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风眠艺术观念

时间:2022-09-27 02:41:35

浅析林风眠艺术观念

摘要:林风眠生活了将近一个世纪(1900~1991),他的艺术生涯是20世纪中国艺术发展的一面铜镜,他的艺术呼吁、艺术主张、创作实践都是时代的印记。

关键词:振兴艺术;中西调和;素描;色彩

林风眠是一位既有创造精神又有理论修养的新兴艺术家,兼顾了理论修养和创作实践。最后他用艺术实践证明了他的艺术主张的可实施性。日常生活中林风眠是安静的、耐得住寂寞和孤独的人,他作品中的寂寞和孤独是优美的、富于诗意的,对于艺术他充满狂热的激情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体现了他倔强、自足的个性。纵观林风眠跌宕起伏的艺术生涯,他就是盘旋在艺术界的一只孤鸿,任其翱翔在艺术长空之中。少年时期的林风眠就对绘画情有独钟,对色彩有着浓厚的兴趣。19岁留学法国,在那个时期深受莫奈、毕加索、塞尚等艺术大师的影响。1923年同好友游学德国,1924年通过艺术作品《摸索》在艺术上初露光芒,次年他回到中国,被保荐为国立专科学校校长,此后便是他多舛命运的开始。林风眠多样的性格是受到东西文化相互的影响,不管是艺术创作、开展艺术运动,或者是美术教育都热情洋溢。中国绘画的基础是什么?与西画有什么不同之处?中国绘画振兴的方向在哪里?这些问题是促成林风眠艺术观念形成的关键。

1主张振兴中国艺术

林风眠时期中国艺术界的现状:第一,艺术评价的匮乏。中国艺术不进步是因为缺乏理论作为指导,但是只有理论,而没有作品之间的对照,那艺术就不会有进步。第二,不发达的艺术教育事业。师者应该以艺术观念来激发学生,这种方法优于传统教学,并能把绘画引向更高的精神层面。第三,从事艺术工作者的态度问题。远离功名利禄,热爱自然生活,精确的观察,勤于绘画。第四,没有一个新的艺术集合点。所谓集结点,就是定期的、大规模的展会。林风眠主张以振兴中国艺术为起点;顺应历史的发展,主张以东西艺术相互取长补短来促进艺术的复兴;向艺术界的人们呐喊,团结起来为创作出不辜负时代的艺术作品而不懈努力。艺术界必须联合起来才能承担起艺术工作,产生大量的艺术作品,形成很多精粹的艺术理论,加上大规模的艺术展览会。艺术的振兴需要艺术界的同胞们团结一致,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完成向艺术运动靠近。艺术运动有两个重要的要求:首先,从观众的实际出发,怎样使观众了解艺术,得到情感陶冶;其次,从创作者出发,怎样使艺术有新的动向,不要被旧的艺术形式所牵绊。林风眠提出以创办美术学校、开展艺术运动来呼吁全中国的艺术家们团结一致,虽结果不尽人意,但为他以后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积攒了经验。他提出中国需要新的绘画理论,一是从社会艺术事业出发,如美术馆,美术展览等;二是从艺术教育出发,如建立美术学校。应该朝那个方向努力呢?首先应该以自然作为基础进行简单化的描写;其次相应地改进绘画方法、原料、技巧等,对于绘画的描写方向也不能一味地限定约束;最后以对象的自然形态进行基础的绘画练习和科学的方式方法使对象重新出现。林风眠曾经下乡劳动,启发了他对农民画的创作。农民画是直接的表达形式,创造了美术上的新绘画,中国有自己的民族风格和表达手法,我们的民间美术也有自己的特征。

2调和东西艺术

东西方绘画不同之处大概是因为如下几点:不同的绘画材料、书法的影响、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学的影响。西洋艺术直接冲击中国艺术的时候,我们需要打破一切旧艺术的束缚,让中国艺术恢复生机。描写想象是东方艺术的表达形式,呈现的结果倾向于表现意识,表露意向,体现情感。模仿自然是西方艺术的表达形式,呈现的结果倾向于参照现实,表现现实,高于现实。东方艺术的形式构成呈现出主观思维性,西方艺术的形式构成呈现出客观思维逻辑性。前者是追寻表达形式之内,后者是追寻表达形式之外。简而言之,东西方艺术互补了各自的优缺点。在成立国立艺术院之际,林风眠就提出国画和西画合并,这体现了他在东西方艺术本质上的深刻理解,虽然不能立即实现,但迈出了“中西调和”的第一步。经过理性的思考,用经验来完成形式构成,是感性与理性的调和。画家达•芬奇的巨作《蒙娜丽莎》就是理智与情感的均衡。林风眠曾受枫丹白露的影响,他认为艺术应该崇尚自然,不要变成学院派,更不应该受到学院派的束缚和限制。林风眠在留法期间,与各派大师以及他们的学生都有学术交流,迅速了解学院派,这便是他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风眠吸收了塞尚静物中对理想本质耐心的追求,也吸收了莫奈随光的变化所表现的不同情趣,但是对他影响最直接的是马蒂斯,因为对他色彩的影响是从实践出发的。林风眠在留法期间并没有直接接近任何画家,他始终认为认识画家不是首要的,了解他们的艺术才是至关重要的。林风眠非常青睐大师的作品,但他从来不参与临摹,只吸收大师们的表现形式语言,对于隐藏的激情需要心领意会,不是模仿就能满足的。简单地说,学习的是艺术精神而不是表面所呈现的东西。由此可见,林风眠选择性地学习西方绘画,而不是盲目地生搬硬套,东方水墨与西方色彩融为一体,创造出了一种独具一格的艺术形态。

3艺术观念

林风眠给绘画艺术作了定义:之所以推断出艺术是一种人类相互表达的方法,首先不要把艺术看作是快乐的开始,应该把它当作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艺术对情感不发生任何作用,那么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艺术是情绪冲动的表现,但表现的方法需要一定的形式,形式的递变与艺术者的经验息息相关。“美”是艺术的第一魅力,“力”是艺术的第二魅力。艺术可以是所有苦难的调剂品,调和生活上的矛盾,传达某种情感。艺术的价值是由感知所体现的,而不是由知觉体现的。林风眠认为艺术既需要色彩和线条,又需要一定的素描基础,三者缺一不可。如果说色彩来自感官世界,那么素描就来自精神世界,要想指引色彩走向感官世界,就必须把精神先培育出来。一旦有了想象力,就可以用色彩形式进行思维活动。在以后的美术教育中,他把在“柯罗蒙”色彩理论中受到的影响变成了他自己的艺术实践,再授以学生。

20世纪中国的绘画在探索形式语言的时候,难免遇到困难,充满困惑。林风眠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有的人指出他的画违背了传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画,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观念。最后在贫困、痛苦、孤独、寂寞中诞生了林风眠风格,简称“风眠体”。不可否认,新的绘画材料的出现对画风的影响和改变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形成了林风眠前的中国画和林风眠后的中国画,是因为新风格的形成和他艺术中的鲜明的个性。林风眠深知要想有所得,必须有所弃。对于中国艺术,舍弃的是文人画的笔墨形式;对于西方艺术,舍弃的是学院派僵硬的法则。林风眠完全告别中国传统文人画是从“方纸布阵”开始的,这是他艺术的转折点。林风眠对艺术的心态也发生了改变,他巧妙地把西方的色彩和东方的水墨结合在一起。林风眠的艺术道路不是直线,他从东方到西方,然后再从西方回归东方。竭力精炼地描绘对象,并且放弃绘画客体的细节而着重表现“意象”。林风眠是能从记忆中汲取灵感的画家,凭着对家乡的记忆,画了很多以此为题材的创作,通过符号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是一种灵感、天才的创作。

作者:李丽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郑重.林风眠传[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

[2]朱朴.林风眠艺术随笔[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