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教育德育论文

时间:2022-07-01 10:13:26

药学专业教育德育论文

[摘要]中等职业卫生学校作为药品行业从业人员的摇篮,其素质教育必须将德智体美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德才兼备的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专业课程是德育渗透教育的最佳载体。药学专业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将传授知识与德育教育相结合,重视学生德育教育。在教学中,从宣扬进取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道德法制意识、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加强环保意识等方面渗透德育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加强中职药学生的德育素质培养。如何在药学专业课程中有效地德育渗透教育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德育教育;药学;职业道德

医药行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近年来,药品行业事故频出,公众对药品行业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药品行业事故的背后往往反映了个别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缺乏。如何提升药品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是技能型应用型药学从业人员后备军培养基地之一,承载着培养造药学领域专向从业人才的重任。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药学专业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加之随着医药行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假药、劣药等药害事件,更是警醒药学从业人员既要具备强的知识与技能又要具备较高职业道德。因此,在药学教学中强化医药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把医药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和原则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在从业前明确自己的社会职业道德并能够长期坚持与知行合一,不仅可以保障全社会公民的医药安全,而且还能推动医药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德育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对社会个人、家庭、国家乃至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德育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1]。立德树人是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心理的发展以及良好品格的形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着其普遍的内在规律性。而职业教育,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过程中,也需要积极适应新的定位,创设新的境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卫生职业学校的专业教育中德育渗透显得越来越重要。药学职业道德(简称“药德”)是探讨社会主义医药道德发展规律及特点的一门德学科。由于专业性较强,药学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一般很少教师注重德育渗透。事实上,药学专业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础且行之有效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日常学习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主体部分。德育渗透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相互关系,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克服以往传统教育过分注重知识传承和技能训练的倾向,让学生得到真正地全面发展。

1药学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1.1学生职业道德认知不够及无明确道德准则。中职卫生学校的药学专业中,有相当部分学生平时不关注社会新闻,是非观念不强,对职业道德认知不够。如:很多人认为在医药品销售的过程中医药代表对医生和药房主任进行金钱上的行贿、予以回扣等是一种医药领域药物销售的一种技巧和策略,并不以此行为为可耻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药学专业职业道德观念教育时,明确具体的医学课程目标和要求,指导医药专业的学生把握正确的人生规划方向,不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目前,我国的在校中职生大都是00后,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网络信息化、全球经济化的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提高00后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深层次的战略意义,也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重要任务。1.2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过于浅显与社会现实分离。根据近几年的学生就业数据显示,某些医药专业学生存在着职业道德素质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不相适应。中职卫校的药学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理想,造成的因素有很多,如有学生、教师、学校领导者因素、缺乏整体性教学因素、学科课程设计因素、教学素材内容因素、教学方式方法因素、教学资源因素等。如职业道德教育以往主要依赖于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和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的某些章节上,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理论性强,实践性少[2]。药学专业的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单纯地听教师讲课,无法进行实际操作,无法满足学生对药学专业知识的需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学生会觉得课程无聊乏味,对学生进行的医药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起到的作用不大,比较浅显。专业课教师常关注专业讲解而忽略职业道德教育“00后”中职生基本是具有思维活跃、表现欲强但学科基础薄弱自觉性差、道德观淡漠等特点[3]。1.3职业道德教育的策略过于单一及思想观表面化。职业道德教育是指在教育传授过程中,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所传授具体的理论要求和行为规范进行接受。近年来,中职生一般都处于被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境况,缺乏对职业道德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产生了不利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为客体地位对教师进行“接受”,主要采取的是讲授的方法,学生对此感到很枯燥乏味。这便会导致部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接受无法将其转化为内在的职业道德,流于表面。同时,药学专业学生缺乏职业道德教育的外部环境影响,自觉性不足。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将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药学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互结合,提升药学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案例教学法等。

2药学学科教育现状

2.1人才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要求不明确。中职卫生学校对于人才职业道德培养的要求是使药学专业的学生不但具备丰富的药学理论知识,而且具有高尚品质的职业道德。但当前教育中对药学专业学生的人才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都不明确,存在着等级量化标准模糊、操作复杂等问题。另外,一些药学专业学生对于自己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不太清楚,不能做到深入了解和思考。药学专业没有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没有上升到和专业技能课同等的地位上,导致了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考核往往脱离实践。2.2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质量低。药学专业学科课程多,任课教师不同,教学课时有限,以课堂教学为主,就业岗位技能需求等都易使药学专业教育中学科教育重于德育教育,造成重技能轻素质的现状。学科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互渗现状不理想。所谓“技高者为师,德高者为范”,作为中职教育的任课教师应是“双师型”的技高德高者,我们有责任努力抓好德育阵地建设,教授好专业课的同时努力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规律,探索与实践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新思路。目前,药学专业有关职业道德主题教育的活动范围在逐步扩大,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诸如: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用人单位用人标准、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深度、师资力量等等。从中职卫生学校有关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中的社会实践调查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学生实践的时间过短,实践效果相比预期效果相差过多的问题。同时,一些企业过分注重经济利益,对学生的顶替岗位的实习重视程度相比较于该企业在职的员工重视程度较低。2.3教学策略陈旧偏于理论知识。职业学校对医学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偏重于讲授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辅,讲授的内容多是理论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较少,多数停留在理论讲授、书本记忆。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避免集体出行,实践的次数少之又少,甚至可能一次实践机会都没有。采用陈旧的教学策略,教学偏于理论知识,显然不适合新时代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开放性和多元性,造成职业教育普遍出现的教学集体失声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学策略的不准确。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接受学习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3如何在学科渗透德育教学

如何在药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具有较强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高尚品德的人才,成为一个新的职业教育课题。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德育渗透途径。3.1爱国主义教育的融贯。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教书育人,先做人,后做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所有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中华医药史,在很多领域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华医药文化。在药学史教学中介绍“中国针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华医药整体观、治未病、辨证论治、扶正治本、望闻问切、理法方药,从理论到诊断到治疗,天人合一的境界等内容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4]。药剂学中蕴含的许多爱国主义素材,如果能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适当的时候插入这此素材,既能充分的活跃气氛,又能极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绪论时对于国内药剂学的发展时,唐代《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比欧洲最早的药典早了800多年。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5]已被译成7种文字版本,至今仍是各国研究植物药的必读书籍。这些国人早先的成就,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引导,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药学专业课的积极性,也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讲授《中华医药史》,可以重点介绍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典型人物和事迹以及他们对中华医药做出的巨大贡献,大力弘扬在中华医药史,借此对药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次,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要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可以说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而民族精神则是时代精神形成的基础和依托。发扬爱国主义要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而时代精神的核心则是改革创新。在讲述现代制剂如生物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和靶向抗癌药物时,通过国内外现代制剂发展的差距,说明了改革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积极投身到科技创新中的学习和实践中去。3.2挖掘专业课程中德育素材。药学专业课程是德育渗透教育的最佳载体。药学专业课程是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内容,在专业课中加强德德育渗透可以起到最为显著的效果。药学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变换不同的载体,反复多次地强调,将德育教育内容根植于学生的思想中,耳濡目染,亲力亲为,从教育到实践,德育教育的内容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是培养新时期合格药学生的最佳途径。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许多知识难点,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恰当的教学方法来突破知识难点,同时进行德育培养。如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介绍一些具有典型性、真实性和相关性强的教学案例,布置学生结合学习的相关理论和自学法律条款分组讨论,按照《药品管理法》的具体条款提出用法依据及结果,与国家有关部门的用法依据及结果相比较,找出自己对相关知识掌握不足之处及对案例存疑的问题,提交组间讨论。最后,由教师对其分析进行点评,以促使学生知法、懂法、用法。通过案例的分析讲解,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熟悉药品生产企业改变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生产工艺时,必须报原批准部门审核批准。生产药品所需的原料、辅料,必须符合药用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对其生产的药品进行质量检验。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假劣药的生产销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假药、劣药的生产与销售,在一定程度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加强医药行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相当迫切的任务。教师可以以当前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医药行业的弊病为例,通过一个个痛定思痛的例子,结合具有冲击力的视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创作表演,潜移默化地来强化学生们的职业道德教育,给未来的医药工作者树立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观。3.3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良好的品德可以通过正确有效的教育教学在集体生活中逐渐培养形成。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是药学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实验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场所,也是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要重视德育并把德育渗透于实验教学之中,使学生在获得药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受到思想品质的熏陶。比如团队精神的培植,在讲述脂质体制备过程中,磷脂和胆固醇是共同构成细胞膜和脂质体的基础物质,胆固醇的作用是具有调节膜的流动性,低于相变浓度时,胆固醇可使膜减少有序排列,而增加流动性,而高于相变温度时,可增加膜的有序排列而减少膜的流动性,两者共同维持脂质体的稳定性。在讲解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为人处事,引导学生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为善。在学习上、生活上要学会团结互助,尤其要善于团结那些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取长补短。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要懂得以和为贵,和则双赢,不和则两败俱伤,要从做学生时代起就要养成良好的团队精神。中职学校为了加强药学专业学生的德育工作效果,应当大力拓展相关活动,尽量模拟从业实况,给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需要学校学会利用校外资源,尝试与企业等单位合作,引发学生深层的感悟来提高德育工作效果。3.4促进学生主体性推进德育渗透。现代学校德育教育不同于传统道德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是发展学生完善学生的教育,是培养和完善学生的独立人格的教育。而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完善。仍然有赖于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塑造。但学生自身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却起着更为根本更为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学生的道德主体性起着更为主要的作用。只有造就了学生的道德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目标才可能从根本上达成。我们强调在现代学校德育教育中必须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药剂学课程具有的实验性和与社会、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特点,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动学,多开设开放性的实验,让学生懂得自己动手去改造客观世界,让学生感到自己确实是学习的主人,增强主动承担的一种责任感。如让学生自已解释什么是“仿制药”,提出仿制药究竟是仿制备还是仿标准。让学生自已解释药品质量控制中“杂质”与“有关物质”的区别,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的资料和有关有的国家政策,明确理解这些与现实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概念,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可以通过主体性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耐挫力。比如讲述流体学中的塑性流动时,当剪切应力达不到屈服值以上时,液体在剪切力作用下不发生流动,当剪切力达到屈服值时,流体开始流动。一如某些科学研究一样,刚开始找不到门路,当实验经验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有些难度较大的实验或者是精度要求很高的实验,学生可能会控制不好而导致实验结果不对。这时,有些学生实验失败后会很沮丧。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并指导学生重新实验,在重做的过程中找到导致失败的原因。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成就感,也让学生懂得应该如何克服困难,以健康的心态迎接挑战和竞争,煅炼坚忍不拔的品质。

4结语

总之,身担“教书育人”重任的药学专业教师,教育中应实行“整体育人”,实施“两手抓”教育,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采用多种方法始终贯穿学科德育相互渗透性教学,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知识、技能、思想道德三者有机结合,培养出“技高德高”药学专业人才。职业学校只要德育方法得当、德育体系完善、德育手段新颖,一定会给药学专业的学生奠定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为其日后在药品行业的良好表现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门里牟.中国古代“修身”思想分类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0(2):22-27.

[2]李维涅,曾渝,刘明生.药学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J].药学教育,2011,27(4):21-22.

[3]李万来,李英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状况及应采取的措施[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11):21.

[4]费卫.药学史教学中的中医药文化教育[J].药学教育,2011,27(5):43-45.

[5]郭华,黄先平.浅谈药理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鄂州大学学报,2006,13(2):76-77,80.

作者:徐苏炜 单位:珠海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