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统编教材语文元素的发掘

时间:2022-01-02 10:40:56

低段统编教材语文元素的发掘

[摘要]语文统编教材蕴含许多有价值的语文元素。教师要发掘教材中隐含的语文元素,抓住它的层次性、陈述性和主体性的特点,巧妙利用它提供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语文元素;层次性;陈述性

语文统编教材和以往语文教材相比,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以语文元素与人文主题两条线索来组合成单元教学内容。在以前的语文教材中,由于过于凸显人文主题,以至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本体性的内容并不是很明确。同时,教师的文本解读水平明显高于学生,于是就出现了教学内容高于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的情况。而统编教材的这种改变,真正凸显了学生“学”的地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尽力挖掘文本的语文元素,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一、体现层次性

层次性,就是指根据学段的教学目标,语文要素呈现出递进式的特点。在语文统编教材中,这个特点体现得尤为明显。如,一年级上册教材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图画阅读,到下册就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文本信息做出简单的推断。这种层次性的阅读训练要求,体现了学的梯度性,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如,一年级下册的《一分钟》一文,强调一分钟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文章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做个守时遵纪的好孩子。为了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课后习题安排了这样的练习:“要是早一分钟,就能赶上绿灯了。要是能赶上红绿灯,就。要是能及时通过路口,就能。要是能赶上公共汽车,就不会迟到了。”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习题的要求,挖掘其中的语文元素。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中的句子,用“要是……就……”这样的形式进行说话练习;然后,引领学生根据文中明显的文字信息去推断。这样,使学生把握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可见,在低段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从整体入手,把握好语文要素之间隐含的层次性,引领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训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二、体现陈述性

在低段的语文统编教材中,如果认真阅读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教材中暗含不少的语文元素。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运用到哪些语文元素呢?这就需要教师独具慧眼,用专业的眼光去寻找、发现,从而帮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一文的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在这个段落旁边有这样的阅读提示:“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这个阅读提示让学生从第一段中去寻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在教师的启发与鼓励下,学生从“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中了解到了“孤单”表示只有一个。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抓住三个“只有”去进一步感受“孤单”一词的意思。这样,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在学生掌握这种方法以后,在后面学习《怎么都快乐》这一课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方法,熟练掌握这种方法。低段语文教材隐含的语文元素有很多,教师要努力挖掘,并充分利用,以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体现主体性

主体性包括学生与语文本体内容两个方面。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人们普遍对人文因素关注较多,而对语文这一基本要求关注较少,这导致语文元素的把握不够精准。而在语文统编教材中,课后习题大都具有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特点。这就使得语文显得更加好学。教师可以从这点入手,引领学生快乐学习。如,一年级上册的《小蜗牛》一课,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对话,向学生介绍了一年四季的特点。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并且还配备了的四幅插图。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借助插图来学习课文。课后习题中有这样的要求:“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在图画的帮助下,你猜出了下面的字是什么字吗?蜗牛发芽草莓蘑菇(图)。”在课堂上,按照课后习题要求,教师先让学生借助图画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借助插图来理解课文内容;最后,再引领学生展开猜字训练。这样的阅读教学简单、生动、形象,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对教材出现的各种语文元素,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引领学生学习领悟,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逐步提升。真正的语文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挖掘语文教材的语文元素,合理利用,这样才能让学生快乐阅读,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谷夏燕 单位:江苏盐城亭湖新区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