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融合新闻传播策略

时间:2022-04-25 11:43:06

新华社融合新闻传播策略

摘要:本文以新华社现阶段所依托的“两微两端”平台为例,在简要介绍“两微两端”所包含平台的基础上,围绕融合新闻传播使用策略展开讨论,内容涉及可视化应用、媒介技术的引入等方面,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或带来启发。

关键词:新华社;“两微两端”;融合新闻;传播策略

一、前言

世界媒体行业发展趋势表明,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媒介融合成为大势所趋,由此衍生出的融合新闻成为从业人员关注的焦点。在报道媒介融合的产物融合新闻时,新华社主要运用了“两微两端”平台,对各平台运用方法及取得效果进行研究,对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两微两端”平台分析

(一)微博平台

微博现已成为人们最习惯使用的APP之一,将其打造成传播平台是必然的结果。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多家主流媒体近几年纷纷选择开通官方微博,希望能借助该平台扩大新闻影响力。在语言运用方面,新华视点(新华社官方微博)一改以往刻板严肃的表达方式,通过运用网络词汇,拉近自身和用户的距离。关于话题选择,新华视点始终致力于对社会热点进行挖掘,并将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融入其中,真正做到了既有人情味,又满足用户需求。另外,新媒体的不足主要是难以保证信息可信度,新华社借助官方微博遏制了虚假信息的扩散,在参与热点事件探讨时,既避免了主流媒体失位情况的出现,又对舆论进行了引导与把控,确保负面情绪得到及时疏通,为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助力[1]。

(二)微信平台

截至目前,微信每日活跃用户数量已超10亿,对主流媒体而言,基于该平台打造微信公众号是增强自身影响力与传播力的极佳选择。新华社微信公众号紧跟媒体发展方向,基于用户对便捷获取信息的需求,在确保内容真实且权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融入用户关注的话题,真正做到了视角多元和议题主动,这也是该公众号能对主流价值进行传播的主要原因。

(三)新华社客户端

作为主流媒体上线最早的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时至今日,该客户端已成功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掌握了兼具立体化、轻量化、全息化特征的新闻生产方法,并通过定期升级的方式,丰富自身功能,确保用户需求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新华社“两微两端”融合新闻传播机制探析牛乔飞1,练一涵2(1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河南大学欧亚国际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要:本文以新华社现阶段所依托的“两微两端”平台为例,在简要介绍“两微两端”所包含平台的基础上,围绕融合新闻传播使用策略展开讨论,内容涉及可视化应用、媒介技术的引入等方面,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或带来启发。

(四)新华网

新华网拥有对全球信息加以采集的能力,所出品新闻的品质和权威性有目共睹。另外,新华网还有传播力强、影响范围广以及用户基础牢固等优势。数据新闻专栏的开设给新华社带来了更理想的信息传播效果,该专栏的内容涉及国际、社会、时政等方面,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选题为时政。关于新闻展示形态,该专栏对交互数据和静态数据进行了综合应用,交互数据分为数据地图、时间轴等,静态数据则以饼状图和柱状图为主,旨在通过立体地呈现数据新闻,帮助用户开阔视野[2]。

三、新华社融合新闻传播策略探究

(一)可视化应用

1.H5产品信息时代对建设传播格局提出的要求是“立足用户群体”,事实证明,只有重视用户体验,才能掌握话语权。我国网民平均年龄正逐年降低,中青年基于新闻阅读所提出的需求与上一代有所不同,他们更追求互动感和参与感,这也是H5被用于新闻传播的原因。H5的特点是有良好的包容性、适配性和传播性,对其加以应用,可使网页结构与意义得到优化。基于H5对新闻进行可视化传播,接收信息的过程往往与用户操作设备同步展开,这也使所呈现的新闻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另外,H5特有的交互性在信息时代同样具有无法被替代的价值,新华社以H5的交互性为依托,通过对人机交互平台的打造,给用户带来了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例如,新华社在两会期间基于“H5+互动”的形式,制作了十余篇新闻,用户可在H5相关界面阅读工作报告内容,也可以选择点击H5界面的机器人,通过音频对报告内容进行了解。2.竖屏视频近几年,短视频行业发展迅速,播放视频的格式也随之转变——由早期的横向播放转变成为纵向播放。相较于横屏视频,竖屏视频更符合用户观看手机的习惯。例如,在介绍人物背景时,竖屏视频可确保用户将目光集中在受访人员身上,采访的感染力自然能够得到增强。竖屏视频是未来新闻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优势在于可优化用户体验,以横屏视频为参照,强调对精炼信息进行直接传递的竖屏视频更能做到文字和视频的融合[3]。

(二)引入媒介技术

1.AI技术现阶段,持续发展的AI技术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对传媒行业而言,AI技术带来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促使新闻传播尽快走上常态化与精细化道路方面。在两会期间,新华社主要应用了MGC和AI合成技术。MGC主要是对工作报告进行分析,并处理报告中出现的新生词、高频词,直观展示落实党和政府决策的策略。AI合成技术则被用来合成主播,其过程可被分成两步,第一步是提取真人主播特征,第二步是借助语音合成、人脸识别等技术,形成和真人十分相似的合成主播,完成新闻播报。合成主播是用户产生全新媒介审美的主要原因,它不仅能做到充分融合媒介技术与新闻内容,使新闻获得精益传播,还能使用户基于媒介技术所提出的体验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2.AR技术AR技术的特点是通过引入数据层的方式,帮助用户从不同角度理解现实,真正做到真实和虚拟无缝衔接。早在2018年,新华社就对AR技术进行了应用,用户只需利用该技术对身份证背面进行扫描,就能置身于虚拟和真实相互叠加的环境,浏览政府工作报告等内容。时间进入2019年,新华社对该技术的应用更进一步,AR直播眼镜的出现为直播提供了便利,记者通过AR眼镜录制现场情况,用户可借助客户端以第一视角观看新闻现场,无论是趣味性还是观赏性均不可同日而语。3.VR技术对比AR技术和VR技术,AR技术主要强调复归现实,VR技术则倾向于构建现实。在传媒行业,VR技术更像是助燃剂,通过强化新闻给用户带来的沉浸体验,突破空间限制,赋予新闻事件更具辨识度的立体感与真实感[4]。例如,在对总理与中外记者的会面进行报道时,新华社便借助VR技术记录场景,用户只需点击相关链接,便能对记者会画面进行360°的观看,此外,还可以自行选择鱼眼、小行星等视角,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三)分渠道新闻

1.两微平台两微平台主要用来推送精选内容,这与平台对字数及文章数量的制约有直接关系。(1)微博平台。微博平台常见媒介元素为文字、图片、视频,这是微博页面所能展示的字数决定的,因此,新华社在微博平台上的内容多为图文结合的形式,充分利用微博特有的九宫格,确保将新闻内容准确传达给用户。(2)微信公众号。新华社微信公众号所推送的新闻数量较其他平台略少,这是因为微信平台规定每日所文章数量不得超过24篇,因此,新华社更倾向于利用该平台对快讯新闻进行推送,借助音频元素为用户收听提供便利。2.两端平台(1)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更习惯基于文字、图片、音频、互动相结合的方式新闻报道,这是因为客户端创造性地加入了收听音频的功能。另外,客户端还将侧重点放在打造视觉场景上,这主要是因为电子媒介可打破社会场景和物理场景的固有关系,并创造传播效果更理想的新场景。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媒体产生的影响,主要是要求其对场景引起重视,这是由移动传播的本质决定的。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该客户端便充分利用现场云平台对现场情况进行了同步直播,确保视频媒介所具有的记录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与此同时,还借助VR与H5元素,为用户打造极具沉浸感的新闻场景。正是上述媒介元素的存在,使两会新闻成功突破了固有的时空限制,以立体化的形式呈现,促使用户主动感知并理解新闻内容,产生精神共鸣。(2)新华网。新华网是对超链接使用最频繁的平台,这是因为与其他平台相比,作为新华社门户网站的新华网,无论是网页版面还是所储存信息量均更为可观,对信息量较大的新闻而言,将超链接作为参考文献、确保新闻信息均有可提供佐证的网页很有必要。这样做可以使用户对新闻报道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达到开阔视野的作用。以两会为例,新华网开通了直播入口,并将超链接功能用于直播摘要,用户只需点击超链接,便能进入其他网页阅读直播所涉及的内容,这也是新华网与其他平台的不同点。

四、结语

新华社融合发展过程所积累的经验,可供大部分媒体借鉴或参考,但是新华社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媒介技术未得到深入应用、报道转发量和阅读量相差较大等,这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闫立成.媒介融合背景下城市台脱贫攻坚新闻报道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传媒论坛,2020,3(15):47,49.

[2]念红梅.互联网语境下电视新闻融合传播新变化[J].电视研究,2019(04):49-51.

[3]郑弘,单丹丹.浅析媒体融合创新的纵深发展之路——以央视新闻融合传播实践为例[J].传媒,2019(11):69-72.

[4]张建栋,张耀东,韩涛.技术创新助力新闻融合传播与突破——青岛广电媒体深度融合的探索和实践[J].现代电视技术,2018(11):102-105,109.

作者:牛乔飞 练一涵 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河南大学欧亚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