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实习自我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4 04:48:37

新华社实习自我总结

新华社实习自我总结篇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很多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建立在我们党90多年长期奋斗基础上,而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源头,则可追溯到更远。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已有500年时间,指出,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从世界社会主义源头讲起。他从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一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和发展等六个时间段分析了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过程,给我们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同时,也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他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些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追求,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探索和完善人类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也是我们理解和把握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和落脚点。把握其真谛和要义,还要不要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系列讲话中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依据。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1]105这一重要论断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只有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才能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精神的文化根基。指出: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5000多年连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2]201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追求团结统一、和谐相处、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财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要用爱国主义激励全国人民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必须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资源,使其成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支撑。

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力量的精神特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需要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这种力量的源泉来源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证明,优秀传统文化是钙,滋养了中华民族的铁骨脊梁,导引着历代民族精英前赴后继、奋勇向前。这种力量依然是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助力和血液命脉。正如指出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1]158

二、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涵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中华传统文化庞大而复杂,继承什么?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并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涵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等问题作了科学论述,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渊源于“小康”、“大同”的社会理想

按照描绘的宏伟蓝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走“新三步”,即“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56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最早渊源于我国民间和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早在战国时期,儒家经典《礼记》中的《礼运》篇,就提出了“大同”和“小康”两种社会模式。“大同”是儒家的最高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里,财产公有,人人平等,社会和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小康”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大雅?民劳篇》中,“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它比“大同”低一个层次,是建立在小生产、小农经济和私有制基础上的封建世袭社会,但也是强调社会生活稳定,治理有方,国泰民安。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国历史上很多思想家都把“大同”、“小康”社会作为美好的社会理想,进行了具体描绘,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宽裕殷实生活的美好向往,也因此使“小康”这个词成为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的代名词。指出:“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最广大人民理解和支持。”[2]54

(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着“革故鼎新”的宝贵品格

当代的时代精神,主要体现为改革创新、自强不息。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精神在当代的集中体现和创造性发展。“革故鼎新”语出《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意为革除旧弊,创立新制。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周易?乾卦》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道如此,人道也是这样。司马迁《报任安书》中讲:“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正是自强不息的体现。君子的动力在于自身,中华民族的动力也在于自身,来自于全民族每个成员的奋斗和不懈追求。在国家民族发展顺利时,自强不息的精神鼓励人们建功立业,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自强不息的精神又激励着人们救亡图存。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正是有了这种支撑,中华民族才能在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中战胜困难、不断发展,创造出璀璨的中华文明。指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2]13-14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渗透着“隆礼重法”的治国理念

在中国历史上,法治和德治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对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治理国家的两种根本手段。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孔子,就已经看到法律和刑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已经看到人们的道德面貌、道德思想和道德素质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隆礼重法”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荀子。“隆礼重法”,即“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就是将道德教化与法律约束、德治与法治相结合,使礼与法共同化导人心、共建社会秩序。在荀子看来,“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在国家层面,礼是一种合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安排。荀子认为,礼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人都有欲望要得到满足,满足欲望就会去求取,求取不得就会纷争,纷争就会扰乱社会秩序。为了防止这种不良后果,就要制定礼来合理分配资源,满足人们的正当需求。正因为礼在修身和治国方面都有重要规范作用,高度重视礼的作用即“隆礼”就是理所当然的。荀子主张治国应礼法并用,他提出的“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观点,把儒家仁义王道之礼治与法家强力霸道之法治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在政治层面和法律层面上交融互摄,熔儒法为一炉,对我国秦汉以后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这就是说,礼和法都是治国平天下所必须的,但二者各有所长:礼防患于未然,法则在少数人超越道德底线后采用强制手段予以惩戒。这一思想基本为后世所接受和采纳。十八大以来,坚持道德与法辩证统一的观点,对中华文化主张“隆礼重法”的治国理念加以扬弃,并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他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1]145-146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传统“隆礼重法”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创新性发展。现代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德治与法治互补,“礼乐政刑”综合为治。

(四)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鲜明品格彰显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传统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崇尚实干,给人民群众以实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特色。这一品格可以?摹熬?世致用”中找到其思想源头。

经世致用原为儒学思潮,“经世”即“经国济世”,“致用”即“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以求天下治平。自孔子以来,历代史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均对经世致用的思想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使之得以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传统。我们党历来注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思想传统,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形成了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

强调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25而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今天,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困难与风险,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会提出新的课题,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作出新的科学回答。“我们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1]27

求真务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是对“贵在力行,重在履事”、“循名责实,重效致用”、“清谈误国,实干兴邦”等中华民族致知力行、学以致用民族传统的传承和发展。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要求我们既要认识世界,又要改造世界;既要把握本质、认识真理、揭示规律,又要知行统一、勇于实践、务求实效。正如所指出的那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每一个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脚踏实地,把自己的事情做扎实,把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落实好,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梦想奋进。如果只是纸上谈兵而不真抓实干,再宏伟的蓝图都会落空,再美好的梦想也不可能成真。”[2]13这既是警示,又是要求,必将成为科学吸收祖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光辉典范。

三、在对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并从三个方面总结了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其中之一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3]的这一论断,既是对中国共产党95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为我们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现实策略和基本路径。

首先,通过四个“讲清楚”和三个“独特”,理直气壮地宣传中国特色和中国道路。2013年9月19日至20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用四个“讲清楚”和三个“独特”全面深刻地论述了如何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理直气壮地宣传中国特色和中国道路。他指出:“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1]155-156第一个“讲清楚”是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由来。它是由我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所决定的。第二个“讲清楚”是阐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厚滋养。第三个“讲清楚”是阐明中华文化是我们的突出优势和最深厚的软实力。它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文化底蕴。第四个“讲清楚”是阐明中华文化深厚历史渊源与现实基础相互衔接的关系,既不能割断历史,又不能回归历史,从而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接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缔。关于三个“独特”,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1]156他在2013年3月两会闭幕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2]10这些表述深刻阐明了我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从正面回应了僵化老路和西化邪路的错误观点。

新华社实习自我总结篇2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千秋伟业前景光明。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讲稿:百年大党奋进新征程的政治宣言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鲜明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深刻阐明如何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讲话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光芒,是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

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各种救国方案的失败充分说明,改变近代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悲惨命运,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三个深刻改变”,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大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而产生的,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概括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是运用唯物史观科学认识党的历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讲话中用“四个伟大成就”“四个庄严宣告”全面回顾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四个伟大成就”“四个庄严宣告”,谱写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反映了我们党为民族、为人民、为国家作出的伟大贡献,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历史充分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00年来,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党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非凡奋斗历程锤炼独特风骨品质,伟大建党实践孕育伟大建党精神。在讲话中首次提炼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100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历史告诉我们,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中国共产党扎根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

科学概括中国共产党百年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用历史可以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可以看清楚过去我们党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党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实践的宝贵经验,系统阐述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九个必须”,揭示了过去我们党能够成功、未来我们党能继续成功的深刻道理,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是我们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生动记录和智慧结晶,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增强我们开创新的历史伟业的信心,激发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动力,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强调,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重要启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党指挥枪、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些重要启示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标志着我们党对领导伟大社会革命和开展伟大自我革命的理论探索和规律性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对于奋进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100年来,我们党不仅善于总结经验,而且善于把经验升华为理论,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在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创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动员令

“七一”重要讲话,宣示了在新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争取更大光荣的决心和信心。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新的征程上,必须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七一”重要讲话,提出了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行动纲领。在新的征程上,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全面贯彻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统筹发展和安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七一”重要讲话,向全体党员发出了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伟大号召。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全体共产党员要以“赶考”的清醒,答好新时代的答卷,在顺应世界大势中创造新的辉煌。要深入领会、坚决落实代表党中央发出的伟大号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千秋伟业前景光明。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新华社实习自我总结篇3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未来发展的政治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经历重重磨难总结出来的真理,是党和人民共同努力的智慧结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无疑是上最大的亮点,而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知识,也进一步理清了自己对党的认识,更能够帮助我们在新时代环境下清晰定位、找准方向。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是因为我们党有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社会主义发展史告诉我们,要坚决维护好这个核心,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强化“四个意识”,践行入党初心,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确保党中央的决策落到实处。

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我们要以新时代伟大创新理论引领伟大实践,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新华社实习自我总结篇4

2020年9月25日至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系统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的指导纲领。我在会议结束后通过集体学习和自学等形式认真学习了讲话精神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年底按照学校及保卫处党支部要求又一次进行了深入、系统、全面的学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8个“坚持”:坚持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坚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总目标,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加强党对新疆工作的领导。

强调,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必须牢记20字方针: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要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弘扬法治精神;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新疆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要坚持不懈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文化润疆”是这次座谈会20字方针中新增的概念,主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六年前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作出这样的论断: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今年的座谈会总书记再次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如何在新疆开展好民族团结工作,作出长远部署:把民族团结落实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迅速行动起来,不等不靠,努力把会议精神和讲话精神落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贡献力量。

一是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坚定政治立场,将学习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提高政治理论水平,结合实际,努力做好自己本职工作。

二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政策,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积极参加学校及保卫处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与其他民族的兄弟姐妹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新华社实习自我总结篇5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必修③《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

二、教材分析

第九课主要讲述在文化建设中我们所确立的目标、道路和任务,主体是国家。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本框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部分: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三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掌握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第四单元的教学任务是给学生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究竟该“怎么办”。第八课我们带领学生领略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并学习了面对各种问题、现象时,如何做出选择。第九课开始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

2.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3.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4.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给中华文化点个赞”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从而掌握并区分文化大国不等于文化强国。

2.通过 “2015春晚总导演”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设计创意和策划能力,培养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树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五、教学重点

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六、教学难点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七、教学思路

该教学设计立足文化强国的教学目标,采用了“点赞中华文化”的复习导入法,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讲解文化大国不等于文化强国,结合学生熟知的素材,如“最强大脑”“感动中国”“爸爸去哪儿”“米歇尔写书法”“春晚”等节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接下来,结合教材98页,让学生打造一台国家定制的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如果你是总导演,你会怎么设计? 为什么这么设计?小组讨论,请四位“学生导演”发言。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对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知识部分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再回到本框第一部分教学内容──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展示文化复古和全盘西化观点的持有者及其思想,引起学生重视和思考,总结出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最后引用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升华课堂,同时布置课下作业:文化强国微写作。

八、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已经学过的文化知识,给中华文化点个赞──说说你认为最赞的中华文化是什么?

学生:青花瓷、孔子的儒家学说、中山装的四个口袋代表的是“礼义廉耻”、汉字从古到今源远流长、风筝等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形态。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巩固旧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2.衔接过渡

教师:刚才我们找了几位同学给中华文化点了赞,根据同学们的点赞,我们能不能回忆我们中华文化的特征是什么呢?

学生: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教师:不可否认我国是个文化大国,自古至今五千年的文化确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那么,我们思考一下,文化大国是不是等同于文化强国?(PPT)

学生:沉思并持有不同意见,回答者各持己见。

设计意图──引出课题,体验对比文化大国不等于文化强国

3.新知讲授一

教师:很高兴看到同学们真实地表达了自己对文化大国还是文化强国的看法。下面我们就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学生:打开课本95页预习新授课的内容。

教师:下面哪些可以成为你心目中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符号?为什么呢?

图一:米歇尔到师大二附中写书法 图二:最强大脑

图三:爸爸去哪儿 图四:功夫熊猫

图五:来自星星的你 图六:感动中国

图七:习连套餐 图八:2014春节联欢晚会

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回答,有的选图一、图八,还有的选图六。

教师:请同学们对比图四《功夫熊猫》、图五《来自星星的你》与其他六图的区别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学生:在课本96页跟随老师标记重要的教学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比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

4.新知讲授二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图片,阅读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文化强国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对比图四《功夫熊猫》和图五《来自星星的你》与其他六图,分析总结出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符号。

教师:为什么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学生:阅读课本97页教学内容,并结合上述图片分析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角度五个路径去分析思考。

五个路径:

(1)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党的性质宗旨;

(2)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

(3)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

(4)人民群众根本意愿;

(5)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熟悉的节目,层层递进,分析出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5.新知讲授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选出这组图中你认为最能成为中国文化强国符号的那一个。

同学:春晚。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图八,春节晚会那些事儿。

1983年至今,春晚已经走过了31个年头,在演出规模、演员阵容、播出时长和海内外观众收视率上,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收视率最高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播出时间最长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演员最多的综艺晚会。

同学:朗读PPT

2012年4月,中国春节联欢晚会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2014年1月,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首次升格为“国家项目”,与奥运会开幕式等同。“春晚”是家喻户晓、闻名海内外的节日文化盛宴,是所有炎黄子孙追求和谐、进步、吉祥的民俗盛典。

教师:2013年除夕夜当晚,全国有202家电视台对春晚进行同步播出,综合计算出全国有7.04亿观众收看了马年春晚。春晚不是“私人订制” 、大众订制,它是“国家订制”。 央视春晚肩负着对内、对外弘扬中华文化的双重使命;承担着展示中国形象、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使命。请同学们打造一台国家定制的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如果你是总导演,你会怎么设计?请说明设计理由。

学生:阅读课本98页“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讨论方案。

学生甲“林导演”──结合生肖,凸显羊年文化宣传;总结前一年的大众流行文化;传统的相声小品还需要保留;服饰文化要体现中国风;科技创新体现在科技3D的舞台设计,如果能有穿越文化设计理念就更好了。

学生乙“张导演”──主持人可以穿旗袍和唐装。

教师:发展中华文化,“春晚总导演们”都说得非常好。我们在总体的设计理念中要不忘记文化自觉──觉察、觉醒、觉悟,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认识文化视角)

学生丙“郑导演”──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有创新;面向现代化,面向大众;我们还要加入一些西方元素,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学生丁“康导演”──每年春晚的最后一个节目都是《难忘今宵》,想请来演唱压轴节目。要有国际媒体的参与和宣传。

教师:“康导演”提到的国际媒体的参与和宣传,说明春晚的设计除了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还要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信心、信念、信仰,指来自于对时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待文化态度)

设计意图:情境体验,探究新知,分享合作,成就设计。

6.倒叙回顾

教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可以引导我们走向文化强国,下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观点:

“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学生:全盘西化论

教师:大家能猜猜这是谁的观点吗?

学生:小声议论,没人举手回答。

教师:展示PPT,胡适。不加评论,继续展示PPT请同学们继续猜猜看。

“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学生:阅读并等待答案的揭晓

教师:揭晓答案──康有为。请同学们回到课本95页,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这两段文字,得出结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由之路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具体做到:

一是要不忘本来。

二是要吸收外来。

三是要着眼将来。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巩固新知,引起重视。

7.升华巩固

师生:齐诵──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教师:请同学们就今天的学习感受进行140字左右的微写作,下节课我们进行微分享。

设计意图:升华课堂,布置作业,课后成长

九、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注重归纳学生已有的文化知识,通过已知引出新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建构新知,运用“假如你是春晚总导演”的创新设计,让学生形成创新比拼,凸显教学环节中的学生主体作用,设计好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体味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设计过程中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教法较为创新,形式比较新颖。根据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还需要在内容上丰富完善,从细节上修剪梳理;在课题提问上有所改进,以学生的实际理解和掌握能力为主要参照点,不断探索实践,把教师的创新设计、主旨意图、转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高二政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高二政治《走进文化生活》优秀教案

2.高二政治《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优秀教学设计

3.高二上册政治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案

新华社实习自我总结篇6

(一)学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情况(有什么心得体会)

一方面讲述了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另一方面讲述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最后总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不忘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指定学习材料情况(读了多少,有什么感悟和收获)

一方面党的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阐明了这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并在党章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这是党的的重要历史贡献,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最重要的就是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党的的灵魂,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使之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另一方面科学理论指引伟大事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在深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取得的重大成果。进入新时代,要在各种艰难险阻面前坚定不移实现伟大梦想,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党和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八个明确”的基本内容、“十四条坚持”的基本方略,构成了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极不平凡,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就在于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引。

新华社实习自我总结篇7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深刻总结百年党史给予我们的经验启示,科学概括伟大建党精神,围绕“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主题明确提出“九个必须”重要要求,向全体党员发出了新的时代号召。

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气势恢宏,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鼓舞斗志、催人奋进,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政治宣言,是指引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纲领。

学习“七一”讲话,给我留下深刻影响的有以下九个方面。

第一,讲话庄严宣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宣告了“第一个百年目标”正式实现,中国已经永远摆脱了“开除球籍”的命运。

讲话指出,“今天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一个重大而庄严的日子。”“经过全党全国持续奋斗,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这段话看起来不长,但是却字字千钧。

实现小康、摆脱贫困,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的任务。

从1840年到1949年,多少仁人志士风雨兼程,但始终未能拯救中华民族。1956年8月,毛泽东说,“你有那么多人,那么大一块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中华民族摆脱了“开除球籍”的命运,摆脱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陷入的贫困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在全球化中被边缘化、处于依附地位的陷阱。

第二,讲话以“四段论”,完整论述了建党一百年的历史进程。

2021年6月18日开馆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纪念馆,把党的历史清晰地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重要阶段。“七一讲话”以四个并行的段落,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这四个阶段的历程。

特别是讲话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进一步阐述了革命、建设、改革三个时期都不能否定的观点,进一步阐述了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讲话指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强调1840年之后,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革命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在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强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讲话肯定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和历史必然性。肯定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最为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东方大国迈入社会主义的伟大飞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讲话肯定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指出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讲话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意义,指出中国共产党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第三,讲话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历史和影响,指出中国共产党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创造了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讲话总结了“三个深刻改变”,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中国共产党的100年,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恢弘的史诗。

这一点,把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置于人类历史的史册。无论同古今中外任何政治力量相比,中国共产党都足以充满自信和骄傲。

放眼二战后的世界,除了少数老牌发达国家之外,那些照搬西方发展方式的国家,并没有实现发展和繁荣,反而大量陷入动荡和分裂。

世界瞩目中国,不仅在于中国发展成就本身,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发展并不是按照西方模式进行的。如果中国的发展道路能够站得住,就将对西方的道路、制度和理念形成竞争和挑战。正像邓小平在谈到时所讲的那样,“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人们就会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这正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所具有的世界意义。

第四,讲话提出和阐述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讲话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构建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建党精神,打头的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如果说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硬实力”,那么中国共产党更有着卓越的“软实力”,那就是强大的理想信念和思想领导力。

中国共产党是要主动改造世界、找到一条比人类过去所有的社会主义更优越的新制度。要完成这个任务,当然必须站在人类一切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的制高点上。要改造世界就必须认识世界,党的每一个干部、每一个党员,都要是哲学家,都要去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共产党才能够承担起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使命。

第五,讲话以深刻的感情,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尊崇和怀念。

讲话多次引用毛泽东同志的原话,如“中国有了共产党,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讲话深切怀念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深切怀念为建立、捍卫、建设新中国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深切怀念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深刻怀念近代以来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顽强奋斗的所有仁人志士。他们为祖国和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第六,讲话展现了面对全球百年大变局,推动历史前进的高度历史自信、历史自觉和斗争精神。

讲话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讲话指出,“中国人民是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人民,中华民族是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民族。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同时,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此时,广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这两段有着强烈的针对性。上任之后,多次讲到“斗争”。他说:“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充满着斗争的艰辛”“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

这些话,体现了和党中央高度的忧患意识和深沉的历史责任感。

面对全球百年大变局,中国共产党高高举起“中国之治”的旗帜。体现了超越西方制度,主动塑造人类历史进程的信心。

历史前进确实有自己的规律,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战胜。但同时也要看到,在我国综合国力和制度优势已经充分壮大的时候,如果还妄自菲薄,不敢树立自信,是万万不可取的。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重重艰难险阻中不断发展壮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她有着强烈的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能够看清历史前进的方向,敢于在关键时刻推动历史前进,敢于进行伟大的斗争。

“七一”讲话进一步阐释了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钢铁般意志,这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来源。

第七,讲话把历史经验和现实挑战贯通起来,提出了“要从历史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成功,弄明白未来怎么做才能继续成功”的问题。

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讲话把党的历史经验总结成如下九条: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这九条概括,同党的提出的“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的基本经验的高度概括。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坚持自己的理论、制度、道路的信念绝不动摇。

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讲话强调 :“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些,对于回应西方对我国发展道路的无端指责,克服社会科学领域迷信西方理论、盲目崇拜恐惧西方的状况,也是有强烈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的。

第八,讲话全文贯穿着“人民万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不管是总结历史经验,部署当前工作,还是结尾的号召,都体现着“人民万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在总结历史经验时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在结尾时向全体党员发出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党中央号召你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在讲话最后的口号中高呼“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

特别是,讲话专门强调了党和人民的一致性——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

这一段是具有强烈针对性的。一些美国政客挑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关系,把党的领导和人民对立起来,这是制造了一个错误的认识,把党当作了脱离人民之外的力量。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党是由人民当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是人民的先锋队,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是辩证统一的,党的意志和主张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把人民分散的智慧集中起来变成党的意志和主张,同时又通过宣传人民、组织人民,和人民一起来完成党的使命。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伟大的中国人民,必将会继续创造伟大的奇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华社实习自我总结篇8

 

同志们:

我最近读了在2011年时任中央党校校长时候,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题为“领导干部干部要读点历史”的讲话,深有感受。

他的这个讲话,共计8500余字,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注重学习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近现代历史和中共党史,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三个方面,论述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和党史的重要性。精读了这个讲话,我想和大家从什么是历史、学的是什么、怎样学历史三个方面分享我的心得。

一、什么是历史

历史,辞海的释义有四条,一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二是过去的事实;三是过去事实的记载;四是指历史学科。今天我在这里讨论的历史,是狭义上的历史,仅指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讲话中,高度概括的指出,“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他不仅指出了历史是“百科全书”,也在不同场合强调过“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等等。

一向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历史思维的培养。他认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所以在这篇讲话中,他开宗明义的说了学习、借鉴历史经验,是我们党重视和提倡的一个重要方法。他在讲话中强调,“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通过学习历史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大为开阔,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大为提高,使自己的领导工作水平不断得以提升。”

二、学的是什么

了解了什么是历史,历史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之后,我们还要有针对性的学习历史。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面面俱到不足取,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学习的重点。在这篇讲话中也明确了,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历史的重点,就是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和党史。

中国历史有如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沟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浩如烟海的史籍之中,凝聚着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气质,潜藏着他们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特有看法。我们要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发展史,改革开放30多年探索史中“学习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习和借鉴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并达到对学习历史的要求:“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就要了解近代中国所经历的屈辱历史,深刻汲取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欺负的教训,增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就要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学习党的历史,认识党的光荣伟大,不仅要充分认识她带领人民取得了光荣伟大的业绩,而且要充分认识她带领人民在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中披荆斩棘、不断开辟胜利道路所展示出来的巨大勇气、巨大智慧和巨大力量。”

具体到我们,就是要对照古今,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好党史国史学习,坚定对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历史的自信,进而坚定对党和党所领导的事业的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中,知所从来,明其所趋,继往开来,坚定前行。

三、怎样学历史

在讲话中,也明确指出大家如何学习的问题,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不能读死书,要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对所读之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知古鉴今、古为今用”,就是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结合领导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或者吸取应用,或者作为借鉴,或者引为警戒”。

新华社实习自我总结篇9

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的100年,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100年,是开创历史、奠定基业、开辟未来的100年。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很好学习了解党史、新中国史,守住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实践证明,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变革,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目标。实践也终将证明,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中国共产党必将完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必将在实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继续前进。要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100年来,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理论品格,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中赋予了马克思主义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改革,都和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历程,无论是反对主观主义,还是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是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为基础、以民族复兴的大业为依归;中国共产党百年加强自身建设的历程,无论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还是反对腐败、纠正歪风,都是为了人民、为了民族。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各个阶段的全部历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

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我们今天学习党史这个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是为了更好地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更好地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华社实习自我总结篇10

一、学好党史、国史这门必修课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存史、学史、治史的传统。中国共产党坚定继承了这一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倡导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尤其是学习党史、新中国史。鲜明指出,历史是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党具有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勇担历史重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严重。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都失败了。在民族蒙受苦难、探求光明的逆境中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xx年以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也是一部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

我们党在创建之初就把“为公”“为民”写在了旗帜上,许下建设一个新社会、为人民谋幸福的铮铮誓言。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明确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党的二大确立了党的纲领和最低纲领,奋斗目标更加清晰。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干革命为了什么?毛泽东同志1925年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给予响亮回答:“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开辟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党的开启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历史和实践清楚地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提供宝贵精神滋养、强大精神动力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更加深深地懂得,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更加深深地懂得,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政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同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作斗争。更加深深地懂得,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更加深深地懂得,我们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加深深地懂得,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这一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史、新中国史是党员干部的宝贵精神滋养、强大精神动力,其重要作用和重要意义需要我们用一生学习体会。重视学习历史,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从历史高度分析把握问题,能帮助我们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我们要深化对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做好现实工作,更好地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