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15:19:48

低段范文篇1

关键词: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受教育的初级阶段,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娃娃抓起。小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探索心理和好奇心理是非常强烈的,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紧抓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此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采取有效策略,培养阅读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阅读的根本动力,心甘情愿地进行阅读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真正达到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目的。教师在进行语文的教学实践中,要紧跟学生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创造合适的教学情境,有效开展阅读教学。1.引导自主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阅读方式方法的引导,同时还需要学生的自我提升的要求,通过学习相关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增强阅读的深度和速度。例如,一位教师在对课文进行教学时,选择让学生进行泛读、略读,在进行较为重要的重点篇目文本的教学时则要求学生进行精读、研读,通过反复阅读增加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探求文本作者的情感态度,体会其中所传达的价值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教师要发挥好引导的作用,保证学生的阅读习惯得到较好的培养。2.引导课外阅读,培养阅读兴趣。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单纯地进行课内教学活动的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开展实施教学活动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需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学生积极鼓励,让学生有阅读兴趣,有阅读动力,通过针对性的对文本进行仔细研读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进行阅读指导,培养阅读能力

在低段小学语文阅读科学家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深入化的阅读指导,以此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1.基于教材内容,培养阅读能力。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状况,内容的设置和单元的划分都是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编排的。在语文教材中设置多篇与人文知识和人文修养相关的文本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主,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学习的能力和技巧等方面进行多角度进行全面发展,由简答易懂的基础语文知识到需要思考、感悟和拓展的要求较为高的知识内容均在统编版教材中有所体现。教材中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实施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教师应在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将教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2.组织层次训练,培养阅读能力。层次性的阅读训练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这一点在统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所体现。通过系列单元内容的形式来编写教材,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和学习内容循序渐进的递进关系,保证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有据可依。教师要在对教材内容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精准抓住教材文本的情感态度取向和价值观来在进行教学时对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感悟文本能力有的放矢。从长远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规划。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语文文本阅读能力的养成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重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对语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也要给予关注。

三、引导写作训练,培养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是由浅入深、由易渐难的,在掌握了语文基本的字和词语之后就要进行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对于刚刚学会语文字词的小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方面开始帮助学生开展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活动,不清楚具体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方法,学生也由于知识厚度不够对于阅读和写作处于懵懂和不解的状态。教师可以结合课外阅读拓展的方法来开展小学的语文阅读与写作课堂教学,打造坚实的语文知识基础后,通过不断的训练来加强阅读和写作能力。综上所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还是以基础为主,不断地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兴趣和对艺术文本的赏析能力。

学生通过广泛阅读课外读物积累学习素材、发展身心、提高对于社会和自我的认知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来讲,好的兴趣培养成功就是良好的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习和阅读的兴趣养成是统编教材的探索方向和努力方向,也是广大教育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有了兴趣,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就会更加顺畅,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便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谢绍贤.小学中低段群文阅读教学文本的选择[J].教学与管理,2019(5).

低段范文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部编版

2019年秋季,教育部下发部编版教材为中小学语文学科统一教材的通知,这在统一语文学科教育方向的同时,为小学语文教育发展带来了助力。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适应教材版本的改变,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服务,成为了考验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从素质教育目标角度来看,部编版教材在人教版基础上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进行了更为全面的规划,抓住教材这一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顺利的完成教材版本过渡。

一、教材版本变更带来的挑战

1.内容调整带来的挑战。在小学语文教材版本从人教版更换成部编版之后,教学内容的调整会给教师的教学行为带来巨大挑战。一方面,部编版教材内容更为适龄化,其在语文低段内容设计中多以童话故事、小动物为主,这会让已经适应和习惯人教版内容的学生,出现不适感。另一方面,部编版教材中加入了“口语交际”等环节,这是人教版教材中所没有的,如何让学生能够坦然的接受和进入到口语交际学习中,也成为了考验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2.目标调整带来的挑战。小学语文教材从人教版向部编版变更后,其在教学目标上出现了变化,这也会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带来影响。相较于人教版教材而言,部编版教材的教学目标更侧重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丰富,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获得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的锻炼,这让小学语文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心智发育,同时也更贴近素质教育目标。教师如何完整的将这些内容表现出来,并带给学生良好的指导成为了考验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做好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策略

1.创设优质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动力。“创设优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实现对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教材版本的变化,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都会有所调整,这会让已经适应原本教材模式的学生出现不适。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教师一定要做好教学环境的构建,通过对多媒体技术、游戏等形式的有效运用,在课堂上构建起形式丰富、内容多元的课堂环境,由此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例如在进行《动物儿歌》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就可以在导入阶段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儿歌的播放,让学生可以直观、具体的进行儿歌的欣赏,并从中掌握一些关于生字的内容,由此来实现学习动力激发,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打下基础。2.加强课堂师生互动,提升学习体验。“加强课堂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也是实现教材版本过渡,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措施。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设计者,其是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桥梁”,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低段学生而言,他们无法依靠自我调整来适应教材版本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通过在思维、语言、行为方面的引导,来完成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帮助他们适应教材版本过渡,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3.丰富课后训练模式,培养语文素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对部编版教材中课后训练环节内容的应用,让学生可以摆脱课堂,进入到生活当中去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由此来实现对他们的语文素养培养。例如在完成《金色的草地》一课的教学后,我就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带领学生到学校操场中去观察草地,让他们发现绿色的草变成了金色的,让学生明白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学会感受课文对现实生活景象的描写,实现对他们的语文素养培养。

综上所述,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材版本变更的过渡,不仅可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够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提供助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发挥出自己的教学设计者、引导者作用,在仔细研究教材变化的基础上,让教材内容以学生所能够理解的形式予以出现,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学习,并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带来支持,也为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商春艳.部编教材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与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30):234-235.

低段范文篇3

[关键词]统编教材;语文元素;层次性;陈述性

语文统编教材和以往语文教材相比,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以语文元素与人文主题两条线索来组合成单元教学内容。在以前的语文教材中,由于过于凸显人文主题,以至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本体性的内容并不是很明确。同时,教师的文本解读水平明显高于学生,于是就出现了教学内容高于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的情况。而统编教材的这种改变,真正凸显了学生“学”的地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尽力挖掘文本的语文元素,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一、体现层次性

层次性,就是指根据学段的教学目标,语文要素呈现出递进式的特点。在语文统编教材中,这个特点体现得尤为明显。如,一年级上册教材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图画阅读,到下册就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文本信息做出简单的推断。这种层次性的阅读训练要求,体现了学的梯度性,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如,一年级下册的《一分钟》一文,强调一分钟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文章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做个守时遵纪的好孩子。为了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课后习题安排了这样的练习:“要是早一分钟,就能赶上绿灯了。要是能赶上红绿灯,就。要是能及时通过路口,就能。要是能赶上公共汽车,就不会迟到了。”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习题的要求,挖掘其中的语文元素。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中的句子,用“要是……就……”这样的形式进行说话练习;然后,引领学生根据文中明显的文字信息去推断。这样,使学生把握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可见,在低段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从整体入手,把握好语文要素之间隐含的层次性,引领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训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二、体现陈述性

在低段的语文统编教材中,如果认真阅读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教材中暗含不少的语文元素。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运用到哪些语文元素呢?这就需要教师独具慧眼,用专业的眼光去寻找、发现,从而帮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一文的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在这个段落旁边有这样的阅读提示:“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这个阅读提示让学生从第一段中去寻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在教师的启发与鼓励下,学生从“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中了解到了“孤单”表示只有一个。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抓住三个“只有”去进一步感受“孤单”一词的意思。这样,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在学生掌握这种方法以后,在后面学习《怎么都快乐》这一课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方法,熟练掌握这种方法。低段语文教材隐含的语文元素有很多,教师要努力挖掘,并充分利用,以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体现主体性

低段范文篇4

关键词:低段体育;教学情境;兴趣

所谓情境,是指在对社会和生活中的场景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影响学生的课堂教学实例。课堂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来改善教学效果而创设的虚拟环境。体育课要不要创设情境?很多教师认为不要,理由是体育课不像数学课那样抽象难懂。但笔者认为,学生在体育课上消耗的体力比较大,低段学生年龄较小,如果只是机械的讲解与训练,很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学生懒得参与课堂活动。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如何有效创设低段体育教学情境呢?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好动、爱玩是小学低段学生的共性。我们可以把很多体育教学内容做一个适度变身,以儿童熟悉的“玩”的情形呈现出来,隐去我们一般所说的体育术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比如,对于投掷类项目,学生握不住铅球和实心球,对该类运动缺乏兴趣。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带自制或者自购的物品,如纸制飞镖、橡皮蛋、纸飞机等,只要物品是安全的、数量在一定范围内的都可以。学生都喜欢自己动手制作物品,爱展示自己的自制品、自购品,教师可借助学生的这种心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一般情况下,班主任出于环境卫生的考虑,不允许学生在课下玩纸飞机。于是,我曾在体育课上组织一场纸飞机比赛,学生兴致盎然,大喊“老师万岁”。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运动项目。比如,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跳橡皮筋,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跳橡皮筋的活动,我还特意编了一首儿歌:“橡皮筋,橡皮筋,一蹦一跳多带劲,你跳我跳真过瘾,跳得久了脚更轻。”学生边唱边跳,大大提高了运动积极性。

二、探寻形象感知点,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低段学生对抽象事物的认知相对困难,他们喜欢通过直观的形象来理解知识,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时,一定要既科学,又形象。比如,高抬腿跑的动作很难掌握,学生难以理解其要领,练习时候觉得枯燥乏味。于是,我就将动作要领编成儿歌:“一腿高抬要屈膝,一腿伸直快蹬地,手臂弯曲自然摆,眼看前方挺身体,前倒后仰不可以,跑起步来像小马。”我一边示范,一边解释儿歌的意思,突出“小马”的形象。学生模拟动作,学得快,记得牢。又如体操的仰卧挺身动作,我做一头翘时,就问学生:“这个动作像小鸡吃米吗?”学生很兴奋地回答:“像。”接着,学生模仿小鸡吃米做动作。

三、挖掘环境变异点,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低段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心理还比较稚嫩,兴趣点丰富,很容易兴奋和好奇,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很容易出现见异思迁的现象,不适合进行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运动量普遍较低,对耐力、速度、力量的要求比较小,而且有极强的合作性和趣味性,低年级学生容易对这样的运动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导入这些传统的运动项目时,教师可以对场景进行适度的变化,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例如,我创设过一个情境———快乐的田野:春天到了,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碧绿的田野上,勤劳的农民正在辛勤劳动,他们筛选谷子、赶牛犁田、抛秧耕种,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我问:“大家想不想去帮农民伯伯干活?”学生说:“当然想!”于是,我布置任务:用转呼啦圈表示筛选谷子,转得越快,谷子筛得越多;用抽陀螺表示赶牛,陀螺不停,牛就耕个不停;用滚铁圈表示犁田,把握好方向,勇往直前;用扔沙包表示抛秧,要求一个“准”字;用拍皮球表示耕种,拍得越多,种得越多。根据我的任务安排,大家忙碌起来。一批学生先转动呼啦圈“筛谷子”,紧接着,另一批学生抽起了陀螺赶牛,再滚铁圈、扔沙包、拍皮球,“犁田、抛秧、耕种”一气呵成。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起跳《小苹果》,扭动屁股,感受一下喜悦的心情。从小生活在城里的孩子只有在电视、课堂上了解过农活,在体育课中,他们体验了一把“农活”,既提高了运动兴趣,又体会到了劳动是光荣的。

四、进入偶像崇拜点,体验意志过程

低段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活泼好动,喜欢当英雄。如果能让他们认为某项活动好玩、有激情、能当英雄,他们就会全身心投入其中,乐此不疲。例如,我创设过一个反映艰苦岁月的游戏情境,叫“红军新长征”。首先,我花一、两分钟介绍红军长征的事迹,然后把学生平均分成四组,任命他们为“新红一军”“新红二军”“新红四军”和“新二十五军”。为了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我用“走过长凳———爬过垫床———跳山羊———跨水坑”来模拟当时红军“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的感人情景,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游戏的内涵,体验红军艰苦奋斗的过程,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歌颂、热爱、学习红军的情感。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个个生龙活虎的样子,真的把自己当作红军,最后胜利“会师”。活动在全班学生共唱《歌唱祖国》中结束,学生走、跑、跳、爬的基本技能也得到了训练。

五、寻找身边动情点,培养学生的运动情感

每一个儿童都渴望长大并拥有“成人感”,上小学后,学生有了对人、对己、对事物的评价标准。外界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将成为学生努力的动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例如,在一次实心球练习课中,我借助校内一个学生的家庭的遭遇,创设了一个情境:“一年级(4)班的陈悦月同学的爸爸得了大病,治疗需要很多钱,但她家里的条件不好,急需要资助,他们班的同学都捐了款。这节课我们也来模仿一下他们的行为,方法是这样的:参赛者在距目标8米处,将实心球投入直径为20、40、60、80厘米的圆心中,最后落点在同心圆中就得分,从内到外依次以5万、3万、2万、1万记分。规则:(1)参赛者每人轮流投掷五次,以五次得分之和计成绩,拿到的钱数就是你募捐的资金总和;(2)如实心球掷在线上,则以外圈的成绩计分。”学生了解情况后,顿时斗志昂扬,争先恐后地想得到更多的钱去慰问陈悦月同学的爸爸。学生在练习时,全神贯注地投出每一球,唯恐得不到更多的奖金似的。活动结束后,学生把所得的资金总和报给我,前十名的学生下次活动课到体育室借器材时有优先权。这样一来,一堂本来枯燥的练习课就这么顺利地完成了。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的地域特点和教学内容,综合挖掘有利因素,创设健康的、和谐的、活跃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创设的情境可以是夸张型的、幽默型的、经典型的、时髦型的,还可以是怀旧型的,只要学生积极参与,能完成教学任务就行。教师创设有效的体育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锻炼学生的身体,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作者:茹海亮 单位:浙江绍兴市越城区鉴湖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低段范文篇5

1.更易于激发阅读的兴趣。低段是孩子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他们对一切都很新奇,也乐于尝试。群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为孩子呈现了更多的文章,能使学生得到更多元、丰富的阅读体验,也更易于唤醒他们的阅读兴趣。群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同时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大量阅读的时间,而学生只有在大量阅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真正爱上阅读。群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十分开放,合作、讨论、交流、质疑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而这些方式符合了低段孩子好动、好说、好想的心理特点。

2.更有效实现阅读的保底量。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低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规定为五万字。这五万字虽不多,但对低段孩子而言却十分不易。北师大版的语文教材中一二年段的课文(包括语文天地中的拓展阅读)总共才约三万字。低段学生因受识字量的限制,课外阅读较有难度,需要家长陪读。对于重视家校配合的家长,其孩子的阅读量必定不在话下,但对一些工作忙碌或对阅读本身不重视、不感兴趣家长而言,要让孩子阅读完这五万字,却犹如水中捞月一般。在群文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有序组织下可通过“听读”“看拼音读”“分享读”等形式,阅读到大量课外的文本。

3.更好地促进思维发展。群文课堂倡导多元发散思维,让孩子在丰富的交流碰撞中去构建自己对议题的认知。低段小朋友处于想象力与创作力异常丰富的阶段,群文课堂的教学能为他们的灵动思维提供最好出口,让他们诗一般的语言和天才一般的创造力得到尽情释放,也能推动他们更快更好地建立学习间的联系,发现学习方法,感受学习乐趣。

二、低段群文阅读教学的操作

1.议题扣“趣”。群文阅读教学议题应具有趣味性。低段的学生对生动的故事情节、夸张的想象、丰富的语言和拟人化的生活事物等尤为感兴趣。因此,在确定议题时,应尽量挑选一些有趣的童话、儿童诗、儿歌、寓言、神话等作为切入点。如议题“童话中的不可思议”,选择《猫小花和鼠小灰》《书本中的蚂蚁》《梨子提琴》《豌豆公主》四篇故事为一组,感受童话中离奇的想象。那些平时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出现或令人不可思议的情节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阅读兴趣,感受童话故事中抓住事物的特点夸张化想象的魅力所在。在孩子们兴致盎然的学习状态下,引导他们发现“故错”的手法,感受颠倒的乐趣及儿歌的韵律。

2.文本力“简”。群文阅读教学围绕着一组选文所贯穿的议题展开深入的理解和探究,学生在过程中学会的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理解,而是通过多文本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来看待同一个事物或问题,形成强烈的思维张力,极大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阅读效率。因此,群文阅读在课堂中一般要同时推进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文本。低段的学生识字量不够,阅读能力相对低下,因此,所选文章不能太长,内容不能太复杂。同时,在“简”中求“精”,挑选一些经典的、比较有文学价值的“美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广泛阅读并且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审美力。采用幻灯片展示等多种方式保持孩子的阅读热情,尽量避免一节课的文本阅读都用同一种方式进行。

3.方式求“活”。低段学生天真烂漫,自我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但对有兴趣的事物却可较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低段孩子的年龄特点要求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如游戏、竞赛、情境营造、表演、动手操作等,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第二届全国群文阅读教学大赛中,温州市的曹海棠教师执教二年级群文阅读课《一圈一圈往下绕》时,选择了五个文本:《房子里有箱子》《需要什么》《我底下有什么》《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打瞌睡的房子》,让学生感受环绕诗的好玩有趣、不同的表达形式以及写作手法。教学中,教师先出了一个俄罗斯套娃,让学生上台演示套娃的特点,然后出示一组诗歌:《沙发》《房子里有箱子》《花一朵》,让学生从中找出具有俄罗斯套娃特点的文本,并试着将自己的发现画“图”表示出来,再借用手势的大小和声音的高低读出《房子里有箱子》这一文本的特点与趣味。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一圈一圈往下绕”这一特点,采用“玩”(玩俄罗斯套娃)、“找”(找环绕诗)、“画”(画环绕诗结构)、“读”(带动作读出环绕诗特点)等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兴致盎然地感受环绕诗的特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低段范文篇6

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展开需要学生的参与。那么,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呢?特级教师孙剑锋说:“口语交际教学,意味着在特定的时空内,教师就预设或者创设话题,引领学生心灵对话。人格平等,对话畅通;人格不等,对话阻塞。心灵对话当建立在人格平等的教学场里。”因此,口语交际课堂要营造安全的情境,在师生、生生配合中,让学生感到安全愉悦,从而敢于参加交际,敢于畅所欲言。首先,在课堂上,我们要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自由的和谐氛围,要鼓励学生战胜怯懦,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口语交际的主题。其次,学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从而创造一个轻松、积极的班级口语交际环境。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话和帮助别人。这样和谐的情境创设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氛围,也能增强学生的心理安全感,更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何捷在教“商量”一课时,因为是借班上课,学生有些胆怯,不敢参与。当一位小调皮(扮演“小明”)在和教师扮演的同学(中午被小明打了的小易)进行“商量”时,面对“小易”的一再拒绝,小明竟然跪下抱住了小易的腿。在场的同学一片哗然,场面很乱。然而,何老师却笑着说:“抱大腿也没用,谁让你打了我。”小调皮起身,自然地离开了。随后,教师也没有给予这位学生任何评价,因为这样的事情,小学生之间经常会发生。如果教师去强调行为的不当,进行课堂纪律的说教,就是用道德绑架了孩子天真的想法,也束缚了他们的交际兴趣。因此,教者要想孩子所想,说孩子的话,不仅能化解场上的混乱,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上的轻松气氛。这样便消除了参与者的“顾虑”,让他们参与到交际中来。

二、创设补白情境,拉近参与者的“距离”

补白是一种课堂教学艺术。教师运用合理的补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并非所有的口语交际课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有类似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口语交际中,教师适当地创设补白情境,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交际的内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力求做到在整个童年时期内,使周围世界和大自然始终都以鲜明的形象、画面、概念和印象来给学生的思想意识提供养料……”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丰富口语交际情境化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措施。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使学生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色彩明亮、赏心悦目的画面,再加上音乐的渲染,不仅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更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商量”为例,为了能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商量,如何商量,商量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何老师没有直接出示课题,而是通过绘本故事《你别想让河马走开》,在幽默俏皮的背景音乐中,在绘声绘色的故事讲解中,揭示课题,通过学生扮演小老鼠,使其在具体的情境对话中去商量,体会商量的含义,从而总结出“商量”的秘诀——有话好好说。因此,在这样的补白情境中,教师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次口语的内容、目的,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游戏中明白自己具体该怎么做。这便在无形中拉近了口语交际与参与者的距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一个可搭建的支架。

三、模拟生活情境,明确交际中的“身份”

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理论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他认为生活与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可以在生活中学习各种知识,以提升自身的相关能力。统编本对口语交际话题的选择,真正是以贴近学生真实生活为内容,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参与、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也提高了学生的语用能力。然而,为了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热情,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情境中观察、说明。在“商量”中,何老师创设了“小明今天过生日,恰巧要晚值日”这一熟悉的情境。贴近生活的情境在一瞬间吸引了众多的参与者。在惯有思维的支配下,大部分的交际对话都是“XX,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要早一点回家,今天你能帮我值日吗?”“好的”。于是,“商量”在短短几分钟内全部成功。虽然简短,但却不能说交际失败。因为在“身份”认同的前提下,孩子与孩子之间,熟悉的孩子之间,交际的语言可以不需要完整,甚至不需要语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足以交际。此外,为了交际的真实性,何老师让表演者模拟“扫地”“看球”“借书”这些动作,让交际者牢记自己的身份。这更有利于交际的完成。教师将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表演中,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活学活用,也能使学生对课堂产生新鲜感和亲切感。“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表现是孩子本能的欲望”。在生活情境中,教师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训练,进行真实模拟,既可实现互动,提高学生交际的兴趣,又可使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交际。这种角色扮演使学生有亲身体验和身临其境之感,情绪由此变得高涨起来,交际的主动性才会被激发出来。

四、巧设困难情境,编排活动中的“状况”

口语交际教学是一项双向或多项的信息传递活动,而不是单一的对话活动,其具有临场性、突发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遇到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充分地进行预设,编排出活动中的各种“状况”,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强烈的学习愿望。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可巧设“困难”,让学生觉得课堂充满挑战性,积极思考,跃跃欲试,从而增强学生交际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交际内容的实效性、真实性、普遍性,更要关注交际者的身份,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脱离实际的交际是无意义的空谈。在“商量”中,何老师的交际步骤是由易到难,从自由选择交际的对象到设置特定的三个不同身份的对象。在大部分学生选择“班长”和“死党”来商量之后,何老师又创设了一个“困难”情境:如果只剩下仇敌“小易”,无人可选的情况下,怎么商量?何老师紧紧抓住“小易”这个角色的特点,进行多次商量。在表演的过程当中,随着“困难”的升级,我们发现,不同的“小明”,其交际的语言和想法都不尽相同,突发“状况”也是频频发生。以下是几种典型的状况。状况一:小明:“小易,今天打你是我不对,你能原谅我吗?”小易:“没门儿,哼!”状况二:小明:“小易,对不起,你大人有大量就原谅我这一次吧”小易:“看在你苦苦哀求的份上,就原谅你了。”小明:“今天是我生日,小易你能帮我值日吗?”小易:“原来如此,不行。”状况三:小明:“小易,今天是我错了,你打我一顿吧,这样我们就扯平了。”小易:“别来这一套,说吧,什么事?”小明:“今天是我生日,我要早点回家,你能帮我值日吗?”小易:“行啊,蛋糕拿来我就帮你值日。”小明:“现在没有,明天保证带给你。”小易:“我现在就要,没有,免谈。”“仇敌”这一情境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何老师可将此作为一大难关,在不同的对话中,让学生体会“商量”也会随着对象、身份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此环节的“商量”无一成功,从而得出“商量”的另一秘诀:商量不得,改变方向,再商量。面对“小易”的百般刁难,商量行不通,那么可以转变角度。第一,另选他人商量。第二,过生日这件事,可以商量。第三,过生日的时间可以商量。于是,我们便有了以下交际的延伸环节。第一种:小明找到了班主任,说明了情况,班主任立即解决了他的难处。第二种:小明提前做值日,把自己的任务完成,并向值日组长说明了情况,先走一步。第三种:小明和爸妈说明值日情况,且把过生日的时间向后延迟。借由“商量”,我们可以发现,何老师以虚拟的生活情境作为交际的背景,始终把学生的“身份”放在第一位,在编排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商量”的结果并非一定成功。因此,何老师巧设困难,在种种状况的演练中,让学生一步步获得交际的能力。

五、实践真实情境,放归生活中的“场景”

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仅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1]教师不仅要在日常课堂中教学口语交际,更要把口语交际教学放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将课堂向生活延伸。学生生活于社会中,学习之后最终也要回归生活。因此,生活情境也就成为了口语交际教学最好的体裁。在教学中,教师应发挥生活对于口语交际教学的作用。教师有责任从生活中挖掘题材,更有责任让它回到生活中去。[2]课本中的“商量”完成了,生活中的商量还会吗?因此,在“商量”教学结束后,我结合学校举办的“港小超市大采购”活动,将全班分成十个小组,组织了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采购大比拼活动,谁能用最少的钱,购买价值最多的商品,哪个小组就能获胜。在购买过程当中,学生如何在组内及与售货员之间进行“商量”则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活动期间,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使用“礼貌用语”,并用温和的语气、商量的态度进行协商。然而,有些小组为了能够获胜,想尽一切办法与售货员进行沟通。例如,有一个小组利用替售货员劳动来换取同等价值的商品,有的小组向班主任借钱……在没有前提条件的规定下,学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在具体的实践中去商量。课堂不能戛然而止而应余音绕梁,要让学生有着很强的后续思考力,才能使其将课堂所学的知识深层消化,从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皮亚杰曾说过:“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们主动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课堂中的口语交际是在有限的虚拟情境中模拟现实生活场景,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然而,真实生活中的“实践”才是检验交际能力的真理,才能真正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3]

总之,低段的口语交际是基础。教师应在安全的课堂语境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其敢说、愿意说。在创设的各种情境中,教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也要在生活的实践中让学生会说。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为此,教师要正确把握口语交际课程的“互动性”,并在“情境化”的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应对”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琳.语文“情境教学”的现实和理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7.

低段范文篇7

关键词:兴趣引导激励

一谈到写话,很多学生就感到困难,学生怕写,不乐于写,写话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负担,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我认为在小学低段,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为今后的中高年级的作文打下基础,那么,怎样让我们的学生改变这种心理,培养他们写话的兴趣和能力呢?面对这样的现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想略谈一些我的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1.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放在作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上,使学生对写作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写话也是这样,我们要首先消除学生对写话的神秘感,让学生们乐于去写,学生一旦对写话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我要写”的内在要求,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呢?有些老师对刚学写作的小朋友就提出:“围绕中心,选取材料,进行写作”的要求,学生还没学就已经对写话产生了惧怕的心理,在这种心理下,写话自然成了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对于刚开始写话的小朋友来说,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写,让他们的思想自由驰骋,不受束缚,有利于点燃学生写话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人、事、物。还可以在低段的写话中,采用先画图再看图写话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也可结合音乐想象,再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想到的一切写下来。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无学习兴趣,是能不能学习,会不会学习的前提,因此,有无写话的兴趣是写话的关键所在。

2.善于引导学生在灵活的观察中发现写话素材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写话的源头是生活,我们光凭课堂上来丰富学生的素材是远远不够的,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而流不停。这就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写话的密切关系。我们的学生缺少的不是具体的生活,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指导他们观察,体验生活,到生活中去积累材料,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天性是好玩、好问、好动,我们要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他们对于这精彩的万千世界有着共同的吸引力,地上的小蚂蚁,他们会蹲在那里看个大半天,地上的小石子会成为他们研究的话题,各种颜色的蝴蝶也会让他们讨论不休。这时,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鼓励学生细细地观察,如:让学生观察蚂蚁搬家的过程,了解蚂蚁的活动特点等。并指导他们将观察到的说出来,最后试着去写一写。

有时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为孩子们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提供写话的素材,领进真实的生活场景,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如:写话教学《购物》,对于购物,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在购物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表达清楚、完整、讲文明礼貌呢?在教学中,我先创设情景,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场景,由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在练习时,指导学生注意观察人物的对话、语气、动作等,表演后让学生先说后写,这样不但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写话能力。很多学生总觉得生活总是一天天的重复,没有什么值得写的内容,老师和学生平时在一起时,应随时注意留心学生生活中有意义的内容,并随时点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只要你用心去思考,观察,用心去记录,都是很好的写话题材。

3.评改时,多多激励,强化写话的动力

低段范文篇8

我上了正方形的周长一课,使我对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有了几点深入的思考.

刚上课,我问:你们能在教室里找到正方形吗?生:教室里地面的瓷砖是正方形的.我想知道它的周长,我该怎么办?生:用尺去量.怎么量?你能具体地说说吗?生:只要量出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就行了.然后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下面我们一起来量出瓷砖的一条边的长度.我拿了把米尺和学生一起量出瓷砖的边长是:85厘米.然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个正方形,标上边长85厘米.你们能很快地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们已迫不及待的举手要上黑板做题了.我叫他们不要急,拿出草稿本,在草稿本上先做出来.我走下讲台看他们做作业.一下子,学生们全举手了,都做好了.我检查了好几个学生,也没发现做错的.我就随意叫了两个学生上来板演.生1:85+85+85+85=340;生2:85+85+85+85=340米.做对了吗?生们大声回答:对~,声音很响,各个高兴得意的样子,很可爱!有不同的方法吗?我又问.生:有,有,有......几个人抢着要回答.我就叫了其中的一个学生上来.生:85×4=340米.这样做可以吗?为什么?生:可以,因为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都相等,四个85相加就是85×4?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单些呢?生1:第二种,生2:第一种也很简单的.这时学生们吵开了,都说:第二种更简单.我让他们吵了会儿,问: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正方形周长是怎么算的?生四条边加起来,也可以边长乘4.我在黑板上面板书: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边长×4=周长.

大家今天表现真好!下面我们来比赛谁作业做的快.学生做课本的做一做两道题.一下子就有学生举手了,嘴里老师我做好了叫个不停.我示意他别吵,要等其他同学做好.一会儿大家都做好了,我就叫他上黑板去板演,其他同学也想去做,我就又叫了几个平时表现较少的同学去板演.只要他们高兴,多叫几个又有什么关系呢?几位同学很快就板演完下来,他们也都做对了,特别是平时很少表现的两位同学,别提有多高兴.下面的同学也大多做对了,我也很高兴.

时间还早,新课的内容他们又都学会了.我对他们说下面休息一下,请一位同学唱歌来乐乐,谁来?学生们有的叫童静怡名字,也有的叫徐思思名字.童静怡和徐思思都是活泼可爱的女孩子,歌唱的蛮好.我有意练下他们的胆量,就说愿意来得自己举手?童静怡想上来唱歌,把手举起又放下,这时徐思思高高举起了手.我就叫徐思思上来唱歌.童静怡后悔了,她把手举得高高,她说她也想唱歌.我答应下次数学课再给她机会,今天不行,因为她的机会已经被徐思思抢走了.徐思思唱完歌,学生们热闹了一下,我叫他们做完书本上的最后两题,我们下课了!下课学生们都说今天的数学真是太简单了,每天都这样学数学就好了.

我的思考:

1、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宜过多。现在我们小学里一节课的时间基本是40分钟,上海市是35分钟。在对儿童的研究中表明:7-10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15~20分钟,老师一般讲课都是控制在20分钟,其余时间用来提问或是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课堂作业,来巩固学习效果。40分钟课时的好处在于,一些接受新课稍慢的学生可以更从容地进行练习,加深对当堂课的印象。由此可见,一节课真正的教学时间是20分钟,多余的时间是用来巩固学习效果和帮助接受能力稍慢的学生加深当堂课的印象的。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学的内容就不宜过多,不能象塞牙缝一样把一节课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过多的学习内容只能是让学生学习的很疲惫,从而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也容易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

2、上课要有趣味性。上课要有趣,才能使儿童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积极参与。在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还很小,他们的自控能力不强,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不会久。因此上课有没有趣味,已成为他们愿不愿意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主动参与是他们的自主行为,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无动于衷”,就不可能主动,参与也就变成一句空话。如果学生上课在玩或是思想在开小差,那么我们老师首先要问的是:这节课我上的有趣吗?而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不听话。因此低段的数学课一定要上的有趣,课中让学生做做游戏,唱歌什么的也未尝不可。要知道兴趣才是学生的最好的老师。这节课中我就让徐思思唱个歌,当时学生别提有多高兴,就是课后学生还在我面前说:老师我喜欢上你的数学课。当然最好能做有关数学的游戏,既能达到学习的目的,也能起到娱乐的效果。

3、上课要实。当然上课也必须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加强双基是我国传统的精华,在任何时期都不能丢。我这节课内容不多,知识的学习也不难,可他们确确实实又学习了新知识,而且很好的掌握了新内容。更主要的是他们通过自己的测量、计算,解决了身边的数学问题。在计算方法的优化上,我也引导他们进行了激励的讨论,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如果每天都这样学一点,一个学期积累下来,他们也能学会很多数学知识吧!任何知识的获得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4、课堂气氛要活跃。没有活的课堂气氛,就不会有活的思维。学生思维活跃程度是衡量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的标志。虽然思考也需要安静,可低段的儿童他们更愿意在辩论中(甚至是争吵)思考,在辩论中使自己的思维清晰。明白这个道理,你就知道为什么低段的学生好“告状”。那是他们不善于独立思考的缘故,他们总愿意把问题摆出来辩论,有些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也会争个不休。在辩论中,他们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加清晰,特别是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因此,不要认为上课时学生辩论一下就是影响纪律。当然这里也要有个“度”的问题,需要老师好好把握。

低段范文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绘本写话教学;策略;分析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及时的树立全新教育观念,充分的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有效的在课堂中引入生动有趣的绘本内容,利用多媒体绘本写话教学来代替传统的看图写话教学模式。另外,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指导,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写话方法和技巧。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绘本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绘本主要是由文字描述和图画文本组成的一种直观具体的图画书籍,其他文字相比,而图画占据了较大的篇幅,某些绘本甚至只以图画为主,如,《鼠小弟系列》绘本。绘本往往会利用图文结合的多种趣味形式来讲述故事,本身具有文图完美结合、内容充满趣味、主题富含哲理、图画的叙事性等的特点,能够让低年级学生通过翻看图画来了解其中涉及的内容。现阶段,大部分小学低段学生本身的语文基础相对较差,缺乏较强的感知能力和辨别能力。在写话学习时往往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也很难通过机械式的记忆填鸭式的学习来掌握相关的内容。因此,在写话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性、思维发展、学习需求等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引入与写话主题相适应的绘本内容,以绘本为切入点来引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地发挥绘本的优势,同时也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话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全面开展小学语文低段绘本写话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优化整合教学素材。在绘本写话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特点、语文水平、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创新和改进。首先,用互联网络发掘各种与写话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资源,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增加一些形式多样和有趣的绘本,充分的围绕绘本来开展写话教学。另外,也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性为学生推荐具有较高价值性的绘本,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阅读、思考、练习。例如,在进行“我的影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观看绘本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早上、中午、下午的影子的差别,或者是在做不同动作时影子的变化。让学生根据绘本当中的内容来进行写话练习,如“我的影子在跳舞”、“我的影子比我矮”、“我的影子会走路”等。也可以让学生在灯光下做出相应的动作,据影子的变化来进行写话练习。另外,可以为学生推荐趣味绘本,如,《其他孩子都有一百个智慧故事》、《故事中国图画书系列“仓颉造字”》、《可爱的鼠小弟》、《猜猜我有多爱你》、《疯狂的星期二》、《小木偶奇遇记》、《亲近母语》等,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绘本故事的阅读,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不同主题来进行写话练习。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话能力。(二)科学构建教学情景。在传统的语文写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利用黑板粉笔课堂讲授的方式开展教学,并没有及时的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这将会使整体的教学效果大。基于此,教师就需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效的引进具备生动、有趣、形象、高效、快捷等特点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利用出学生喜欢的这样的图片、声音、视频等的元素为学生构建与教学主题相适应的写话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对绘本内容进行讨论和写话练习。例如,在进行“咕咚来了”的绘本模仿说话写话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咕咚来了”的动画视频,也可以用电子课件向学生展示动态绘本,引导学生认真的进行观看,让学生结合绘本当中的句子来总结故事情节。然后,现在用电子课件详细的向学生讲解绘本当中的句子,并引导学生来进行句子练习,如,以“小河边,一棵高大的木瓜树下,结满了又白又圆的木瓜。”为例子,引导学生观看香蕉,橘子面包等的绘本图片,并模仿:“盘子里装着又大又红的苹果,可真甜。”。另外,也可以让学生详细的进行“咕咚来了”绘本故事的观看,并对其中涉及的人物和故事情节进行讨论,再用自己的话来写出绘本图片当中的内容。最后,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换观看自己写出的故事,也可以在讨论过程当中分享自己的写话心得和体会。结束语在语文写话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要利用各种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绘本写话兴趣,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来累积丰富写作素材,利用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对绘本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再利用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绘本写话练习。这样才能为小学低段绘本写话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虹.小学低段写话教学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7(11):75-76.

[2]陈俊竹.绘本教学在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吉林教育,2016(33):132.

低段范文篇10

一、有效地创设数学思维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小学低段学生天真可爱、爱说好动、爱表现、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创设生动有趣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发现和获取。例如:一年级数学中有这样一道题,题意是熊猫盼盼前面有5个小朋友,后面有4个小朋友,他们的队伍里有几个小朋友?我这样创设:熊猫盼盼是一个聪明顽皮的孩子,他在家里经常给他妈妈出难题,今天又不例外,一进家就找到和蔼可亲的妈妈,妈妈知道了他又要让她为难她了,就认真聆听盼盼的问题:妈妈,老师今天奖励我,让我们一起列队领奖品,我的前面有5个小朋友,后面有4个小朋友,我们几个小朋友受奖励了?妈妈紧锁眉摇头,谁来帮助盼盼的妈妈?学生积极思考起来纷纷举手。这样以符合学生心理故事引入,用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去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加强语言训练,有效地诱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思维的开始,经历中间过程,再到结果,都要以语言来定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有效地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重视对农牧区汉语能力极弱的低段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通过“说”这条主线,促使他们思维活跃起来。小学低段教材配有许多优美的图画,生动有趣,它们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所以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着重要求学生去认真观察,从观察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要求学生一一用汉语组织好并表达清楚准确,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达到训练。例如:一年级下册有道例题:《踢足球》,先让学生认真观察主题图,让学生有顺序地说出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说:“图上告诉我们的信息有: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解决的问题是‘还有几人没有来?’”又问:“要求这个问题,应该找出哪些信息?”学生答:“要求还有几人没有来?应知道要来多少人和已经来了多少人”又问:“这两个信息我们知道吗?”生答:“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做?”生答“:用减法。”“那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信息就不用了吗?”生答:“是的,它与要求的‘还有几人没有来’这个问题无关。”在式题练习中,我也会让学生读读题目,说一说式题的题意,说说解答步骤等,说一说题中容易引导我们计算错误的地方,在说过程中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新的知识,激活学生思维,逐步形成知识脉络,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有时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有时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脉络就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

四、动手实践操作,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动手实践操作不仅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又能使感悟知识,还能使学生的思维达到发展。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复试统计表时》,让学生观察书中插图交流看到的信息后,我问学生:“他们的课后生活怎么样?”生急忙回答丰富多彩,我告诉学生:“我从图片中看到了你们的身影,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班各位同学在课后的爱好?”学生迫不及待的回答想,我趁机布置学习任务:“那我们就来如实统计完成书中的表格,怎么统计又快又准确?”我趁机点拨:每人只能选出一项你最喜欢的活动进入统计,看谁最快。学生交流统计方法,他们选最佳的办法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我在黑板上出示了它们的复试统计图,学生开心地填写自己统计的数据,让学生认真观察,交流观察成果,有的说:结构不同,男生和女生的统计表合在一起了,我假装不知问:“谁知它的名字?”学生积极思索起来,有个学生自信的站了起来大声讲:“复试统计表,就是我们今天学的题目”,学生达到了共识后,学生的交流又开始热闹起来了,有的说:我知道我们班男生有8人喜欢打篮球,女生只有2人喜欢打篮球,我随机问:“从这两个数据你们还知道什么?”有学生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回答“:我知道男生爱打篮球,超过女生2人。”“我发现……”交流我的发现进入了高潮,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了碰撞,人人都有发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这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多少不同层面的提示和点拨,促进了独立思维逐步发展,而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的能力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营造轻松愉悦的数学教学课堂,诱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