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历史与文化》杂志旨在传承中医药历史、弘扬中医药文化,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彰显中医药人文底蕴。杂志通过刊登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致力于梳理中医药历史脉络、发掘中医药文化价值、探索中医药发展规律,为中医药人文研究搭建一个独具特色的学术平台。杂志不仅是中医药领域专家学者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也为广大医学专业人士和对中医药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讯,是了解中医药历史与文化的窗口,推动中医药学科发展和传播的重要力量。
杂志倡导跨学科、多学科交融的研究范式,内容涵盖中医药文化与哲学、文学、历史、考古、图像、叙事医学等学科领域,具有鲜明的中医药人文特色。主要栏目包括“名医·名家访谈”、“特稿”、“典籍与文化”、“中医药文化与传统哲学”以及“学术动态”等。其中,“名医·名家访谈”栏目邀请中医药领域的权威专家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特稿”栏目刊发学界名宿对中医药文化发展问题的深刻思考;“典籍与文化”栏目则聚焦《黄帝内经》等中医药经典著作的当代价值。
1.本刊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对来稿一律进行详细登记,并及时送审。文稿交编辑部三个月后未得到通知者,作者可另行处理,恕不再退稿。
2.文题力求简明,能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题名不宜超过20 字,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12 个实词)。
3.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4.参考文献采用尾注实引方式,凡是引用他人的观点、理论及数据必须按顺序标注出来,文后的文献排列顺序与文中对应。
5.注释:凡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所作的必要的解释或说明为注释。用“①、②、③、④……”编号,置于正文之后。
6.摘要不少于200字,内容要能含盖论文的主要信息。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且具有独立性,采用第三人称写法,不用引文。
7.正文章节标题或小标题独占一行,且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从1 开始)表示,形式为:1 1.1 1.2 …… 2 2.1 2.2 ……
8.图、表和照片应尽量精简,附图须用计算机绘制,或扫描插入文稿中。试验点必须准确,线条应均匀、可辨、分清虚实,应尽量避免图内有图注。
9.基金项目指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一般为国家或省部级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中间用“;”隔开,每个项目须给出基金编号。
10.本刊自发表之日起,如无电子版、网络版、有声版等方面的特殊说明,即视作投稿者同意授权本刊电子版、网络版、有声版等的复制权、汇编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及其转授权等专著权。
地址: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
主编:陈玉梅;江凤艳
我们不是中医药历史与文化杂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杂志订阅与期刊服务,不是任何杂志官网。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地址: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邮编:100720。
中医药历史与文化杂志是一本省级期刊,是由长春中医药大学主管,长春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一本医学类期刊。国内刊号:--,国际刊号:--。该期刊详细信息可以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上查询。
您好,我们拥有多年丰富的期刊服务经验,可以协助您进行期刊投稿,优化投稿流程,避免频繁碰壁,缩短发表周期,节省您的宝贵时间,让您的学术成果快速发表。
能否发表主要取决于您稿件本身的内容,期刊编辑会基于一定的考量,比如发表范围、投稿资料、研究原创性等内容做出主观决定。因此,任何正规的学术服务机构均无法保证发表,但我们会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帮助您理解和遵循发表要求,助您提升发表几率。若我们未达到服务承诺,我们将退还款项。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