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时间:2022-11-09 02:53:27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摘要:微时代的到来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给高校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高校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利用新型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培养师生的媒体素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而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以碎片化、时效化等为标志的“微”社会元素应运而生,微博、微信、微电影、微支付、微公益等微事物引发了社会群体的广泛关注。微时代的到来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社会生活,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交流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88亿,其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5.2%。手机上网比例不断增长,截至2015年12月,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0.1%。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准确把握大学生群体的新变化,深入剖析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使其更富吸引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传统权威正在消解

进入网络时代后,大学生能够很便捷地获得各种知识资源,这大大扩展了他们的眼界,因此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正逐渐消解。在微时代,通过微信、微博等媒介平台,曾经“可望而不可及”的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变得“触手可及”,受到很多大学生的景仰和追捧。另外,网络自身的魅力和优势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在网络世界得到了寻常课堂所找不到的快乐和满足,进而导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大打折扣。以上种种无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纷繁复杂的信息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

在微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草根化和即时性,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而个体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参差不齐,导致制造和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高雅与庸俗、积极与消极、集体与个人的微信息存在和交织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对于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大学生来说,这将带来直接的思想冲击,动摇已经建立起来的价值体系。此外,虽然微博、微信、微视频等载体蕴含的信息量大并且传播迅速,但大学生通过此类方式获得的知识呈现碎片化和快餐化的特点。长此以往,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逐渐弱化,这也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迷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微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扩充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微时代的显著特点是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只要登录微平台的相关界面,各种信息就一目了然。既有最新的时事新闻事件,又有多彩的百姓生活故事;既能查阅各式基础理论知识和文献资料,又能领略权威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解读与分析;既有文字、图表等信息资源,又有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微课堂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既能通过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收集教育资源,又能利用QQ空间、朋友圈、微信群等了解学生思想实际,获取有效的学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微平台提供的立体化信息,挑选出学生感兴趣并且有教育意义的资源,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结构,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感染力和实效性。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在数字化、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与学生进行互动,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使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熏陶的时间更长、空间更广阔。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一批在线教育平台及教学资源竞相涌现,如“爱课程”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网易视频公开课”频道、果壳网“MOOC”学院等,大大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平等化、碎片化的学习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筛选出一部分优质的线上课堂及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与探讨,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面对面地与学生进行沟通,时空的局限性很大,同时也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倦感,不利于教育效果的提升。微时代信息传播的基本特征是“交互性”,借助网络的即时性和无限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由过去的点对面的线性传播转化为点对点的网络传播,这种更亲切、更随和的信息传播方式,大大激发了个体参与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增强了信息共享性和认同紧密性。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时展的趋势,革新和完善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教师要通过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构建新型的教学空间,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对负面的思想进行纠正,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策略

(一)创新教育模式,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

大学生是一个易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社会群体,微时代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参与主体的大众化以及传播内容的生活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个性需求,激发了他们进行“微文化”互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微平台传播的信息来源纷繁复杂,各类文化交织碰撞,价值观念形形色色,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传统的灌输模式难以适应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诉求。因此,创新教育模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是当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要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变单向式教育为互动式交流,鼓励学生发挥其主体性和能动性,重构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通过微平台上的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教师可以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因材施教,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实效性。

(二)利用新型载体,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范围

作为一种现实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实施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影响。微时代的信息传播因其高效率、迷你型和碎片化而深受大学生欢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教育载体,开拓新途径。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数字化微型资源,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开发“微课”资源,将传统的大容量课堂资源碎片化,将某个知识点或某个环节,制作成主题鲜明、内容精炼、使用方便的微视频。还可以开设“微学堂”,依托微博、微信、聊天室等微媒体,定期理论知识、典型案例、新闻事件等教学素材,开展“微阅读”“微讨论”活动,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到互联网移动终端,让大学生随时随地都能“享受”教育,从而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范围,提升其影响力。此外,对大学生而言,“微电影”“微动漫”有着天然的亲近性,它们短小精悍的美学风格也十分贴合年轻人的审美趣味,是非常好的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微视频”“微电影”“微动漫”等形式,将抽象理论形象化,将深奥道理直观化,使教育内容贴近生活,更富吸引力,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三)培养师生的媒体素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微时代新兴传播载体的出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媒体素质、灵敏的信息嗅觉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微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主动研究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掌握其规律并加以利用。一是教师要主动融入微时代,自觉学习新媒体技术,加强培养信息筛选、运用能力,善于将网络资源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教师要善用微博、微信等工具,抢占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动态,引导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在微时代,网络成为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其中不乏低俗、暴力、腐朽等负面消极的内容。因此,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理解能力、评估能力、选择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使媒体为个人学习、生活所用的能力,显得极为迫切。

首先,高校要增设媒介知识教育课程,让大学生了解基本的信息传播知识,掌握媒介工具的使用方法,合理接触和享用媒介资源,建设性地参与制作和传播资源,从而成为具有“媒体智慧”的人。其次,培养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使其认识到媒介事实和现实世界的区分,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袭,成为有品位的信息消费者。最后,要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自我管理能力。微时代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使得每一位大学生都可能是信息源,因此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媒介道德素质和审美情操,使他们成为优秀的信息传播者和有创造力的信息制造者,传播更多的正能量信息,促进新媒体的健康发展。

总之,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力和渗透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国国信网.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1-22)[2018-04-28].www.cac.gov.cn/2016-01/22/c_1117860830.html.

[2]游敏惠,袁晓凤.“微文化”传播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J].青年探索,2013(4):54-55.

[3]赵婷.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19.

[4]王倩,张立杰.“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与创新[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2):230.

作者:季枫 柴义江 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