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建设

时间:2022-04-26 02:52:17

浅谈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个整体,在建设中应注重统一性、协调性和实用性。本文提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从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切入,寻找一条适合学校自身的路径,开展有效实用的活动,突出以人为本、多元兼容,彰显行业和企业特色。

关键词:校园文化;制度建设;精神建设;物质建设;校企合作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创造性的体现。校园文化是在校园环境中学校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在一定的思想价值观念引导下所进行的物质、精神的创造过程和创造成果。它体现了学校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也表现出一所学校所特有的精神面貌。包括教学理念、校容校貌、管理制度、教学内容和师生主体所共同创造的精神氛围等。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信奉和倡导的,并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实行的价值理念和物质、精神成果。校企合作,即职业教育和行业企业进行充分合作,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过程。校企深度合作,不仅仅体现在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深入研究和改革实践,还应该发挥文化的主导性。进行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从根本上促进职业院校改革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校园内涵发展,有效地指导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方式,优化校企合作的内涵,不断提升学生的培养环境和水平。因此在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中,应该重视企业文化的融入,在行业企业引领下,从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三方面来打造。

一、刚柔并济,凸显产学结合、规训一体的制度文化建设

1.内容和作用。校园制度文化,是指职业院校在教育活动中严格遵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并在此指导下针对办学过程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包括各项规章制度、管理规范、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等。制度建设是学校办学和治校的根本保证,是学校正常运行的基础,在实践中具有导向、规范和约束作用。2.基本思路和建议。(1)坚持以人为本,在制度文化建设中突出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主体地位。在校园活动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职员工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制度文化建设中,要把以人为本的价值和发展理念贯穿始终,以学生和教职员工为主体,突出人的发展,把职业教育和人的尊严、自由、发展、价值紧密联系起来。用人文精神培养人、发展人,重视全面、全员、全方位育人,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制度制定和管理中,以民主管理来促进教学,鼓励教职员工参与决策,保障教职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各项活动既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又公平民主、人性自由。让制度的刚性和人性化的柔性相结合,提高师生的认可度,使全体师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产生浓厚的归属感和使命感。(2)坚持依法治校,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文件,结合学校实际,充分考虑专业的教育特点和学生水平,在组建学校各机构时,制定较为健全的规章制度,从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实验实训管理、招生就业管理、后勤服务管理等方面建立切实可操作的制度,并结合运行中的问题和矛盾对制度进行科学完善。例如:河北省机电工程技师学院,建校伊始就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在社会进步和学校发展中,有些制度已经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学校纪律监督检查部门组织校属各部门开会研究,系统梳理,及时进行了修订。近些年来国家在职业教育中鼓励开展项目建设,如示范校建设、国家高技能实训基地建设等,在项目运行中缺乏相应规章制度的指导和约束,针对此情况,学校也及时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并补充了《国家高技能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等相关的制度,以使学校的制度文化有所创新,与时俱进。(3)坚持校企合作,充分融入企业文化。在校企合作中,要加大校园人才培养与企业员工培养相结合的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性实践活动,充分进行工学结合,把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头戏,使企业文化逐步融入到校园中。基于此,在制度建设中,职业学校要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研究并选择优秀的企业文化,虚心学习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做法,纳入制度文化建设的内容中。并在后期制度运行中持续加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交流融通,注重学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切磋学习,努力培养出能适应企业的优秀技能型人才,为企业、行业和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例如:河北省机电工程技师学院,在校企合作中将企业的“6S”管理纳入到学校实习管理中,在实习课程中以制度化形式全面推行6S管理,做到: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重点培养学生:不要因小失大,应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进行训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全员参与,排除隐患,重视预防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企业文化打磨的毕业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二、多元兼容,弘扬行业美德、德技双馨的精神文化建设

1.内容和作用。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秉持的道德情感、思维模式和价值体系以及舆情舆论等,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传统、校园精神、校徽、校歌、校训、学风、校风、道德规范等一系列的学校软环境。一所学校只有硬件建设没有软环境建设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必然培养不出合格的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是培养浓厚学习、科研和实践实训氛围的基础,也是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搞好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建设的首要保证,更是增强学校办学实力、促进职教事业发展最直接有效的精神动力。2.基本思路和建议。(1)培养校园精神,打造良好学风教风。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全体师生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文化传统、道德情操及行为准则。它通过学校的校徽、校训、校歌等形式来具体体现,并且持续通过校园网、宣传栏、广播站等环境建设内容来彰显,师生在校园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通过言传身教来弘扬校园精神,并逐步内化于师生内心深处,体现在日常的行动中。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来开展优良校园精神建设,带动良好的学风和校风的形成。例如:河北省机电工程技师学院,每周一全校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举行升旗仪式,首先在庄严的国歌中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然后学生在国旗下发言立志,最后表彰学习先进典型,以此来弘扬校园正气,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2)培育职业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在职业教育活动中,要突出职业特色,因为我们培养的学生是要步入职业岗位的,我们的教育是为职业培育人才的。因此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要不断突出职业特色。在实践中可以通过教师下企业锻炼,让教师走出去见识行业企业的新发展新要求,感受行业企业氛围,从而用先进的知识指导学生,用先进的理念影响学生。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培训和授课,让职业精神走进校园;通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顶岗实习,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并激发学生的职业理想,引导学生在职业环境中健康成长并成才。(3)践行校企对接,培养学生职业美德。受职业教育本质的影响,职业院校的教育必须要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不断进行校企合作。要培养能适应行业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接受企业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行业企业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质素和职业道德水准,熟悉企业活动,具备企业要求的团队意识,能在入职后较快适应企业环境并融入企业活动中。

三、立足区域,彰显职业特色、行业氛围的物质文化建设

1.内容和作用。校园物质文化,是把校园文化以物质形式表现出来,它是人们可以直观感受到的精神载体。它包括教学设施、环境和标识标语等文化载体。校园物质文化是一种真实的物的存在。它让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变得直观,直接刺激于人的感官,让人触景生情,发挥积极效应。2.基本思路和建议。(1)注重以人为本,彰显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在教育中处于恒久地位。对人的教育影响应该是让人产生对美的享受与追求,而人文精神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求真向美的信念。所以职业院校在进行物质文化建设中应该通过精心设计,把人文信息融入到每一处,在冰冷的硬件物质上注入温馨的人文关怀,把校园建成师生和谐美好的乐园。(2)突出职业,凝练行业个性。校企合作运行中,要想实现校园和企业的零对接,就必须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营造“职业”氛围上下工夫,让职业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的每寸土地上,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例如:河北省机电工程技师学院,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成了32个一体化实训工作站,融车间、教室、实训、授课于一体,使学生真正置身于职业环境中,更深刻地体会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技能要求,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葛金国.校园文化:理论意蕴与实务运作[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

[2]关成华.北京大学校园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陈序经.文化学概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周继功 单位:河北省机电工程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