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和创新研究

时间:2022-09-19 09:44:34

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和创新研究

摘要:小学是学习初次系统化学习相关知识的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理念的重要阶段。尤其是语文方面的阅读教学部分,属于学生有意识学习和阅读的启蒙教育时期,对学生未来学习语言和文学知识有着重要的影响。此次论文主要探讨的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

关键词:阅读教学;实践创新;策略

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对学生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在信息技术的社会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往的语文阅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所以,对于小学时期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除了日常的教学任务以外,需要注重学生思维、情感和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促进学生思想和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长。

1.创造和谐、民主的阅读氛围,突出学生的阅读主体位置。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当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创造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打造和谐、民主、自由的阅读教学环境,从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让学生自由阅读。同时,教师也需要放下身段,参与学生的阅读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在舒适的环境氛围中阅读相关的内容,而教师则可以有效的引导,与学生交流阅读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尊重,让学生大胆谈论自己的想法,从而积累相关的文学知识。

2.读写结合,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在整个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是非常关键的。其中,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紧密相连,阅读是写作知识的积累环节,而写作则是反映学生阅读效果的关键。所以,对于学生阅读方面的能力提升,就需要联系写作方面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创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写作阶段都是从最初的模仿开始,然后,到段落的自我创作,最后,根据事件的情节发展、人物特点等,进行全文润色,最终写出优质的文章。由此可以得知,写作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写作的基础,作为阅读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在阅读文章中,认识到自己需要积累哪些素材,发现哪些素材值得积累,养成随笔记录的良好习惯,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在兴趣的推动下,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从更多经典的作品中,得到思维上的一种升华,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制定详细的阅读教学计划。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是主要的引导者,“教学”之所以称为教学,其主要原因是进行知识的教导和传递,让学生从中学习到一定的知识和道理。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重视,还需要注意学生学习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计划地开展阅读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尤其是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而言,年龄较小,思维简单,对新鲜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所以,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学生是非常乐意的。但是,这个时期学生的记忆不是很好,很容易忘记学习过的知识和内容,所以,如何加强这些知识的印象,是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为此,教学应当合理应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在阅读早期教育阶段,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图片型的阅读内容或者带有故事情节的阅读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加深学生的阅读层次,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掌握其中的阅读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引导学生认清阅读目的,合理应用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需要传授一些阅读的方法,启发学生探索属于自己的阅读方法。通常情况下,小学阅读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目标阅读法。它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基础,有目的筛选合适的阅读内容。第二,快速阅读法。它主要是默读全文,让学生简单大概了解文章的内容,进行快速阅读,从文章字里行间中快速接受相关的信息,然后,进行有效总结。第三,揣摩法。它是需要学生在阅读之前或者阅读过程中,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仔细揣摩,比如,文章内容的情感表达,思想表达,文章主旨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理解其中的大概意思,以此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总之,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自己阅读的目标,比如,有的学生是具有阅读的兴趣,有的学生是为了写作而阅读,有的学生是为了阅读而阅读等等,必须让学生认清自己的阅读目标,并合理应用相应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从短期教育可以得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从长期角度分析,语文阅读教学,它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王全刚 单位:甘肃省会宁县太平店镇大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