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的传承

时间:2022-11-01 11:20:01

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的传承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先辈在日常生活中保存下来的文化财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自然的出现并不断变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由于现代文化形式的多元化影响、人口流动的变化和年轻一代的价值取向的转变,越来越少的人了解和喜欢非遗文化知识,非物质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学校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非遗的宣传推广、传承和保护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论文《坡芽歌书》在中小学的传承现状,提出一些非物质文化在中小学传承发展的解决措施及方法,希望以此能让更多的人重视并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中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小学;保护与传承;坡芽歌书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现代化,非遗的生存环境正在逐步恶化,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式,保护现状令人担忧。如何保护和继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呢?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传承是当下最佳的、最有效的非遗保护和传承方式,而中小学生是教育的重点,中小学校作为培养未来接班人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肩负着重大责任。

一、富宁壮族《坡芽歌书》背景

2006年,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剥隘镇坡芽村发现了《坡芽歌书》。坡芽村位于云南与广西交界处右江上游,这个村子居住着55户壮族人家,村中的房舍都是干栏式的建筑。在村民农凤妹的家中,存放着一块宽约一英尺,长余二尺的白土布,它绘有81个物象符号,如月亮、星星、树木、稻叶、犁、斧子、和鸟等。白土布上的每一个图案都代表着一首固定的民歌,每一个图案的功能相当于一首歌的标题,共记录有歌曲81首,均为壮族情歌。《坡芽歌书》整首歌集记录了一个年轻人和一个年轻女人从相遇、认识、坠入爱河、一起变老的情感过程。《坡芽歌书》在村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一些学者称之为“天下第一部图载歌书”。

二、非遗在中小学保护传承的传承现状

(一)政府及学校重视程度不够。2014年12月12日,富宁县文化局了多措并举做好《坡芽歌书》保护传承工作,面向社会举办《坡芽歌书》传承培训班,进一步深入开展《坡芽歌书》进校园、进村社、进机关等,从而形成社会关注和支持。但到目前为止,富宁县只有坡芽村一个传习馆。在富宁一中只有“五四”文艺晚会,《坡芽歌书》合唱团才进行一次演唱。富宁县有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剥隘镇坡芽村的《坡芽歌书》、板仑乡龙迈村的彝族铜鼓舞、归朝镇孟村村的壮剧。但从富宁第一中学、新华中学、板仑中学等中小学校的调查来看,只有《坡芽歌书》走进过中小学校园,但是大多数人也只是知道《坡芽歌书》,并没有学生会唱,更不用说了解。(二)音乐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在新课程改革下,学校虽然重视音乐教学,但更加注重数学、语文、英语等文化课程,为了保证学生在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程中的学习效率,音乐课往往被安排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时期。例如,在课间操和体育课之后,在文华中学实习期间,本人所教的班级有两个班的音乐课被安排在体育课之后,上音乐课时,很多人都迟到,在课上也都趴在桌子上睡觉,这种不合理的安排直接导致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短,教学效率低。并且每周只有一节音乐课,教师教不完,学生学不够,几乎下节课学生就会把上节课的内容忘记,这影响了教学的整体质量。(三)学生自身学习态度。在南诏镇文华中学实习期间,曾对初一初二初三年级每个年级选出来两个班级来进行抽查,让每位学生写出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歌曲,大部分同学都喜欢爵士音乐,古风音乐,民谣歌曲,说唱等流行音乐,只有少部分同学喜欢戏曲或是民歌。但经过富宁几所中小学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于非物质文化进入校园还是支持的,支持《坡芽歌书》进校园的学生高达百分之百。很多学生并不是不喜欢非物质文化,只是因为没教师教,而民歌太多是口头的,学生在学习中也存在一定困难。

三、非遗在中小学保护传承的措施及方法

(一)开设非遗文化教育课及营造非遗文化校园。政府和学校应支持在中小学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将代表性项目作为特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中小学课程,通过开设非遗课程、与有关单位联合开办传习班等方式培养专业人才。学校可以组织建设非遗文化校园,营造非遗文化校园。包括设立非遗宣传板、文化墙、黑板报、展板、校园广播、课间音乐、校报等都可以相应地利用起来,通过这些设施,我们可以为非遗宣传提供一窗口。富宁县政府及学校可以把《坡芽歌书》融入全县中小学活动,通过黑板报、校报、校园广播等宣传《坡芽歌书》,每次音乐课和活动课前10分钟教学生一起唱《坡芽歌书》,把《坡芽歌书》的部分歌曲编成舞蹈,在学校课间操的时候带着学生一起跳。在非遗文化校园的构建下,将非遗的种子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滋养他们的民族情感,同学们对民族文化会更加有兴趣。(二)组织非遗文化艺术实践活动。学校应积极组织开展非遗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举办一系列民间艺术节、展览、民族民间游戏等活动,提高中小学生对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和保护。以及非遗的继承。此外,学校还应开展非遗产活动周、文化遗产日等非遗产宣传活动。中小学可以抓住机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进行非遗实践活动时,可以与当地民俗相结合,根据当地的民俗节日、传统节日和民间庆祝活动。“三月三”和“陇端节”是壮族比较重大的节日,学生可以根据壮族的风俗习惯进行实践活动,制作壮族五色糯米饭,了解五色糯米饭的文化起源;寻找民间艺人学唱壮族民歌、《坡芽歌书》等,让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壮族的民族文化、民歌,再现非遗文化的民俗内涵,加强学生对壮族非遗文化感受和体验当地非遗文化的特色。(三)鼓励支持非遗传承人进校园。非遗继承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只有在原有的地方生态文化和社会环境中,才能保持其生命力。近年来,文化部和教育部一直在推进“非遗产园区”,鼓励代表性继承人进入校园,开展非遗保护教育活动。富宁县中小学校可邀请《坡芽歌书》非遗继承人农凤妹到校园授课,通过《坡芽歌书》合唱音乐会、《坡芽歌书》现场表演教学等灵活形式,宣传壮族《坡芽歌书》,让学生在这些学习中,了解富宁壮族坡芽文化,提升文化知识素养,从而感受到壮族《坡芽歌书》的艺术魅力。

四、结语

自2005年3月国务院相关文件以来,全国中小学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和实践活动,但在具体实施和运行中缺乏经验,许多中小学仍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学生对非遗的理解参差不齐。中小学要利用自身优势,从区域文化、非遗产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实践活动、非遗产校园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以确保学生对非遗学习兴趣得到增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促进非遗的可持续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艺.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J].新校园,2015,03.

[2]冯丽荣.云南“坡芽歌书”的文化底蕴[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7,02.

[3]娄丁方.简析富宁壮族“坡芽歌书”传承现状与发展[J].艺术评鉴,2016,13.

[4]刘绍明.在中小学如何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J].青年与社会,2014,16.

[5]宋彦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传承的瓶颈问题研究[J].中国音乐,2018,05.

作者:张晓艳 单位:大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