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幼儿园十篇

时间:2023-04-06 06:15:12

甘肃幼儿园

甘肃幼儿园篇1

11月16日9时15分,甘肃省正宁县小博士幼儿园一辆黄色金杯面包车改装的校车,搭载幼儿及教师63人,行驶至榆林子镇西街道班门前时,与向西行驶的一辆东风牌自卸货车迎面相撞。校车司机杨海军与4名幼儿当场死亡。伤者被送到医院后,又有15人因伤势过重离开人世,其中包括14名幼儿与1名教师。一天后,另一名幼儿因腹腔出血,虽经手术,但仍然呼吸衰竭而亡。至本刊截稿时,这次事故中的死亡人数上升到21人。

这起惨祸震惊全国,再次引发关于校车安全的舆论热潮。事实上,近年来,校车事故屡发不止。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桂林的不完全统计,仅过去的一年间,见诸媒体报道的校车事故便有22起,造成至少41名学生死亡,超过130名学生不同程度受伤。

“甘肃幼儿园事件以其极度惨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促使政府和社会上下共同来关注这个问题。”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

校车事故看似是技术问题,但实际上与更深层的教育制度安排密切相关。

无法抵达的校车

11月16日是一个雾天,9时15分,事故发生。

据事后赶到现场参加救援的正宁县消防大队大队长孙晓平描述,附近村民听到异响后,方才出屋查看,而事故发生的一瞬间,并没有目击者在场。

几分钟后,一辆正宁县教育局的汽车正好路过事发现场,车上乘员随即与附近村民、路过私家车主等参与抢救。直至9时39分,才有人打110报警。

110随即通知正宁县消防大队。据孙晓平回忆,他们接警后,组织了一辆救援车,载着20名救援人员,从县城赶往20多公里外的事故现场。

当救援队抵达现场时,死伤的孩子已被救出,并送往县人民医院。孙晓平在现场看到,校车驾驶室严重变形,司机被卡在其中,已经死亡。

宁伍赶到正宁县医院时,发现医院周围已布满武警,起初并不允许家长入内。据宁伍介绍,他家所在的榆林子镇榆家口村,已有九个家庭在17日上午认领了孩子的遗体,这个有300多户人家的行政村,正是出事校车的起点。

11月17日晚9时,刚从庆阳回到北京的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杜柯伟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各级政府均忙于善后,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坐镇指挥,卫生部亦从北京组织了一些专家赶往甘肃,为保证得到更好的救助,部分孩子已被送往咸阳。

人为之祸

榆林子镇原有两所幼儿园,均为私立,其中一所就是小博士幼儿园。2010年年中,另一所幼儿园因校车发生车祸而被取缔,所幸只有一人受伤。于是,小博士就成为镇上唯一一家幼儿园。

据宁伍回忆,原来小博士幼儿园的校车虽是比现在小得多的昌河面包车,但并没有严重超载的问题。而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入园的孩子猛增,达到737人。其中大约有一半的孩子属于留守儿童,与祖父母住在一起,而且大多数住得较远,需要靠校车接送,因为小博士幼儿园只拥有3辆金杯和1辆昌河,从此超载便成为常事。宁伍说,他亲眼看到过孩子的脸被挤得贴在车窗玻璃上。

出于担心,宁伍和多名家长都曾经向幼儿园提出校车超载问题,园方称车辆紧张,未再增加校车。

对此担忧者不只是家长,还有校车司机,“我们跟董事长李军刚反映过好多次,但他一直说是经济条件限制着。”张红说。张红是小博士幼儿园的四名司机之一,他的妻子王春娟毕业于榆林子镇职业中专,已经在小博士幼儿园当了两年老师。张红和王春娟年仅3岁的孩子,也在这次事故中丧生。

据甘肃庆阳市教育局局长卢化栋介绍,就在此次事故前三天,庆阳市和正宁县两级教育局在检查中发现,小博士幼儿园存在校车超载情况,曾勒令该园进行整改,但是园方并未采取措施。

据庆阳市官方11月17日通报,发生事故的校车还被私自改装,幼儿园将车内的座位全部拆除,以使得这辆原本核载九人的面包车能挤进更多的孩子,而孩子们只能坐小板凳或者站着。

此外,根据官方的初步调查,校车司机杨海军不顾大雾天,超速逆道而行,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杜柯伟介绍,发生事故的幼儿园负责人是事故第一责任人。事故校车前后车门上均标注有“核载九人”字样,后侧玻璃左下角贴着安全提示,幼儿园门口也有关于加强交通安全的四部门联合文件。

“严重超速、严重超载、雾天,只要有一个环节得到避免,这个事故就不该发生。”杜柯伟说。17日,正宁县召开新闻会,宣布正宁县常务县长刘光润,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戴彩燕,县教育局局长雷会宁,县交警队队长苟邵波四名责任官员被停职。此外,自卸货车驾驶员樊军刚和小博士幼儿园董事长李军刚,分别因涉嫌交通事故肇事罪和重大责任事故罪被刑拘。

缺失的校车制度

奕阳教育集团董事长张守礼曾对中西部地区幼儿教育进行过调研,据他介绍,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农村的幼儿园通常都是私立的。它们一般规模都比城市幼儿园要大,入学儿童达到三四百人很常见。农村幼儿园的收费低廉,通常每学期只需要几百元钱。

“这样的收费条件下,可以想象难以购买好的校车。”张守礼说,于是各种形式的“校车”普遍存在,小到摩托车、三轮车,大到金杯车,条件都很简陋。

而在发生此次校车事故的庆阳市,当地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的管理依据是《幼儿园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章》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这其中并无对校车的管理规定。

实际上,中国并非没有校车安全标准。2010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明确规定校车运载学生人数不得超过核载人数。小学生校车每座必须配备安全带、安装“汽车黑匣子”,至少应设两个应急出口。

“按照这个标准,中国现在运行的校车几乎都不合格。”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桂林说。在现实中,这个标准被束之高阁。

据袁桂林介绍,目前中国的校车大致分为四种形式:学校自备车、学校租用客运公司的车、家长自行组合的车、私人或社会车辆和校办企业联合社会企业一起运营的车。绝大多数公立学校的校车主要是后三种方式,而大多数农村学校则采用社会运营的车辆。

无论是私立还是公立学校,大部分校车都是由普通客车改装而成,在一些农村地区,甚至存在利用农用三轮车、拖拉机和报废车辆充当校车的情况。

2010年12月27日,湖南衡南县松江镇因果村20名农村小学生乘坐三轮农用车坠河,致使14个孩子遇难。

在车辆不符合标准的同时,超载超速亦成为校车事故中死伤惨重的主要原因。2006年,黑龙江双城市周家镇一辆核载20人的中巴车,却载着50名学生翻入河中,致使8名小学生死亡。媒体上亦有“34座校车挤118个孩子”、“19个座位的客车搭载76名小学生和学前儿童”之类的报道。

袁桂林认为,在频频发生的校车事故中,教育、交管等部门都有不可推诿的责任。“目前实行的是共同管理、共同负责。然而,共同管理、共同负责最大的弊端就是无人管理、无人负责,缺乏责任主体。”他表示,这一状况使校车管理停留在自我管理的阶段,从而滋生了校车超速超载现象的蔓延,进一步增加了事故隐患。

撤校并点

在见诸报端的校车交通事故中,农村明显高于城市。这与中国的人口结构有关,农村人口多于城市,仅就义务教育阶段来说,2009年全国共有各类学生约1.55亿,其中生活在县以下地区的学生达到1.27亿人,占到总数的81.7%。

学生数量巨大,而教育资源却分布不均。

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此要求下,中国农村中小学进行重新布局调整。调整的主要方式便是“撤点并校”,尤其是撤销一些办学规模小、教学质量差的村校和教学点。

据统计,从2000年至2009年,中国农村(包括县镇)普通小学数从近52.15万所,缩减到26.38万所,减少近一半。其中县镇以下的小学和教学点是主要的撤并对象。

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育的投资效益和学校的教育质量。但同时使得学生入学更为集中,并增加了儿童上学的距离。

“有些学生往返要步行十几里甚至二三十里。有些地方虽然家校直线距离并不远,但是学生到学校要走崎岖的山路、趟过深长的塬沟,既费时又危险。”袁桂林说,有些地方交通虽然便利,学生能够乘坐交通工具上学,但是使用的是安全难以保障的车辆。

按照国际惯例,解决学生上学远的问题有两个途径,一是发展校车,二是寄宿制。在其他国家,一般都会优先发展校车,因为成本相对低,也比较灵活。

但由于担忧安全责任以及缺乏制度安排,中国的校车制度却发展缓慢,公立学校很少有校车,私立学校校车则难以符合标准,校车制度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中小学的现实需求。

政府引导,市场运行

中国有《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但因缺乏配套制度,并没有得到重视。配套制度中,财力的投入不足是绕不开的因素。

杨东平告诉《财经》记者,校车的提供如果全部由政府财政承担,并不现实,最好的方式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在2011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实施“全国校车安全工程”的建议,其核心亦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具体设想是,由财政资金对学生的校车费用适当补贴,每人补贴一半费用(1元至1.5元)。这部分资金由各级政府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比如,东部发达地区自己解决,中部一般发达地区中央和地方各自承担50%,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央承担70%,地方承担30%。

此外,政府对校车生产厂商和校车运营方给予政策性优惠,如对校车主要零部件减免税收,对校车运营方的校车运营所得税给予部分减免等方式,培育起校车生产和运营市场。

教育部《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显示,中国目前小学在校生10071.47万人,初中在校生5440.94万人。学前教育适龄儿童6000万人左右,目前的入园率为60%。随着中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在未来十年内,入园儿童数量会稳定在5000万左右。

周洪宇依此计算,以每天平均每人3元交通费为标准,全国校车运输市场的规模可以达1273.82亿元,即使以70%的校车实际乘坐率,市场仍然可以达到891.67亿元。加上校车生产、校车维修维护等附加行业,校车产业在中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周洪宇看来,“当整个校车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国家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校车的安全管理,而整个校车的生产运营主要依靠市场调节来解决。”

而一些地方,已经率先建起校车制度。浙江省德清县便由政府出资2000万元,购买了79辆美式校车,交由专门的校车公司――永安学生交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运营。这些校车承担了当地5000多名12岁以下小学生的上下学接送任务,其中包括两所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乘车学生每人每次支付1元钱,贫困学生免费。目前,运营收益尚不足以维持公司运营,不足部分由政府出资补足。

“各地情况不同,财力状况也不一样,在地方探索和实验的基础上,可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地去推行。”杨东平说。

庆阳事件发生于私立幼儿园。在私立学校尤其是一些未取得办学资格的幼儿园和小学中,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校车广泛存在。

庆阳的事故发生后,教育部紧急通知开展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检查。但奕阳教育集团董事长张守礼提醒,在全民关注之下,也不可把安全问题又变成一个运动式、维稳式的治理模式。如在配套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以安全为由一刀切取缔非法办学等,或导致儿童无学可上,造成其他社会问题。

他山之石可鉴

相比校车的运行机制问题,具体技术指标和管理并不难破解。世界上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美国用校车接送学生从19世纪晚期即已开始。如今全美每天有40余万辆校车奔驰在公路上;有2500万学生乘校车上学和回家;每天乘坐校车的学生为5000万人次。每年,校车行驶43亿英里,黄色的校车已成了美国12年制义务教育的象征。

美国的校车既有官方的立法和直接管理,也有民间的自治性管理。校车行业是美国少数几个为政府严格管制的行业。联邦机动车运输安全管理局是管理校车安全事务的主要执法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任务,便是尽力确保校车在运营中不发生伤亡事故。

在校车安全方面,美国通过两个方面来保障。其一是技术指标,这涉及联邦当局的各项安全标准;另一个方面就是人员的培训、配备和管理,主要涉及的是驾驶人员。

美国对校车司机有严格要求,比如,司机必须接受1周-4周培训,内容包括交通法规和校车政策知识、安全驾驶技能、与学生交流技巧、紧急疏散规程、司机行为规范,甚至还有专门课程是应对残障人和淘气学生的特殊需求以及学校规章制度。此后,司机还需要通过笔试和路考,方可取得校车驾驶证书。而校车运营公司在招聘司机时亦有严格要求,比如必须驾驶记录清白,必须通过联邦交通部的体质和就业前的药物测试,并且没有个人犯罪记录。

在技术方面,美国官方的相关制度规定得非常细致。

1966年和1974年的两项法规总共为校车确定了36项《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这些标准覆盖了校车的零件和整车,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校车,其中不少联邦标准是特设的。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校车可谓“特权车”,车上有一个写着“STOP”的标志牌。对于整个美国社会来说,这是一个必须令行禁止的标志。当校车一到达目的地,司机就会将它显示出来,这时校车前后各25米的车辆要全部停下,甚至对面车道的车也要停下。如果在校车停下来之后,后面的车超越它行驶就是严重违法。校车在美国有优先通行权,所有车辆必须自觉避让,甚至总统的“座驾”也不能例外。

这些措施保障了美国校车极高的安全水平。统计数字显示,百万公里事故发生率,校车仅为0.01,甚至低机的0.06。

甘肃幼儿园篇2

一、强化政府职责,将学前教育列入政府议事日程

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学前教育发展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的主导性得以充分体现。各级政府都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之中,专门成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组,确保计划顺利有效实施。全省进一步实行政府统筹协调、地方分级办园、部门分工负责、教育归口管理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建设《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本地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多地成立学前教育指导中心,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全面、专业的指导与服务。通过政府主导,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013年,甘肃省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出台《甘肃省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暂行实施方案》,主要从政府职责、经费投入、园所建设、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和发展水平等6个方面进行评估。对督促地方各级政府认真履行发展学前教育职责,切实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助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扩大教育资源,初步缓解“入园难”问题

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总目标是:到2013年全省新建、改(扩)建1000所幼儿园,新增幼儿入园园位27万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45%。为实现这一目标,从2011年起,甘肃省开始启动学前教育幼儿园改造建设工程项目,集中建设一批安全、适用的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幼儿教育服务体系。截至2013年,全省在园幼儿为54.98万名,比2010年增加16.25万名,增幅达29.5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66.15%,比2010年提高26.47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入园难”问题在全省范围内得到初步缓解。

三、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甘肃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量呈明显增长趋势,三年累计投入28.6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6亿元,省级财政投入2.54亿元,市、县两级财政投入10.15亿元;农村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比例,从2010年的37.83%增长到2013年的65.27%;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共计5.5亿元。三年来,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迅速增加,专项经费逐年增长,实现财政投入以地方为主、省级为辅、中央支持的结构转变,并逐步达到向发展缓慢的农村地区倾斜的目标。

全省全面开展贫困家庭子女入园收费减免、补助工作,已拟定出台《关于开展甘肃省学前一年教育资助的实施意见》,资助对象为孤儿和残疾幼儿;父母双残或单残、家庭主要成员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能力造成生活困难的幼儿;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人和警察的幼儿。

四、加强规范力度,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

2013年甘肃省教育厅颁布《甘肃省民办幼儿园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各级政府应统筹规划学前教育,把民办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积极发展民办学前教育。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办园或捐资助园,通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民办幼儿园向公益性、普惠性的方向发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和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励和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激励和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

五、拓宽补充渠道,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2012年,甘肃省出台《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按标准合理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补足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优先补充农村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大的同时,确保教师队伍的有效补充、师生比的合理配置,是推动我省学前教育协调发展主要力量。

六、加强培养培训,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甘肃省拥有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院校,如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等,均根据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增加了学前教育的招生计划,扩大了免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在办好现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全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增设学前教育专业,从源头上促进全省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的逐步完善。

甘肃幼儿园篇3

从2015年起,甘肃省省级财政将为省属中等职业学校拨付生均经费,并向重点产业、新兴产业急需专业、特色专业以及农林水地矿油等艰苦行业专业倾斜。

2月,甘肃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甘肃省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根据《标准》,文化艺术、体育与健身等专业的生均经费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农林牧渔、资源环境等专业的生均经费为每生每年7500元;财经商贸、休闲保健等专业的生均经费标准为每生每年7000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百千万工程”启动实施

3月11日下午,随着兰州理工大学举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百千万工程”启动仪式,全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百千万工程”拉开序幕。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和安全稳定工作,甘肃省教育部门决定于2015年开始在甘肃省各高校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百千万工程”,即举办百场心理辅导报告,组织千名干部下班级,组织万名教师进宿舍,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进一步关爱学生,密切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学前教育驶入快车道 三年内新增30万幼儿入园学位

3月24日,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了《甘肃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按照计划,2014年至2016年三年里,我省每年招录5000名幼儿教师,新增幼儿入园学位30万个。2016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普惠性幼儿园资源明显扩大,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面覆盖,行政村学前教育资源网络初步形成,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将有效解决。

拓宽职校生成长通道 试行职校生读研

从2015年开始,甘肃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和招生,拓宽人才多元化成长渠道,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逐步形成中高职五年一贯制、中职“3+4”升本科、高职“3+2”升本科、中职学生“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对口升学考试、高等职业学院单独招生和中职毕业生免试推优并存的贯通培养格局。

同时,通过探索实施“4+2+1”研究生模式,为职业院校学生接受应用硕士研究生教育畅通渠道,采取“知识+技能”的方式,单列计划、单独划线、单独录取。

“寒门子弟”上幼儿园中高职将获系列免费

为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我省建立了涵盖全省417万名贫困人口基本信息的扶贫“大数据”库。从2015年起,按照每生每学年1000元的标准,对纳入扶贫“大数据”库的贫困家庭幼儿在当地接受学前教育免除保教费,同时免除的还有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职教育的学费及在省内就读高职院校的学费和书本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职学校,每生每学年还可获得2000元助学金,考上高职院校的则给予每生每学年最高80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三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揭牌成立

6月11日,甘肃省三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成立大会在兰州举行。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为三校揭牌,省长刘伟平作了讲话,常务副省长咸辉主持成立大会。

近年来,甘肃省克服多方面困难,持续加大投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2015年上半年,经教育部和甘肃省政府批准,原兰州商学院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原甘肃中医学院更名为甘肃中医药大学,同时在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成立甘肃医学院。三校由甘肃省管理,所需经费由甘肃省统筹安排解决。

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开建

6月23日,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和甘肃省体育馆正式开工建设。职教园区位于兰州新区中东部,规划总用地面积1.3万亩,总建筑面积414.17万平方米,估算总投资189亿元,是甘肃历史上一次性投资最大的教育项目,计划于2017年9月建成后入驻办学。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成立

7月14日,甘肃省教育考试院成立,甘肃省副省长郝远、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张为舟为考试院成立揭牌。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由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和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整合组建而成,为教育厅管理的副厅级事业机构。甘肃省教育考试院成立后撤销原有的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和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藏区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再次提高

为进一步加大对藏区义务教育寄宿学生的资助力度,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质量,我省决定再次提高甘南藏族自治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

提标后的生活补助从2015年春季学期开始补起,甘南州海拔最高的碌曲县和玛曲县每生每年提高250元,达到2200元;其他县区每生每年提高253元,达到2168元。

18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

9月19日上午,国务院督导检查组在兰州召开反馈会,宣布甘肃省18个县市区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标准,顺利通过了国家的督导检查。至此,我省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均衡县标准的县市区增至29个,标志着我省义务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这18个县市区分别为兰州市安宁区、七里河区、西固区,酒泉市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瓜州县、肃北县,张掖市肃南县,金昌市永昌县,白银市白银区、景泰县、平川区,平凉市泾川县、灵台县,庆阳市西峰区、庆城县和陇南市徽县。

实施督学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从2015年起,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实施了“甘肃省督学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计划三年内对全省、市(州)、县(市区)三级所有督导机构专职人员、兼职督学、中小学责任督学分年度进行一轮集中培训。首期培训于2015年9月开始。

义务教育学校D级危房基本消除

10月26日~27日,我省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现场推进会在兰州召开。

甘肃省“全面改薄”项目从2014年开始实施,两年来实施土建项目10838个、设备购置项目2988个,各级财政落实“全面改薄”资金103.17亿元,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学校D级危房,惠及6493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和160万名在校生。截至2015年10月21日,全省完工校舍建设项目5935个,完成新建(维修)校舍133万平方米;购置课桌凳57.9万套,达到了学生一人一桌一椅的要求;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3万多套,提升了信息化设备覆盖率;购置学生用床10.5万张,达到寄宿学生每人一床的要求,消除了“大通铺”现象。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意见

2015年10月,甘肃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从2016年起,省内义务教育学校将全面推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中青年教师、校长必须到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并作为评职称、评优的必备条件。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实现优质校长教师资源共享、均衡配置。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出台

为了解决甘肃当前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短缺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10月27日,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主要在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队伍补充、培养培训、生活待遇、奖励扶持、编制管理、责任落实等方面出台了系列组合支持措施,力争到2020年努力培育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

“7+1”精准扶贫教育专项支持计划启动实施

2015年,为立体推进教育精准扶贫,我省在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启动实施“7+1”精准扶贫教育专项支持计划。省教育厅出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乡村教师队伍、民族教育、学生资助、高校招生等一揽子7个专项支持计划和支持革命老区教育跨越发展行动计划,打出精准扶贫组合拳,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着力为扶贫脱贫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特殊教育学生公用经费提高到每生每年6000元

11月17日,甘肃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中期推进会在庆阳特殊教育学校召开。目前,全省14个市州都建立了特殊教育学校,30万以上人口县实现了特殊教育学校的全覆盖。从2015年起,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公用经费标准从每生每年800元提高到6000元,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出台

为完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幼儿园日常运转,改善办学条件,11月26日,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我省确定的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为城市1400元/生・年,农村1200元/生・年。其中,财政拨款标准为城市500元/生・年,农村400元/生・年,并根据学前教育发展与财力状况相应调整。

甘肃幼儿园篇4

关键字:幼儿;美术教育;本土文化

美术新课改中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可见我们的美术基本教育可以因地制宜的把地域文化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去,从中取材,开发本土化、生活化的美术活动题材,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丰富幼儿的美术活动,以提高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

甘肃本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民间艺术海洋,她蕴藏着丰富的古老文化和五彩缤纷的艺术特色。甘肃的民间艺术这一得天独厚的艺术资源为甘肃幼儿艺术教育提供了一个先天的优越条件,那么,如何让她的艺术资源与幼儿美术教育有机的结合,不让她成为幼儿艺术教育资源最大的缺失,就成为了我们目前在幼儿艺术教育领域中最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一.本土文化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1、丰富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

甘肃的本土文化之所以能成为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是因为感受和创造民间艺术是幼儿认知和审美能力可及的,本土文化的生活性和价值的综合性与幼儿园课程的特性是一致的。甘肃本土艺术品种繁多、异彩纷呈,它以活生生的艺术形态展现在幼儿面前,能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感受。其丰富的内容和文化内涵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创作条件。

2、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孩子们需要具备的是独立、自主、自信等个性品质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土文化本身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娱乐性,鼓励幼儿运用本土文化的技巧和形式,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和情境中进行大胆地尝试和创作,是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3、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促进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欣赏”与“创作”互为孪生兄弟,没有欣赏,民间本土文化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同样,没有创作,也就不可能产生本土文化的欣赏。我们感到,当幼儿美术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幼儿才能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当幼儿的生活体验与美术教育相联系时,幼儿的审美想象才会得到释放。本土文化不仅可以完善幼儿良好的艺术素养,还能促进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二、利用少数民族的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幼儿美术欣赏

1、利用甘肃本土少数民族服装开展幼儿美术欣赏

甘肃省的白马、八楞、博峪、卓尼等藏族服饰、保安族服饰、东乡族服饰、裕固族服饰等几种少数民族的服装各不相同,别具一格。这些民族服装能给人绚烂、浓烈、厚重的视觉感受。服装上的色彩装饰有一定的规律和变化,服装饰品丰富多彩,不同的款式具有不同的欣赏价值。在教学中,教师首先从颜色入手,引导幼儿欣赏服饰的颜色和颜色的搭配, 让幼儿自由交谈,说说自己的看法、见解;其次,引导幼儿欣赏服装上各种丝线镶成的精美几何图案,引导幼儿说说有什么形状、线条,看到这些图形想到什么,这些服装别具特色,美观大方,是幼儿欣赏服饰美的最佳素材。

2、利用甘肃本土少数民族首饰开展幼儿美术欣赏

当地少数民族很重视身上佩戴的装饰品,谁身上佩戴的饰品越多,谁就最美。这些饰品样式不一、各具特色,大多是少数民族妇女自己亲手制作的。民族不同,首饰的大小、形状也不同,每件首饰都代表着各自民族的特征。除耳饰外,颈饰、手饰、脚饰也各具特色。让幼儿通过观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戴一戴,互相装饰,相互打扮,把各种饰品戴在身上,而后欣赏饰品的美,再放音乐,让幼儿跟随音乐一起载歌载舞,展示佩戴在身上的饰品,让幼儿在欣赏中感知美、表现美。

3、利用甘肃本土少数民族建筑开展幼儿美术欣赏

我省少数民族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与宁静祥和的大自然溶为一体,外型独特,别具一格。美术欣赏,不是单纯地让幼儿看看,也不能局限于在课内进行,而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使幼儿获得知识,体验美感。如裕固族的用牦牛毛和山羊毛织成的毛毯覆盖,用四、六或九根木柱支撑的圆锥形或方形的帐篷,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的映衬下,为大自然增添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从远到近,从近到远,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感受距离变化的视觉美。

4、利用甘肃本土少数民族生活场景开展幼儿美术欣赏

少数民族的劳动场景是一种美,男人放牧,女人耕作,有说有笑,有怒有忧,无一不是美的演绎、美的创造。这种美是一种纯真至善的美、纯朴自然的美。教师应引导幼儿去感受这样的美。教师把幼儿的视线迁移到草原中去,让幼儿自由玩耍、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劳动场景,教师进行启发:“你们看到什么?”“他们都在干什么?”“看到这样的劳动场景你想到了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少数民族劳动的造型、动态、表情,使幼儿进一步地感受美、理解美。

三、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让幼儿多渠道感受本土文化,在体验中创作

甘肃幼儿园篇5

编辑手记张君是一位从教学一线成长起来的幼儿圆圆长。二十多年的幼教生涯使她领悟到幼教工作的真谛一一“爱”和“付出”。因为爱,她创立了“团结求实、创新发展”的园风,“热心、精心、耐心、全心”的教风和“好学、活泼、善思、求真”的学风;因为付出,她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成绩一一所在园是示范幼儿园、甘肃省首批示范性幼儿园:个人也先后获得“全军优秀教师”、

“甘肃省第一届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并有近三十篇文章在部级及省级刊物上发表。

近年来,我园不断提升办园理念,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以搭建和谐环境为平台,激发和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实现教师个人与幼儿园共同发展而实施了一系列管理活动。

一、以人为本,构建活泼向上的和谐人际环境

营造改革用人机制的氛围,让“双轨制”人员和谐相处:本着用美好的前景吸引人、用优厚的待遇留住人、用真挚的情感温暖人、用团结向上的精神鼓舞人的理念,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向社会公开招聘充实教师队伍,明确从社会招聘人员是军队人事制度变革的方向,以此促进两种用人体制的教师和谐相处、共同成长。

营造教育监督氛围,让教师的思想道德升华:一是领导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二是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推行园务公开制度,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三是建立师德、园风监督机制,设立师德、园风监督电话、园长信箱、定期问卷调查等,开通幼儿园网络平台,与家长互动进行交流,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

营造自我管理的氛围,让教师的才能尽情释放:在实践中,一是建章立制,明确园领导、教学班组的管理定位和职责,把责任细化量化,分解到各管理层和每位教职工: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制订保教工作、教科研工作奖励办法,并把职业道德、保教质量、教科研成果、技能技巧、获奖情况作为职称晋升的量化指标及评功评奖的重要条件,激发教师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二、以人为本,构建积极进取的人文精神环境

实施“四大工程”为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提供机会,一是普遍提高工程,教师在3 5年内通过有计划的在职学习普遍提高一个学历层次;二是青年教师的“135”工程,即,凡是新来的教师“一年入轨,三年成熟,五年以上成为骨干”;三是特长工程,根据办园特色的需要,有目的的选送有相关方面专长的教师进行专项业务技能的学习,使每位教师各具所长,并且能将特长应用到教育教学之中。同时,我们新建了教师电脑室、配置园内局域网、装备数字电视系统、扩建图书阅览室等,尽可能地为教师们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

三、以人为本,构建不进则退的创新发展环境

甘肃幼儿园篇6

在我们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有好吃的水果这一区域,孩子们对于颜色鲜艳、形象逼真的水果很有兴趣,但有些小朋友不爱吃水果,对于它的特点了解甚少,而黄甘桃却是我们家乡的特产之一,它品名远播、享誉西北,为了使孩子对于家乡在全国的文明产生自豪感,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充分挖掘家乡的教育资源而生成了我爱家乡的黄甘桃这一活动设计。

二、活动名称

我爱家乡的黄甘桃

三、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黄甘桃的特点

2.在看看、说说、做做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

3.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四、活动重难点

在观察的过程中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出黄甘桃的特点。

五、活动准备

视频、桃子图片、新鲜的黄甘桃、果盘。

六、活动过程

1.播放视频:桃园丰收的情景

①请幼儿回答在大屏幕上看到了什么?(叔叔阿姨在摘桃子)

②你们知道在什么地方摘桃子吗?(桃园里)

③教师小结:叔叔阿姨在我们宁县的九龙川的桃园里摘黄甘桃,黄甘桃也是桃子的一种,它是我们宁县的特产,非常有名,每到桃子成熟的季节,我们家乡的人们将好吃的黄甘桃送给自己远方的朋友,农民伯伯也将黄甘桃远销外地。

2.介绍黄甘桃的特点

①请小朋友说说你们吃过的桃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什么形状?

②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自由回答。

③教师出示图片逐一让幼儿了解。

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除我们家乡的黄甘桃外,常见的还有水蜜桃、油桃、蟠桃。

④出示新鲜的黄甘桃,让幼儿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出它的外形特点,教师重点告诉幼儿桃子上有一层桃毛,小朋友吃的时候让家长帮助洗干净。

⑤教师示范洗桃子,告诉幼儿洗桃子的方法,并将洗好的桃子切开让幼儿观察桃肉、桃核、桃仁,品尝桃子的味道,引导幼儿将看到的说出来。

教师小结:桃子吃起来甜甜的,桃肉金黄色,桃核处有鲜红色,桃核是暗红色硬硬的,桃仁还可以做药用,桃子还可以加工成桃脯,远销祖国各个地方。

3.我是小小艺术家(制作果盘)

请老师将事先洗好的桃子切成形状不一的小块,让幼儿动手制作果盘,并拍成照片放在大屏幕上,比比谁的果盘最漂亮。

总结:告诉幼儿桃子好吃又有营养,但多吃对身体有害,希望小朋友以后能爱吃水果,它含有很多维生素,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能增强我们的抵抗力。

七、活动延伸(送果盘)

甘肃幼儿园篇7

近年来,甘南州教育局始终把学前教育作为维护藏区长治久安和跨越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在园所建设、办园条件、师资队伍、办园质量等方面大力攻坚克难,走出了一条符合甘南实际的内涵式、创新型、特色化发展道路。

以战略思维超前谋划学前教育

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处,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学前教育的发展。

据了解,2010年之前,甘南州全州共有幼儿园16所,在园幼儿4932名,教职工248名,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仅为13.5%,许多县市陷入了“越穷越无园可入、越不入园越穷”的恶性循环。

“党的十以来,甘南州深入贯彻中央和省上‘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战场,把学前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运用创新思维和改革办法推动学前教育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甘南州教育局局长尚学杰说。

自2011年以来,我省启动了首期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又启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58个连片贫困县的316个乡镇各新建或改扩建1所幼儿园,实现全省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甘南州州委、州政府紧抓机遇,对全州学前教育工作按照“三抓三促”(抓建设、促普及、抓管理、促规范、抓队伍、提质量)的工作思路和“广覆盖、保基本”的工作要求,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原则,全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并探索政府主导的民族地区办园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甘南州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烈的对比肯定了发展的速度,截至目前,甘南州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281所,其中公办261所,民办20所。在园幼儿23728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1.09%。全州幼儿教师1533人,其中专任教师1170人。与2010年16所相比,在办幼儿园增加265所,新增在园幼儿18796名,新增幼儿教师1285名。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67.59个百分点。

随着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充,甘南州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迅速提高,与全省的差距逐步缩小,学前教师队伍迅速壮大,记者在甘南州教育局了解到,近三年该州共招录(转岗)幼儿教师946名,师幼比达到1:15.48。舟曲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建民营”等途径解决159名幼儿教师,新补充教师90%以上安排到乡村幼儿园任教,幼儿教师队伍明显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为进一步促进学前教育健康迅速发展,甘南州通过建立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凸显优质教育资源带动作用和不断规范幼儿园管理,促使全州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充,保教质量明显提高,整体办园水平基本赶上了发达地区。2015年启动各级示范性幼儿园的评估工作以来,甘南州共评估认定了12所州级示范性幼儿园、7所省级一类幼儿园、1所州级一类幼儿园,各县市审批了8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甘南州幼儿园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的评估验收。

“2013年我们实施了农牧村学前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2014年又将农牧村学前教育公用经费纳入了财政保障,同时,2016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免除学前教育保教费(补助)。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全面推进依法办园、依规办园,在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幼儿园办园目标、园本课程建设、幼儿园一日活动、环境构建等方面进行理念上的引导、实践上的指导、评价上的跟进,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乐,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甘南州教育局分管学前教育工作的副局长杨学军介绍。

用创新举措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长期以来,农村建园无能力、教师无编制、生均无拨款、师资无来源等突出问题制约着甘南州学前教育发展的步伐,为此,甘南州委、州政府猿治侍獾枷颍区分轻重缓急,实施重点突破,有效破解了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制约,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实现了新突破。

甘南州委、州政府将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学前教育,并明确提出要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工作任务,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州学前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意见》,从七个方面出台了24项举措,为学前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有力推动学前教育加快发展。

同时,甘南州学前教育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了州、县、乡三级上下联动的学前教育管理和服务机制,从优化教育模式、科学规划布局、加强师资建设、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等方面集中发力。

2013年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甘南调研时做出了关于加快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重要指示和省委王三运书记也对此做了相关指示,甘南州迅速编制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学前教育幼儿园建设规划》和《甘南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规划新建幼儿园519所,其中新建“双语”幼儿园229所,普通类幼儿园290所。力争实现全州各乡镇和有需求的500人以上有需求的自然村幼儿园全覆盖。形成以县城中心幼儿园为龙头,以乡镇(村)幼儿园(班)为基础,县、乡、村三级结合的幼教服务网络。

据介绍,2014和2016年国家和省上共下达幼儿园建设项目196所,总投资3.3亿元。2017年省上下达幼儿园建设项目162所,总投资8540万元。近三年来,甘南州各县市筹措资金1156万元,添置生活、办公、教学设施设备和玩教具8196台件套,为新开办幼儿园和改善办园条件提供了保障。

此外,甘南州还进一步加大幼儿教师培训力度。近3年大力开展学前教育送教下乡活动,对玛曲、迭部、夏河、卓尼4县的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加强了对新招录幼儿教师的岗前培训,实施了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工程,进一步加强和天津市对口帮扶甘南州幼儿教师培训的衔接力度,加大了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全州现有特别是小学转岗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实施了高校大学生顶岗支教计划。为了缓解幼儿教师严重紧缺的矛盾,从2015年春季学期起,省教育厅组织省内有关高校,每学期选派200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赴甘南州顶岗支教,五个学期以来,省教育厅已选派900人次大学生开展顶岗支教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级幼儿园教师紧缺的压力。

2016年甘南州举办了首届幼儿教师优质课及技能大赛,此次系列竞赛活动采取自下而上,层层选拔的方式,包括本园预赛、乡镇初赛、县市复赛、州级决赛四个环节,涵盖学前教育5个领域,既有教学活动竞赛,又有弹唱、美工、舞蹈、手工制作等系列活动竞赛,形式多样。

建长效机制强力推进学前教育

为了进一步破解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僵化、模式单一、渠道不畅等难题,甘南州用管用、长效、灵活的机制保证“一张蓝图绘到底”。

建立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成立了学前教育发展改革领导小组,建立了州、县(市)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判学前教育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协调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甘南州教育局指导各县市本着“有利于富裕校舍和师资合理利用、有利于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有利于幼儿就近入园、有利于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规划先行、按级负责、分级实施,从而保证了农牧村幼儿园与城镇幼儿园同步规划、公办与民办同步发展、建设与质量同步提升。

探索创新统筹办园机制。坚持公益普惠的原则,改变传统的单一办园方式,对近年来新建改建扩建的农牧村幼儿园,采取公建民营、民建公助、民办公补等灵活多样的办园模式,鼓励公办教师带薪带编、领办创办农村幼儿园,在人口分散地区举办流动幼儿园、优先保障留守儿童入园。采取政府“端菜”和幼儿园“点菜”相结合的方式,着力解决幼儿园安保、保健医生和后勤服务人员短缺的问题,初步形成了以公办园为主体、民办和社会力量办园为补充的多元化办园格局。采取乡镇园办分园、小村联合建园、设立巡回支教点等方式,扩大学前教育的覆盖面,推动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向贫困村延伸。制定幼儿园结对帮扶计划,采取“名园办分园、强园帮弱园、公办带民办”和“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子、姊妹园”等方式,形成“县有示范、乡有中心、村无空白”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省、州示范园等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学前教育在区域间、城乡间、园际间的均衡协调发展。

拓宽延展投入分担机制。完善政府投入为主、社会举办者投入为补充、家庭合理负担的学前教育投入分担机制,有效破解了学前教育投入不足的难题。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捐资助学,为学前教育长远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大力度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制定出台了《深化教育改革支持民办幼儿园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建立普惠性幼儿园财政奖补政策、普惠性幼儿园帮扶机制、落实普惠性幼儿园税费优惠政策、派驻公办教师等方面进行扶持和改革。通过评估认定,全州已审批民办幼儿园20所,其中8所被认定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大力倡导通过“公建民营”的办园模式,解决由于缺乏师资而不能开办幼儿园的困难。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制定农牧村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和幼儿园办园行为规范等一系列制度,强化办园、招生、收费、评级等日常管理,为科学办园、规范办园提供了依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评估,对学前教育项目开工完工率、项目管理水平、资金落实支出情况、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益等进行绩效评价,及时客观地反映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效。以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为重点,运用好全州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将机构、教师、幼儿、项目、资金等信息全部建档入库,实现了农牧村学前教育的动态化、全程化、精细化管理。

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切实加强幼儿园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坚决防止“小学化”倾向,对达不到办园标准的民办幼儿园进行指Ш投酱伲落实整改措施,整改不到位的依法取缔。针对幼儿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甘南州教育局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全州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行为的意见》,强化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质量管理制度,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和学前教育发展规律,认真落实《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甘南州越来越多的幼儿接受了较好的学前教育,广大小学一年级教师深切的感受到新生智力和学习基础的提升。

将学前教育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

甘肃幼儿园篇8

某具有幼儿园教师教育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是女生,在教育实习阶段,她们具有双重身份———在校大学生和幼儿园教师。这是她们第一次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她们缺乏社会经验,却要与幼儿园领导、同事、家长、幼儿等对象展开交往,难免出现初入职的焦虑、迷茫、浮躁、困惑等社会不适应。下文以该校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大三年级女生为例,分析与思考班导师引导教育实习的策略:

(一)就业指导———帮助选择优质幼儿园

幼儿园的环境相对比较单纯,可以为教育实习生提供迈向社会的过渡缓冲期,帮助其成熟心智进而增强应对纷繁复杂社会的能力。大型民办幼儿园大多拥有一支优质的教师团队,而省级示范幼儿园都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在这样的团队中教育实习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专业能力也能提升较快。班导师推荐两位教育实习生到九江早期教育学校(幼儿园)就业。九江早期教育学校是1997年创办的一所大型民办省级示范幼儿园,生源充足,管理规范,提供实习津贴,免费提供食宿。两位教育实习生在一个单位工作,也是一个互助团队,遇到困难能相互商量、照应,共同度过就业适应期。艳艳是这两位实习生中的一位,曾在教育实习之前找到班导师要求给予指导。到这所幼儿园实习后,艳艳给班导师的短信中写道:“真的很感谢老师推荐到早期教育学校实习,感谢老师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指引我。在幼儿园我学到了很多、实践了很多。在教师技能比赛中,我的说课尝试用PPT演示,还担任了主持人。任何一种尝试对于我来说都是学习和成长,是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不断扩充。我会继续努力,不会让老师失望。”在这里,班导师帮助实习生选择优质幼儿园就业,为实习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二)基层面对面———走近实习生和园长班导师需要

走向基层、走进幼儿园、走近实习生,需要了解实习生在幼儿园工作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困难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不仅能让实习生觉得亲切、温暖,而且能更加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班导师还与九江早期教育学校的园长进行深度交流,园长对两位教育实习生的评价很高,认为她们工作态度好、有激情、专业能力强。园长还特别表扬了艳艳,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九江早期教育学校春季教学是正月初五开学,正月初二艳艳就离开甘肃老家回到单位工作,责任心很强。园长感谢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为幼儿园输送了两位优秀实习生,希望今后能推荐更多的毕业生到幼儿园工作。走基层活动也是班导师全面了解幼儿园的良好契机。2011级有两位教育实习生应聘到一所新园———未来星幼儿园。班导师赴未来星幼儿园对幼儿园办园基本条件、举办者的身份背景、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园的资质等方面进行考察,确保教育实习生的实习单位能持续发展,实习生有安全保障。班导师与未来星幼儿园园长交流时,园长反映了实习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上班时间吃零食、迟到、认为幼儿园管理苛刻、小题大做等组织纪律不严、生活不严谨、对自身要求不严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班导师要正视教育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实习生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三)教研指导———引导实习生进行教研活动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专业能力有如下要求: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七条规定了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要求教师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2]班导师应积极引导实习生开展社会实践和教研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实习生的教研兴趣、教研能力和社会实践技能。如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每年开展幼教论文、教育案例、观察笔记征集活动,班导师积极鼓励教育实习生参加活动,并对实习生撰写的幼教文章给予修改。在班导师的指导下,实习生英英的幼教论文《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在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征集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也激发了所有教育实习生的教研热情。在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4年开展的幼教论文、教育案例、观察笔记征集活动中,所有实习生都积极参赛,实习生写作和分析问题的教研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管理指导———关注实习生群体动态

班导师要关注教育实习生群体动态,应利用邮件、短信、QQ群等信息平台,突破空间的限制,与实习生交流思想,帮助她们排解心理压力,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如实习生媛媛和兰兰处于单亲、低保家庭,家庭结构不健全,经济拮据。班导师积极为媛媛和兰兰提供了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的信息,并帮助她们准备申请材料,使她们成功申请到补贴。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低收入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也使她们因为班导师的悉心关怀而备感温暖。幼儿园教师教育院校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已经参加了普通话考试,班导师了解到,江西省对幼儿园教师资格普通话条件的认定是达到二级乙等即可,而上海、甘肃嘉峪关市等地要求幼儿园教师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二级甲等。为此,班导师便建议部分实习生(普通话二级乙等)在教育实习期再次参加普通话考试,改变普通话等级。在班导师的指导下,班级44位学生中有32人取得了二级甲等普通话等级证书。了解到江西、福建、甘肃等地2014年届毕业生可以报名参加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后,班导师结合岗位计划、岗位条件,实习生的年龄、户籍、个人能力综合考量等情况,为实习生提供报考岗位、招聘考试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帮助实习生有效复习、积极应考。

二、总结

甘肃幼儿园篇9

关键词:幼儿园;玩教具创作;玩教具应用

幼儿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开始,直接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发展和素质的培养,幼儿园在当今社会中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大,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也成为现阶段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关于幼儿园玩教具的创作与应用方面,本文结合了幼儿教学应用的五大领域对幼儿园玩教具的创作与应用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使孩子在幼儿园得到更好的教育。

一、幼儿园玩教具的概述

随着幼儿园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幼儿园玩教具的创作已经成为幼儿园的必备课程之一,玩教具的创作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孩子的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孩子的全面素质和修养。

二、幼儿园玩教具的创作

幼儿园玩教具的设计要按照五大领域的教学应用来进行,并且要充分结合幼儿园孩子的自身特点,幼儿园玩教具的创作要顺应幼儿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玩教具的创作形式多种多样,也可以通过幼儿教师与孩子的动手协作进行玩教具的设计,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从小教育孩子的协作意识和创作能力,使孩子全面发展。

1.幼儿园玩教具创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幼儿园玩教具创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进行幼儿玩教具的创作活动,通过自制玩教具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但是,在幼儿园玩教具的创作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1)自制幼儿园玩教具质量差,可玩的时间较短,多数用来观赏

目前,幼儿园里的玩教具大多数是由幼儿教师布置给幼儿园孩子的家庭作业,由家长和孩子进行制作,然后到幼儿园之后进行评选并表扬,孩子和家长在进行玩教具的制作时,过于追求玩教具的美观而忽略了其实用性和耐用性,这种做法导致的最大缺点就是玩教具在幼儿园中只能用于观赏,一动就坏,一碰就破的现象层出不穷,这样的玩教具在幼儿园里已经失去了玩具的意义。

(2)幼儿教师只注重玩教具的创作而忽视在创作过程中与孩子的互动

在玩教具的创作过程中,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幼儿教师为了能让孩子在课堂上完成玩教具的创作,往往将自己的玩教具的创作思维在无形之中强加给孩子,使孩子在玩教具的创作过程中没有真正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失去玩教具创作的目的和意义。

总而言之,幼儿玩教具的创作还存在许多其他的问题,例如幼儿玩教具缺乏普遍性、年龄界限区分不明显等等。

2.幼儿园玩教具创作的主要特点

(1)便于教学,具有教学性

幼儿园玩教具的最终目的是对幼儿园的孩子进行艺术、科学等各方面的教育,所以幼儿园玩教具要具有教学意义且要方便教学,而且要按照年龄阶段进行不同玩教具的创作。

(2)种类齐全,便于操作

幼儿园玩教具的种类多,要包含各个方面,使孩子对不同的领域进行认知和学习,开发孩子的全方位潜能。

(3)制作简单

由于幼儿园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有待培养,所以,幼儿园玩教具的创作要由简到难,一点点开发孩子的创作能力,并且保证不失去孩子的本性。

(4)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

玩教具的制作是用来供给孩子玩乐的,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且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可利用的素材进行玩教具的创作,使玩教具能够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创作。

三、幼儿园玩教具的应用

幼儿园玩教具的制作是教师针对幼儿园孩子的自身特点进行的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的训练,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动手协作能力,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并进行适当提点,不能过分依赖教师,让孩子自己动手,尝试新鲜事物,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幼儿园玩教具的创作,以不同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知识的教学,使孩子对所学知识能够更加印象深刻,而且,在玩教具的创作过程当中还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孩子个人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梁艳荣,成少钧,王利娟.农村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及效用的现状调查[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2]吴群英.农村幼儿园玩教具的开发与管理[J].学前教育研究,2014(11).

[3]于美洋.自制玩教具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

[4]邴睿.玩教具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及意义[J].甘肃教育,2015(23).

甘肃幼儿园篇10

地处西部的甘肃省如何在民办教育新一轮发展中抓住机遇,迎难而上,走出一条符合甘肃省情的民办教育之路?本期,甘肃省高校工委书记,甘肃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王智平继续做客“神州”栏目,介绍甘肃民办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

《教育与职业》: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甘肃民办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王智平:甘肃的民办教育大体经历了恢复起步、积极探索和迅速发展三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开始,到2000年之后发展较快,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后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目前,全省民办教育已覆盖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个教育领域,基本形成了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的办学体系和格局。截至2012年年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546所,在校生33.86万人,其中民办幼儿园1441所,在(班)园幼儿21.12万人;民办普通小学19所,在校生6303人;民办普通初级中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9所,在校生10320人;民办普通高中41所,在校生40031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0所,在校生11555人;民办高等学校6所(5所独立学院、1所民办高职),在校生5.92万人。此外,还有各类非学历培训机构814所,年培训18.97人次。

《教育与职业》:甘肃民办教育有何特点?

王智平: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自然条件较差、经济落后、观念陈旧、民营经济不发达。民办教育经过近30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发展滞后。与中东部省市没有可比性,即使与西部省区相比,也处于后列。从面上看,各类教育形式都有,覆盖了整个教育领域,但是教育规模小、办学条件差、管理水平低、服务能力和发展的后劲都不足。

近年来,特别是2011年,我省通过“两基”国家检查验收以后,省委、省政府对民办教育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经省编制部门核准,省教育厅增设了民办教育管理处,配备了专职干部,以强化省级层面对民办教育工作的统筹与管理。去年,省教育厅出台了《甘肃省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管理办法》,从源头上把好民办学校的审批关;今年又出台了《甘肃省民办幼儿园管理暂行办法》,为全省民办幼儿园的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教育与职业》:目前,甘肃民办教育发展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王智平:一是法制体系不健全,现有政策落实困难。《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已有10年,部分政策已经不能满足民办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例如,允许教育投入者得到合理回报的政策不够完善,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办学的社会大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我省非公有制经济欠发达,吸引社会资金兴办教育的难度更大;此外,国家出台的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在一些地区、一些部门很难得到落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在资金筹措、土地购买、招生就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法律地位很难得到保障。

二是缺乏公共财政支持,管理难度大。到目前为止,国家尚未出台公共财政补助民办教育发展的标准和参考意见,我省还未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经费,与部分兄弟省份相比,缺少竞争优势。由于没有政府经费专项投入和政策保障,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抓手,致使多数民办学校接受管理的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难度。

三是审批体制不清晰,办学市场混乱。和大多数省份一样,我省在民办幼儿园和非学历教育机构审批方面存在混乱现象。按照国家对民办教育的“两线四级”(即教育、人社部门两条线,中央、省、市、县四级审批)的审批管理体制,除教育和劳动部门外,其他部门、行业无权限审批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但现实中,工商、文化、卫生、民政等部门也在审批经营性培训机构,造成了办学市场的混乱局面,教育主管部门无法对其实施有效监管。此外,社会上还有一批未经审批的机构和人员在办学,导致市场混乱、鱼龙混杂,问题和隐患很多。

四是民办教育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低。从教育内部审批的情况看,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有的市州民办学校数量较多,有的地区还很少;从发展结构看,一方面民办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作用发挥不够,所占份额还不大,民办教育的优越性未充分释放;另一方面规模大、投资多、建设标准高、基础设施好、师资队伍强、教学质量高、办学特色明显、社会信誉好的民办学校所占比例还很小,许多学校主要靠租借场地和收取学费维持学校日常运转,在小规模、低水平上运行。

《教育与职业》:近年来,从教育部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出台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扶持民办教育发展?

王智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一些民办教育发展基础好、民营经济发达的省市和地区,掀起了一场民办教育改革、发展热潮,为各地提供了许多好的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形势所迫,我省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开创新局面,促进我省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是完善制度和机制,为民办教育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民办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定位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提出要“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积极探索和制定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未来工作中,我们将以贯彻落实国家、省上的《规划纲要》为抓手,继续建立健全民办教育管理制度,出台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建立民办学校评估奖励制度、教育教学督导制度,完善日常管理和监督制度。研究制定甘肃省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地方法规,建立健全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的长效机制,有效落实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的平等法律地位,切实保障民办教育举办者、办学者和教师及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研究出台优惠政策,以政策优势吸引民间资金兴办教育。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我们从甘肃不具备区位优势、经济基础薄弱和民营经济不发达的省情出发,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大胆改革,积极研究制定大力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的优惠政策,从土地、税收、政府重视扶持、提高社会地位、努力做好服务等方面,充分吸引省内外民间资金投资发展我省的民办教育。通过突出政策优势、释放政策效应来吸引投资,支持建设一批民办教育项目和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切实促进我省民办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三是强化服务理念,努力创造民办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首先,进一步清理教育行政审批事项,改进审批方式,简化审批流程,规范民办学校和机构的审批工作;其次,依法清理与法律相抵触的、不利于民办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定和做法,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重点清理纠正教育、财政、税收、金融、土地、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再次,完善民办教育综合协调机制。建立教育、发展改革、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土、税务、工商等部门组成的综合协调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完善支持民办教育的政策体系,建立综合执法机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保护民办学校的合法权益,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四是建立民办教育中介机构和研究机构,引导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民办教育中介机构在加强行业自律、推动民办教育改革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省今年将成立民办教育协会,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协会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行业服务、行业自律和协调监督的作用,调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同时,还将设立民办教育研究所,加强民办教育改革理论研究,为我省民办教育政策改革和提高民办教育办学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五是强化管理与监督,提高民办教育规范化水平。以规范化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深化认识,探索建立更高层次民办学校管理和监督制度。健全民办学校内部管理制度,落实法人治理机制、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健全办学质量监控体系,积极引导民办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鼓励办学者和举办者到发达省份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办学理念。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扶持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