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学学报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3:33:05

农业大学学报

农业大学学报范文篇1

以推进农业和生命科学发展为宗旨,以服务农业科研和教学为己任,反映我国农业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追求真理、交流学术。报道原创试验技术成果,杜绝不诚信,准时出版期刊。

2.编辑的责任

编辑应对期刊负责,不断提高期刊质量,满足读者和作者需求。编辑有拒绝和接收来稿的权力,对拒绝或接收的来稿没有利益冲突。及时向作者反馈评审专家的意见和符合编辑标准的修改意见。尊重评审专家意见,同时保护作者的创作热情。乐意帮助读者与作者间的沟通。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和争鸣。

3.评审专家的责任

评审工作匿名进行,评审专家对来稿的研究内容没有利益冲突,对来稿的评价应该是客观公正的。如评审专家发现来稿观点错误、知识性错误、严重抄袭、数据有伪造嫌疑,应向期刊编辑部反馈,对来稿是否达到公开发表标准给出明确的意见。

4.作者的责任

作者所投稿件必须是原创作品,无抄袭。来稿的数据真实可靠、无欺骗性。发现错误,及时撤销来稿或提出更正;引用观点应注明参考文献;禁止一稿多投;文章所有署名作者必须对研究有贡献。

5.读者的责任

编辑渎职、把关不严,出现学术不端问题,读者可向《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委会和期刊主办单位、主管单位投诉,若情况属实,将给以适当处分或公开道歉。

农业大学学报范文篇2

关键词:官网;农业期刊;网站建设;增值服务模式;宣传平台

2020年2月17日,科技部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提出“推动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服务科技强国建设”的要求。2020年9月11日,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可见,国家科研改革政策对国内期刊的利好越来越明显,国内学术期刊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期刊工作者在趁势而上办好刊、办强刊的同时,也应该深思:鼓励科研人员将在祖国大地上,争取科研人员将高质量在自己的期刊上,我们应该为科研人员主动做好哪些服务工作?媒体融合时代,大部分科技期刊都已建有自己的网站。期刊网站已从最初的简单静态页面展示,逐步发展成有综合功能并具有互动性的小型综合网站,成为期刊展示与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对期刊网站设计与内容建设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关注:葛文[1]指出网站设计应对读者服务的模式进行考量,并设计出科技期刊网站的读者服务模式;苏磊等[2]对新型学术期刊网站的设计实例进行分析与总结,指出新型网站应将信息服务和用户服务结合,以更好地提升学术期刊网站的信息服务能力;刘铭[3]从可达性、可读性、响应速度、网站链接效果等方面对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网站的可用性进行分析;潘秋岑等[4]从科技期刊网站用户的人性化本质需求出发,提出期刊网站的用户体验优化策略。还有一些研究集中于期刊网站简约性、建设现状等方面[5-9]。笔者认为,期刊是作者学术成果发表的载体和阵地,期刊网站应是在学术成果发表过程中提供重要服务作用的平台与纽带,网站功能应以高效地服务作者为首要建设主旨和前提。鉴于此,本研究从服务作者角度深入分析32种农业期刊网站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期刊网站的服务水平,也为同行期刊编辑改良、优化网站提供借鉴。

1统计源与研究方法

笔者所在期刊为综合性农业期刊,一直关注同行业期刊网站建设现状,故以2017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32种综合性农业期刊为研究对象。首先,调查各期刊网站在百度、360及搜狗三大搜索引擎的官方认证情况,并通过数据库、纸刊、主办单位网站等途径反复核实确认该网站为官网后收藏;然后,从为作者服务的角度分析、探讨各期刊官网功能构建与内容建设情况,调研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10日。

2期刊网站构建现状与问题分析

2.1大多期刊官网未在主流搜索引擎认证

作者投稿前多会习惯性地利用搜索引擎检索期刊官网,官网的正确性及有效性对于作者来说非常重要。目前国内百度、360及搜狗三大主流搜索引擎均开通了官网认证服务,其中,百度的官网认证标志是蓝底白字的“官方”,360及搜狗搜索引擎均是显示绿底白字的“官网”。在三大主流搜索引擎逐一输入32种期刊名称,均出现了大量中介网站、仿冒的钓鱼网站、非法网站等,种类繁多,真假难辨[10-11]。在百度进行“官方”认证的期刊最多,有26种,其中2种(《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和《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认证的不是期刊官网,而是期刊主办单位的出版中心(学术理论部),需要二次点击链接;在360进行官网认证的期刊仅9种;所有期刊均未在搜狗进行认证。总体来看,期刊多倾向于在百度进行官网认证,在360及搜狗等搜索引擎认证的期刊不多。

2.2网站页面构建较程序化

从页面设计来看,32种期刊网站的首页布局结构基本合理、功能设置较为齐全:版式上多分三纵栏设置,有层次分明的版块及模块设置,具备期刊情况介绍、在线办公、远程处理稿件等功能;多在醒目位置设置了作者投稿、专家审稿、主编办公等采编系统的注册及链接模块,导向明确,操作简捷;在期刊简介、作者中心、联系我们、通知公告等版块向作者传达了期刊获奖、被各大数据库/评价体系收录、开设栏目、投稿指南、联系方式、期刊订阅等基本信息。从网站技术支持情况来看:8种期刊网站是与采编系统分开单独构建的,网站设计有自身特点及风格,内容较为实用、具体,给作者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另有24种期刊网站是与采编系统一体的,由采编系统开发商提供技术支持,其中,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8种、中国知网腾云协同采编系统提供技术支持的8种、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6种、北京博思汇文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各1种。总体来看,虽然大多期刊网站在基本功能方面做得较为完善,但来自同一家技术提供商的期刊网站页面构建在布局设计、版式风格、功能建设等方面较为一致,程序化、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由中国知网腾云协同采编系统提供技术支持的8种期刊网站尤为明显),还有一些网站页面结构设置不完整,或空有版头、无实质内容,点击后显示“建设中”,有较大的优化和完善空间。

2.3增值服务模式类型较少

在为作者提供文献开放阅读、免费全文下载、订阅获取与购买、推荐阅读及分享等增值服务方面,32种期刊网站中,提供创刊至今过刊浏览的期刊共19种,可以免费获取全文的期刊24种,8种期刊的网站因依托中国知网腾云协同采编系统,全文下载、阅读需要中国知网权限;文章下载格式以PDF为主,12种期刊提供HTML阅读模式;10种期刊已同时开通RSS和E-mailAlert订阅服务,包括订阅最新录用文章、下期目录、当期目录和栏目;11种期刊开通文章分享(微信、微博、QQ空间等)功能、10种期刊设有相关文章阅读推荐。在提供咨询服务方面,20种期刊在“编辑部联系方式”版块只列出了1~2个固定电话号码及邮箱,2种期刊没有任何联系方式,仅9种期刊较为详细地列出了每位责任编辑的电话、邮箱、负责栏目等,仅9种期刊设置了留言板功能,其中1种尚未开通实质内容。可见,期刊网站在满足作者个性化需求、提供多元化增值服务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服务类型较少、不齐全等问题较为普遍。

2.4学术道德重视程度不够

近几年,我国大力抓学风建设,国务院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对科研诚信和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定义和规范。目前来看,有25种期刊网站在“下载中心”或其他醒目位置放置了“版权协议”(其中3种期刊网站显示在建设中,无内容),与作者就署名、撤稿、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版权等问题进行了出版前约定。除了以“稿约”形式规定外,仅6种期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吉林农业大学学报》和《福建农业学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作者、编辑、审稿人等责任主体方面作了约定,只有极少数期刊网站以“漂浮窗口”的形式“敬告作者”加强学术自律。可见,大多期刊较为重视与作者的“稿约”,但对其他可能出现的学术道德问题的防范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够,对已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尚未采取行之有效的惩处手段。

2.5行业与学科平台引领作用不强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CSCD、《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等期刊评价体系在国内高校或科研单位具有一定的认可度,一般1~3年就会一次收录评价结果。受管理体制影响,一些作者比较关心某学科期刊在各大评价体系的入选情况,但往往不太了解各评价体系的频率、权威结果查询渠道等[12]。调查发现,近年来大多期刊官网都在“新闻公告”版块及时自刊被各大评价体系的最新收录情况,但基本没有同行同领域期刊的相关情况介绍。32种期刊官网中仅《西南农业学报》了《2017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S类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另外,综合性农业期刊的“友情链接”版块多是链接主管主办单位、期刊学会、同行期刊、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等,几乎没有链接到农业行业网站,农业特色不明显。

3启示与建议

3.1多种途径辅助作者找到官网

期刊网站作为作者投稿的第一道关口,编辑应深刻认识期刊官方网址宣传与公告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及紧迫性,主动引导作者登录官网进行投稿,帮助作者快速识别仿冒的钓鱼网站。(1)在百度、360、搜狗等主流搜索引擎全部申请期刊官网认证,而不仅局限于百度认证,同时在“百度学术”提供官网链接源,实施网站引流,提升学术期刊的品牌认知度;(2)在纸刊封底以及单篇文章页眉或文后附上官方网址,作者可以通过在数据库下载该刊已发表文章的方式找到官方网址;(3)在国内各大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以及期刊主办、主管单位等官网,附上期刊官网的链接源,农业期刊还可以在“中国农业期刊网”提供官网链接;(4)与同领域期刊建立合作共享机制,不定期相互作征稿简介(附官方网址),提高网站曝光量。通过为作者提供查询官方网址的多种渠道,辅助作者准确地获取期刊投稿信息。

3.2网站内容建设体现人文关怀

《中国农业科学》《农业生物技术学报》在“作者中心”版块设置了“征稿简则”“稿件写作规范”“版权协议”“论文模板”“收费标准”“稿件处理流程”等二级菜单,内容非常详实、具体,对作者投稿前存在疑惑的写作注意事项、收费、审理周期、审稿流程等常见问题进行了提前规范、指引。《农业生物技术学报》还在“作者投稿/查稿”版块列出了10条作者常见问题,采用对话式的语言,将作者投稿前、审稿中、出版后可能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详实解答,文字细腻、语气平和,呈现出良好的服务立场。可见,相较于功能构建,期刊网站在内容建设方面应更加注重换位思考,思作者“投稿前”、想文章“出版后”,不应再是“高冷范”的办公系统,而是具有人文关怀、设身处地为作者着想的平台。

3.3满足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

《浙江农业学报》在官网实时“稿酬发放通知”,使作者及时了解稿酬发放情况;《福建农业学报》根据作者的“投稿与审稿”“汇款与发票”“订阅与赠阅”等需求设置了3个“在线QQ”,《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西北农业学报》开设了两个作者QQ群,3刊均采用这种实时交流的方式为作者提供快速、便捷的答疑服务渠道;《中国农业科学》《西北农业学报》和《南方农业学报》3刊开通了淘宝、微店等在线购买期刊服务,方便快捷,值得借鉴。可见,在媒体融合时代,期刊网站应该通过深入挖掘作者需求为作者提供互动性、开放性、全面性服务[13-15],还可以根据作者搜索引擎内容,主动自发且有针对性地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如过刊全文开放获取、在线购买期刊、精准推送文献、在线答疑解惑、及时期刊(发票)邮寄情况、组建作者学科微信群等。

3.4打造学风建设宣传的平台

科技期刊编辑作为科学知识传播的“守门员”,是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和学术不端监督的主力军,应做好科研诚信表率,积极宣传、推广学术道德规范和出版伦理,利用期刊网站将学术道德把关提上日程,为作者提供学风建设的引导与监督服务[16]。可以在网站醒目位置设置“出版伦理”版块,将出版伦理规范文件和期刊出版管理法律法规文件放在该栏目下,作者可以快捷地获取出版伦理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结合自刊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和可操作性强的治理规定;设立曝光平台,对出现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案例及时在网站曝光;建立公众监督平台,对于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随时接受公众反馈,以此加强作者对学术道德问题的警醒和重视。

3.5提供行业与学科引领性服务

期刊编辑应该利用自身优势,除了及时将自己刊物入选各大评价体系的最新信息公布在官网外,还可以设置“行业资讯”“信息公告”等版块,将同类别、同领域期刊被评价体系收录的权威数据进行二次转载,方便作者及时了解期刊评价结果与动态;通过开设“讯息普及”版块,将作者比较关心的各评价体系的收录源、结果和查询途径等分类介绍,以此加强作者对期刊级别分类的正确理解和客观认识;通过“友情链接”的方式,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等进行链接,方便作者自查最新研究动态及结果。作为农业期刊,应注重发挥学术平台作用,突出学科特色,向作者提供学术引领服务,通过网站农业科研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将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学科团队研究成果、学术会议信息等通过专题的形式实时推送、宣传。通过这些有效实用的信息,更好地提升期刊在业界的影响力,给业界提供一个产学研结合的平台。

4结论

农业大学学报范文篇3

关键词:青年编辑;主观能动性;自我价值;中国农业期刊网;挑战

近年来,越来越多高学历的青年进入了期刊行业,扩大了编辑从业人员的规模,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初入期刊行业的青年编辑大多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科研经验,获取信息、查阅文献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均比较强,但是普遍缺乏编辑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1]。和大部分青年编辑一样,笔者也曾是外行,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的招聘,于是按照要求,经网上申请、笔面试等环节,最终进入了编辑行业。初入编辑行业,笔者对其一无所知。迄今为止,笔者参加编辑工作已有两年时间,从一个编辑行业的“门外汉”,通过不断摸索快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责任编辑。本文通过自身的学习经历,结合身边的优秀示例,分享一些能帮助青年编辑快速成长的方法,以期与青年编辑共同进步。

一、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主动接触新鲜领域

(一)深入了解所在期刊的基本情况

编辑的自身成长与所在的期刊紧密相连,期刊的创新需要编辑的与时俱进,编辑的成长需要期刊提供平台。因此,新入职编辑需要对所在期刊有一个全面又深入的认识。笔者入职的《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于1996年创刊,是综合性农业期刊,月刊。主要刊登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动物科学与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和农业机械工程等学科的学术论文。《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作为农业高校学报类的领头期刊,影响因子以及总被引频次等指标逐年上升,2019年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农业科学综合类期刊中学科排名第33位,位于《期刊引用报告》的前25%;2020年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农业科学综合类期刊中学科排名35位,学科排名基本稳定,但在《期刊引用报告》中仅位于前50%。《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曾获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颁发的“百佳期刊”和“中国农业期刊网”颁发的“领军期刊”奖,被多个国外重要检索刊库(俄罗斯文摘杂志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来源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网站来源期刊、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和国际农业和生物学中心等)收录,是农业高校学报类最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之一。通过对自刊的认知,了解到自刊具有的优势以及与同类期刊的差距与不足,从而作为规划自身发展的切入点,为做好编辑工作树立良好的开端。

(二)掌握编辑必备的基本功

一名合格的编辑需要掌握出版规范知识、语言文字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等[2]。笔者在正式接触稿件前,重点学习了语言文字知识和出版规范知识,借助陈浩元先生的《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和《出版专业基础·初级》《出版专业实务·初级》《量和单位》等书籍,快速对编辑工作内容有了初步的认知,也为后续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但是光靠理论学习是不够的,理论还需实践证明,因此,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青年编辑参加编辑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于是笔者先通过借阅资深编辑修改过的一校稿件仔细揣摩修改要领,分析资深编辑对稿件整体结构、图表、字词句和标点符号等修改的原因,着重记下之前写作中会疏忽的问题,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不断积累经验。遇到不清楚的问题,及时向资深编辑请教,边校对边学习,是快速提升编辑能力的有效途径。编辑学习是一项漫长的终生的事业,活到老学到老也同样适用于编辑职业。因此,青年编辑入职后要不断提升自我修养,主动加强学习与实践,力争做好学术“守门人”。

(三)积极参加编辑行业的交流学习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指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90学时[3]。为响应和落实国家政策,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学会)等每年都会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青年编辑要有选择地参加培训活动,多学习多交流,让自己快速积累经验。如笔者曾参加中国农业期刊网在河南郑州举办的“中国农业期刊学术年会暨继续教育培训会”,会议汇集了来自全国农业期刊界的百余名代表。本次会议对中国农业期刊的创新发展路径展开交流,为做好农业类期刊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这次会议,笔者第一次认识到自己所做的工作具有更大的意义,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内期刊提供高质量文章仅仅是其中的一小步,往更深层次挖掘,是为国家乡村振兴做贡献,为提升国内期刊的国际传播力做贡献。编辑的工作千篇一律,很容易产生消极懈怠心里,举办培训活动不仅提高了编辑业务能力,更树立了青年编辑正确的价值观念。只有从编辑工作中找到乐趣、发掘意义,才能不断实现自我增值,使自己成为专家和行家。

(四)及时参加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国家考试

出版制度明确要求,“凡在出版单位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必须在到岗两年内取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4]。新入职编辑应根据文件规定,提前了解考试相关资讯,有计划地学习,尽早准备,持证上岗,做一个真正的编辑从业者。笔者入职至今已有两年时间,学历和工作经历符合报考中级条件,通过提前对考试充分了解以及报名后认真准备,于2021年顺利通过了出版专业中级考试,取得了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证书,正式成为《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的责任编辑,实现了成为一名真正的编辑从业者的职业目标。而作为编辑,取得出版资格证书只是初级目标,接下来要制定更为长远的中级目标,提升自身眼界并努力为行业发展做贡献。

二、借出版业改革的春风,积极投身行业社会服务工作

(一)时代呼唤青年编辑投身行业社会服务工作

近几年,国内各种编辑出版行业协会都成立了青年工作委员会,急需青年编辑加入,充分发挥其年轻有活力的优势,带动整个出版行业的发展。如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和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都成立了青年工作委员会,以搭建青年编辑交流探讨的平台并凝聚优秀的青年人才,共同为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做贡献。2019年8月,中国科协、、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为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发展人才是其中重要的一项[5]。青年编辑现在正处于一个国家高度重视出版行业的时代,在这样前所未有的利好条件下,广大的青年编辑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行业的社会服务工作。在服务过程中,发挥双向导向作用,不仅要吸收他人成功办刊经验,传播自刊的先进成果,更要和其他行业的办刊人沟通交流,拓宽交际网络,共同为提升国内期刊的国际传播力做贡献。这种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对青年编辑来说无疑是非常宝贵的。

(二)青年编辑要积极促进学术期刊的改革与发展

《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提出,“推进期刊集群化并加快向集团化建设”,“鼓励集群化发展”[5]。我国已有的期刊集群,如中国光学期刊网、中国地学期刊网和中国力学学会期刊网等通过“共享资源、抱团取暖”从而做强做大[6]。借出版业改革的春风,由《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牵头,联合《中国农业科学》编辑部、《农业工程学报》编辑部和《中国农学通报》编辑部等国内权威期刊一起,构建了中国农业期刊网。该网站发扬了中国农业期刊编辑行业30多年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已经聚集了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一批行业专家和学者,覆盖全国近500种农林牧渔等学术期刊。中国农业期刊网提供的交流平台,让农林牧渔行业的编辑人员汇集在一起,同心同力,共同为建设国内一流期刊出谋划策。中国农业期刊网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是培养高素质的青年编辑队伍。在中国期刊协会、中国农学会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的指导下,中国农业期刊网每年定期组织召开中国农业期刊学术年会等会议,在进行学术交流的同时,还开展了研究基金项目申报、行业评优结果表彰、编校知识竞赛及行业编辑培训等项目,为青年编辑提供了展示平台。如第三届中国农业期刊编校知识竞赛的举办发掘了一批具备较强编校能力的青年编辑;2021年度中国农业期刊网研究基金项目的申报,为很多青年编辑做研究提供了支持。这些活动的举办使得很多青年编辑崭露头角,个人能力得到展现,同时也让部分人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活动意义重大。青年编辑应珍惜改革带来的利好政策,积极参与活动,为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想法与能力。通过参加活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开阔眼界。

三、直面挑战,有所作为

(一)青年编辑面临的挑战

中文科技期刊面临国际传播能力不强、在国际上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较弱的窘境,要建设世界一流的中文科技期刊,我国的期刊工作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提高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传播力,在现阶段提高稿件质量十分关键。目前高质量研究成果更倾向于在国外期刊上发表,优质稿源流失严重,且许多高校机构对中文文章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职称和奖学金评审时优先考虑科学论文索引文章,而不是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提升国内中文科技期刊质量的重点在于优秀的编辑业务能力和优质稿源。首先要保证优质稿源不外流,目前很多期刊以约稿方式争取更多优质稿源,通过和权威专家以邮件、电话和上门拜访等形式沟通交流,为自刊争取优质资源;争取到优质稿源后还需要编辑的专业水准为其“锦上添花”;最后要利用现有的多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公众号推文或朗读文章摘要等音频方式推送优秀论文,让不同阅读习惯的读者能更灵活地获取文章信息,将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互动[7]。编辑的工作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需要我们正确认识自己工作的意义,主动迎接挑战,通过加强学习成长为编辑部或行业的领军人物。

(二)做有所作为的青年编辑

青年编辑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因此青年编辑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除了要练好编辑必备的基本功外,还要不断开拓思维,学习新的出版理念和出版技术。一方面,可以通过浏览专业网站、关注微信群和新媒体平台等方式主动获取相关信息,如在国家新闻署网站、“农业期刊编辑在线”微信群和公众号(“期刊强国”“科技与出版”“中国高校期刊研究会”等)等平台了解业界最新信息和相关会议资讯,时刻走在行业的最前沿;另一方面,还应当努力进行科学研究,不断提升自我。事实证明,在编辑做研究、写论文的过程中,个体成长与期刊发展是互相促进和相辅相成的。通过不断设定目标并实现目标,做有所作为的青年编辑。科技期刊承担着扶持和培育青年科技人才的责任,编辑人员常被赞誉为“善识千里马的伯乐”,这反映了社会对编辑人员的期望和要求。中文科技期刊为众多初入科研领域的研究生和青年学者的研究产出提供了展示平台,他们处在科研工作的起步阶段,可能存在论文写作不熟练等问题,这就需要编辑在论文编校过程中积极鼓励、正向引导,发掘科研人员的潜力,培养优秀的科研队伍[8]。青年编辑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增强责任心,不辜负社会对编辑人员的期望。

四、结语

农业大学学报范文篇4

同志热爱祖国,热爱,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了自己从事所衷爱的科教事业甘于清贫吃苦,不为金钱所动。在英国深造博士后出站后,毅然放弃国外和北京的优良生活环境,回到我省农业大学进行艰苦创业,并多次谢绝国内外的高薪聘请,立足,成就大事业。多年来,放弃了一切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管理和学科建设工作中来。他领导学科新建了5个研究室(分子营养与饲料生物技术研究室,营养化学与饲料安全研究室,动态营养与调控研究室,饲料应用新技术研究室,饲料it研究室),建立了3个产、学、研基地,他组织学科申报并获得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获得经费300多万元,获得奖励10项。为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带动了学科建设向前发展,确立了该学科点在全国同行中的领先地位。1999年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被评为农业部重点学科,2000年又以全省总分第三的名次被重评为省重点学科,在他的主持下,动物科技学院畜牧学科被评为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他主持的动物营养学远程教育课件得到国家立项。

同志积极组织和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主持中、日、韩国际学术会议1次,全国动物营养大会1次,全国饲料行业博览会1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3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30余次,并在大会上作学术报告。邀请接待几十名外国专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他公道正派,治学严谨,廉洁自律,勇于探索,克服了重重困难,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取得了显赫的科研成果,在广大教职员工中树立了良好榜样,得到全体师生的齐口称赞。他有着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为了解决贫困学生的生活困难,激励学生更好学习,他争取到25万元企业赞助,用于学生助学、奖学、和助教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学生知识,还教学生做人,身传言教,培养高素质人才,指导博士和硕士生20多人。近年来,共为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了6门课程,主持或参加3本全国教材的编写工作,参与完成译著1本,主编出版了《饲料非营养性调控物质的研究与应用》一书,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颇高的知名度。

在科研方面,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几十项国家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重点跟踪资助与宣传对象;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届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在1993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所参加完成项目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6年被评为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在“九五”期间获得国家科研课题8项,总经费80多万元,学科建设费240多万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100余篇,其中10余篇被国外权威刊物收录和引用。

同志突出的业绩在同行中赢得了很好的声誉。现主要学术任职有: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副会长,省动物营养饲料研究会理事长,省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养猪研究会理事,省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农业大学学报》中文版、英文版编委,《饲料博览》编委,工程大学《应用科技》编委,中国动物营养学报编委,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常委。

同志具有极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坚强的党性原则,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他的带领下,动物营养党支部活动经常,工作深入,党建工作走到了全校的前列,年被评为校先进党支部,连续五年来,共培养6名优秀教师加入到党组织中来,并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同志还十分注重统战建设工作,在其所带领的动物科技学院和动物营养研究所领导班子中,两名副院长为民盟盟员,一副所长为九三社员,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努力进取,有着极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并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在年,由动物科技学院承办的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届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日韩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北方饲料与动物产业博览会,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赞誉。

农业大学学报范文篇5

*同志作为一名教师,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三个层次共10门课程,如博士生的兽医外科学进展、超声和内窥镜技术及显微外科学;硕士生的高级兽医外科学、临床诊疗新技术和理疗与激光;本科生的家畜外科学、家畜外科手术学、兽医理疗学和临床教学实习等课程。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总是认真备课,给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即使是选修课和实验课,也同样对待,精心准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好评,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他深知教材是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根据教学和临床的需要,积极编写教材和专著。参编《家畜外科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兽医临床诊断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兽医外科学》(兽医专业参考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小动物麻醉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小动物麻醉教师培训班教材,主编并总审,东北农业大学出版,1993年)。现正在主编《家畜外科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农业出版社)第四版和参编《家畜外科手术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第四版。出版专著二部《犬病学》(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2000年),《科学养犬和犬病防治500问》(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2000年)。

*同志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共进行四项教学与教改的研究,主持国家教育部教研项目“动物医学类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和实践”的子项目;参加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动物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主持东北农业大学教研项目“医教结合——兽医专业临床教学模式的研究”;主持东北农业大学教研项目“兽医外科手术的多媒体教学”;主持东北农业大学教研项目“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在完成的教研项目中,“五年制兽医教学改革721模式的实践与成效”项目获2000年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医教结合——兽医专业临床教学的一种有效模式”项目获东北农大学1999年优秀教学成果奖。这些教学成果的实施,对于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校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不仅仅在黑龙江省,而且在全国有很好的声誉,许多省争相要我校兽医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由此可见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是密切相关的。作为动物医学院院长,*同志在这方面思路宽阔,成绩突出。

*同志还非常注重学科建设和“211工程”建设带领动物医学院做了大量的基础建设、人才建设和条件建设。经过艰苦的努力,三年内先后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单位,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兽医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在重点学科评审中,动物医学专业一共有三个二级学科,于2000年全部通过省重点学科评审。现在又都申报了国家重点学科,争取能够有新的突破。“211工程”已完成了一期建设,去年通过了省级验收,最近正在积极准备通过国家教育部六月末组织的验收。

在科研方面*同志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现主持科研课题五项,科研经费合计74万元。主持的项目有国家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黑龙江省青年基金项目,黑龙江拾九五”重大项目,黑龙江省创新工程项目,黑龙江拾九五”攻关项目各一项。参加科研课题四项,主要有省科委攻关项目两项,美国CONRAD基金会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一项。完成的课题中有3项获奖,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同志不但出色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已培养出2名博士研究生和6名硕士研究生。还有在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6名。他所培养出的硕士研究生全部攻读了博士学位。其中有一名因成绩优异被提前推荐攻读博士学位,另一名以优异成绩被美国Purdue大学录取,这在我校还是首次。

*同志除了完成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工作外,还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工作。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兽医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兽医外科学分会小动物疾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兽医外科学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东北外科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东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常委,并被聘为部级和地方主办的《中国兽医杂志》、《中国动物保椒、《激光生物学报》、《激光杂志》、《东北农业大学学报》、《黑龙江畜牧兽医》、《中国动物检疫》七种学术刊物的编委。

1999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被评为东北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00年被评为东北农业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农业大学学报范文篇6

*同志作为一名教师,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三个层次共10门课程,如博士生的兽医外科学进展、超声和内窥镜技术及显微外科学;硕士生的高级兽医外科学、临床诊疗新技术和理疗与激光;本科生的家畜外科学、家畜外科手术学、兽医理疗学和临床教学实习等课程。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总是认真备课,给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即使是选修课和实验课,也同样对待,精心准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好评,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他深知教材是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根据教学和临床的需要,积极编写教材和专著。参编《家畜外科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兽医临床诊断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兽医外科学》(兽医专业参考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小动物麻醉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小动物麻醉教师培训班教材,主编并总审,东北农业大学出版,1993年)。现正在主编《家畜外科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农业出版社)第四版和参编《家畜外科手术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第四版。出版专著二部《犬病学》(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2000年),《科学养犬和犬病防治500问》。

*同志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共进行四项教学与教改的研究,主持国家教育部教研项目“动物医学类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和实践”的子项目;参加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动物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主持东北农业大学教研项目“医教结合——兽医专业临床教学模式的研究”;主持东北农业大学教研项目“兽医外科手术的多媒体教学”;主持东北农业大学教研项目“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在完成的教研项目中,“五年制兽医教学改革721模式的实践与成效”项目获2000年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医教结合——兽医专业临床教学的一种有效模式”项目获东北农大学1999年优秀教学成果奖。这些教学成果的实施,对于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校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不仅仅在黑龙江省,而且在全国有很好的声誉,许多省争相要我校兽医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由此可见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是密切相关的。作为动物医学院院长,*同志在这方面思路宽阔,成绩突出。

*同志还非常注重学科建设和“211工程”建设带领动物医学院做了大量的基础建设、人才建设和条件建设。经过艰苦的努力,三年内先后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单位,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兽医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在重点学科评审中,动物医学专业一共有三个二级学科,于2000年全部通过省重点学科评审。现在又都申报了国家重点学科,争取能够有新的突破。“211工程”已完成了一期建设,去年通过了省级验收,最近正在积极准备通过国家教育部六月末组织的验收。

在科研方面*同志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现主持科研课题五项,科研经费合计74万元。主持的项目有国家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黑龙江省青年基金项目,黑龙江省“九五”重大项目,黑龙江省创新工程项目,黑龙江省“九五”攻关项目各一项。参加科研课题四项,主要有省科委攻关项目两项,美国CONRAD基金会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一项。完成的课题中有3项获奖,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同志不但出色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已培养出2名博士研究生和6名硕士研究生。还有在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6名。他所培养出的硕士研究生全部攻读了博士学位。其中有一名因成绩优异被提前推荐攻读博士学位,另一名以优异成绩被美国Purdue大学录取,这在我校还是首次。

*同志除了完成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工作外,还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工作。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兽医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兽医外科学分会小动物疾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兽医外科学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东北外科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东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常委,并被聘为部级和地方主办的《中国兽医杂志》、《中国动物保健》、《激光生物学报》、《激光杂志》、《东北农业大学学报》、《黑龙江畜牧兽医》、《中国动物检疫》七种学术刊物的编委。1999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被评为东北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00年被评为东北农业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农业大学学报范文篇7

##同志作为一名教师,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三个层次共10门课程,如博士生的兽医外科学进展、超声和内窥镜技术及显微外科学;硕士生的高级兽医外科学、临床诊疗新技术和理疗与激光;本科生的家畜外科学、家畜外科手术学、兽医理疗学和临床教学实习等课程。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总是认真备课,给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即使是选修课和实验课,也同样对待,精心准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到学生的好评,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他深知教材是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根据教学和临床的需要,积极编写教材和专著。参编《家畜外科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兽医临床诊断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兽医外科学》(兽医专业参考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小动物麻醉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小动物麻醉教师培训班教材,主编并总审,东北农业大学出版,1993年)。现正在主编《家畜外科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农业出版社)第四版和参编《家畜外科手术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第四版。出版专著二部《犬病学》(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2000年),《科学养犬和犬病防治500问》(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2000年)。

##同志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共进行四项教学与教改的研究,主持国家教育部教研项目“动物医学类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和实践”的子项目;参加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动物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主持东北农业大学教研项目“医教结合——兽医专业临床教学模式的研究”;主持东北农业大学教研项目“兽医外科手术的多媒体教学”;主持东北农业大学教研项目“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在完成的教研项目中,“五年制兽医教学改革721模式的实践与成效”项目获2000年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医教结合——兽医专业临床教学的一种有效模式”项目获东北农大学1999年优秀教学成果奖。这些教学成果的实施,对于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校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不仅仅在黑龙江省,而且在全国有很好的声誉,许多省争相要我校兽医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由此可见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是密切相关的。作为动物医学院院长,##同志在这方面思路宽阔,成绩突出。

##同志还非常注重学科建设和“211工程”建设带领动物医学院做了大量的基础建设、人才建设和条件建设。经过艰苦的努力,三年内先后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单位,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兽医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在重点学科评审中,动物医学专业一共有三个二级学科,于2000年全部通过省重点学科评审。现在又都申报了国家重点学科,争取能够有新的突破。“211工程”已完成了一期建设,去年通过了省级验收,最近正在积极准备通过国家教育部六月末组织的验收。

在科研方面##同志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现主持科研课题五项,科研经费合计74万元。主持的项目有国家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黑龙江省青年基金项目,黑龙江省“九五”重大项目,黑龙江省创新工程项目,黑龙江省“九五”攻关项目各一项。参加科研课题四项,主要有省科委攻关项目两项,美国CONRAD基金会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一项。完成的课题中有3项获奖,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同志不但出色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已培养出2名博士研究生和6名硕士研究生。还有在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6名。他所培养出的硕士研究生全部攻读了博士学位。其中有一名因成绩优异被提前推荐攻读博士学位,另一名以优异成绩被美国Purdue大学录取,这在我校还是首次。

##同志除了完成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工作外,还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工作。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兽医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兽医外科学分会小动物疾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兽医外科学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东北外科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东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常委,并被聘为部级和地方主办的《中国兽医杂志》、《中国动物保健》、《激光生物学报》、《激光杂志》、《东北农业大学学报》、《黑龙江畜牧兽医》、《中国动物检疫》七种学术刊物的编委。1999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被评为东北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00年被评为东北农业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尽管工作十分繁忙,但他时刻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党员教师,总是把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敬业奉献,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放在首位。作为动物医学院的院长,他深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在上好课的同时,还时刻注意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他以自己治学严谨、讲课认真、工作勤奋、待人诚恳、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和老师。他既是学生学习上的良师,也是生活上的益友,深受学生的爱戴和好评。

农业大学学报范文篇8

【关键词】膜下滴灌;棉花;灌水频率;灌溉定额;产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亏缺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0%~80%,水分利用效率低,农业节水具有较大的潜力〔1~2〕。在世界范围内,由于水分所造成的减产,可能要超过其他因素所导致的产量损失的总和〔3~4〕。棉花是一种耗水量大,灌溉投入高的作物,能否保证棉花关键生育期灌水需求是影响棉花正常生长、开花结铃的重要因素〔5〕。新疆干旱少雨,蒸发量大,为减少棵间蒸发损失,在棉花高产栽培中采用了膜下滴灌技术〔6~7〕。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在寻求作物合理灌溉方式上做了大量研究,Clothier和Green〔8〕曾用TDR(时域反射仪)和负压计对葡萄利用土壤水分状况进行检监测后,提出了对作物的有效灌溉方式是减少单次灌水量而增加灌水次数。BrentE等〔9〕指出,生产中采取减少灌溉量,适当增加灌溉次数的方法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黄占斌等〔10〕研究了有效水的高效利用以及产量和WUE的关系后,证明了有限供水能够产生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分析滴灌条件下灌水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优灌水,为合理灌溉提供科学依据,对当地农业生产作出指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实验设计

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内,在实验区设10个处理方案,每个处理有一个重复,灌水次数分别为12次(灌水周期为7天)和24次(灌水周期为3.5天)。灌水定额分别为:140m3/亩、180m3/亩、220m3/亩、260m3/亩和300m3/亩。土壤含盐量采用烘干法,将烘干土样用90mL蒸馏水将其溶解,沉淀12小时之后,通过滤纸过滤,然后用数字电导仪测定过滤后的溶液的矿化度,得到土壤含盐量。

2.棉花产量与灌溉定额的关系

在每次灌水过程中,实验区各处理均按灌溉方案设计进行,棉花生育期灌水结束后,对每个处理进行棉花测产在棉花整个生育期里,灌溉定额为140m3/亩和180m3/亩时,棉花产量较低,灌溉水量不能满足棉花植株的正常生长需要,造成棉花植株矮小,结铃数少、单铃重量轻;灌溉定额为220m3/亩和260m3/亩时,棉花产量较高,能满足棉花植株的正常生长需要,结铃数多,单铃重量大;灌溉定额为300m3/亩时,灌溉水量虽能满足棉花植株的正常生长需要,但由于灌水过多,使得棉花的根系长期处于无氧状态下,不能使根系正常输送养分给植株,从而抑制棉花植株的正常生长,使结铃数和单铃重相对于灌溉定额为220m3/亩和260m3/亩时要小,产量也相对较低。

总之,棉花产量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加,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产量降低。在灌溉定额为220m3/亩和260m3/亩时,棉花产量达到最大。可见,灌溉定额在220m3/亩~260m3/亩时,灌溉比较合理。

3.棉花产量与灌水频率的关系

在灌溉定额相同、灌水频率不同的情况下,灌水频率为12次的棉花产量略好于灌水频率为24次的方案,但差异并不十分显著。

4.结论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研究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对棉花产量影响最显著的是灌溉定额,其次是灌水频率;

(2)棉花产量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加,但灌水增产效应与灌水量不是成比例增加,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产量降低。在灌溉定额为220m3/亩和260m3/亩时,棉花产量达到最大。可见,灌溉定额在220m3/亩~260m3/亩时为最优,灌溉比较合理;

(3)在灌溉定额相同、灌水频率不同的情况下,灌水频率为12次的棉花产量略好于灌水频率为24次的方案,但差异并不十分显著。

综上所述,在棉花生育期里,灌水频率为12次,灌溉定额在220m3/亩~260m3/亩为最优。

参考文献

〔1〕沈彦俊,于沪宁.土壤水分调控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1998,17(增刊):85-89

〔2〕高明,王子芳,魏朝富,等.重庆水资源的农业利用及节水农业的发展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6):727-730,744

〔3〕王荣萍,王艳,黄建国.低磷胁迫对不用基因型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6):715-717,722

〔4〕王可玢,许春辉,赵福洪,等.水分胁迫对小麦旗叶某些体内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影响〔J〕.生物物理学报,1997,13(2):273-278

〔5〕裴冬,张喜英1调亏灌溉对棉花生长、生理及产量的影响〔J〕1生态农业研究,2000,8(4):522551

〔6〕胡顺军,宋郁东,周宏飞,等1塔里木盆地棉花水分利用效率实验研究〔J〕1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2,20(3):66-701

〔7〕蔡焕杰,邵光成,张振华1不同水分处理对膜下滴灌棉花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J〕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4):321

〔8〕ClothierBE,GreenSR.RootzoneProcessesandtheefficientuseofirrigationwater〔J〕Agri,WaterMana,1994,25:1-121

〔9〕BrentE,StevenR1Root2zoneprocessesandtheefficientuseofirrigationwater〔J〕AgriculturalWaterManagement,1994,

农业大学学报范文篇9

关键词:农业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艺术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院校在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高等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的美育教育作用逐渐凸显。教育部于2006年提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目标,为高等院校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奠定理论基础[1]。然而,大部分高等院校未按《方案》要求设置公共艺术选修课,公共艺术选修课的地位亟待提高。目前学界对公共艺术选修课研究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公共艺术选修课内涵、特征等理论性研究,如林玉恒、鲁士发提出高校艺术类公共选修课设置的四个原则,即人文性、普及性、多样性、参与性[2];关于公共艺术选修课功能、必要性的分析,如李莲香指出艺术教育对提高人的素质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3];关于公共艺术选修课的问题及对策,如冯兰芳从师资、课程建设、艺术学科群建设和教学评估等方面,分析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问题;针对具体艺术选修课的微观研究,如陶冶分析《戏曲鉴赏》课程建设的实践及存在问题[4]。农业院校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提出艺术教育培养形式主要包括开设艺术类选修课与组织开展各类艺术活动[5]。作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中心环节,艺术类选修课在普及艺术知识、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也取得一定成效。农业院校比综合类高校更需重视公共艺术选修课,主要原因包括两点。一是学生渴望艺术教育。农业院校涉农专业较多且农村户籍生源比例较高,这些学生普遍缺乏艺术学习经历与艺术活动体验,因此在艺术学习与活动中表现出更高热情与积极性。二是相关专业需要学生具有一定艺术素养。如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包括在宠物医院从事宠物美容与服饰搭配等工作;园林与园艺专业毕业生在园林景观设计、植物种植、场地规划等活动中需要具备空间造型、色彩运用、景观构图等艺术知识。通过对艺术选修课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仅10篇文献与农业院校艺术选修课研究有关,其中5篇文献研究内容较具体:3篇是针对具体课程的微观研究,分别是洪勇辉研究论述农业院校园林植物绘画实验创新课教学;岳敏、施芬从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四个维度探讨高等农业院校“插花艺术”课实践教学的影响因素[6];孟媛媛从个案出发,分析某学校的艺术课程[7]。另2篇分别是张立波、程贵铭从理论上指出公共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唐圣菊根据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农林院校的艺术教学实际,提出创新课程设置、刷新教学方法、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等对策建议。综上,加强农业院校艺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研究势在必行。

一、农业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艺术教育在学生成长中具有语言教育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和价值,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学习音乐、美术、戏剧和园艺等选修课程,提高学生艺术评价、欣赏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形成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培养气质,完善人格,促进个性,使其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体魄、乐观向上精神的高素质人才[8]。农业院校艺术教育培养目标,是在艺术教育中完成审美与素质教育,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生理学上,大脑功能的开发训练可提升智商与情商。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进步,人们已认识到艺术教育中的形象思维训练可弥补课堂语言教育不足,在开发右脑潜能的同时促进左脑发育,使大脑得到整体均衡提升。爱因斯坦曾说:“我思考问题时不使用语言,而是靠生动有形的形象去进行,当这些形象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时,我再去花费颇多的努力表达它。”[9]各类艺术思维特征形象化的思维方式,创造力思维必然包括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艺术教育可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以国画选修课为例,国画是在宣纸上展现水墨艺术表现力,水墨是国画精髓,无水墨表现力,即无笔意的起、行、收,亦非国画。在作画时考虑水墨的运用,促使大脑充分调动右脑形象思维,顾及画面整体布局,进而达到开动左脑作用,提高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性格与健康心态

据教育部门有关调查资料显示,高校大学生中有20.33%至25.63%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10]。人的个性和人格大多通过后天生活环境和教育过程塑造。在压抑等不良因素环境中,易导致内向、自卑、孤僻、固执、冲动、急躁、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感情脆弱。人格偏执或情绪偏激是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置于艺术环境中,摄影、园艺、绘画、剪纸等公共艺术选修课,可以将艺术承载的积极情感传递给学生,通过学习、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全人格。艺术教育可使学生拥有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在未来面对社会工作压力时能够保持豁达、积极心态。

二、农业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现存问题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足

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普遍偏向专业化与单一化,对公共艺术选修课要求较低。《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进入中国农林类大学排行榜前十名的农业院校中,只有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三所院校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学生必选一门公共艺术选修课,其他农业院校则并未对公共艺术选修课作具体要求。在全国近百所农业院校中,艺术教育必修课占总学时2%以上的不足10%,选修课占总学时均不足5%[11]。

(二)公共艺术选修课教学质量不高

农业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包括摄影、绘画、舞蹈、音乐等多个门类。但由于重视度低,一方面,公共艺术选修课程设置普遍不够严谨,部分农业院校甚至未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或开设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公共艺术选修课缺少权威且有针对性教材,同时部分农业院校对在校学生的艺术素质现状把握不准,一些校内自编教材或难或易,极大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另外,大部分农业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仅注重理论知识,轻视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教学方法以单一理论讲授为主,不注重课程整体设计,未能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也未构建艺术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体验空间,使学生感受不到艺术课堂教学的魅力。

(三)公共艺术选修课师资力量薄弱

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是保障农业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程课堂质量的关键,也是校内艺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农业院校以涉农专业为主,艺术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缺乏艺术教学交流研讨机会,水平参差不齐。同时更缺乏专业艺术教学管理人员的引导与监督,很难保证公共艺术选修课程质量。目前多数农业院校的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尚处于“因师设课”的发展阶段,无法因材施教。

三、农业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建设探索

(一)正确认识,提高地位

将艺术选修课纳入农业院校学生培养计划中,增设艺术选修课程。目前已有部分农业院校对培养计划加以改革,一方面尝试增加艺术选修课程;如东北农业大学于2015年8月面向全校本科生展开综合素质类选修课程调查问卷,在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艺术类、综合类217门选修课中,35门公共艺术选修课共获7106票,而最受欢迎前十门选修课中,公共艺术类选修课过半数,其中《当代美国电影》《钢笔书法》《服饰色彩搭配》获得前三名,可见学生对此类课程的喜爱程度之高。另一方面由学生会与团委组织举办艺术展演、舞蹈比赛等校园艺术活动,以增加校园艺术氛围。浙江农林大学通过开设《音乐赏析》《民乐鉴赏》等公共艺术选修课程,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取得明显教学效果。云南农业大学成立大学生交响乐团,致力将交响乐团建设成为开放的高水平社会服务型乐团,并与成都非凡基金会携手开展为期5年的管乐教育研究与实践,将学校教育与社会企业需求有机结合[12]。

(二)教材优化,教法灵活

首先,改进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内容。一是建立适合农业院校艺术教育教材体系。农业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教材首先要适合教学实情,符合课程设计,上下学科知识承接,内容不能曲高和寡。另外,可组织专家编撰教材,根据农业院校学生特点选编与增添不同层次教材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取得良好教学效果[13]。二是教学方法上注重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组织开展多样化、立体式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立体式教学形式即不局限课堂教学,采取开放式教学,丰富学生艺术课程教学内容,以理论指导与实践教学活动引导课堂,以多种形式完成公共艺术选修课程教学活动。如摄影类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可在摄影工作室内拍摄,还可适当增加室外选题拍摄,建立专业影棚,学生动手洗像、成像;美术作品赏析课可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美术馆实地感受真实画作,直接拉近美术作品与学生距离,更直观、更生动。

(三)强化师资,提高水平

根据农业院校实际情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多向艺术类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经验交流机会,同时在艺术师资薄弱情况下,为满足教学需要选聘不同艺术专业的外聘教师。部分高校还可从其他专业院校及艺术科研院所等引进高层次、高水平管理与教学人才,以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既可充分利用社会多方资源,又可增进学校与其他专业单位间的交流合作。

作者:刘少辉 高艳红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马萱,韩学周.美国艺术教育发展的五个阶段[J].教育与职业,2009(23).

[2]林玉恒,鲁士发.高校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的发展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4).

[3]李莲香.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现状与改革思路探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4]陶冶.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以《戏曲鉴赏》选修课程的建设为例[J].文史博览:理论,2008(1).

[5]王彦苏.关于大学公共选修课管理的探讨[J].亚太教育,2015(31).

[6]岳敏,施芬.高等农业院校“插花艺术”课实践教学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2(1).

[7]孟媛媛.塔里木大学普通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8(2).

[8]马岩松.高等艺术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悉[J].教育研究,2007(5).

[9]唐圣菊.高等农林院校公共艺术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8(12).

[10]肖建宗.论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09(17).

[11]王玮.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新发明教育[J].设计艺术,2009(3).

农业大学学报范文篇10

单安山同志,男,博士,年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年任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和动物营养研究所所长,动物营养党支部书记,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带头人。

单安山同志热爱祖国,热爱黑龙江,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了自己从事所衷爱的科教事业甘于清贫吃苦,不为金钱所动。在英国深造博士后出站后,毅然放弃国外和北京的优良生活环境,回到我省东北农业大学进行艰苦创业,并多次谢绝国内外的高薪聘请,立足黑龙江,成就大事业。多年来,放弃了一切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管理和学科建设工作中来。他领导学科新建了个研究室(分子营养与饲料生物技术研究室,营养化学与饲料安全研究室,动态营养与调控研究室,饲料应用新技术研究室,饲料研究室),建立了个产、学、研基地,他组织学科申报并获得各类科研项目多项,获得经费多万元,获得奖励项。为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带动了学科建设向前发展,确立了该学科点在全国同行中的领先地位。年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被评为农业部重点学科,某年又以全省总分第三的名次被重评为省重点学科,在他的主持下,动物科技学院畜牧学科被评为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他主持的动物营养学远程教育课件得到国家立项。

单安山同志积极组织和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主持中、日、韩国际学术会议次,全国动物营养大会次,全国饲料行业博览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余次,并在大会上作学术报告。邀请接待几十名外国专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他公道正派,治学严谨,廉洁自律,勇于探索,克服了重(重困难,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取得了显赫的科研成果,在广大教职员工中树立了良好榜样,得到全体师生的齐口称赞。他有着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为了解决贫困学生的生活困难,激励学生更好学习,他争取到万元企业赞助,用于学生助学、奖学、和助教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学生知识,还教学生做人,身传言教,培养高素质人才,指导博士和硕士生多人。近年来,共为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了门课程,主持或参加本全国教材的编写工作,参与完成译著本,主编出版了《饲料非营养性调控物质的研究与应用》一书,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颇高的知名度。

在科研方面,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几十项国家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重点跟踪资助与宣传对象;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届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在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所参加完成项目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年被评为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在“九五”期间获得国家科研课题项,总经费多万元,学科建设费多万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余篇,其中余篇被国外权威刊物收录和引用。

单安山同志突出的业绩在同行中赢得了很好的声誉。现主要学术任职有: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副会长,黑龙江省动物营养饲料研究会理事长,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东北养猪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东北农业大学学报》中文版、英文版编委,《饲料博览》编委,哈尔滨工程大学《应用科技》编委,中国动物营养学报编委,东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常委。

单安山同志具有极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坚强的党性原则,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他的带领下,动物营养党支部活动经常,工作深入,党建工作走到了全校的前列,某年被评为校先进党支部,连续五年来,共培养名优秀教师加入到党组织中来,并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单安山同志还十分注重统战建设工作,在其所带领的动物科技学院和动物营养研究所领导班子中,两名副院长为民盟盟员,一副所长为九三社员,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努力进取,有着极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并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在某年,由动物科技学院承办的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届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日韩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北方饲料与动物产业博览会,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