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村税收改革状态及问题分析

时间:2022-04-26 04:14:00

甘肃农村税收改革状态及问题分析

【摘要】:长期以来,甘肃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甘肃农村经济的发展更是缓慢。自从2002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甘肃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对甘肃农村税费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配套措施,以便于更进一步的深化农村改革,促进甘肃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甘肃;农村税费改革;义务教育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的改革任务”。从2000年起,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由点到面逐步推开。2004年,中央着眼于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大局,做出了五年取消农业税的重大决定。甘肃省从2000年开始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已经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从2005年起,全省全面取消了农牧业税,农村税费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在甘肃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面临着许多新旧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进一步推进甘肃农村税费改革的最大阻力,要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就必须立足现实,结合我省实际,解决当前甘肃税费改革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一、甘肃农村税费改革的现状

1、甘肃农村税费改革取得的成效

农村税费改革是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继农村土地革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变革。2000年,甘肃省选择不同地域和经济类型的泾川等五县(区)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十五”期间,甘肃省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取得重要成效,促进了甘肃社会、经济、教育各个方面的发展。2002年,取消乡统筹、农村教育集资;2003年,取消部分农业特产税品目,农民实现了“户户减负”;2004年,通过降低农业税税率,取消农区牧业税、牧区农业税,取消农业特产税;2005年,全省全面取消农牧业税,终结了传统农业社会遗留的赋税制度,在农业生产环节实行“零税赋”。与改革前的“九五”期间相比,全省农民减负总额达到13.2亿元,人均65元。甘肃的农村税费改革有力地保证了全省的义务教育投入。去年分配甘肃省的8.5亿元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中,4.5亿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比改革前在“五统”中列支的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增加1.8亿元。在甘肃省农村税费改革中,取消了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初步遏制了农村乱收费、乱集资和各种摊配,有效地减轻了农民负担,并保证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和发展。

2、甘肃农村税费改革的重点

在各级党、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全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顺利实现了中央确定的“减轻、规范、稳定”的第一阶段的改革目标。当前,全省上下要通过深化改革试点,向“目标更高、内容更广、层次更深”的第二阶段迈进。下一阶段要在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同时,把工作重心转到全面推进各项配套改革上来。当前甘肃农村税费试点工作的重点一是要建立精干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积极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合理界定乡镇政府职能,把乡镇的工作重点从直接抓生产经营等具体事务,转到提供服务和营造发展环境上来。二是要建立健全“以县为主,保障有力”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强化县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工作统筹管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三是要进一步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健全公共债务的机制和办法,各地一律不得对乡镇下达招商引资指标,乡镇政府一律不得举债搞建设,乡镇政府一律不得为经济活动提供担保,实行新债责任追究制度和乡村干部离任审计。

二、甘肃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经济难发展,农民收入难提高。

自甘肃实行税费改革以来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了,但是也面临着一系列相关问题。甘肃地区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计划经济时期建起的大中型企业,由于诸多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都已倒闭破产,新建的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地方经济发展不了,当地农民收入也就难以提高。甘肃贫困地区大多数农民的收入低于国家平均水平。1999年,我国一多半农民年人均现金不到1000元,有的只有500元。甘肃省农民1999年支出水平为全国倒数第一,人均501元,用于家庭设备及服务的支出平均39元。农民收入难以提高,一是由于农产品出现阶段性、结构性过剩,价格下跌,而从当前粮食等生产、农产品供求状况和国内外粮食价格比较情况看,靠增加粮食产量和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的余地已经不大。二是由于整个国民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时期,甘肃地区的乡镇企业效益普遍不好,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也随之下降,农民外出务工遇到新的困难。三是甘肃大多数农民普遍以传统农业为主,靠天吃饭,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变化的制约,收入成本高风险大。风调雨顺,农产品市场行情好,农民收入就有保证,否则就没有收入,甚至蚀本。四是科技文化素质低,缺乏适应新时代的劳动技能,就业门槛高,进城就业难,再加上整个社会能够提供给农民的非农业生产岗位有限,与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形成强烈反差,富余劳动的就业形势就更加的严峻,农民劳动力价格难以提高。

2、经费投资短缺,义务教育面临困难

自甘肃实行税费改革以来,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经费不足乃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因素。在甘肃贫困地区的多数农村中小学因为缺少资金,只能靠收取学杂费维持一般的学校开支,实验仪器、文体器材、电教设备、图书资料等很难配套,有的学校连冬季取暖和水电费也难以支付,民办代教工资拖欠较多,部分学校危房长期未能进行改造,结果使农村教师短缺,大量学生辍学,农村又出现了新的文盲。从甘肃省税费改革的情况来看,随着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筹措渠道的减少,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随之减少,这使得本就存在投入不足问题的农村义务教育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一是在上级转移支付力度不够的情况下,原本就缺口不小的县级财政更加困难,影响县级政权其他职能的履行。二是教师工资标准提高的负担也累加在县财政上。有不少的地方,上划到县级财政的教师工资只包括省级以上政府认可的工资部分。三是校舍危房改造、新扩建所需的资金缺口较大。。在原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普遍投入不足的甘肃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严重欠缺的背景下,进行的这次农村税费改革,势必会加剧各地县、乡镇财政存在多年的收不抵支的矛盾,如何解决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问题,已成为继续深化甘肃农村税费改革的当务之急。

3、乡镇财政混乱,村级组织债务沉重

乡村两级长期形成的各种债务,已成为许多乡政府和村级组织的沉重包袱,成为农村税费改革的重大难题。这个问题已成为全国农村税费改革的重大难题。据农业部有关部门推算,中国的乡镇将近5万个,平均每个乡镇负债400余万元,共计2200亿元左右。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乡村两级的负债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因为部分农户历年欠下集体“提留”款和农业税,或因乡村工作需要而资金不足乡村只好以干部误工款或干部个人名义借款、贷款。二是过去“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校舍建设工程、乡村道路建设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村社干部误工款、共同性生产服务费等项目,向农民下达的数额和计划征收年度不足实际所需,又还没“来得及”继续集资补足因,“断奶”形成债务。三是因为乡村账务管理不善,干部贪污腐败造成责任性负债)。村级组织债务沉重,集体经济包袱难以解脱。

三、采取切实措施,推进甘肃农村税费改革

1、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乡镇财政困难是目前导致农民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也是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障碍。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靠加大政府投资,另一方面要靠发展地方经济,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调整农业结构、减轻农民负担、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面临困难下,减负就是增收,减负才能增收。<1>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支持发展地方经济。<2>.按照分级管理转变观念,调整结构,坚持走农产业化经营之路。甘肃有些地方自然资源丰富,而且很有地方特色。例如兰州的百合、定西的马铃薯、临洮的花卉、陇南的药材等等。利用这些本土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既有利于发展地方经济,有可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3>招商引资,发展企业。贫困地区招商引资条件和基础较差,有一定困难,各级政府一定要真心实为农民的利益着想,创造投资环境,鼓励投资,引进投资。<4>鼓励农民走出农田,进城挣钱。甘肃农村大多数乡镇企业发展境况不好,不能为当地的农民提供更多的挣钱机会。近几年由甘肃省、市、县各级政府组织的到新疆摘棉花的甘肃拾棉大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加大政府投资,扶持农村义务教育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加快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的‘两免一补’政策”,这是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方针。教育部门反映,税费改革后,“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中央提出的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得到了落实,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大大增加了。但是,经费不足仍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甘肃农村学校学教职工工资拖欠问题较为严重。校危房改造缺乏新的、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不足、运转困难。<1>、各级政府要合理分担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扎实推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计划”,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2>加快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步伐,优化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支出是各地乡镇财政的最主要支出项目,一般占乡镇预算内支出的50%以上,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各种集资、收费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着资金严重短缺的压力,为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正常和持续发展,减轻财政压力。

3、改革乡镇财政机制,妥善处理乡村债务

当前,我国基层政权机构膨胀、冗员过多的问题十分突出,这是农民负担和乡村债务沉重的重要原因,也是进一步推进税费改革的主要阻力。所以改革乡镇财政机制,妥善处理乡村债务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1>调整完善县乡财政体制。贫困地区乡财政收支逆差大,财政状况很困难,离不开县财政的支持。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办事效率,减轻农民负担,促进乡镇机构改革和村级组织改革。为了维持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各地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村级撤并工作,降低村级运行成本;实行村干部交叉兼职、由乡镇选派得力干部到村担任村支书、村会计,减少村干部补贴人数,乡镇财政给予适当补助,使村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等村级经费有了较稳定的资金来源。<2>妥善处理乡村债务。村级组织债务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不妥善处理好乡村债务问题,将会影响农村税费改革的顺利进行。结合实际,各地乡村应彻底进行一次财务清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宏波,对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几个问题的思考[J]工作研究,2005,(7).

[2]王保民,贫困地区农村税费改革存在的问题[J]发展,2004,(2).

[3]《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

[4]孙良媛,新世纪中国农村经济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