美技校生评选活动,让学生感知美、感悟美。部分技工院校还开设了礼仪讲座,组建了礼仪社团,开展了礼仪培训,参加了校外礼仪服务,全方位地培养了学生优雅的举止、标准的动作、协调的姿态,有效地表达内在思想和气质。

9.通过心理疏导和关怀,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心态奠定基础

在学生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从而提高教育的时效性。同时还应该树立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目前就业形势,对就业班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调整学生就业心态,树立“高标准立业、低姿态就业、全身心创业”的理念,从而使学生尽快适应企业员工的角色。

10.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遵守职业规则意识

实习工作评价范文篇6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择2014-2017年在本医院实习的2010-2013级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包括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皖南医学院和蚌埠医学院三所医学院校2010级207人,2011级177人,2012级226人,2013级215人,全部知情同意。1.2研究方法。采用实验对照方法将2010级学生设为对照组;2011-2013级学生设为实验组,在院实习期使用系统管理。1.3具体实施。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实习期间实践教学管理内容一致,包括:岗前培训,按大纲安排临床轮转、实行教学秘书负责制。①对临床科室的要求:入科接收、入科教育、日考勤、每周小讲座教学查房一次,修改并指导书写病史,组织出科理论和技能考试、评学。②对学生的要求:按轮转表轮转报到、参加教学活动、书写病史、出科考试、评教。两组学生管理形式不同,对照组按传统临床实践教学管理方法,学生按要求到教学秘书处现场报到、排班,所有教学活动纸质材料记录;实验组利用系统,上述教学工作和学习任务(除教学查房和小讲座采用讲座本记录签到制)全部表格化导入系统。系统有学生、老师和教育处管理员三个登录界面。学生在系统完成报到、病史书写、申请出科考试、评教等学习任务。老师和教学秘书在系统完成接收学生、排班、指定带教老师、修改病史、组织出科考试并评分、评学等工作。教育处利用系统动态监测和反馈,督促学生和科室完成上述工作。1.4教学管理系统使用成效评价。1.4.1临床实践教学督查得分。将“实习生教学管理”作为医院教学督查内容。含实习生日常教学管理、讲座和查房、病史修改、出科考试、教学互评5个二级指标,具体包括:接收率、排班率、指定带教老师率、教学讲座次数、教学查房次数、大病史书写及修改率、出科考试率、评教率8个三级指标。1.4.2临床科室评学得分。制定《科室对实习生学习、工作情况等综合能力评价表》,导入系统,在学生出科前由科室从劳动纪律情况、工作情况、服务意识、医德医风、团结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病历书写质量、体格检查和技能操作水平10个维度,按照非常好、好、一般、差4个等级,赋予10分、7分、4分、0分,对每组学生进行综合评分。1.4.3实习生评教得分。制定《实习生对科室教学工作评价表》,并导入系统,要求学生出科前在系统上从科室教学管理、教学查房、科室讲座、疑难病例讨论、指导病史书写、技能操作培训、危急重症处置、组织出科考试、师德师风和列出带教好和差的老师名单这10个维度,按照非常好、好、一般、差4个等级,赋予10分、7分、4分、0分,对科室评分。1.5统计学方法。从系统导出31个科室临床实践教学督查指标成绩、评教和评学得分。2014年教学督查全部为纸质材料。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采用方差分析法比较系统使用前后教学督查成绩、评教、评学满意度得分。

2结果

2.1系统使用后的临床实践教学督查成绩分析。从2014年开始,每年分两次对31个临床科室完成8项临床实践教学指标情况现场督查评分;2015年正式使用系统,直接由系统提取(教学查房和教学讲座除外)。近4年临床实践教学督查得分见表1。经两两比较,2014年与2016年临床实践教学督查得分有差别(t=4.52903,P<0.001),2014年与2017年临床实践教学督查得分有差别(t=5.16129,P<0.001),2015年与2016年临床实践教学督查得分有差别(t=2.95484,P=0.01),2015年与2017年实习生临床实践教学督查得分有差别(t=3.58710,P=0.002)。2.2近3年临床科室评学得分分析。2015年利用系统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使学生能明确学习目标,科室对每组学生评学得分逐年提高,见表2。经方差分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0.484,P<0.001);经两两比较,2015年与2016年科室对实习生学习、工作情况满意度评分有差别(t=25.02581,P<0.001),2015年与2017年科室对实习生学习、工作情况满意度评分有差别(t=24.95161,P<0.001)。2.3近3年实习生评教得分分析。2015年全面实行系统管理,教育处实时督促科室按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对科室评学得分逐年提高,见表3。经方差分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32.564,P<0.001)。经两两比较,2015年与2017年实习生对科室教学工作满意度得分有差别(t=3.93871,P<0.001),2016年与2017年实习生对科室教学工作满意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742,P<0.001)。

3讨论

3.1利用信息管理手段能提高临床实践教学管理效率。医学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过程,临床实习是将医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能力的过程,由各教学医院按照学校实纲落实各项临床实践教学。各教学医院存在管理人员少、学员多且流动性大的困难[3]。本研究和相关研究表明[4~7]:充分利用信息管理手段,能提升临床实践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全面实施实习生信息管理系统后,附属医院教学质量督查成绩逐年提高,学生对临床科室的教学满意度和科室对学生的学习工作情况满意度逐年提高。3.2信息化管理手段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成效。信息化是现代医院运行的基本保障条件。为适应临床教学管理需要,各医学院校纷纷引进教学信息系统。要根据管理需求进行系统本地化建设,要求系统适应医院教学管理模式[6]。要尊重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原有管理模式弊端要屏蔽。本研究根据实纲制定实习任务、教学和管理任务清单,实行无纸化动态管理。一方面,教学管理部门实时监测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情况,师生也可实时了解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另一方面,利用系统获取的教学互评是重要的教学评价指标。3.3临床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方向。首先,要建立与系统相适应的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1~2],实行量化考核制度。其次,深入挖掘系统功能,各项教与学要在系统留痕迹。系统和纸质教学记录应互补,最后完全替代,不可重复。再者,要开发手机使用APP端口,以便随时登录。最后,院校系统要兼容,所有学员、教师、教学资源等基本信息,教学活动、通知公告、各类统计报表等能实时共享。

综上所述,本文聚焦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临床实践教学基地,介绍如何根据大纲制定实习和教学任务清单,并逐步利用系统实现无纸化管理。通过分析比较教学督查成绩、评教得分等客观指标,提出系统管理能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的观点。

参考文献

[1]吴红英.网络环境下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综合信息系统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6):66~67.

[2]刘晨,亓来华.对于进一步细化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初探[J].中国继续教育杂志,2017,9(3):22~24.

[3]江淑芬,王珂,姜一农,等.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2015,36(1):95~97.

[4]顾寒多,蒋锦琴,陈洁,等.临床实习教学信息管理网络平台构建与实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2012(6):15~17.

[5]李由,刘光琼,向国春,等.教学医院题库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6):49~51

.[6]张丽,刘玮.基于B/S结构的医院教学信息系统的设计[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5(10):1077~1080

实习工作评价范文篇7

关键词:新国标;实践型毕业论文;导师制

2018年初,教育部颁布了日语本科专业准入、建设和评价的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新国标。相较之前的指导要求,新国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做了明确规范,凸显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向。贯彻执行新国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现学校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势必直接影响所有的教学环节。

一、构建教师指导体系

毕业论文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实践是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照新国标中有关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要求,发现本研究者所在学校日语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缺少来自实习、实践经历的课题,形式较为单一,多为传统学术型论文,职业适应性欠缺。只有部分毕业生有进一步提升学术水平的意愿和明确的考研目标,就业、创业意识强的学生不在少数。毕业论文联系学业和就业的桥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未能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为了落实新国标的要求,本研究者所在日语系成立了课题组,在借鉴其他高校实践经验基础上,坚持顺应个性化教育的时代要求,对毕业论文的指导进行改革。结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课题组选择在春季学期开始了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经过研究,构建了低年级兴趣小组导师制和高年级学术社团导师制组成的教师指导体系,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确定组别。兴趣小组导师负责二年级下学期和三年级上学期,学术社团导师负责三年级下学期和四年级。兴趣小组导师为学生开展早期科研和专业实践搭建平台,学术社团导师负责推动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指导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写作。

二、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原则

(一)突出学生中心。美国哲学家和交往理论科学家冯•格拉塞斯菲尔德在《激进建构主义》一书中强调,教师是学生建构的帮助者,在帮助的过程中,不是向学生指出建构知识的正确途径,而是提出建议,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被忽视或被误导的行动因素。有鉴于此,在各个兴趣小组和学术社团中,导师采用问题解决教学理念,向学生提出具有吸引力的、能够引发他们关注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产生自己着手解决问题的欲求,并且让学生依靠自己的思考方式对待问题并解决问题。为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导师与学生保持一定频度的接触,每月与被指导学生面谈交流最少1次,督促、检查学生完成相关图书阅读或完成作业的情况。有的导师同时指导低年级兴趣小组和高年级学术社团,可让两种组别的学生在一起交流和互动。导师在交流中营造一种协商的气氛,既鼓励学生之间对话,又鼓励师生之间对话。对学生的错误不是立即指正,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同时,导师允许学生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并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表达不同的观点。通过两个阶段的实践:撰写传统学术型论文的学生学会了带着批判的眼光阅读、分析、归纳和评论文献,完成了对相关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综合整理,为下一步的论文写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了某种延伸的契机;撰写实践型论文的学生在坚持专业性和创新性要求的基础上,兼顾了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了在实践中探究个性化问题的水平,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二)突出产出导向。新国标中规定,毕业论文可采用学术论文、翻译作品、实践报告、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论文形式的多样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才培养主动对接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结果满意度的迫切性。中原工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坚持实践育人的指导方针,抢抓各种校内外育人资源,搭建实践平台,为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提供支撑。近年来,随着日语系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扩充了国内及日本的实习基地。有志于从事翻译工作的学生,在常年和出版社保持翻译出版合作关系的导师全程指导下,运用理论专业知识翻译作品,受到导师的专业指导。学生通过翻译实践报告,更加清楚地认识了翻译过程,加深了对翻译理论和术语、文化背景等专业知识的了解,提高了实践能力。学生可选择对个人翻译实践全过程进行陈述的翻译综合报告,可选择对个人翻译过程中所遇问题进行专门分析探讨的翻译专题报告,可选择总结经验、以评促学的翻译自评报告,可选择针对同一翻译项目的其他学生的翻译文本的翻译互评报告,可选择对翻译项目成员合作完成项目的过程进行描述的翻译合做报告,等等。有志于从事日语教育培训工作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利用微格教室,依照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进行模拟日语教学训练,并利用校外实习基地提升课堂教学技能。另外,随着赴日实习项目的开展,能够进入日本优秀企业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并肩工作的学生也逐年增多。经过对参加过该项目学生的访谈了解到,赴日实习相对于其他实习方式更具有鲜明的创新性、人文性和国际化的特点。导师鼓励和支持学生选择与实习经历相关的选题,并根据学生实习、实践的实际情况,帮助和指导学生选取适合的理论进行分析和归纳,进一步提高学生翻译的技能和水平。学校从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产学合作的高度,探索促进日语专业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国际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增加日语专业实践型毕业设计形式,不仅可以丰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形式,而且对于推进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加强专业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既有助于克服学校办学模式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掌握企业对人才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的需求,并进行针对性的专业设置和课程、教材调整,又有助于建立以能力为本的教学体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达成良好的对接。(三)持续改进。在实践型毕业论文的课程设计和指导过程中,建立本科生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之后,如何使模式具有可操作性、持续性,还要经过不断探索、完善评价机制。课题组在实践中主要从以下方面探索评价机制,以持续改进实践型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首先,在对学生进步的观察和评价方面,遵循开放的理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格拉塞斯菲尔德强调,学生进步的传统评价的缺点在于假定这种进步是能力的直线式上升。实践表明,无论是在兴趣小组还是科研社团的活动过程中,存在着几乎不可能发觉变化的又稍显漫长的时期。按照格拉塞斯菲尔德的观点,教的艺术很少同传播知识有关,其根本目的必须在于培养学习的艺术。导师充分利用每一次机会同学生一起研讨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牢牢保持目前认为最好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其次,在对导师的工作评价时,评价内容涵盖导师工作量、指导态度、指导频次、学生成果、学生满意度等,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将导师自评、学生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既注重对成果、频次等量的评价,又根据导师的实际付出进行质的评价。再次,建立监督机制。设置意见反馈邮箱,方便学生及时将导师不认真履行职责情况,或是对导师制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改进的建议进行反馈。日语系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不定期检查导师履行职责情况,通过与导师、学生谈话及时发现问题,寻找解决之策。

三、结语

截至目前,实践型论文的完成情况和预期基本一致,师生之间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与日语专业的培养计划相吻合。下一步,课题组将继续完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对实践型毕业论文形式的多样化改革是否有效达到培养目标进行定期评价。建立和完善持续改进机制,确保在实践型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将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监控结果、毕业生跟踪反馈结果和社会评价结果及时应用于专业的持续完善中。

参考文献

[1]恩斯特•冯•格拉塞斯菲尔德.激进建构主义[M].李其龙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高璇.本科生导师制: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新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36):4.

实习工作评价范文篇8

[关键词]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管理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法律人才实践能力提升的要求愈加突出。然而,高校的实践教学现状、实践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本文主要对法学本科生实践教学管理进行探讨,以期通过加强管理提升法学本科生法律职业能力。

1本科实践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法学本科教学中,既存在人才培养方案强理论弱实践的缺陷,也存在师资、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实践管理评价机制等诸多问题。1.1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比较明显。在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科专业知识的重理论课程占比较多,而实践内容占比较小,任课教师重视理论讲授,轻视实践能力提高是普遍现象。实际操作环节欠缺,课外实践往往以学生参与教师的学术科研为导向,学生自身很难真正接触到实际问题,更谈不上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课内实践教学计划随意性大,很容易被理论讲授时间挤占,实践教学体系缺乏规范性。1.2具有实践指导能力的师资严重不足。本科高校普遍缺少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任课教师自身缺乏实际岗位操作经验,更少深入企业进修和实践机会,加之缺乏有吸引力的实践项目支撑,其指导的实践内容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1.3实践基地流于形式。在各高校中,校内实训基地应发挥核心作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也应当发挥实际效用。目前,校外实习基地流于形式的现象比较普遍,随处可见的各单位门口悬挂的实习基地牌匾,单位里鲜见实习生的身影。很多校外实习基地只是存在于各个专业实习基地统计的数字中,实际上这些实习实践基地并没有真正得到使用。1.4实践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缺乏。目前,关于实践教学监督、教学实践检查的相关制度在很多学院并未被细化。学院应结合本学科专业的特点,对实践教学环节实施过程的相关制度进行补充、细化,从而加强管理和监督。许多实习单位对学生的管理流于形式,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校内指导教师也不能跟踪管理和考核学生真实实习情况,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实际脱离学校管理。

2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构建内容

实践教学管理应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运用系统化思维和整体化思想指导实践教学,完善实践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满足对专业人才的需求。2.1课内实践课程管理。法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法学专业课程中增加课内实践,结合专业理论知识让学生进行法律职业模拟体验,能达到法律知识加深与实践能力提升的良好效果。庭审旁听、模拟庭审以及模拟面试也都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法律专业知识的兴趣。在以上形式的法学专业课程中,课内实践的教学管理也需要同时跟进。因为课内实践课程教学涉及多种因素、多个主体,自身有其复杂性。案件选择、庭审设施使用、庭审材料印制等需要院系教师、学生调整彼此关系。而课内实践管理涉及的实践成绩整理、实践设施使用管理、实践报告提交等环境也需要实施过程管理,不同于课堂讲授只安排教室,需要充分结合课程特征和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以保证教学任务完成。2.2独立实践环节教学管理。独立实践环节的教学管理主要指课内实践课程之外的全部实践教学工作,通常包括见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以上实践教学活动过程需要监控与管理:学生的分组情况、课程专题的、实践成果的上交、指导教师对实践过程的审阅需要实践教学管理者包括院系、指导教师都需要合理安排。2.3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为切实保障毕业论文从选题、开题、写作各项工作的有效进行,对于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与协调至关重要。题目选择管理应严格把控,让师生配合共同选择系、院两级审查确保毕业学生题目选择方向的正确性。开题报告管理可通过开题答辩形式监控学生对课题的准备情况。中期检查则是对学生写作过程进行考察与了解,毕业答辩是综合评价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最终环节。毕业论文方面的教学质量是整个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学生写作、教师的指导以及院系、专业管理部分的审查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需要对各个环节及主体加以详细且科学的管理规范及落实,从而帮助应届毕业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毕业过程中的各项任务。2.4实践教学档案管理。教学档案是教学工作评价及分析的主要依据,也是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有效载体。教学档案应合理有序放置与保存、实践教学信息要分类统计整理、汇总档案信息。实践教学档案管理在大数据时代,应构建核心信息库,积极运用现代化数据管理技术,将实践教学活动信息统计及院校教学工作信息统计管理工作纳入到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中。

3加强高校本科实践教学管理的对策

3.1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科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高校需要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和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确立实践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课程设置上,一些专业课程可以增加课内实践环节,提高实践内容占比,专业课程教师提高自身组织能力、交往能力与协调能力,更好地组织校内外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学校和专业教师观念上的转变,才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3.2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实践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高校要加强高素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双师型”师资,可以通过“有计划地选派实践专业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社区、乡村参与产学研结合工作;对专业课教师进行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从相关行业聘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专家定期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或实操训练,校内校外相结合,建立一支既有行业背景,又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功底、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同时,对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考核,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水平。3.3建立学院实践教学评估,加强过程管理。学校对学院的教学评估中,建立专项的实践教学评估指标,对实习、论文、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开放、创新活动、实验课程、实验教学管理规范、实习教学管理规范、课程设计教学管理规范等方面进行测评,促进实践教学落在实处。过程管理很重要,它既服务于实践教学又指导实践教学。为加强毕业论文、毕业实习、课内实践等实践环节的过程管理,应结合工作实际,系统监控,统一时间、统一安排,以保证毕业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例如,对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撰写、答辩各环节均应精细化规范要求,对各环节进行过程管理。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字数、外文文献、选题过程、指导过程、答辩过程、时间安排、工作检查、工作总结等方面都提出具体要求。3.4夯实校外实习基地,拓展校企融合广度、深度。校院两级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与相关行业企业联系,加深了解,切实发挥校外实习基地作用,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校企深度融合应充分发掘长期合作项目,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形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格局。在一些签订实习基地协议的律师事务所建立案例分析工作坊,在法律援助中心增设法科生助理岗位。在学生、律师、教师共同参与下,运用相关法律知识,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水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律师思维碰撞。近年来,高校的迅速发展使教学管理所涉及的诸多教学信息也大幅增加,这就要求高校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增加仪器设备、师资、场地、成绩、实验项目等信息收集、传输、存储和处理,实现规范化、网络化、持续化,必将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实习工作评价范文篇9

关键词:幼儿教育;职业认同;专业能力;作用

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是一种自发自觉服务于幼教行业的精神状态,也是幼儿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幼教职业的一种主观的接纳。对职业的认可,可以说是成为幼师的先决条件,是成为一名幼师的基础,也是一种幼师不可或缺的特质。基于此,从目前的幼教职业的社会声望、职业角色扮演尽职程度、幼儿教师经济地位的影响为切入点,探究职业认同对幼儿教育专业能力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幼儿教育职业认同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寻找更加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提升学生对幼儿教育的职业认同,也是促进幼儿教育事业长期健康的发展,提升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

一、职业认同强化幼儿教育实习能力

教学实习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地接触和体验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要途径。它同时也是学生对于教育的实践的一个感性认识,可以提高学生对幼儿教育职业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同样也是让专业知识转变成实践结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为此,学校应延长教学实习的时间,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应该加强幼儿园与高校之间的互动交流,以高频次和高质量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能够更好、更深入地体验职业。幼儿园老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更多的示范和帮助,学校的老师也应该经常到幼儿园查看学生的实习情况并及时对他们进行指导。在幼儿园老师和学校老师两方面共同指导下,学生的实习经验会有显著的提高,学生对将来从事幼儿教育行业会更加有信心,日后对专业的学习会更自觉,也更有方向,同时也会增加幼儿教育的职业认同。所以,教育实习能力培养活动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二、职业认同实现幼儿教育人性化管理

幼儿教师对职业的认同度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影响一个幼儿园的管理模式,但相对完善的管理模式是会影响幼儿教师的就职信心以及对工作的满意度。幼儿园中的工作内容是比较繁琐的,幼儿园的领导在对教师工作进行管理的时候,要把控质量但又不能要求过于苛刻,要以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幼儿教育人性化的管理。管理人员要做到能够尊重幼师,给幼师一定的自由空间,无论是从工作的环境上还是从心理的空间上都要有自由,尽量避过多的限制;在教学方式上,鼓励教学使用多元化的方式,不需要按照千篇一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还有一点是不能经常性布置过重的任务,幼师大量加班的同时还没有相应的加班补助,极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冲抵职业认同带来的积极作用。管理人员也要做到了解幼师的工作特性,在大事上要做到讲原则,在小事上要做到讲风格,这样才能为幼师的长期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与此同时管理人员还应该为幼师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涵盖显性工作效果的评价以及隐性教育能力、方法的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能促使教师认同其职业并能与幼儿园共同发展。另外,人性化管理也需要管理者能够主动与幼师沟通和交流,不能等着下属来倾诉和抱怨,而是要真正的做到对下属的关心。教育部门在对幼儿园园长的选拔时需要考虑其工作成绩和能力水平,也要参考每一位教师对园长的工作评价。园长还要严格把好师德师风关,要以良好的师德和师风管理工作,还要倡导良好的师德师风;高校负责人也要监督好班级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以防出现教师“走过场”的教学方式,影响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三、职业认同强化幼儿教育专业工作态度

幼师对职业认同程度的高低能够影响到本人在工作中的态度。幼儿教育专业的终极目标是尽力培养更加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人,通过加强教育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最终能够喜欢做一名幼儿教师。幼师对职业的认同、满意度以及对自身的评价,这三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如果想知道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满意就可以从职业认同和自我评价两方面得出结论。自我评价起到了中心的作用,而对职业的认同度决定了对工作的满意度。中国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就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本质特性,比如说,“真诚地爱孩子”就应该成为衡量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的基本属性,而“幼儿园教师是否有艺术特长”对于教师的选拔就不是很重要。教师的专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有了职业认同能够很快就适应幼儿教师的工作,适应期会大大缩短,并且很快就能对工作有较高的满意度,工作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加快促进专业成长。幼儿教师对本职业的认同越是强烈,工作就越主动、越积极,工作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和困惑也都会很快化解,然后从心底越来越喜欢这个职业,进而认可幼教职业的崇高地位。

四、职业认同提高幼儿教育业务水平

好的福利待遇会留住更多更优秀的教师,幼师的队伍也会更加壮大并且会具备更高水平,幼师的职业认同也会随着待遇的提高而提高,幼师个体和行业整体的业务水平也会随之提高。政府与教育部门需要承认幼儿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教师”身份等同来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福利待遇的问题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也是非常的重要,教育部门和相关政府方面需要高度关注也需要对此类问题进行改善[5]。教育主管部门对“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的要求需要尽快的落实下来。为了这个目标,政府需要对财政的支出加大力度,阶层内部和阶层之间的差距要尽可能的缩小,还需要提高幼师的经济收入,这样就能使幼师的待遇与其他类型教师的待遇保持一个平等的水平。另外会有一部分幼儿教师对这个工作有一定的感情,他们将其视为“助人的专业”,不会用金钱来衡量它的价值,能从中获得一份快乐。情感因素也影响着他们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

五、职业认同精进幼儿教育的职业技能

要解决幼儿教师在社会上地位的问题,需要加强幼师入职之前的培训,这样才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幼师。因此,需要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加强平时的职业技能的培训和学习。专业学生们除了应该学习并掌握幼师平时的传统技能外还要加强学习现代多媒体教学,最好还能考取相应的证书,使自己的职业技能更丰满。最后,在实习期间,多完善自己的职业能力。同时,幼儿教师除了需要学习入职前的基本技能外,还要学习基本技能以外的东西,无论是在职继续教育还是进修,都需要大量的更新、更多的知识,以便适应更快的时代的变化。

六、结语

幼儿教育是一个非常伟大而重要的事业,而幼儿教育事业关键是需要发展更高素质以及更稳定的团队。我们还是需要更多的努力来提高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师职业的认同。对于职业认同对幼儿教育专业能力的作用的分析还有待提高和进一步深入研究。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会成为受人尊重的存在。

参考文献

[1]王钢,苏志强,张大均.幼儿教师胜任力和职业压力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33(05):622-630.

[2]魏淑华,王琦.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道德的关系: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学前教育研究,2018(03):47-56

[3]易凌云.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状况的调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16(06):116-123.

[4]陈蓉晖,吴姝静.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职业吸引力的机制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08):65-69.

[5]张晓辉,赵宏玉,李庆安,等.不同来源教师支持对师范生职业效能及职业认同的作用差异研究[J].教育学报,2017,13(02):77-84.

[6]卢玉娟.社区教育专职教师职业发展研究——基于上海市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8(01):65-67.

实习工作评价范文篇10

【关键词】实训教学;云计算;网络实训教学平台;职业教育

1前言

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实训课程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体验到实际的工作状况和环境,进而提升其自身的综合职业素质,加快其适应社会、企业岗位的速度,提高他们的就业率和工作竞争力。

2国内外实训教学模式

发达国家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领域的实践起步比较早,对于实训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深入,通过实践与理论的不断改进与磨合,许多国家都有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实训教学模式,例如,德国“双元制”实训模式、美国“合作教育”模式、英国“三明治”实训模式等[1]。当前,我国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目前广泛采用的合作模式是校企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及教材,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第三年在企业实习。国内外办学模式的不同决定我国职业院校实训模式也不同于国外。国外一般为校企合作办学或企业直接办学,可以保证教训与实训的无缝对接,并且,实训项目都是企业的真实项目。我国公立院校为政府办学,虽然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扶持下,正朝着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模式不断前进,但可以看出当前实训教学的不足是学生在校的两年缺少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的机会,学校也不能及时跟随行业发展趋势做出教学改革。当前国内高职院校在实训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三方面不足[2]:1)实训教学内容、模式落后,理论教学仅仅来源于课本知识,缺少相关行业导向。2)实训项目不是企业真实项目,不能体验企业真实工作场景,不能及时获得企业需要的实操技能。3)缺少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学生的专业技能考核缺少企业评价标准。

3云计算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云计算成为计算机领域的研究热点,云计算的核心概念就是以互联网为中心,在网站上提供快速且安全的云计算服务与数据存储,让每一个使用互联网的人都可以使用网络上的庞大计算资源与数据中心[3]。云计算架构如图1。当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云课堂(如:智慧课堂、学堂在线、云课堂等)的快速发展,极大程度丰富了教学资源及教学方式。国内高校及职业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基于云计算教学平台的新型教学模式,利用云计算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增强师生互动性,丰富职业教育的资源储备[4]。但是,从我们目前掌握的现状来看,各高校及职业院校仅仅利用云计算平台来辅助理论教学,还没有利用云计算平台用于辅助技能实训的案例。

4网络实训教学平台建设

4.1主要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利用云计算平台构建一体化网络实训教学平台。将云计算平台作为连接企业和学校的桥梁,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与企业的真实项目。企业将真实项目到云计算教学平台上,学生在云平台上以项目接单的方式完成实训项目承接,同时,平台的建设内容还应包含与实训项目相对应的教学资源在线学习、学生实训工作评价等内容。通过线上平台的项目化学习与线下企业项目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操技能,教师也在对企业项目进行解构及提取理论知识点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形成企业项目教学资源库,使教学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与时俱进。4.2网络实训教学平台建设方案及建设内容。本课题综合考虑实训课程中的教学、实训、考评等环节,研究网络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方案和具体建设内容。并以本校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为依据,为国内网络实训教学平台建设提出对策建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4.2.1网络实训教学平台的主要建设方案。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实训教学的发展借助校企合作而深化,一体化的网络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应具备理论指导、项目实训、校企评价的三重功能:①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造,建设完善的专业技能教学资源库;②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建设网络实训教学平台,让学生通过对企业真实项目的实践,掌握成为一名合格专业技术人才的必备要素;③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重评价,让学生掌握行业标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工作热情。4.2.2网络实训教学平台的具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项目教学资源库:企业项目的教学化改造,对企业项目按照知识点进行解构,然后按照“行业—专业—课程”的结构建设项目化教学资源库。项目解构可以降低项目的总体难度,项目教学资源库便于学生掌握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点。2)项目知识点在线测试: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在线评测。3)项目的与承接:在云计算平台上,企业企业项目,学生承接企业的项目。4)企业与教师双重评价:学生将项目的实训结果及数据上传到云计算平台,企业和教师对完成结果做出评分和评价。5)实训数据分析:对众包实训平台上的大量实训结果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分析,如教师和企业对每个学生在每次项目中的完成时间、完成进度、完成质量的评价、评分,建立可视化的专业技能趋势图。从专业技能趋势图中可以看出每个学生的专业技能成长趋势、职业素养趋势、专业岗位胜任度趋势等,借此实现对学校教学、企业招聘、学生就业的辅助指导作用。综上,网络实训教学平台总体建设架构如图2。

5结语

本文首先对比国内外实训教学模式,阐述我国实训教学模式的不足;然后提出利用云计算平台构建网络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方案。建立网络实训教学平台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真实项目,来强化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操技能,让学生尽早进入工作环境。学校和企业的双重评价,可以为学生建立行业标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工作热情。网络实训教学平台的实训结果数据对学校教学、企业招聘、学生就业起到辅助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洁.国外职业教育实训模式的经验与启示[J].产品与科技论坛,2018,17(7):262-263.

[2]王雅凤.基于项目化实训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