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加强三观修养行为模式

时间:2022-05-02 11:14:00

剖析加强三观修养行为模式

摘要:树立科学的“三观”,才能培养和形成科学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本文从坚持勤奋学习、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探讨加强“三观教育”的行为模式,确保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

关键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模式

一、加强“三观”修养的必要性

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甚至道德观念、道德追求和道德评判,无不受到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在一定的世界观的基础上,人们又形成了一定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它支配着人们的各种观点和行动,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生目的、人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价值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决定的关于价值的基本观念,是人在对人生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其核心是关于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的基本观点。总书记“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要提高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科学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必须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只有树立了科学的“三观”,才能培养和形成科学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才是指导我们观察和认识世界的世界观;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才是每一个革命者应当奉行的人生观;只有把个人与集体利益相结合,而以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为原则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才是唯一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了内涵,如何联系实际取得实效,笔者认为贵在落到实处。

二、开展“三观”修养教育的困境

开展三观教育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既包括我们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提出三观教育问题的;也包括我国社会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三观教育提出了哪些客观要求;还包括我国当前三观教育的状况如何,这种状况与客观要求相比还存在多大差距。只有把这些方面的情况搞清楚,正确地加以评价,才能使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建立在一个可靠的基础上。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引起了人们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中国人传统的义利观、效率观中包含的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如“君子言义不言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人际和谐不重工作效率,谋人胜于谋事等观念受到挑战,逐步被淘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开始逐步确立,追求个人正当利益、重视个人价值、开拓创新、平等竞争、讲求效率、珍惜时间、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同时,在开放条件下,对外交往日益增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依仗着经济优势和文化宣传优势也滚滚而来,不断地散发着影响。而市场经济通行的商品交换原则也越来越多地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引发见利忘义、权钱交易、贪污腐败等丑恶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蔓延,国家意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削弱。这种情况污染社会风气、腐蚀人们的灵魂、败坏人们的道德品质,使人和人在交往中互不信任、疏远和冷漠。其结果,必然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市场经济带来的双重影响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影响是人们道德意识的混乱迷惘。人们久已习惯的道德观念、道德理想和信念、善恶标准都受到了挑战和冲击,而新的观念和标准究竟是什么,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混淆甚至颠倒了。道德行为失范,道德评价混乱,道德精神迷失,腐败和欺诈成为社会公害。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三观教育形成了严重的障碍,同时也需要用三观教育强化大家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

三、加强“三观”教育修养行为模式探索

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应从三方面来努力,落到实处。

1、坚持勤奋学习

同志指出,“学习是个前提”。同志指出,“勤奋学习,是共产党员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学习对人的一生影响很大,理论素质的提高,知识结构的调整,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的改进以及理想境界,精神状态的提升,都离不开学习。

共产党员要加强学习,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要深刻领会“解放理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两个务必”的精髓,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还要加强现代文化知识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对提倡唯物观、提倡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以及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品德修养,增强与时俱进的能力将很有好处。学习贵在自觉,贵在坚持,反对教条主义和闭门造车。要学以致用,不仅从书本上学,而且还要从实践中学,这也是良好的学风的根本要求。其次,要坚持立场和信念,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要看到党和政府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决心,不能对社会主义产生怀疑和动摇。划清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界限,敢于同不良风气斗争,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再次,要弘扬正气。崇尚名节是优良传统。应堂堂正正做人。在实践中应努力做到光明磊落,表里如一,脚踏实地,反对弄虚作假、口是心非、不思进取。要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廉洁奉公。

2、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人们对人生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入,逐步成熟的过程。人不能一开始就完全符合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这就涉及到我们在人生追求中如何将平时的实际行动落到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求上去的。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有它的最高要求和较低层次二要求:

最高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党的根本宗旨,人生追求的境界,应作为奋斗目标去终身努力。一心为公、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都是它的具体体现。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郑培民,牛玉儒等先进分子以实际行动,实践了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较低层次的要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即尽量为别人着想,力求有利于别人,有利于社会。作为一名党员应当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终身追求目标,同时也要把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落实到现实的人生实践和具体行为中去,通过日常的点点滴滴体现出来,其中最重要的和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

社会公德方面(社会生活):着重强调文明礼貌,尊重他人的尊严和个性,强调要助人为乐,强调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

职业公德方面(职业生活):着重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正,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努力。逐步引发其发自内心的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

家庭公德方面(家庭生活):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移风易俗、健康文明的家庭文化和社区文化。

我们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应该首先从日常生活中做起,把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具体化为现实生活中的人生实践活动,才能落到实处而不是空话。

3、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是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纯洁性的需要。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应当是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要顾全大局,以集体利益为重。在此前提下,集体也应尽力保障个人正当利益得到满足,促进个人价值观的实现,并力求使个人的个性和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养成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就是要加强责任意识,要有社会责任感。高质的责任感是一切创造性劳动和高尚行为的内在动力。个人是责任主体,责任意识集中体现一个人的人格。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尽到自己的责任,就体现出了个人的人格和对社会的贡献。一个人的行为当他出于对集体的责任感时,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树立就会变成自觉的行为,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也就不会变成一句空话。

人只有尽到责任,对社会、集体做出了贡献,才能真正领略人生的尊严和价值,才能逐渐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人。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四、结束语

正确的世界观是共产主义思想信念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作为正确世界观的一部分或一个方向的人生观,则是共产主义思想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对人们正确的思想道德面貌的形成起着指导和决定作用;从属于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价值观,则直接指导着人们道德价值行为的取向。因此,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要积极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刘忠荣、冉亚清: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核心:从功利论向道义论的回归[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2]郭志强、毕明波:“为人民服务”新论[J].福建党史月刊,2009(8).

[3]张宁:关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若干思考[J].理论界,2010(10).

[4]崔雪茹:集体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