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非物质文化的包装

时间:2022-12-23 03:21:39

小议非物质文化的包装

本文作者:冯文博工作单位:渭南师范学院

渭南非物质文化产品包装的图形表达更是丰富多彩,其中表达吉祥、圆满等意义的占了多数,从布偶、面塑、石雕到皮影剪纸无所不包,涉及人们生产、生活和生命的各个方面。它们象征着渭南百姓对幸福美好的追求,对吉祥如意的向往。如常常以图案形式出现在工艺品上的“五福”纹样,因为谐音“蝙蝠”,渭南的民间艺人们就用5只蝙蝠来比喻“五福”。“五福”在《尚书》中指长寿、富贵、健康安宁、遵行美德和高寿善终的意思,现在渭南百姓对五福的理解更多是福、禄、寿、喜、财。如果分析这些吉祥的图案纹样,饰物礼品,无外乎发现这么几种方法,要么选择特定的动植物,根据其属性赋予一定的吉祥含义。要么以谐音的手法,把汉语文字中一些读音相同,字义相异的词语拿来表示吉祥的愿望。如:用“鱼”的造型谐音“年年有余”,用“鸡”的造型谐音“吉祥如意”,鹿与“禄"谐音,扇与“善”谐音,“桂”花与“贵”谐音等。由于对鬼神的恐惧,在渭南很多的非物质文化产品多是对民俗文化的反应,如一些礼馍面塑、木雕石刻、玩具脸谱等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和渭南当地的民俗文化、巫术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孩童肚兜上的五毒刺绣(蛇、蜈蚣、蜘蛛、蝎子、蟾蜍),满月礼送给娃娃的布老虎、虎鞋、虎帽等,都有着辟邪的作用。2.3生命生殖文这里的生命生殖文化指的是渭南非物质文化产品包装造型中所蕴含的对生命的认识,对种族繁衍、子孙满堂的渴望,在渭南非物质文化产品美术造型中有很多南瓜、花生、葡萄、石榴、西瓜、葫芦图案,这些图形大都因为多籽而和人们希望多子的心愿联系起来,巧妙地被用来表示子孙绵延的含义。在这些造型中更不乏对生殖的崇拜和渴望,比如经常看到的象征女性的莲花、葫芦等,象征男性的鱼纹、鸟纹等,经常看见的“鱼戏莲”、“鸟采莲”等来暗示男女交欢。渭南民间的审美文化,具体讲主要指的是渭南民间艺人的民间艺术造型观,以及艺术审美标准问题。对于美的认识问题,不论从时间的深度,还是从空间的广度,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在迥异的审美尺度下形成了多样的审美标准。第一,“以大为美”。《说文解字》描述“美,从羊从大”,也就是“羊大为美”,表现了一种原始的审美意识。在渭南非物质文化产品造型中处处都有“以大为美”的例子,泥塑中的大脑袋,面塑中的大肚皮,剪纸中的大眼睛等,艺人们认为大是一种吉利、一种气势、一种美。第二,“全型”、“满图”的造型文化。所谓“全型”指的是艺人们受传统太极阴阳哲学观念的影响,在民间工艺造型上追求圆满、完美、对称的形态表现,比如“四季花”、“暗八仙”等,艺术家的思维是跳跃的,对世界的观察是全方位的,如同剪纸艺人会把车里车外的事物都剪下来表现在一起,把屋里屋外的情景同时在现,而不受视线的限制。民间艺人最忌讳的是只表现一个对象,在他们笔下的事物都是成双成对,“对娃”、“对鱼”、“龙凤呈祥”、“二龙戏珠”“龙狮会”等,无不流露出他们对完美的追求。所谓“满图”指的是渭南民间艺人的一种构图观念,这种观念要求艺术家在构图布局的时候,在画面中尽可能地布局完满,填充饱和。第三,形成“美”的非物质文化产品手段的多样性。渭南的民间艺术品创作没有金科玉律,没有固定不变的程式,因此人们看到的是没有透视、没有解刨、没有笔法皴法的各种表现形式,更看到了一种质朴、执着和纯真。

包装文化表现形式的民族性就视觉表现来说,渭南的民间文化都在以一种可感可触的物质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些物质形式在历史的洗涤下都凝结在一些富有象征意义的图形图像上。苏珊•朗格说:“艺术中使用的符号是一种终极的意象,一种诉诸于直接的直觉的意象,一种充满了情感、生命和富有个性的意象,一种诉诸于感受的活的东西。”苏珊•朗格所说的“东西”正是渭南工艺品包装所要设计的艺术符号形式,只有把这种凝聚渭南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符号形式不断创新,研究的目的才能不断被实现。就这种形式符号来说一般情况下包括渭南工艺品或者和工艺品相关事物的图形图像,凝聚各种吉祥祝福寓意的装饰纹样,一些特殊的字符表现等。不管是哪种,他们都以其符号意义的深刻、内容题材的广泛、形式表现的多样和渭南老百姓的精神审美相关联,承载了这方土地人民的愿望和祝福,反映了当地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超出感性形象本义之外的情感色彩。渭南非物质文化产品包装,采用一些渭南当地的自然材料,不仅取材方便,价格便宜,可以和民间工艺品达到完美的结合,最大程度地凸显包装的地域文化;还可以和国际上目前流行的绿色设计概念相呼应,实现包装的“3R”设计理念[1]。渭南民间工艺品包装所采用的材料大都是原生态的木土石泥、棉麻布葛、皮纸竹草等天然材料,这些天然材料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简单装饰,让包装呈现一种不经雕饰的原始状态。渭南民间常见的这些土生土长的包装材料,是渭南人民日常生活常用的,和他们生产息息相关的,因此对渭南地域文化的表达,有着积极的作用。渭南非物质文化产品和渭南人民日常生活、渭南民俗息息相关。在色彩的使用方面,渭南民间艺人除了受中国传统色彩的影响,更是结合了自身的艺术体验使非物质文化产品的色彩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面貌。在产品包装用色方面,只有充分了解了民间艺术家的赋色观念,才能在包装色彩设计中体现出渭南当地深厚丰富的民俗文化。对于这种用色观念,首先从色相选择上看,分两部分研究。一部分是源于渭南民间艺人的生活经验,属于对色彩的原始本能反映,所以在色彩选择上更多地看到很多高纯度的红、绿、黄、蓝等色。另一部分则属于民间艺人口口相传的用色程式,这些程式直接指导艺人们的色彩应用。如:“红间黄,喜煞娘”、“红靠黄,亮晃晃”,这种对中国传统红色的应用,不仅是体现渭南民间艺人对传统色彩观念的学习,对中国传统色彩“五行观”的认识;更是把他们对吉祥、红火、喜庆、热烈生活的追求表现出来。当然更有诸如“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黄身紫花,绿眉红嘴”,“红红绿绿,图个吉利”,“文相软,武相硬”,“女红、妇黄、寡青、老褐”等一些面塑、皮影、脸谱、年画的用色口诀,都体现着渭南皮影艺人在颜色使用上的大胆、强烈、质朴的情怀[2]。其次,就色彩的审美情怀来说,民间艺人们有着类似原始先民的单纯心性,他们所谓的美是一种类似“红搭绿,一块玉”、“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的色彩的纯粹美,一种民间老百姓对生命热爱的张扬美。从这些民间作品里看到的是他们对自然形象色彩的提取,对鲜艳色彩随心所欲的搭配,只要能寄托他们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吉祥的追求,艺人们会毫不顾忌的应用。随着陕西旅游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游历陕西后都会将渭南非物质文化产品收藏留念,原来只在乡间流通的“土货”已经走出陕西,甚至国门,而这些产品包装的安全性、便携性显得尤为重要。在设计包装结构的时候除了考虑诸多民俗文化、地域特点的形式表达因素外,更要考虑包装造型、材料、加工工艺等实用功能。因此在合理利用具有渭南乡土气息的自然材料之余,以现代的设计观念对包装结构进行创新性设计,让它们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也只有把民族化的个性和时展的共性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渭南民间工艺品包装适应社会的发展。

渭南非物质文化产品包装是渭南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渭南向世界展示自己精神文明的窗口,这个窗口对渭南民间文化的承载,和渭南非物质文化产品对渭南民间文化的承载是相同的,区别则是渭南非物质文化产品包装上的文化是打散解构了的、提炼概括过的、更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渭南文化。只有紧紧抓住陕西渭南非物质文化产品的民俗特点、造型特点、色彩特征,把这种独有的审美和包装技术结合起来,才能作出喜闻乐见的包装设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