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学院校园文化育人实践探索

时间:2022-10-22 10:48:05

文理学院校园文化育人实践探索

〔摘要〕基于对独立学院98后大学生群体思想现状的研究分析,为更好更有效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结合学校实际,采取多措并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育人为载体推进思政工作,分别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四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形成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学校在校园文化育人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健全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引导和培育独立学院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健全的人格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想现状;校园文化建设;文化育人

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有着特殊性,由于缺乏一定的自律意识、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不少学生在学习习惯、价值取向和思想道德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困难,管理起来难度较大。如何改善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竞争力和综合素质,关系到独立学院的办学前景。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作为一所不断发展创新的独立学院,自2003年办学以来,始终围绕怎么培养人才、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等命题,积极思考和探索有效育人的措施和路径。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秉承“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对人“才”的要求,且更注重人“德”的完善。学校思政工作特色之一就是,一直大力发展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充分条件,提供广阔平台,帮助学生不断提升综合素养。近些年来,学校更加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育人的现实作用,在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此供以借鉴参考。

一、独立学院98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现状

独立学院大学生目前基本以98后青年学生为主,他们总体思想意识是积极向上的,能够普遍做到拥护国家利益,坚定社会主义道路与信心,密切关注国家与社会热点问题。但与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相比,却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1、个体独立意识较强独立学院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他们思维活跃,思想前卫,独立有主见,独立意识和自我表现欲望较强。在团学、社团以及班干部竞选方面的热情很高,但与家人朋友交流少,做任何决定时往往偏爱自作主张,不与人商量。生活中不懂得相互尊重和谦让,只希望得到别人的照顾却不知道关心照顾他人。2、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很多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文化课和学业基础欠佳。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很令人担忧,作息无规律,上课不听讲,课后也不问,作业拖拖拉拉或不做。还有些学生花钱无节制、自由散漫、集体意识淡薄。另外,迟到旷课、上课玩手机、沉迷网络游戏等现象在专科班级尤为突出,课业抄袭、论文造假等现象也时有发生。3、功利性心理和利己主义思想滋生随着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以及价值体系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98后大学生的价值观也随之变化,主要表现在“个人本位”意识形态倾向愈加明显并有蔓延趋势,功利性心理、利己主义思想不断滋生。例如一些学生重个人利益而轻集体利益,在竞选班干部、入党动机或参与集体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时,常常是从自我利益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4、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想蔓延独立学院学生浮躁心理普遍存在,拜金主义以及享乐主义思想在部分学生群体中有所体现,在其他学生之间不断蔓延且盛行起来。一些学生较明显存在着不良倾向,持“金钱至上”的观点,认为“有钱啥事都能办妥”,他们的消费水平和挥霍享受的支出比重都在逐年上涨和递增。这些学生价值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他们更加看重金钱实惠,因而不能脚踏实地专心学习,人文精神和素养极为缺乏,这与大学的培养目标和宗旨是相背离的。5、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型时期,缺乏生活经验和实际锻炼,还有待成熟和完善。他们在面对问题和处理问题时常措手不及,不能辩证看待事物,对突发事件无法正确处理和自然应变,这使得他们陷于不安与焦虑之中,导致心理与行为不适应。日益增大的社会压力使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频发且趋于复杂化,如失眠、焦虑、强迫症、人际关系紧张等,思想上较容易偏激,心理上容易多变,行为上容易冲动,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经不起风雨考验,易在成功面前沾沾自喜,产生骄躁情绪,遭遇挫折时又常自暴自弃,难以正确应变。6、易受西方文化思潮影响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促进了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在各类文化思潮的交融和冲击下,大学校园里弥漫着浓郁的“多元文化情结”。各类思想、观点和看法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并辐射到大学生群体中,海量的信息以爆炸式的态势袭来,多种意识形态并存,影响着当前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观念、眼界和追求,他们很容易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盲目崇尚自由、追求自由。不少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信仰缺失现象,主要表现为信仰“盲区”,即没有任何信仰;信仰“误区”,即所持的信仰不是马列主义、共产主义。这一问题需引起思政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综上所述,独立学院98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现状不容乐观,这为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也向学工战线上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发起了挑战。面对这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学工部、团委对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研究切实有效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对策,探索有利于独立学院学生成长成才的多元路径。学校认为,大力建设高尚优质的校园文化,是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育人功能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本体功能[1]。校园文化,是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共识的学校成员共同遵守并得到同化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行为准则、群体意识和共同作风的凝结,是学校大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也是每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承载着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的实践效果,对青年大学生人格的塑造以及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它彰显了学校特点、历史渊源、文化底蕴、创新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对进一步加强与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采取的校园文化育人措施

面对独立学院98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实际,思政工作关键在于要做好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引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还应拓展教育形式,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教育实效[2]。多次强调,要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需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还应重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大学是通过文化来培养人、创造人的[3]。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紧紧围绕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关爱学生身心健康为核心、以大力发展校园文化为载体、以激励学生广泛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为手段来开展工作,逐步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特色。在贯彻和践行思政教育的同时,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从各个方面加强学校自身校园文化建设,建设能够体现新时代社会主义特点和时代特征的特色校园文化,不断满足独立学院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学生们提高综合素质以及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从四个方面着手全面协调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形成了学校完整的校园文化形象。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硬件部分,是最外在的表现和标志,即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为学生的感官所直接触及,直观且形象,可对学生产生视觉上的强烈感染力,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院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也映照了学院校园文化的历史积淀,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每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以及各实体间结构的相互关系,反映的是某种教育价值观。考虑到要给师生提供优美怡人的教学环境和广阔舒适的生活平台,学校新校区选址在具有生态美的湖北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校园占地面积约合1100亩,基础建设现已建成,校舍整体布局设计合理,教学设施齐全,校园绿化景观、学校标志、校园媒体等物质形态也已建设完备。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信息中心、实验楼、实习实训大楼、学生活动中心、风雨操场、运动场、标准学生公寓、食堂以及超市等教学生活设施,错落有致,一律红砖建筑,彰显了浓郁的中西结合现代风格和人文特色。校园的绿化美化是一大特色,向园林化、景区化方向发展,突显文化气息。从校门到校内的各处建筑物周围环绕着绿树红花,林荫大道为中心风景区,服务中心旁边建有“小竹林”,图书馆前有“小桃园”,教学楼旁有“红枫山”等景观,根据校园的地形地貌,分区规划建成教学楼绿化区、办公楼绿化区、运动场绿化区和学生宿舍绿化区。整个校园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景色宜人,空气清新。校园的绿化美化与学校建设、教育现代化建设是相结合的,构建成绿色生态环境、和谐舒适的育人环境。学校环境幽雅,教学资源丰富,营造出高品位校园文化,实现美育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统一,为师生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各类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提供了重要场所和阵地,使学生们能育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潜移默化地接受美好环境的启迪和教育。学校花费巨资投入到各项建设中,仅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投入就达4000万元。图书馆的馆藏纸质图书达50余万册,电子图书达40余万册。图书涉及文学、艺术、科技、哲学、信息等多个门类,为不同专业和需求的学生提供了丰富资源。图书馆优质的服务质量和高雅的文化氛围,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了学生的优良学风。学校充分利用校务日志、简报、校园网、宣传栏、标语牌、广播台等设施,提升校园媒体文化覆盖面,在“润物细无声”中影响着师生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校园后勤硬件建设方面,则格外注重学生住宿和饮食环境,为学生们的食宿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完善的校园设施、合理的校园布局、各具特色的校园建筑和场所,使人身处其中便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不仅有助于陶冶大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塑造大学生的美好心灵,还能激发学生们开拓进取的精神,也可约束学生们的不良风气和行为,进而促进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主要包括学校的历史传统和师生共同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学校本质、个性及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具体体现在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班风、人际关系、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显现于校园生活中的各个细节,具有强烈的导向、激励、凝聚和保障作用。结合党的中心思想,学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态调整校园文化内容,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塑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无形中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素养[4]。开展的各类有益活动,包括文体活动、社团活动、课外科技活动、素质拓展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都具有积极的育人功效。通过切身体验,让学生们在身临其境、耳濡目染的参与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和熏陶,从而逐步帮助他们提升自我的人文素质和修养。如定期开展红色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精神文化相结合,合理运用广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和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院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育人,使全体师生从中受益,感受红色文化,学习革命先辈优良传统作风,实现“活动育人、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校园文化活动的规范、暗示、传播辐射、熏陶感染等作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弘扬公平正义,抵制了社会不良思想的侵入;提供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借鉴,帮助他们全方位成长成才。学校在保证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还将各专业特色、学生特点与团学组织活动实践相结合,建设院级、学部级、班级团学活动阵地,创新活动组织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注重活动实效性,扩大学生参与覆盖面,兼顾专业知识特性,坚持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如“团日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红色文化”等特色活动,十多年来一直在延续,已经成为拓展学生们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和有效渠道。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成长,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干扰,在多重压力下许多学生有紧张、焦虑、抑郁的迹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交往的前提条件,需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鉴于此,学校定期举办心理咨询活动,会聘请校外资深心理咨询专家来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或邀请本校具有专业水准的心理咨询老师开展普及性或针对性的咨询辅导。还成立专门的心理协会,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平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和帮助有需要的学生走出心理困惑,排除学生成才道路上的心理障碍。另外,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基础,而且加强了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增进了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锻炼了学生们的组织策划能力。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准绳,是学校进行自我管理的实际需要。校园制度文化,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的保障机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统,它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传统仪式、校训、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等。制度一经建立就须执行,要求各个层面做到按章办事、不徇私情,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只有健全完善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使学校事务有章可循,才能规范师生的行为、建立良好的校风、保障校园各项工作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从而实现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学校制度建设是渗透在各个层面,是学校长期发展积累沉淀下来的,涉及职能部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学生活动、党团发展等全方位的诸项细化制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重点关注师生们的成长与发展,以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实现育人目标。例如为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学校制定了《学生管理规定》,包含学生管理的各项具体规章制度,通过课堂考勤、作息准则、评优评先、违规违纪、奖助贷等制度,鼓励先进、惩戒违规,强化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保障了学生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管理规定》是指导学生的行为准则,是学生判断善恶的标尺,学生据此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什么是对的、做什么是违反校纪校规的。这些具体规章制度,对于学生的言行举止具有规范调节作用,当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时,学生就会进行自我调节以达到要求,通过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自我约束措施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课堂考勤制度,针对迟到早退、无故旷课等情况作出了明确规定和不同程度的处分措施,这对约束学生的合理规律作息时间有很大帮助。各级各类奖学金制度,明确了具体的各项加分细则,为学生间的竞争提供了评定准则,很好地调节了学生间的矛盾,同时也促进了群体的和谐。为激励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活动参与度、服务班集体意识,学校实施的各项评优评先制度(学习标兵、优秀党员、优秀团员、优秀班干部、优秀班集体等),采取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使大学生既能锻炼能力又能增长才干,不断激励鞭策他们前进。好习惯的养成,来自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自学校制度的约束。在制度的约束下,师生们的言行得到规范,从刚开始的被动执行到自觉遵守,这就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良好效应,有利于学校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4、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校园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在校园中孕育而生的产物,是校园文化的延伸与拓展。它以校园网络为媒介,以校园文化、教育、价值为核心内容,通过创造、获取、传播、交流或融合的方式,在网络的开放虚拟空间自由实现多元文化信息、多样艺术形式,来影响和改变现实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学校采取多项措施来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一是坚持统筹规划、集中管理的原则,将网络文化纳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中,即时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及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引导学生在网络中吸取养分,陶冶情操,增强是非辨别能力,自觉抵制社会上的各种不健康言论及思想。二是坚持分级负责、以管促建的原则,按照学部来划分网络安全责任管理,落实“信息—跟踪反馈”网络舆情问题应对机制,各学部辅导员班主任密切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纠正不实信息,以防范舆论误导。三是坚持各主题教育活动线上线下同步策划、同步部署,紧紧围绕大学生们成长成才的需要开展网络文化活动和提供信息服务。如“学风建设月”“道德讲堂周”“文明礼貌月”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学会自律、热爱学习、讲道德、讲文明,进行网上自我教育。四是抓好网络文明建设,形成校园网络文明教育长效机制。着力提升师生的网络文明素养,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向好的网络氛围,构建文明和谐的网络人文社区,鼓励师生遵守网络文明规范,使用网络文明语言,养成网络文明行为,率先垂范成为有理性、守法纪的网络公民。五是加强“网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教育学生绿色上网,学会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利用网络帮助自己提高学习、如何提高辨别能力、懂得在互联网中做些有益身心健康的事,使得网络环境中“暖心点赞”多了,传播谣言少了,崇德向善多了,低俗媚俗、拜金主义等网络恶瘤少了。六是加强网站建设,挖掘校园网站潜力。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在校园网上建立适合不同学生的论坛栏目,吸引学生的关注、参与、互动和逗留,增加他们在校园网上的时间,减少他们浏览不良网站的隐患机率,通过不断完善校园网站建设来净化学生的心灵。七是由各部门、各学部的专人负责及时更新各自分管校园网站内容,学校党群办公室对各网页的更新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每月抽查和学期审查,检查结果及时上报学校相关领导小组。对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中工作突出、成绩显著的处室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管理不规范、更新不及时、建设效果差、错误信息多、存在重大失误的信息责任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多措并举之下,学校通过强化舆论引导,组织网络文化活动、弘扬校园主旋律、传播先进文化等形式内容来服务全体师生,努力创造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把校园网建设成为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一体的校园文化平台。

三、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校园文化的育人成效

作为一所独立院校,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因校情不同、办学层次以及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同,其淳厚的校风、深厚的文化底蕴,塑造了其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学校在校园文化育人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学校重视“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在抓好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加强人文教育,着眼于全面促进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在专业学习之外感受人文精神熏陶,既开阔了视野,也学会了做人做事。如每周举办一次的全校性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学生们将爱校与爱国、个人奋斗与社会责任有机统一起来,其人文素质修养大大提升。2、学校着力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文化品位、思想品位、艺术品位、创新品位,使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不断增强。每年组织举办大小规模上百场的文化艺术活动,深受青年学生欢迎,如“团日活动”“道德讲堂”“文明寝室评比”的学生参与覆盖面达100%,其他类型的活动参与度也很高,达60%-90%左右。2018年,学校向湖北省教育厅报送的《青年成长训练营》获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出了大学生团结奋进、拼搏进取的浓厚校园氛围。3、学校把校风、部风、班风、舍风建设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级、学部、班级、宿舍共四个层级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它们互为依托,成为学校树立文化育人良好风气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长期校园文化建设的熏陶和引领下,学校本专科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高涨,实现早晚自习出率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本科生考研率、专科生升本率在省内同等院校中排名较前,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4、学生广泛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多样性、群体性的活动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学生们有一种归属感,能自觉地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接受教育。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育人,使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呈现出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势。5、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得学生心理得到了很好的缓解和调适,如“社团文化艺术节”“红歌大合唱”“十佳歌手大赛”和各节日庆典活动等,通过“一张一驰”的调剂,调节了学生因学习紧张、生活枯燥、竞争受挫等带来的不良情绪,帮助他们化消极态度为积极态度。学术类活动发挥了个人爱好特长,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体育类活动增强了学生体质,调节学生体力和智力的平衡发展,提高学习效率;文娱类活动展现了个人风采,调节学生学习疲劳,缓解学生心理压力。6、志愿服务活动搭建了文化育人载体,强化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生广泛参与到校内外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中,通过学雷锋、做好事、献爱心的实际行动,用志愿者精神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学校志愿服务覆盖面广,在读注册志愿者占在校生总人数的98%以上,每年参与志愿服务达上万余人次,学校在2018年的青少年省运会中,多次获省市两级表彰,并被评为“黄石市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单位”。在志愿服务中,学生懂得了团结友爱、无私奉献,学习了弘扬社会正气、传承中华美德,践行了以身为范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精神品质。

四、结语

实践证明,校园文化是学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校园文化体现了学校的大学精神与文化氛围。98后青年学生个性多元,针对他们的思想现状如何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三观,实现全面发展,需要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联系实际,把握规律和创新方法。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待做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校园文化育人,这是健全教育过程的一个有效措施,学校将继续探讨并研究如何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精神世界产生影响的途径,从而培养学生们的观点信念、良好习惯、健全人格和正确价值观。值得注意的是,校园文化建设应围绕学校的文化背景和底蕴,从独立学院的实际出发,依据其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正确定位,保证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不断地开拓和创新,更好地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得工作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思政工作,不仅要适应新时展的需要,还要适应当今大学生新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韩延明.强化大学文化育人功能[J].教育研究,2009(04):89-92.

[2]方华军.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131.

[3]张静.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3:1-3.

[4]高丽.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发展———评《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创新》[J].新闻与写作,2018,22(02):125-126.

[5]欧阳宙.浅谈校园文化的规范功能及其实现路径———基于学生管理的视角[J].现代职业教育,2018(24):234-235.

作者:汪玉宝 单位: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