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工作衔接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22 09:50:00

导语:物理教学工作衔接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物理教学工作衔接研究论文

[摘要]高一物理难,难就难在初高中物理论文衔接的问题上。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阐述了高一物理难产生原因的初步分析和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衔接思维方式数学工具

一、问题产生原因的初步分析

1.学生对新环境的不适应。熟悉的老师,一起学习生活的同学,了如指掌的周围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新的周围环境……高一学生产生一些莫名的焦虑和烦恼。学生适应新的环境要有一个过程。这些对他们都会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淡化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2.思维方式的不适应。初中生的思维与高中生的思维是不同的。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定性的感性知识多,定量的理性的逻辑内容少,这是符合初中生的思维规律的,这种思维是属于较低的思维,其由物理感觉引成的物理概念是直接的、经验性的、浅层的。

高中生的思维则要形成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的。对他们要求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来归纳综合各种事实材料,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3.学习难度深度的不适应。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的、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的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

4.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不适应。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并不突出,但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却已经成为能否处理各种实际问题至关重要的手段了。对比初中物理,高中阶段很多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常用的就有10个,且公式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再加上运用图象分析和处理物理问题,学生解题时就往往无所适从。

5.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初中学生更多的习惯于教师传授知识。进入高中后,高中物理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课堂密度也上来了,而且知识之间有关联,而有的同学还以老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的同学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穷于埋头做笔记,不得要领,不能很好的理解知识,因而学生就感觉到物理深奥难懂。

二、高一物理教学中应采取的对策

1.改进教法,阶梯式提高难度。改进课堂教学,设法创造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判断能力、概括能力、抽象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应使学生了解推导过程,清楚其使用前提和值得注意的问题,即清楚概念的来龙去脉和规律的适用范围。同时应该使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引入?怎样进行抽象概括?

物理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从认识规律、理解规律、掌握规律,到应用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个过程梯度高、难度大,在教学中应该一步一步地走,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步步提高,切不可高估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同时高一物理教师必须熟悉初中物理教材,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2.明确方向,使学生尽快入门。学好物理,入门非常重要。物理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包括其内容和研究方法。比如物理概念的学习,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为什么要引入概念?其物理意义是什么?物理量如何定义?数学表达式如何?量的性质等等。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意识到这是物理研究概念的一般方法,那么对以后学习概念就有方向。不会误以为学习概念就是背出其内容,记住他的公式就好了,就能掌握概念的内涵。调查表明,大多数高二学生认为物理并不难学,其原因是他们已经摸出了物理学习的门路,入了门。也就是他们掌握了物理研究对象的内容、研究的方法,找到了其内在规律。

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渗透物理思想与方法教学。高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其注意事项。高一物理中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都是如此。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的从物理情景和过程之中建构物理模型的过程中,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就会逐步提高,不断强化。

3.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增强其自主意识。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学习方法,之所以有一部分高一同学跟不上,学习物理吃力,跟他们没有正确的适合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不无关系。因此,高一物理教师一开始就要指导好学生的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环节。就听课来说,要让学生知道问题是怎样引入,规律是怎样得出,例题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做笔记不能还是象初中一样,为了便于记忆全部都记下,而应该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下重点、难点,及一些相关说明。笔记也不要求记在笔记本上,记在书上空白处就行了,这样便于结合教材理解掌握。

高中物理内容多,信息量大,且有一定的难度和坡度。学生要听好课,就必须提前预习,特别是那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尤其如此。老师要让学生明白物理的预习不能只是一目十行,一扫而过的阅读教材,而是要有所思、有所疑、有所获。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在讲评试卷或作业时对由于概念混淆不清或不理解,以及对物理概念不清而造成的错误,应当场让学生查阅教材,并结合教材进行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这些知识在教材上阐述的一清二楚,应该重视教材的阅读。同时,老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选取一些难度稍低、可读性较强的章节,采取学生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老师还要指导好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如我们可以在每节课新课之前让学生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小节。新课学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进行单元总结,画出知识结构图。

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的、统筹安排的系统工作。要从教材、从学生方面想办法;也要从教法、教师方面想办法。而且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又会产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物理老师应该时时关注和研究,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渡过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关。

参考文献:

[1]梁树森.物理学习论.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2]王学斌等.中学物理教学.北京:北京教育出版.

[3]姚文忠.物理教学及其心理学研究.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4]蒋宗饶.中小学教师实用基本功.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