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经济税源建设思考

时间:2022-09-23 01:01:00

县经济税源建设思考

近年来,随着元氏县经济的发展,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年均增长幅度虽接近20%,但是与其他县市发展水平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必须以全局的眼光审视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矛盾,从战略的高度加快经济税源增长点的培育,以谋求税收收入的高速增长。

一、县域经济宏观运行中优势与劣势、潜力与不足

为了准确把握元氏县经济运行的态势,笔者先后对几年来全县经济诸多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表现在:

(一)发展动力和投资环境的不足,使区位优势在经济增长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县最大的优势是交通优势和地缘优势。毗邻省会,交通发达,这样的优势兴起了巨资投入的蟠龙湖、闻名全国的交通运输业。但由于经营、市场等多重因素,蟠龙湖旅游一直波澜不兴,运输业也几经反复。交通发达是优势,但减少了物流的中转,再加上市场建设的不足,使元氏没有形成大的商品集散地。

(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不足,使经济总量和县级财政的稳定增长缺少依托。首先,从环境竞争力来看,市场发育的初期化和经济环境的不尽人意,使我县缺乏诸如正定板材市场所具有的内在发展动力。表现在宏观上,则是元氏经济的辐射圈狭窄,在大市场中缺乏吸引力。其次,从科技竞争力来看,技术创新能力只集中于化工总厂、热电厂等少数企业。

(三)县域经济“长腿”、“短腿”的并存,使优势行业的进一步扩张受到限制。县办工业作为骨干、支柱行业,在经济增长中一枝独秀。而民营经济(乡镇企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一直处于迟滞发展状态,形成“短腿”。近年县办工业上缴税收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1.1%,而私营经济的税收增长率仅为12%。私营经济的长期迟滞发展使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于县办工业的发展,使优势企业难以得到“休养生息”的时机,长远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

以上问题仅仅是宏观经济的浅析,缺乏应有的系统性,而大量的问题还存在于行业、产业和企业发展之中。

二、县域经济分板块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县办工业

1.骨干企业能否实现由滚动发展向超常发展的跨越,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河北诚信有限公司、石家庄永清实业有限公司是我县工业领域里的“大哥大”,也是我县经济大厦的两个顶梁柱。近几年来,两家骨干企业大力实施内涵式滚动发展战略,通过增上项目,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由于其产品的扩规是建立在不断进取的科技创新之上,也就有了旺盛的生命力。近两年,两家企业完成税收850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36%,对财政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新上项目的后劲很足,今年投建的苯乙睛二期扩建等项目竣工后,明年这两个企业新增利税将达到1000万元。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企业发展中,他们依赖外来和内在的科技力量,降低成本,推进规模扩张,使单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都达到了国内领先。如诚信公司主导产品液氰占据了国内市场的1/3,深加工产品丙二酸二乙酯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为80%,但是其环保问题也非常严重。其产品结构的调整方向就是围绕环保大力延伸以氰化钠为产业链的精细化工系列。随着下游产品的开发,产品的市场独特性优势越来越少,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对科技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从其自身的管理水平来看,由于其脱胎于县办小企业,其人才、资本、企业文化的积累程度还很低,而这些因素正是制约其由滚动发展向跳跃式跨越的关键问题。

2.困难企业能否亮点频现,形成项目建设新的活跃点

培育“小巨人”群体是发展我县经济“长腿”的关键举措,在近几年的项目带动战略实施中,诚信、永清实业形成了“小巨人”集团的第一梯队,而作为效益增长第二梯队的化肥厂、纺织厂、以及其它几个规模较大企业,由于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历史包袱沉重以及管理体制等原因,出现经营困难、效益严重滑坡现象,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危险。这些中型企业的扩张型生产,虽然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市场需求,但目前来看短期内难以产生较好的效益。

3.微困企业能否完善自我造血功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去年,在我县入统的25家县属工业企业中,实现利税5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化工总厂、永清实业、槐阳碳素、联兴公司4家。其余21家企业上交税金仅占整个县办工业的15%。大多数企业产品几十年一贯制,开拓市场的能力无从谈起,因此在全县经济增长作用不大。但其厂房厂地大多完好,在企业占地日趋紧张的今天,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如何激活这些微、困、亏企业,是加快我县工业发展的一个难点问题。

(二)乡镇企业与个体私营经济

多年来,我们对全县乡镇企业的评价是:七个支柱行业,八个专业村,经济走廊和小区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但是这仅仅是是量的统计,规模很小,难成优势。如建材行业,有厂家40多个,大多数是砖窑、灰窑。有的行业虽有规模,但风光不再。造纸行业,也仅有金鹏纸业一个厂家和南佐几个纸包装加工户,点多势弱,名不符实。专业村发展,虽有梨村合线、赵堡塑料等几个专业村,但仍是“大群体、小规模”的布局,作坊式加工档次太低,综上所述,我县乡镇企业、私营经济有发展、有问题,“短腿”局势还未根本改观。

三、对策建议

(一)县办企业骨干企业。一是加大投入,建立全方位的科技创新体系,搞好大项目和小品种规模项目的开发。二是建立以严密的制度、精细的管理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三是建立以统一的经营理念、服务宗旨、企业信条和奋斗目标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档次实现质的飞跃。困难企业由于它们的技术创新的薄弱性、体制的呆滞性,使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被市场所左右。因此,这些企业要走出困境,也必须在产品结构、产品创新和转换机制上下功夫。在具体措施上,应因厂制宜、因企施策,对症下药。如对纺织厂等资金缺乏、债务沉重的企业,可采取切块分割、剥离核销债务等方法,以体制改革换取企业生机。对化肥厂等设备陈旧、产品老化的企业,必须转制和转产双管齐下,对联兴公司等产品有销路、经济效益较稳定的、职工有购买能力和购买积极性的企业,可采取“国退民进”等多种形式,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使之及早成为项目建设新的活跃点。要下决心甩掉、放开一批微亏企业。对管理不善、人心涣散、扭亏无望企业,可以采取租赁、拍卖的办法,借智启动企业发展。

(二)乡镇企业。应着重在扶持骨干企业、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经济小区、兴办规模市场、改善发展环境5个方面加大力度。如乡镇企业是“草根产业”,由于其与生俱来的经营灵活性,发展之初,虽然大多采用“家族式”管理,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其管理日趋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在对几家规模企业的调查中,大部分企业经理对本行业的市场前景都有精细的预测,对自身发展抱有较大信心。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规模扩张的资金短缺,因此应从资金上扶持一些骨干企业。另外一些专业村的发展,虽未形成清河的羊绒、安平的丝网一类的特色经济,但也有一定规模。如纺织行业,连同县纺织厂、物资局纺织厂在内,全县共有纺织厂家近20家,年产值达7000多万元;服装行业,在鲁宾汉制衣公司的影响下,我县近年兴起制衣企业10多家,年产值6000多万元,利税400多万元,且都在石家庄大型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汽车运输业,此行业虽几起几落,但公路运输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这一行业存在复兴的机遇。对以上诸多有特色、有优势的经济亮点,引导其向特色经济转化,还需发挥政府在区域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一要重合力,县乡各级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培植和发展特色经济上来。二要重规模,着力解决特的不多、多的不优、优的不大的问题。三要重品牌,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创出自已的名牌。

(三)借助外力。后发地区的发展都要借助外力。元氏的“外”是什么?首先是省会,其次才是国内其他地区和外资。从永清实业到其他已成功的招商项目建设情况来看,元氏是省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辐射源,借助省会,在我县是有共识的,九十年代初曾明确提出“围城转”战略,当时对这个战略的理解确实不深,实施起来也不够力度,以至到后来自动放弃了。今天,我们应用区域经济的理论重新审视“围城转”战略,发现它确有很深的内涵。一个城市,它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于它具有吸引和辐射两方面的功能。对我县来讲,吸引无非是原料、剩余劳动力的输出、加工的配套;辐射却是都市闲散资金向“硅谷”处女地的寻宝、不适宜项目的转租。无论是吸引、还是辐射,都是我县经济发展所特意寻求的内容。借助省会,招商引资作为我县的地缘优势,关键是如何把理论优势变为实际优势,把势能变为动能。一是在思路上,应突破“服务省会,接受辐射”的框架,把单纯的、被动的引资金、引项目变为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主动融合。二是在措施上,应突破一般号召、自然发展的模式,努力筹划借助省会、招商引资的“大手笔”“大运作”。如积极寻求我县工业、城建、旅游等诸多领域的优势点,组团招商,与省会相应行业实现有效对接。三是在层面上,要以务实的作风实现由注重向大公司集团招商转向大、中、小齐头并进转变。如果这些方面能够取得成效的话,无疑会对我县经济发展增添巨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