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关系恶化分析论文

时间:2022-10-01 06:00:00

中苏关系恶化分析论文

[摘要]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是深刻的、复杂的。由于中苏关系的重要性,学界对于中苏关系恶化已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是,迄今为止,运用层次分析法研究申苏关系恶化原因的文章却没有见到。层次分析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苏关系、揭示其演变因素,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和良好的分析工具。在层次分析的视角下,国际系统、国家、决策者个人三个层次均发挥重要作用,从根本上决定了中苏关系的发展和走向。

[关键词]层次分析;中苏关系;中苏关系恶化

国际关系纷繁复杂,中苏关系也概莫能外,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迅速与苏联建立同盟关系。朝鲜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出兵朝鲜半岛,进一步巩固了中苏同盟。1950年代是中苏关系的蜜月期。然而,在1950年代末期,双方的分歧与矛盾逐渐呈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苏争端愈演愈烈,矛盾不断恶化,至1969年3月已濒临战争的边缘。由于中苏关系的重要性,学界对于中苏关系的恶化已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是,迄今为止,运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中苏关系恶化原因的文章却没有见到。层次分析法是国际政洽研究的重要理论工具,本文尝试运用这一理论工具对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levelsofanalysis)与科学行为主义的发展和兴盛是联系在一起的。戴维·辛格于1961年发表了影响深远的学术论文《国际关系的层次分析问题》,提出应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国际关系。该文断言现实主义存在混淆国际政治和对外政策的固有缺陷,“而层次分析把国际政治与对外政策加以区分——国际政治是以国际系统作为分析层次,对外政策是以民族国家作为分析层次”。辛格认为,国际关系研究包括国际系统和国家2个层次。这与肯尼思,华尔兹有所不同。华尔兹在其名著《人、国家与战争》中提出了3个层次:决策者个人因素、国家内部因素、国际系统因素。由于辛格和华尔兹研究方法的相互兼容和互补性,学界也把层次分析法称之为“华尔兹一辛格研究方法”。西方学者对于层次的划分有着不同的看法。詹姆斯·罗斯诺把分析层次界定为个人、角色、政府、社会、国际系统等5个层次;而布鲁斯·拉西特和哈维。斯塔尔则提出了世界系统、国际关系、国内社会、国家政府、决策者角色、决策者个人等6个层次。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从宏观到微观运用华尔兹提出的3个层次,即:国际系统因素、国家内部因素、决策者个人因素。本文即从这3个层次来分析中苏关系。

二、中苏关系恶化的国际系统因素

从国际系统的角度分析,中苏两国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发生的分歧是导致两国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这些分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东西方关系上的分歧

二战以后,美苏迅速走向了争霸的道路,冷战序幕随之拉开。在斯大林和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经济和军事实力发展很快,但是仍然与美国存在较大的差距。出于实力不足和保障二战胜利果实的考虑,苏联于1950年代和1960年代在外交上采取了守势,显得比较保守和谨慎。赫鲁晓夫推出“三和路线”,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和平过渡”。在苏联的和平攻势下,美苏关系出现了缓和的势头。中国对于苏联的“三和路线”持怀疑态度。而苏联为了推行这一政策,要求中国在外交上进行积极配合,引起中国的不满。

(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大问题上的分歧

这些国际共运重大问题主要有斯大林问题和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等。

在如何评价斯大林问题上的分歧。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最高国家领导人。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抛出了秘密报告,对斯大林践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做法进行了揭露和抨击。苏联对于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整个世界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在如何评价斯大林的问题上,中国有着不同的看法。中国认为斯大林虽然犯有严重错误,但其成绩和贡献是主要的,他依然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因而反对全盘否定斯大林。中国还认为,由于斯大林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特殊地位,苏联在评价斯大林的问题上应该事先与中国协商,因而对苏联的做法表示不满。中苏在此问题上的分歧,成为两国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斯大林和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没有大力支持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而中国则有不同的做法。这在中苏两国的对越政策上可以看出来。在胡志明领导越盟军队与法国人作战时,斯大林没有支持前者。赫鲁晓夫继承了斯大林对待民族解放运动的政策,同样没有支持胡志明的抗美斗争。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对越南的民族解放运动进行了大力支持。1950年1月,中国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建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与后者建交的国家,带动了其他国家包括苏东国家对后者的承认,中国不仅在外交和道义上支持北越,还为其培训了大批军事人员,并提供了大量的援助,有力地促进了越南抗法和抗美战争的胜利。三、中苏关系恶化的国家内部因素

从国家内部因素的角度分析,中苏两国在建设模式、内政问题以及边界问题上的分歧是中苏关系恶化的重要因素。

(一)在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上的分歧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拥有特殊的地位。长期以来,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共产党以及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国家把苏联视为学习的榜样,把苏联模式视为唯一正确的模式进行效仿。苏联也对自己的模式充满信心,不仅把它视为不容置疑的正确模式,而且还要在全世界范围内予以推广。若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尝试不同于苏联的建设与发展模式,苏联通常是不以为然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中仅次于苏联的第二号社会主义大国,地位举足轻重。建国初期,中国百废待兴,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开始全面模仿苏联模式,经济社会发展非常迅速。195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探索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对于中国的探索尝试,苏联是不高兴的,把它看做不仅是对苏联模式的挑战,而且是对苏联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领导地位的挑战,1958年,为了迅速发展中国经济,开始推行和。苏联对这两个运动均持怀疑的态度,引起了的不满。有学者甚至认为,导致决心向莫斯科公开宣战的原因,就是苏联领导人对和的怀疑、蔑视和批评”。

(二)在炮击金门问题上的分歧

1958年8月,中国炮击金门,其目的是打击的决心和信心,相机收复金门和马祖,同时支持中东人民抗美救国的正义斗争,由于中国并未完全统一,炮击金门被中国领导人视为国共内战的延续,完全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因而事先并未与苏联进行协商。这使得苏联非常震惊。1950年2月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规定,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都应该事先进行协商。因而,在苏联看来,中国违背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规定,对中国的意图和政策开始持怀疑态度。而中国则认为炮击金门并非国际问题,无需协商。

(三)在中印边界冲突问题上的分歧

1950年代末,边界问题在中印关系中逐渐凸显。1959年,朗久冲突爆发。之后,中印关系不断恶化,1962年,中印之间爆发边界战争,以印度的失败而告终。在中印因边界问题而恶化的过程中,苏联基本上站在印度的立场上,支持印度对中国的领土要求,不仅给印度大量的贷款,而且在军事技术和装备上向印度提供大量援助,直接构成了对中国的敌对行为。1959年10月,赫鲁晓夫参加中国国庆十周年庆典时,声称中国为了一块不毛之地而与印度关系闹僵很不值得,暗示中国应该在边界问题上对印度作出让步。这种公然损害中国国家利

四、中苏关系恶化的决策者个人因素

从决策者个人的角度分析,中苏两国领导人的个人性格、观点和看法也是中苏关系恶化的重要因素。其中,和赫鲁晓夫对中苏关系的恶化有着相当深刻的影响。

对于中国的主权独立非常重视,对于任何危害中国主权的可能都非常敏感。在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事件上,出于捍卫中国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考虑,坚决拒绝了苏联的有关建议。毫不妥协的立场和态度使得赫鲁晓夫非常不快。后者认为,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援助,理应获得一些相应的回报。

赫鲁晓夫对中苏关系恶化应承担一定的责任。他不顾苏联外交部的反对,撕毁中苏签订的协议和合同,提前撤走苏联专家,逼迫中国提前还债,给中国经济建设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事实上,撤走苏联专家使苏联在经济上也受到了损失,因为中国给予苏联专家很高的薪酬和良好的物质待遇。以后的几年里,赫鲁晓夫“多次向中方提出重新派

综上所述,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是深刻的、复杂的。层次分析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苏关系、揭示其演变因素,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和良好的分析工具。在层次分析的视角下,国际系统、国家、决策者个人三个层次均发挥重要作用,从根本上决定了中苏关系的发展和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