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调查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04:47:39

农业调查论文

农业调查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论文;问题;调查

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大学生所学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程度的一次全面检验,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1]。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涉及文献检索、试验设计、试验工作的准备与开展、试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分析等工作,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总结、凝练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并提高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本科毕业论文不仅是对大学课程学习、实习、实践的一次阶段性总结,还是对学生科研能力的一次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作为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是其研究能力的重要考核内容,也是评价高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3]。近期,教育部多次强调把好“毕业关”,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里,上到教育部门下到各所高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相关工作都十分重视,对毕业论文的审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我国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以及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同时,各高校对毕业生的实习过程和论文的格式进行了严格的规定[4]。毕业论文作为高校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对大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专业技能水平、实际工作能力的检阅,毕业论文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往往是本科生印象最深刻、掌握最全面的一部分内容,甚至会影响毕业生以后的考研方向、就业路径乃至人生道路的选择[5]。毕业论文撰写期间是毕业生“近距离”感知所学专业、增加个人实践经历的“黄金期”,学生必须认真对待。但是,大学生毕业前一段时间往往会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此时还要分出部分精力来撰写毕业论文,有的大学生甚至忙于实习,往往没有足够的精力兼顾这三个方面[6]。调查显示,近年来,大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呈下降趋势,虽然有少数学生能较好地独立完成,但大部分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的撰写还仅是完成任务的态度,缺少一定的逻辑思考与创新精神[7]。除此之外,很多大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态度不认真,对教师的要求不以为然,进度滞后,有的学生仅是将相关文献进行粘贴拼凑,导致论文前后会自相矛盾、错误百出、内容空洞、文法不通、结构混乱,给指导教师带来繁重的工作负担[8-9]。毕业论文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实践,需要双方密切配合,二者缺一不可[10]。但是,部分指导教师反映毕业生撰写论文时态度消极,投入的精力少,论文水平低;同时有部分学生反映指导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态度不积极[11]。总体来说,当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差的问题较为严重,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其原因十分复杂,涉及就业、考研、学风等众多因素,而且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往往与学生找工作、考研等时间相冲突,直接导致毕业论文质量难以得到保证[12],如何采取有效对策及时解决毕业论文的质量恶化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想找到有效的对策,必须先客观地深入调查清楚问题根源所在,在全面分析关键原因的基础上,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因此,本调查针对农学类本科毕业生与指导教师对撰写毕业论文的态度和存在问题,基于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类专业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展开,以期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对策的找寻提供参考。

1调查内容、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在河南农业大学进行,调查对象为农业相关专业的大四学生及指导教师,围绕当前大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代表性问题,线上(通过微信、QQ和朋友圈发放)和线下调查问卷同时进行,对其进行调查,线上与线下调查内容均相同。线下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线上共回收100份学生调查问卷;线下向指导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共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师生对毕业论文的态度。(1)大四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的态度影响着其论文的质量。调查显示,有超过70%的师生认为撰写毕业论文较为重要,说明大部分师生对于毕业论文的撰写态度积极,但还约有10%的师生认为撰写毕业论文没有必要,这些师生可能会对毕业论文撰写的整体氛围产生影响,见图1。(2)撰写毕业论文是利用科研手段对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试验论证、讨论分析,然后通过推论,最终形成书面试验报告的过程。它的存在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锻炼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的技能,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各类科研工作打下基础。学生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检查自身对于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调查显示,认为撰写毕业论文对自身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或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的学生约占80%,认为撰写毕业论文对自身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或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的教师约占70%,说明师生基本认可撰写毕业论文的积极作用,见图2。(3)高质量的论文有严格的要求。近年来,各大高校将率引入本科毕业论文的检测之中,这也体现出高校对论文的审查越发严格。调查显示,约80%的学生和指导教师认为对其要求应较为严格或者非常严格,也可说明学校和师生对毕业论文的严肃性有深刻的认识,见图3。2.2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1)高质量的毕业论文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调查显示,超过70%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花费的时间超过20d,而有不到10%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间在5d之内,见图4;有近70%的学生每天花费4h以上时间进行论文的撰写,只有不到10%的学生每天仅花费1h左右的时间撰写论文,整体来说花费的时间还是有些不足,见图5。(2)本科阶段的教育目标是学生应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的初步能力,毕业论文直观反映了一名学生的各项素质和学校的教学质量水平。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遇到的主要难题是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语言能力差和学术思想缺乏(70%~80%),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长期的锻炼和培养才能解决。毕业论文选题是进行论文撰写的第一步,直接影响着论文质量[13]。一般选题来源于教师的科研项目,这类选题多已论证经过,不会存在问题。但学生缺乏对科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导致36%的学生写作时出现认识的偏差或选题不合理,这可能与毕业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程度不深且经验不足有关,这也使近70%的指导教师认为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同时,论文格式也是较为关键的一环[14],但仍有31%的毕业生在论文撰写格式方面知之甚少,见图6。(3)论文有着严格的结构和写作要求[15]。调查显示,关于毕业论文写作方法掌握程度,有近50%的毕业生缺乏撰写论文的技能,更有7%的学生根本不了解如何撰写一篇格式严谨的毕业论文,仅有20%的学生准确地掌握了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从指导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来看,超过70%的教师认为毕业生不了解如何撰写一篇格式规范、结构完整的毕业论文,见图7。(4)指导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毕业论文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毕业生第一次撰写论文,必定需要指导教师给予充分指导,进行多次的交流。指导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完成试验,还需对学生论文写作进行总体的把关,从而让论文的语言、结构、内容等方面更加准确。通过调查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联系频率得知,在学生方面,超过40%的学生和导师联系较少,更有14%的学生基本不和导师联系;在指导教师方面,有40%的教师认为学生与其联系需要自己的及时督促,60%的教师认为毕业生和自己联系频率很低,只有2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生会经常频繁地和自己交流联系,见图8。

3讨论与结论

3.1撰写毕业论文是必要的,师生对撰写毕业论文态度积极。本科生毕业生需经历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可以积累经验和提高科研能力,撰写毕业论文的积极作用在调查中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师生均认为毕业论文是以科研促学习,在文献检索时可接触学科前沿动态,能深入了解学科内容、培养学习兴趣,并有利于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可使其尽快适应研究生学习,避免走太多弯路,尤其是研究生导师在招收研究生时都希望他们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经验,以尽快投入试验,产出质量更高的试验数据和论文;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可以使自己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从而能更好地在工作岗位施展才能,同时,工作单位也希望新入职的本科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科研和创新能力,这有利于企业取得科研成果或专利,提高企业科技水平。毕业论文写作属于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地位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学生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系统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提高科研能力,为今后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此,师生都有着清楚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认为撰写毕业论文是大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学校的要求应越来越严格。3.2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师生虽然都能认识到毕业论文的作用和重要性,并积极面对,但是,论文质量却并不乐观,调查显示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3.2.1毕业生缺乏写作论文的基本技能。当前,本科毕业论文整体的质量和水平在不断下降,学生论文写作的基本功(如文献检索与整理、结构、表达、格式规范等)存在着严重的欠缺[16]。撰写毕业论文并不难,但是写出结构规范、内容准确的高质量毕业论文并不容易,这并不是因为学生态度不重视或指导教师要求不严格,而是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写作技能,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不会查找资料,许多学生不知能从哪些渠道获取有用资料,也并不清楚自己的论文选题应该查阅哪些相关资料。第二,不会运用资料,查阅到有关资料后,不能透彻地理解并正确地使用自己所掌握的材料,导致在写作论文过程中常常出现引用资料断章取义或所引用的材料不能充分说明自己的观点等情况,甚至出现有的学生为了凑篇幅而任意引用原著或别人观点的现象。第三,论文格式不规范,不懂得写作论文的基本格式。第四,缺乏一定的理论修养与思辨能力,行文逻辑思路不清晰,不能借助相应的理论知识对其论点予以理性分析,不善于以清晰的思路、严密的论述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是影响论文质量的突出问题。因此,学校应该在大学生开始论文写作前开设论文写作课程,教授论文写作的思路、技巧和要求,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这些技能对毕业论文写作和此后的研究生学业以及工作后的科研创新都至关重要,应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3.2.2准备时间短,教师指导少参与本次调查的每一位教师都强调了扎实专业知识和积累学术素养的重要性,也准确地指出了当前学生科学研究基本素质训练的缺失。毕业论文写作不同于考试,临时抱佛脚的态度不可取,如果投入的时间不够就很难写出质量过关的论文。一般大学生的毕业实习是从大四开始,理论上一年时间足够学生进行毕业试验的开展和论文的写作,但毕业生各种事务繁忙,大四上学期忙于复习考研,下学期又忙于研究生复试或找工作,难以保证在毕业论文上投入充足的时间。而论文设计、试验实施、数据处理和论文写作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所以,要写出一篇高水准的毕业论文,不应从大四才开始准备,应该从大二或大三就开始为学生分配指导教师,尽早开始进行试验,准备论文写作。撰写本科毕业论文的过程实际上是指导教师引导本科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但一般本科实习生对指导教师的科研帮助价值不大,教师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使其无法将过多的精力用于指导实习生上,这就会影响学生的实习效果,应该强制性要求师生增加见面交流次数。而且实习生在严格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以帮助指导教师处理一定的科研工作,使学生能系统了解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学会收集、整理和利用材料,进行社会调查或样本分析,检索和利用图书资料,操作仪器设备等研究手段,从而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为大学毕业后的科研或工作打下基础。

4建议

农业调查论文范文篇2

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及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应用性科学。目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农业生态学课程,作为农学、生物、环境等专业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农业生态学的飞速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如何提高农业生态学的授课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学方法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学方法本身又是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多年的农业生态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的理论讲授与事实举例等教学方法,已越来越不能满足21世纪大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适应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对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我们以所讲授的农业生态学课程为例,就如何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做了一些尝试。

一、多媒体授课与板书授课相结合

教育部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多媒体教学具有容量大、直观性强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尽量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点,从而起到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为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积极探索将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板书授课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进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具体的做法包括:

1、制作并使用农业生态学多媒体课件从2002年起,我们收集了大量有关生态学的图片、图像等资料,先后独立完成了农业经济管理(30学时)、土地管理(54学时)、农业资源(40学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38学时)等专业本科生授课所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并从2003年开始进行多媒体与传统板书授课相结合的教学。在多媒体幻灯片的制作上,以图形、动画和色彩的设计为主,文字部分则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板书和讲授为主而不是照着幻灯片去念,甚至对于概念和比较重要的文字叙述,也可以只在幻灯片上写上这个概念的名称和文字的标题,具体内容由老师讲解学生记笔记,这样避免了很多学生反映“多媒体上课记笔记时记不下来或记不全”的现象发生,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上课时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讲授而不是忙着记笔记上。

2、收集生态学科教片,以开阔学生视野农业生态学本身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但由于学时、条件和经费的限制,学生往往不可能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获得对基本理论的直观认识。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充分利用生态学拥有一定数量教学资料片的有利条件,收集了一些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的农业生态学科教片。我们发现,通过这些科教片与课堂讲授相配合,可以形象化的声像资料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拓宽农业生态学教学视野、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十分有效的,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农业生态学课程最后一章主要是介绍中国的生态农业,单一的讲授法不能给学以深刻的印象,为此我们选用了一些介绍中国生态农业典范的录像片(如“春光永驻的土地”、“黄土高原的奇迹”等)穿插到教学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课程讨论:针对某一主题进行互动式讨论

在目前我国的教学体制中,课堂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该模式有其毋庸赘言的优点;但也不可否认,它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鼓励学生深入思考以及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为此,我们提出在农业生态学教学过程中开展课堂讨论,并以之作为弥补教学局限性的一个手段。在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中,我们课堂讨论采取的具体做法是:对一些重大问题组织专题讨论,使理论理解上要点化,并根据不同专业类型和学时安排等选择不同的讨论题(如生态平衡问题、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中国生态问题等),通过教师答疑、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与教师之间及学生与学生之间自由讨论等方法,促进学生更加融会贯通地掌握学习内容。在教改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课堂讨论的意义与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课堂讨论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的状态,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在讨论中碰撞、反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有序发展,提高思维活动的有效性,可以收到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该方法效果良好,很受学生欢迎。

三、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改革

21世纪以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的弊端已经逐步暴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法是受教育一方在明确教学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科学方式,积极而又创造性地主动介入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的教学策略。参与式教学在很多领域经过验证,能够有效的调动群体的积极性。高等学校要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建设性人才,需要学生不断提高参与意识。在农业生态学课程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方法,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实践性,从而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参与比教师的讲授更为重要。我们采取的具体做法: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预习各章节内容、准备自己的教案、让学生当老师来讲解部分内容并与其他同学讨论,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曾经有一名同学做了图文并茂、插入一定的音乐效果的电子课件来讲授部分章节内容,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教师也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实践证明,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参与式样教学方法改革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要求撰写课程论文

撰写课程论文,可以使学生对农业生态学课程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并通过对农业生态学某一热点或难点问题的综合分析或对前人研究结果的综述,为毕业论文设计和撰写提供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在理论授课结束后,要求每位学生撰写一篇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并规定了必须查阅的参考文献篇数,最后将成绩折合到期末考试成绩中。按照课程论文的具体形式,整个实施过程又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7年度),课程论文采用教师命题的形式,也就是将学生分组,每组规定相应的论文题目,然后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阶段(2008年度),对于教师命题的课程论文形式,学生反映虽然不用自己选题,但某些设定的题目自己并不感兴趣,导致论文完成上出现敷衍现象,降低了课程论文应达到的效果,为此我们又采用了教师引导、学生自由选题的课程论文形式,也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内容首先对学生课程论文如何选题、如何写作以及如何查阅参考文献等进行方向性的指导,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题。

从最后的课程论文作业来看,学生的选题范围非常广泛,其中有涉及当前农业生态学热点问题的论文如“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三农与中国农业的发展”等,也有与家乡生态建设相结合的论文如“西部可持续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路径选择”等,还有少数超出教材范围的论文如“论我国生态环境法制建设”“、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等,这些论文的撰写无疑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都是非常有益的。

农业调查论文范文篇3

开题报告是关于开展课题或论文写作的计划报告,由毕业生个人完成,向导师、评议小组等汇报,目的是①说服导师、评议小组同意报告人进行下一步的论文写作工作;②对下一步的工作如何做得到导师和评议小组成员的修正、指导。开题报告的字数大约占毕业论文字数的10~20%。

(一)开题报告的步骤。开题报告的步骤具体包括:选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对课题进行初步研究;确定题目;开题报告的书面写作;向导师、评议小组汇报;进行论文写作或重复上述步骤。

1、关于选题。

(1)选题应是本人熟悉的内容,应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内容应是与本专业相关的,部分本科生在毕业论文的选题时不自觉地写其他专业的题目,这应是极力避免的。

(2)选题的题目要小,即讨论问题的范围要小,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较之“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在选题范围上要小,而写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资金的筹集、运用或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其中的一个方面则更有针对性。

(3)选题要有时效性,而实效性是相对的,如现在“三农问题”是热点,分析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可能对我国未来的有借鉴意义,但分析1955~1978年之间我国的土地制度可能就过时了。

(4)题目的名称要规范、简洁、无歧义。

2、关于资料的收集。

(1)在资料的收集上,前期面亦广,后期亦窄,故应尽快确定题目;

(2)论文写作需要参考与课题相关的各种文章书籍资料,一般而言,学士、硕士、博士论文可能分别需要10、30、100篇左右。从已经出版成书的博士论文看,参考文献有30篇的,也有300多篇的。

(3)重要的资料可采取复印的方式保存,看到与论文相关的资料时,可记录下该资料的名称、观点、页码等,以在以后的写作中参考。同时,收集资料时要记录下对参考文献要求的各个项目。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开题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选题意义。选题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前者指能够提出一种新的理论、观点或用具体的数据验证某种尚待证明的已有理论,后者则涉及研究问题的现实背景、能够对有关的经济主体和政策当局提供建议或做出评价。

2、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部分包括理论的渊源、国内外在该课题上已有的研究,本人对有关理论演进过程的评价等,在此基础上指出已有研究的欠缺之处,并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

3、研究方法。即论文写作涉及的研究方法,具体的名称很多、含义不等。在开题报告中可以简略陈述自己的“研究方法”,因为这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而方法论又与哲学相联系,往往难以表达清楚而容易导致歧义。

4、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与可能遇到的困难。应清楚地写出预期的成果或创新之处,这是开题报告的重点,有创新、有成果才能让别人觉得你的工作有价值。同时对已经具备的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困难、问题进行客观的陈述,以获得评议小组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5、论文提纲。对于论文提纲有两种看法:一是粗略的提纲即可,一般具体到章;二是详细的提纲,细化到章下面的每一节。详细的提纲可能更好,因为这表明报告人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开题报告更容易通过。

6、参考文献。列出的参考文献应包括:①已经看过的;②已经搜集到但没有看过的;③尚未搜集到但与本课题密切相关的、需要别人提供的。论文定稿后,参考文献则只涉及引用或借鉴过的。参考文献的引用要规范。

二、学位论文的结构与内容

一般而言,经济类学位论文应包括四部分内容:①文献综述(包括研究意义、问题的提出等);②理论分析;③实证分析;④研究结论及政策含义。这四部分内容的逻辑是: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观点,其次从理论上对该问题进行分析、证明,然后再对该问题或观点用事实加以证明,最后得出结论、给出结论的含义。

关于论文的结构,即如何组织上述内容,最紧凑的是采取顺序型结构,即按“提出问题——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的顺序组织内容,但难度往往较大,尤其是讨论问题的范围较广、论文篇幅较长时。另一种常见结构是先总后分型结构,即先提出问题,对问题给出若干解释或分解成若干子问题,然后对每一种解释、子问题给出“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如果论文的各个章节存在一种逻辑关系,表明论文在结构上很严谨;如果各个章节之间没有逻辑关系、联系不密切,是一种松散的结构,内容再好也很难称之为一篇优秀的学位论文。

(一)文献综述。该部分与开题报告中的相关内容近似,具体包括①选题意义;②文献综述(文献必须是与要讨论的问题相关的,做的好可以单独构成一篇文章);③问题的提出;④分析的框架(范式)、对有关名词、术语、概念的界定;⑤研究方法;⑥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

(二)理论分析。

1、理论分析应注意的问题。理论分析的目的是在理论上支持、证明论文提出的观点。经济理论是解释经济现象的一套简单的逻辑体系(林毅夫,2005),可以用文字表述,更多的是用符号(如数学符号)表示。如果论文中提出的观点、理论能够很好的解释一种经济现象、并能够准确预测某一种经济现象的发生,就是一种好的观点或理论。但同一种经济现象,可由不同的理论来解释,而不同理论流派首先或基本的区别在于其前提假设上(当然,主流经济学有着共同遵守的假设,比如理性人假设、资源的有限性假设),如考夫曼(2001,p.507)分析的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在前提假设上存在的区别、王广谦(2003,p.413~415)讨论的金融市场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在前提假设上的区别,而两种理论由不同的前提假设出发,经分析推理得出的结论及政策含义就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在论文写作、进行理论分析时,讨论应在一套理论体系(或者说一个分析平台、框架、参照系)内展开,借用、引用不同的理论时应注意彼此在研究的前提、得出的结论上是否冲突;同时理论的正确与否应看其内部逻辑推理是否一致、能否被经验证明或证伪,不要断章取义、随便引用某个经济学家的话来佐证论文的观点;不要出现同时赞同市场和赞同政府的倾向,观点在前后应该具有一致性;如果论文讨论的是非主流经济理论,比如行为金融理论,那么引用某些普遍的结论,如竞争比垄断更有效率、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等也要慎重;另外,在一篇文章中,自己提出的观点(或“理论”、“理论”的结论及推论)应是自洽的,能够相互解释、相互之间不矛盾。

2、关于理论分析中的创新。一篇论文的重点、价值在于创新,但理论创新难度很大,因而一般尽量不要试图提出什么新的理论或试图综合两种理论。但在理论分析中,创新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已有的理论进行评述,将部分文献综述的内容扩展、加以详细论述,来证明论文提出的观点。这往往是理论分析的普通形式,是部分硕士、博士论文的大头。

(2)在他人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理论或模型进行演绎、推理,或补充、改进,得出新的结论,以更适应我国当前的现实(这应该也算一种创新)。

(3)评述若干种理论,指出其不足之处,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虽然你没有在理论上证明该观点,而只是在后面的实证分析中证明。

(4)用一种新的方法或过程证明一种理论或观点,虽然别人曾经证明过,但你的论证更有效率(证明更简短)、或更新颖(如使用博弈论来证明原来的观点),这构成了理论证明过程的创新。

(三)实证分析。实证分析也可称为经验分析,目的在于用事实来支持论文所提出的观点或证明某一种理论,具体包括两种分析方法,一是统计分析,其中案例分析是其中的特例(样本只有一个),二是回归分析。对于某一种的观点,只要举出一个例子来证实就可以了(暂时可以被接受),而如果验证的结果是事实与理论不符,应分析其可能的原因:①事实与理论不对应,该理论本来就不是解释这种现象的;②理论不正确,只要一个反例就可否定一个理论(用事实来证伪),没有反例的理论被认为是暂时可以接受的假说;③理论提出的背景与我国当前的现实不一致,要分析不一致的地方,然后改进理论,或提出改变现实的政策建议。

与理论分析相比,实证分析应成为写作、选题的重点。因为理论创新很难,而实证分析则可以且能够体现论文写作过程中付出的工作量,使论文可较易通过。毕业论文(尤其是学士、硕士毕业论文)应以实证分析为主,实证分析的内容可包括:

1、案例的调查、分析,可包括: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案例分析,如果该案例可以否定一个理论,或者说明这个理论在某个领域不适用;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调查,如当前有关“三农”问题的调查;在一个新的领域内做的调查,别人没有做过或很少做过,如结合自身情况对大学生借贷状况进行的调查。

2、发现一个证据,可以证明别人已经提出的但尚未被人证明过的理论,如林毅夫(2000,p.261~295)的文章“食物的供应量、食物获取权与中国1959~1961年的饥荒”,是第一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检验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Sen的理论(“食物获取权的被剥夺是饥荒发生的最根本原因”)的论文,属于实证分析中的创新。

3、用大样本的数据来验证一种理论,或用一种新的方法验证一种理论或观点,虽然他人曾经用过同样的数据,但自己使用的数据更多、周期更长(如利用每年都在增长的股市数据)、论证更有效率(证明更简短)、更有说服力(如使用计量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来证明),则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4、进行历史分析或比较分析,收集的资料比别人全,或发现新的证据、能够提出新的观点,或有第一手的资料(如直接翻译的外文或自身调查得来的资料),这样的实证分析往往会成为论文中的出彩点。

5、研究结论及政策含义。这是论文中所占比例最少的部分,大约占论文整体的5%。研究结论是论文各部分得出结论的总结,政策含义(建议)则是根据结论自然延伸、推导出来的,后面不需要再解释原因。因而,各条研究结论、政策含义可能只需要一句话。

6、论文写作中其他应注意的问题。论文的写作是建立在他人已有研究基础上的,肯定涉及他人的观点、资料(包括外文资料),但引用时均应注明出处,切忌抄袭;论文不要写成说明材料或教科书,而应有自己的观点,因为论文是给导师以及这个领域内的专家看的;也不要将论文写成领导报告或政策建议,论文的重点在于其创新之处。

三、论文写作的一个实例分析

以下以林毅夫的《中国的农村改革与农业增长》为例,对其内容、结构进行简要分析。该文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中文版见林毅夫(1994,p.76~106)。

该文共分六节,第一节“引言”,包括:文章分析的背景,提出论文分析的目的,指出已有研究存在的缺陷,指出研究的理论基础-格里克斯生产函数,以及数据的来源。第二节“中国的农村改革”,对中国的农村改革进行了回顾,包括价格改革、制度改革、市场与计划改革。第三节“数据”,简要概述了经验评价中使用的数据。第四节“函数形式的说明与结果”,讨论了估计方法,报告了经验结果。第五节“1978~1984年和1984~1987年农业增长的源泉”,报告了1978~1984年及1984~1987年的增长测算结果。第六节“结论性评述”,总结了研究的结论(“1978~1984年间农业产值的增加中,农作制度改革的贡献占46.89%,化肥增加或者说技术的贡献占32.2%,购销体制或者农作物价格提高的贡献很小”)和政策含义(“家庭农场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增长更为适当的制度,中国的未来改革应该加强刚刚建立起来的农户制度的地位”)。

在结构上,这篇论文的第一节可认为是文献综述部分,之后并没有单独的理论分析,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从第二节到第五节的实证分析上,最后一节属于研究结论与政策含义。

这篇论文用生产函数理论、中国的制度变革数据验证了“制度对产出具有重大影响”的新制度经济学观点,并量化了“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开创性,所以被刊登原创性论文的《美国经济评论》录用,成为中国在该杂志的第一人。

参考文献

1.[美]考夫曼,乔治.(Kaufman,G.),陈平.现代金融体系:货币、市场和金融机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5

2.林毅夫.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学科发展[J].经济研究,2001;(4)

3.林毅夫.论经济学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

4.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

5.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1

6.钱颍一.理解现代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2)

7.田国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J].经济研究,2005;(2)

8.王广谦.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进展与述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摘要本文对经济类学位论文及开题报告的内容、结构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论文写作中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应包含的内容,以及如何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中取得创新。

关键词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与结构

农业调查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文献研究进展

本文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截止到2010-07-21)中的“经济与管理科学”子库,通过对题名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检索方法,对检索到的文献,从发表年代、发表期刊、主要内容、单位及作者、文献被引用率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勾勒出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的基本状况。

一、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论文的年份分布

统计发现,2002年以前我国没有题名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研究论文。2002-2003年我国研究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济论文有3篇。这段时期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贫乏的现象与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状况是相一致的。我国农业保险在1982年恢复以后,基本在商业保险框架内试验,国内并没有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因此当时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研究非常少。

2004-2009年中央连续6年的一号文件中都关注“三农问题”,重点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鼓励多种农业保险经营模式。这个时期国内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进一步展开,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济研究论文的数量也在稳步增长。

2007年,我国中央财政首次设立农业保险专项款10亿元,开始在吉林、内蒙古、江苏等6个省份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工作;2008年,又增加了10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随着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在全国的开展,我国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研究迅速发展,2007年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济论文数量比2006年增长了80.77%,2008和2009年发表相关论文分别为75篇和102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经历了3个阶段,即(2002-2003年)起步阶段、(2004-2006年)缓慢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快速发展阶段。

二、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

在题名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相关经济论文中,发表在期刊中的论文有303篇,2篇以上的有30种期刊,共发表文献134篇,占期刊发文总数的44.22%;其中属于2008年中文核心期刊有15种。在发表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论文的主要期刊中,数目在5篇以上的期刊共有9种(见表1),其中有5种是国家学会、科研、行业主管单位主办的全国性刊物,有4种由相关省级学会主办的刊物。

三、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论文的内容分布

在检索的文献中,引用次数在1次以上的论文有140篇,占论文总数的41.67%。从论文研究内容上对这140篇经济论文进行分类,研究内容涉及到九个方面(见表2),体现的研究特点为:

(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基础问题的研究已趋于成熟

通过分析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论文的研究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学者们就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

首先,学者们对我国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指出了我国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必要性。引用次数最高的论文是吴扬(2003)《从“负保护”到积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运作——当前中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然选择》,指出中国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欠缺风险保障制度,与国外相比我国并没有对农业保险提供支持政策,政府的支持是农业保险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

其次,学者们对我国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此类论文数量占统计论文的12.89%,论文总数的第3位。其中引用次数最高的论文是庹国柱、朱俊生(2004)发表的《建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问题探讨》,论文对我国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再次,学者们还对我国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制度体系、发展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此类论文占统计论文数量的第2位,共35篇,占统计论文总量的25%。其中引用次数最高的论文是曾忠东(2004)发表的《关于发展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探讨》,通过分析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历史,指出我国应尽早建立与市场机制、资本市场有效结合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并进一步分析了制度的设计,探讨了完善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配套措施。

(二)基于地方农业保险实践经验的研究论文较为丰富

由于我国地区差异大,全国各省发展政策农业保险存在差异,都在探索适合当地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道路。在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济论文中,按照内容分类统计,以研究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论文数量最多,共有41篇,占统计论文总量的29.29%。引用次数最高的是顾海英、张跃华(2005)发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商业化运作——以上海农业保险为例》,通过对上海实施农业保险的历史经验进行调研,分析了上海农业保险运作成功的几个关键做法和模式。

(三)我国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研究领域非常全面

通过分类,引用次数在1次以上的相关经济论文按内容可以分为9个方面,见表2。邢鹂(2004)的《中国种植业生产风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围绕中国种植业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生产风险的评估及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政府财政支出和农民收入可能产生的影响,运用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方法,对全国及29个省市自治区主要粮食产品、主要经济作物产品的生产风险和社会损失率进行了研究,厘定了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保险费率,模拟了不同政府补贴率和保障水平对政府财政支出和农户收入的影响。林人慧(2006)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中政府主导地位探析》,分析了政府在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主导作用,指出我国应实施政府主导的商业化运作模式;王敏俊(2009)的《影响小规模农户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613户小规模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对浙江613户小农户的调研,对影响小农户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表2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论文的内容分布

四、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论文主要产出单位

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论文的产出单位主要有30个(在2篇以上),共发表相关论文121篇,占总数的36.01%。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高校,共93篇,占主要产出单位发文总量的76.86%。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农业类院校数量最多,占高校总数的41.94%。科研单位发表文章13篇,占主要产出单位发文总量的10.74%,这些科研单位以农业部、财政部、农科院下属科研机构为主。相关部委6篇,占主要产出单位发文总量的4.96%。地方部门9篇,占主要产出单位的7.44%。

在前10位的产出单位见表3,共数量67篇。在前3位的产出单位分别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5篇;南京农业大学,8篇;中国农业大学,7篇。在排名前10位的产出单位,有4所农业类院校,由此可见,高校特别是农业类院校是我国研究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主力军。

五、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的基础文献

一个作者的研究论文或专著被引用次数成为评价其学术地位、学术影响力的重要依据。美国著名情报学家尤金·加菲尔德对杰出科学家进行客观评价的观点,作者的被引用频次与其学术成就成正比。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的文献,被引用频次在10次以上(含10次)以上的论文共16篇,占该类论文总数的11.43%;5-9次共有29篇,占20.71%;1-4次共有95篇,占67.86%。引用频次在15次以上的文章,共13篇,这些文献是构成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础文献。这些论文中引用频次最高的是邢鹂(2004)发表的《中国种植业生产风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引用频次在42次;其次是顾海英、张跃华(2005)发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商业化运作——以上海农业保险为例》,引用频次在35次;再次是吴扬(2003)发表的《从“负保护”到积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运作——当前中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然选择》,引用次数为29次。这13篇文章,文献来自核心期刊(2008)有9篇,占69.23%,可以看出,核心期刊中论文的质量和引用率要高于其他期刊。

六、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论文数量及论文长度与引用率的关系

(一)作者数量与引用次数

研究表明,多位作者提高了论文在同行中被认知的可能性,故合作可获得较多引用次数。通过统计,引用次数在1次以上、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论文共137篇。其中1位作者的论文占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论文(137篇)的57%,所占百分比最高,其平均引用次数为3.79次;2位作者的论文数量占31%,其平均引用次数为6.38次;3位作者的论文数量为12篇,其平均引用次数为5.58;4位作者的论文仅有2篇。从统计结果显示1-2位作者的论文数量最多,占总论文数量的88%。但是从平均引用频次来看,2位作者的平均引用频次最高,其次是3位作者。

(二)论文长度与引用次数

研究结果显示,论文长度与引用率之间存在着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论文长度的增长,年均被引用次数增多。通过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济研究论文的分析发现,论文以3页最多,占论文总数的26%;其次是2页的论文,占23%;4页的次之,占19%。如图2所示,论文长度为8页的论文平均引用次数最高,其次是论文长度为6页的论文,可以看出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论文中,论文页数与平均引用次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农业调查论文范文篇5

开题报告是关于开展课题或论文写作的计划报告,由毕业生个人完成,向导师、评议小组等汇报,目的是①说服导师、评议小组同意报告人进行下一步的论文写作工作;②对下一步的工作如何做得到导师和评议小组成员的修正、指导。开题报告的字数大约占毕业论文字数的10~20%。

(一)开题报告的步骤。开题报告的步骤具体包括:选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对课题进行初步研究;确定题目;开题报告的书面写作;向导师、评议小组汇报;进行论文写作或重复上述步骤。

1、关于选题。

(1)选题应是本人熟悉的内容,应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内容应是与本专业相关的,部分本科生在毕业论文的选题时不自觉地写其他专业的题目,这应是极力避免的。

(2)选题的题目要小,即讨论问题的范围要小,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较之“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在选题范围上要小,而写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资金的筹集、运用或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其中的一个方面则更有针对性。

(3)选题要有时效性,而实效性是相对的,如现在“三农问题”是热点,分析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可能对我国未来的有借鉴意义,但分析1955~1978年之间我国的土地制度可能就过时了。

(4)题目的名称要规范、简洁、无歧义。

2、关于资料的收集。

(1)在资料的收集上,前期面亦广,后期亦窄,故应尽快确定题目;

(2)论文写作需要参考与课题相关的各种文章书籍资料,一般而言,学士、硕士、博士论文可能分别需要10、30、100篇左右。从已经出版成书的博士论文看,参考文献有30篇的,也有300多篇的。

(3)重要的资料可采取复印的方式保存,看到与论文相关的资料时,可记录下该资料的名称、观点、页码等,以在以后的写作中参考。同时,收集资料时要记录下对参考文献要求的各个项目。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开题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选题意义。选题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前者指能够提出一种新的理论、观点或用具体的数据验证某种尚待证明的已有理论,后者则涉及研究问题的现实背景、能够对有关的经济主体和政策当局提供建议或做出评价。

2、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部分包括理论的渊源、国内外在该课题上已有的研究,本人对有关理论演进过程的评价等,在此基础上指出已有研究的欠缺之处,并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

3、研究方法。即论文写作涉及的研究方法,具体的名称很多、含义不等。在开题报告中可以简略陈述自己的“研究方法”,因为这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而方法论又与哲学相联系,往往难以表达清楚而容易导致歧义。

4、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与可能遇到的困难。应清楚地写出预期的成果或创新之处,这是开题报告的重点,有创新、有成果才能让别人觉得你的工作有价值。同时对已经具备的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困难、问题进行客观的陈述,以获得评议小组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5、论文提纲。对于论文提纲有两种看法:一是粗略的提纲即可,一般具体到章;二是详细的提纲,细化到章下面的每一节。详细的提纲可能更好,因为这表明报告人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开题报告更容易通过。

6、参考文献。列出的参考文献应包括:①已经看过的;②已经搜集到但没有看过的;③尚未搜集到但与本课题密切相关的、需要别人提供的。论文定稿后,参考文献则只涉及引用或借鉴过的。参考文献的引用要规范。

二、学位论文的结构与内容

一般而言,经济类学位论文应包括四部分内容:①文献综述(包括研究意义、问题的提出等);②理论分析;③实证分析;④研究结论及政策含义。这四部分内容的逻辑是: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观点,其次从理论上对该问题进行分析、证明,然后再对该问题或观点用事实加以证明,最后得出结论、给出结论的含义。

关于论文的结构,即如何组织上述内容,最紧凑的是采取顺序型结构,即按“提出问题——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的顺序组织内容,但难度往往较大,尤其是讨论问题的范围较广、论文篇幅较长时。另一种常见结构是先总后分型结构,即先提出问题,对问题给出若干解释或分解成若干子问题,然后对每一种解释、子问题给出“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如果论文的各个章节存在一种逻辑关系,表明论文在结构上很严谨;如果各个章节之间没有逻辑关系、联系不密切,是一种松散的结构,内容再好也很难称之为一篇优秀的学位论文。

(一)文献综述。该部分与开题报告中的相关内容近似,具体包括①选题意义;②文献综述(文献必须是与要讨论的问题相关的,做的好可以单独构成一篇文章);③问题的提出;④分析的框架(范式)、对有关名词、术语、概念的界定;⑤研究方法;⑥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

(二)理论分析。

1、理论分析应注意的问题。理论分析的目的是在理论上支持、证明论文提出的观点。经济理论是解释经济现象的一套简单的逻辑体系(林毅夫,2005),可以用文字表述,更多的是用符号(如数学符号)表示。如果论文中提出的观点、理论能够很好的解释一种经济现象、并能够准确预测某一种经济现象的发生,就是一种好的观点或理论。但同一种经济现象,可由不同的理论来解释,而不同理论流派首先或基本的区别在于其前提假设上(当然,主流经济学有着共同遵守的假设,比如理性人假设、资源的有限性假设),如考夫曼(2001,p.507)分析的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在前提假设上存在的区别、王广谦(2003,p.413~415)讨论的金融市场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在前提假设上的区别,而两种理论由不同的前提假设出发,经分析推理得出的结论及政策含义就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在论文写作、进行理论分析时,讨论应在一套理论体系(或者说一个分析平台、框架、参照系)内展开,借用、引用不同的理论时应注意彼此在研究的前提、得出的结论上是否冲突;同时理论的正确与否应看其内部逻辑推理是否一致、能否被经验证明或证伪,不要断章取义、随便引用某个经济学家的话来佐证论文的观点;不要出现同时赞同市场和赞同政府的倾向,观点在前后应该具有一致性;如果论文讨论的是非主流经济理论,比如行为金融理论,那么引用某些普遍的结论,如竞争比垄断更有效率、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等也要慎重;另外,在一篇文章中,自己提出的观点(或“理论”、“理论”的结论及推论)应是自洽的,能够相互解释、相互之间不矛盾。

2、关于理论分析中的创新。一篇论文的重点、价值在于创新,但理论创新难度很大,因而一般尽量不要试图提出什么新的理论或试图综合两种理论。但在理论分析中,创新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已有的理论进行评述,将部分文献综述的内容扩展、加以详细论述,来证明论文提出的观点。这往往是理论分析的普通形式,是部分硕士、博士论文的大头。

(2)在他人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理论或模型进行演绎、推理,或补充、改进,得出新的结论,以更适应我国当前的现实(这应该也算一种创新)。

(3)评述若干种理论,指出其不足之处,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虽然你没有在理论上证明该观点,而只是在后面的实证分析中证明。

(4)用一种新的方法或过程证明一种理论或观点,虽然别人曾经证明过,但你的论证更有效率(证明更简短)、或更新颖(如使用博弈论来证明原来的观点),这构成了理论证明过程的创新。

(三)实证分析。实证分析也可称为经验分析,目的在于用事实来支持论文所提出的观点或证明某一种理论,具体包括两种分析方法,一是统计分析,其中案例分析是其中的特例(样本只有一个),二是回归分析。对于某一种的观点,只要举出一个例子来证实就可以了(暂时可以被接受),而如果验证的结果是事实与理论不符,应分析其可能的原因:①事实与理论不对应,该理论本来就不是解释这种现象的;②理论不正确,只要一个反例就可否定一个理论(用事实来证伪),没有反例的理论被认为是暂时可以接受的假说;③理论提出的背景与我国当前的现实不一致,要分析不一致的地方,然后改进理论,或提出改变现实的政策建议。

与理论分析相比,实证分析应成为写作、选题的重点。因为理论创新很难,而实证分析则可以且能够体现论文写作过程中付出的工作量,使论文可较易通过。毕业论文(尤其是学士、硕士毕业论文)应以实证分析为主,实证分析的内容可包括:

1、案例的调查、分析,可包括: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案例分析,如果该案例可以否定一个理论,或者说明这个理论在某个领域不适用;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调查,如当前有关“三农”问题的调查;在一个新的领域内做的调查,别人没有做过或很少做过,如结合自身情况对大学生借贷状况进行的调查。

2、发现一个证据,可以证明别人已经提出的但尚未被人证明过的理论,如林毅夫(2000,p.261~295)的文章“食物的供应量、食物获取权与中国1959~1961年的饥荒”,是第一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检验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Sen的理论(“食物获取权的被剥夺是饥荒发生的最根本原因”)的论文,属于实证分析中的创新。

3、用大样本的数据来验证一种理论,或用一种新的方法验证一种理论或观点,虽然他人曾经用过同样的数据,但自己使用的数据更多、周期更长(如利用每年都在增长的股市数据)、论证更有效率(证明更简短)、更有说服力(如使用计量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来证明),则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4、进行历史分析或比较分析,收集的资料比别人全,或发现新的证据、能够提出新的观点,或有第一手的资料(如直接翻译的外文或自身调查得来的资料),这样的实证分析往往会成为论文中的出彩点。

5、研究结论及政策含义。这是论文中所占比例最少的部分,大约占论文整体的5%。研究结论是论文各部分得出结论的总结,政策含义(建议)则是根据结论自然延伸、推导出来的,后面不需要再解释原因。因而,各条研究结论、政策含义可能只需要一句话。

6、论文写作中其他应注意的问题。论文的写作是建立在他人已有研究基础上的,肯定涉及他人的观点、资料(包括外文资料),但引用时均应注明出处,切忌抄袭;论文不要写成说明材料或教科书,而应有自己的观点,因为论文是给导师以及这个领域内的专家看的;也不要将论文写成领导报告或政策建议,论文的重点在于其创新之处。

三、论文写作的一个实例分析

以下以林毅夫的《中国的农村改革与农业增长》为例,对其内容、结构进行简要分析。该文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中文版见林毅夫(1994,p.76~106)。

该文共分六节,第一节“引言”,包括:文章分析的背景,提出论文分析的目的,指出已有研究存在的缺陷,指出研究的理论基础-格里克斯生产函数,以及数据的来源。第二节“中国的农村改革”,对中国的农村改革进行了回顾,包括价格改革、制度改革、市场与计划改革。第三节“数据”,简要概述了经验评价中使用的数据。第四节“函数形式的说明与结果”,讨论了估计方法,报告了经验结果。第五节“1978~1984年和1984~1987年农业增长的源泉”,报告了1978~1984年及1984~1987年的增长测算结果。第六节“结论性评述”,总结了研究的结论(“1978~1984年间农业产值的增加中,农作制度改革的贡献占46.89%,化肥增加或者说技术的贡献占32.2%,购销体制或者农作物价格提高的贡献很小”)和政策含义(“家庭农场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增长更为适当的制度,中国的未来改革应该加强刚刚建立起来的农户制度的地位”)。

在结构上,这篇论文的第一节可认为是文献综述部分,之后并没有单独的理论分析,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从第二节到第五节的实证分析上,最后一节属于研究结论与政策含义。

这篇论文用生产函数理论、中国的制度变革数据验证了“制度对产出具有重大影响”的新制度经济学观点,并量化了“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开创性,所以被刊登原创性论文的《美国经济评论》录用,成为中国在该杂志的第一人。

参考文献

1.[美]考夫曼,乔治.(Kaufman,G.),陈平.现代金融体系:货币、市场和金融机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5

2.林毅夫.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学科发展[J].经济研究,2001;(4)

3.林毅夫.论经济学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

4.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

5.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1

6.钱颍一.理解现代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2)

7.田国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J].经济研究,2005;(2)

8.王广谦.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进展与述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农业调查论文范文篇6

地方农业院校对应用型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为满足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目前,农业推广硕士涉及的培养领域基本囊括了“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2],而且对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与管理,更加注重国家的方针政策、农业操作技能、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等知识的学习,培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在新农村建设的不同领域中能够应对复杂局面、总揽全局的专业型人才。地方农业院校的应用型农业推广硕士培养为农村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尤其是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建设提供了保障。

二、对应用型农业推广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究

(一)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鼓励教师到实际的农业推广实践中去,接受农村发展的综合实践锻炼,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改善和提升:1.增强综合性学科意识。教师在农业推广实践中会发现农民素质、政府导向、相关政策、传播方式、市场等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制约一项技术或理论的应用,任何社会问题都不可能靠单一学科得以解决,必须确立综合性学科的意识。关注农业政策的研究,以及农民的需求和行为特点,使得更多的农业科学应用到解决“三农”问题中,建立更多的交叉学科和综合性学科。2.确立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应用型农业推广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导向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导向不同,最重要的区别是前者更加关注的是学习者在学习实践中的问题,从而思考问题的解决,确立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所以在开放的实践环境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农业推广过程中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预防一些潜在问题的发生。3.获得实践经历与经验。应用型农业推广硕士的教育应重视实践经验和实践经历,如果教师具有充分的实践经验,理解理论的实践价值,他们就能够形象地教授理论知识,使理论作为抽象的思维在经验的基础上呈现更具操作性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上的创新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主要是为培养农业与农村管理机构、农业服务、农业技术等岗位的高层次应用型管理和技术人才。这些研究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职业实践经验丰富,但是对于应用型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教学中,并没有把这一特点突出体现出来。实际上,很多农业院校的农业推广硕士教育缺少能够适应应用型人才的优秀教材与案例,有的培养单位甚至直接使用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材或将其简化后使用,或者将国外的教材和案例拿来使用。建设适合应用型农业推广硕士的综合性课程,建立符合自己学科特点的独立的理论体系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这对于农业推广硕士教育内容的创新是十分有益的。

(三)加强教学与论文指导体系的开放性

对于现有的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学科专业划分过细,学术性与实践性相隔离等这些问题,建立开放性的教学与论文指导体系对于突破这一传统学术理念的束缚将是有效的措施。[3]“双导师”制是现在大部分学校都能够采取并且会继续扩大使用的措施,校外导师的参与使得教学与学位论文指导体系更加具有开放性,除了这些,我们也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增加外聘教师的比例。为了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更加开放,应用性更强,实现农业推广硕士从学术型到应用型的转型,加大具有实践经验外聘教师的比例是必要的。在论文选题指导的过程中,也要把应用型专家放在突出地位。2.在实践中寻找论文选题。应用型农业推广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最重要是克服论文的学术倾向,要从实践出发,选择直接解决实践问题又适合个人能力与客观条件的课题,这就决定着论文的价值以及其性质和研究方法。研究者应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选择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现实问题,从中凝练出论文题目。这些实践性论文的完成,就需要学生必须深入实践,坚持调查和实证研究,而不是对现有文献进行堆砌、描述和解释。

农业调查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网站建设;基本信息;在线投稿评审;论文在线;开放获取;扩展内容;新媒体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互联网和科技期刊逐渐融合,形成了“互联网+科技期刊”的多种发展模式。进入21世纪,数字化平台和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科技期刊加强网络化建设,自建网站的数量快速增加,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1-3]。门户网站是期刊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是作者、编者、审者和读者交流的主要平台,也是期刊数字化的关键标志。近年来,期刊数字化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将门户网站打造成复合型多媒体学术资源平台成为必然趋势[4-5]。农业科技期刊作为农业信息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能否跟上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高速发展,将关系到其发展前景。近几年,农业科技期刊网站建设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大多是探讨某个期刊或某类期刊门户网站的建设途径和发展状况[6-9],鲜有针对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网站建设现状的整体调查与统计分析。中国农业科学院是我国研究领域广、综合实力强的农业科研单位[10]。其主办和承办了69种科技期刊,包括39种学术类期刊(含5种英文期刊)、27种技术类期刊、2种综合指导类期刊和1种科普类期刊[10]。其期刊数量多、种类全,在农业期刊中影响力较高[10]。其期刊网站建设的情况代表了农业科技期刊网站发展的基本模式。可以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网站了解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网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章选取这些期刊作为调研对象,分析其网站建设现状及发展态势,并提出发展建议,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的数字化发展带来一定启示,进而为我国农业科研院所期刊乃至我国农业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对中国农业科学院及其下属研究所主办和承办的65种中文期刊,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网站(简称院网)资源条件板块中出版物的期刊栏目,查找期刊及其网站,查到59种刊,其中42种刊有网址,17种刊无网址。对院网上没有查到网站的17种期刊,再到主办和承办期刊的研究所网站(简称所网)上的相关栏目查找,查到3种刊有网址;对院网上没有查到的6种刊在所网上查找,5种刊有网址,其中《农业大数据学报》为2019年创办的新刊,1种刊无网址。最后通过百度搜索引擎对院网、所网上没有查到网站的15种期刊名称进行搜索,没有查到期刊自己的网站。对查到网站的50种期刊的网站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调研时间为2020年2月,调研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投稿评审系统、论文上传和开放获取、扩展内容以及新媒体应用等。建立Excel表格,对调研的各个项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2中国农业科学院中文期刊网站建设情况

综合调研情况,65种中文期刊中50种期刊(占76.9%)拥有独立的门户网站或挂靠于主办或承办单位的网站,15种期刊(占23.1%)没有网站。现就有网站的50种期刊的网站建设情况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其中,《果农之友》网站备案中,其调查项目按无计算。2.1期刊基本信息。门户网站是期刊数字化宣传的主要阵地,是向用户提供服务的主要窗口[11]。网站首页是期刊的初次展现,给人以直观、深刻的印象。调研显示,有网站的50种期刊的网站首页内容丰富。46种刊即92%的期刊有封面照片,4种刊无封面照片。41种刊即82%的期刊列出了刊名、主管单位、主办单位、编辑出版单位、主编、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出版周期、创刊年份、出版年、卷号和期号、定价等版权标识内容以及编辑者及其联系方式,5种刊即10%的期刊有部分版权标识内容,4种刊无版权标识内容。46种刊即92%的期刊提供了编委会成员名单,4种刊无编委会名单。46种刊即92%的期刊有当期目次;1种刊有当期目次栏目,但无内容;3种刊无当期目次栏目。39种刊即78%的期刊有下载中心,包括版权协议、投稿须知、论文模版、相关知识等;6种刊即12%的期刊无下载中心栏目,但有下载中心相关内容;5种刊无下载中心栏目和相关内容。47种刊即94%的期刊有友情链接,包括上级单位、合作单位、所属数据库等;3种刊无友情链接。46种刊即92%的期刊有信息公告;1种刊有信息公告栏目,但无内容;2种刊无信息公告栏目,但有相关内容;1种刊《果农之友》无信息公告。有的期刊还有期刊获奖照片、领导或专家题词、科技成果介绍、专家照片及介绍、会议照片及介绍等配图,以静止或滚动等方式展出。2.2在线投稿评审系统。在线投稿评审系统是期刊网站的重要内容,也是期刊数字化的重要指标之一[12]。调研显示,有网站的50种期刊,48种刊已实现网上投稿评审,占96%;2种刊《农业开发与装备》《果农之友》无在线投稿评审系统。这些投稿评审系统虽然由不同开发商提供,但其功能基本相同,具有作者投稿、专家审稿、主编及编委审稿、编辑管理功能。极大地便利于作者投稿、查询和修改稿件,便利于同行评审,提高了编辑的工作效率,缩短了稿件投、审、周转和编辑加工周期。其中,29种期刊(占58%)有主编及编委审稿功能,说明其主编和编委对期刊的重视,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刊《农业大数据学报》设有“特约编辑”功能,意味着期刊编辑工作跨出了编辑部,走向开放办刊。2.3论文资源上传与开放获取。论文资源是期刊网站建设的核心部分,关乎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网站点击率、信息传播效率,乃至社会和经济效益[13]。调研发现,期刊网站的论文资源有当期、过刊论文上传和优先发表3种情况,论文上传内容可分为期刊目次(含论文题名、作者)、论文摘要、PDF格式和HTML格式全文。开放获取情况随网站功能开发商和上传论文时间有所不同。2.3.1当期上网与开放获取有网站的50种期刊,上传目次、摘要和全文的37种,占74%;仅上传目次及摘要的8种,占16%;仅上传目次的2种,占4%;未上传论文资源的3种,占6%。上传了论文全文的37种刊全文均为PDF格式,其中13种学术影响力大、实力强的学报如《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和1种新刊《农业大数据学报》还有HTML格式,占上传全文期刊的37.8%。另外,1种刊《中国农业信息》有HTML摘要。3种刊有PDF全文位置但未上传全文,9种刊有HTML全文位置但未上传全文,可能是没有时间上传或者不具备上传的条件。上传了论文全文的37种期刊中,25种刊(占67.6%)公开全文,供用户免费获取;采用中国知网采编系统的12种刊(占32.4%)在自建网站上公布了期刊目次和论文摘要,全文需链接知网付费获取。另外,2种刊《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目次、摘要不在首页,不利于用户快速查找和阅读。2.3.2过刊上网与开放获取有网站的50种期刊,42种刊(占84%)有过刊目次、摘要和PDF全文,1种刊只有过刊目次,2种刊有过刊浏览栏目但无内容,5种刊无过刊相关栏目。有的刊如《中国农业科学》以过刊浏览方式获取过刊全文,有的刊如《中国土壤与肥料》是检索方式获取过刊全文。各刊的过刊内容回溯年份不尽相同,有的回溯近几年、十几年,有的回溯到创刊年份。可能与网站创建时间有关,或许是一种开放获取策略。上传了过刊论文全文的42种期刊中,30种刊(占71.4%)免费获取全文,没有阅读限制,采用中国知网采编系统的12种刊(占28.6%)需链接知网付费获取全文。和当期是37种刊有PDF全文相比,5种刊当期无全文,但过刊有全文。如《茶叶科学》过刊内容全面,有目次、摘要、PDF和HTML全文;但当期仅有目次。这种全文滞后发表的形式也是一种开放获取策略。2.3.3在线优先发表与开放获取在线优先发表有最新录用和预发表两种形式,将评审通过的论文在本刊网站上公布,取得论文首发权。公布内容包括题名、作者及其工作单位、摘要、全文。有网站的50种期刊,14种刊(占28%)最新录用栏目各有一些内容在网上;其中,上传全文的有7种刊:1种刊《作物学报》全文可免费下载并有唯一和持久的DOI,1种刊《棉花学报》全文可免费下载但各页带有水印,1种刊《园艺学报》的品种推广类文章可免费下载,其余4种刊《畜牧兽医学报》《中国水稻科学》《中国稻米》《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全文及《园艺学报》的其他文章不能下载,但摘要均可下载;5种刊《植物遗传资源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中国种业》《中国农业信息》《农业科研经济管理》有题名、作者及其工作单位、摘要;2种刊《中国农业科学》《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有题名、作者。10种刊(占20%)有最新录用栏目,但栏目内无内容。26种刊(占52%)无最新录用栏目。1种刊《棉花学报》预发表栏目有题名、作者、全文,全文可下载、有水印;1种刊《中国种业》有预发表栏目,但内容为2012—2013年过刊全文,可下载;1种刊《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有题名、作者及其工作单位、摘要预发表;1种刊《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有摘要预发表;5种刊有预发表栏目但无内容;41种刊(占82%)无预发表栏目。综合两种在线优先发表情况,期刊对录用论文在纸质版刊出前采取不同的形式在线优先发表全文或部分内容。仅有2种刊(占4%)上传全文并开放获取;5种刊(占10%)上传全文,但不能下载或部分论文可免费下载。8种刊(占16%)有题名、作者及其工作单位、摘要中的部分内容。35种刊(占70%)无在线优先发表栏目或有此栏目但没有相应内容。说明期刊对在线优先发表重视不够,或是顾虑版权和经济效益,或是碍于工作量大无暇顾及,也可能是缺乏平台支撑难以实现。总之,网站上论文的开放获取程度关乎期刊和论文的学术影响力[13]。相比于纸质媒体,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易于查找。及时论文全文有利于吸引在线读者,提高网站访问量和论文下载量,扩大期刊影响[13];同时,论文及时在线发表,获得首发权,保证了作者的利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增加了编辑工作量和期刊网络出版费用,影响纸质期刊发行量和发行收入[14];版权保护难度大,增加了被抄袭和盗版的可能性。针对开放获取论文的网络传播优势及存在问题,期刊采取了各种不同的论文内容上传模式和开放获取策略,尤其是对全文在线优先发表更为谨慎。2.4扩展内容和新媒体应用。期刊网站作为一个开放的网络信息平台,还可以拥有相关扩展内容如论文增强信息、广告,搭载传播互动平台和订阅服务功能如微信公众号、EmailAlert和RSS订阅、在线订阅和销售、留言、在线支付等。2.4.1论文增强信息论文增强信息是纸质论文内容的扩展。借助新媒体,将与论文有关的信息如数据、图表、资料、文献等以附属材料的方式在网站上,使论文更完整、更有说服力。增强信息还包括对论文评价、和作者互动等。10种刊的论文有增强信息:《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有图表、参考文献、相关文章、推荐阅读链接及分享、评价;《中国畜牧兽医》《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有参考文献、相关文章链接及评价;《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有图表、参考文献、相关文章链接;《中国农业科技导报》《生物技术进展》设置了图表、参考文献链接但无链接内容,有相关文章链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有图表链接;《灌溉排水学报》有评价;《农业图书情报》有赞。4种刊《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中国畜牧兽医文摘》《果树学报》用中国知网采编系统,有参考文献链接和分享。其余36种刊(占72%)无增强信息。近年来,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发起了开放科学计划(ODIS),通过ODIS码,作者可增加语音介绍、图片和视频,还可以与读者互动交流。多家期刊已加入此计划,但调研中还未发现实质性内容展出。2.4.2广告该文将研究论文除外的商业广告、科技成果宣传、新闻资讯等传播内容统称广告。2种刊《中国农业科学》《畜牧兽医学报》有广告并链接广告主网站,1种刊《农业大数据学报》有广告图片并链接大幅更多内容的版面,1种刊《中国土壤与肥料》有广告标题但未链接广告内容,2种刊《园艺学报》《中国瓜菜》有新品种介绍、求购信息等相关内容,3种刊《中国种业》《中国蔬菜》《中国稻米》有协办单位链接,4种刊《中国种业》《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农业科研经济管理》有广告位置但无内容,38种刊(占76%)无广告及相关内容。其中,《中国蔬菜》还有独立网站刊登广告,《中国瓜菜》科技成果推广信息丰富。2.4.3传播互动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传播精准化、互动简单化、建设使用便捷化等特点[1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开通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平台已成为科技期刊传播科技信息、提供便捷服务的重要工具。有网站的50种期刊,24种刊(占48%)开通了微信公众号。这些微信公众号大多推送期刊目次、论文摘要及全文,提供稿件查询功能,相关通知、资讯等。如:《中国农业科学》推送最新一期目录,推送优秀文章摘要及PDF全文二维码,解答投稿咨询,行业最新动态及相关资讯;《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推送最新一期目录、论文摘要、PDF和HTML全文,提供作者查稿、专家审稿及期刊相关服务;《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推送最新一期目录、论文摘要及PDF全文二维码,提供稿件查询、期刊相关服务;《作物杂志》推送每期目次,点击题名可获取全文,提供投稿、检索等期刊相关服务;《农业大数据学报》推送每期目录、论文摘要、精选论文,期刊信息、会议通知等相关资讯;《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推送最新一期目次和已经发表的优秀论文摘要。调研还发现,2种刊《中国农业科学》《园艺学报》有iPad移动阅读,2种刊《作物学报》《果树学报》有手机报,1种刊《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有QQ群,1种刊《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有微信群。2.4.4订阅服务功能数字出版时代,订阅模式、互动方式更为多元化[16]。EmailAlert、RSS订阅、在线订阅等成为新的订阅模式。网上留言、移动支付等弥补了传统方式的不足。EmailAlert简称EA,是电子期刊信箱派发方式,根据EA用户的选择自动地向用户信箱发送所需信息,如当期目录、论文摘要以及基于主题或关键词搜索的内容。RSS是基于XML标准的互联网内容和集成技术,RSS服务根据用户订阅将最新消息即时主动发送到其桌面。用户不访问网站就能得到所需最新内容,节省了检索文献的时间。调研表明,22种刊(占44%)有EA、RSS订阅功能。如:《中国农业科学》EA提供主题订阅,RSS提供目录、栏目、主题订阅;《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EA提供当期目录、预出版文章、关键词、栏目订阅,RSS提供最新录用文章、下期目录、当期目录和栏目订阅。另外,5种刊有网站在线订阅和淘宝、微店销售,1种刊注册订阅,3种刊手机免费订阅。网上留言、QQ和微信留言作为电话、Email传统互动方式的补充,避开了电话即时接通回复,又较Email快捷。移动支付弥补了银行转账、邮局汇款、现金交付的不便,尤其是对审理费、订刊费等小额款项。调研结果表明,18种刊设置了留言板,占到了有网站期刊的36%。《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的QQ群、《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的微信群有留言功能。没有发现网站开通移动支付。总之,约1/4的期刊网站上有论文增强信息、广告等扩展内容,近1/2的期刊搭载了微信公众平台和EA、RSS订阅功能,1/3的期刊设置了留言途径,在线订阅销售、在线支付方面比较薄弱,新媒体应用如音频、视频的引入刚开始尝试。

3期刊网站建设的建议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文期刊需加强网站建设。23.1%的期刊没有查到网站,需尽快建立网站或提高网站显示度;有网站的期刊需增强网站功能,尤其要加强论文在线优先发表和开放获取策略的探索、内容资源的增强开发、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应用。3.1论文即时上网和出版格式多样化。论文快速在线发表,利于科研成果的及时公布、传播、应用和推广,又利于期刊获得首发权。调整数字出版流程,实现录用论文在线即时发表。论文被录用后及时编辑加工、排版校对、定稿;论文排版校对期间,每次校样上网。整期出版后替换已的单篇论文。形成高效、开放的出版模式,使论文从投稿到出版的流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16]。单篇论文即时减缓了整期出版的工作压力;校对稿上网,便于作者、编者、排版人员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以提高学术成果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效果[16]。在条件还不成熟时,可采用录用论文题名、摘要上网,优秀论文优先发表的方式。论文结构化HTML格式,利于移动阅读,利于附加论文增强信息。利用XML排版技术,实现一次排版产生TXT、PDF、HTML等多种格式,多形式发表;还没有使用XML排版的期刊,可以将已有的TXT、PDF格式转换为HTML格式。3.2探索复合多元的开放获取模式。开放获取可提升期刊影响力,但会影响经济效益[14];也有人认为单刊网站无条件免费提供全文尤其在线优先发表,存在版权隐患[6]。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和观念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愿意为所需知识付费[17];另一方面,OA模式给论文带来的学术影响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论文OA出版的早期,随着出版时间的延长,OA和非OA论文的学术影响力慢慢趋同[18]。因此,将论文上传至期刊网站,根据自身条件,可以全部全时免费开放全文;也可以选择性地开放全文,采取优先、滞后、限时免费等复合多元的开放获取策略,适当收费,权衡期刊影响力、经济效益的关系。在线优先出版可以借鉴《作物学报》和《棉花学报》的方式,既能取得首发权,便于被传播、引用,又利于保护版权。3.3搭载传播互动平台和服务功能。微信公众号开发、维护成本较低,流行于各种移动终端,对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有促进作用[19]。据科学网调研,80%以上的科研人员希望通过微信公众号获取期刊的信息[20]。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利用期刊原有用户基础,发挥微信普及率高、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凝聚更广泛的读者。除了链接网刊内容,提供更灵活的咨询服务外;对网刊内容深度加工,抓取学科前沿和热点,提炼单篇论文核心内容,细分、重组同类内容,形成简短精悍、学术质量高的信息;突破网刊的局限,关注国家政策、行业动态、期刊动向,进行新颖独特、时效性强的资讯报道。简短活泼的优质内容激发用户阅读的兴趣,精准可靠的实用信息吸引用户关注;但不宜大量推送趣味性新闻和行业动态,以免打扰用户。设置互动栏目或区域[21],对用户开展调研,收集反馈信息,寻找不足,提高服务质量。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在微信平台上初步了解,再到网站精深操作,实现从浅阅读到深阅读转化。开发EA、RSS订阅、在线支付等多种服务功能,满足人们快速检索和追踪文献、交付费用的需要。网站主页上设置EA、RSS栏目,开通免费推送服务。用户打开EA栏目,在期刊提供的项目中选取所需内容,输入邮件地址,完成EA订阅;期刊免费推送用户所需最新信息。用户下载、安装RSS阅读器,将所需内容的链接地址添加进去,完成订阅;RSS自动推送新信息给订户,并有内容更新提醒。这样,期刊按需推送,用户及时获取最新资料。相比于期刊主观筛选用户的强制推送,EA、RSS更精准、更能满足用户需要,推送内容的阅读率更高;相比于微信,EA、RSS更适合推送深阅读全文。期刊可进一步筛选用户关注的相关内容,组成聚合信息,分类分别推送给EA、RSS用户,高度满足其需要。电子商务交易具有快速高效、双向实时沟通、全时性的优点[21]。移动支付的普及给人们的消费带来极大的方便,已成为目前主要的支付方式。期刊网站设置收费二维码,开通移动支付,用户可以快速、方便地交费,有助于缩短审稿、出版和发行周期。3.4开拓扩展内容。论文增强信息使论文展示丰富的材料、链接广泛的知识。数字化、网络化为增强信息提供了平台,结构化排版使增强信息能够更大程度地实现。开发论文增强信息可由简单到复杂、从内部向外部逐步进行。在内容上,首先开发作者、工作单位、材料、方法、结果、文献等链接,进一步可以为论文配上文章导读、作者访谈、评审意见、读者评论以及评价指标等。从结构上,首先开发图表、数据、引用文献等内部链接,进一步进行相关材料、知识和文献以及网址、Email、DOI等外部链接,还可以配置分享、评价等功能。链接文件可以是文本、照片、图像、表格、数据集,以及音频、视频等。一些学术影响大、实力强的期刊,可利用其优质的学术资源积极探索,引领其他期刊发展。利用网站刊登商业广告、宣传科技成果、新闻资讯。网络广告有丰富的表现手段,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加载图像、音频、视频,实时、灵活、生动,可重复、可检索,速度快、效果好。相对于纸质媒体,网络广告成本低、交互性好,有链接广告、浮动广告、旗帜广告、弹出式广告、插图式广告等多种形式[22]。科技期刊网站以简洁的链接广告最适合,保持学术的严谨性、稳定性,对读者干扰少。广告丰富了网站内容,增加期刊收入;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效果更佳。加强网站资讯建设,对期刊影响力提升和产学研结合也有重要意义。3.5建立期刊网站集群平台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网站基本上是单刊网站,虽然有些主办单位相同的期刊网站依托同一家公司创办,网站风格一致,但仍是各刊编辑部运作模式。单刊运作,期刊服务内容少,服务方式单一,整体运营水平和自主良性发展能力难以有效提升[16]。建立期刊网站集群平台,提高网站整体水平和品牌影响力。聚集出版资源,各刊发挥所长、优势互补、借力发展。提升数字出版水平,优化出版内容和全文开放策略。加快应用新媒体技术,提升在线服务水平。优势期刊起带动作用,各刊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聚合各刊品牌力量,强化整体品牌形象,产生更大的传播效果和更深的影响力。建立期刊网站集群平台,还有利于保护版权,防控假冒网站。

4结语

农业调查论文范文篇8

下面我们讲第五个问题毕业论文的写作。首先要进行写作前的准备工作。第一条,先要围绕着

论题去占有和选择材料。也就是说,当你的论题已经确定以后,第一,围绕着立论去占有材料,多多益

善的去看。有的论题是来自老师已经拟订好的题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自己确立论题的,先积累材料,

再有论点。一旦立论确立了以后,再回过头来去占有材料。在占有材料方面跟我《基础写作》里讲的有

相通的地方。第一要占有材料,占有研究对象的真实的材料。比如你要研究某个作家,某个阶段的几部

作品,就将这几部作品拿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进一步来确定自己的论点。如果你的论文是报告类的,

不是纯理论性的,用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总结的形式来写论文的,那么你的调查材料、实验材料也要

占有。

第二,要对研究对象的外延材料占有。

比如你要研究的是作家作品的话,那么你就要对作家写作的背景材料,包括政治经济背景、文

艺思潮背景等。还有作家谈自己创作的材料,还有他人已经研究过的材料等。有了这些材料,你就可以

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使自己在研究当中尽量公允,不带偏见。所以,充分占有材料,也就使你的论据更

充分。这样你将来的论证就会更加深广。

第三,在有材料的基础上要选择材料。

决不能只要有材料就统统拉进来。这是你们写论文常出现的问题。比如让你写一万字,你可能

写到五六万字。象刚才那个学生一样,写出六万字,太丰富了。把握不住自己的时候,可以让老师来帮

助你,告诉你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多占有材料总比没有材料写不出来要好,因为删总是好删的。在

材料多的情况下,你就选更好的材料。

2、选择论文的类型。

第二项准备工作就是选择论文的类型。毕业论文的类型一是学术性论文,二是报告性论文。应

用性比较少的科目来说比较容易做成学术型论文,比如对作家、作品的研究,对诗派的研究。应用性比

较强的学科,比如教学领域、新闻领域、治疗科学和实验等,论文一般写成调查性的或总结性的,我将

它概括为报告型论文。

杂志上发表的3000来字的论文,一般就是报告型的论文。我曾经提到到的《新教材综合性学习

的教学体会》从标题上来说,我们能够看出它是总结型的或是报告型的。这个报告型的论文主要是总结

经验。不管是总结也好,报告也好,总之,最后是要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比如说,《新教材综合性

学习的教学体会》有这样几条规律:综合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综合性学习能够激

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综合性学习以课外学习为主,能加强课内外的结合,强化能

力的培养;综合性学习能强化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体验和认识,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朝着健康的

方向发展。他的这几个体会是努力地从理论上探讨,说明它的意义。

我们大多数学生的论文都是学术型的,学术型的论文主要是对某一个专业领域的问题,经过充

分的研究以后,用文字符号进行表达。这一类论文的基本要求是论者以自己所学的知识,对本专业的理

论问题或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学术型的论文还可以细分为两种,一是论述性的论文,一是综述性

的论文。所谓论述性的论文,最大的特点是以议论为主,有极强的理论色彩。它又可以分为立论型和驳

论型。立论型就是正面树立自己的观点,驳论型就是批驳别人的观点。综述性的论文,在我们的大型报

纸上和一些杂志很多。比如,2003年已经过了半年了,我们就可以对过去的半年时间里的小说进行综述。

如果是综述文学创作,就要对各种文体进行综述,如果进行小说综述,就要对半年来杂志报纸上发表的

小说进行描述。这是一种综述型的,往往采用一种夹叙夹议的方式。两者比较而言,综述型的论文只要

你的资料可以找到而且你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这种论文的撰写要比论述型的论文容易些。因为论述型的

论文完全是议论型的,要求逻辑思维要好一些。另外,论证的深度还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还是本科生,

那么研究生就更不用说了。比如说我的有些学生写的《北京晚报发展前景的探析》,主要谈了一下北京

晚报的特点,一个是晚报,一个是北京,怎么在“晚”和“京”这两个字上做文章的。这篇文章主要还

不是谈它的特点,主要是谈它的缺点。从读者的角度是怎么样的,从编辑的角度的角度是怎么样的,是

一种论述性的。从缺点谈怎样改进,作者谈了一下自己的策略。多方突击,摆脱自己的落后的状态。

论文类型的选择,主要是看论文的对象怎么样。如果是宏观的,我们就用综述性的面上的描述

;如果是微观的,涉及到某一个具体的作家作品或某一个问题,我们就选择论述性的。如果我们自己学

的专业应用性很强,比如说教学、新闻、农业、林业,建议大家写成报告型的论文,写成调查报告也行,

写成总结性的报告也行,都可以。这一类文章,可以看看报刊杂志。因为我们的课时有限,我无法将更

多的例文念给大家听。我只能讲这些原则性的条条给你们听。如果是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建议大家写

成报告性论文,包括调查报告、总结和实验报告。有些实验报告就可以成为论文。这是第二条。

3、要拟订

论文的写作提纲。

准备工作的第三条是一定要拟订论文的写作提纲。如果没有完整的写作提纲的话,逻辑思维就

会出现偏差。这不同于散文创作。散文创作只是一个百字文或千字文,打个腹稿差不多就可以了。三千

字的学年论文都要求打提纲,更不用说上万字的毕业论文了。把一个个提纲罗列出来,罗列出来以后看

一下,总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是什么,围绕着总论点有几个分论点,分论点列出来了以后,一定要注意

以纲带目,以目服纲这样的一个关系。把这个关系弄清楚了以后,它们之间是并列的关系还是主从关系、

递进关系、因果关系,逻辑关系一定要搞清楚。这样你才能从提纲中感受到你的研究能力到底是怎么样。

导师在辅导的时候,并不是要求你赶快把一篇稿子拿出来,而首先要求的是你跟老师交谈一下论题。当

老师确定你的论题的大小和难易都比较合适的时候,就同意你去写提纲。所以第二次跟老师交换意见的

时候,是跟老师交换一下对提纲的意见。当老师发现你的提纲根本不清楚,他就要负责把你的思路理清

楚;最后确定下来你可以去写了,你就可以动手去写了。写的过程中,有可能你觉得要推翻原来的提纲

重新写,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跟老师沟通一下,让老师给你看是否需要重新写提纲。不要做很

多无用功,等到你的论文写完了以后再跟老师沟通,老师把你的论文枪毙,就等于你做了无用功。一定

要把提纲拟好跟老师交流。

你的论文提纲的总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清楚。你的每一个分论点需要采用哪些论据,

都要在提纲里告诉老师。每一个分论点后要注明你的论证方法,或是比喻的方法,或是摆事实的方法,

或是其他的什么方法。在《阅读鉴赏评论》中为了在论文提纲方面给大家以借鉴,我举出了王魁今先生

的一篇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论文的提纲。他的写作提纲,不妨你们借鉴一下。我引用了其中的一段,讲

提纲的怎么拟制,在书的232页。你们可以看一下他的提纲是怎么拟制的。通过这个提纲的拟制,你们

写论文的时候就可以借鉴……少走一点弯路,你的提纲、材料等出来以后,就可以进行论文写作了。

4、开始写论文的时候,要注意标题拟制。

第五个大问题的第三个小问题就是开始写论文的时候,要注意标题拟制。论文的标题拟制,一

般是两个标题,如果是一个标题不太容易驾驭。一个标题往往是比较宏观一些。当然也可以用正标题来

表示论题的观点,副标题表示研究的对象。但有的时候,一个标题就把你的论题就拉出来了。比如说《

论司法活动的群众监督》,就把范围限制了。所以说,如果是一个标题一般就比较宏观。再比如说,《

经济增长的差异与农业产品优势比较》,这是一个标题。还有一种是完整式标题。完整式标题是一个主

标题,配一个副标题。一般来说,正标题是揭示论文的中心论点,副标题是表明你论述的范围和对象。

比如说,《经济振兴的宣言书——论改革者》,中心论点和研究对象的范围就交代出来了。又比如,《

向往光明,追求真善美——丰子恺哲学散文浅论》,论文的中心论点和研究对象也交代清楚,是完整标

题。还有《叙事在模式与效果之间——论《老残游记》的叙事艺术》,观点摆到提纲里去出现。拟制标

题要注意这么几点,一要贴切,二要醒目,三要简洁,四要新颖,这是论文题目的几个要求。

题目拟制好了以后,论文还要注意要写摘要,把整个论文的主要内容说一下。在论文的扉页上,

先是题目,题目下面是摘要(也叫论文提要)。论文提要要写哪些内容呢?主要交代清楚选题的背景、

理由,论文的观点和价值,简明扼要的揭示出来,便于读者(主要是导师、评委、编辑等)即使不阅读

全文就可以获得最重要的信息。一般字数不超过全文的5%.在摘要下面要有关键词。关键词把论文的主

要观点用3到5个词提取出来。比如《经济增长差异与农业产品优势比较》的关键词就是经济增长、农

产品比较优势、相关的分析、连动机制。第四个小问题要讲一下引言。引言把论文研究的理由、背景、

农业调查论文范文篇9

文章的论点表明作者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和态度,是作者的立场和世界观的直接反映。毫无疑问,任何一篇论文都必须有论点。论文价值的大小首先要看其论点是否正确。所以确立论点,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关键。论文的论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能先定论点,后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论点的形成,就是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概括、提炼的过程。有人认为提出论点是在搜集材料之前,这往往表现为毕业论文的撰写的第一步是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而实际情况是最早确定的一般都是选题的方向,比如,选定的是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题目,选定的是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题目,等等。最后确定具体题目,则是在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之后。有的学生确实是一开始就确定了具体题目,他之所以有这个把握或下这一决心是建立在已掌握了一定材料的基础上。

作为一篇毕业论文,其论点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种事物的规律性,而这种规律性的认识又只能在对大量材料的分析过程中逐渐形成。因此,确立论文的论点,必须从分析材料入手,关于这个过程,同志有过如下精辟的论述:“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实践论》。《选集》四卷合订本,第268页)

这里,首先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也就是要对所掌握的材料加以鉴别,弄清它所反映的是真象,还是假象;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是事物的主流,还是事物的支流。只有经过这样仔细地鉴别,弄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才会有真实可靠的论据,才能从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形成正确的论点。譬如,有位学生在几年前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广处于颠峰的时期,准备写一篇有关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文章,且决定从其作用正面展开来撰写。该学生在经过大量的调查,搜集了大批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发现了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带来的弊端:单纯的放权让利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可以左右企业命运的状况,政府与企业之间无休止的讨价还价便不可避免,从而企业必然具有对政策的依赖性;扩大自主权后,企业如果提高资产营运效率,便可相应增加自有资金和增加职工收入,因而企业又具有参与市场竞争的动机。企业的这种依赖性和利润刺激机制交合在一起,会诱发出种种非合理的企业行为,如追求短期行为,投资需求过旺等等。于是,这位学生通过对大量材料的分析,得出“承包经营责任制也是有其局限性”的真实结论,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形成正确的论点之后,就要“由此及被,由表及里”,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找到事物的内部联系或规律性,形成文章的论点和逻辑体系。所谓理论概括,就是从大量个别的具体材料中找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的东西。一般来说,掌握的材料越全面,从中概括出的论点越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对具体材料进行理论概括,并不是只停留在简单地对具体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因为这还只是现象的罗列,还必须深入一步进行分析、判断,找出这些现象的本质,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只有这样,文章的论点才能确立起来。所以,文章论点的确立,实际上是调查研究的问题,是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问题。那种从主观的框框出发,以框框套材料,以材料填框框的主观主义做法是要不得的。

当然,提炼、确立正确的论点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材料很多,看了之后,一无所得,表明原来所获材料是“贫矿”,提炼不出精华来。遇到这种情况,只有另换方向,进行新的资料搜集工作,而已有资料不必急于处理掉,很可能在另一场合有用,可保留下来作为资料储备;二是发现材料很多,信息蕴藏量很大,这就要求你很好地思索,在反复比较中加以选择、提炼,舍去与论题无关的材料,确立一个明确的观点;三是发现自己分析材料得出的论点早已为别人谈过,而且别人阐述得比自己还要高明。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如下办法:其一把别人的精彩意见,经过自己的消化理解,重新构思,用不同的材料,说明自己的观点;其二改变论述的角度,重新组织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从材料的提炼中确立论点要力求正确,并有新的见解。确立的论点,首先要能说服自己,做到有理有据。如果自己都认为不妥当,那就须赶快重新研究材料,重新提炼。做到论点不但能说服自己,而且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这样论文撰写就有了把握。为此毕业论文的作者,在确立论点的过程中,还要虚心地向导师请教,求得指导。除导师之外,还应得到其他有经验教师的指导,导师和有经验的教师理论基础厚、思路广、经验多,经过他们的指导可以少走弯路。

二、确立论点应掌握的原则

(一)论点的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就是要求毕业论文的作者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并揭示其规律。这首先要求论点正确。如果论点不正确,就会使整篇论文归于失败,比如《论中国的农村改革》一文中说:“中国的农村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性环节,农村的改革之路也成为城市改革的必经之路。”这个论点是不正确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十分明确地指出;“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显然,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因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状况不同,经济社会环境不同,走的也是不同具体形式的改革之路,这也是十分明显的,如果以农村改革的模式来框定城市改革,城市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也为实践所证实。所以,论点要正确,并不是很容易的,作者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提出合乎客观实际的结论。

其次,论点的表达要准确。如果表达不准确,就不能确切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并且会给阅读者带来困惑。如《谈谈物业流通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为了强调物业流通的重要地位,提出:“物业流通能使价值的转移和价值的增值得以实现。”这就使阅读者困惑不解了。众所周知,商业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态,其职能是实现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使商品的转移和价值的增值最终得以实现,而文中所讲的物业流通可以转移价值,并使价值增值得以实现是什么意思呢,实质上作者的原意是指物业流通中耗费的费用是生产性流通费用,这种生产性流通费用在一个恰当的限度内,其耗费可以转移到商品上,并且可以使其价值增值,为物业流通领域的经营者带来利润。但由于作者表达的不准确,引起了认识上的歧义。

(二)论点的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与科学性是密切相关的。科学性要求实事求是,客观性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性要求对于客观事物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然后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写毕业论文的常见毛病就是带着先入为主的框框去找材料。这是撰写毕业论文的最大忌讳,因为客观事物是极其复杂的,随时可以找到一些例子或个别材料来证实某一论点,但不能反映客观实际。例如,在70年代末,家庭联产承包这一农村经营新形式在全国各地出现,对这一新的经营形式作如何评价呢?当时,浙江某市的一主管部门领导层对此持否定态度,为证明其论点的正确,专门组织调研班子,奔赴该市各地农村专门搜集由于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集体经济瓦解,农村生产力遭到破坏的材料,确实,当时是可以找到这样的材料的。但由于搞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集体经济更为巩固,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的事例却更多。用个别例子得出一个结论,作出一个判断,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只能是错误的判断。列宁说:“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因此,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尊重客观实际,要从实际中去粗取精,得出结论,决不可凭自己的好恶去捕捉。

(三)论点的创新性原则

毕业论文要求作者有自己的见解,要求创新性。所谓创新就是能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当然创新不是轻易可以做到的,要填补某一学科的空白,或填补某一学科的某些方面的空白,这是大专、本科学生较难胜任的,但在两方面却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留下了较大的创新空间。

一是补充性论点。由于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即使一种新观点出现,当时看来是完善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总会发现原有观点的不足之处,所以,可以说,绝大部分已有的研究成果都给后世留下了补充性的研究课题。比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但社会发展到今天,实践提出了服务是否是商品的问题,这正是我们需要补充研究的领域,由此我们可以提出诸如“论邮电商品的价格确定”、“旅游企业经济效益初探”等等一大批具有补充性价值的新论点。

二是匡正性论点。补充性论点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肯定与发展,而匡正性论点则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否定与纠正。这种匡正性论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通说(即流行的说法或观点)的纠正,另一方面是对新出现的某种观点不足之处的纠正。比如,曾有一段时间,不少人把企业实行岗位技能工资作为企业唯一的分配形式,而实际上企业情况各不相同,不同的企业需要实行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不能搞“一刀切”,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以“谈谈岗位技能工资的适应性”来论述岗位技能工资的实施也是有其局限性的,就很有意义。

(四)论点的价值原则

作者在毕业论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一定要具有价值意义。其价值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所确定的中心论点应该与经济社会生活和科学文化事业密切相关,即关系到干百万人利益成为千百万人关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二是确定的中心论点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或者没有实际用途,但是具有学术价值,甚至不知在什么时候会产生出它不可估量的意义。虽然,作为毕业论文的价值所在多表现在第一类,但不可忽视有少量不可多得的闪耀着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

三、毕业论文的论据使用

写论文必须首先确立中心论点,这个中心论点要贯穿于论文的始终。但是,如果只有中心论点而没有若干与之相联系的从属论点,中心论点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不能令人信服。因此,在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之后,还必须形成若干从属论点,通过这些从属论点把中心论点加以展开,使之得到充分的论证和说明。例如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写的《二十年翻两番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一文,其中心论点便是文章的标题。为了论证这个中心论点,文章提出了如下四个从属论点。

第一,根据我国建国30年的历史经验来看,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增长7.2%的速度并不算高;

第二,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这是当时的提法,作者注)的最直接的技术经济保证,就在于我们已经找到了迅速发展农业和工业的正确道路;

第三,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最重要的还是靠工业自身的迅速发展。因为工业是大头,其总产值一般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左右,而当前发展工业生产的最重要最现实的措施,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第四,为了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就要提高折旧率,并且原则上还必须把折旧基金归还企业掌握和使用。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文章通过上述四个从属论点,具体地、贴切地论证了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就中心论点来讲,这些从属论点就是其论据,当然,这些从属论点(称为上位论点)还可继续有其他次级从属论点(称为下位论点)来论证,这样次级从属论点就成为这些从属论点的论据了。

在论点与论据的安排中展开论证,这种展开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是纵向排列形式。

--上位论点一下位论点--……

在上图中各论点之间呈逐步深入的递进关系。例如,上例提出二十年翻两番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这一中心论点,接着提出这一技术经济保证是我们已经找到了迅速发展农业和工业的正确道路这一上位论点,紧接着又提出了走这条道路最重要的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这一下位论点,而要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文章提出要提高折旧率,并将折2日基金留归企业使用。以上论点论据环环紧扣,步步深入,为中心论点的确立,建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是横向并列形式。

中心论点>(一)下位论点

>(二)

>一、上位论点

>(三)

>......

>二、

>三、

>......

在上图中各从属论点呈现横向并列的形式,这些从属论点从事物的不同侧面论证中心论点。例如毕业论文加《快我国丝绸工业技术进步初探》一文剖析了导致丝绸工业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

第一,企业技术进步意识不强;

第二,缺乏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

第三,技改资金筹措难,企业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能力差;

第四,尚未建立技术进步的激励机制。

农业调查论文范文篇10

文章的论点表明作者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和态度,是作者的立场和世界观的直接反映。毫无疑问,任何一篇论文都必须有论点。论文价值的大小首先要看其论点是否正确。所以确立论点,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关键。论文的论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能先定论点,后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论点的形成,就是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概括、提炼的过程。有人认为提出论点是在搜集材料之前,这往往表现为毕业论文的撰写的第一步是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而实际情况是最早确定的一般都是选题的方向,比如,选定的是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题目,选定的是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题目,等等。最后确定具体题目,则是在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之后。有的学生确实是一开始就确定了具体题目,他之所以有这个把握或下这一决心是建立在已掌握了一定材料的基础上。

作为一篇毕业论文,其论点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种事物的规律性,而这种规律性的认识又只能在对大量材料的分析过程中逐渐形成。因此,确立论文的论点,必须从分析材料入手,关于这个过程,同志有过如下精辟的论述:“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

这里,首先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也就是要对所掌握的材料加以鉴别,弄清它所反映的是真象,还是假象;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是事物的主流,还是事物的支流。只有经过这样仔细地鉴别,弄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才会有真实可靠的论据,才能从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形成正确的论点。譬如,有位学生在几年前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广处于颠峰的时期,准备写一篇有关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文章,且决定从其作用正面展开来撰写。该学生在经过大量的调查,搜集了大批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发现了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带来的弊端:单纯的放权让利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可以左右企业命运的状况,政府与企业之间无休止的讨价还价便不可避免,从而企业必然具有对政策的依赖性;扩大自主权后,企业如果提高资产营运效率,便可相应增加自有资金和增加职工收入,因而企业又具有参与市场竞争的动机。企业的这种依赖性和利润刺激机制交合在一起,会诱发出种种非合理的企业行为,如追求短期行为,投资需求过旺等等。于是,这位学生通过对大量材料的分析,得出“承包经营责任制也是有其局限性”的真实结论,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形成正确的论点之后,就要“由此及被,由表及里”,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找到事物的内部联系或规律性,形成文章的论点和逻辑体系。所谓理论概括,就是从大量个别的具体材料中找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的东西。一般来说,掌握的材料越全面,从中概括出的论点越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对具体材料进行理论概括,并不是只停留在简单地对具体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因为这还只是现象的罗列,还必须深入一步进行分析、判断,找出这些现象的本质,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只有这样,文章的论点才能确立起来。所以,文章论点的确立,实际上是调查研究的问题,是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问题。那种从主观的框框出发,以框框套材料,以材料填框框的主观主义做法是要不得的。

当然,提炼、确立正确的论点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材料很多,看了之后,一无所得,表明原来所获材料是“贫矿”,提炼不出精华来。遇到这种情况,只有另换方向,进行新的资料搜集工作,而已有资料不必急于处理掉,很可能在另一场合有用,可保留下来作为资料储备;二是发现材料很多,信息蕴藏量很大,这就要求你很好地思索,在反复比较中加以选择、提炼,舍去与论题无关的材料,确立一个明确的观点;三是发现自己分析材料得出的论点早已为别人谈过,而且别人阐述得比自己还要高明。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如下办法:其一把别人的精彩意见,经过自己的消化理解,重新构思,用不同的材料,说明自己的观点;其二改变论述的角度,重新组织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从材料的提炼中确立论点要力求正确,并有新的见解。确立的论点,首先要能说服自己,做到有理有据。如果自己都认为不妥当,那就须赶快重新研究材料,重新提炼。做到论点不但能说服自己,而且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这样论文撰写就有了把握。为此毕业论文的作者,在确立论点的过程中,还要虚心地向导师请教,求得指导。除导师之外,还应得到其他有经验教师的指导,导师和有经验的教师理论基础厚、思路广、经验多,经过他们的指导可以少走弯路。

二、确立论点应掌握的原则

(一)论点的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就是要求毕业论文的作者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并揭示其规律。这首先要求论点正确。如果论点不正确,就会使整篇论文归于失败,比如《论中国的农村改革》一文中说:“中国的农村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性环节,农村的改革之路也成为城市改革的必经之路。”这个论点是不正确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十分明确地指出;“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显然,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因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状况不同,经济社会环境不同,走的也是不同具体形式的改革之路,这也是十分明显的,如果以农村改革的模式来框定城市改革,城市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也为实践所证实。所以,论点要正确,并不是很容易的,作者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提出合乎客观实际的结论。

其次,论点的表达要准确。如果表达不准确,就不能确切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并且会给阅读者带来困惑。如《谈谈物业流通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为了强调物业流通的重要地位,提出:“物业流通能使价值的转移和价值的增值得以实现。”这就使阅读者困惑不解了。众所周知,商业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态,其职能是实现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使商品的转移和价值的增值最终得以实现,而文中所讲的物业流通可以转移价值,并使价值增值得以实现是什么意思呢,实质上作者的原意是指物业流通中耗费的费用是生产性流通费用,这种生产性流通费用在一个恰当的限度内,其耗费可以转移到商品上,并且可以使其价值增值,为物业流通领域的经营者带来利润。但由于作者表达的不准确,引起了认识上的歧义。

(二)论点的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与科学性是密切相关的。科学性要求实事求是,客观性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性要求对于客观事物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然后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写毕业论文的常见毛病就是带着先入为主的框框去找材料。这是撰写毕业论文的最大忌讳,因为客观事物是极其复杂的,随时可以找到一些例子或个别材料来证实某一论点,但不能反映客观实际。例如,在70年代末,家庭联产承包这一农村经营新形式在全国各地出现,对这一新的经营形式作如何评价呢?当时,浙江某市的一主管部门领导层对此持否定态度,为证明其论点的正确,专门组织调研班子,奔赴该市各地农村专门搜集由于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集体经济瓦解,农村生产力遭到破坏的材料,确实,当时是可以找到这样的材料的。但由于搞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集体经济更为巩固,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的事例却更多。用个别例子得出一个结论,作出一个判断,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只能是错误的判断。列宁说:“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因此,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尊重客观实际,要从实际中去粗取精,得出结论,决不可凭自己的好恶去捕捉。

(三)论点的创新性原则

毕业论文要求作者有自己的见解,要求创新性。所谓创新就是能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当然创新不是轻易可以做到的,要填补某一学科的空白,或填补某一学科的某些方面的空白,这是大专、本科学生较难胜任的,但在两方面却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留下了较大的创新空间。

一是补充性论点。由于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即使一种新观点出现,当时看来是完善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总会发现原有观点的不足之处,所以,可以说,绝大部分已有的研究成果都给后世留下了补充性的研究课题。比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但社会发展到今天,实践提出了服务是否是商品的问题,这正是我们需要补充研究的领域,由此我们可以提出诸如“论邮电商品的价格确定”、“旅游企业经济效益初探”等等一大批具有补充性价值的新论点。

二是匡正性论点。补充性论点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肯定与发展,而匡正性论点则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否定与纠正。这种匡正性论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通说(即流行的说法或观点)的纠正,另一方面是对新出现的某种观点不足之处的纠正。比如,曾有一段时间,不少人把企业实行岗位技能工资作为企业唯一的分配形式,而实际上企业情况各不相同,不同的企业需要实行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不能搞“一刀切”,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以“谈谈岗位技能工资的适应性”来论述岗位技能工资的实施也是有其局限性的,就很有意义。

(四)论点的价值原则

作者在毕业论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一定要具有价值意义。其价值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所确定的中心论点应该与经济社会生活和科学文化事业密切相关,即关系到干百万人利益成为千百万人关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二是确定的中心论点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或者没有实际用途,但是具有学术价值,甚至不知在什么时候会产生出它不可估量的意义。虽然,作为毕业论文的价值所在多表现在第一类,但不可忽视有少量不可多得的闪耀着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

三、毕业论文的论据使用

写论文必须首先确立中心论点,这个中心论点要贯穿于论文的始终。但是,如果只有中心论点而没有若干与之相联系的从属论点,中心论点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不能令人信服。因此,在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之后,还必须形成若干从属论点,通过这些从属论点把中心论点加以展开,使之得到充分的论证和说明。例如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写的《二十年翻两番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一文,其中心论点便是文章的标题。为了论证这个中心论点,文章提出了如下四个从属论点。

第一,根据我国建国30年的历史经验来看,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增长7.2%的速度并不算高;

第二,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这是当时的提法,作者注)的最直接的技术经济保证,就在于我们已经找到了迅速发展农业和工业的正确道路;

第三,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最重要的还是靠工业自身的迅速发展。因为工业是大头,其总产值一般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左右,而当前发展工业生产的最重要最现实的措施,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

第四,为了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就要提高折旧率,并且原则上还必须把折旧基金归还企业掌握和使用。

文章通过上述四个从属论点,具体地、贴切地论证了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就中心论点来讲,这些从属论点就是其论据,当然,这些从属论点(称为上位论点)还可继续有其他次级从属论点(称为下位论点)来论证,这样次级从属论点就成为这些从属论点的论据了。

据的安排中展开论证,这种展开一般有两种形式:

在上图中各论点之间呈逐步深入的递进关系。例如,上例提出二十年翻两番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这一中心论点,接着提出这一技术经济保证是我们已经找到了迅速发展农业和工业的正确道路这一上位论点,紧接着又提出了走这条道路最重要的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这一下位论点,而要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文章提出要提高折旧率,并将折2日基金留归企业使用。以上论点论据环环紧扣,步步深入,为中心论点的确立,建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是横向并列形式。

在上图中各从属论点呈现横向并列的形式,这些从属论点从事物的不同侧面论证中心论点。例如毕业论文加《快我国丝绸工业技术进步初探》一文剖析了导致丝绸工业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

第一,企业技术进步意识不强;

第二,缺乏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

第三,技改资金筹措难,企业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