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图书馆服务思考

时间:2022-07-08 09:21:11

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图书馆服务思考

1背景

1.1新环境。2018年6月,教育部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质量、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大学生。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强调:“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是具有战略地位和纲举目张的教育。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坚持以本为本,要把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高等学校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学条件要首先在本科使用,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实践。[1]”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高度重视本科教育会议精神,图书馆服务必须契合国家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新环境新要求。1.2新标准。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进入到提高质量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核心任务。而“专业”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要提高教学质量,“专业标准”是基础。陈宝生部长指出“质量为王、标准先行”,有了标准才能有遵循,才能有衡量的依据,才能去监管,为此,2018年,教育部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首个国家标准。涵盖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92个本科专业类,包括587个本科专业,涉及我国高等学校56000多个专业点[1]。1.3新问题。《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二条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可见,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任务是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服务。《国标》是本科专业国家标准,它与高校图书馆有无关系,涉及图书馆内容有哪些,针对图书馆有哪些“规定动作”,保障本科各专业教学需要的文献资料有哪些要求,有无“底线”和“目标”要求,涉及图书馆的学生能力培养有哪些等,为此,笔者对《国标》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图书馆服务新思考。

2《国标》中与图书馆有关内容

2.1《国标》主要内容。《国标》主要内容涉及八部分:一是概述。明确该专业类内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方向等。二是适用专业范围。明确该标准适用的专业。三是培养目标。明确该专业类的培养目标,对各高校制定相应专业培养目标提出原则要求。四是培养规格。明确该专业类专业的学制、授予学位、参考总学时或学分,提出政治思想道德、业务知识能力等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五是师资队伍。对该专业类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教师学科专业背景和水平、教师教学发展条件等提出要求。六是教学条件。明确该专业类基本办学条件、基本信息资源、教学经费投入,包括实验室、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实践基地、图书信息资源、教材及参考书、教学经费等量化要求。七是质量保障体系。明确该专业类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等各方面要求。八是附录。列出该专业类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议,并对有关量化标准进行定义[1]。2.2与图书馆有关的内容。从《国标》八大内容可明确看出,涉及图书馆的有两大部分:一是培养规格中的能力培养。例如,“设计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描述为:“掌握文献检索;论文撰写基本规范;能基本胜任网络检索能力;能够查阅和利用相关的外文资料;具备运用文献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又如,“金融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描述为“熟练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进行专业文献检索等;熟练使用专业数据库进行专业论文以及研究报告撰写”[2]。二是教学条件中的信息资源。例如,“管理科学与工程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描述为:“拥有数量充足、种类齐全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纸质和电子图书资源,本科生人均(以下简称生均)藏书量和生均年进书量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生均图书(含纸质与电子图书,电子图书册数按授权数计算)不少于100册,生均年进书量(含纸质与电子图书)不少于4册。配备满足教学需要的中文和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各高校信息资源应能满足不同层次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2]”可见,《国标》中,对本科各专业学生提出掌握网络检索能力,具备运用文献进行学术交流能力,熟练使用专业数据库进行专业论文和研究报告撰写等能力,对图书资料提出“定量”和“定性”要求。

3图书馆服务新思考

3.1实现三个突破。随着社会信息环境的不断演化和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服务从资源为中心到用户为中心再到用户导向,从技术支撑服务到技术驱动服务再到技术引领服务,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照《国标》,图书馆服务的根和本不变,以教学条件持续保障和学生能力培养始终是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尤其对社会力量办学的高校图书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高度重视《国标》要求,遵循《国标》,依据《国标》,以《国标》为指导,来调整、完善和强化新环境下图书馆服务,使图书馆服务转向“三个突破”:一是突破服务持续改进。要把本科各专业文献资源建设作为图书馆服务的根和本,必须持续达到《国标》的“定量”要求,并进行本科各专业文献常态抽查和定期评价,及时评估、反馈、持续调整和改进,切实提高教学条件保障度,确保本科各专业文献信息资源质量不断提升。二是突破服务以学生为中心。要注重在图书馆服务中激发本科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优化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教材内容,切实提高信息素养课程培养目标达成度和有效度。三是突破产出导向。图书馆服务要主动对接师生文献需求,尤其是本科生的文献需求,图书馆不再是物理学习空间,而是以更广义的文献资源供给,精准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和终身化文献需求的大平台,同时,图书馆还演变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所有参与者充分互动的学习场域。3.2图书馆服务新思考。以《国标》为依据,笔者重点对教学条件保障和学生能力培养提出新思考。3.2.1持续改进,切实保证和提高本科各专业教学条件保障度《国标》中,对教学条件的信息资源做出明确的“定量”和“定性”要求。在《国标》规定下,图书馆必须坚持做好:(1)以《国标》为指导,保证“生均年购书量”持续达标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服务本科各专业教学科研的基础,也是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的基础。因此,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图书馆坚持“组织和补充的每一种书刊来源于教学第一线”的指导思想,文献资源建设必须持续保证达到《国标》要求“生均年购书量4册”的“定量”“底线”标准。(2)优化、组织和补充《国标》中要求的本科各专业文献资源数量和配置《国标》中,有的本科专业文献资源有“定量”和“定性”要求,例如,“土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在教学条件要求:“本专业相关书籍5000册以上,专业期刊50种以上(包括电子期刊),有一定数量的外文专业期刊。本专业有关的主要现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设计手册等文献资料。反映实际工程特点的工程设计图纸、相关资料和文件。建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课程网站,提供必要的网络教学资源。保证一定的图书资料更新比例,专业生均图书进书量不少于2册。在校本科生数超过300人时,当年进书量超过600册即可。电子图书每种按1册计算,电子期刊每期按1册计算。[2]”因此,一是要重新修改管理办法。对照《国标》,针对本科各专业,必须进一步修改和细化文献资源采访细则。二是要及时反馈。定期对馆藏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按“本科各专业文献”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评价,做好自我反馈,反馈在此环节变得尤其重要,反馈是缩小馆藏各专业文献与《国标》要求的差距,并持续组织和补充本科各专业文献的数量和品种的有效方法,以保证本科各专业的文献资源达到《国标》要求,真正回归到服务好“本科各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上来。3.2.2守正创新,新不离本,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素养教育“全覆盖”《国标》对学生能力培养提升提出详细要求,“文献检索能力”是其中之一。目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有51个本科专业。其中28个专业开设了“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开课覆盖率54.9%;尚有23个专业未开设。“电子信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在“培养规格”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中指出:“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科技论文写作基本能力。”再如,“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在培养规格的能力要求中指出:“掌握知识获取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课堂、文献、网络、实习实践等渠道获取知识;善于学习和吸收他人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2]”为此,笔者有以下新思考:(1)实施信息素养教育“本科各专业全覆盖”图书馆要与教务处协同,与未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专业充分沟通,以《国标》为依据,实施“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本科各专业全覆盖”。(2)更新教材内容贯彻教育部要求的“以本为本”精神,应用型大学要培养学生“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等精神,按照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本科生应用能力为目标,来更新教材内容。去掉陈旧、落后、重复、无用的内容,更新为契合《国标》要求的新内容。(3)持续进行教学改革,激发本科生深度学习一是要进一步减少课堂教学,采用培养本科生能力多元化教学方法,如案例式教学、翻转教学、研讨式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文献综述、研究报告、组织讨论、自查与互查作业等方法,来激发本科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将“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二是要改革和修改单元作业内容,充实和补充作业深度,通过阅读、比较和借鉴专业文献,以严格、勤奋、刻苦为标准,让本科生忙起来。三是要以“脑科学”为指导,突破本科生的深度学习,促使本科生能够深入理解、灵活借鉴,善于学习和吸收他人知识。引导本科生多提问题;增加检索技能浓度,探索最佳教学节奏;引导本科生绘制思维导图,科学梳理阅读的专业知识内容等;要求本科生对阅读的参考文献,按照《国标》要求,撰写规范专业文献综述或研究报告。3.3以“四全一高”为标准,突破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国标》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核心任务,要达到《国标》要求的高质量和高水平,高校图书馆必须要有一支精干、多能、高效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图书馆服务队伍,因此,一是要求馆员做到“四全”。以《国标》为依据,要求馆员“全身心投入”到服务和管理育人中来;“全天候服务”,以“学生在哪里,馆员在哪里”的精神,线上线下解答读者问题,随时保持与本科生的交流和沟通;“全过程热情”,包括文献资源建设、借还书、读者咨询、阅读推送、知识服务等服务全过程;“全方位做好”图书馆服务、管理和面向社会开放等工作。二是要求馆员突破“一高”。在《国标》指导下,突破“读者满意度高”。读者评价是检验图书馆服务的有效措施,本科生是图书馆服务的接受者,在图书馆学习时间长、感受深,因此最有发言权。高质量的图书馆服务就是读者满意的服务,因此,图书馆服务首先要使本科生满意,包括本科生对专业文献的满意度、对信息素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和图书馆各项服务的满意度等。这实际上是本科生对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反馈,倒逼图书馆要更好地了解熟悉本科生需求,来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水平。

4结语

《国标》的八大内容中,涉及图书馆的有两大内容,它是新时代、新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重要依据,尤其是由社会力量办学的高校图书馆,必须坚持《国标》要求的“规定动作”,切实保障本科各专业教学科研需要的文献资料“底线”和“定量”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以服务的高质量来保证教学的高质量。

作者:王红兵 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