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监护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22:22:43

药学监护

药学监护范文篇1

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Care简称PC),也有称为药学保健或药疗保健。PC是一种过程,药师通过与病人和其他专业人员合作,设计治疗计划,其执行和监测将会对病人产生特殊的治疗效果。它包括3种功能:

①发现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②解决实际发生的用药问题;③防止潜在的用药问题发生。“药师的使命是提供PC,PC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监护,目的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二、药学监护的主要内容。

(一)把医疗、药学、护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医生、药师、护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医疗责任。

(二)既为病人个人服务,又为整个社会国民健康教育服务。

(三)积极参与疾病的预防、检测、治疗和保健。

(四)指导、帮助病人和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

(五)定期对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科学评估。

三、药学监护中药师的职责。

(一)与医生一起设计药物治疗方案(即个体化用药),监测病人用药全过程。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评价,发现和报告药物过敏反应及副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二)综合管理PC所必需的资源(包括人和药品)。药物使用管理包括采购、储存、供应及药物使用评价。对医生、护士进行药学指导,提供有关药物的信息咨询服务。对病人采取直接服务,包括用药教育、临床治疗会诊等。

(三)保证合理用药,即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如①药物正确无误;②用药指征适宜;③疗效安全,使用价格适宜;④剂量、用法、疗程妥当(依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知识决定剂量及疗程);⑤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症、不良反应小);⑥调配无误;⑦病人遵从性良好[1]。

(四)建立病人用药档案,对病人生活质量的评价。

四、医院药师在PC中的地位。

(一)药师的委托人是病人。作为病人的委托人,药师必须与病人建立“一对一”的业务关系。

(二)建立“处方者、药师、病人”新型伙伴关系。

PC要求全体药学工作人员都是病人保健的提供者。

其他医务人员及病人可与药师进行直接对话,起到医师延伸者功能,成为治疗队伍的一员[2]。

五、开展药学监护的重要性。

药学监护首先促进了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其次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够预防某些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第三,病人的疾病得以治愈,病症得到消除或减轻,从而达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根本目的;第四,由于大幅度减少或杜绝了不合理用药,节约了药物资源,因而降低了医疗费用;第五,提高了药师在医院乃至全社会的地位和形象。

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起步较晚,药学监护工作处于宣传时期。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人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药学监护的社会需求将日益增加。

六、我国实施PC的障碍。

(一)观念上的障碍。

11超越药师的传统工作实现由“对保障药品质量和供应负责”向“对病人用药结果负责”的转变,药师本身也得到施展专业才能,树立崭新职业形象的机会。

21超越以治愈疾病为目标的观念PC提供的服务不光是要把病人现有的疾病治愈,而且要恢复病人的健康,使病人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

31超越生物学指标评价治疗结果的观念开展PC工作,就要综合评价药物对病人整体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等指标。

41超越具体医疗机构狭小的地域观念实施PC,药师不光是对本单位住院病人进行药学服务,而是在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持续不断,甚至对已出院的病人也应负有关心的责任。

51超越现行的药学业务分工医院所有药学人员,虽分工不同,总体目标都是通过药品和药学手段向病人提供改善生存质量的服务。

(二)药学资源方面障碍:时间不足,人员编制限制,工作场所有限,技术条件有限,医疗体系方面的障碍,PC的连贯性要求医疗系统是个完整的体系。

(三)信息资源方面的障碍。

11医疗信息不足向病人提供PC的药师不仅要能及时获得药物的知识和最新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取得病人的医疗文件。

21药师应当为每位病人建立正规的药历,详细记录病人的药物治疗情况(用药时间等)和用药前后化验的结果(疗效与反应等),但药师一般缺乏编写常规医疗文件的训练和经验。

(四)法规方面障碍。

PC工作在我国还处于宣传阶段,没有制度,尤其缺少一套客观的、科学的、能为医生、病人接受的评价标准,用来衡量药物应当产生的结果,以及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开展PC是药师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健康保健提供者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整体配合,药师开展PC并不是重复医生、护士的临床业务,而是对其工作的补充。

七、未来医院药学的展望。

21世纪药师的基本任务就是实施PC,未来的医院药师应该既懂药又了解临床,其基本工作内容有:血药浓度监测与解释、临床治疗咨询与会诊、病人出院后药物使用教育、门诊病员药物咨询、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与鉴定、新型科研制剂开发、参与新药临床评价方案的制定等。通过发挥药师的专业特长,保证理想的用药结果,降低因药物有关的医疗费用。尽可能使每一位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后能够保持正常的机体功能和精神状态,生活得健康幸福[3]

参考文献:

[1]陈秋潮.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1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9):3932

药学监护范文篇2

【关健词】血脂异常;临床药师;药学监护;效果

高脂血症是指血脂代谢发生紊乱、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血中总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1]。在该病的治疗过程中发现,治疗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多、较复杂,因此,临床药师应做好相关监护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3月~2015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专家门诊就诊的164例血脂异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73例,男91例;年龄48~75岁。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监护组(82例),对照组中女34例,男48例,年龄49~75岁;监护组中女39例,男43例,年龄48~7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监护方法。药学监护目的在于通过监督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质量[2]。对照组不接受相关干预,监护组由临床药师进行为期3个月的药学监护,具体如下。1.2.1建立高血脂患者档案。记录患者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药物过敏史、家族史、既往史、饮食及运动、文化程度、各项检验学检查结果、对药物的认知情况、用药方案、用药依从性、并发症情况及近3个月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一般情况。1.2.2高血脂健康知识教育。监护组患者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知识教育,通过发放血脂异常知识手册了解治疗目的,了解LDL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3]。1.2.3降脂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胆酸清除剂、烟酸、苯氧酸衍生物、中成药等。目前临床提倡不同作用途径调脂药的联合用药。为规避调节血脂药物同时服用而致的血浆峰期同步,贝丁酸类药晨起服用而他汀类药晚上服用,或隔日分别交替服用[4]。1.2.4日常饮食干预。血脂异常病人的膳食控制在冠心病的防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议采用低脂、高膳食纤维饮食。1.2.5降脂药物的药学监护。审查治疗方案是否存在药物配伍禁忌,查看药品质量、保存方法及服用时间和方法。临床药师应结合实际病例向患者进行积极的用药教育,特别是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消除患者对药物的疑虑,提高依从性;同时加大对用药的监护,确保安全降脂。1.3评价指标。考察指标包括患者的用药依从性、ADE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用药依从性的调查方法主要采用患者自我报告的用药依从情况[5],分别从数量依从性和时间依从性两个方面来考察。用药依从性好的评判标准为90%以上的用药日数可按照医嘱用药,反之评定为用药依从性差。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可以、较差、很差几个档次,根据患者对于服务的评价对比分析。

2结果

与监护前比较,两组的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监护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P<0.05),且监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药学监护范文篇3

关键词:临床药师;急性心肌梗死;肾移植术后;药学监护

1病例资料

患者,男,54岁,身高175cm,体重75kg。主因“间断胸痛20d,再发10h”入院。患者20d前于活动后出现心前区闷胀样疼痛,程度剧烈,伴全身大汗及双上肢无力,症状持续不缓解。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急诊,心电图示Ⅰ、aVF导联ST段抬高0.2~0.3mv,V1-V6导联ST段抬高0.3~0.6mv,cTnI13ng/ml。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于左前降支(LAD)置入支架1枚。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d、氯吡格雷75mgqd抗血小板,依诺肝素6000IUq12h皮下注射抗凝,阿托伐他汀20mgqn调脂、稳定斑块,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qd抗心肌缺血,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80mgqd保护胃黏膜。7d前再次于回旋支(LCX)置入支架1枚。经治疗,患者好转出院。出院后规律服用药物。10h前患者起床后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伴胸闷、大汗,休息后症状稍缓解。再次入中日友好医院急诊,查心电图示V1-V4导联QS波,V2-V4导联ST段抬高伴T波倒置,cTnI0.72ng/ml。患者既往2012年因“多囊肾”于空军总医院行肾移植术,术后规律口服环孢素75mgbid、麦考酚钠肠溶片540mgbid、醋酸泼尼松5mgqd、百令胶囊2gbid。入院诊断: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功能Ⅰ级(Killip分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恢复期,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状态,窦性心律,心脏扩大;②多囊肾,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不全。

2治疗经过

入院第1天,查体血压108/76mmHg,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向左扩大,心率87次/min,律齐,心音较低钝,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较入院时无明显变化。cTnI3.6ng/ml。血生化示:糖8.2mmol/L,肌酐109.9m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65.56ml/min,尿酸541mmol/L,钾3.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45mmol/L。给予原剂量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环孢素、麦考酚钠肠溶片、醋酸泼尼松、百令胶囊,加用培哚普利片2mgqd抑制心肌重构。入院第2天,查血栓弹力图示AA抑制率98.9%,ADP抑制率23.7%。提示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较强,但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不足。临床药师建议将该患者的氯吡格雷换为替格瑞洛,给予起始负荷剂量180mg,维持剂量90mgbid,医生采纳建议。同时,药师建议行CYP2C19基因检测。入院第3天,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示CYP2C19基因检测G681A*1/*1,CYP2C19基因检测G636A*1/*1,为药物快代谢型。排除患者氯吡格雷中、慢代谢可能。患者入院以来血压维持在(90~100)/(60~70)mmHg,今停用培哚普利片。入院第9天,患者使用替格瑞洛片第7天复查血栓弹力图,ADP抑制率95.7%,AA抑制率96.9%,提示目前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好。经治疗,患者未再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血压108/76mmHg,心率86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血生化示:谷丙转氨酶(ALT)20IU/L,谷草转氨酶(AST)18IU/L,糖5.32mmol/L,肌酐81m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94.81ml/min,尿酸344mmol/L,LDL-C1.37mmol/L,钾4.1mmol/L。患者好转出院。

3分析与讨论

3.1影响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可能因素。该患者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仍反复出现胸痛、胸闷等缺血症状,测血栓弹力图示ADP抑制率23.7%,提示氯吡格雷对于ADP2Y12受体的抑制作用较差,抗血小板效果差,患者可能存在“治疗中血小板高反应性”。在植入了支架的患者中,治疗中血小板高反应性与复发性缺血事件强烈相关[1,2]。氯吡格雷在抗血小板治疗中存在的差异可能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药物间相互作用及患者等多种因素有关。氯吡格雷是一种前体药物,需要被肝脏CYP450代谢为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肝脏的生物转化包括2步过程。第1步,氯吡格雷的噻吩环被CYP2C19、CYP1A2和CYP2B6氧化为2-氧基-氯吡格雷。第2步,经CYP3A4、CYP2B6、CYP2C19和CYP2C9催化形成活性代谢产物。CYP2C19是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生成过程中的主要酶[3]。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CYP2C19活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患者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为药物快代谢型,排除CYP2C19基因所致的氯吡格雷血小板高反应性。药物相互作用也可能是导致氯吡格雷抵抗的原因。部分质子泵抑制剂(PPI)是CYP2C19的底物和抑制剂,在与氯吡格雷联合使用中,不同程度地使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血药浓度降低,从而导致血小板抑制率下降,尤其是奥美拉唑和埃索美拉唑。该患者服用的是泮托拉唑,泮托拉唑对CYP2C19的抑制作用很小[4],临床上不会导致氯吡格雷代谢物血药浓度大幅下降,可以联用。阿托伐他汀是CYP3A4的底物,与CYP3A4具有较强的亲和力,部分体外实验显示经CYP3A4代谢的他汀类药物能减弱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但目前临床仍缺乏前瞻、随机对照试验充分评价二者联用对血小板功能及临床预后的作用[5]。因此,建议选择不经CYP3A4代谢的他汀类药物,和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可能会更小。环孢素A主要经CYP3A4代谢,本身也是CYP3A4的抑制剂,但目前尚无环孢素A与氯吡格雷存在临床相互作用的文献报道。患者肾移植状态及服用环孢素A在不同程度上也影响了抗血小板治疗[6]。肾功能不全会影响患者血小板聚集能力和凝血功能,同时肾脏排泄能力减低也会影响抗血小板药物的代谢。环孢素A对移植患者内皮细胞功能有损伤,从而继发血管壁硬化、狭窄和血管顺应性的降低,是导致血流剪应力的因素,而血流剪应力是血小板聚集和粥样斑块形成的重要始动因素。该患者肾移植术后长期服用环孢素A,既是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个危险因素,也是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差的原因之一。3.2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调整分析。替格瑞洛是一种直接作用、可逆结合的新型口服P2Y12受体拮抗剂。其本身为活性药物,不受肝酶CYP2C19基因型的影响,起效时间为0.5~4h。与氯吡格雷相比,具有更快、更强的抑制血小板效果。替格瑞洛主要通过肝脏代谢消除,受肾功能影响较小。有研究显示,对于伴有慢性肾脏病(CKD)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主要终点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更低,同时不增加主要出血风险[7]。CKD患者抗血小板治疗首选替格瑞洛,血小板功能检测提示有残余高反应者,优先选择替格瑞洛[8]。在药物相互作用方面,替格瑞洛主要经肝脏CYP3A4代谢消除,少部分由3A5代谢。环孢素A是CYP3A4的抑制剂。替格瑞洛与环孢素A合并使用,可使替格瑞洛的C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均增加,而对环孢素A的血浆水平无影响。可见,与环孢素A联用并不会降低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作用,也不影响环孢素A的血浆浓度。阿托伐他汀和替格瑞洛的联合使用,可使阿托伐他汀酸的Cmax和AUC均增加,目前尚无可能增加替格瑞洛暴露的数据,没有显著临床意义。该患者存在反复缺血症状,血小板功能检测提示有残余高反应,肾移植术后,同时服用多种药物,CRUSADE出血风险评估50分,属于出血高危,出血风险11.9%。结合上述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比较,临床药师不建议增加氯吡格雷剂量,考虑优先采用新型P2Y12抑制剂,建议将氯吡格雷换为替格瑞洛。在给药剂量上,已接受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的ACS患者,需要换用替格瑞洛时,可给予起始负荷剂量180mg,维持剂量90mgbid,且肾功能不全患者替格瑞洛无需调整剂量[8]。药师建议给予起始负荷剂量180mg,维持剂量90mgbid,医生采纳建议。患者使用替格瑞洛片第7天复查血栓弹力图,ADP抑制率95.7%,AA抑制率96.9%,提示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效果较前明显提高。患者未再出现胸痛、胸闷、喘憋、气短等不适,生化各项指标均正常,无出血、呼吸困难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4药学监护

4.1定期监测环孢素。A血药浓度患者肾移植术后4年,术后一直服用环孢素+麦考酚钠肠溶片+醋酸泼尼松抗免疫排斥。环孢素治疗指数较窄,且不同个体间高度差异使其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的监测,避免其浓度过高造成不良反应或浓度过低造成排斥反应。根据患者病史及用药方案,环孢素术后1年以上目标谷浓度参考值大于50ng/ml,目标血药峰浓度参考值是400ng/ml。肾移植术后1~5年,监测频率至少2~3月1次,同时监测生化、全血细胞计数及尿常规,结合患者症状体征,评估患者肾功能状况、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诉近1年未行环孢素血药浓度测定,本次住院期间未测定。临床药师告知患者环孢素血药浓度测定注意事项,嘱肾内科随诊。4.2药物剂量调整。心梗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及培哚普利要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加至最大耐受剂量,并且终身服药。因患者住院期间血压波动在(90~110)/(60~80)mmHg,心率80~90次/min,且是肾移植术后状态,培哚普利剂量的调整与患者肾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在药物加量过程中,一定要缓慢进行,个体化滴定,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及肾功能。4.3药品不良反应监护。同时使用醋酸泼尼松、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期间,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导致胃粘膜受损,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形成及出血,而醋酸泼尼松可以增加阿司匹林致溃疡的风险。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的联合抗血小板,会加重患者溃疡,使其难以愈合,增加溃疡出血的风险。因此,要密切监护患者消化道溃疡、出血及其他部位出血的发生。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的使用可以减小消化道溃疡及出血的发生风险。环孢素A可能引起或加重高钾血症,培哚普利抑制AngⅡ生成,导致依赖AngⅡ的醛固酮减少,钾离子排出减少,故血钾升高,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发生率更高,因此要密切监测血钾等电解质。使用替格瑞洛片期间,应密切监护患者胸痛、胸闷等缺血症状的发生,是否出现消化道不适及出血,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5小结

药学监护范文篇4

【关键词】病毒;儿童;托珠单抗;药学监护

自2019年12月以来,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19,COVID-19)在湖北省武汉市爆发,其传染速度快、致病力强、危重症发生率高[1]。截止2020年4月6日24时,全球累积确诊病例高达1288946例,其中累积死亡202329人,这对公众健康构成巨大威胁,也造成了各国经济损失惨重。多数病毒感染患者发病早期症状比较轻微,如不及时给予合适的治疗,后期病情则向重症和危重症转变。在转变过程中,炎性细胞因子风暴在疾病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炎性细胞因子风暴是人体内一种过度的免疫反应,指体内的炎性因子不受调控的过度释放,会导致患者病情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进一步引起呼吸和多器官衰竭等直至患者死亡[2-3]。《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中明确指出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升高是病情恶化的警示指标[4]。托珠单抗可通过阻断IL-6介导的炎性反应信号转导,从而缓解或阻断炎性反应发生,由此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药物。在《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表明对于双肺广泛病变者及重型患者,且实验室检测IL-6水平升高者,可将托珠单抗用于免疫治疗[5]。随着疫情蔓延,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感染人数逐渐增加,儿童作为特殊人群,由于其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全,肝脏代谢能力弱,对肝毒性产物耐受性差,故对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特征与成人有明显不同[6]。虽然目前儿童感染者相对较少,症状较轻,但也应警惕儿童重症病例的出现[7]。托珠单抗不良反应较多,且治疗COVID-19的资料太少,故本文就托珠单抗在感染COVID-19儿童患者的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药学角度进行分析。

1IL-6在COVID-19中扮演的角色

IL-6是一种多功能促炎性细胞因子,在协调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及从慢性炎性反应转变为急性炎性反应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被认为是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键靶标。炎性反应有两面性的作用。机体产生炎性反应后,可清除病毒和修复自身组织,若炎性反应过度产生,则会诱发炎性细胞因子风暴。感染COVID-19后,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大量的细胞因子,IL-6高水平最为显著。IL-6虽然不是COVID-19患者病情转变过程中惟一的炎性因子,但是炎性因子风暴级联反应的重要启动信号。IL-6过量释放可诱发炎性细胞因子风暴,进而使COVID-19轻症患者的病情向重症和危重症转变,进一步引起患者呼吸及多器官衰竭等导致病情恶化直至死亡[8]。因此阻断IL-6介导的信号转导可进一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风暴的,最终改善炎性反应对COVID-19患者的器官等的损伤[9]。因此,有效及时抑制IL-6的释放在治疗COVID-19起着关键作用。回顾性研究提示[10],当患者核酸检测转为阴性及病情好转后,IL-6水平逐渐降低甚至回归至正常水平,提示感染COVID-19期间IL-6水平可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2IL-6受体阻断剂—托珠单抗

托珠单抗是免疫球蛋白IgG1亚型的重组人源化抗人IL-6受体单克隆抗体,是第一个成功阻断IL-6信号的药物。托珠单抗结合可溶性及膜结合的IL-6受体(sIL-6R和mIL-6R)从而减轻或阻断该信号介导的炎性反应,故是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重要药物。托珠单抗于2010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2011年批准其用于全身性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的治疗,2013年批准其用于多关节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的治疗[9]。研究显示,托珠单抗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和其他亚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疗效较好[11]。《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指出对于双肺广泛病变者及重型且IL-6水平升高者,可将托珠单抗用于免疫治疗。14例COVID-19感染患者在接受托珠单抗治疗后,几天内发热的症状减少,且超过2/3的患者对氧气补充的需要减少。因此对炎性细胞因子风暴诱导COVID-19轻症向重症转变的患者,托珠单抗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为研究托珠单抗在COVID-19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者准备将其应用于184例普通型COVID-19及重型COVID-19患者的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中[12]。

2.1COVID-19患儿应用托珠单抗的药学监护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其所特有的生理和解剖特点,使其对药物的反应性和耐受性及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与成人的差异很大。用药与成人相比较更为复杂,因此用药存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也更多。故在应用该药物治疗时,儿童并不是成人简单的缩影,儿童需要符合自身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的药物[13]。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托珠单抗只有注射剂型,在不同人群中给药方案也有所不同。托珠单抗不良反应较多,输液反应发生率为6.9%,严重输液反应发生率为0.3%,由于儿童各系统、器官功能尚未健全等原因导致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低,故较易高发不良反应[14-15]。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监测报告,我国每年死于不良反应的患者1/3是儿童,故药师做药学监护时应重点关注应用该药的患儿。2.1.1给药方案:托珠单抗治疗中发现使用该药物的患者可发生严重超敏反应和速发过敏反应,严重感染的风险升高,故使用前需询问患儿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或生物制剂过敏史,是否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细菌、病毒感染等,应于使用前进行潜伏结核检查排除结核感染[16]。托珠单抗药代动力学表现为在给药第12周或12周后达到稳态。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32200±9960)mcg·h/ml,血药峰浓度Cmax为(245±57.2)mcg/ml,血药谷浓度Cmax为(57.5±23.3)mcg/ml。托珠单抗药品说明书显示该药在2岁以下儿童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故对于治疗特发性关节炎,FDA表明该药应用于2岁及2岁以上青少年。对于感染COVID-192岁及2岁以上的儿童托珠单抗给药方案[2]:体质量30kg以下的患儿,每2周1次,每次12mg/kg静脉滴注;体质量≥30kg的患儿,每2周1次,每次8mg/kg静脉滴注。应用该药时每次滴注时间应在1h以上。2.1.2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药学监护:托珠单抗为生物制剂,给患儿输注进入体内后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为以下几类:(1)输液反应,输液期间引起轻度至中度的高血压、头痛及皮肤反应。故在输注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密切关注患儿血压的变化,出现高血压时,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发生头痛和皮肤反应,若患儿出现少量皮疹伴瘙痒,建议给予口服异丙嗪抗过敏治疗,使皮疹消退;(2)感染:感染是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诊断为重型COVID-19的患者大多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的风险[2],严重感染包括肺炎、带状孢疹等,若发生严重感染应中断药物的治疗,直至控制感染;(3)胃肠道症状:腹痛、恶心、呕吐等,应暂停补液,给予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静脉注射,指导患儿轻揉腹部以促进症状缓解[14]。因此在药物的整个输注的过程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对患儿一对一进行护理,治疗期间测体温、血压1次,需密切观察患儿皮肤反应情况,有无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感染迹象[17]。2.1.3对肝肾功能影响:儿童由于其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全,肝脏代谢能力较成人差,对具有肝脏毒性的药物或药物代谢产物耐受性差,所以儿童肝脏更易受药物或药物代谢产物的影响,药源性的肝损伤及其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8]。加拿大卫生部及英国警告托珠单抗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药源性肝损伤,包括急性肝衰竭等,最终甚至可导致死亡。建议患儿开始应用托珠单抗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治疗过程中积极监测托珠单抗血药浓度。若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肝脏损伤迹象,建议停用托珠单抗并可适当给予保肝药物治疗[19-20]。轻度肾功能患者无需调整剂量。目前尚无正式在中度至重度肾功能损伤患者中研究托珠单抗的用药情况。

2.2COVID-19患儿的心理护理

由于病毒传染力强且人群普遍易感,为防止家人被感染,感染COVID-19的儿童被迫与家长分开,这时患儿会产生无力感和无助感等,随之而来的是出现焦虑不安、恐惧的情绪。这时需要对患儿进行合理的心理干预,以促进患儿的稳定康复[21]。如家人通过电话等联系工具给患儿充分的鼓励、保证和解释,医护人员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予患儿陪护,耐心倾听患儿的感受,并引领患儿战胜心理障碍。

3小结

药学监护范文篇5

本文作者:周述萍工作单位:湖北省保康县人民医院

由于对药学人员的培养和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现行药学教育体制对临床医学和药物治疗相关知识课开设较少,医院计划派出去进修与学习的人员基本上没有药学人员,一些药师普遍缺乏临床医学知识和药物治疗知识,只有靠自学和原来在校学习的一些药物基础理论而进行一些较为简单的药学服务,原有的知识由于在工作中长期得不到运用而被遗忘,只能从事药物调剂、简单信息咨询等药学服务工作,对进入临床与患者面对面交流缺乏足够的信心[1],底气不足。加上目前守窗发药的73.08%是非药学人员,其药学知识欠缺,业务能力十分有限,很难按职能服务要求开展药学服务。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开展“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程药学服务是医院服务质量管理中重中之重,也是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所趋。医疗制度的改革,也冲击着医院药房传统的单纯供给模式,目前这种“照方拿药”的调剂模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意识转化首先要从药剂人员自已做起,转化自身的意识,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正确理解和宣传药学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是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明确药学监护是对现有医疗程序的完善和补充。三是开设用药指南窗口,让患者逐步认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来认可药师地位,得到他们的积极配合。分步实施在基层医疗单位开展药学监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段实施,逐步完善。第一步要加快人才培养,提高药学人员业务水平。基层医疗单位承担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提高基层服务能力,构建基层优质医疗服务网,药学服务工作尤为重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可多举办一些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对辖区内现有的药师开展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用药与安全用药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药学人员能力和素质。医学院校要增加临床药学专业招生,鉴于目前高等院校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工作的现状,可按计划招收定向生,以满足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之所需。第二步是开设用药咨询窗口。目前患者自行购药的现象日渐普遍,基层医疗机构在没有条件开设OTC药房情况下,可考虑开设一个用药咨询窗口,选配业务素质高、品德好的药学人员专门负责,接待患者的用药咨询,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这样既可提高社会效益,也可带来经济效益。第三步开展设置专职药学服务岗位的尝试。基层医疗单位在目前药学人员严重匮乏情况下,抽出一部分药学人员从事专职药学服务岗位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每个单位可以考虑设置1~2个专(兼)职岗位,负责对门诊药房的处方分析、合理用药、信息收集、药物的临床评价等工作,按月作出分析报告。并且深入临床各科,参加查房会诊,抢救危重患者,参与临床用药方案的确定,接受专科医师及患者用药咨询,提供安全药知识及药学情报咨询与合理用药等有关方面的药学技术服务,真正做到将“面向药品供应”转变为“面向患者服务”[2],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注重质量一是改变服务方式,要变窗口式为开放式。以前的“窗口发药“,使药师与患者之间有距离感,发药完毕服务也就结束了,不利于药师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改为开放式柜台发送可使药师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咨询服务,以此提高患者对药师的信任度,药师服务价值也得以体现。二是改善服务态度。服务态度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每位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药师在与患者接触中,态度要认真,服务要热情,解释要耐心,语言要通俗易懂,做到有问必答,要让患者满意,使他们有亲切感、安全感,来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心和满意度。采用计算机建立门诊患者电子药历电子药历查询方便迅速,信息量大,记录格式规范,克服了手写药历的诸多缺点,药历的建立首先可以选择门诊的一部分慢性病患者试行,待取得经验后再扩大到其他患者,患者药历录入系统应设置与门诊收费或药房发药系统链接,并能自动从中采集患者姓名、性别、处方药物等的信息,从而减少药历编写时输入的数据量,大大提高药历编写的速度与准确性。我县基层医疗机构自2009年开始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平台后,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历和药历都记录在其中,对药师进行处方分析、治疗方案讨论起到了较大帮助。

药学监护范文篇6

1病历资料

患者男,44岁,因口服“敌敌畏”后神志不清ld入院。患者情绪波动自HI~30mL,服药后出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伴大汗并肌束颤动,无恶心呕吐、无呕血、无流涎、无抽搐及尿便失禁,服药后约30rain到当地县医院洗胃,并应用阿托品(剂量不详)治疗。为求系统治疗转入我院,急诊经血液透析治疗人院。查体:神志清楚,一般状态欠佳,皮肤干燥无汗,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3.Omm,对光反射灵敏,心率8O次/分,双肺呼吸音粗。人院查血胆碱酯酶57IU/L(正常107-4201U/L)。

2主要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主要给予抗胆碱酯酶治疗,同时预防应激性溃疡、营养神经、保肝,促醒、补充电解质等辅助治疗。抗胆碱酯酶方案是:第1天每4h肌内注射阿托品lmg,第2天每6h肌内注射阿托品lmg,第3天每12h肌内注射阿托品lmg,每天监测胆碱酯酶的血浓度并随时调整阿托品的用量及给药频次。辅助治疗方案主要是对症治疗,如每日2次给予泮托拉唑注射液80mg预防应激性溃疡;甲氯芬酯促醒;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促进细胞代谢;硫普罗宁保肝治疗;患者经过6d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胆碱酯酶恢复至137IU/L,出院。

3用药分析

3.1阿托品为选择性毒蕈碱样胆碱受体拮抗剂,能对抗有机磷毒物中毒引起的外周M样症状与中枢症状,但不能对抗烟碱(N)样作用,中枢作用弱,尤其是抗惊厥作用及兴奋呼吸中枢作用较差,不能对抗外周性呼吸肌麻痹。患者中毒后曾出现肌束颤动烟碱样症状,虽经县医院洗胃、急诊科血液透析治疗后神志清楚,皮肤干燥无汗,无肌束颤动现象,但应考虑经口服中毒者,有机磷毒物可在下消化道吸收,为防止延迟吸收后加重中毒,宜伍用胆碱能复能剂。复能剂不仅能恢复中毒胆碱酯酶的活性,且对有机磷毒物引起的外周N样症状有直接对抗作用,可以弥补阿托品作用的不足。

3.2患者出现神志模糊、语言含糊、呼吸困难等症状为有机磷中毒的临床表现,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当是解毒治疗,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和甲氯芬酯均是促进细胞对氧和葡萄糖的利用,对有机磷中毒的治疗作用无循证医学支持。泮托拉唑为PPI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预防应激性溃疡,目前尚无预防应激性溃疡的治疗指南,根据外科术前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常规用法是:不用禁食时即可停用PPI抑制剂,该患人院时神志清楚,经过洗胃、血透治疗已过应激状态,同时可自主进食,故泮托拉唑可停用。

4药学监护点

4.1血胆碱酯酶的监测患者因口服敌敌畏中毒人院,在解毒治疗过程中血胆碱酯酶是主要的观察指标之一。

4.2阿托品的用药监护患者入院前就有阿托品的治疗史,又在急诊科行血液透析治疗,人院时神志清楚,血胆碱酯酶57IU/L,人院后给予阿托品lmgq6h肌内注射,第2天患者出现谵语、面部潮红、皮肤干燥无汗,此时需注意“阿托品化”和阿托品中毒的区别。

4.3解磷定的用药监护该患入院后虽未应用复能剂,但该患中毒后曾出现肌束颤动的症状,虽经人院前的血液透析治疗后该症状消失,还是需要考虑有机磷毒物可在下消化道吸收的特点,而维持使用复能剂至48~72h,以防引起延迟吸收后加重中毒,甚者死亡。患者第2天的谵语,不排除有机磷延迟吸收后的中毒。总结既往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经验,氯解磷定首次用量以30mg/k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效果较好Ⅲ。用药过程中要随时监测血胆碱酯酶,根据病情掌握剂量及间隔时间复能剂的停药指征以烟碱样症状消失为主,血胆碱酯酶活性恢复至正常的60%以上。

药学监护范文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于2015年1月在药房药品管理中实施调剂管理与药学监护,选取实施前150例病案资料作为对照组,实施后150例病案资料作为研究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药房药品管理模式,即常规分类储存,定期检查药品存放情况,及时清除超过保质期的药物等。研究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调剂管理与药学监护,主要内容包括:①网络化管理,引入先进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将高科技如计算机、网络技术都引入医院药房管理中。如使用条形码系统减少划价环节,方便患者的同时减少了医院人力资源浪费,缩短了患者取药时间。加强药品动态管理,每次购入的药品需要在计算机上记录购入数目、药品保质期等相关信息,直接从计算机上就能查到过期药品并进行剔除处理,遗漏情况明显减少。通过计算机还能及时清点库存并分析哪些药物销售速度较快,为后期购入提供参考。②分区存放管理,不同使用途径的药物应该分开存放,如口服药物、注射药物等,特殊药物如麻醉药品要特别标明,同类型药物可以存放在同一区域内,方便药剂师操作。③规范药品调剂和药学监护,医院领导可查阅相关药品调剂和药学监护文献,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药品管理改革方案,制定全面药品调剂管理制度,严格划分工作人员职责,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以提升药房药品管理质量,以及药剂师药品配伍质量。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取药等候时间、药品盘点时间和调剂时间并比较;记录两组实验期间发生药品差错事件的概率并比较。1.4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其中计数(或计量)数据的检验由c2(或t)执行,采取率[或(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描述,若P<0.05,则表示数据比较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药品管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取药等候时间、药品盘点时间和调剂时间比较,研究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用药差错率比较。两组实验期间用药差错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国家大力开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此背景下药房药品管理模式也将面临全面革新,“以药养医”的模式被逐渐取代,临床用药合理性明显提升[3]。传统药房药品管理模式虽然也有其优点,但弊端也较为明显,已无法适应当前医院药房药品管理需求,因此急需寻找一种更加全面、规范的药房药品管理制度,提高药房药品管理质量[4]。为了积极响应医疗卫生改革号召,促进医院长远发展,本院于2015年1月实施药房药品管理制度革新,在保留传统常规管理模式优点的基础上,实施调剂管理与药学监护,首先引入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模式,对药房进行动态监测,加用条形码取消划价流程,明显缩短了患者取药等候时间和药剂师调剂时间,药品发放速率明显提升;采用分区调配的模式,将不同用药途径的药物分区存放,并详细标注,有利于药房管理人员取药和清理,将同一类药物放置在相同区域,可缩短药剂师的调剂时间[5]。最后加强规划化管理,医院管理层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药房药品管理制度,定期对药房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素质[6-7]。观察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取药等候时间、药品盘点时间和调剂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可见实施调剂管理与药学监护后药房工作效率明显提升;药品差错事件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证明开展革新后药房管理质量明显提升[8-9]。冯成君等[10]为探讨加强调剂管理应用于医院药房药品管理中的价值,将实施常规药品调剂管理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加强调剂管理后就诊的20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管理效果及用药错误发生率,结果显示,药品核对、调剂时间和取药时间比较,干预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用药错误发生率比较,干预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得出结论:加强药房药品调剂管理对提升药房工作质量、降低用药差错发生率有积极意义,与本次研究结论基本相同。综上所述,实施调剂管理与药学监护在医院药房药品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减少用药差错发生,节约人力资源,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梁永梅.PDCA循环在住院药房调剂差错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5,10(22):44.

[2]吴观兰.医院药房药品的调剂管理及药学监护研究[J].北方药学,2018,8(2):181-182.

[3]周银春.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提高医院门诊药房工作效率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药学,2015,8(5):156-157.

[4]蒋声海.基于降低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率为主题的品管圈应用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8(a2):1325-1326.

[5]钟静惠.药品的调剂管理及药学监护体会[J].大家健康旬刊,2015,15(3):428.

[6]武凤华.调剂管理与药学监护在药房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6):186-187.

[7]刘丽曼.药学管理工作中药学监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北方药学,2017,14(8):171.

[8]廖伟中.药房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及施行效果分析[J].海峡药学,2017,29(7):278-279.

[9]黄娟,王平,曾明辉,等.质量管理工具在我院药房调剂差错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6):138-141.

药学监护范文篇8

1基本数据与方法

1.1基本数据。将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以及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的药品管理记录资料分别作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组80例。参照组中,男女比例为54:26,年龄为7-75岁,平均(41.24±2.15)岁;实验组中,男女比例为48:32,年龄为8-76岁,平均(41.57±2.37)岁。分析2组基本数据,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1.2方法。对参照组采取常规管理,对实验组实施调剂管理和药学监护,主要内容有:1.2.1实施药学服务:将患者作为服务中心,对其予以全程化药物服务。①个体化给药:对使用苯妥英、氨茶碱以及苯巴比妥药物治疗患者的血液浓度进行检测,实施掌握临床治疗情况。②对使用药物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加强监测,将不良反应上报医师,由医师和药师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将可能出现的原因予以一一列出,如护士操作不当、医生处方错误等。1.2.2对药师进行专业培训:先向药师普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告知其工作地点不应只是药房,需积极参与临床,对医师的用药情况予以充分了解,积极与医师和护士沟通,进而发挥自身作用:①可建立门诊药房咨询点,让患者与药师进行沟通,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药学知识;②让药师定期对处方进行分析,并参考相关案例分析药学作用;③通过期刊、网络、报纸等方式为广大群众普及药理知识。1.2.3调剂管理:①建立合理的药品调剂制度,让药剂科所有人员严格遵守并执行。②根据药品的使用方式不同将其分区,并使用不用颜色进行标注,属于同类的药品可存放在一处,有利于工作人查找。1.2.4防止出现药品差错:工作人员需对各种药品的差异性、类型等进行明确区分:①药剂师是降低用药差错的重要人员,根据卫生部门下达的规定和要求,将工作人员的奖惩与用药差错情况相连接。②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需要对药品知识充分了解,对处方中用药错误情况需及时发现。1.3判定指标。判定2组调剂时间、取药等候时间、用药错误率以及药品盘点时间。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9.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计量资料(调剂时间、取药等候时间以及药品盘点时间)使用(±s)形式表示,两组单独数据比较行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用药错误率)使用(%)率形式表示,两组单独数据比较行卡方检验,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结果

2.1分析2组调剂时间、取药等候时间以及药品盘点时间。实验组调剂时间、取药等候时间以及药品盘点时间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2.2分析2组用药错误率。实验组中,药物混淆有1例,调剂错误有2例,漏药有1例,其发生率为5.00%(4/80);参照组中,药物混淆有4例,调剂错误有5例,漏药有4例,其发生率为16.25%(13/80),组间差异显著(P<0.05),值=5.3311。

3讨论

由于药物使用不当造成的问题逐渐增加。因此在药房药品管理中实施调剂管理和药学监护措施,可将临床用药水平提升,使患者得到更加专业的指导,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进而将医院的整体形象予以提升,同时缩短了调剂时间、取药等候时间以及药品盘点时间,降低了用药错误率,临床效果显著[1]。综上所述,将调剂管理和药学监护应用在药房药品管理中,其药剂科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用药错误率明显降低,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药学监护范文篇9

在过去,医院药师往往被看作是“幕后英雄”,因为药师很少与病人直接接触。他们默默地工作,为医院准备各类药品或者为医生调配某些临时使用的药剂,一句话,药师的任务就是调剂和供药。

随着医院药学的发展,特别是临床药学的兴起,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医院药学的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3个时期。①以调配为主的传统时期;②以药学服务为主的临床药学时期;③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为目标的药学监护时期。临床药学的3个主要内容是:药师参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信息咨询。作为药师,其中心任务是保证病人用药的合理、安全和有效。药师参与临床,将使药师直接与病人建立联系,直接参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这是药师职能的一个根本性转变,意味着药师要承担起对病人治疗全过程用药的监护责任。药师的药学监护与医生的治疗监护、护士的护理监护共同组成了全方位的“病人监护”过程(即药物从采购到使用的全过程管理)。

药物治疗给许多病人解除病痛,带来幸福,但同样也会给许多人造成药害,引起后遗症,甚至死亡(药学美学)。事实上多数问题不在于药物本身,而是开处方、配药或给药过程中的不当引起的。因此药师从道德上讲有责任保护病人免于药害之忧(药学伦理学的要求,着重强调药师的真正价值在于为广大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负责,而不是纯粹的商品关系。药学伦理教育内容,义务教育、责任心教育、保密教育、法制教育)。另外,随着人们要求健康的水平提高,已不再满足有药可用,要求提高治疗质量甚至生存质量,提供优质、高效、低消耗的药学服务。PC应运而生则是一种必然趋势了[1]。

1PC的定义

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Care简称PC),也有称为药学保健或药疗保健。1987年由美国的Hepler和Strand提出PC,很快得到世界许多国家学者一致认可,在1988年新德里世界药学大会加以明确并特别作了推荐。

1987年,Hepler在“药学正经历着第三次浪潮”报告中提出,在未来20a中,药师应该在整个卫生保健体系中表明自己在药物使用控制方面的能力,特别应该表明由于药师的参与可以减少整个服务费用,如缩短住院期和减少其他昂贵的服务等。1990年Hpler等提出了PC定义:“PC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实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既定结果。这些结果包括①治愈疾病;②消除或减轻症状;③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④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PC是一种过程,药师通过与病人和其他专业人员合作,设计治疗计划,其执行和监测将会对病人产生特殊的治疗效果。它包括3种功能,①发现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②解决实际发生的用药问题;③防止潜在的用药问题发生。PC是卫生保健的必要部分,应当与其他部分结合起来。但是,提供PC的目的是药师的工作要直接面向病人,药师直接对病人负责,以保证PC的质量。PC药师与病人的基本关系是:病人把自己托付给药师,药师接受委托并承担责任。PC的基本目标、过程和相互关系存在于所有的医疗机构中”。

对PC的统一定义是:“药师的使命是提供PC。PC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监护,目的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3]。这一定义把医院药学的全部活动建立在以病人监护为中心的基础上,以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身心健康为目标,药师要承担起监督、执行、保护病人用药安全、有效的社会责任(社会药学的要求,社会药学是一门运用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药学问题,研究社会因素与药学系统诸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交叉学科。社会药学的内容1药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2药学系统内部的社会关系3药学工作者在药学系统中的作用4社会用药的特点、规律及其所带来社会问题)。

2药学监护的主要内容

2.1把医疗、药学、护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医生、药师、护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医疗责任。

2.2既为病人个人服务,又为整个社会国民健康教育服务。

2.3积极参与疾病的预防、检测、治疗和保健。

2.4指导、帮助病人和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

2.5定期对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科学评估。

根据药学监护的上述内容,医院药师的工作方式将发生改变,他们不仅仅是调制药品,而是要与医生、护士一起直接面向病人,参与治疗,指导用药,工作在临床第一线。

3药学监护中药师的职责

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药学监护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监护。概括起来,药师在药学监护实践中的主要职责是:

3.1与医生一起决定病人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明确治疗目标,为这一目标设计药物治疗方案(即个体化用药),监测病人用药全过程,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评价,发现和报告药物过敏反应及副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PC不仅涉及药物治疗(实际提供药品),而且涉及每个病人的药物治疗决策。不光决定是否用药,而且判断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方法、药物治疗监测和向病人提供与用药有关的情报和咨询服务。药师必须综合、分析信息,根据与其他服务人员交谈所获得的信息、病人情况、疾病类型和医生提出的治疗观点拿出用药方案。

3.2综合管理所有的PC所必需的资源(包括人和药品)。药物使用管理包括采购、储存、供应及药物使用评价。对医生、护士进行药学指导,提供有关药物的信息咨询服务。对病人采取直接服务,包括用药教育、临床治疗会诊等。

3.3保证合理用药,即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根据病人的疾病种类、性质、发病时间、以往用药史、有无药物过敏等情况,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适当的剂型、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

药师提供PC的具体任务是发现、防止和解决与用药有关的问题。如①药物正确无误;②用药指征适宜;③疗效安全,使用价格适宜;④剂量、用法、疗程妥当(依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知识决定剂量及疗程);⑤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证、不良反应小);⑥调配无误;⑦病人遵从性良好[4]。

3.4建立病人用药档案,对病人生活质量的评价。

根据WHO对健康的定义,采用通用量表和特殊量表,健康问卷和健康效用测量方法,健康效用指数等,对病人生活质量作出客观和主观的评价[5]。

4医院药师在PC中的地位

4.1药师的委托人是病人。

作为病人的委托人,药师必须与病人建立“一对一”的业务关系。

4.2建立“处方者、药师、病人”新型伙伴关系。

PC要求打破药学内部的分工,如“普通药师”、“临床药师”、“供应药师”、“药房药师”和“制剂药师”。要求所有药师承担为病人保健的职责,认为药学部全体工作人员都是病人保健的提供者。其他医务人员及病人可与药师进行直接对话,起到医师延伸者功能,成为治疗队伍的一员[6]。(与国际接轨监管药师将从卫生系统分离,专门从事药品的检验和有关药品法规的检查与执法)

5开展药学监护的重要性

药学监护在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从实践情况看,效果是很明显的。

首先,它促进了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

其次,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够预防某些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第三,病人的疾病得以治愈,病症得到消除或减轻,从而达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根本目的;

第四,由于大幅度减少或杜绝了不合理用药,节约了药物资源,因而降低了医疗费用;第五,提高了药师在医院乃至全社会的地位和形象,同时也增加了药师的收入。

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起步较晚,有些医院虽然也开展了临床药学工作,但仍停留在实验室或信息资料收集阶段,至于药学监护工作则处于宣传时期。但是,我国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普遍,某些基层医院不合格处方高达60%以上,问题十分严重。药学监护是21世纪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人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药学监护的社会需求将日益增加,可以预见,药学监护必将在我国逐步开展并形成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6我国实施PC的障碍[4~6]

6.1观念上的障碍

6.1.1超越药师的传统工作实现由“对保障药品质量和供应负责”向“对病人用药结果负责的转变”这一重大转变药师难以适应,特别是目前药物治疗决策是由医生制定的,药师不必承担责任。实施PC,药师授权参与用药决策,负责监控给药过程,观测病人用药反应并实行必要调整,追踪药物使用的最后结果,进行必要的评价。药师传统工作是面对药物,一下改为面对有感情的病人,本身也得到施展专业才能,树立崭新职业形象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6.1.2超越以治愈疾病为目标的观念PC提供的服务不光是要把病人现有的疾病治愈,而且要恢复病人的健康,使病人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生活得健康幸福。

6.1.3超越生物学指标评价治疗结果的观念现在评价药物治疗结果的指标只是一些观测到的数据,例如,对癌症病人使用抗癌药物时,以病人生命延长多少年为评价治疗好坏的指标。但是,在抗癌药物发生药理作用的背后,病人因药物严重的毒副作用遭受多少痛苦(生存质量恶化)并未考虑在内。开展PC工作,就要综合评价药物对病人整体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等指标。

6.1.4超越具体医疗机构狭小的地域观念实施PC,药师应关心照顾各种医疗机构中病人的药物治疗,不光是对本单位住院病人,进行药学服务,而是在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持续不断,甚至对已出院的病人也应负有关心的责任。

6.1.5超越现行的药学业务分工医院所有药学人员,虽分工不同,总体目标都是通过药品和药学手段向病人提供改善生存质量的服务。

6.2药学资源方面障碍

6.2.1时间不足目前我国药师要花大量时间在常规的药物供应上,即使是与临床接触最多的药房药师,也难把主要精力放在查房、参加会议、查阅病历、提供药物咨询、开展药物监测、建议调整和监察药物不良反应等工作上,另外,药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在给药后24h内看完所有病人的病历及时发现用药方面的问题。

6.2.2人员编制限制我国医院的药剂人员编制大多低于国家规定的8%,这样原本人手就少,更无力进行费时费力的PC工作了。另外在有限的人员中,缺少提供PC必备的临床知识、交际能力、工作热情、自信心和业务素质。目前主要是药剂科主任和骨干必须首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培养人才,积极组织力量,克服困难,稳步开展PC工作。

6.2.3工作场所有限PC工作,登记病人病历,向医护人员和病人提供用药咨询服务,收集用药信息等活动都需要在治疗病人现场,这就必须在各病区都要设有PC药师的工作场所。

6.2.4技术条件有限虽然许多自动化的医疗档案管理系统已经启用,但严格地讲,还没有完全适合开展PC计算机软件系统可供使用,此外,目前,医院的经济状况普遍无条件引进昂贵的新技术设备。

6.2.5劳动报酬得不到补偿和回报药师向病人提供PC付出了比常规工作更多精力和时间,但这种付出往往得不到经济上的补偿和回报,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药师工作积极性和医院的投资无法收回,难保此项工作的长久坚持下去。

6.3医疗体系方面的障碍

现有的医疗体系高度分工,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的医疗分属不同部门,药剂科也将药师分为制剂、调剂、临床,各司其责,互不相干,而PC的连贯性要求医疗系统是个完整的体系,必须改变这种分工。

6.4信息资源方面的障碍

6.4.1医疗信息不足向病人提供PC的药师不仅要能及时获得药物的知识和最新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取得病人的医疗文件(既往病史、病程记录、治疗单等),但药师往往不易得到这方面的信息,因此,开展PC工作要解决医疗信息的共享问题(简述电脑无纸化管理及局域网加以实现)。

6.4.2药师缺乏编写医疗文件的经验药师应当为每位病人建立正规的药历,详细记录病人的药物治疗情况(用药时间等)和用药前后化验的结果(疗效与反应等),但药师一般缺乏编写常规医疗文件的训练和经验。

6.5法规方面障碍

医院药师的传统任务主要是,采购供应药品和收方发药,药师只能在法规许可条件下,开展职权范围内的业务活动(如药品管理法、医院药剂科管理条例)。推行PC业务必须制定《药师法》和在有关法规中增加相应条文(简单介绍国外有关法规如医院药师拿出用药方案错误使病人残废要负法律责任,把药师的职责、任务,地位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PC工作在我国还处于宣传阶段,没有制度,尤其缺少一套客观的、科学的、能为医生、病人接受的评价标准,用来衡量药物应当产生的结果,以及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即考察开展PC的真正价值,药师应当参与制订临床药物治疗标准,明确规定合理用药适应证、剂量和应该达到的治疗效果。

6.6行政领导方面障碍

开展业务活动必然会增加基础设施,人员、场所、仪器设备、活动经费的投入,PC的开展增大医院财力投入,且无法收回。当然随着法规、制度等的出台,相信这些问题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开展PC绝不是药师或药剂科人员单枪匹马能完成的,必须是:药师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健康保健提供者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整体配合,首要的关键是药师下临床要取得医护人员的理解和认同。医生的传统观念认为,他们才是治疗结果的主要责任者,药师经常提出给药医嘱或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可能会引起医生的反感和抵触,这样医生可能是反对药师直接干预病人治疗的最大阻力。另外,护士也会对药师出现在治疗现场不适应。一个单位临床药学开展成功的,这方面障碍会大为减少。但如果一个医院的领导能充分肯定药师在药物治疗方面的责任,重视PC活动,对医院其它医务人员改变观念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一点必须指出,药师开展PC并不是重复医生、护士的临床业务,而是对其工作的补充,不了解这一点就免不了会与医护人员发生职权范围的争执。

7PC势在必行[1,4]

PC在我国虽还处于宣传介绍阶段,实施的难度很大,虽然目前尚无实施的条件,但PC已得到药学界和医院药学人员的普遍关注。理由(1)开展PC的客观条件逐渐形成,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对健康保健特别是对用药的要求上升到提高治疗质量,甚至生存质量的高度,因此开展PC的客观条件逐渐形成;(2)医院传统供药模式改变;我国制药工业的大规模高质量的发展,医院制剂将会逐渐减少、萎缩;加之医院药剂科现代化管理,根本改变医院传统供药模式;(3)电脑的使用,药剂人员剩余。因此,如果我们不思改革进取,固步自封,“下岗”的命运将会落到传统的药师头上,人们需要PC,PC也是医院药学人员的下一步出路。我们应当从更新自己的观念做起,正确宣传PC,理解PC,自觉主动加强自身学习,适应PC,为在我国施行PC扫清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努力营造让PC逐渐深入人心、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8未来医院药学的展望

21世纪药师的基本任务就是实施PC。许多药学领域的领导者已经接受了PC的概念,并且正在计划和实施使药房从单纯的调配功能向临床专业的转化[7]。未来的医院药师应该既懂药又了解临床,其基本工作内容有:血药浓度监测与解释、临床治疗咨询与会诊、单剂量作业、病人出院后药物使用教育、门诊病员药物咨询、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与鉴定、新型科研制剂开发、参与新药临床评价方案的制定等。通过发挥药师的专业特长,保证理想的用药结果,降低因药物有关的医疗费用。尽可能使每一位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后能够保持正常的机体功能和精神状态,生活得健康幸福[9]。

参考文献

高世嘉.药学发展的新阶段——药师监护.中国药学杂志,1995,30(2):97

唐镜波.药学监护的发展与策略.中国药房,1995,6(1):7

张新萍,郭海平,杨智敏.药学监护与临床.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10):469

陈秋潮.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9):393

胡晋红,蔡溱.美国的药学服务.中国药房,1998,9(6):283~285

唐镜波.药品管供用的监督指导一体化.中国药房,1998,9(5):198~201

杨樟卫,张均.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评价和药物经济学.药学实践杂志,1998,16(1):5~9

药学监护范文篇10

【关键词】病毒肺炎;抗病毒药物;药学监护

2019年12月,中国湖北武汉暴发了病毒肺炎(简称肺炎)疫情,相继蔓延至全国其他地区。截止到2020年3月5日,全国共报道超过8万病例确诊,超过3000例患者死亡。肺炎被WHO命名为COVID-19,而导致这种疾病的病毒为病毒(SARS-CoV-2)。在《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1](以下简称第七版指南)中指出,SARS-CoV-2作为冠状病毒的一种,是具有包膜的正链单股RNA。疫情进展到今,暂无特异性抗病毒治疗方法,相关人员不断进行科学研究以寻求针对该病毒有效的药物。目前运用于肺炎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正在研制的新药和已上市的有效的药物。本文将对该类药物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使用过程中所需的药学监护进行归纳,以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一、SARS-CoV-2特点

SARS-CoV-2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CoV同属可感染人类的β属冠状病毒。SARS-CoV-2与SARS-CoV的序列同源性为79.5%,与MERS-CoV约为40.0%[2]。序列差异主要在ORF1a和编码S-蛋白的spike基因上,这是冠状病毒与宿主细胞作用的关键蛋白[3],且SARS-CoV-2主要通过S-蛋白与人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受体相结合,以此感染人上呼吸道上皮细胞。目前尚无针对SARS-CoV-2感染的特异性疗法,主要研究在SARS和MERS治疗经验中的药物是否有效,以及能否研发出新型抗病毒药物。第七版指南中提及了靶向SARS-CoV-2-3CL水解酶的潜在药物,如洛匹那韦;靶向SARS-CoV-2-PLP蛋白酶的潜在药物利巴韦林;老药磷酸氯喹以及IFN等。此外,还有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以及新提及的老药溴己新。下面将一一列举这些药物的主要抗病毒作用与临床药学监护点。

二、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及其药学监护

1.IFN-α(1)抗病毒机制:IFN对RNA和D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属于广谱抗病毒药物,其抗病毒机制是诱导相关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进入抗病毒状态,阻断病毒的mRNA转录、破坏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合成,起到阻断病毒入侵的作用[4]。IFN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增强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具有免疫调节功能。根据生物信号传递途径(受体)的不同,IFN可分为2种类型,包括Ⅰ型IFN(IFN-α、IFN-β、IFN-τ和IFN-ω)和Ⅱ型IFN(IFN-γ)。感染早期,被感染的细胞可直接激活并转录Ⅰ型IFN,产生抗病毒作用[5]。(2)临床应用:第七版指南中写入的是IFN-α,建议的给药剂量为成人每次500万U或相当剂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2ml,每日2次雾化吸入。有文献研究了IFN-α2b喷雾剂可显著抑制SARS-CoV对Vero细胞(非洲绿猴肾脏上皮细胞中分离培养)的攻击,半数抑制浓度为11.77IU/mL,治疗指数>849[6]。有指南提出,对于新发病毒(如SARS和MERS)感染性疾病,不建议使用注射剂型,避免IFN-α激活T淋巴细胞攻击带有病毒的肺泡细胞而发生肺功能衰竭[7]。(3)不良反应:流感样症状是IFN-α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如发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注射初期可同时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骨髓抑制也是常见的不良反应,如中性粒细胞计数≤1×109/L,Plt计数<50×109/L,应降低剂量,复查指标正常后可逐渐恢复剂量。若中性粒细胞计数≤0.75×109/L,Plt计数<30×109/L,需停药[8]。此外,可导致或加重神经系统方面疾病(如抑郁、躁狂)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其他可能引起脑卒中、心血管疾病、荨麻疹等。发生严重肝损伤(Child-PughB级和C级)应停用。(4)药物相互作用:IFN应避免与克拉屈滨、卡介苗合并使用,与齐多夫定、华法林、氯氮平、美沙拉嗪、美沙酮、利巴韦林同时使用时应注意监控。(5)特殊人群药学监护:有指南推荐儿童雾化吸入的剂量为每次2~4μg/kg(IFN-α1b),或每次20~40万IU/kg(IFN-α2b),推荐剂量不会出现发热、寒战等流感样症状。新生儿及2个月龄以下小儿慎用[7]。对于孕妇,外源性IFN-α不能穿过胎盘屏障,有指南建议妊娠期间可使用IFN-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9]。对于哺乳期妇女,IFN-α是母乳内源性物质,哺乳用药“L”分级为L3级,目前无母乳喂养相关对照研究。2.利巴韦林(1)抗病毒机制:利巴韦林是一种合成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物,磷酸化的产物可竞争性抑制病毒合成酶,损害病毒RNA和蛋白合成,使病毒的复制与传播受抑。利巴韦林并不改变病毒吸附、侵入和脱壳,也不诱导IFN的产生。有报道,针对SARS-CoV-2,利巴韦林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109.5μmol/L,半数细胞毒性浓度>400μmol/L,选择指数(SI)>3.65[10]。一项针对SARS-CoV的体外试验表明,利巴韦林未能显示出良好的抗病毒活性,同时因其体外活性较低,临床建议与IFN联合使用[11]。有研究阐述了利巴韦林耐药性的原因,SARS-CoV中存在核酸纠错酶ExoN,可将利巴韦林切除,保护了病毒[12]。(2)临床应用:第七版指南中建议利巴韦林成人每次500mg,每日2~3次静脉输注,疗程不超过10d,建议与IFN联合使用或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联合使用。而在《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病毒感染疾病诊疗方案(试行第一版)》[13]中,则删除了利巴韦林的治疗方案。(3)不良反应:利巴韦林主要临床毒性为溶血性贫血,使用期间需监测RBC及Hb变化。有报道SARS-CoV治疗期间,36%~61%患者出现溶血性贫血,但不能排除疾病本身诱发的可能性[14]。有心脏病史的患者不应使用利巴韦林,有呼吸道疾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使用利巴韦林会引起胸痛或呼吸困难。利巴韦林还可导致肝酶升高、电解质紊乱、高氨血症、胰腺炎等。一项研究显示,SARS-CoV治疗期间有超过29%的患者存在ALT升高,其中75%患者使用了利巴韦林[15]。(4)药物相互作用:利巴韦林与齐多夫定同时存在拮抗;与硫唑嘌呤、克拉屈滨联用,后者血药浓度增高;与华法林合用,降低华法林效果。(5)特殊人群药学监护:利巴韦林有较强的致畸作用,禁用于孕妇和备孕妇女(利巴韦林停药后4周亦不能完全清除)。有生育要求的男女停药后6个月内避免妊娠。儿童推荐注射剂量为10~15mg/kg,分2次给药。不推荐老年人使用。肾功能不全者肌酐清除率<50mL/min应禁用。肝功能不全Child-PughB级或C级患者禁用。3.磷酸氯喹(1)抗病毒机制:磷酸氯喹具有直接抗病毒作用,一方面可改变内吞体的pH值,抑制病毒pH依赖性的内吞过程,另一方面可缓解自身过度免疫反应,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和IL-6的产生和释放,减弱细胞因子风暴[16]。有研究评价了磷酸氯喹、瑞德西韦等药物对临床分离的SARS-CoV-2的抗病毒效力,磷酸氯喹SI超过了88.5,仅次于瑞德西韦[10]。(2)临床应用:第七版指南修改了磷酸氯喹给药剂量:18~65岁成人,体重超过50kg,每次500mg,每日2次,疗程7d;体重小于50kg,第1、2天每次500mg,每日2次,第3~7天每次500mg,每日1次。(3)不良反应:低剂量使用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头晕、消化道症状、皮肤不适等,大多反应较轻,停药后可消失。大剂量长期使用时,考虑治疗浓度范围极其狭窄,可监测血药浓度。有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每天口服250mg持续2个月,血药浓度多维持在200~400ng/mL,约15%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血药浓度超过800ng/mL时,80%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建议全年总剂量低于75g[17]。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视网膜毒性及听力损害,有心脏疾病患者禁用磷酸氯喹。建议治疗期间隔天复查血常规、电解质及心肌酶等,治疗前及治疗后第5、10天复查心电图[18]。(4)药物相互作用:磷酸氯喹通过肝药酶代谢,避免与肝药酶抑制剂(如克拉霉素、伊曲康唑等)以及肝药酶诱导剂(如苯妥英、利福平等)联用,必要时可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利托那韦为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酶的强抑制剂,而磷酸氯喹为该酶的底物,不建议联用进行肺炎治疗。避免与可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联合使用(如莫西沙星)。此外,与抗酸药、环孢素、肝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联合使用时均需谨慎。(5)特殊人群药学监护:磷酸氯喹可通过胎盘,目前无孕妇明确使用证据。在乳汁中有一定程度分布但量较少,必要时可选择比较低的药物剂量。患有疟疾的儿童起始剂量建议为5mg/kg,且最大剂量不超过300mg;老年人用药时应密切监测肝、肾功能,严重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10mL/min)时,剂量减半。4.阿比多尔(1)抗病毒机制:阿比多尔是一种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非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物,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19]。作为一种血凝素(病毒包膜上的刺突样糖蛋白)抑制剂,通过抑制病毒在宿主细胞表面的吸附内吞、融合,将病毒拦截在宿主细胞外,从而阻止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对RNA病毒的作用较DNA病毒更显著[20]。同时,阿比多尔可诱导IFN产生、激活巨噬细胞及调节炎症因子水平[21]。(2)临床应用:阿比多尔用于SARS-CoV-2感染的治疗尚无充足的临床研究证据,第七版指南建议的用法为成人200mg,每日3次,疗程不超过10d。(3)不良反应:阿比多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消化道症状、头晕,停药后好转。有报道,急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分别给予安慰剂和阿比多尔(200~800mg),疗程10d,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区别[22]。其余可致血清转氨酶升高、心动过缓。(4)药物相互作用:阿比多尔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9.2%~91.6%[23],应避免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如多塞平、地西泮等)联用,避免药物浓度升高,出现不良反应。阿比多尔主要通过CYP3A4酶代谢,与CYP3A4酶抑制剂或诱导剂联用可存在药物相互作用。(5)特殊人群药学监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安全性尚不明确。在俄罗斯可用于2岁以上儿童的流感。一项俄罗斯开展流感病毒治疗的临床试验中,儿童给予每日10mg/kg剂量,分4次给药,连续使用5d,治疗有效且无不良反应[24]。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5.瑞德西韦(1)抗病毒机制:瑞德西韦(GS-5734)是一种广谱核苷类抗病毒前药,能够抑制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对多种RNA病毒(如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MERS-CoV、SARS-CoV)具有强大的体外抗病毒活性[25]。该药物已经完成了治疗埃博拉病毒的Ⅲ期临床试验[26]。武汉病毒研究所针对SARS-CoV-2的体外试验中,瑞德西韦SI超过了129.87[10]。有报道,美国第1例SARS-CoV-2患者接受瑞德西韦治疗之后,发烧等症状消失,咳嗽减轻,病情好转[27]。(2)临床应用:瑞德西韦用于SARS-CoV-2感染的治疗尚无充足的临床研究证据。参考埃博拉病毒治疗,成人和青少年(体重≥40kg)的推荐给药方案为:第1天首次静脉输注200mg(维持30min以上),之后每天100mg维持9~13d,推荐疗程为10d。但若第10天病毒检测阳性,则可继续给药4d,剂量仍为每天100mg[28]。瑞德西韦代谢物GS-443902具有活性,半衰期长达35h以上,为避免药物蓄积,首剂给药200mg,维持剂量调整为100mg。(3)不良反应:临床前安全性试验显示,瑞德西韦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风险很低。每天瑞德西韦150mg给药7~14d的研究中,仅有几例患者表现为ALT或AST升高。在多剂量研究中显示对肾功能没有任何影响[29]。一项临床试验共入组681例埃博拉病毒患者,与瑞德西韦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仅1例,该患者出现低血压,并因心脏骤停而死亡,但不能完全排除疾病迅速恶化导致的死亡[30]。(4)药物相互作用及特殊人群药学监护:药物使用更多安全性评价以及特殊人群使用资料有待后期更多临床使用证据。6.LPV/r(1)抗病毒机制: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均为HIV的蛋白酶抑制剂,阻止Gag-Pol多聚蛋白的裂解,进而产生不成熟、没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洛匹那韦可以抑制冠状病毒的3C样蛋白酶从而发挥抗病毒效果;利托那韦可抑制细胞色素P3A酶介导的洛匹那韦代谢,从而提高洛匹那韦的浓度[31]。LPV/r抗病毒作用主要取决于洛匹那韦[32]。一项针对SARS-CoV的抗病毒研究显示,LPV/r的EC50为6μg/mL,SI为8.00~32.12[33]。另一项研究显示,LPV/r降低了SARS患者的死亡率和插管率[34]。对于肺炎治疗,有报道4例患者使用包括LPV/r在内的抗病毒治疗,3例患者肺炎相关症状明显改善,其中2例已出院,另1例第1次核酸检测为阴性[35]。(2)临床应用:第七版指南推荐LPV/r(每粒200mg/50mg)使用方法为成人每次2粒,每日2次,疗程不超过10d。(3)不良反应:腹泻、恶心和无力是LPV/r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还可导致P-R间期延长,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总胆红素、TG、ALT、AST水平升高也有报道[31]。有研究显示,MERS治疗中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贫血、WBC减少和高胆红素血症,停药后基本可恢复正常[36]。(4)药物相互作用:LPV/r与西地那非、他达拉非等药物合用可导致其体内药物浓度增加,引起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5)特殊人群药学监护:LPV/r口服液含有乙醇和丙二醇,儿童使用应避免过量,片剂由于缺乏足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不推荐2岁以下儿童服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方面,目前没有足够的人体数据。LPV/r主要通过肝脏排泄,轻、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需谨慎使用。7.溴己新(1)抗病毒机制:有研究显示,SARS-CoV-2主要依赖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TMPRSS2)进入细胞,因此TMPRSS2抑制剂可用于阻断SARS-CoV-2感染[37]。而早在2014年,已有研究团队筛选出溴己新为对TMPRSS2抑制作用最强的药物[38]。建议在使用磷酸氯喹抑制病毒溶酶体途径的同时,配伍TMPRSS2抑制剂溴己新阻断肺部病毒感染。而肺炎死亡患者尸体解剖肺部切面可见大量黏稠的分泌物[39],溴己新可降低痰液黏度,促进肺部通气排痰,去除病毒残留。(2)临床应用:溴己新静脉用药:成人每天1~2次,每次4~8mg,应注意溴己新与多种碱性药物有配伍反应,临床应单独给药。口服用药:成人每次8~16mg,每天3次。(3)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瘙痒等过敏样反应,严重者可导致过敏性休克。14岁以下儿童可能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紫绀、皮肤过敏性症状、呕吐等[40]。(4)药物相互作用:溴己新与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可使后者的支气管分泌浓度增加,增加抗菌效果。(5)特殊人群药学监护:怀孕期间的用药安全性尚未确定,权衡利弊后慎用。儿童慎用,尤其不推荐婴幼儿使用。老年人的各项生理功能下降,注意减少用量。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