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伦理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时间:2022-08-27 03:16:00

略论伦理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21世纪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本管理是21世纪管理的重点。①大量事实表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维模式及人事管理已经不符合当今组织发展的需求,甚至已经严重阻碍了组织的发展进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伦理文化的作用日显重要。高度重视企业伦理文化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积极作用。开创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局面,是在21世纪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文献回顾及相关研究评述

彼得·德鲁克曾经指出:管理是以文化为基础的。企业管理与文化密切相关,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既要承担社会责任,又必须根植于文化之中。从一定程度上讲,文化可以说是企业明天的经济,企业要促进自身发展,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真正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就必须借助企业文化管理的竞争力。管理不只是一门学科,还应是一种文化,有它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他指出,“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隐藏在价值观、习俗、信念的传统里,以及政府的政治制度中。管理是而且应当是受文化制约的,管理也是‘文化’。它不是无价值观的科学。”②世界著名管理大师,不仅明确地把管理与文化联系起来,而且道出了伦理文化对于管理的意义——管理隐藏在价值观、习俗、信念的传统里。

著名学者弗兰西斯·福山在《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所说的“经济无法脱离文化的背景”,正是社会文化的背景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这个社会的企业伦理,或企业经营管理的道德价值观。两位英籍美国学者查尔斯·汉普登—特纳和阿尔方斯·特龙佩纳(1997),通过对美国、英国、意大利、瑞典、德国、日本、新加坡等12个国家15000名企业经理人的调查,发现各国企业在其财富的创造过程中都各有“独特的价值观”,“然而在人们背后推动财富创造的道德价值观又从何而来呢?来自那个社会的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关于企业观念的改变,客观上要求企业除了实现其谋求盈利的组织目标的同时,还必须遵守法律、符合道德规范,不应以法律和伦理道德为代价去牟取利润。现代企业应履行社会义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妥善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以及本企业和利益相关者,包括合作企业、消费者、社区和公众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最成功的企业是最能为消费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带来利益,实现盈利性和道德性统一的企业。

西方传统管理理论认为企业无社会责任可言,企业也不存在伦理道德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系列变化给企业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推力,使企业伦理文化问题甚至以加速度的形式向企业逼近。新制度经济学把组织称之为“制度的人性方面”(Schmoller,1900)。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组织管理模式中用以引导组织成员服从的规则就是一种配套的制度安排,属于正式制度安排,或者说是正式规则;而一些约定俗成的惯例和伦理道德则属于非正式制度安排,或者说是非正式规则。发挥诸如伦理道德等非正式制度安排的积极作用,不仅是对正式制度安排的有益而必要的补充,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有更大的作用。

美国管理学家R·爱德华·弗里曼和小丹尼尔·R·吉尔伯特在《公司战略与追求伦理》中指出:“追求卓越革命的基本伦理是对人的尊重。这是企业关心顾客、关心质量背后的根本原因,也是理解优秀企业难以置信的责任感和业绩的关键。”管理学家努力追求的东西,“既是一种‘人性’,一种‘道德哲学’,一种‘精神科学’,又是一种‘严谨的科学’。”③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中国,同时也拥有丰厚伦理文化。中国学者的研究认为,我国的管理活动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应该重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挖掘与研究。彼得·圣吉在中文版《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的序言中特别指出:“你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仍然保留了那些以生命一体的观点来了解万事万物的运行的法则,以及对于奥秘的宇宙万有本原所体悟出极高明、精微和深广的古老智慧结晶。”

在我国,伦理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个社会文化都呈现出伦理型的特点。“伦”“理”这些字早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就出现在早期的历史文献《周易》、《尚书》等著作中,当时这些字大都单用,还未将“伦”和“理”连在一起,到了战国末期,《礼记·乐礼》中说:“乐者,通伦理者。”才开始将“伦”、“理”二字连用。我国思想家不仅很早就重视对道德问题的研究而且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说仁义、讲道德”,几乎成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主要任务之一,他们之中许多人著作的中心问题之一,就是探讨伦理道德问题。例如“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儒家管理思想,充满着管理与伦理结合的先见之明;“义以生利、义利统一、以义制利”的思想构成了儒家的义利统一观,充分说明了义与利的统一,与目前企业伦理研究中关于企业的本质是盈利性和伦理性的统一不谋而合;儒家提倡“仁爱”原则,这是儒家伦理的精华,它强调个体对全体的责任和贡献;“礼之用、和为贵”,强调和合,即团结的重要,要求营造家族、家庭、社会以及国家中和谐的人际关系;“仁义礼智信”、“礼义廉耻”、互敬互爱、诚实守信、廉洁奉公、恪尽职守、爱国爱民等等,都是中国传统伦理的重要内容。

我国台湾地区学者杨国枢和郑伯曛(1985)编制了量表来验证假说,结果发现,传统价值观与工作偏好、组织投入、工作绩效等各变量之间皆有正相关,即儒家伦理与良好组织行为之间有直接而明显的关系。黄国光(1988)认为,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以“仁、义、礼”为核心构建起来的伦理价值体系,这一套伦理价值体系自汉代取得正统地位之后,就不断地通过语言文字以及各种文化工具塑造中国人的思想行为,成为民族集体潜意识中深层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在我国,企业伦理作为一门新科学理论如同管理科学一样,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日益受到理论界的重视。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一些主要问题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学者们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探讨了道德的起源、本质和作用、原则和规范、道德评价、人生观及道德理想、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等问题。学者们的研究一致认为,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人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中国古代首倡的理念。人又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要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伦理文化对管理有着特殊意义,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和合文化中存在着许多重要的管理思想和管理伦理思想,值得认真挖掘与研究。

二、伦理文化对于企业文化力的提升作用

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企业能否持续地发展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在当前,企业竞争正在向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力和企业伦理等精神因素上转变,人才与科技已经成为竞争的焦点和真正的优势所在,而人才与科技的优势又必然是在一定的企业文化背景中孕育出来的,因此文化力这一经济增长背后的超经济因素,正在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方向。在未来的“蓝海战略”中,以伦理文化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力提升,更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发展的主要内容和企业致胜之道。

1.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生命线

从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意义来说,正如彼德斯·沃特曼所言,企业文化是企业立身于社会所必需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家和员工的精神家园。员工做出不同凡响的贡献,从而也就产生有高度价值的目标感,这种目标感来自对生产、产品的热爱,提高质量、服务的愿望和鼓励革新,以及对每个人的贡献给予承认和荣誉,这就是企业文化。④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特伦斯·迪尔教授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阿伦·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他们在1981年7月出版的《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一书中,以丰富的例证指出:杰出而成功的企业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即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但往往是自然而然的约定俗成而非书面的行为规范;并有各种各样用来宣传强化这些价值观念的仪式和习俗。正是企业文化——这一非技术、非经济的因素,带来了这些企业的成功。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于企业文化培育的共同价值观和凝聚力,在于使员工关心企业而全力服务于企业及其所形成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威廉·大卫在1981年4月出版的《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使工人关心企业,而使工人关心企业则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美国哈佛大学的理查德·帕斯卡尔和斯坦福大学的安东尼·阿索斯(1988)在对美日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之后指出,成功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区别不在于整体战略,不在于组织结构,也不在于管理制度,真正的区别在于管理作风、人事政策以及最重要的精神和价值观上。日本大企业最为保密的“秘密武器”是向员工反复宣讲共同价值观、企业基本信念,尽力使员工个人目标同化于企业目标,从而激发出巨大驱动力和勇气。日本政府在明治维新时期的一份白皮书中指出:日本的经济发展有三个要素:第一是精神;第二是法规;第三是资本。这三个要素的比重是:精神占50%,法规占40%,资本占10%。这就是说金钱和资本都不是最关键的要素,精神文化要素才是最为重要的。

2.企业伦理文化是企业文化力的源泉和基础

相关研究表明,企业伦理文化不但影响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和效率,同时也影响企业对外部人力资源的吸引。企业伦理文化集中了企业的价值取向,对员工有强大的感召力,能够把企业成员的行为动机引导到组织目标上来。它通过对组织及其员工社会的、道德的、生活的、职业的等各方面的理想与追求的全面整合、教育和引导,确立符合组织所要求的集体和个人的具体目标选择,影响与制约、激发与培育、规范与引导人们的需要与动机,以解决人力资源开发中的深层次的动力问题。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认为,组织文化通过组织共同的群体价值观对与之背离的个体产生心理和群体压力,对与之相符的个体进行肯定和褒奖等方式,整合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行为与目标,从而形成强大的聚合功能,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组织人力资源的结构性功能大大提高,以增强人力资源使用的整体效能。组织特定的文化氛围往往会通过潜移默化的心理作用、有形无形的导向作用、一定倾向与标准的筛选作用以及多方面的凝聚和激励作用,在组织内部形成广泛的群体暗示、感染、模仿等心理氛围和典型示范、舆论导向、制度规范等组织风气,对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产生普遍和深刻的无形约束作用。这种无形约束可以构造出积极的应答机制,在外部信号诱导下,迅速实现预期行为;并可以有效缓解企业有形硬约束对员工心里的冲击,削弱冲突和逆反心理。这种无形规范作用将大大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或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企业伦理文化可以从企业内部(Inward)和企业外部(Outward)两个方面来考察。

就企业内部伦理文化来看,主要是涉及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在西方则是雇主和雇员之间,或者说是劳资关系。从18世纪英国“羊吃人”运动开始的资本原始积累,资本家依靠资本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致富,剥削有理和积极剥削成为资本主义企业伦理文化的基础。工人由于忍受不了资本家的残酷剥削而奋起反抗,造成了对于资本企业伦理文化的冲击和否定。劳资斗争的结果,形成了工人通过组成工会与资本家斗争而争取尽可能多的权益,以及资本家为了缓和矛盾以保护企业发展而进行的一些福利政策改良方面的让步。这种基于劳资双方矛盾斗争之上形成的资本主义企业伦理文化,充满了不稳定性和风险性,在低级状态表现为怠工、罢工、请愿等温和的文化和经济冲突,到高级状态则表现为剧烈的政治冲突。

就企业内部伦理文化的“共同遵守”这一根本要求来说,劳资双方应该形成一种有利于企业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共识。资方不应该把劳方看作自己的赚钱工具,而应该看成是自己任务的执行者和事业伙伴,要共同对企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负责;劳方在一般情况下也不要把资方只看作是绝对对立的敌手,而应该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合作,这样才有利于形成一种保证企业持续发展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企业伦理文化。西方社会许多成功企业的实践已经有了充分显示。如日本松下公司的信条:“体认我们身为实业家的责任,促成社会的进步和福祉,致力于世界文化进一步发展”。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罗杰斯·史密斯董事长的企业文化思想:使“我们的雇员和企业伙伴分享我们的成功,我们的股东在他们的投资上可以得到持久的更多的收益。”今天,盛行于西方管理的双赢理念、团队建设以及人本管理思想,特别是当今风靡西方的“蓝海战略”之价值创新理论,进一步显示了现代企业伦理文化发展中的新趋势和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全新意义。

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来说,管理者和员工都是社会的主人,不存在资本主义式的劳资对立关系,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或者在民营企业中还存在劳资双方的一定矛盾,企业伦理文化的建立和建设,应该遵循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借鉴西方企业伦理文化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以中华民族传统和合文化精髓为基本营养,以和睦相处、合作共事、发展企业、贡献社会为准则,形成一种管理者、员工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服务于企业发展和致力于社会文明进步的战略伙伴关系。

企业外部伦理文化,主要是企业在处理与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企业是社会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应该对社会整体有一层权利和责任的关系;企业以社会的存在而存在,企业应该建立在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观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企业家的权利观之上。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无可非议,管理者依据其管理智慧的付出和资本的财富放大作用而致富也是允许的,但是企业的行为和管理者的努力危害了社会整体利益,甚至造成了社会不稳定和对于社会进步的阻碍,那就无伦理而言了。

3.企业伦理文化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如果说有所谓企业管理模式的话,那么,企业文化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一定的企业管理模式是在一定的企业文化基础之上形成发展的,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成功依赖于积极向上的并且符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可以持久地激励员工去创造业绩,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灵魂和指南,因此,企业文化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力成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效益的关键因素。作为企业文化基础部分的企业伦理文化则是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成功的重要保证。美籍华人成中英先生在他的《文化·伦理与管理》中指出:企业管理伦理是“任何商业团体或生产机构以合法手段从事营利时,所应遵守的伦理规则”。

在目前竞争激烈的时代大背景下,许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产品中的科技含量甚至是产品的生产成本都相差无几。但是,人们在选择商品时关注更多的却是产品的品牌、声誉而不是价格。当前的企业竞争正在向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力和企业伦理等精神因素上转变。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人才与科技的优势必将取代传统的经济发展优势,而人才与科技的优势又必然是在一定的企业文化背景中孕育出来的,因此文化力这一经济增长背后的超经济因素必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方向。⑤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基础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在管理中,人作为一项资源而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的理念正逐步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所重视,“以人为本”的现代伦理思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著名的知识学教授IkujiroNonaka曾说:“只有人类才能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无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多大,他们终究不过是人类的一种工具”。⑥对人的能力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升华。以人为本理念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已经明确提出,管子有云:“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霸言》)。孔子孟子主张:以德为先,以民为重,社稷次之。唐太宗李世民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重视人才、识别和选拔人才、培育和任用人才,在中国古代有一整套日趋完善的体系和办法,构成了中国传统管理中人本管理的丰富内容⑦。现代人本管理思想认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主体是全体员工,经营管理企业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实行“全员经营”有利于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现代的科学管理思想越来越强调对人性的尊重及企业高效团队的建设,认为只有将企业分散孤立的成员组建成高效合作的团队,才能够大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伦理文化运用于企业管理,服从和塑造以人为本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模式,而其中企业伦理文化对于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引导、调控和凝聚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可以说,企业伦理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都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只不过,人力资源管理过程采取具体的制度、措施与方法是一种有形管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管理。员工(以人为本)是它们之间的联结点,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够更有效地调动和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企业伦理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影响

企业伦理文化是采撷自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一部分,一般应该是积极向上的、鼓舞人心的、社会公德的,同时又是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协调、相补充、相辅相成的。总书记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继承和发扬光大,是我们研究企业伦理文化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积极作用的锐利思想武器。

1.企业伦理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影响

企业伦理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关注的都是企业中“人”的因素。一般来说,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企业对员工正式的、制度化的管理,体现了一种刚性管理过程;而企业伦理文化是企业对员工的非正式影响和管理,体现了一种柔性管理思想。然而随着两者的不断发展和交汇,这种界限正变得模糊。美国人力资源学者麦克纳和比奇认为:“人力资源的真正关注点就是组织文化,以及它的变革和管理。文化与组织战略、结构紧密相连,并对员工招聘、选拔、评估、培训及奖励等均有影响。”

(1)企业伦理文化对员工招聘挑选过程影响分析

企业伦理文化对于员工招聘挑选有无影响作用,决定于企业家和管理者的文化背景、经验和偏好。一般来说,成长于中华民族文化背景之中、具有中国国情条件下的企业运作经验以及喜爱中华民族文化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在进行员工招聘挑选的过程中,都会融入伦理文化的考量,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是在人力资源规划制定上,一般有对招聘对象的文化背景、受教育的内容、对国情了解的相关要求,就中资企业或中资控股企业来说,多有伦理文化因素的考量。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批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经济全球化以及管理移植的经验教训,使得近年来,即使是外资企业,也越来越注重管理“本土化”和文化融合。对招聘对象的文化背景、受教育的内容、对国情了解的相关要求,以及对伦理文化因素的考量,成为有效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支持性因素,是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的重要参考因素。

其次,是在招聘挑选过程中,无论是笔试、面试、还是相关了解考量,除了作为公司正式规则或者正式制度安排的相关标准要求以外,一般多会有一些属于非正式规则的伦理文化因素的考虑。特别是对于管理层人才的招聘挑选,更会融有伦理文化的要求。

德才兼备是中国古代形成的人才选拔原则,唐太宗的名言:“惟有才行是任”(《贞观政要·公平》);“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贞观政要·崇儒学》)最具代表性。关于德与才的关系以及挑选原则和方式方法上,中国古代基本上形成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帅,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共识。

作为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继承,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至今仍为共识,这也是企业招聘挑选员工时的基本原则。而且,原本是作为非正式规则的伦理道德要求,其中已经有许多逐渐转化为正式规则,诸如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忠于职守等等;关于个人修养方面的诸如廉洁奉公,表里如一、以身作则等等。这些在企业招聘挑选员工的过程中,有许多成为明文规定的标准。其他一些伦理道德要求,诸如防欲、守度、节俭等等,虽然没有以正式规则之明文规定的形式出现在企业招聘挑选员工的工作中,但仍然以非正式规则的伦理文化的力量影响和作用于企业招聘挑选员工的过程。

对于招聘挑选员工的才之要求,其内容是不断更新的,因为知识的不断丰富增多,对于掌握知识的要求也必然改变,要与时俱进。但是,服从于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具有相关的业务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是最普遍的基本要求。当然,企业对于普通员工的招聘挑选,也许会偏重于某一项业务技能,但是品行不端者一般仍然是很难被录用的,品行良好而业务技能一般者相比较之下录用的可能性更大。企业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招聘挑选,普遍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而且往往在企业明文规定的标准条件之外,还要考察被招聘选拔者的个人操行方面的一贯表现和口碑,其中的考察内容就有许多属于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2)企业伦理文化对企业的绩效考核过程影响分析

企业以赢利为根本目的与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传统管理的目标任务,也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定所在。因此,企业的绩效考核一般都是考察完成暨定的工作量,有许多企业在绩效考核中设计的所谓“台账”等计量统计表,基本上是对于员工完成额定工作量的记录。

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浪潮的洗礼,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不断更新,企业经营的目光由个人、本企业逐渐转向社会和世界的更大视野,利润最大化已经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企业如何正确认识和履行社会责任问题成为管理学研究的新课题。现代管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企业的最高追求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赢利的多少,而在于员工的满意度,在于顾客的满意度。企业需要赢利,但是企业的使命必须超过金钱,低级的使命不能造就卓越的组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顾客满意度要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从企业生存环境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员工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

因此,在企业的绩效考核中,除了考察暨定的工作量考核标准外,还逐渐融入了伦理文化因素的考量,诸如:“仁爱”、“和合”、“博学”、“力行”、“礼仪”、“尽忠职守”、“廉洁奉公”等传统伦理道德的要求,有许多企业还设计了企业文化建设、个人形象、学习新知识、社会影响和社会贡献方面的考察。这些做法,不仅有利于革新传统的绩效考核制度,而且,可以通过伦理文化潜移默化的力量拓宽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效用,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发展。

(3)企业伦理文化对激励过程影响分析

企业的人力资源,也即员工的能力,是情绪、智力、体力等的综合体,员工是这些能力的载体,要想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生产潜力,必须懂得如何激励员工。随着企业伦理文化的融入,在激励机制中,除了物质激励之外,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精神激励,而在精神激励措施中就有许多伦理文化的内容,诸如: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爱心慈善、孝悌等等。而且,实践已经日益显示出伦理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特殊影响作用。

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员工的工作效率很重要,对员工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培训,能够提高效率,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而尊重、关心、公正对待员工以及对需要的员工实行伦理偏爱政策,则更有助于极大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这更有利于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的提高。现代经济学告诉我们,一般物质资本的投入呈边际效益递减;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认为,当其他的投入量不变时,随着某一投入量的增加,我们获得的产出增量越来越少。但是,对员工的物质的、感情的及精神的投入则与此不同,既可能边际递减,也可能边际递增,但在其他物质投入呈递减后,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还是呈边际递增的。美国哈佛大学的专家研究发现,在缺乏适宜激励的环境中,员工的潜力只发挥出20%~30%,甚至可能引起相反的效果;但在适宜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员工确能发挥其潜力的80%~90%。

管理伦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伦理关怀是企业激励机制的有效方法。基于伦理关怀的员工管理方式对员工个体而言是符合功利主义原则的,能增加员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同样,员工所组成的整体的和谐性、满意度和幸福感也会加强。在员工个体和整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增强的情况下,企业员工流失会大大减少,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会大大提升。从而,每个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都会受益,整体的幸福感会加强。基于伦理关怀的管理方式对员工的利益维护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其还能提高企业的信誉和效率。

同时伦理关怀管理方式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一种历史趋势。在世界著名的企业管理中,伦理管理已经渗透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许多方面——企业与员工、顾客、社区、社会、环境等等方面。美国本特莱学院的伦理研究中心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项调查报告表明,《幸福》杂志排名前100家的企业中,80%的企业把伦理价值观融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93%的企业有成文的伦理准则来规范员工的行为⑧。

2.企业伦理文化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建立在知识上的经济成为未来的经济形式,企业的真正价值在于员工的思维能力中,如果人们对工作无主动感,他们绝不会进行创造性思维⑨。德鲁克的话,深刻揭示了通过人力资源开发的员工学习、培训,使其得到不断发展提高的重要意义。

(1)企业伦理文化对员工学习培训过程影响分析

人力资源开发是实践以人为本管理、建设高效团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企业伦理文化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助于提高对学习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拓宽继续学习的知识基础和文化视野,塑造个人形象和提高企业信誉,激发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统伦理文化对员工学培训的融入,可以通过其喜闻乐见的形式与其文化底韵的有机融合,端正对学习培训重要意义的认识和提高学习培训的效果。

根据国外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对员工培训投资1美元,可以创造50美元的收益,投入产出比为1:50。现在还没有任何调查表明员工跳槽理由是因为接受培训所致。而且情况恰恰相反,如果企业重视培训,真诚地与他们交流,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并使他们感受到被尊重,他们就不会想离开。正如凯斯通公司的杰克·麦克高文所言,“你越培训员工,他们就越能出业绩,业绩越好,他们就越想留下来”。据一份权威机构对中国企业的培训调查报告显示,92%的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在企业的培训管理机构方面,仅42%的企业有自己的培训部门;在培训制度方面,64%的企业声称有自己的培训制度,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企业承认自己的培训制度流于形式;在培训需求方面,没有几家企业进行过规范的培训需求分析。相反,国外的企业把培训看成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而不断完善自身的培训体系。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浪潮中,要使我国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做稳,我们应该重视培训,从思想上转变以往错误的认识,在行动上不断改进,完善企业培训体系及评估提拔体制,给员工机会去受更好的教育和技能培训,充分挖掘其潜能,同时还应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企业员工学习培训,过去一般注重业务技能和新知识的掌握。企业伦理文化融入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学习培训实践,一是可以拓宽继续学习的知识基础和文化视野,提高人力资本素质;二是根植于国人心灵深处的传统伦理文化因素易为员工所接受,通过伦理文化潜移默化的力量可以有效放大学习培训的效果。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十分重视人才的培育,而且伦理文化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因此造就了许多爱国爱民的栋梁之才。中国古代对人才的培育,从个人的“修身”要求开始,经“齐家”的实践,到“治国平天下”的最高目标,始终贯彻了“以德为先”的伦理道德教育,以培养“忠君爱国、热爱人民、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品质,塑造“防欲、守度、节俭、廉洁奉公,表里如一、以身作则,爱护体恤下属并与其打成一片”的素质。对于“才”的培养,有“礼、乐、射、御、书、数”和“智、信、仁、勇、严”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同内容要求,总之是服从于不同实践需要的实用技能。

传统伦理文化中“德”的内容,有许多已经转化为中华民族长期广为流传、盛久不衰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且以正式规则的形式,直接地、强有力地规范着人们的行为;还有许多也被国人普遍认同,继续以非正式规则的形式,间接地影响和约束人们的行为,而且在一些特殊条件下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伦理文化介入员工的学习培训,易于引起共鸣和变成自我改造的自觉行动。诸如,传统伦理文化倡导的“仁爱”、“孝悌”、“礼仪”、“防欲”、“节度”、“廉洁”、“力行”、“文质彬彬”等思想,有利于在塑造个人形象的同时也从整体上提高企业信誉。

伦理文化融入企业员工学习培训的最关键的影响作用,莫过于通过伦理文化潜移默化的力量有效建设高效团队伍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未来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越来越多人将从事知识的创造,知识的传播和知识的应用,未来企业能不能有竞争力,关键看企业掌握知识的多少和掌握知识能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需要研究如何学习知识,怎么通过学来的知识创造更多的知识,怎么销售知识,这是社会知识化对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的要求。持续的学习、和持续的员工培训和开发,被视为企业战略性的武器⑩。

(2)企业伦理文化对企业选拔用人过程影响分析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的知名教授S·普拉卡什·赛提认为,经济伦理是“企业需要遵守的美德”。(11)伦理文化融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员工学习培训过程,可以通过“和合”、“仁爱”精神加强团结互助和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通过“博学”、“笃行”精神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因而也有利于对人才的全面、正确的考察,为有效选拔使用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对于员工的任用和提拔,一般根据岗位和任务需要,依据绩效考核情况而定。对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中都有一定之规和参照系。但是,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出发,融入企业伦理文化因素,则可以提高其有效性,有利于加强团队伍建设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比如,融入传统伦理文化倡导的“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选人才”、“抒其所欲,抒其所能”、“扬长避短,量才施用”等思想,融入“仁爱”、“和合”、“博学”、“笃行”、“孝悌”、“廉洁”等考虑,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中关于用人之规定等正式制度安排,都会有着很好的制度性补充作用。

有的企业在人事任用和提拔的时候,就不仅依照人力资源规划中暨定的标准,而且充分考虑了任用和提拔对象的文化背景和伦理道德行为。比如华西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他们在人事任用和提拔的时候,由于伦理道德因素的融入,从而增加了任用和提拔对象的亲和力,起到了良好的人事效应。值得注意的是,有许多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越来越多地考虑“本土化”问题,注重任用和提拔有“本土”文化背景与良好伦理道德行为的人员,对于组织建设及其效率的提高、以及企业的顺利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进一步显示了伦理文化因素对于人力资源开发的积极意义。

四、企业伦理文化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

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企业管理效率的最优化。而企业发展的最高境界不仅在于利润最大化,更在于充分履行社会责任,更多地奉献社会,报效人类。因此,促使企业尽可能多地履行社会责任,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任务和要求。

1.企业与员工

处理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指出,创造卓越,员工是绝对的基础(12)。SAS的CEO吉姆·古德奈特说:“公司的兴旺与员工的福利紧密相连。员工决定我们的兴衰,如果我们努力地为员工提高专业水平,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所有的人都是赢家,包括员工、客户和公司。”(13)

现代企业作为社会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企业必须对消费者、雇员、社区等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讲求商业伦理将是21世纪企业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违反企业基本伦理准则的不道德经营行为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例如,美国的“曼威尔公司”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知道工人因石棉中毒而发展成癌症的危险,却迟迟没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当这一消息在20世纪80年代被公诸于世以后,数以千计的职工对公司提起诉讼,最后迫使公司建立了赔偿基金并宣布破产。

充分发挥企业伦理文化的作用,是造就高效团队以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需要。充分发挥伦理文化的积极作用,可以有效实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2.企业与客户

处理好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第一步,因为客户是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的首先受益者。美国营销学专家詹姆斯·穆尔说:“现代企业的命运在客户手中,顾客是企业利润的最终决定者。”(14)这句话道破了现代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一个最本质的关系。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转变,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进一步过渡,企业的经营宗旨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早已不再适用于当今的社会,一种新型的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的营销理念正逐步得到强化,这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思想要求企业不仅要以顾客为整个生产过程的终点,更重要的是以顾客为整个过程的起点,它要求当今企业要努力把市场营销与以人为本、顾客至上的伦理思想充分结合起来。

格兰仕以“努力让顾客感动”为服务目标。总裁梁庆德强调,服务不仅在于售后维修服务,而贯彻于产品设计、生产、安装、运输、咨询、销售、使用、维修、保养等企业活动的全过程,为顾客服务是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方向。格兰仕为此建立了立体化全过程服务模式。这个模式产生了为顾客诚心、精心,让顾客放心、安心的“四心级”服务;还有不喝用户一口水、不吸用户一支烟、不吃用户一碗饭、全面检修、清洁保养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规范服务;一地购物、全国保修的跨区域服务;还有购前引导,用时指导,后顾无忧以及报刊书籍有服务;电视节目服务,以及令人意外、倍感惊喜的回访服务等等。“总之,格兰仕就是要让消费者和顾客随时感受到服务带来的方便和舒适。”这个营销模式获得了巨大成功。

3.企业与社会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企业伦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人士认识到,企业伦理是企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人们对那些为国分忧,为民服务,忠诚履行自己社会责任的企业赞赏有佳,而对那些制假贩假、偷税漏税、行贿受贿的企业行为则深恶痛绝。BSR(BusinessforSocialResponsibility)是一家处于领导地位的、全球性的非赢利组织,它们的研究和经验表明,参与社会活动并积极担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的企业已经得到了一系列的实际利益:①销售额和市场分额增长;②品牌定位得到巩固;③企业形象和影响力得到提升;④吸引、激励和保留员工的能力得到提高;⑤运营成本降低;⑥对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的吸引力增大。(14)

从传统经济学意义角度考虑,企业仅仅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单位,利润最大化是其追求的永恒主题,它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去完成本应由政府或社会完成的工作,其行为只要不违法,以何种手段和方式去追求利润都无可厚非。但是,在现代社会,这种观念受到了挑战。因为现代社会商品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前所未有,社会信用的程度对经济影响加剧,这一系列的变化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在现代社会,企业的任何一个行为都不再是个体行为,都可能对社会、对整体经济产生影响。在这种条件下,企业仅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终极目标显得过于狭隘和自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企业的生存和壮大需要树立一个独特而健康的企业形象,这样一种形象的建立又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密切相关。

所谓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或经营过程中,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或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具体表现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特别是在进行决策时,除了要考虑投资人的利益或企业本身的利益之外,还应适当考虑与企业行为有密切关系的其他利益群体及社会的利益,除了要考虑其行为对自身是否有利外,还应考虑对他人是否有不利的影响,如是否会造成公害、环境污染、浪费资源等。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种新兴的企业管理伦理,是一种旨在追求“共同福祉”的企业社会实践。

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有很多,但就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来说,环境道德是企业所承担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随着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科技进步一日千里,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然而社会经济活动却并没有走上健康、文明、有序的发展道路,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绿色消费”、“绿色革命”、“可持续发展”等正在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作为从事物质生产的企业,必须把环境伦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

五、结论

从以上关于企业伦理文化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和作用的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发展,是时展的需要

彼得·德鲁克指出,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本管理是21世纪管理的重点。人力资源管理在全球竞争当中面临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人才国际化、以及企业管理广泛变革的挑战。过去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及其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应对时代挑战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大胆地并创造性地把民族的传统伦理文化融入现代管理之中。为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应该更加关注组织能力的建设、员工管理理念和价值观的转变,重视传统伦理文化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和作用的研究。有效发挥企业伦理文化的积极作用成为开创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局面的重要选择。

2.企业伦理文化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力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伦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是企业文化力的重要源泉。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企业伦理文化也是核心竞争力。因为,企业伦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组成部分,即企业文化中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为理论支持,以约定俗成的并且为企业所奉行的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为基本内容,是企业家的经验和偏好对于一些约定俗成的伦理文化的包容之结晶。由于企业家的经验和偏好的不同,各个企业的伦理文化不尽相同和不具模仿性,因而成为各自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力成为企业成败得失的主要因素,企业伦理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3.企业伦理文化对于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有着积极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文化的作用日显重要,伦理文化的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意义。理论研究和华西有限责任公司的案例分析说明,企业伦理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过程有着积极意义。企业伦理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规则,对于正式规则有着积极的补充作用;而且一些作为非正式规则的伦理文化,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正式规则之后,对于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和企业的发展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效用,特别是在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中国,发挥伦理文化的积极作用,更有着适应的土壤和环境。

4.企业伦理文化对于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佳境界和企业发展的最高目标——履行社会责任,有着导向和支持作用

现代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认为企业的成功不在于赚钱的多少,而在于对社会的回报。用辛苦的收益报效国家、社会,不是经济学规律的规定,也不是传统管理学的原则,而是一种社会伦理问题。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种新兴的企业管理伦理,是一种旨在追求“共同福祉”的企业社会实践。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精忠报国、为仁爱民、克己奉公等内容,长期以来作为一种非正式规则,对于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起到了一种支持作用,而且,其中的部分内容已逐渐转化为正式规则,成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些内容融为企业伦理文化以后,对于企业明确和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