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时间:2022-01-21 08:55:57

大数据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在21世纪的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是一热点词汇。它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是科学信息技术时代的产物,海量的数据背后蕴含着赋有深度洞察力和新兴价值的重要意义。将大数据引入、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同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具有智能化、数字化的时代思考;是在新形势下,加强网络思政,提高高校思政工作时代性、有效性、科学性的必要实践探索。

关键词:新形势;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创新,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而大数据作为新时代下的网络革命,它的出现无疑改变着我们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新视角与解决问题的新方式与新方法。大数据随着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各行各业关注大数据、重视大数据、引入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因为,庞大数据的背后往往能够洞察出促进企业产品发展、提供企业服务无法替代的价值与意义。而在高校,青年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与网络一同成长的他们,是大数据时代真正的参与者和先锋者。高校是新兴事物的多产地,是重要的网络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秉承学生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的工作理念,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研究新事物、运用新工具、解决新问题。充分认识大数据、了解大数据、运用大数据、善用大数据,具备创新思维和改革勇气,在新时代将科学信息技术融入工作,用大数据来优化高校思政工作,加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一、大数据概述

(一)大数据的定义。大数据是什么?全国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进行了研究。英国学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指出:“大数据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分析海量数据,获取产品和服务的巨大价值或深刻洞见。”[1]随着大数据时代的蓬勃发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大数据进行研究。我国学者涂子沛在《大数据》一书中提到:“大数据是指那些已经超出传统意义上尺度大小的大容量数据,一般的软件工具难以捕捉、管理和分析它们,一般以‘太节’为单位。”[2]可见,大数据顾名思义,数据大而海量,需用特殊工具进行捕捉和分析,并可透过它们获得服务的巨大价值和意义,对社会实践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二)大数据的特征。1.大小之海量。数据的海量即大数据的第一特征,大数据载体依托互联网和各种移动终端,可广泛收集人们的日常网络信息,包括网页浏览记录、发生在网络上的行为,即只要人们上了网,人们的日常行为就在网络上有了痕迹和数据保留。这些数据包括语言文字信息、音频、视频等所有信息。同时,随着人们上网时间的增长及用网习惯的增加,网络数据还随着个人日常活动不断累积增加,这就形成了海量数据。亿万网民造就亿万数据,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监测统计,2011年全球数据总量已经达到1.8ZB(1ZB等于1万亿GB,1.8ZB也就相当于18亿个1TB的移动硬盘)。其数值还在以每2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总共拥有35ZB的数据量。[8]数据的海量,令样本大大增加,也就增加了数据的可利用率。2.形式之多样。大数据不仅体现其数量的“庞大”,其形式也是大之多样。其多样性体现在不仅仅包含我们所认为的传统意义的以数字和符号为主的结构化数据信息,还包括了多种类型的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这些非结构化数据更加全面而生动地展示了人们的真实网络行为与动态变化,在信息化时代里是对传统结构化数据的有利补充和丰富。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信息,二者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完美的体现了大数据丰富而多彩的数据资源,以备提取和运用。3.形态之动态。大数据不是静止的,固定不变的。它同时具有发展变化的,具有动态的特征。在宽带化、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及云计算的催生下,大数据信息是动态发展的。人们在网页、微博、网站甚至是QQ、微信等社交平台上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都会形成强大的“数据流”,随着人们的行为和足迹而流动变化。这一特征使得大数据更具时效性与客观性,同时更有生命力。4.处理之快速。面对这些巨大、海量同时又多样、动态的信息数据,快速处理及整理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信息科学手段快速处理数据也是大数据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这种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是大数据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短时间的高效处理,才能更好的运用大数据、利用大数据,从而体现大数据的时效性与价值性。5.价值之巨大价值巨大是大数据所展现的最终意义,也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庞大海量、形式多样、动态发展的大数据是客观真实存在的,而通过科学技术进行提取、保持、分析就使其赋与具有规律性、指导性、预警性的重要意义。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大数据,发现探索规律、分析趋势、提示预警,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应对,这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大数据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紧跟形势,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代性。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中央31号文件也指出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根本要求。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紧迫感,在新形势下研究新问题,在新形势下具备新思维,在新形势下掌握新技能。如今,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要紧跟时代变化,准确认识把握大数据、有效运用大数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是新时代的召唤,也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二)融合信息,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性。在大数据时代,人类第一次可以有条件地获得全面快速完整的有效数据,数据来源客观存在,真实有效,多姿多彩。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抓取、提取、分析数据,可以更全面、更科学地进行研究分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高校教育对象的数据进行融合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为工作提供了科学性、规律性。同时现实感更强,就更具有说服力。(三)因材施教,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各种移动终端和物联网终端可获取广泛的学生群体信息,这些信息体现在数据上,通过分析海量的数据,能够清楚的了解数据的规律,某种行为的规律,从而可以精细的分析学生群体的日常行为、兴趣爱好、甚至是思想动态,心理状态。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心理状态、学习行为、生活行为提供了有效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便可根据学生的诉求、意见及其特征来制定和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因材施教、避免“一刀切”。进而有效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达到精准教育。(四)因地制宜,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大数据,可以分析学生在学校的日常生活及学习行为。这些客观而有效的数据提供工作的客观性和指导性,可以很快的帮助对行为进行分类,预警和分清主次。便于教育工作者抓住问题要点,以问题为导向,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以数据得到的结论出发解决问题,避免了“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客观,因地制宜,也更为有效。

三、大数据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

(一)树立大数据意识,形成大数据思维。目前,大数据的应用在各行各业。它是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在这样的时代召唤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作为一线学生工作者,要在新的形势下,运用新手段,研究新动态,解决新问题,这是时代赋予的召唤,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外在需要。特别是青年学生是互联网的主力军,互联网不仅是工具,更变成了青年学生的生活方式及时代符号。学生工作者要因势而为,顺势而为,在互联网新时代下,要树立大数据意识,在工作中注意数据的采集记录及对庞大的数据信息进行技术的理解和挖掘。同时,要有数据的敏感性,逻辑性,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有价值的提炼和有针对性的整合,从内部逻辑结构和整体的系统功能入手,将繁杂的数据整合成具有价值的信息。为高校学生工作提供依据和方法论,能够主动出击,占领新形势下工作的主动性和方法性。(二)运用安全数据,建立预警机制。对于学生工作而言,学生校内安全是重中之重,安全稳定是基石。学生校园一卡通,是在互联网条件下,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信息化便利化的生活方式。学生校园卡在充分尊重学生隐私,保障学生个人权利的前提下可以借助校园一卡通系统获得学生的校园饮食、洗澡打水等消费行为数据,以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例,每天辅导员老师邮箱都会定期收到一份学生一卡通消费天数数据,根据天数的不同用不同颜色标识预警,而对于10天甚至时间更长没有校园消费的同学会将其排序为最前面进行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预警。它是了解学生在校情况的客观反映,对学生安全保障提供了预警。同时,通过宿舍门禁数据也能了解学生住宿和晚归情况,对于晚归及夜不归宿的同学进行预警。校园行为的数据管理与分析,并通过数据提前进行预警,是校园安全教育的有力抓手。(三)运用消费数据,提高资助公平。校园资助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也是教育公平公正的重要内容。为了能将国家资助政策有效落实,帮助到真正有困难的学生,除传统的工作模式学生递交申请表,并提供父母兄弟姐妹收入工作等证明、家庭所属地民政部门的敲章证明,班级民主评定、班级同学及老师日常观察外,在校学生的消费数据也为学生的经济情况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补充。避免了易敲章、敲假章的行为,同时为学生信用教育、感恩教育提供了内容支撑。(四)运用学习数据,促进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习是学生在校园的重要己任,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学生在校园内的不同学习行为都关系到学生的成长轨迹和未来成才。学生在校内的学习数据采集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如在校学生经常浏览的学习网站及在网站关注的学习内容、图书馆的借书记录数据、自习室学习时间数据、书店书籍的购买记录数据、评教系统的评教数据、上课的出勤迟到数据、考试试卷的错题率数据、选课系统的选课数据等都是丰富且有价值的学习数据。学生工作者可通过分析这些宝贵的大数据,分析出学生在校的学习需求、学习困惑、学习问题、学习轨迹等,从而发现问题或规律,为学生成长成才进行有的放矢的开展与指导,促进学风建设。(五)运用社交数据,加强思想心理健康教育。社交网络是新媒体时代下不断发展的新兴产物,它以开放性、人际交流的交互性、平等性、虚拟性等特征受到当代青年学生的喜爱。大学生通过社交网络平台跟进时代步伐、获取爆炸信息与时代热点、表达愿望诉求、丰富休闲娱乐、展示自我个性、结交朋友等。可以说,网络平台是伴随如今大学生成长且是他们的重要的生活方式与“生活场所”。俗话说“学生在哪里,工作就应该在哪里。”所以,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收集学生网络社交数据,分析学生网络行为,是新时期把握学生思想心理动态,从而进行思想心理引导的重要方法。如上海海洋大学的“情杀案”的学生在案发前曾连续几天在网络社交平台了自己的思想动态,透露了自己的心理状态及杀人的想法,这些有痕迹的数据不得不被教育工作者所敏感、所分析、所运用,及时进行干预、引导和帮助支持。(六)运用榜样数据,发挥朋辈教育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校园内学生身边的优秀学长学姐榜样教育作用,是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是极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学生榜样的学习及成长数据,是可以被收集和使用,挖掘与分析,运用于教育中来。如榜样学生的自习室学习时间、学习资料购买情况、课余生活的分配、学生活动的情况等校园内生活、学习数据,即可分析出轨迹和可依循的规律。优秀学生的普遍良好习惯和规律可以更好的引导、教育学生。这种用榜样学生的客观数据得到的普遍规律去教育,是真实存在的,生动活泼的。(七)运用毕业数据,指导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大学生四年,而毕业生的毕业数据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工作者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毕业生的考研数据、出国数据、考公数据、就业数据、创业数据等,这些宝贵的数据资源都可以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这些数据既可以帮助学生在大学期间提早确立目标,并在大学期间为之去准备和努力。与此同时,这些宝贵的数据通过分析还可以反作用于专业建设及完善,帮助学校更好的进行学科建设,推进人才培训战略,为学习服务,为就业服务。

作者:王雪俏 单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