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影响论文

时间:2022-02-13 01:53:00

中印关系影响论文

中印关系的独特性集中体现在既相互需要又有所疑虑的矛盾心态上。两国关系是个错综的复合体,既相互需要,又相互戒备;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正是在这种错综矛盾的心态下,中印关系的转暖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可望而不可即。除了内在矛盾性之外,历史问题在制约着中印关系的发展,这就是**年边境战争。尽管中方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一直比较达观,但许多印度官员依然表示,当年那场战争的伤口至今难以愈合。

一、历史问题——边界问题

中印领土争端具体讲就是“三条线”之争。

(一)是传统习惯线。中印两国人民在长期的友好交往中,由双方历来行政管辖所及而形成了受到两国人民尊重的传统习惯线。这条线,在东段大体上沿著喜马拉雅山南麓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界线而行;在中西段,大体沿著喜马拉雅山分水岭走向,即我国地图标示的国界。根据国际法有关规定,这条客观上存在的传统习惯线,应当是中印定界的依据和基础。如果印度政府尊重事实,遵循国际法原则,中印边境的定界问题本来不难解决。

(二)是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年11月,在英国的策划下,英属印度当局在印度北部的西姆拉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英国政府代表亨利.麦克马洪在会议期间,私字同中国西藏地方当局代表于**年3月24日,就中印边界问题在德里炮制了一条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把中印边境东段历来属于中国的9万平方公里领土划给了印度。这一地区居民全都是藏族或者和藏族有密切血缘关系的民族,从人种、文化、宗教和生活习俗上看,同西藏社会密不可分,而与印度民族毫无共同之处。历届中国政府都未承认过这条线,因此,它是非法的、无效的。英帝国主义也作贼心虚,秘密换文后一直不敢公布于众,也不敢改变地图的历来划法,印度官方地图直到**年才以“麦线”显示所谓的“边界”,但仍注明“边界未经标定”。在印度独立之前和独立之初,中印边境按传统习惯线控制的格局从来没有打破。然而,印度独立以后,其扩张野心就渐渐滋生起来了。它公然宣称:喜马拉雅山脉顶部形成的分水岭就是中印之间的天然边界;这条线已经得到**年西姆拉条约和英国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换文的确认;该线以南地区历来受印度管辖,与西藏无关。在这样的霸权思想指导下,印度把它在东段的实际控制范围从传统习惯线逐步向北推进到“麦线”附近。

(三)是双方实际控制线。50年代,印度利用我国的暂时困难之机大举北进,于**年在东段抵达其单方面主张的“麦线”;在西段,不断越过传统习惯线建立入侵据点,并制造流血事件。为确保边境安宁,总理于**年11月7日致信印度总理尼赫鲁,建议双方武装部队沿东边的所谓麦克马洪线和西边的的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年1月15日,在就中印边界问题致亚非国家领导人的信中,将这条线正式称之为“**年11月7日实际控制线”。这条实际控制线在东段与非法的“麦线”基本一致,在西段与传统习惯线基本吻合。但是,印军无视这条线,他们扩张到哪里,就把哪里说成是实际控制线。**年后,印军越过实际控制线继续向前推进,并在西段建立入侵据点43处。印度的这种行径,理所当然地遭到我方的抵制,从而形成了实际控制线上的斗争。

从上述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印边境争端的焦点,是我国大片领土的归属问题。具体形象地说,就是三条线之争。一是我国政府主张的中印传统习惯线与印度坚持的非法的“麦线”之争,这个斗争决定9万平方公里应当属于谁,中印争端的是非曲直主要原因集中在这两条线的斗争上。二是实际控制线之争,这条线的斗争,又直接关系到中印边境的现状和稳定问题。**年以来,中印之间围绕边界问题进行了10轮政府级谈判,对缓和边境的武装对峙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第10轮谈判后,双方在旺东地区各自后撤了两个点,对峙的强度有所减轻,但对于解决领土争端问题而言,仍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目前,我在中印边境的控制状况,总体上讲是十分薄弱的,在许多点上,我军都处在印军的瞰制之下。在一些关键地段上,双方对峙仍然是十分尖锐的。

二、西藏问题是牵动中印关系全局的一个重要节点

至于西藏问题,主要是因为**年达赖喇嘛逃出西藏后,印度容许他带领追随者在印度北方成立了流亡政府。从此,印度境内上万名流亡分子就成了中印关系的不稳定因素。直到今天,这一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全面解决。连一些印度的学者也在呼吁政府,认为如果印度不在西藏问题上彻底改弦更张,放弃冒险主义和两面派的做法,中印两国难以发展成亲密、友好、热情的伙伴关系。印度政府对西藏有战略企图,这一战略企图是印度实现其地区霸权的重要一环,也是其对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在南亚的霸权,印度制定了“西攻、北抗、南下、东进”为方针的“区域全面威慑”战略。即对巴基斯坦采取积极进攻态势;对华采取攻势防御战略,保持军事优势,固守既得利益,遏阻我发展海上力量和南下收复失地;积极发展海军,最大限度地控制印度洋;保持和加强对东亚、东南亚的影响,并干预亚太事务。在“北抗”战略方面,西藏问题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印度染指西藏问题可以达到两个重要的战略目的:

(一)使西藏成为印中之间的“缓冲区”

印度两面临海,西北部、北部、东北部有若干山脉,把印度与亚洲大陆其他国家隔开,成为它安全的天然屏障。但长期以来,印度的决策者们认为,只有控制了这些山脉中具有战略价值的要害地区,才能充分发挥印度的地理战略优势。否则这些山系反而会危害印度的国家安全,成为敌人长驱直入印度的作战平台。因此,只有将军队驻扎在喜马拉雅山,才能确保印度的防务安全。基于这一战略判断,印度长期以来一直渴望以喜马拉雅山作为对中国的防御屏障。早在尼赫鲁时期,印度就明确提出,喜马拉雅山是“印度的安全线”,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越过。因此,在印度的安全战略中有一个著名的“喜马拉雅山安全屏障”战略,由两个“缓冲区”构成。一个是由中印之间的尼泊尔、不丹、锡金三国组成,另一个就是中国的西藏。印度想通过对这两个地区的实际控制,达到围堵中国南下、固守既得利益的战略目的。

(二)牵制中国政府解决中印边界问题

目前,在中印边界争端中,印度是既得利益者。中印之间有20*公里的边界线,其中1450公里是印藏接壤。而中印间有争议的领土约13万平方公里,分布在中印边界的东段、中段和西段。目前,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印度的实际控制下(东、中段),其余在我方的控制中(西段)。

**年,英国人在中印边界上划了一条“麦克马洪线”,使两国边界上的传统习惯线遭到破坏。“麦克马洪线”把传统属于中国的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了印度,这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西藏地区气候条件最好,资源最丰富,海拔最低,最靠近印度洋的地区。历届中国政府都认为这条线是非法的,印度政府则把“麦克马洪线”当成了正式合法的中印边界线。

就目前中印边界印方的强势来看,中印边界问题会长期存在下去。为确保既得利益,印度不仅制定了“保东、守中、攻西”的边界政策,保持在中印边界上的军事优势,还将中印边界问题与西藏问题捆绑在一起。因此,要想解决边界问题,西藏问题是一个关键。就中国而言,解决了西藏问题,边界争端的解决无后顾之忧;就印度而言,只要西藏问题继续存在,它就能牵制中国政府,使目前的既得利益保持下去。因此,西藏问题已成为印度在解决印中边界争端时向中国施压的一张“王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印边界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西藏问题。

三、两国的竞争

毋庸置疑,作为两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同时又是两个山水相连的邻国,存在某些利益差异甚至利害冲突是难免的,问题是如何对待和处理这些分歧和竞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印之间的竞争基本上处于可控状态。在国际地位上,印度希望成为影响世界的大国,至少是亚洲的中心,所以必须要超越中国。在经济上,中印之间的对比越来越让许多印度人心里不安。去年,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曾经指出,中国这个沉睡的巨人已经彻底醒了过来,但印度看来仍然在角落里打盹。该文还列举了一些数据。10年前,中印两国的人均GDP几乎相同,今天,中国的人均GDP却是印度的两倍。**年,中国吸引了403亿多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而印度只吸引了21亿美元。外国证券投资者一直在忙于购买中国大公司的股票,而同时基本上忽略了印度较小公司的股票。

但两国的合作会带来美好的前景,要防止恶性竞争。

(一)是关于市场地位的竞争。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已经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但直到目前还没有得到印度的承认。因此。中国的商品流入经常受到反倾销调查。自**年至20*年7月底,印度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调查达到98起,涉及金额7.6亿美元,占世界各国对华立案总数的47.3%。20*年以前,中方9家企业应诉6起反倾销案中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但20*年以来印方对华做出终裁的14起案件中,没有一起授予中方企业市场经济地位。

(二)印方对中国公司的投资存在歧视。例如,在印度外汇管理法中对中国存在歧视性规定,要求中资公司必须在获得印度储备银行、财政部、内政部和外交部等四部门的审核后方可运作,而其他国家(除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阿富汗、伊朗外)只需储备银行审核即可。印度还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中国大陆企业、香港企业甚至台湾企业参与港口、电信、机场等所谓敏感行业的工程及政府采购项目的投标。例如,20*年中港公司已经中标孟买港疏浚工程,但合同被印度国防部否决,造成该公司损失200万美元。20*年,香港和记黄埔公司申请参与孟买的集装箱码头工程,印方认为该公司与中国政府联系密切,拒绝其参与投标。20*年,印度拒绝深圳天达公司投标机场登机桥项目,而该公司早在**年曾向印度提供产品。再如,总部已经设在新德里的中国华为公司和中兴公司申请贸易许可权,也因所谓“安全原因”遭到搁置(其他外国公司如朗迅和摩托罗拉公司都已获得此类许可),而其增加投资的申请也遇到种种困难。目前,双方已经建立工作机制讨论印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有关磋商还在进行中。

最后,是关于能源来源的竞争。作为两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大国,中印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加大。而同样作为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双方为获得国际油气资源确实出现了一些矛盾和竞争。例如,20*年10月,在争夺安哥拉油田的竞标中,中国击败印度,取得了石油开采权,但是安哥拉政府却要求中国提供20亿美元的开发援助,使中国的交易成本明显加大。再例如,20*年中国在与印度竞购哈萨克斯坦石油石油公司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但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如果没有印度的竞争,中方本应以更低的价格得到这一项目。20*年1月,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以23亿美元购得尼日利亚一个油田45%的开采权。而其更大的背景是,印度本来已经得到该项目的开采权,但国内有关部门认为出价过高而否决了这一收购。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健康良好的、睦邻合作的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对维护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改善和发展中印关系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但是也存在不少有利条件。我们相信,只要两国政府有诚意、有魄力,有智慧,问题最终是会得到解决的。中印两国应该登高望远,增信释疑,同推共促,为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做出应有的努力,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