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课教学策略论文

时间:2022-09-09 05:11:00

语文复习课教学策略论文

如何搞好复习课教学,是每一位备考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复习课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考的成败。近几年的备考,尤其是97、98年的备考,我们高三语文组全体成员,为适应高考“选拔性考试”要求,在遵循“知识要点化,要点题目化,题目类型化,答案标准化”原则的基础上,对复习课教学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改变了我校语文教学长期停滞不前的状况,97年高考语文成绩在地区名列前茅。我校语文教学初现曙光。

《高考考试说明》把语文学科内容分成“语文知识和运用、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五个部分。对于这些知识学生在上高三前各个学习阶段都接触到了,只是所接触的都是一些零星散乱的知识。升入高三后,我们的教学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把这些知识用线连起来,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知识网络,通过知识的内在联系,能够根据命题的要求迅速而准确地从基础知识的网络中挑选出有关知识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取得高考的优异成绩。

高三语文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在一年时间内,既要学习五六册课本,又要系统的复习相关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对全年的教学有个通盘的考虑和安排。我们通过反复讨论,制订了如下计划。上学期上完第五册课本,复习“语文知识和运用、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完成小作文写作专项训练;下学期学习第六册课本,复习“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完成大作文的写作教学。除此之外,我们还对每周的主要工作作了安排:一周一次作文指导评讲课,一周一堂研究课,一个考点一堂示范课,一周一次集体备课。

具体来说,我们的复习课教学基本上是分三步进行的。

一、定点选题

根据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要求,把五大块所规定的各个考点又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一节课或几节课讲一个知识点。我们把点选定后,围绕这一点有关内容,选取典型例题,借助这些例题来让学生了解这个点的相关知识。

这一步是在上课前即备课阶段完成的。完成这一步,我们采取集体备课的办法。按照开学初制订的教学教研计划,在复习每一个考点前,语文组集体讨论应该讲哪些知识点,主要讲些什么内容,然后分工一人一个知识点去备课;并安排一位经验较丰富的老师主讲一堂示范课或研究课。之后,又将各自备课内容及示范课或研究课进行集体讨论,评价得失。通过补充修改后,形成统一的教案,印发给各个老师,并形成大致教法。因此,一个考点的备课要经过前后两次讲座后才定稿。这样群策群力,克服了以前各自为战的状况,调动了全体老师的积极性,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让老师集中精力、时间去搞透某一点知识,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研究探讨风气。这样取长补短,克服了新上高三老师经验不足的现象,有利于这些老师迅速进入角色,便于教学的整体提高。

完成这一步,我们主要注意了两点。一是选点尽量小。切入的角度越小,备课的难度越大,但深度越深,学生掌握越来也就越容易。比如,“比喻”这一知识点,我们就主要讲了这些知识——比喻的特点及其分类、比喻与非比喻的区别、借喻与借代的区别、比喻的运用以及篇章中比喻的理解,花五节课的时间完成。又如议论文这一文体写作,我们除了进行严格系统的训练外,还重点指导了有关内容——论证方法的运用、论证思路的开拓、议论文语言特点、命题作文的审题、材料作文的审题、材料作文的拟题、材料的积累引述、论据的分析、引论本论结论部分的分项写作以及文学评论、读后感、驳论文等各类议论文的写作。除此之外,还注意了选题典型。语文学科的各个知识点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几乎都有所反映。为此,我们选题主要以高考试题为主,没有的适当补充,自己拟编。这样既有针对性,又有代表性,更有典型性。

二、分析归纳

我们确定了知识点,选好了例题后,就要对这些例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规律性或结论性的东西来,便于学生记忆、理解、掌握、运用。分析归纳的过程是学生增强记忆、加深理解、便于掌握、培养能力的过程。分析得越详尽,归纳得越具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就越深刻,越全面,运用起来就会融会贯通,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处理和驾驭学科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求欲,启发学生发挥自己的智慧潜能,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攀登科学的下一个阶梯,不断闯入新的领域,进入新的境界,去夺取高考的胜利。

这一步是在上课时完成的。完成这一步,我们在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各个老师针对各班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本人对这个知识的理解,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打开思路,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集体讨论、相互补充、水到渠成的归纳出结论。因此各个老师上课,分析时有的深入浅出,有的循循善诱,有的高屋建瓴,有的势如破竹;归纳出的东西,有的简明,有的形象,有的全面,有的系统。真是异彩纷呈,而又殊途同归,深受学生欢迎。

如文学文化常识,古今中外,天上地下,内容庞杂、繁多,我们的老师就指导学生如何去记。有的引导学生列成图表,有的采用数字记忆法,各种各样。又如体会诗歌的意境。有的老师引用所学过的诗词通过多方引导去体会,有的就借助《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体会。以第一段为例,就提出了这几个问题:(1)这一段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2)作者用哪些形象性的词语描述这一画面?(3)能否借助想象联想把这一画面描述出来写成一段环境文字?(4)这一画面包没包含作者的心情?包含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5)借助背景体会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通过这样一层一层的深入引导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体会意境要从这几方面入手。即①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②抓住形象性的关键词语;③注意意象,借助联想想象。又如解答语言连贯中的排序题就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出了切实可行的解题思路:①借助外部语言标志(体现时序的词语,表示各种关联的词语,前后句中表指代、承接、照应性的词语);②根据语句的内在联系(语段中常见的总分、并列排列方式和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等各种逻辑顺序);③整体把握,抓中心句,化难为易。

完成这一步,老师的启发诱导作用是关键。诱导得法,气氛活跃,学生易记易懂,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一课一得。对于这一步,我们尤其注重各类题型的分析归纳,也就是解题方法的指导。根据知识点设计的各种题型,解答时总有一些规律可循,我们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规律,那么在以后碰到类似的有关知识题型时,就会迅速准确的找到答案。

这一步我们着重注意了分析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我们要让学生全体参与,按照前一步确定的点,紧紧抓住这一点进行分析。如果搞花架子、求形式,老师虽口若悬河,唾沫横飞,却劳而无功,得不偿失。同时注意了归纳出的东西尽可能有可操作性,特别是归纳出的解题思路。如果归纳出的东西缺乏操作性,就没有多大价值,起不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公务员之家

三、训练检测

理解知识和巩固知识是运用知识的基础。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学生从掌握知识到形成技能,从技能发展到技巧,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就是在反复的练习中,从最初的不会、不准确、不熟练逐步地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我们前面讲的采取各种办法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其教学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鉴赏评价各项语文能力。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配以适当的科学的训练。通过训练检测达到目的。为此,我们采用了多种训练检测的方法。课内训练和课外检测相结合,知识点单项训练和考点检测,强化训练相结合,单元检测和综合模拟训练相结合。特别是一月一次的综合测试更是检测学生一种有效手段。一般地,在讲完一节课的内容后,出几个有坡度的题目让学生口头的或书面的当堂训练,检查所学情况;在讲完每一个考点后,花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做一套考点训练;对高考热点难点内容还组织几套题目进行强化训练。真正做到章节过关,考点过关,一步一个脚印,稳打稳扎。这样反复的、多角度、多侧面的立体化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如果缺少这一步,我们前面讲的各种知识就落不到实处,培养学生的能力就会变成一句空话。这一步是在课内或课后完成的,而主要是在课后完成的。完成这一步主要在于平时检测题和模拟测试题的选择组织运用,即资料复习的选择运用。整个学年我们主要组织选择了这几套资料:38校编的《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及与之配套的《题典》、北师大出版的《考点强化训练》、28套模拟测试题。这个学期又订了5套北京的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另打算在5月份组织10套考前实战训练。对于这些资料我们是这样使用的。复习有关知识用《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课堂训练用《题典》上的题目,争取知识点讲到那里,《题典》上的题目做到那里,原则上不用整节课的时间训练和评讲。在讲完每一个考点后利用时间训练《考点全程训练》,抽查了解教学面掌握的情况,普遍性的问题重点讲评。模拟测试卷一星期一套,全批全改讲评,同时对于编的10套实战训练题,集体讨论统一评讲答案。而强化训练内容主要是集体讨论自己组织编写,像我们编的《词语常用手册》及“词语强化训练”,学生普通反映良好。

完成这一条,我们重点做到了正确选用资料。我们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尽管各地资料很多,订单铺天盖地,但我们觉得真正有价值的不多,所以我们“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尽可能选用那些高质量的适合我们教学及学生训练的资料,真正的为我所用,保证我们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觉得28套模拟测试卷在上学期用是适用的,我们已连续订了三年。38校编的《题典》题量丰富,训练量大,很适合学生平时训练,只是“语言知识和运用”这一部分的题目编排有分类不当的现象,稍加修改,不失为一本很适用的资料。同时,训练落到实处,按照定时、定量、批阅、精评的原则,把各项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如何搞好复习课教学是一个相当大的命题,涉及的内容很多。在这里我们仅就教学思路作出了一点初步探讨,抛砖引玉,愿意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这一有积极意义的命题,搞好我们的备考复习,为提高全地区的语文教学水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