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息化发展指数分析

时间:2022-01-21 03:51:59

档案信息化发展指数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档案信息化发展指数构建方法和相应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实证分析,针对区域档案信息化发展指数在整体水平和均衡性等方面的差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发展指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分两部分:一部分采用2012年国家档案局统计年鉴数据,另一部分采用了2016—2019年公开数据。经过已有数据的分析处理,对我国省(市、区)进行档案信息化发展能力分析与诊断。具体采用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档案馆基本情况摘要[1];2012年度各省(市、区)档案专业教育基本情况表[2]和统计年鉴[3];网站建设数据来源[4];人口数据来源[5][6];各省市区人均GDP[7][8]等等。同时,根据数据统计获取方面存在指标不匹配的情况,指标数据使用替代数据参与计算。

2数据计算

对上述收集的数据汇总观察,发现省市区档案信息化之间指标数值分布不均匀,因此对标准化公式采用取平方根的方法进行数据标准化计算,以消除数据过于离散的影响。最后得出一级指标归一化运算结果如图1所示。按一级指标权重进行数据汇总,得出各省市区档案信息化发展指数(AIDI),并进行排序,结果如图2所示。

3结果分析

从上述31个省(市、区)档案信息化发展指数对比来看,档案信息化发展排序的情况可按整体指数、二级指数累加、二级指数平衡性等特点分为五种类型。类型一,整体发展能力强,二级指数累加值高且平衡性较好;类型二,整体发展能力强,二级指数累加值高但平衡性不够;类型三,整体发展能力强,二级指数累加值持平但平衡性不够;类型四,整体发展能力强,二级指数累加值低但平衡性和显著性较强;类型五,整体发展能力较强,二级指数累加值低且平衡性和显著性一般。3.1属于类型一的分析。上海12个二级指标累加值最高,12个二级指标分布均匀,排名第一,档案信息化发展具有极好的均衡性。广东12个二级指标分布均匀,累加值较高,仅次于上海,排名第二,发展均衡性也比较理想。3.2属于类型二的分析。黑龙江12个二级指标中其应用服务指数较低,其他指标分布较均匀,排名第五,说明档案信息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均衡性,如果在应用服务指数方面强化建设,信息化发展能力将大大增强。山东档案信息化发展排名第八,较浙江档案信息化发展指数来看,其基础资源指数、技术创新指数均较低,且这两个指数所占权重较大,整体低于浙江发展指数属于正常现象。四川的档案信息化发展指数高于湖南,但个别二级指数低于湖南,如四川的发展效果指数小于湖南,而四川知识支撑指数和技术创新指数都高于湖南,且两个指标所占权重比较大,所以出现四川的总体发展指数高于湖南的结果。3.3属于类型三的分析。北京和河南12个二级指标累加值几乎持平,但由于北京的应用服务指数高于河南且该指数权重较大,综合运算结果是北京档案信息化发展能力高于河南,排在第三位,河南排在第四位。内蒙古、湖北、河北。与北京和河南相似的是,内蒙古、湖北、河北这三个省份的12个二级指标累加值持平,但排名先后不同。内蒙古的基础资源指数比湖北高,且该指数所占权重大,其它指标基本和湖北持平,故内蒙古的发展指数较湖北好;湖北的知识支撑指数比河北高,且指标所占权重较大,其他指标累计相加基本持平,湖北高于河北属于正常现象。甘肃和云南。与北京和河南的信息化指数比较相似的是,甘肃和云南12个二级指标累加值基本一致。甘肃的应用服务指数远高于云南,整体发展指数高于云南也是正常的;同样的情况,福建和青海12个二级指标累加值基本一致,福建的基础资源指数远高于青海,该指数所占权重较大,整体上福建发展指数较高。同样的情况还有,辽宁和天津的12个二级指标累加值基本持平,而辽宁的知识支撑指数和应用服务指数比天津高,所占权重也大,所以辽宁发展指数高于天津。3.4属于类型四的分析。江苏和浙江。江苏档案信息化发展排名第六,浙江排名第七。比较来看,江苏的12个二级指标累加值没有浙江高,但技术创新指数较高,综合运算结果高于浙江。湖南和吉林。湖南12个二级指标累加值比吉林低,个别二级指数也存在低于吉林的情况。但是,湖南的发展效果指数、知识支撑指数远高于吉林,故湖南的整体发展指数显著高于吉林。可见,信息化发展的均衡性和二级指标的显著性是影响整体信息化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安徽和新疆。安徽的12个二级指标累加值比新疆低,但由于安徽的基础资源指数、技术创新指数高,整体上仍高于新疆。山西和重庆。与江苏和浙江信息化指数的累加值偏低但整体反超的情况相似的是,山西的12个二级指标累加值没有重庆高,但由于发展效果指数、技术创新指数大于重庆,故整体高于重庆。3.5属于类型五的分析。属于类型五的有广西、贵州、陕西、江西、宁夏、海南、西藏等省(市、区)。这些地区的知识支撑指数、应用服务指数和技术创新指数以及12个二级指标累加值存在正常的递减差别。

4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我国各省(市、区)档案信息化能力的评价与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各省(市、区)之间档案信息化发展程度不均衡,不同地区间差异很大。政府、社会、用户所起到的作用也各有不同,因此,以上述评价为依据,剔除部分极端数据后,针对如何提高档案信息化发展水平提出相应对策。4.1分析信息化发展的均衡性以弥补发展的短板。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均衡性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包括整体能力与各指标自身的均衡性、整体能力与各指标比较的均衡性、各指标在不同省(市、区)之间的均衡性等。对于整体能力和各类指标均衡性较强的省(市、区),应继续推进档案信息化的均衡发展。均衡性较弱的省市区,在强化显著指标持续发展的同时,着力推进协调发展和均衡发展。4.2强化政策支持力度推进档案信息化平台建设。大部分档案信息化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省份,往往由于经费支持不足,缺乏必要的统筹安排,导致档案的数据化能力不足。因此,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鼓励相关研发投入、推进促进各类档案信息化项目建设非常重要。4.3加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基础资源的建设。大部分省份的二级指标变化趋势与其档案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排名一致,尤其在技术创新方面较为突出。建议针对我国技术创新程度低的地区,基础建设不足、专业技术工作人员比例过低等现状,强化支持力度。排名靠前的省(市、区)存量资源数字化率、平台接入率、网络资源存档率以及档案技术人员占比等指标较好,应着重加强均衡性和显示度的信息化建设。4.4推动决策咨询类档案信息化服务能力的提升。档案信息化能力排名靠前的省(市、区),其知识支撑指数远高于其它地区。可见,注重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并积极建立专门的档案信息咨询机构非常重要。建议提高知识支撑指数较弱地区的档案信息咨询机构的比例,通过推动咨询类服务的开展,使档案信息化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此外,增加省(市、区)档案信息化知识支撑投入,加强档案咨询机构人员的档案信息化专业技能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档案信息化人才,优化档案机构管理人才队伍。4.5以重大项目激励为牵引推进信息化能力跃迁。首先,以重大项目凝聚省(市、区)档案信息化高水平人才。其次,建议档案信息化能力较弱的省(市、区)强化开展特色和重点档案资源保护项目,强化档案信息化能力的提升。针对性地强化优势和填补短板是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融入智慧服务平台,完善基础建设,推动咨询类服务,辅之以重大项目,整体提高档案信息化能力,促进档案信息化均衡、快速、高质量发展则是各省(市、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共同任务。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分析仅仅是基于现有可获得数据进行的。本实证分析尚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数据较为陈旧,不能完全代表当前实际的档案信息化发展水平;二是部分指标采用了替代数据,不能全部反映实际状况;三是一些数据存在极端不均衡现象,例如河南的本年度经费投入过大,存在统计数据的异常现象,计算结果排名相对靠前,其他省市区也存在同样情况。鉴于上述问题,本实证分析具有数据局限性,不具有正式排名和诊断评价的意义,仅可作为档案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的借鉴和研究的参考。

作者:梁斯佳 张帆 任妍 刘永 单位:1.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