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的民族文化探索

时间:2022-12-21 03:05:56

鄂尔多斯市的民族文化探索

本文作者:旺楚格工作单位:鄂尔多斯文化局

鄂尔多斯各地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其中包括传统民间歌舞文化、祭祀文化、婚俗文化、苏勒德文化、圣火文化、敖包文化、马文化、骆驼文化、礼仪文化、民俗文化、漫瀚调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等等。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扎根于这块神奇的土地,形成独具特色、珍贵的文化遗产。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文化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成吉思汗祭典为代表的鄂尔多斯祭祀文化。成吉思汗传统祭典,是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是蒙古民族原始文化的集中体现,鄂尔多斯祭祀文化的经典。包括成吉思汗祭典在内的鄂尔多斯传统祭祀,显示着祭祀内容的原始性,祭祀内涵的神秘性,祭祀形式的独特性和祭祀传承的唯一性特点。鄂尔多斯祭祀包括长生天祭祀、圣主成吉思汗祭祀、苏勒德祭祀、圣火祭祀、山水神灵祭祀;在祭祀形式上集中体现了古老的奶祭、火祭、牲祭、酒祭、歌祭;在祭祀仪式上,保持了蒙古王朝时期的宫廷祭祀礼仪,成为举世瞩目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经典。2.以鄂尔多斯婚礼为代表的鄂尔多斯民俗礼仪文化。鄂尔多斯婚礼,是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婚礼,集民俗礼仪、民间歌舞、传统祝颂、民族服饰、特色饮食为一体的民俗礼仪活动,成为民间艺术的殿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包括鄂尔多斯婚礼在内的鄂尔多斯民俗礼仪礼俗渗透到民族民间文化和生产生活当中,使鄂尔多斯民俗文化形成独特的特点。鄂尔多斯祭祀礼俗,外迎(路途迎送)、内迎(门前迎宾)等迎宾礼俗以及问候礼俗、待客礼俗、敬酒礼俗、献全羊礼俗、宰畜礼俗、节庆礼俗、丧葬礼俗等多种多样,显示出鄂尔多斯蒙古民族民俗文化的魅力。3.以宫廷“古如歌”为代表的鄂尔多斯音乐文化。古如歌,是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如歌,是鄂尔多斯蒙古族从十三世纪传承的蒙古王朝宫廷“礼仪国歌”,在盛大庆典开始时所唱的长调歌曲,它与普通的长调民歌截然不同,可谓世界唯一。包括古如歌在内的鄂尔多斯民歌,有几千首,从韵律上分长调和短调。长调民歌悠扬、舒展、豪放;短调民歌欢快、热情、奔放。鄂尔多斯民歌内容丰富,包括赞颂、思念、诉说、讽刺等多方面,曲调优美、语言流长、幽默,流传面广。《圣主的两匹骏马》、《森吉德玛》、《敬酒歌》、《送亲歌》等诸多歌曲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4.以民间《筷子舞》为代表的民间舞蹈艺术。鄂尔多斯民间舞蹈,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筷子舞》,鄂尔多斯人几乎无人不会跳。民间《筷子舞》,一般在婚礼等喜庆场合,兴高采烈的人们拿起筷子、酒盅等,随着欢快的鄂尔多斯民歌,进行舞蹈。《筷子舞》、《盅子舞》、《盘子舞》、《珠岚舞》、《顶碗舞》等鄂尔多斯民间舞,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是鄂尔多斯民间文化之精华,蒙古族民间舞蹈之经典,社会上产生深刻影响。5.以民间祝赞词为代表的鄂尔多斯礼俗文化。鄂尔多斯祝赞词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传统祝赞词非常丰富,其曲调、韵律、语言等保留着蒙古民族古老文化特点,以口头文学形式世代相传。鄂尔多斯传统祝赞词有数百部,包括成吉思汗祭奠祭词、神灵祭奠祭词、婚礼祝赞词、祝福词、招福词、祝祷词、人物赞、物体颂、骏马赞、五畜赞等多种多样。其中成吉思汗祭奠祭词就有50多部,5000多行;婚礼祝赞词就有20多部。这些祝赞词,都是通过民间艺人“洪晋”来展现。除此之外,鄂尔多斯有丰富的民间故事、民间诗词等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独特的民间说唱艺术。6.以“珠拉格”为代表的鄂尔多斯节庆文化。珠拉格,亦称马奶节。是鄂尔多斯草原牧人庆贺丰收,祈求长生天的盛会。当年,成吉思汗在客鲁伦河畔拉起万群牲畜的练绳,用九十九匹白骒马鲜乳献祭长生天,举行“查干苏鲁克大典”,祈求草原人畜兴旺,大地平安。这一庆典活动,在成吉思汗陵以“查干苏鲁克大典”世代传承,鄂尔多斯各地以“珠拉格”(马奶节)形式一直在传承。每逢盛夏季节,草原风调雨顺、水草丰美、牛羊肥壮,鲜奶像湖水一样丰溢,呈现一派丰收的景象。经过一年辛勤劳动的牧人,在这丰收的季节里,聚集在一起,举办“珠拉格乃日”(马奶节)。珠拉格举办那天,牧人们从四面八方牵来带驹的骒马,系在草滩上准备好的练绳上。祝颂人捧起吉祥的哈达,念诵《马驹赞》,用鲜奶抹画马驹,并举行选好马仪式。一群男性牧马人提着奶桶挤马奶,然后将马奶洒祭苍天和大地,这时祝颂人念诵祝赞词。仪式之后,聚集在草原上的牧人痛饮酸马奶,庆贺牧业丰收。接着举行赛马、摔跤、射箭等“好汉三项那达慕”,使草原充满欢乐……珠拉格,是鄂尔多斯那达慕大会的原型,鄂尔多斯各地除珠拉格外,还有敖包盛会、庙会、骆驼圣火祭典等诸多群众性传统节庆活动,显示着草原原始文化特点。7.以宫廷“珠玛宴”为代表的鄂尔多斯饮食文化。宫廷“珠玛宴”,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蒙元时期的“内廷大宴”,是最为隆重的宫廷宴会,融宴饮、歌舞、游戏和竞技于一体的贵族庆典娱乐活动。鄂尔多斯蒙古族传承的珠玛宴,集古老传统的礼仪、风俗、歌舞、祝颂以及传统服饰、特色饮食为一体,展现蒙古族宫廷礼仪文化、饮食文化风采。鄂尔多斯特色饮食非常丰富,分白食(奶食)、红食(肉食)等几大类。其中敬献“秀斯”(全羊)就有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全羊宴”、“羊背子”、“半羊宴”(包括“哈嘎斯秀斯”“、呼古斯秀斯”、“斡热勒秀斯”)“羊头宴”、“肩胛宴”、“胸叉宴”等等,显示出蒙古族古老宫廷饮食习俗。鄂尔多斯,是一块引人瞩目的古老的土地。这里具有悠久神秘的历史、灿烂神奇的文化。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自古以来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灿烂文化。鄂尔多斯,历史的变迁中成为守护成吉思汗宫廷部落鄂尔多斯人的故乡,成吉思汗八白室的供奉之地,成为蒙古族传统文化最集中的地方。8.以妇女头饰为代表的鄂尔多斯服饰文化。鄂尔多斯妇女头饰制作工艺等,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妇女头饰,以金银、玛瑙、珊瑚组成,每个头饰约十多斤重,保留了蒙古族古代的装饰传统,制作工艺精湛,显示出高雅、庄重、华丽的特点。包括妇女头饰在内的鄂尔多斯服饰,如蒙古袍、帽子、坎肩、皮靴、玛海、腰带、鼻烟壶袋、银碗袋、针扎袋、火镰、蒙古刀、耳饰等,色彩斑斓、做工精细,具有蒙古族宫廷服饰特点。特别是鄂尔多斯贵族服饰,更具有特点,成为蒙古族服饰文化之经典。9.以漫瀚调为代表的鄂尔多斯民族和谐文化。鄂尔多斯东部盛行的漫瀚调,是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漫瀚调主要流行地准格尔旗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漫瀚调)之乡”。鄂尔多斯是蒙汉民族交融的地区。特别是近现代以来,蒙汉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独具风格的蒙汉交融文化。漫瀚调是蒙汉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的交往中创造的以蒙古族民歌为基调,以汉族唱法为风格,精妙地揉合而成的一个独特的鄂尔多斯民歌歌种。是蒙汉两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的象征,是共同创造的宝贵的民族民间音乐财富。这种文化形式,渗透到民族歌舞、服饰、饮食、习俗、语言文字等诸多方面。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并具有极强的群众性、娱乐性,形成民族和谐交融文化。

鄂尔多斯传统文化固有的价值,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在历史的各个时期,为社会的进步,发挥重要的作用,显现出自己特有的价值。现代化日益发展的当今社会,鄂尔多斯传统文化面临新的课题。如果不寻求新的途径体现鄂尔多斯传统文化的价值,这一珍贵的资源也会枯竭,它固有的价值也会消失。鄂尔多斯,是一块引人瞩目的古老的土地。这里具有悠久神秘的历史、灿烂神奇的文化。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自古以来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灿烂文化。鄂尔多斯,历史的变迁中成为守护成吉思汗宫廷部落鄂尔多斯人的故乡,成吉思汗八白室的供奉之地,成为蒙古族传统文化最集中的地方。鄂尔多斯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所创造的传统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博大精深的精神,体现出杰出的历史价值,成为鄂尔多斯人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鄂尔多斯传统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精神价值内涵。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成为凝聚民族精神的动力。传统文化,包涵形式、内容、理念、意识等多方面。对人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民,长期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育共同的意志、共同的精神,进而生成强有力的自信心和维护地区利益的精神动力;二是历史价值内涵。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在不同历史时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体现了应有的价值。传统文化始终是一个民族精神生命和群体人格得以发育、生长的根源,也是这种精神生命和群体人格能够绵延不断、演变发展的取之不竭的资源;三是艺术价值内涵。丰富多彩的鄂尔多斯传统文化,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比如,早期的鄂尔多斯青铜器,除了历史价值以外,更有艺术价值。鄂尔多斯传统文化中,蒙古族民间歌舞艺术的影响更为突出,它直接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些影响很深的传统文化,经过漫长历史的锤炼成为给人们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的经典,体现出自身特有的价值;四是经济价值内涵。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资源,与矿产资源一样具有经济价值。传统文化可衍生为表演艺术价值、音像制品价值、旅游观光价值,进而又带动包括娱乐、餐饮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体现出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

鄂尔多斯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在世界各种文明中独树一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始终保持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坚持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根基,大力繁荣发展民族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在社会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鄂尔多斯传统文化,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挑战。保护和发展鄂尔多斯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这一代人面前的历史使命。对鄂尔多斯传统文化的保护,一是政府主导,出台保护、传承的政策,建立投入机制,形成有利于保护、传承鄂尔多斯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二是创造整体性社会保护的环境,形成有效的保护形式与保护生态。只有这样,诸多传统文化才会在相互的影响中得到更好的延续和发展;三是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形成社会公众主动参与保护和承担保护职责的文化自觉,特别是重视发挥好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的作用;四是提升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成为公共文化内容,形成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会公众文化享受,使鄂尔多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对接,成为顺应社会发展的新的文化供给。传统文化真正体现出社会价值,而且这一价值不是它固有的价值,而且是提升了的价值,它将形成社会公众的文化自觉,成为保护与发展鄂尔多斯传统特色文化的有效途径。四、鄂尔多斯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传统文化的保护,不应是静止的、凝固的保护,而是要体现保护中的发展,发展中的保护。文化的发展繁荣,不仅是文化量的增长,而应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文化质的提升与突破,使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样式不断推陈出新,文化传播更加深入人心。而传统文化质的提升,关键在于创新。文化的创新,事实上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地保护。传统文化的保护,原封不动地保护下来,显然不现实。如果将其融入现代生活、促进新的发展,就得创新。这样,不仅可以丰富现代人的精神生活,还可以维系对传统文化本身的传承,在新形势下真正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因此说,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事实上就是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价值的有益途径。我们要开发利用鄂尔多斯独特、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传统文化,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时代性,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有益价值。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我们要充分认识鄂尔多斯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使鄂尔多斯优秀传统文化以创新的手段得以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传统文化的创新,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提升价值提供新的机遇和创造新的社会环境。鄂尔多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传统文化以现代新面孔出现在世人面前,充分体现现代价值。实践告诉我们,把传统文化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关键是开展公共文化活动要以民族特色文化为基础。比如,鄂尔多斯农牧区的公共文化活动,要充分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把民间具有深厚基础的传统那达慕、马奶节、敖包盛会、赛马节、骆驼文化节、民歌坐唱、民间歌舞赛、农牧民诗歌赛、故事会等丰富的内容,变成公共文化活动内容。鄂尔多斯农牧区具有广泛基础的祭祀活动,如成吉思汗祭祀、苏勒德祭祀、圣火祭祀、山水树木祭祀等民俗文化活动,可融入公共文化活动。在举办形式上,充分发挥全市公共文化网络作用,打造各自的文化品牌,举办不同规模的文化活动。鄂尔多斯市定期举办“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鄂尔多斯国际民歌节”、“农牧民社区文艺会演”;各旗区固定举办“伊金霍洛•成吉思汗文化节”、“东胜•万家乐文化节”、“乌审•萨拉乌苏民间文化节”、“鄂托克•阿尔寨民间文化节”、“鄂前旗•上海庙赛马节”、“杭锦•千峰骆驼节”、“准格尔•漫瀚调艺术节”、“达拉特•黄河民俗文化节”等品牌文化艺术节;全市各文化站和文化室利用当地节庆活动和民俗活动,举办各类民俗文化活动;扶持农牧区民间文化组织和民间文艺团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活动;鼓励和扶持农牧民群众开展家庭那达慕、珠拉格(马奶节)、马文化节、骆驼文化节等各种民俗文化活动,扩大民俗文化活动范围,使民俗文化活动延伸到农牧民家庭,覆盖全市农村牧区;建立民族文化艺术之乡和文化生态保护区,把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公共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为鄂尔多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注入更多的内涵,使鄂尔多斯民族特色文化贯穿于整个公共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极大地活跃农村牧区群众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