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3-10-29 15:08:10

农业经济知识

农业经济知识范文篇1

关键词:知识经济;生产力水平;农业经济;科学技术;创新

1知识经济的概念、作用及发展

根据OECD在世界上1996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并综合多年来关于知识经济的提法,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①知识经济的繁荣不再直接受制于资本、资源、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运用。知识经济的外形是无形资本,人类社会的知识总量,人力资本、知能、高科技网络电脑等等,如同产业革命极大地改造了世界的面貌一样,以芯片、微处理器、光导纤维为特征的电脑、通讯和信息存储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它们的紧密结合,正在生产领域掀起一场技术革命,把我们带入了经济时代。

发展知识经济必须重视人才在知识经济中的特殊作用,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素质。判断知识经济发展状况,生产力水平高低,教育状况和劳动力素质是一个重要的测量指标。因为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及应用,无不依赖于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的支持,人才是科学技术的主要载体。大力发展教育,尽快提高劳动力资本的科技素质,培养大量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是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其次发展知识经济还应加大对知识技术的投资,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和应用。加大对知识和技术的投资,提高人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知识、技术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2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人均农业资源十分有限,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足0.08公顷,且因城市建设、高速公路的修建、水土流失等多种原因,耕地面积还在持续减少。从技术水平上看,我国农业技术水平总体比较低下,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许多农产品的生产属于劳动力等生产资料的高投入和知识低投入的生产,生产成本较高,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低下。

八十年代初期出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经使我国的农业经济连年大幅度增长,九十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改变和正在改变着农业和农村的面貌,最近几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小城镇建设蓬勃兴起,使农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甚至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人们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正由温饱向小康转变,人们由追求吃饱到追求吃好,对农产品有了选择性,对农产品不仅有数量的需求,更有质量的要求,市场对绿色农产品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要以占世界7%的耕地来养活占世界25%的人口,就必须更多地依靠知识资源和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问题。

3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经营观念陈旧,缺乏市场意识。由于受长期以来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农民怕风险,不肯改变原已形成不合理的种植结构,经营方式,很多农民处于传统的守旧的经营方式之中,很少考虑适合种植什么、适合养殖什么的问题;其次,农产品市场变化莫测,农民缺乏市场信息往往是别人种养什么赚钱了,才跟着种养什么,缺少市场预测,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得不到准确的市场信息,往往使农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导致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2)生产力落后,经济效益低下。我国农业生产还处在半机械化、半手工的操作阶段,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缺乏技术人才,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难,制约了传统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合理化、高效化转变,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导致农业生产率低下,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投入大、产出低,经济效益不理想。

(3)流通机制不活,销售渠道不畅。农产品市场交易规模小,集聚和辐射范围不大,品牌化经营、网络交易尚未推广到农产品的流通领域,农民普遍对市场陌生,并且缺少中介组织,提供市场信息服务,目前农村初步建立的中介组织,因机制不活、功能不全、服务不利,农民仍然得不到稳定畅通的产品销售渠道,产品销售速度和质量成了重要问题,农民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总之在某种意义上说,知识技术的掌握及应用状况制约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4知识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1)科技资源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当前人类正处在一个以科技或知识资源的生产,占有、分配和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源泉,例如:联合收割机和播种机的应用,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等资源,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高科技的网络应用于农业领域,使农民开阔了视野,掌握了很多生产销售的信息,优化了经营观念,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加工,使流通机制变活,销售渠道变畅。农业要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以科技知识和人的智力资源等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因为科技知识资源经多次使用自身并不会减少,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增值,可以被用来创新知识,知识越用越多,使用成本越来越低,与其它生产要素相结合,可大幅度提高劳动力和资本的使用效益。以此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有效替代,从而更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人们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身的科学的全面认识,将科技知识运用于主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并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以替代稀缺资源,由此保证农业经济可持续快速地增长,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至于对后代的经济发展造成危害,因此科技资源必将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地快速发展。

(2)创新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创新是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著明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依次分为:要素推动的发展阶段,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和创新技术的发展阶段。与以要素和投资为核心的竞争相比较,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竞争,明显更胜一筹。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代,这种高速发展的直接推动力,便是知识创新所带来的科技进步,创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灵魂。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知识生产与应用的源泉,如农业科学与现代生物技术交融为基础的新物种的塑造和新快速繁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环保的新型生物肥和生物农药的研制与运用等等,都强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对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及农业技术的创新,使现有农业知识系统蕴藏的生产潜力可以有效地释放出来。促进生产的发展。

通过普九义务教育,农广校、职业技术教育等多渠道、多层次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使农业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科技知识及信息之上,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订单农业、创品牌农产品,实现市场交易和网络交易相结合。按合同或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深加工。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必将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农业经济知识范文篇2

关键词:可持续;农业经济;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占据重要地位,为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提供了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应重视农业经济发展,解决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发展的矛盾,推进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不仅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创新的需要,也是我国国富民强的发展需要。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价值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将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融入其中,推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趋势。优化农业经济生产结构,提升农业经济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生产质量。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具体表现以下方面。首先,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够确保农产品稳定供应,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物质需求。从人们生活层面分析,支撑人们社会行为的是物质保障,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够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生产值,满足物质供应需要,推进社会经济稳步发展[1]。其次,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够提升农民经济收入,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拓宽农业经济生产规模,推进生产经验、技术的共享模式,农产品生产效率提高,进一步使农民收获更多经济效益。再次,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持自然与农业生产核心发展,农业经济的生成依托于自然,从长远发展视角出发,推进农业经济生产模式、技能优化,可以实现农业经济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生态平衡。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

2.1农业生产规模小。从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看,我国农业生产规模较小,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例如,我国农业经济生产大都立足于农民自身,农民缺乏市场营销经验,重视农业生产效度,忽视农业生产利益的回收效度,生产效率低,影响我国整体农业经济发展。2.2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进一步制约了农业经济发展效度。首先,在农业灌溉中,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差,形成水资源浪费情况。其次,在农业经济生产中,化肥、农药的大量运用,破坏土壤,影响农作物健康生长。与此同时,化肥、农药的不当运用,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们的安全饮食形成一定的危害。2.3农业经济生产信息化不足。当今,推进农业经济生产信息化模式是时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农业经济生产模式创新发展的需要。发展农业经济生产信息化模式,不仅为农业经济生产模式提供技术、知识、经验支撑,更能够提升农业经济生产值,推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但从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农业经济生产信息化发展效度不足,不利于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农民文化素养不高,缺乏对农业经济生产信息化的认知;另一方面,农民观念陈旧,喜欢运用传统生产方法进行农业生产,影响农业经济生产产量的提升,制约了农业经济生产信息化的有效实施。

3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

3.1推进生态平衡。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推进生态平衡,有助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首先,政府应发挥引领作用,加强宣传,出台农业经济生产与保护自然环境的相关政策方针,提升农民农业经济生态平衡意识,使农民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推进农业生产。其次,政府加强村落引领,落实政策方针,授予村政府职权,重视农业经济生产效度,并且规范农业经济生产模式,严抓破坏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事例。村委通过广播形式,普及农业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宣传正确农业生产模式,重视知识、技能的引领,使农民规范生产模式,进而维护农村生态平衡。帮助农民合理选择、运用农药、化肥,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推进农业经济创新、持续发展。3.2加强先进技术的运用。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加强运用先进技术,推进农业生产向信息化、智能化模式转变,进而提升农业经济生产效益。首先,因地适宜运用生产技术,栽种培养高产的农作物,提升农业经济生产产量。其次,推进农业生产信息化。依托互联网平台,构建网络农业生产平台,以板块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经济生产信息化。构建农业经济生产数据库,加强网络农业经济生产信息资源的运用,推进农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网络农业经济生产平台,农民根据自身农作物生产模式,在线获取相关的农作物知识、生产技能等。再次,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相关农业生产培训工作,使农民在家中就能够学习相关的农业知识,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使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获取更多利润。3.3拓宽农业经济生产规模。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拓宽农业经济生产规模,提升农业经济生产效益,进而实现农村地区新农村建设。在拓宽农业经济生产规模中,借助网络,推进个体农业生产融合,促进技术、知识分享,进而扩大农业经济生产规模。村委发挥引领作用,根据个体生产模式,推进个体农业经济生产合作模式,使更多个体融入到大规模生产行列中,提升农业经济生产产量。依托于电子商务环境,以网络商务平台为导向,加强农产品经营、运营,使农产品借助网络平台进行销售、经营,拓宽农产品销售面,提升农产品销售量,使农民在农产品生产中获取较大的经济利润,进而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4结束语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要以可持续思想理念为导向,推进农业经济生产结构的优化,进一步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应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思想观念,推进农业生产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拓大农业经济生产规模,进而提升我国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农业经济知识范文篇3

1.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目前,农业经济体制中还没有达到完善,经济体制与经济观念还不能够适应市场机制的发展,同时,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还不能够适应社会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各个先进发展机制不适应。这种不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不仅影响经济管理活动的正常执行,给农业发展造成一定的滞后性。同时,农业经济体制管理中出现的不足导致由于利益产生的矛盾加深,使利益的协调不合理。

2.农业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的管理缺乏一定的重视

我国针对农业经济发展提出了重要的规章制度,并颁布了一些列的管理规定。但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这些规定没有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也没有被充分利用到实践当中,使管理上规范化的缺乏,导致农业经济管理的执行力度较薄弱。

3.农业管理人员的执政能力较差

农业管理人员执行能力薄弱。主要由于农业管理人员存在知识掌握不完全,知识更新量少,对于先进技术的利用不够明确,自身知识及执行能力跟不上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市场化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与知识水平,增强农业管理。

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1.农业经济管理思维向现代农业管理转变

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开始不断发展创新。目前,农业经济管理逐渐重视农业生产中各个部分的管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业经济管理将农产品的深加工与产品的质量安全方面逐渐提高,坚持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并遵循我国环保的原则。农业经济管理模式逐渐由传统的模式转为现代管理模式,逐渐追求科技的创新与管理方式的改变。因此,必须重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方式与思维发转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农业管理信息化就是将农业生产和管理以及农业科研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农业管理信息化除了能够服务于农业经济的生产、管理和科研,还可以作为农业经济决策的辅助系统。农业管理信息化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农业经济的重要工具,也能实现农业科技的高效开发。

3.农业经济产业化管理

农业产业化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农业产品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随着农业合作政策的出台,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迅速发展,以及相关的中介服务组织也得到较快发展,通过利用利益政策连接起来的农业经济产业化机制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市场化的组织形式得到提高。在一些大型企业的带动下,农业产品开始标准化生产,农业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产生了一大批优质农业产品生产基地,满足大型企业的生产需求,而且带动了农业经济标准化生产水平,通过让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进而促进农业经济效益增强。

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

1.提高管理人员对农业管理的重视程度

为了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必须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加大管理力度,使管理体制规范化,对农业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调整。对于农业人员的培训,应该建立专业的教育培训机构,增强人员的专业知识及能力,促进管理的合理化、加强管理人员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

2.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农业经济知识范文篇4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问题

农业是农村得以长足发展的根本,提高对农业经济的重视程度,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新农村建设时代背景下重视对农业经济的管理,对我国农业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概念

农业经济管理指的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自然经济规律的要求,合理地组织和管理农村经济的生产力,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使农业生产力水平以及经济收益实现最大化。农业经济管理对于现代农村的发展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农业管理经济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阻碍力量,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进行合理有效地规划,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农村地区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指导与制度依据,为农村开展农业经济活动提供了具体的实施规范要求以及理论依据。

二、我国目前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及问题解析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对未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阻碍作用,因此,我们要及时地分析问题,并积极地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合理的解决。

(一)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不足

由于部分农民自身素质还不够高,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配合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很多中央下达的文件和政策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实施,其次,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也不高,执行能力不高,部分地区农业发展的模式仍处于家庭作坊的模式,无法团结在一起实现共同的进步。

(二)新农村建设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当前,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尚未形成与我国市场经济相匹配的经济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仍存在许多难题,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农业经济的各种优势,不能够很好地将农业经济管理与市场经济进行有效融合,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以及我国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三)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人员执行能力比较差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文化程度比较低,知识结构还比较单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较低,对农业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存在不足现象,不能够做到及时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必然造成他们比较差的执行能力。

三、新农村建设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的发展要想实现长足发展,必须要向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看齐,努力实现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和集群化发展,尽力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政府相当重视农业经济的管理问题,因此,党中央出台了许多关于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是确保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基础,在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中,要制定科学、合理、全面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保证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制度的制定中,要尽量做到各项规划和安排详尽细致,各个环节紧密而又联系,并且结合当地的特色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和调整,促进农业农民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

(二)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民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设立专业化的农业经济管理团队显得十分的必要,其次,还要加强对农民专业素质的提高,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帮助农民及时地更新知识结构,掌握农业经济发展的趋势。采用激励的措施,提高农民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度。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人员执行能力

政府应该努力增加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执行能力。只有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人员提升对农业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才能让他们得到重视,提升执行能力。农业经济如得不到良好的管理,只是依靠农业自己的力量来发展农业生产,这样很难形成较强的凝聚力,不能够有效地促进农业经济的更新换代,最终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新农村建设时代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力量也是微不足道的。

四、总结

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实施管理是保证农业经济的发展能够按照要求平稳的发展,能够促进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提高农业经济的管理人员以及农民的素质、合理的利用科学技术的手段、推动农业经济实现信息化的发展,能够极大的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海滨.在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下重新审视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J].经济问题探索,2007,05:23-28.

[2]王迎,王迪.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09:76.

[3]于长杰.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和趋势[J].中外企业家,2016,24:71.

[4]肯四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143.

农业经济知识范文篇5

一、清晰的理论构建,利于认识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发展需求

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需要先对农业经济现状有基本的认识,而本书的清晰的理论构建,利于了解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知识和现状。本书共十一章,大体上可以分为概说基本理论、具体分析农业各种资源管理以及未来发展展望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到第四章,对农业经济的本质、地位、结构和组织、运行方式做了基本的介绍;第二部分为第五章到第七章,具体探究农业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资金等各项管理;第三部分为第八章到第十一章介绍农业未来发展方向,阐述农药科学技术推广、农业市场分析、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利于了解农业经济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农业部门经济管理和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的农业经理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的多样性、层次性、动态性的的农业产业结构分布、农业家庭经营农业合作社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多种经营方式等。基于这样的清晰的理论认识,相关管理人才可以对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农田闲置不能集约化利用、农村农业专业化人才稀缺等问题,提出改善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展望未来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绿色化方向。

二、讲解与案例结合,生动解析农业经济管理策略

农业经济科学管理方法的运用,能够有效解决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结构的。本书在农业经济理论阐述时,综合案例进一步说明,利于高效理解理论知识。如在第一章导论之后,以“南街村的经济发展”实行集体规模经营,以农业为出发点发展工业,兴建基础设施、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发展立体化农业,最终脱掉“难街村”的经典案例,说明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再如叙述第三章农业为感经济组织时,以吸纳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企业进行网上销售的“山东云农场”和综合抵押担保的“成达产权融资模式”的案例,说明处理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销售、采购、融资等诸多问题时,只要发散思维,充分利用现有的的网络技术、有效的社会资源,就能有效解决问题。再者,本书也运用表格和科学算法讲解案例,更深入讲解农业经济的管理知识,以便能提出更好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再者,要科学管理农业经济,就要充分了解农业生产经营决策及类型,本书用“农产品加工厂不同状态下的损益值表”的例子,理解不确定型决策,同时在叙述农业经营决策类型方法应对农业生产经营决策问题时,引出“等概率法”“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乐观系数法”“后悔值法”等多种方法,并且用表格对对每种方法进行讲解分析。因而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以应对现实决策主观性强变动大的状况。因而,农业经济管理在理论分析时加入实例,生动解析农业经济管理策略,使得理论知识容易被大众接受,最终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策略优化。

三、实用性措施的提供,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策略优化

研究农业经济的本质、地位、结构和组织,具体分析分别农业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资金等各项管理,展望农业经济未来发展现代化绿色化发展方向,都是为了能够科学地进行农业经济生产,改变以往的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田闲置不能集约化利用的状况,最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而本书在第三章介绍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时,先介绍概念、影响因素、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评价农业产业结构,最后提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则以及措施,优化现实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分布服务于现实农业企业管理的需要。再如,具体分析农业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资金等各项管理时,在分析水、土、气候、生物资源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有效管理农业自然资源。除此之外,对于劳动力管理、资金管理等也在掌握劳动力数量大、劳动者素质低、地区分布不平衡的农业劳动力资源现状和农业资金科学规划不够、缺乏有效调节机制、资金使用缺少计划、总体投入不足的现状,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为现实中将农业经济各类资源管理优化提供参考。

农业经济知识范文篇6

关键词:农业经济教学;不足;完善对策

0引言

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关键地位,要想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就必须给予农业经济必要的重视,完成农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中,政策、教育、经济投入与科学技术都是农业经济不可或缺的因素。特别是在科技发展中,人才是重要基础,所以教育的作用也逐渐突显出来,在农业经济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健全农业经济教学机制,全面提高农业经济教学质量与水平,实现现代农业经济的成功转型,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必要的保障。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我国农业经济教学的不足之处与完善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高等院校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实现了传统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的高效转型,保证了社会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需求的刚性需求。但根据实践情况分析,农业经济教学在思想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不利于农业经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人才培养模式滞后

第一,人才培养特色不明显。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三农”提供必要的服务。但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很难与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目标以及农民的夙求相吻合,特别是课程的内容落后且课程结构难以和农业现代化保持一致。另外,很多院校在农业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趋同,学校与专业特色严重缺失。第二,强调理论忽视实践。农业经济专业教学中,轻实践、重理论的教育思想十分明显,专业实习基地不多,难以有效落实实践教学。通常情况下,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实习被设置于最后一个学期,学生难以将全部精力放在实习方面,致使实习形式化严重。所以,实习论文没有实地调查,实习报告质量不佳,无法保证学生对农业专业技能予以熟练掌握,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专业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2面临社会发展挑战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取得长足的发展成绩,知识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突显出来,知识经济时代成为社会发展常见的形式。对国内经济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传统的计划经济发展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了鲜明的新时代特征。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经济教学所面对的社会需求、时代要求与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加。在农业经济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要想不断增强农业经济工作者自身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具备较强的社会发展适应能力,就必须实现农业经济教学的超前发展。

1.3农业经济发展问题

伴随农业经济的发展,因农业经济教学工作和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方式无法保持一致,所以农业经济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很难在短时间内融入工作环境中,影响高等教育教学成绩有效转化。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农业经济教学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无法将现代农业发展特点反映出来。另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业经济专业教学未与现代农业经济对科技发展需求相结合,直接影响了农业经济成果的转化与管理效果,没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习与实践路径,不利于其农业经济实践能力的提高。

2有效对策

2.1改进教学方法

在学生发展模式设计上,高等院校农业经济专业应尽早创造条件,为学生选择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其中,可以在第1学年下学期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方向,即农村发展与管理、农业经营与管理等,对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加以整合,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其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相适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结合学生能力、素质与知识特点,将案例教学法与分组讨论等模式引入其中,对学生进行不断地鼓励,使其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够独立思考,并且营造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使其创新思维与探索意识得以激发。以案例教学法为例,要想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教师需要在课前制定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教学计划,且内容应涵盖课程的章节与案例名称,同时要将学生讨论的时间考虑在课堂教学规划中。在课前为学生布置案例,对学生所需收集的研究案例背景材料与相关材料进行确定。由于农业经济专业课程综合性与实践性明显,所以在案例选择方面要将学科特征展现出来,有效融合实践和理论内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在布置案例以后,小组课下讨论,而教师则发挥指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专业教师应对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灵活地运用,为学生提供自由讨论的空间,进而表达个人想法与观点。在完成小组讨论环节教学以后,各小组要进行总结性的发言,教师要进行口头总结,并要求学生整理小组讨论的结果,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上交。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概括案例,同样也使其总结能力不断增强。另外,可以邀请校内外的专家与学者积极开展讲座,和农业企业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调研机会,以保证在社会实践中灵活运用农业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强化其自身的创新能力。

2.2优化农业经济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在农业经济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经济教育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其中要求高度重视专业教师的作用已刻不容缓。为此,要与教师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教师队伍中师资力量断层的问题给予有效解决,充分发挥经验丰富教师的指导作用,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并从长远目标和长远角度确定师资的培训重点和培训目标,进一步增强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在对中青年教师培养的过程中,应对其进行积极地引导,使其能够深入了解社会对于农业经济人才的具体要求,并且高等院校应对中青年教师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与计划,进而明确教学工作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与教学内容相互结合对教学计划进行设置,对教师加以鼓励,使其在教学中不断提升并完善自我,采取多渠道解决农业经济教学与科研等相关问题。另外,还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培训学习与进修学习活动中,有效提高其专业素质。高等院校还应当积极提供条件为农业经济专业教师提供必要的实践平台,进而创造机会使其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开展农田与农民的调查与研究,对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地了解,有机融合理论和实践,借助学术活动和出国深造等多种形式培养教师的综合素养,确保青年教师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为组建高素质水平的教师工作团队奠定坚实的基础。

2.3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内容

农业经济专业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教学计划的作用十分明显,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等院校管理部门要正确认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断强化农业经济教学宏观决策与控制效果,确保农业经济人才培养设计和安排更加协调与科学,推动农业经济教学的正常开展。所以,高等院校管理部门要深刻了解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与承担的责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式,紧密结合农业经济教学特点,积极征询师生及相关机构部门对农业经济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深入的商讨,最终确定教学计划的内容,增进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全面性、合理性与时代性,推动现代农业经济教学持续健康发展。伴随着新时代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农业经济的教学内容也随之改变且变化速度极快,知识也不断更新,所以农业经济专业的学生也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强化农业经济教学的后劲,形成健全的农业经济知识机制。如果有必要,要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地修订,强化农业经济教学的有效性。农业与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增强综合国力与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所以高等院校农业经济教学的时代意义更加明显。在这种情况下,高等院校一定要正确认知农业、农业经济、专业人才存在的紧密联系,以保证能够培养出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化人才。而高等院校也一定要认知自身责任,对农业经济教学体系进行完善,不断增强农业经济教学的有效性。

2.4农业经济教学体系的优化发展

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整体角度出发,全面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始终坚持农业经济专业多样化、实用化与综合化,不断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在实践过程中,首先要有效地融合农业科技、经济管理以及生物技术,给予多个学科知识交叉必要的重视,在农业课程内容中合理地融入农业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成果。其次要对基础课程、公共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比例进行合理安排,对学生农业专业知识面进行拓展,并规避课程内容的交叉与重复问题。最后,要全面建设农业经济管理类型的核心课程,对农业课程内容进行更新与凝练,适当地增加设置可以使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化,将核心课程学分比合理地提高。

2.5积极开展农业经济教材与课程建设工作

贯彻落实农业经济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全面性、合理性与时代性,而且要从微观角度与农业经济教学需求相结合,形成科学合理具有新时代内涵的教材与课程体系。对于农业经济课程的设计,要组织相关专家及工作人员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研究和反复论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要对重点课程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以增强农业经济教学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农业经济教学体系。在引入新课程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起步时间不长且教学条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所以,高等院校必须要适当地进行政策的倾斜与支持,以保证新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的不断提高。另外,教学管理人员与专业教师应当综合考虑具体状况制定教学工作的方案,并在管理部门签字并批准以后获取必要的支持。需要注意的是,课程的建设要结合教学计划与大纲的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练习题和参考资料,征询多方意见和建议,进行严谨地讨论与研究,明确教学方式,确保教学环节和内容、大纲要求保持一致。合理选择科学性与实用性较强的教材内容,促使农业经济专业教师对教学内容加以优化整合,创新农业经济教学高效发展,形成健全的教学机制。

3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农业经济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农业经济教育教学必须与时展特点相结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进行优化整合,实现农业经济教学思想、内容与方式的及时更新与调整,推进农业经济教学的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1]魏燕茹.美国农业院校“教学、科研、推广”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研究[J].世界农业,2015(9):222-226.

[2]朱翠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思考[J].消费导刊,2017(15):108.

[3]张永康.浅谈农业经济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J].时代金融,2016(27):251,258.

[4]冷赟.高等教育农业经济教学存在的不足及完善对策[J].高教学刊,2016(20):85-86.

农业经济知识范文篇7

1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必要性

1.1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符合我国目前的可持续发展观的理念。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的经济管理也只有与高科技结合才能够达到全面、高效、可持续发展。1.2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符合世界农业经济发展潮流。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式千变万化,所以这种情况下的外部的经济结构也会随之不断变化,这也就导致了外部经济的不稳定。但是,农业是我国的重要的基础性产业,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能够强有力的稳固我国的经济。因此,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也是缓解我国经济压力的必然要求。1.3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更加有效的使得农业资源更加优化的配置。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可以有效的共享农业信息资源;其二,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可以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信息交流;其三,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多元化发展。

2在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民缺乏信息化意识。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主力军绝大部分都是文化偏低的农民,影响了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应用与实施的同时,也增加了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难度。所以,农业发展中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的高低是非常重要的,是影响是否能够提升农业管理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2.2农村中缺乏信息化人才。我国目前的情况是拥有信息文化知识的人才都纷纷踊跃进高科技的潮流之中,极少部分的进入农业领域发展。一方面,信息化人才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投身进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任务中去,农村严重缺乏信息化人才;另一方面,绝大部分的农民不具备使用计算机的最基础的水平也不愿意去学习,导致相关先进的计算机设备无法被普遍的使用。因此,由于很多高科技技术不能够普遍应用到农业发展中去,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受到极大的阻碍。2.3政府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要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水平,就需要相关高科技设备和网络的投入,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财力的投入才能够实现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水平的基本的要求。由于农民知识文化水平的限制,网络在农村的覆盖率是非常低的,在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又比较更加重视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所以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就比较小。这也就阻碍了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2.4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业信息化平台。由于各种原因,在农村中缺乏完善的农业信息化平台,也就无法将现有的农业信息资源及时的进行有效的合并和利用。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地区的农业信息资源也无法实现及时的共享程度,也会影响进一步的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

3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相关策略

3.1要着重提升农民的知识文化教育水平。从上面的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中可以知道,农民的知识文化教育水平是阻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首先就要提升农民的知识文化教育水平,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农业经济发展质量和信息化管理水平。首先,政府应该组织机构对农民进行相关方面的教育培训;其次,也要定期的派遣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对农民的信息技术进行检查和一定程度的指导。要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就要提高农民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3.2政府要加大相关的资金投入。只有政府加大相关的资金的投入,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够得到充足的人力、物力的支持,也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的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当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充足,农业基础设备和高科技设备也就能够更好的完善,也能够加大对农民知识文化和机械技能进行培训的投入,从而进一步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建设。3.3政府要健全专业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平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平台是非常重要的,最主要的作用是整合农业信息以有效的利用。首先,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平台,使得该平台能够正常有效的运行,严格的履行该履行的职责;其次,该平台要引进高科技信息化技术人才,能够对资源进行最大程度化的利用的同时也能够为农民提供正确的技术指导。3.4加大对信息技术研发的力度。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核心因素还是信息技术,脱离了信息技术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都是空谈。因此,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政府必须大力支持信息技术的研发。政府在加强对农业信息技术的研发力度的同时,也要从农民的角度的出发,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农业经济知识范文篇8

关键词:农村地区;农业经济;管理;发展

农村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因而做好农村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现阶段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影响着农村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和解决,以保证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1目前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管理体制跟不上农业经济发展步伐

近年来国家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不断加强,农业生产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使得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的同时,却忽视了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革新与完善,总体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较低,不仅制约着农村农业经济与社会结构的优化,也难以保证利益协调与分配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1.2农业经济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

农村农业经济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农业经济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而现阶段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虽然国家及地方政府制定了相对明确的管理规章制度,但还没有建立起专门针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执行的监督体系,导致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执行中,规章制度内容与相应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影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实效性。

1.3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素质能力不足

许多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都存在着综合素质能力不足的问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相关知识以及管理知识都有所掌握,然而多数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在知识体系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单一性,综合素质与能力相对缺乏,加之多数管理人员自我提升和完善的意识不强,导致管理工作难以与当前不断发展变化的农业经济形势相适应,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速度。

2加强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2.1与时俱进,加快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为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需求,不断创新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是必要手段,只有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跟上时代以及社会的发展,才能扫清农业经济发展路上的障碍,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平稳发展。因此,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政府和国家也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同时国家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加大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开发先进的农业技术,适当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立足现状,完善农业经济管理的体制,指导农业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最终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2加强监管,保证农业经济管理规范到位

为了保证农业经管理工作的切实规范落实,还需要尽快建立与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形势与管理需求相适应的配套监管体系,针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执行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的监督与管理,在确保各项管理制度措施落实到位的基础上,还要针对利益分配不均,管理不规范,以及违规操作的行为,予以查处并及时纠正,要严格监督农业经管理工作中相关资金的使用情况,避免农业经济管理中各类不规范问题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阻碍。

2.3以学促管,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加快完善针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高校、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和渠道,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专业人才教育与培养,高校方面主要是开设农业经济管理相关专业,通过系统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社会方面,可以借助社会教育机构提供成人教育资源与课程,既可以作为人才自学的途径,也可以作为现有队伍成员再教育的有效措施,兼顾农业经济与管理两方面的重要内容,打造一支由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组成的优秀工作队伍,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未来的发展储备人才力量,以科学完善的教育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推动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

3总结

本文对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了分析,从几个不同的角度着手,就当前形势下加强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促进农业经济良好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进而为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吕慧娟 仇映霞 单位:石家庄农业学校

农业经济知识范文篇9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优化途径

农村的发展是国民经济提高的基础,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的推进,国家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并且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注,并提高了对三农事业的重视度。针对农业经济管理,各地政府也设立了相符合的惠农政策,并且加大了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监督力度,但是在实际发展中仍存在部分限制条件,制约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发展相比,农业经济缺乏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农业技术装备和科研水平都处于下风,没有良好的实现资源分配,导致与新农村建设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优化是当前重点关心的问题,抓住根本,立足于实际,合理分配资源,提高农村经济综合水平,更好的推动新农村建设。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内容

农业经济管理是运用农村优势实现良好的资源分配,随着国家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发挥出地理、市场经济、人才等方面的优势[1]。新农村建设是全方位推动农村的发展,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农业经济管理是保证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保障各个经济生产活动有序的进行。农村经济管理也是三农发展的关键,实现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进步。在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尤为重要,是对新农村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利用政策扶持、整合产业结构,逐渐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

2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民对农业经济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

农业经济管理是提高农村经济水平的关键,现阶段,大部分农村没有意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对农业经济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落实。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村中的知识分子大都在城市居住和工作,很少参与当地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留下知识水平较低的农民无法对农业经济管理提供积极的帮助。结合对农村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村处于劳动力输出阶段,对农业的劳作模式守旧,缺乏新意,传统农耕思想根深蒂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在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种养大户和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并且已经具备了成熟的经营方法,与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相接近,但是,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缺乏重视,对其的宣传力度和执行情况不佳,没有积极主动的响应国家和政府下达的政策,于是在实际经营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2.2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

农业经营规模大,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有完善的经济制度管理的支持,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由于时代变化较快,传统的农业经济制度不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没有结合市场需要和要求进行宏观调控,使得农业经济制度不具备可行性和实际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生产经济没有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便会增加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难度。相关的政府部门没有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2],没有形成廉正的政府干部作风。目前,多处农村干部拿着国家工资只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没有切实关注农民农业的发展状况,便不能实现农业经济的高效发展。国家重视农业的发展,并给予鼓励和资金补贴,但是有部分资金流入少数思想不正的基层干部手中,加上土地流转方式存在问题,最后到农民手中所剩无几,没有足够流动资金的支持,严重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空间。

2.3缺少农业经济管理人才

我国农业经济大都来源于农村,但是大部人高能技术性人才均在城市中发展,农民与城市的人才比例严重失衡。农村经济发展长期以粗放经营的方式进行,导致生产量和产出率低,提高农业生产率需要借助于人才的智慧带动,为农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但是农村人才缺失已成为普遍现象,导致资源丰富的区域得不到良好利用和分配,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在农村留下的村民具有文化水平较低的特点,不能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农业发展,常以跟随农作物的动态采取下一步的行动。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缺乏,管理人员没有立体化、多层次的管理理念,在经营农作物的过程中,常以以往习惯判断产品的需求,没有足够理论知识的支撑,导致农作物的随意性,对区域特色、镇品村品开发困难,不能够有效引导农民解放思想,不利于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

2.4农业生产设备落后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村设备水平有着较大的功劳,实现机械化农业建设在少数农村得到了良好的实施,但是大部分农村还没有普及到,于是农业产量和经营没有得到高效运转。农业经济设备涉及到农作物的播种到收获,其中包括水利、电力、交通、收割等应用设备,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优势突出,但是农村生产中普及率较低。在部分农村这些设备相对落后,没有高新技术设备的支持,也不能够实现由线下到线上的转变。另外,没有落实现代化农业发展技术,于是就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地没有凸显出产业特色不能够吸引更多企业为之输送高技术人才和投资,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开展农业经济管理优化途径

3.1转变农民思想

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能够带动农业经济水平提高,针对农民对农业经济管理缺乏正确认识的问题,相关政府必须引起重视。政府应当对明确自身的主体责任,指导农民转变思想,知识改变的是理念,让农民对农业经济管理产生重视。市场具有无形的宣传力量,市场也是促使农民养成生产习惯的重要角色,因此要形成现代化市场,引进专业农业人员对农民生产加以指导。国家要重视对农民知识的培养,要让农民对今后的农业经济管理产生认可,并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为农业经济发展而努力。

3.2完善农村经济建设管理体系

农业经济的高效发展,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针对管理体系中的不足加以优化和改善,并针对农业经济涉及到了各个模块加以有效管理,加大管理制度,促使村民规范经营农业产品。对农产品设置各项指标,并明确其中的行为标准,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管理制度要充分适应市场变化,并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目标,并拓宽经营渠道。对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管理,可以建立奖惩制度,使公职人员明确岗位职,积极带动农业经济发展,关注农业发展动态,及时向村民提供有效建议和改进方向。需要加大监督部门的监督力度,创建公正廉明的政府,杜绝贪污腐败现象,严禁乱收费现象,保证正常的资金流动。通过要重视培养公职人员的素质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为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进而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效提高。

3.3全面优化农业经济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可以衡量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要想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需要重视产业结构的规划,在进行规划本地的农业经济产业结构,需要充分考虑本地资源和水土特征,才能更加准确的判断出最佳种植物,并完成后续的生产计划和市场分析。部分农村不能够正确的选用农作物,可以邀请农业专家到本地进行分析,带领村民学习和进步。为了保证农业产品的经济效益,政府部门可以招收部分经销商,对农业生产添加销售生产链[3],保证农业产品能够稳定进入市场,在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推动农业经济的进步。种植区域可以结合本地特征种植富有特色的农业产品,并创建属于本地的特色品牌,可以增加营销量,促使农业经济向特色化、乡土化方向发展。全面优化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可以提高农业产品的竞争力,大幅度提升经济效益。

3.4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

农村集中的劳动者普遍知识水平不高。因此,需要引导和指导劳动者学习新思想、新种植方法和理论,采取系统化的专业管理培训,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能力培养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发展农业经济的必要前提,要重视劳动者基本素质与判断能力的培养。经商者通常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并具有灵敏的判断能力和观察能力,农业劳动是另一种经商模式,但是也需要具备洞察市场的能力。在日常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培养劳动者的合作和协作精神,要结合自己对农作物的需要去改善农作物,不要坐以待毙,引进先进生产设备,积极学习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生产量与质量。要多总结和学习种植经验,并调研市场情况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可以农业产品的社会效益。

4结语

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尽管国家和政府都很重视,但提高农业经济水平是需要国家、政府和农民共同努力,要高度重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以正确的思想和眼光对待问题。相关政府要加大对管理措施执行效果的监督力度,保障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农村发展要实现合理的资源分配,发现当地优势,给予多方位的开发,加大对经济管理的宣传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杨玉香.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探讨[J].全国流通经济,2020,(14):130-131.

[2]王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8):183.

农业经济知识范文篇10

关键词:高等教育;农业经济;教学;不足;对策

一、概述

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为社会稳定提供保障,我国需要重视农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工作目标,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政策和投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在其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人才是基础,因此,教育至关重要,通过构建高等教育农业经济教学,有利于完善农业经济教育教学体系,提升农业的教学水平,实现传统农业经济与现代化农业经济之间的有效过渡,促进农业经济改革以及农业经济教学现代化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等教育农业经济教学存在的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日渐深化,高等院校需要重视教育工作,集合社会发展需求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满足社会对农业经济管理行业的人才需求,高等院校农业经济无论是思想理念还是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农业教学效果有所欠缺。

(一)社会发展促使高等教育农业经济教学呈现滞后性

经济社会日渐发展促使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知识教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经济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知识经济时代是社会发展的普遍形态。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来看,我国转变了传统计划经济发展形式,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对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高等教育改革非常重要,高等教育农业教学经济教学面临着非常大的社会压力以及市场竞争压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提升从事农业经济工作人员综合能力,提升社会发展适应能力,因此,高等教育农业经济教学需要坚持超前性发展。

(二)传统教育模式方面的限制

新中国成立之后,前苏联对中国的科技建设工作以及高等教育工作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前苏联影响,这与国际通行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诸如,我国农业经济教育方面采用统一招生培养方式,固定的教学体制更加强调专业性,僵化教学模式促使农业经济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加侧重专业知识教学,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工作,不利于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格,学生缺乏学术素养以及人文素养。

(三)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农业经济教育工作与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在理论、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不一致特点,促使学生无法快速融入到工作环境中,高等教育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高等教育农业经济教学课程设置存在着不合理性,缺乏与时俱进,并没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同时也并没有真正反映出现代化农业发展特点。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等院校并没有结合现代农业经济对于科技发展实际需求,使得农业经济成果转化效率以及管理效率并不是非常理想,学生参与实习和实践的途径非常的狭窄,学生缺乏足够的参与机会以及实践机会,促使学生缺乏农业经济实践能力。

三、高等教育农业经济教学完善对策

(一)注重教学计划调整以及完善工作

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教学计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因此相关管理工作部门需要提高对人才培养工作认识,提升农业经济教学的宏观决策以及宏观控制,保证农业经济专业人才培养设计与安排的协调性以及科学性,促进高等教育农业经济教学有秩序发展。因此,高等院校相关管理工作部门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以及传统教学方式,结合农业经济教学特点,综合学校、学院、授课教师以及学生代表等,综合多方面意见,进行反复的讨论以及研究,制定教学计划,提升教学计划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为开展现代化农业经济教学提供保障。随着时代以及经济社会的日渐发展,高等院校农业经济教学内容也不断发生变化,总体上呈现出发展变化速度较快、知识更新周期相对较短并且更新速度非常快等特点,需要学生具备非常强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够提升农业经济教学后劲,构建更加稳定的农业经济知识体系,在必要时需要及时修订教学计划,提升高等院校农业经济教学有效性。作为我国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业、教育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地位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等院校农业经济教学至关重要。高等院校需要认识到农业、农业经济、农业经济人才三者之间的关联,培养出符合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以及农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农业科技有利于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实现世界范围农业经济革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院校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完善农业经济教学体系,加大农业经济教学改革工作力度,提升高等教育农业经济教学有效性以及可持续性。

(二)做好农业经济教材以及课程建设性工作

在高等教育农业经济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重视教学计划科学性以及全面性,还需要从微观角度着手,结合农业经济教学需求,构建高水平的教材以及课程体系。在农业经济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征求教务部门、学院相关部门以及授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反复论证课程内容,构建学校级别、学院级别等多样化课程,对于重点课程可以给予倾斜政策,提升农业经济教学效果,促使高等教育构建全面的农业经济教学体系。对于新引进的课程,可能存在着起步相对较晚、不具备非常完善的教学条件等问题,高等院校也需要酌情给予倾斜政策支持,提升新课程教学效率。学院相关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授课教师需要针对实际情况来提出有效的教学工作方案,在经过相关管理工作部门签字盖章确认之后来获得相关支持条件,针对优秀课程教师需要给予评比,这样能够有效落实工作责任。在建设课程过程中,需要根据课程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大纲来选择练习题以及相关才考资料,在讨论研究之后确定有效教育方式,保证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相匹配。在农业经济教学课程建设过程中,教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结合农业部关于农业经济方面的相关文件来选择更加科学、实用性更强的教材内容,促使农业经济教师能够有效整合教学内容,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

(三)构建高水平农业经济教学教师工作队伍

在农业经济教育改革以及提升农业经济教学质量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教师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结合教师实际情况,有效解决教师工作队伍中存在的师资力量断层行为,发挥经验丰富教师的指导性作用,培养中年骨干教师,从更加长远的角度出发,明确师资培训重点,与时俱进,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在培养青年教师过程中,需要引导青年教师正确认识社会对农业经济人才的实际要求以及学校对于农业经济教学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等等,在确定教育发展工作方向之后,则是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来设置教学计划,鼓励教师在实干活动中提升自身能力,有效解决农业经济教学以及农业经济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学习以及进修学习等等,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此外,高等院校需要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实践平台,鼓励教师深入到工作前线,到农田、农村里去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出国深造以及参与学术活动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工作队伍。

(四)创新农业经济教学体系

与其他专业相比,农业经济教学方面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涉及范围也非常的广,这就需要充分掌握“三农”发展特点,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促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叁与到具体实践活动中。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农业经济授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来进行农业经济相关的调查活动,了解农业经济发展特点,学院需要结合实际活动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有效性指导,同时给予一定资金方面的支持,对于学生的调查研究成果给予总结以及正面性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二年级学生,这个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农业经济实习,鼓励学生积极调研,收集有效材料,提出针对性分析报告。对于更高年级的学生,则是可以结合教学计划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综合知识,提升学生问题分析能力以及解决能力。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经济社会日渐发展对农业经济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需要结合时展特点,有效整合经济以及社会发展需求,更新农业经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重视对农业经济人才培养工作要求的更新和完善工作,促进高等院校农业经济教学改革,提升农业经济教学水平,提升农业经济人才综合素质。作为一项复杂并且是充满艰辛工作,高等教育相关管理工作部门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重视课程设置以及完善工作,结合社会发展需求更新教学内容,构建高素质教师工作队伍,为开展农业经济教学有效性提供保障,促进农业经济教育现代化发展。

作者:冷赟 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韩效辉.谈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05):476-480.

[2]刘建业.会计实验教学在高校经济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3):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