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监管职能到位的策略探析

时间:2022-12-19 11:36:38

工商监管职能到位的策略探析

一、积极适应当前形势任务的新发展,切实理清职能转变的新思路

在当前的改革中,工商工作应保持稳中求进,工商部门应做到有为有位,工商事业应实现持续发展,至为关键的是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振信心,理清思路,切实做到科学定位、科学谋划、科学管理。

(一)围绕“一个中心”,就是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这个中心应始终把服务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更加自觉地融入大局、更加有力地服务大局,毫不懈怠地履行肩负的各项职责,在服务兰州率先转型跨越发展中体现新的作为。努力把群众所盼、政府所愿和工商所能有机结合起来,紧紧抓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这个结合点,抓住维护竞争有序市场环境这个切入点,抓住保障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个着力点,全面提升工商工作成效。

(二)坚持“一个定位”,就是全省工商工作“五加二”的职能定位工商部门恢复建制三十多年来,历经六次机构改革,确立了现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定位。甘肃省委省政府又赋予全省工商部门主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和推动非公经济发展两项职责,形成了全省工商系统“五加二”的职责定位。坚持这个职责定位,就是坚持科学布局,统筹兼顾,找到齐抓共管的最佳结合点,强化市场监管的职能链,具体讲就是要扶持非公经济的发展链,完善非公党建的作用链,突出重点、优势互补,形成互相支撑、互相促进的工作格局。

(三)贯彻“一个理念”,就是“大工商”的理念省局党组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对工商工作的总体部署,立足全省工商工作的发展实际,积极适应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客观要求,确定了构建“大工商”的履职理念。在两年多来的监管服务实践中,“大工商”理念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内涵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工商部门适应改革的要求,实现工商职能转变和到位,必须坚持构建“大工商”理念,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第一职责、服务发展第一要务、消费维权重要使命、队伍建设组织保障,全力推进大服务、大监管和大维权建设,实现监管服务效能的全面提升。(四)强化“一个保障”,就是打造陇原工商“铁军”的队伍保障推动工商职能到位,实现工作方式转变,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良好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同时也是体现工商工作地位和作为的需要。工商部门做到有为有位,就必须把任务理清,管理夯实,措施跟紧,按照“大工商”的理念,实现“强工商”的目标,具体讲就是工商职能工作要强化,促进发展的作用效果要强化,维护公平正义、保障民生的手段要强化,至为关键的是干部队伍的保障要强化。应紧紧抓住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两项重点,切实强化改进培训和优化管理两个抓手,努力完善干部管理和绩效考核两个机制,突出提升依法监管和高效服务两个水平,努力建设一支靠得住、过得硬、能力强的陇原工商“铁军”,为推动工商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努力探索服务转型跨越发展的新途径,强化落实职能到位的新举措

职能的转变和到位,是一个适应改革要求和形势变化,不断进行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推动职能转变,需要工商部门始终保持创新进取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在服务转型跨越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

(一)突出深层转型,着力增强市场监管效能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是工商工作的根基所在、职责所系,应努力在深层转型上下功夫,在增强监管效能上见成效。一是推动监管理念的转变。坚持用科学的、符合改革发展要求的理念引导监管执法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好为什么执法、怎样执法的问题。多措并举推动监管理念的转变,从思想认识层面上,切实树立大监管和强监管的思想,努力营造尽职尽责加强监管、监管就是服务大局的理念;从管理层面上,切实加强法制监督、执法监察、行政监察和纪律检查,促进执法规范,杜绝执法违法;从保障层面上,保证执法办案补助和专项经费供给到位,做到严格管理、规范使用,坚决杜绝执法逐利;从执法方式的层面上,全面加强行政指导工作,制定落实细化的操作规则,把行政指导的开展纳入执法检查和考核,推行行政执法规范化,以行政指导水平的提升扩大监管执法的社会效果。二是推动监管重心的转变。朝着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方向,努力把监管的领域从有形市场、传统市场向生产要素市场、网上交易延伸,扎实推进有序介入、有效监管。兰州市工商局设立了负责生产要素市场管理的专业分局,开展了比较广泛的探索。同时,尽快探索一条网络市场监管的新路子,力争年内形成一套实施网络市场监管的制度体系。对其他生产要素市场的监管,本着积极作为、稳妥介入的原则,加强研究、创造条件。以工商学会为平台,组织各方面力量,主动加强对新型业态、新型市场主体的研究,为市场监管重心转变提供理论支撑,努力保持市场监管工作与市场经济发展同步。三是推动监管方式的转变。积极研究应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监管环境的变化,以推行监管工作规范化为抓手,重点推动工商所的日常监管方式转变,制定一套科学实用的工商所网格化监管和市场巡查工作规范,重点规范巡查主体、巡查内容、巡查程序、案件查办以及督查考核等环节,提升市场巡查工作质量,夯实基层监管基础。四是推动监管手段的转变。加大信息化建设步伐,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全面推广使用行政执法软件,创造条件改进监管执法信息化装备,提升监管的信息化、网络化、科学化水平,促进市场监管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突出机制创新,着力提升服务发展质量一是积极服务市场主体增量提质。紧紧抓住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有利契机,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提高登记效率,营造宽松环境,促进投资创业,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有效释放改革“红利”。全力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继续实行非公经济主体发展目标管理,大力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公经济转型升级,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努力实现市场主体总量增长、规模扩大、实力增强。充分运用好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创造性地开展股权出质、股权出资、债权转股权、动产抵押、商标权质押等工作,发挥银企合作平台作用,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二是大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和广告策略运用。把商标战略作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任务,一手抓发展、一手抓保护。加大商标梯次培育发展力度,确保今年内培育申报注册商标超千件,继续深入开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执法行动,有效维护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积极培育广告产业,同时加大打击虚假广告力度,有效维护广告市场秩序。三是努力建设协会服务新平台。在现行体制下,消费者协会、广告协会、个私协会等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独特的优势,应更加重视加强协会建设,发挥协会作用,按照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思路,努力把协会建设成为新形势下工商部门服务发展的新平台。

(三)突出平台建设,着力拓展消费维权大格局消费维权是服务民生的重要社会化平台,应努力建立政府主导、工商牵头、企业为主、群众参与、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的消费维权大格局,全面提升消费维权工作水平。一是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应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视角,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消费维权工作的重视程度,纳入社会管理工作体系,实施统一组织、推进、考核和保障。二是着力打造12315品牌。围绕提升消费环境的安全度、市场主体的诚信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大力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全面加强消费维权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不断夯实工商所和基层消协分会的工作基础,切实提升有效解决消费者申诉的水平,通过打击违法、保护合法、引导守法,充分彰显工商维权效能。三是努力完善社会化维权体系。着力强化市场主体在消费维权中的主体功能和地位,大力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不断强化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增强企业维权的内生动力;不断扩大企业和参与消费维权的渠道,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关注、支持和参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努力把消费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解在企业、解决在源头。特别是应发挥好消协组织的优质平台作用,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公共服务企业共同构筑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坚固大堤。四是提升消费教育引导水平。进一步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提升效果,及时有效开展消费引导,针对投诉热点消费警示,积极帮助引导消费者自觉有效维权。

(四)突出作用发挥,着力提升非公企业党建的科学化水平开展非公企业党的建设,是甘肃省委赋予工商部门党组织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工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抓扩大覆盖,努力加大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工作力度,实现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的有机统一。二是抓作用发挥,以“立足岗位作贡献,同步小康当先锋”活动为主要载体,广泛设立“党员责任岗”和“党员责任区”,有效激发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活力。三是抓机制建设。认真研究非公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紧紧抓住保障和引领非公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这个结合点,拓宽工商所党建工作站开展非公党建工作的途径,打牢非公党建工作的基础,进一步彰显工商部门开展非公党建工作的优势和作用。

三、紧紧抓住改革带来的新机遇,切实加快职能到位的新步伐

改革使工商部门面临新的挑战,应积极研究问题,开拓思想视野,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法规体系。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决策,更多需要顶层设计的科学完善,但作为基层工商部门,也应及时做好调查研究,积极应对改革发展。

(一)完善工商法律法规体系无论是职能的调整还是登记制度的改革,都直接牵涉法律法规的修改。特别是商事登记制度的改革,最为重要的是法律制度的修订。国家工商总局已就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向国务院提交了修订法律法规的建议,并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的方案。工商部门应该抓住机遇,对市场监管涉及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奠定工商部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法律地位。

(二)理顺与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随着商事登记制度由“先照后证”改变为“先证后照”,工商部门在一些法律法规中的责任和地位将发生变化,在一些执法领域与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也将发生变化,这也为工商部门破解一些长期困扰监管执法工作的难题创造了机遇。一是无照经营的综合治理格局将加快形成。长期以来,无照经营的查处取缔一直困扰工商监管执法,特别是涉及前置审批的无照经营,由于综合治理机制建立不起来,彻底取缔不现实,造成法律责任的不落实、不明确。工商部门在这次改革后应积极推动许可审批与登记监管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努力通过法规和政府决定,明确许可审批部门的审批责任及监管责任,形成许可审批部门与监管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及责任体系。二是新型传销的治理工作需要重新认定。“三定”方案明确了打击传销和规范直销是工商部门的法定职责。但在近年来的执法实践中,由于传销活动的深刻变化,其组织主体不局限于公司等经济组织,传销介质也不一定是具体的商品,更多的是以社会团伙组织的、没有具体商品的传销形式,“人传人”、“老鼠会”性质的传销活动,除了其利益分成形式符合传销“金字塔”的结构特点外,其性质已突破了经济行为和违法行为的界限,已经更多地显现出社会组织行为特质。这一类具体的传销活动应纳入社会治安管理的范围,由公安等部门担负主要监管责任。三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新定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后,工商部门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行业监管职责将发生改变,更多地履行食品经营主体的登记职责以及运用商标、广告和消费维权职能开展维护食品市场秩序的工作。

(三)优化工商内部体制机制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于基层工商部门主要的影响是改革后监管方式的转变。就改革本身而言,主要任务就是规范操作、做好新的登记制度的学习培训、新的登记程序规定的规范运行。同时,应加强理论研究和改革监管方式。一是集中研究市场的统一性、关联性规律,制定和推行符合全省实际的监管制度。二是探索实施登记和监管相分离的制度办法,建立市场主体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工商所、专业执法机构和登记部门的联系协调机制。三是以网格化监管为基础,落实工商所的辖区监管责任,将工商所的工作重点放在经济户口管理和日常监管和消费维权上,不再查办违法案件。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违法案件线索,转给县区局专业执法机构处理。

作者:侯中甲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工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