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设计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02:57:23

农业设计论文

农业设计论文范文篇1

1系统架构

成果采集与管理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主要分成四个部分:专家在线评估审核平台、管理员后台管理平台、员工录入成果平台和成果数据库,以下分别介绍每一部分的作用与功能:1)员工录入成果平台:用于员工录入农业科技成果,支持增加、删除、修改。员工录入的成果首先经过预筛选的流程,若成果格式明显不符合标准,则自动驳回,提醒员工重新修改。2)管理员后台管理平台:管理农业专家和各分店员工的账号,支持增加、删除、编辑账号,对专家进行考核与评分;同时管理分配专家库的问题分配,可指定成果评估任务分配给指定专家;另外该平台还提供已录入成果、已评估成果、所有成果和按成果分类查询与统计。3)专家在线评估审核平台:能够接收管理员分配的已录入成果的审核任务,支持填写对成果的审核意见,若录入成果审核不通过则驳回,提醒员工重新修改。4)数据库:用于存储农业专家、分店信息、总店信息、员工信息和管理员的账号信息以及各种成果信息,为整个成果采集与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存储。成果采集与管理系统不仅涉及到大量的成果数据,还要维护一定的用户关系数据。本系统提供了管理员后台管理接口,主要提供管理员后台查看数据功能,包括成果数据和用户数据。

2基础平台建设

本系统运用基于ASP.NET的B/S模式进行开发,开发软件选取的是VisualStudio2013。选用的程序服务器为Win-Server2008,采用的Web服务器为IIS7,数据库为MySQL。与ASP.NET开发技术能够实现快速便捷对接,为系统的开发和调试带来便利。配合简单的GIF、Flash创意设计等技术可使网站产生一些特殊的动画效果,增加系统应用的亲和力,方便用户浏览。用户管理后台模块用于网管对后台二级管理员的管理控制及权限分配,将确定各管理员的工作任务和责任权利,便于整个网站的统筹安排。

3Web软件开发本系统采用

B/S开发模式,涉及到许多Web前端、服务器端的开发技术,用户可以基于浏览器和互联网进行农业科技超市成果采集与管理系统的访问。整体开发框架采用MVC分层思想进行设计,建立多种类别用户,将前端显示与后台控制代码、数据库访问代码进行分离,为代码测试和维护带来方便。对于Web前端,使用HTML进行页面信息的展示,使用CSS进行页面的层叠样式装饰,采用JavaScript脚本语言进行前端用户的交互,减少与后台服务器的通信。为了提高用户体验,采用AJAX技术进行局部异步刷新,减少整体页面提交带来的页面刷新。同时采用了jQuery、Bootstrap、EasyUI等JavaScript前端框架消除浏览器的兼容性问题,给前端程序的编写带来方便。对于服务器端,使用面向对象语言C#进行开发。基于用户角色多样,采用继承、封装、组合等多种模式进行设计开发,提高代码的利用率,提升程序性能。网站总体风格力求简洁、大方、一目了然。由于网站内容丰富,我们将充分保证网站导航条结构清晰,突出各页面间的交互性和采用多菜单式查询,使用户能在网站上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4后台Web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分析功能

农业科技超市成果采集与管理系统会跟踪不同用户的录入信息。可以通过后台数据分析等,抓取出热点农业科技成果信息,从而统计出农业科技成果研究走向和社会需求走向。对于数据库端,根据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理,遵从第三范式的同时,也采用了部分的数据冗余技术,在使用和存储性能之间建立合适的平衡点。与程序交互采用ADO.NET技术,采用DataSet对象读取数据,减少链接时间,同时设置多级事务,对于数据库进行同步控制,减少数据差异性,带来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确保数据安全。其中,DataSet存取速度很快的原理为:DataSet是一种主流内存的数据缓存,可以将其作为数据的无连接关系视图来看。当应用程序查看和操纵DataSet中的数据的时候,DataSet没有与数据源一致保持连接状态。只有在从数据源读取或者向数据源写入数据的时候才使用数据库服务器资源,这种无连接的架构可以使应用程序更具伸缩性。DataSet对象是一个存储在客户端内存中的数据库,它可以把经过SQLCommand对象的数据库所取回来的数据,通过SQLDataAdapter对象产生,储存在它里面。而客户端所有的存取都是对它进行的。

5数据库设计

农业设计论文范文篇2

论文摘要:立足甘肃干旱缺水、农业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实际,提出了发展节水农业的目标任务、措施设计要点和完善对策。

干旱缺水是21世纪面临的全球性环境生态问题。甘肃地处中国西北内陆,属典型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省内大部分区域降水稀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干旱缺水问题则更为突出和严重,农业生产经常面临春旱、秋旱和伏旱的威胁。解决甘肃的干旱缺水问题,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是根本出路。目前,应立足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浪费严重,自然降水拦蓄不充分,水资源总体利用效率较低的实际,将节水的重点放置到农业、农村,积极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和农村田野天然降水拦蓄能力,这既能有效实现节水目标,也是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节水农业的目标和任务

节水农业是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的有机结合,是节水与蓄水并举,变被动抗旱为主动防旱的农业管理体制的创新和节水技术措施的整合。发展节水农业的总体目标是逐步建立节水型高效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可持续增收。当前发展节水农业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是以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现有水资源为出发点,整合和推广应用各种节水农业工程措施与技术手段,建立并不断完善节水农业措施和制度,切实解决农业灌溉用水和自然降水利用率低的问题。

2节水农业措施的设计

根据当前节水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农业与水利管理部门分家体制的现状,结合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部门在节水农业措施的设计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土地整理设计根据田面的平整度、地面坡度、土壤类型和农作物种植情况,以及不同灌溉方式和耕作方式的要求进行土地整理设计,可整平的田面尽量要求整平,地面坡度较大的规划后修成水平梯田、隔坡梯田,面积较大的地块应合理规划沟畦,开沟起垄分畦,以增加入渗,减少流失损耗,提高灌溉均匀度和效率。

2.2深耕与深松设计根据不同土壤质地与土地构型、原有耕作基础,设计节水农业所要求的耕层厚度和有效土层厚度,通过逐年深耕改土,加深耕层,加厚土层达到设计要求,改善土壤的透水性,增加入渗深度,提高蓄水能力,减少流失和蒸发。同时可以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扩大根系的吸肥吸水范围,增强植物抗旱、耐肥、抗倒伏能力。设计中一般要求活土层应保持在30~45cm之间,深耕次数一年一次或隔年一次,深耕时间由冬闲前移至晚秋或后移到早春,深耕后当即耙耱、镇压,保护墒情。

2.3浅耕与覆盖保墒设计通过地表浅耕、降低土壤毛细管作用、控制田间杂草,或覆盖塑料薄膜、秸秆等,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地表径流,保持土壤水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干旱山区尤其应大力推广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并注意尽可能在秋季雨后田间墒情最好时立即覆膜。

2.4化控抗旱剂的推广使用设计目前我国已成功研制出抗旱保水剂、土壤蒸发抑制剂和植物抗蒸腾剂等三大类化控抗旱剂,并在较大区域、多种作物上推广应用。各地应根据当地土质和作物种植情况大力推广选用。拌种包衣选用适合的抗旱保水剂,地表喷施土壤蒸发抑制剂,作物叶面喷洒植物抗蒸腾剂。

2.5节水种植制度的设计在注重市场与效益原则下,根据当地降水分布、干旱发生规律,选择设计优质、高效、节水的种植制度和作物结构。重点应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节水作物,将过去粮经二元种植结构调整为粮经饲(草)三元种植模式,扩大种草面积,减少灌溉次数,降低用水量。实行间作、套种、宽窄带状种植,减轻单位面积土壤水分供需不足的矛盾和压力。

2.6节水栽培技术的设计包括抗旱节水优质高效作物品种的选择,机械或人工精量播种、沟播、膜侧播等播种技术的推广,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供水的控制等。

2.7节水灌溉制度的设计节水灌溉制度既是农业节水措施综合效果的体现,也是农业节水、工程节水和管理节水三部分的结合点,所有节水效果都要落实到灌溉制度的拟定量化指标上来。节水灌溉制度的设计,首要任务就是应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品种需水量科学分析,确定出最佳灌溉用水定额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衡量节水效益的量化标准,指导和规范节水灌溉工作;其次,在灌溉方式上应做到“五改”,即改大水漫灌为垄畦沟灌、改大畦灌溉为小畦灌溉、改长沟灌溉为短沟灌溉、改冬灌为春灌,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实施喷灌、滴灌和隔行交替灌溉。

3节水农业措施的完善

3.1注重农业与水利部门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发展节水农业,应努力克服目前农业、水利两家一定程度上的脱节,把旱作农业节约天然降水与灌溉农业节约灌溉用水统一到同一个节水农业的系统之中,形成具有完整意义上的节水农业体系。

农业设计论文范文篇3

论文摘要:立足甘肃干旱缺水、农业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实际,提出了发展节水农业的目标任务、措施设计要点和完善对策。

干旱缺水是21世纪面临的全球性环境生态问题。甘肃地处中国西北内陆,属典型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省内大部分区域降水稀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干旱缺水问题则更为突出和严重,农业生产经常面临春旱、秋旱和伏旱的威胁。解决甘肃的干旱缺水问题,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是根本出路。目前,应立足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浪费严重,自然降水拦蓄不充分,水资源总体利用效率较低的实际,将节水的重点放置到农业、农村,积极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和农村田野天然降水拦蓄能力,这既能有效实现节水目标,也是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节水农业的目标和任务

节水农业是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的有机结合,是节水与蓄水并举,变被动抗旱为主动防旱的农业管理体制的创新和节水技术措施的整合。发展节水农业的总体目标是逐步建立节水型高效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可持续增收。当前发展节水农业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是以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现有水资源为出发点,整合和推广应用各种节水农业工程措施与技术手段,建立并不断完善节水农业措施和制度,切实解决农业灌溉用水和自然降水利用率低的问题。

2节水农业措施的设计

根据当前节水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农业与水利管理部门分家体制的现状,结合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部门在节水农业措施的设计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土地整理设计根据田面的平整度、地面坡度、土壤类型和农作物种植情况,以及不同灌溉方式和耕作方式的要求进行土地整理设计,可整平的田面尽量要求整平,地面坡度较大的规划后修成水平梯田、隔坡梯田,面积较大的地块应合理规划沟畦,开沟起垄分畦,以增加入渗,减少流失损耗,提高灌溉均匀度和效率。

2.2深耕与深松设计根据不同土壤质地与土地构型、原有耕作基础,设计节水农业所要求的耕层厚度和有效土层厚度,通过逐年深耕改土,加深耕层,加厚土层达到设计要求,改善土壤的透水性,增加入渗深度,提高蓄水能力,减少流失和蒸发。同时可以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扩大根系的吸肥吸水范围,增强植物抗旱、耐肥、抗倒伏能力。设计中一般要求活土层应保持在30~45cm之间,深耕次数一年一次或隔年一次,深耕时间由冬闲前移至晚秋或后移到早春,深耕后当即耙耱、镇压,保护墒情。

2.3浅耕与覆盖保墒设计通过地表浅耕、降低土壤毛细管作用、控制田间杂草,或覆盖塑料薄膜、秸秆等,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地表径流,保持土壤水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干旱山区尤其应大力推广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并注意尽可能在秋季雨后田间墒情最好时立即覆膜。

2.4化控抗旱剂的推广使用设计目前我国已成功研制出抗旱保水剂、土壤蒸发抑制剂和植物抗蒸腾剂等三大类化控抗旱剂,并在较大区域、多种作物上推广应用。各地应根据当地土质和作物种植情况大力推广选用。拌种包衣选用适合的抗旱保水剂,地表喷施土壤蒸发抑制剂,作物叶面喷洒植物抗蒸腾剂。

2.5节水种植制度的设计在注重市场与效益原则下,根据当地降水分布、干旱发生规律,选择设计优质、高效、节水的种植制度和作物结构。重点应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节水作物,将过去粮经二元种植结构调整为粮经饲(草)三元种植模式,扩大种草面积,减少灌溉次数,降低用水量。实行间作、套种、宽窄带状种植,减轻单位面积土壤水分供需不足的矛盾和压力。

2.6节水栽培技术的设计包括抗旱节水优质高效作物品种的选择,机械或人工精量播种、沟播、膜侧播等播种技术的推广,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供水的控制等。

2.7节水灌溉制度的设计节水灌溉制度既是农业节水措施综合效果的体现,也是农业节水、工程节水和管理节水三部分的结合点,所有节水效果都要落实到灌溉制度的拟定量化指标上来。节水灌溉制度的设计,首要任务就是应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品种需水量科学分析,确定出最佳灌溉用水定额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衡量节水效益的量化标准,指导和规范节水灌溉工作;其次,在灌溉方式上应做到“五改”,即改大水漫灌为垄畦沟灌、改大畦灌溉为小畦灌溉、改长沟灌溉为短沟灌溉、改冬灌为春灌,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实施喷灌、滴灌和隔行交替灌溉。

3节水农业措施的完善

3.1注重农业与水利部门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发展节水农业,应努力克服目前农业、水利两家一定程度上的脱节,把旱作农业节约天然降水与灌溉农业节约灌溉用水统一到同一个节水农业的系统之中,形成具有完整意义上的节水农业体系。

农业设计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节水农业;设计

干旱缺水是21世纪面临的全球性环境生态问题。**地处中国西北内陆,属典型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省内大部分区域降水稀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干旱缺水问题则更为突出和严重,农业生产经常面临春旱、秋旱和伏旱的威胁。解决**的干旱缺水问题,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是根本出路。目前,应立足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浪费严重,自然降水拦蓄不充分,水资源总体利用效率较低的实际,将节水的重点放置到农业、农村,积极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和农村田野天然降水拦蓄能力,这既能有效实现节水目标,也是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节水农业的目标和任务

节水农业是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的有机结合,是节水与蓄水并举,变被动抗旱为主动防旱的农业管理体制的创新和节水技术措施的整合。发展节水农业的总体目标是逐步建立节水型高效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可持续增收。当前发展节水农业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是以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现有水资源为出发点,整合和推广应用各种节水农业工程措施与技术手段,建立并不断完善节水农业措施和制度,切实解决农业灌溉用水和自然降水利用率低的问题。

二、节水农业措施的设计

根据当前节水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农业与水利管理部门分家体制的现状,结合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部门在节水农业措施的设计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土地整理设计根据田面的平整度、地面坡度、土壤类型和农作物种植情况,以及不同灌溉方式和耕作方式的要求进行土地整理设计,可整平的田面尽量要求整平,地面坡度较大的规划后修成水平梯田、隔坡梯田,面积较大的地块应合理规划沟畦,开沟起垄分畦,以增加入渗,减少流失损耗,提高灌溉均匀度和效率。

2.2深耕与深松设计根据不同土壤质地与土地构型、原有耕作基础,设计节水农业所要求的耕层厚度和有效土层厚度,通过逐年深耕改土,加深耕层,加厚土层达到设计要求,改善土壤的透水性,增加入渗深度,提高蓄水能力,减少流失和蒸发。同时可以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扩大根系的吸肥吸水范围,增强植物抗旱、耐肥、抗倒伏能力。设计中一般要求活土层应保持在30~45cm之间,深耕次数一年一次或隔年一次,深耕时间由冬闲前移至晚秋或后移到早春,深耕后当即耙耱、镇压,保护墒情。

2.3浅耕与覆盖保墒设计通过地表浅耕、降低土壤毛细管作用、控制田间杂草,或覆盖塑料薄膜、秸秆等,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地表径流,保持土壤水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干旱山区尤其应大力推广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并注意尽可能在秋季雨后田间墒情最好时立即覆膜。

2.4化控抗旱剂的推广使用设计目前我国已成功研制出抗旱保水剂、土壤蒸发抑制剂和植物抗蒸腾剂等三大类化控抗旱剂,并在较大区域、多种作物上推广应用。各地应根据当地土质和作物种植情况大力推广选用。拌种包衣选用适合的抗旱保水剂,地表喷施土壤蒸发抑制剂,作物叶面喷洒植物抗蒸腾剂。

2.5节水种植制度的设计在注重市场与效益原则下,根据当地降水分布、干旱发生规律,选择设计优质、高效、节水的种植制度和作物结构。重点应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节水作物,将过去粮经二元种植结构调整为粮经饲(草)三元种植模式,扩大种草面积,减少灌溉次数,降低用水量。实行间作、套种、宽窄带状种植,减轻单位面积土壤水分供需不足的矛盾和压力。

2.6节水栽培技术的设计包括抗旱节水优质高效作物品种的选择,机械或人工精量播种、沟播、膜侧播等播种技术的推广,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供水的控制等。

2.7节水灌溉制度的设计节水灌溉制度既是农业节水措施综合效果的体现,也是农业节水、工程节水和管理节水三部分的结合点,所有节水效果都要落实到灌溉制度的拟定量化指标上来。节水灌溉制度的设计,首要任务就是应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品种需水量科学分析,确定出最佳灌溉用水定额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衡量节水效益的量化标准,指导和规范节水灌溉工作;其次,在灌溉方式上应做到“五改”,即改大水漫灌为垄畦沟灌、改大畦灌溉为小畦灌溉、改长沟灌溉为短沟灌溉、改冬灌为春灌,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实施喷灌、滴灌和隔行交替灌溉。公务员之家:

三、节水农业措施的完善

3.1注重农业与水利部门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发展节水农业,应努力克服目前农业、水利两家一定程度上的脱节,把旱作农业节约天然降水与灌溉农业节约灌溉用水统一到同一个节水农业的系统之中,形成具有完整意义上的节水农业体系。

农业设计论文范文篇5

一、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概念及发展概述

1.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概念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是随着近年来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出现的集科技示范、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园区。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是由最初的农田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园区发展的高级形态。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将生态、休闲、科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出现和存在,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客观的促进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开发,有效的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2.国内外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

(1)国外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

农业景观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由来已久,在欧洲关于伊甸园的神话描述中,便记录下了人们对于梦想与神秘的极乐世界的向往,而这个极乐世界是与外界分离的安全性很好的空间,里面种植了奇花异果。在古埃及和中世纪欧洲的古典主义花园里不仅种植着各式各样的花卉和蔬菜,而且还有枝头挂满果实的果树,以供贵族们观赏食用。在这一时期,园林中也相继出现了葡萄园、桔园、蔬菜园、稻田、药圃等或规则或不规则的园中园。在16世纪以后的二、三百年里“农业景观是漂亮的”这一思想逐渐盛行。到最近100年里,伴随教育和休闲活动的普及,对农业生产景观的欣赏逐渐为各阶层所接受。这样的理念,既景观可以同时具有观赏性和生产性,启迪了许多西方的景观设计。如今天的英国东茂林生态园利用各类果树为植物造景材料,大大丰富了园区景观,并为旅游者提供了果品观光、采摘等其它城市公园所不能开展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19世纪30年代欧洲已开始农业旅游,然而,这时观光农业并为被正式提出,仅是从属于旅游业的一个观光项目。20世纪中后期,旅游不再是对于农田景观的欣赏观看,代之相继出现了据有观光职能的观光农园,农业观光游逐渐成为其休闲生活的趋势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旅游度假需求的日益增大,观光农业园由单纯观光的性质向度假操作等功能扩展,目前一些国家又出现了观光农园经营的高级形式,即农场主将农园分片租给个人家庭或小团体,假日里让他们享用。如德国城市郊区设有“市民农园”,规模不大(一般2公顷,分成40-50个单元),出租给城市居民,具有多功能性,可从事家庭农艺,种菜,花卉,果树,达到生产乐趣,回归自然,休闲体验的需求。

1982年由欧洲15个国家共同在芬兰举行了以农场观光为主题的会议,探讨并交流了各国观光农业的发展问题,各个国家也在此基础上有了很大的不同程度的发展。

(2)国内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

在我国园林发展的初始阶段周朝的苑、囿中,便栽有大量的桃、梅、木瓜等农作物。《诗经.周南》中就有颂桃的诗句:“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生动地描述了桃花盛开,枝叶茂盛,硕果累累的美景。《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郑玄注:“果,枣李之属。瓜瓠之属。珍异,蒲桃、枇杷之属。”这句话译成今文就是:“场人,掌管廓门内的场圃,种植瓜果、葡萄、批把等物,按时收敛贮藏。”如今,果品、蔬菜也同样运用在了当前城市园林景观中,如第五届深圳中国国际园林博览园“瓜果园”主要是采用奇异瓜果、蔬菜品种来营造具有丰富园林色彩的栽培景区,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科普教育意义。入口有标志性景石,简洁、自然、环保,蜿蜒溪流贯穿果园,分外亲切、宁静,曲线优美、图案丰富的大理石园道指引着游客的观赏线路。为增加趣味性和观赏性,园内精心设计了许多特色园林小品,如框景瓜果竹架、竹亭、花架廊、园林木桥、竹门、园林竹架、木架亭等等。植物配置以实用、观赏的奇花异果为主体,采用岭南园林植物配置手法,使植物丰富的色彩、柔和多变的线条、优美的姿态及风韵有机结合起来。

我国的观光农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首先在深圳开办了一家荔枝观光园,随后又开办了一家采摘园。目前一些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珠海、苏州等地已相继开展了观光休闲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效益,展示了观光农业的强大生命力。如北京的锦绣大地、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无锡马山观光农业园、扬州高冥寺观光农业园等,山东的枣庄万亩石榴园、平度大泽山葡萄基地、栖霞苹果基地、莱阳梨基地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城市旅游业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其中,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台湾和北京的观光农业发展最好。尤其是我国台湾观光农业的发展居世界领先地位,如今台湾观光农业经营状况为:1、一乡镇一休闲农渔园区;46处(2001年计划设置);2、休闲农场;175处;3、观光农园:385处;4、教育农园:141处;5、市民农园:56处。

二、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理论基础

1.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依据

(1)景观生态学原理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Ecology)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如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焦点放在了在较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景观生态学的生命力也在于它直接涉足于城市景观、农业景观等人类景观课题。观光休闲农业园区作为农业景观发展的高级形态,伴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其自然植被斑块正逐渐的减少,人地矛盾突出。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需按照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从功能、结构、景观三个方面确定园区规划发展目标,保护集中的农田斑块,因地制宜的增加绿色廊道的数量和质量,补偿景观的生态恢复功能。

(2)景观美学原理

在西方文史中,景观(Landscape)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成书于公元前的旧约圣经,西伯文为“noff”,从词源上与“yafe”即美(beautiful)有关,它是用来描写所罗门皇城耶路撒冷壮丽景色的(Naveh,1984)。因此这一最早的景观含意实际上是城市景象,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但随着景观含义的不断延伸和发展,“景观的视野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乡村,使乡村也成为景观”(Cosgrove,1998,P70)。

人类向往自然,农业拥有最多的自然资源,所以农业是提供体验最适当的来源。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其本质上是一种人们对生活的美的享受和体验,是实施自然教育最理想的场地。在园区内的观花观果,感叹大地对于万物的抚育,向往着生态的、和谐的大自然环境,从而融入着人们的多层次的美学体验。

(3)景观安全格局原理

景观中存在着一些关键性的局部、点及位置关系,构成某种潜在空间格局。这种格局被称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它们对维护和控制某种生态过程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农业景观安全格局,由农田保护地的面积、保护地的数目以及与保护地之间的关系等构成,并与人口和社会安全水平相对应,使农业生产过程得以维持在相应的安全水平上。在景观过程中,格局决定功能,要实现土地持续利用这一景观功能的稳定性,要求相应景观空间格局的维持与优化。景观稳定性越高,景观受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越强,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也越强,越有利于维持景观格局,保障景观功能的稳定发挥。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中观光旅游者的介入、园林绿化树种及名特优新品种等异质性的引入有助于景观稳定性的维持。景观稳定性以景观格局的空间异质性来维系景观功能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地持续利用的保护性与安全性目标,可采用反映景观异质性的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度、景观聚集度和景观分维数等指标来衡量。

2.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理念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建设用破与立的方式而非传统的农业生产建设,以城市---农田作为一个城市整体为出发点,强调了与城市生活的对话,形成了“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构筑出了“城市—郊区—乡间--田野”的空间休闲系统。景观规划设计充分以原有绿化树种、农作物为植物材料进行园林景观的营造,园林小品风格自然淳朴,田园气息浓厚;各景观功能区突出以人为本,同时又要和生产相结合。根据不同地块、不同树种、品种的观赏价值进行安排,使人们在休闲体验中领略到农耕文化及乡土民风的神奇魅力。

3.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生态的原则

旅游势必会带来大量的污染,园区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注意生态方面的要求,重视环境的治理,更不要对自身和周边产生不良的影响。景观规划的生态原则是创造园区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基本原则,是提高园区景观环境质量的基本依据。

(2)经济性原则

开展旅游观光和进行园林的改造无非是为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规划设计当中要把经济生产融合到园区建设中来。尤其对于各类采摘园来说,采摘的经济效益很高,规划设计要能够使采摘进行的更好,同时注重在非采摘季节吸引游人,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

(3)参与性原则

亲身直接参与体验、自娱自乐已成为当前的旅游时尚。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空间广阔,内容丰富,极富有参与性特点。城市游客只有广泛参与到园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多层面的体验到农产品采摘及农村生活的情趣,才能使游客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

(4)突出特色的原则

特色是旅游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而规划设计要与园区的实际相结合,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整个园区的特色更加鲜明,使景观规划更直接地为旅游服务,为园区服务。

(5)文化的原则

通常我们谈及农业,首先想到的是其生产功能,很少想到其中的文化内涵,以及由此而来的一些诗词歌赋。所有这些使人很容易忽视农业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所以在园区的景观设计中应深入挖掘出其内在的文化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提升园区的文化品位,以实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6)多样性原则

不论是观光旅游或是专题旅游,不论是团队旅游或是散客旅游,都要为旅游者提供多种自由选择的机会。园区景观规划的多样性原则既是要求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游览方式、时间选取、消费水平的确定上,必须有多种方案以供选择;更要求园区品种选择、景观资源配置突出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

三、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

同济大学吴人韦教授总结了以产业为中心,走经济规划之路、以土地为核心的土地利用规划、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为核心的规划三种农业园区规划思路,并对三种规划思路和方法作了分析比较。在此本文作者结合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特点及游客休闲度假的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即以观光休闲为中心的景观旅游规划思路。

1.景观规划的核心

此种规划思路体现出了以提供农产品为第一性生产,兼顾保护与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观光资源的三层次功能。以观光休闲为核心,进行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提升园区的景观环境质量。

2.景观规划的程序和内容

(1)基础资料收集和分析

主要包括园区所在区域的农业发展状况;园区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日照、水文、降雨量、土壤条件、地形地貌、环境污染程度、不同地块的肥沃程度);交通条件(园区周边环境状况及旅游资源);社会人口现状;经济现状;已有的相关的规划成果;现场踏勘工作所获得的现状资料。

(2)目标定位

确定规划目标,以目标为导向进行规划;确定园区的性质与规模、主要功能与发展方向;并在景观规划过程中对目标作出讨论并进一步提炼。

(3)园区发展战略

在调查-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对园区自身的特点作出正确的评估后,提出园区发展战略;确定实现园区发展目标的途径;挖掘出提高农业观光休闲的市场潜力。

(4)园区产业布局

确定农业产业在园区中的基础地位,规划在围饶农作物良种繁育、生物高新技术、蔬菜与花卉、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同时,提高观光旅游、休闲渡假等第三产业在园区景观规划中的决定作用。园区产业布局必须符合农业生产和旅游服务的要求。

(5)园区功能布局

园区功能布局要与产业布局结合,充分考虑游客观光休闲的要求,确定功能区,划定接待服务区、农产品示范区、观光采摘区、生产区范围;完成园区功能布局图。

(6)园区土地利用规划

合理确定园林绿地、建筑、道路、广场、农业生产用地等各项用地的布局,确定各项用地的大小与范围,并绘制用地平衡表。对不同土地类型的各个地块做出适宜性评价,达到农业土地的最合理化利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7)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景观系统规划设计更强调对园区土地利用的叠加和综合,通过对物质环境的布局,设想出园区景观空间结构的变化和重要节点的景观意想。包括基础服务设施规划;游憩空间规划;植物景观配置规划;道路系统规划;水电设施规划;

(8)解说系统规划设计

解说系统规划设计内容包括软件部分(导游员、解说员、咨询服务等具有能动性的解说)和硬件部分(导游图、导游画册、牌示、录像带、幻灯片、语音解说、资料展示栏柜等多种表现形式)两部分,其中牌示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完善解说系统规划设计,向旅游者进行科普教育,增加游客对悠久的农耕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的知识,如生态系统、农作物品种、文化景观、以及与其相关的人类活动的了解。

(9)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是景观系统规划设计的进一步细化,是对总体方案做的进一步修改和补充,并对重要景观节点进行详细设计。完成园路、广场、水池、树林、灌木丛、花卉、山石、园林小品等景观要素的平面布局图。在完成重要景观节点详细设计的基础上,着手进行施工设计。

(10)评价

结合园区原有现状分析,对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和实施作出评价。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方案的适用性评价、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投资与风险评价、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

(11)管理

建立职能完善、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符合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的开发运营体制,可采取“公司+农户+经济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模式。

(12)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在形式上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含汇报演示文本)、图集;基础资料汇编;从内容上讲涵盖:园区社会及自然条件现状分析;园区发展战略与目标定位;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园区空间布局;园区土地利用;园区功能分区及景观意向;园区环境保障机制;园区游憩系统布置;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方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组织与经营管理。

四、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建设与发展

1.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目标及意义

(1)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目标

近年来,北京市加强集生态示范、科普教育、赏花品果、采摘游乐、休闲度假、生产创收于一体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建设,成效显着,为都市农业、都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以北京市观光采摘园为例,制定出台了北京市果树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目标,提出了“八带百群千园”京郊观光采摘园布局的总体发展框架。其中“八带”就是构筑京城的“八大树种优势产业带”,即苹果、梨、桃、葡萄、柿子、板栗、核桃、仁用杏。“百群”则是重点发展100个具有北京本土特色的果品群,建成100个高质量的名特优品种群。“千园”是建设1000个特色明显、品质优良,具有观赏、休闲、科普功能的公园式采摘园。

(2)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意义

据市场调查显示,有95%的北京市民希望到郊区旅游、观光和度假,近三分之一的市民愿意将双休日用于郊区旅游,其中有25%的市民有在外住宿的意愿。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发展民俗旅游和农业观光创造了发展空间。

2003年年底,京郊各类农业观光园数量达1942个,接待游客将近4000万人次。综合收入已经达到了27个亿。

2004年底,京郊各类农业观光园数量超过2000个,从事民俗旅游和观光农业的农民近10万人,观光农业年收入突破30亿元。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使北京市农业生产开发实现了由单一经营到多元化发展,由单纯的京郊农业生产转变为区域开发、成片发展,同时也为北京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开拓了新的领域。如今,走出家门,放飞心情成了许多市民郊游的初衷,他们自驾车到郊区游山玩水、观光采摘、休闲度假。新型的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加速了旅游资源结构调整,提升了自然生态和景观环境的质量。

2.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类型

在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的对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进行分类,可分为大规模景区型,休闲度假型,科研科普型,名特果品采摘园,田园风光型,景区依托型,农事体验型七大类型。

1)大规模景区型

一般规模面积较大,园区成片分布,赏花赏果的吸引力都比较大,容易形成大尺度的园林景观。大规模景区型可成片开发,形成区域发展的特色和优势,规划要求功能多样、旅游项目多样、景观优美、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如平谷的桃、大兴的梨、顺义的葡萄、房山的磨盘柿等。项目:平谷区10万亩桃花园景区;大兴区万亩梨园。

2)休闲度假型

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景观,例如山水相依,气候宜人、田园风光秀丽,并且距离北京市中心城区或者各个区县城区中心有一定的距离。项目:朝阳区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

3)科研科普型

一般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优势和科技示范推广价值,种质资源丰富、科研力量比较雄厚和设备先进。其建设功能定位可发挥“一个带动、三种基地、一个中心”的作用:

①成为带动郊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展产业化经营的示范园区;

②成为果品高新技术、新优品种研发、示范、推广的基地;

③成为提高果农经营管理水平的技术培训基地;

④成为观光、休闲和科普教育的基地;

⑤成为果品贮藏、销售、信息服务的中心。

项目:北京市农科院果林研究所;黄垡名梨大观园

4)名特果品采摘园

主栽树种以传统北京名果、特优新品种为主,开展传统名果的观光采摘旅游活动。

项目:门头沟区京白梨基地;密云县万亩鸭梨基地

5)田园风光型

它位于大都市的近郊区,其土地利用属性复杂,变化快,是城市扩张的首要空间,在城市的地域扩散中呈现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交错的特殊性,具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特有的田园文化特征和田园生活方式。可以按照田园风光的类型来发展,即以果园特色、果品品质来吸引游客,又以现代景观设施、游憩设施来满足游客需要。

项目:四季青樱桃园;门头沟樱桃园;丰台区长辛店田园公园

6)景区依托型

这类一般毗邻北京市其它景区,依托景区的客源来开展旅游活动,它本身单独的吸引力不大,不必有太多的旅游服务设施及景观改造。这类园区与其它景区之间的旅游吸引产生互补,互相提供客源,协同发展。项目:昌平区日川果园;

7)农事体验型

利用田舍、果品以及傍依的田园风光,吸引众多城市游客,“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娱农家乐、购农家品”,丰富市民们民俗体验需求。项目;台湖第五生产队园区

3.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建成景观特性

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以大自然为舞台,以传统文化为内涵,以休闲、求知、观光、采摘为载体,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依托乡土树种和当地材料创造出简洁、质朴、美观的园林景观。(如表1)即使游览者获得身心健康,知识增益的同时,又能增强游客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营造成具有:自然性、独特性、文化性、参与性和持续性的现代化观光休闲农业园区。

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建成景观特性表1

特性含义

社会性提升园区及其周边的环境品质,满足人们娱乐、休闲的需求,把人们从繁忙的社会生活中解脱出来。

生态性人工化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既满足人的活动需求,又增强园区开发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性。

通达性交通方便,以周边风景名胜区为依托,即可望又可游。

科普性普及农业科普文化知识,园区观光与科普知识教育相结合。

参与性通过各种采摘及民俗活动的开展,加强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多样性注重了环境多样性的保护和景观多样性的开发。

舒适性以人的尺度为标准,创造美观、大方、舒适的环境景观。

文化性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内涵,赋予观光农业园独特的文化品格。

整体性保证各个农业观光园、园内景观要素及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和完整性。

愉悦性即以赏心悦目的园区景观感染人、愉悦人。

4.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旅游资源开发

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不仅完善了各种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更配备了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以满足游客的旅游观光休闲需要,丰富了都市居民休闲娱乐内容,其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与创意有:

2.1生态回归游:以园区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来满足久居城镇的居民渴望回归自然、融于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恬静和安详,放松疲惫的身心。目标市场:城市市民

2.2观光采摘游:因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开展果品及其它农作物采摘,园林式的园区旖旎风光,开都市观光休闲活动之先河,让游客不采摘也丰收。目标市场:城镇居民

2.3休闲度假游:开发生产草坪,结合园区里的度假别墅,配备常见的运动设施。临水游憩区则能满足都市人的亲水、戏水的渴望。目标市场:白领阶层、外企员工、时尚青年

2.4民俗体验游:介入周围农庄,利用农村特色地域文化和民俗习惯,鼓励当地农民开设特色农家旅舍,“吃农家粗粮,干农家细活,享乡村陶然之乐”。目标市场:外国游客、城市家庭、中小学生

2.5会议考察游:适当利用园区办公会议室召开行业内小型会议,远期建设办公区外的会议度假园。目标市场:专家学者、各种大小型会议

2.6购物旅游:吸引游客慕名而来,购买各种农产品,果的加工品、各种果木制品以及果树盆景。目标市场:水果爱好者、园艺爱好者。

2.7节庆文化游:开展多种节庆活动,例如:植树节、花卉观赏节、梨花会、风筝节等活动项目。目标市场:城市及周边居民、投资商、分销商

2.8苗圃观光游:利用乡村优美的生态环境,进行青少年林业生态教育,达到寓教于乐。目标市场:市民、青少年

2.9科普实习探索游:利用优质农业资源基地开展科技观光,以展示现代化的种植栽培技术、园艺,充分展示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目标市场:青年学生

五、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启示:

1、从城市化进程的角度

城市在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快速的蔓延和扩张,这也就给了城市边缘区农田景观衍变一种不确定的空间限制条件,它们必须要迎合未来城市扩散对土地资源重新分配的需求。这就要求农业土地一方面在经济上有利可图并转向专门化,在成为都市居民的公共开放休闲空间使获得增值。另一方面,还要求自然环境保留“原始野性”的价值,因为它们不带有任何都市标记而受到推崇。农田应与城市的绿地系统相结合,成为城市景观的绿色基质。因此,我们认为城市化不简单是城市景向乡村的蔓延,城市的扩展、疏解大城市的机能以及提高田园城市公共生活的水平与质量应该在保持农田景观应有的规模和乡村风光特色前提下进行。

2、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

目前我国已成为国际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国内旅游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旅游产品正从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和专项旅游相结合的趋势发展。而观光旅游正与度假旅游、和专项旅游一起,成为21世纪我国旅游的3大亮点(周建明,2004)。也就是说,新的世纪,传统的静态休憩模式受到冲击,现代化参与性外出休闲模式将倍受现代都市人的认同和青睐,旅游活动形式从而向多元化、特色化和参与化逐步演变发展。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对话,充分尊重和利用土地的自然环境,强化整个环境的融合与渗透,强调与城市生活的“对话”,有效发挥空间环境构成的再创造价值及人文价值。原有农田景观与农业旅游观光园建设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基地自身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对推动城市绿色产业结构调整,为人们提供高品味健身休闲场所,对富裕农民提高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的新型绿色产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郭焕成、郑健雄主编,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2、吴忆明、吕明伟编著,观光采摘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吕明伟,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配置,山东绿化2000,(2)31-32

4、吴人韦,杨建辉,农业园区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城市规划汇刊,2004.1(53-56)

5、俞孔坚,生物保护的景观安全格局,生态学报,1999,19(1):8-15

6、Lv,Mingwei,LandscapePlanningOfMetropolisTouristOrchard,(KeyNotespeech),InternationalWorkshoponUrbanAgriculture、Agro_tourismandCityRegionDevelopment.Beijing.China.

农业设计论文范文篇6

我国是具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农业类院校的招生人数迅速增加,许多高校对校园进行改造及扩建。但是随着师生人数的大幅度增长,出现了老校区环境利用率低,扩建环境千篇一律,新老校区格局不融合等倾向。为顺应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塑造满足师生全面发展需求的充满活力和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传承和发扬校园特色文化,已经成为高校建设的普遍共识与追求。因此,分析和研究农业院校景观环境设计目标和原则、重点景观要素的设计方法及其特点,对当前农业院校校园景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我国农业院校景观环境设计的目标

2.1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国农业院校都有着近半世纪的悠久历史文化积淀,景观环境的设计要结合人文和历史,寓情于景,让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在景观环境中得以体现和延续。另外,校园是文化荟萃的地方,因此应通过不同的手法来表现知识的时代性、前瞻性和宽泛性特点,让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现代科学相结合,从而对学生高尚品质的塑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2气氛浓郁的田园景观

我国农业院校大都绿化率极高,自然生态的田园气氛是农业院校特有的内在底蕴,以当地农业植物为背景,用桃李的芬芳,稻穗的金黄,四季的更迭和农民的辛劳,去感受自然生态的美。这种景观让学生在自己的专业上产生认同感,激发出对自然和所学专业的热爱。而这种具有地域性、亲和力的农业景观环境是农业院校师生最深的心理需求。

2.3宜人的景观环境

舒适的景观环境对师生的心理和生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不仅能愉悦身心,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还能促进校园景观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建立舒适宜人的环境体系,提高校园环境的整体水平,满足师生教学科研、审美、交往、休息、娱乐等需求,是校园景观环境营造的重点所在。

2.4和谐统一的整体

校园景观的设计不是抽象的,是受校园所处地理位置的布局、空间、面积及周围环境制约的。科学合理的分配场地面积,有效利用有限空间,实现校园环境的艺术美感,是校园景观设计的重心。就农业院校而言,可以整体以大面积绿化和实验田园为背景,点缀以各种文化设施和环境小品,实现景观与文化的巧妙穿插,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3我国农业院校景观设计的原则

3.1整体性原则

农业院校校园景观环境大都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磨合与发展,在空间构架、轴线关系、景观序列和环境肌理等方面都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校园景观应以整体景观框架的需要为主题,以个体景观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纽带,将繁杂的个体重新组织为一个有机的结构整体,从而满足大学生对景观的心理寄托与感情归属。

3.2人文性原则

景观环境是对传统文化一种极为生动的信息传承,不同时期的景观由于受到所处时期文化的影响,其风格与特点都带有浓厚的文化特征。所以说,景观承载了文化的发展,而文化真正揭示了景观的内涵和精髓。校园景观设计要注重强调自然保护和生态平衡,依托现有的自然环境和条件,精心设计,营造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的校园自然景观环境。

3.3田园性原则

农业景观成为一种新型的时尚,田园的辽阔,不仅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满足与放松,其作为一项新的要素引入景观规划时,既达到了景观效果的同时,又满足了生产的需求。田园性的景观如渔业、养殖业等都可以为师生带来休闲与亲身体验,使其身心愉快,情感放松,劳作过程中得到情与意的升华。如沈阳建筑大学就在校园内保留了一大片稻田,为学生创造了学习休闲的开阔空间。

3.4舒适性原则

决定大学校园景观舒适性的主要要素为:规划布局与道路,建筑主体,环境设施,绿化与景观小品。在确定整体特色的前提下,规划出结构清晰、空间层次明确的总体布局,大学校园建筑的色彩应当以古朴、和谐的质感为主,环境设施设计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最直接使青年学生感到心情愉悦,为青年学生们在生活、学习、交流上增添丰富的色彩。在活动或集会为目的的广场、运动场,有以观赏为目的的花园,利用各种特色树种与花卉,以园林美学为指导,配置成和谐、舒适的校园景观环境,同时提高校园绿化率,为校园生态环境质量形成良好的自然基础。

3.5生态性原则

在植物的配置上,一方面要体现地域性,实现经济造林造景,为林学、园林、园艺等专业的学生提供便利的实习条件,融教育功能与景观功能于一体,升华创造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景观环境。另一方面,要充分体现生物多样性原则,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花卉、草坪地被相结合,使常绿与落叶树种、速生与慢生树种、观叶、观花与观果树木、地被植物与草坪草地保持适当的比例,形成丰富的植物层次,充分考虑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化。

4我国农业院校重点景观要素的设计及其特点

4.1校园入口

校园入口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学校内外的桥梁,也是展示大学面貌的标志性区域。古今中外,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学都十分重视校园整体文化氛围的营造,而校门的形态特色往往最能让人领略到大学的厚重历史和文化积淀。如北京农业大学校门采用中间为半开敞石墩、栏杆、花坛,出入口对称布置两侧,石墩的厚重与对称式设计,隐喻古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与发展。

4.2道路景观

道路是移动的通道,人们就是通过在路上的移动来观察环境的,其它的环境元素也是沿着道路展开布局。校园道路不仅具有交通、运输、组织车流、人流的功能,如果设计得体,还能形成优美的校园景观。一般而言,校园主路交通量大,也是形象的展示,宜宽阔平直,两侧配以行道树或座椅,开阔草坪饰以整形绿篱,形成开敞、庄重的氛围。如沈阳农业大学则建有独具特色的银杏路,形成优雅浪漫的道路景观。

4.3校园广场

广场是体现校园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农业院校大都包涵着深刻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设计校园广场时,要与学校的传统、历史、文化等人文特色相结合,体现出校园个性和文化。强调艺术设计内在精神对人的影响,起到强化学校人文气氛的作用。如沈阳农业大学以第一任校长张克威先生名字命名的克威园,既以历史文化满足外来观赏者对环境内涵的欣赏要求,又要满足师生平常的休闲娱乐需求。

4.4水体

水在校园环境中的表现形式有自然水体和人工水体2种,从形态上表现为静态和动态。自然水体在校园中多表现为平静开敞的水面,一般结合校园地形地貌因势利导的接亭台楼阁或花草树木的配置而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环境,用来协调硬朗的建筑外形和周边的自然环境;人工水体常以瀑布、泉涌作为动力,创造水位高差,让水体自然循环流动,产生溢水、跌水、涓流、紊流等动态水景观。农业类院校水体最好因地就势,可将造景与水产养殖相结合,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极大地满足人们亲水性心理需求。如沈阳农业大学的克威园水景,平静的水面再配以恰当密度的各种水生植物,彩色乔木树种庇荫,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空间景观,满足了人们散步、交往需求。

4.5植物配置

设计时根据构景立意的需要,因时因地利用乔木、灌木、花卉、草坪等植物,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间的多层植物群落,构建出丰富多彩、季相缤纷的校园景观。树种选择应遵循以乡土树种为主,常绿树和落叶树配合,速生树与长寿树结合,注意文化特色展现;灌木位于校园植物景观的中间层,这类植物一般姿态优美,色彩丰富,极易形成对景和主景,利用灌木自然的生长形态营造景观,一般和优美的乔木搭配使用;校园中使用花卉的地方一般是在交通干道、主要活动场所、校大门和大型建筑的入口,草坪中的花卉是一、二年生草花为主,沿路缘或草坪布置成丛或成片,自有变化,体现花卉植物自然组合的群体美。

4.6生态田园

我国农业院校一般都拥有大量的实验田,但长期以来,实验田仅作为学生进行专业实习的场所,很少成为校园优美的景观。实际上,通过对各种农作物景观的合理布局,可以让实验田增加景观、休闲等功能,达到育人、经济和文化内在统一的生态田园。通过人工造景,实现不同时期农耕文化的再现,将农业教育融入景观同时,展示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以尽可能少的经济投入来成就绿化、美化和尽可能多的实验作物产出,实现科技与生态并存的田园景观。因农作物的栽植具有季节性,不同季节的景观各具特色,统一作物也因生长状态不同而呈现不同景观,给人带来不同的景观感受,比传统景观的满眼绿色更具观赏性和审美价值。

5结束语

农业设计论文范文篇7

通常在刀轮箱的两侧侧板与圆弧板在对型点焊过程中,如果圆弧板的弧形做得不规则,刀轮安装后会与圆弧板和侧板发生碰擦,损坏刀子。同时,圆弧板在制造过程中,其成型是在卷板机上卷成,圆弧半径无法准确把握,与图纸设计尺寸有较大误差,给后期安装刀轮箱总成增加了很大的调试工作量。德国工程师是如何解决该问题的呢?该方案中,在刀轮箱的两个侧板上开了一系列30×3(料厚)的方孔,在圆弧板上割有30×3(料厚)的凸台,俗称为榫,a、b是圆弧板凸台插入侧板时的图示(俗称为卯,卯入后,端部焊接)。当圆弧板的凸台依次插入到侧板的方孔中,这些方孔就决定了圆弧板的位置,对型时对圆弧板有效地起到了矫形作用,给制造和安装对型及总装奠定了良好基础。

2精确定位,减少焊接工装

破碎器机架焊合图,该零件为钣金件焊合而成,对每一件零件的定位精度要求较高,如果误差太大,则影响破碎辊和抛料筒的安装。众所周知,钣金件一般的生产方式多是采用剪板机下料,然后或冲压成型或折弯机成型,下料尺寸的精度是保证零件准确的唯一条件,然而,剪板机下料后的尺寸精度取决于刀口的直线度、间隙、板料平整度、剪板宽度等,使得影响剪板后的零件外形尺寸的因素较多,偏差较大,端面光亮带层窄,粗糙度大,达不到零件精确定位的要求。本部件的钣金件焊合件,通常都是要设计专门的焊接工装,将零件置放到焊接工装设定的特定位置,加以紧固和夹紧,然后实施焊接工序,这就增加了制造成本和工艺难度。德国工程师的解决办法是:在需要相互焊接的零件上开设榫和卯孔,来连接需焊接的钣金件,a、b、c、d、e、f、g、h标示的就是用卯孔来确定零件的位置,此设计的优点是省去了焊接工装,而零件定位却非常精确,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3减速器合理分型,简化零件结构、减少加工要素

一般箱体多采用剖分式结构,剖分面通过轴线,有时也采用多剖分面,而剖分面基本上都是通过轴线,这种结构有许多限制:(1)箱体要有一定的壁厚,以便增加抗弯扭的惯性矩,提高箱体的整体刚性。若壁厚太厚,就增加了重量,显得箱子胖笨,占据安装空间。(2)为了保证结合面连接处的局部刚度与接触刚度,箱盖与箱座连接部分都具有较厚的连接凸缘,凸缘的存在增加了箱体重量和加工量,成本增加。(3)箱体剖分面和轴承座孔表面都要限制其微观不平度,表面粗糙度Ra≤1.6~2.5μm,加工要求较高。(4)过轴线的剖分式箱体轴承座孔两侧的连接螺栓还应尽量靠近,为此,在轴承座孔附近应做出凸台,凸台的存在使得加工量增加。(5)为保证密封,过轴线的箱体剖分面连接凸缘要经过精刨或刮研,制造精度要求非常高,增加制造成本。剖分式箱体工艺性较差,调整刀具的次数多,加工误差较大,造成浪费。减速箱材料为QT400-15,它的剖分面不过轴线,其剖分面与轴线垂直,箱盖最薄的地方6mm,最厚的地方也只有8~10mm。不但减小了箱体重量,而且做工精细,不占用安装空间。

4因地制宜,改铸件为焊接件

该零件可采用精密铸造后,再加工各个配合面,但存在以下缺点:(1)零件属于不规则形状,轴承座板厚度只有8mm,铸造后产生极大的铸造变形,由于尺寸266比较长,必须留大加工余量,方能保证239.663±0.05、芰55+0.0300、芰60-0.012-0.047、芰62+0.0300、芰65+0.0300的尺寸及同轴度0.05,增加了加工难度和成本,废品较高。(2)在新产品试制中,若采用精密铸造毛坯,则模型和铸件毛坯价格高,周期长,无法满足生产的急需。德国工程师的做法是在激光切割机上将轴承座板(板厚8mm)下料,同时割出两个轴孔,将轴管(单面留有3mm加工余量)与轴承座板采用二氧化碳保护焊,调整合适的焊机电流及参数,使其变形小,再在加工中心上加工。效率高、见效快、周期短。

5应用高精尖加工设备

(1)德国加工技术的先进性:卯的方孔为矩形,在激光切割机上一次割成型,激光割口的缝隙只有单边0.05mm,精确度很高。一般的板料下料设备做不到。(2)德国机械加工设备的精度高:就箱体而言,除了铸件本身的铸造精度外,尖端设备加工中心的使用,使得铸件加工余量大大减少,加工精度大为提高,箱体壁厚也有大大减小,箱体既达到了强度和使用要求,看起来也很美观、精致。

6体会

农业设计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农业机械设计制造;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应用范围

农业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及整体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在此背景下,为了实现农业机械设计制造既定的生产目标,优化其生产设备性能,确保生产作业计划的深入推进,需要注重与之相关的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应用分析,增强该系统实践的应用效果。

1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基本原理、优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1.1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分析。为了增强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在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实践应用效果,促进农业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发展,应加强该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其基本原理为:确保平衡系统作用下的液体能够处于静止状态,并使系统中液体在不同方向所处的压强相同,且通过活塞的作用给予液压系统中的液体不同的压力,促使这些液体能够保持静止。其中,由于大活塞与小活塞所能承受的压力有所差异,需要给予其不同的压力,并通过系统中液体的传递作业,满足变换要求。与此同时,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运行中对执行元件、动力元件等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在这些元件的共同配合作用下,能够使系统处于稳定、高效的运行状态。1.2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优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该系统实践应用中的优点:系统中的液压机械传动装置的工作效率高、运行速度快,且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使用实现了高度集成化,对功率的控制效果良好;系统中的元件安装中的灵活性强,布置较为方便,且液压机械传动方式实践应用中的反应速度快、重量轻,能够进行有效控制;该系统运行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载荷进行必要的调整,在使用中实现了机械自动化,且控制精度高。该系统在实践应用中可能会受到某些因素影响,给系统的平稳性带来了潜在威胁。其影响因素包括: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运行中,若温度变化较大,会使系统中的液体粘性改变,致使系统的运动特性发生变化,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受元件工作性能下降、机械加工方式选择不当等因素影响,会引发系统故障;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运行前杂质清除不彻底,会加剧其运行过程中的摩擦,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分析

2.1生产设备控制方面的应用。随着农业机械设计制造领域中生产计划的深入推进,需要性能可靠的生产设备发挥应有的作用,促使该领域中的整体生产水平得以提升,规定期限内的生产计划能够顺利完成。因此,在控制生产设备的过程中,应注重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引入。具体表现:借助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高度集成化的优势,对机械设计制造领域中的生产设备进行实时控制,促使设备能够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在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支持下,能够降低生产设备使用中故障发生几率,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符合生产设备需要的控制模式。2.2生产流程控制方面的应用。相比机械传动技术,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实践应用中融合了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等元素,能够对机械设计制造领域内的生产流程进行控制。具体表现:该领域中各生产流程实施时,引入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能够降低机械制造领域中的生产流程问题发生几率;根据生产作业要求,确保控制系统作用下的生产流程设置合理性,并对机械设计制造中的运动参数、动力参数进行控制。2.3恒功率输出控制方面的应用。结合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实际概况及生产要求,可知其生产过程中注重恒功率输出控制,能够保持其生产成本的良好经济性,为设备正常工作创造出良好的运行环境。因此,需要加强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使用,借助其传递效率高的优点,能够实现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的恒功率输出控制。在这样的控制模式作用下,机械设计制造中的整个生产环节将得到有效控制,确保设备性能的可靠性,有利于扩大液压机械传动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范围。

3结语

在新形势下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对于可靠的生产方式、生产设备等依赖性强,需要在具体的作业流程中重视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引入,确保其生产作业的高效性。因此,未来农业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发展中应根据自身的生产需要及实际的发展概况,将功能强大的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应用于生产环节中,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确保自身的生产效益良好。

作者:韩宁 单位:吉林工程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分院

参考文献

[1]李解冬.机械设计制造中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8).

农业设计论文范文篇9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兴业态,园区位于天津静海区,占地650亩,交通便利,拟建成集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园区。甲方预计每年客流达到40万人次,客流主要来源京津冀地区,以自驾游为主,团体旅游为辅。接到此项目时,甲方已经完成了围墙和大门建筑,需要做本项目的入口处景观,包括北门停车场、前广场和入口处广场。

二、入口处景观设计

入口景观是一个园区的形象标识和气质体现,也是整个园区的交通枢纽。它在景观设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对整个项目的第一印象,常常会成为整个项目的焦点,所营造的氛围将直接影响园区的形象与其本身功能的发挥。

(一)入口处设计的要求

由于甲方已完成的大门为集装箱改造建筑,具备了购票、监控、办公等作用,工业感和现代带感十足,我们在做景观设计时,就要在满足其功能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建筑的风格,创造其景观艺术性。1.交通功能本项目为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人流车流需求量较大,交通安全性和合理性尤为重要。因此,入口处的设计在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基础上,设计了园区前广场和园区入口广场,作为集散空间和缓冲空间。同时进行了人车分流设计,北门为人行入口,东门为车行入口,西门为安全通道入口,其中北门为园区的主入口,尺度为18米,是园区与外界的分隔界定。北门停车场是一个非常狭长的地块,长1200余米,宽仅14米。怎么才能做到既要满足客流需求,还要合理便捷呢?按照游览场所停车位指标计算:N(景区车位数)=AA(景区占地面积)*系数(郊区机动车系数为0.12)/100,计算得出北门停车场需设置520个停车位。得出需求量之后,就是在这个狭长地块上合理设计停车场的交通路线和车位,设计采取了标准段和绿化相结合的方式。每个标准段126米,47*2=94个车位,每个车位2.4米*5.1米,角度60º。停车场出入口分离,单向行车。由于燃气输送管道贯穿,无法种植深根性植物,否定了植物生态停车场设想,满足其功能性即可。2.视觉形象:强调入口形象的特殊性怎么体现其现代感,又能体现其生态感呢?首先从设计元素开始考虑,构筑物、标识牌、广场、植物等均为常用的设计元素。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甲方的商议,最终选择了以构筑物为主体。其次从选材上:为体现其工业感和休闲感,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了耐候钢,和风干的农作物(如玉米、小麦、向日葵等)。再次从设计思路上考虑,设计了将园区名称耐候钢为框架的形式表现出来,风干的农作物合理填充进去,沙子和凤尾兰、枯树等进行配合,很有视觉冲击感。

(二)入口空间的植物配置

入口处植物配置的设计对于周围的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需要更多的注重植被与景观的运用,形成一个从从园内外进行过渡的区域,同时更好的体现出休闲娱乐的氛围。1.配置分析首先分析一下园区的景观特点,在此特点的基础上,做有目的的植物配置设计。(1)园区的定位为休闲娱乐性质,以集装箱改造为特点,轮胎、枯枝、木板等旧物利用为特色,是一个性格鲜明的现代感和艺术感突出的规划。(2)园区内植物现状,除了沿北墙有将近5000棵法桐之外(胸径25cm~30cm),其他区域都是野草。(3)甲方的设想,在植物配置上,均采用国外的树种。经沟通协商,甲方放弃了此想法,同意适地适树的配置思想,充分利用现有植物进行造景。2.树种选择挑选植物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它对园林植物景观至关重要,在挑选过程中只要关注乡土性和多样性已足够。乡土植物代表本土的代表植物,是长期形成的具有本土乡土气息的植物,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另一方面,乡土植物在季节变化时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特色,本土植物拥有林相和季相的变化。所谓的多样性原则,即是加大植物种类,选择不用品种的植物,利用每种植物的不同生长方式,带给观赏者不同的美感效果。在保持统一风格、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经济性、注重植物造景的整体效果的原则的指导下,选择树种。骨干树种选择标是:树形壮观,花朵艳美,适应性强,抗逆性高、具有鲜明的代表性的树种。我们选择法桐。基调树种需要量最大,使用量最大,能行成统一的基调,一般以1~4种树种,应为本地区的适生树种。我们选择白蜡、白杨、垂柳等。一般树种还有很多植物品种在绿化景观当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时间、色彩、形态、效果上补充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的不足,成为绿化景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选择:日本早樱、五角枫、元宝枫、黄栌、腊梅、碧桃等。另外,为表现其生态野趣的特点,我们使用了大量的观赏草,如粉黛乱子草、狼尾草、须芒草等。观赏草具有广适性、抗逆性、广用途性、易繁殖性、生态性的特点,但是秋冬季节注意防火。3.植物配置设计尊重现有场地特征,充分考虑绿化基础、气候条件、地域条件和文化基础,融合当地丰富的文化底蕴。以人为本,自然造园,强化绿地的层次,以生态环境意识为指导,最大限度的尊重自然生态环境。打造一个完美的群体景观,应该侧重于树形的比较与搭配,然后中庸林缘线轮廓线以及天际线的变换,另外植物造景时应从每种植物的外表,生长习性等来整体把握草本植物造景的观看效果。另一方面,为了达到大部分绿色效果,应该打造出一个上中下立体绿化,然后增加自然式群体,充分表示群体效果。(1)重点区域,如入口区域、前广场、入口广场,中心景观,花境、各类烘托小品处应做精细设计。(2)根据当地条件定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比例,长江以南的区域骨干树种应以常绿植物为主。(3)注意乔灌木的搭配比例。(4)慎用带毒,带刺的植物。(5)注意植物之间的株距,层次,林冠线,林缘线以及植物空间的营造,(6)隐形消防道宜设计成草地及草本植物为主的低矮植物,(7)遵循植物与各类管线距离有关规范。

三、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一)停车场区域

燃气输送管道穿越的安全处理措施由于停车场区域有燃气输送管道输送,我们就需要做符合燃气安全规范的处理。在管道贯穿的地方,做成2.5米宽的绿化带,种植紫叶小檗、月季等有针刺的浅根性植物,防止人们踏入;有管道贯穿的行车区域,基础加筋,增加稳固性,防止车行的重载和动载带来的扰动。

(二)入口处高差处理

进入北门之前,需要先通过一座桥,桥和北门的高差0.7米,对于车行十分不舒适。方案一:抬高地基,分坡处理;方案二:北门广场后移20米,缓坡处理。通过商议,最终和甲方达成共识,采纳方案二的做法。

(三)成本节约

甲方都需要用最少的成本,做出最好效果,我们设计师从项目初始,就要注意这个问题,从效果材料、施工做法、施工程序、施工管理等方面注意把控。资金预算是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园林项目工程相同,其资金分配也需划分为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两个重点,不能够顾此失彼,影响园林整体绿化效果。(1)园区内的树池均为下凹式绿地,延长雨水汇流时间,达到削减雨水峰值流量的目的,同时结合地形,进行雨水散排,减少开沟下管的工程量,降低雨水管道工程规模,减少投资。(2)植物造景中采用适合地表物覆盖,比如松鳞、石子、锯末等,可以减少地表蒸发,减少用水量。(3)植物品种选择应考虑经济成本和后期养护成本,选择繁殖容易、生长迅速、栽培移栽成活率高的植物品种,节约工程投资,降低后期养护成本。(4)路灯控制中采用微电脑智能控制路灯的工作功率。在启动至午夜12点期间维持灯具正常功率工作,控制器起到稳压作用;在午夜12点至闭灯期间进入限流节能工作状态,其功率降到正常功率的70%工作。

四、结论

农业设计论文范文篇10

1本科毕业设计现状

毕业论文是学生从事实际工作之前的最后一次系统的、全面的考验与训练是测绘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科研能力的主要方式,它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测量实验、文献资料、计算机应用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任务,而且对学生工作态度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较大影响。当前,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有两种观点:(1)一种是继续保留毕业设计并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改进,不应取消。毕业论文是强化学生社会意识,培养学生社交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毕业论文是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能让学生初步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只要教师认真指导、严格把关,不仅不会出现抄袭现象,而且毕业生通过毕业论文与设计环节能够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对于毕业后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及以后的职业生涯都具有深远的正面影响。(2)另一种观点认为,受当今大学教育的普及程度来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类同现象严重,已无存在必要。本科毕业论文并非授予学位之必须,可以取消。依据是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随着我国高考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获得本科教育,本科教育也不再是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才能获得的精英教育,大约每年有一半的高中毕业生可以进入本科院校进行学习,博士生硕士生人员也不断扩招,致使本科生不再是事业单位,企业单位首要目标,特别是事业单位对文凭提出更高,更强的要求。这些变化要求对本科教育进行定位并作出改革。通过分析农业院校测绘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现状,阐述了高校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农业院校测绘生毕业设计教学措施。

2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学生对毕业毕业论文认识有偏差。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期间正是找工作关键期或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许多学生正为就业或考研深造而奔波,所以大多数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一份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对尚未落实单位的学生来说,要挤出时间和精力来参加各种人才招聘会、面试,有的要到单位进行一段时间实习考察等;对一些考研学生来说,考试前的复习,考试后的复试和面试会占据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很多毕业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考研比做好毕业论文更重要,工作和考研与本人的未来直接相关,只要找到工作或者考上研究生,认为不论毕业论文质量如何都能毕业,导致毕业论文形式化,甚至出现学术腐败的现象,用复制、买卖等方法完成论文。另外,因为在本科学习期间缺乏专业知识的拓展,没有足够的动手实践能力,导致毕业论文完成质量严重下滑,弄虚作假现象也开始逐步增多,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本科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很好的学术能力。2.2论文缺乏科学性和创新性。毕业论文安排在大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完成,在漫长的本科学习道路上,毕业论文是最后一站。从小学开始的各种语数外培训班,到各种事业、教师编制的培训班,最后一站的学习相对轻松。所以花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很少,有的学生为了节省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就会在原有文章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动,通过替换关键词的方法来降低论文的重复率,这样完成的论文虽然重复率过关,但并没有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到论文编写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类同现象,这样的论文编写方式失去了论文本身的意义,完全失去了毕业论文的创新性和学术性。2.3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重视不够。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中师生比严重失衡,一个指导教师指导七八名毕业生,更有甚者指导十几名毕业生,教师精力和时间有限,没有充足的时间辅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在指导毕业论文时缺乏创新性和深度,毕业论文多数源于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而科研课题的内容具有充实性、系统性和严谨性等显著特点,选题背景、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论文写作和修改具有鲜明的科研特色,工作量较大。导致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的选题出现假、大、空现象严重。部分教师纯粹就是为了完成指导的工作量,致使毕业论文写作的质量很低,不能合理安排好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计划,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无法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修改的环节,也因为种种原因,并不能有足够的耐心给予毕业生充分的指导,时常出现学生找不到老师的现象。

3提高本科毕业论质量的措施

3.1开放实验室。(1)测绘实验室是学生增强动手能力重要资源,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利用更多的设备,开阔视野,提高创新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应强调实践性,要学以致用。大多数学生实验经验不足,未能将毕业设计与实习和工作实践密切关联,又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研究探索精神,其毕业设计(论文)多以验证性实验和实验性报告为主,调研型论文和设计型论文数量较少。(2)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在资料收集、项目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等环节的独立完成能力。完成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学生必须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指导毕业论文时,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根据研究的需要和相关的科学原理作出一整套的试验方案,在弄清楚每个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独立实践,大胆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详细记录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建立模型,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3.2指导教师要履行职责。(1)教师指导毕业设计期间,要有最低次数及频率,切实履行指导教师的职责。目前高校本科高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方面,数量不足。随着高校扩招,师资短缺严重,为满足教学任务,放宽了指导教师遴选要求,很多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和指导经验的年轻教师也负责指导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素质和专业能力难以保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研究水平,积极引进专业师资,尤其是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或高级工程师,这不仅能够解决教师数量不够的问题,还能解决工科大学生工程素质下降的问题。(2)教师要重视选题。由于每年论文指导教师都比较固定,导致不同届的毕业论文选题都很类似,老师在学生论文选材上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很多学生的论文选材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学生的论文选题,尽量丰富选题内容。指导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尽量让学生更多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提出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更多地了解到学生的科研兴趣,并对选题内容进行扩充。选题不宜过大、不宜过难,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即选定论文题目既要大致符合本专业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又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遥感及摄影方向的,应掌握一种以上的图像处理软件,处理不同的影像,着重研究农业产粮区面积测量,粮食品种分类面积统计与测量,畜牧草场变化及退化,畜牧数量监测与控制,森林面积测量及植被覆盖度测量及变化分析;测绘专业的应会使用高精度全站仪、GPS,测量型无人机等仪器设备,测量土地面积,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精准农业挂钩。完成不同项目的实地测量,要有自己测量数据,与农业实际相结合。不可以直接拷贝他人现成的设计及测量成果,略加修改作为自己的设计,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3.3研究经费投入。在毕业设计和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引用的数据都是完全照搬别人调研的数据,采用相同的研究模型来进行分析,纯粹是为了完成毕业论文,这种现象需要尽快杜绝。指导老师应提前布置研究课题,有些课题需要一定的时间测量,也可能有一定的路程,学校给予一定的研究经费,如楼房倾斜测量,可能持续时间较长,需要重观测,城市绿化面积变化,林区面积变化,畜牧草场变化及退化,畜牧数量监测与控制,需要影像数据,有些实时数据需要资金购买。让学生到研究对象现场调查研究,测量基础数据,拥有一手的研究资料,研究出来的成果更加真实、有用,更加说服力。考查楼房在不同建设和使用时期的倾斜测量方法,考查农业主要粮食种植面积变化,畜牧草场变化及退化,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结合农村土地流转,测量土地面积,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等,修改确定自己的论文题目。3.4全社会重视本科教育。重视本科教育,降低企事业单位的入选学历要求。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的招聘设置只认学历,不认能力。导致很多学历一般、能力强的人员无法进入事业单位。各单位可以结合招聘岗位的特点,适当的增加能力要求,如注册证,技术证,同时降低学历要求,如辅导员可以要求心理学的证书,学历要求不必太高。在引进与招聘人才中,要强调人才与职位的配套,还要强调人才的内在素质与事业单位的主要特征相匹配,要全面考察人才与单位适应性,相应的对于要求能力的岗位考核方式也应侧重能力考核。不设置与岗位无关的条件,有些条件适当从宽。高学历的也可以,但不可以加分。以考试考核为主。并以工作需求为中心进行招聘。3.5考核体系构建。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特色,毕业设计顺利完成需要学校、企业、指导教师、学生四方参与,单一的指导教师评估有其局限性。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创新点当然更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可以放低要求,只要学生对某一软件或农业生产、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了系统应用和实验,也是可以的,要求企业指派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论文的辅助指导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和校内指导教师沟通,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共同确定毕业论文内容,共同指导完成。构建学生自评和互评、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等多方位衡量评价体系。公正的综合成绩评定标准,毕业设计成绩构成为:学生自评10%,互评成绩占20%,毕业答辩成绩占30%,指导教师(包括工程指导老师)成绩占40%,得出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绩。最终考核为全程考核,教师打分变为教师打分与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