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送瘟神》哲学思想

时间:2022-11-27 09:04:34

浅谈《送瘟神》哲学思想

摘要:所写诗词的字里行间均闪耀着马列主义与思想的真理光辉。笔者借由七律二首《送瘟神》说开去,分析这两首诗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加之笔者对其他诗词的理解,得出小结:诗词是一部反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诗,在这部史诗中,几乎每首诗词中都能反映对立统一规律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关键词:诗词;《送瘟神》;哲学思想;时代特色

“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同时又是举世瞩目的伟大诗人。”[1]他所写诗词的字里行间,到处闪耀着马列主义与思想的真理光辉,向世人展现着我国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光荣而艰巨的伟大历程。他的诗词,或波澜壮阔、恣意,或笔触细腻、朴实无华。无论何种风格,随处可见的是诗词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一、《送瘟神》作成的时代背景

读6月30日的《人民日报》后,得知余江县彻底消灭了血吸虫,思绪万千,彻夜难眠。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一,“绿水青山枉自多,华陀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其二,“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这两首诗于1958年7月1日挥笔写成,最早是刊登于1958年10月3日的《人民日报》。[1]解放前,血吸虫病在江南肆虐,患者多不治而亡。江西余江县是全国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国解放不久,在“”“三反五反”以及“肃反”取得胜利的基础上,于1955年发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余江人民积极响应,掀起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掀起消灭血吸虫病的群众运动。经过两年多的奋战,于1958年树起第一面消灭血吸虫病的红旗。6月30日的《人民日报》,详细报道了《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与《反复斗争,消灭血吸虫病》的社论。“看了这篇激动人心的报道,极为兴奋,心潮澎湃,夜不能寐。次日,恰好是党的37年诞辰。他面向临窗的旭日,乘兴写下了组诗《送瘟神》。”[2-3]当时的中国人民,在“全力以赴,力求上进,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鼓舞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中国人民实现了推翻一个旧中国的宏伟计划,更有建设一个新中国的坚强信心。而改造旧中国,正是建设新中国的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当年之所以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就是认定了消灭血吸虫、解放生产力是改造旧中国的迫在眉睫的历史任务!”[4]

二、《送瘟神》体现的哲学思想

(1)物质决定意识的辩证唯物论。血吸虫病是伤害极大且传染十分迅速的一种疫病。自从发出坚决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召后,经过两年的艰辛奋战,终于初见成效。当时,《人民日报》详细报道了余江县完全消灭血吸虫病的大好消息,高兴地写诗以表心情。正是由于有血吸虫病肆意横行与完全消灭血吸虫病这两个客观发生的事实,才诞生了这一组诗。首先描绘了灾区百姓长期遭遇深重灾难祸患的惨状,展现了老百姓为了战胜瘟神而排除各种险阻与坚强不屈的宝贵精神。后是歌颂人民与时代的新境界和新面貌。由此来看,七律二首《送瘟神》是在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写成的,又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这反映出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对立统一的唯物辩证法。从《送瘟神》的寓意可以看出:第一,在旧与新的关系方面,的诗词是除旧布新,破旧立新,“绿水青山枉自多”,纵有数不尽的绿树青山,也被血吸虫难的在旧社会,“春风杨柳万千条”到“瘟君”无所遁形的新社会,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二,在古与今的关系方面,的诗词是古为今用的楷模,借古励金,人间的华佗名医和天上的牛郎神仙长期以来对付不了的血吸虫,被新社会不怕艰难困苦、苦干实干的人民群众消灭反映了这一点。第三,在美与丑的关系方面,对真善美进行了赞颂,而针对假恶丑加以批判。第二首中,关于大自然的描绘诗句表明了大自然也因新时代的万千新气象和人们的辛勤劳作而与人为善,与第一首中旧中国血吸虫病肆虐时的惨状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3)人民群众缔造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历史究竟是谁创造的?早在1925年的《沁园春•长沙》一词中,就曾“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在《送瘟神》的第二首中诗人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诗人说“六亿神州尽舜尧”,这强调了劳动人民当家做主,才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其实,作者还凭借革命与建设的场面描绘来歌颂人民才是历史创造者的这一真理。第一首中的“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是由于余江县彻底消灭了血吸虫,才引起诗人浮想联翩的,所以这间接说明了我国在医疗卫生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第二首中的“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祖国的大好河山,是依据人民的意愿,通过亿万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而改变了面貌,出现了“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好景象。由此不难看出,诗词中体现出,人民老百姓是历史的缔造者,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真正创造者,亦是社会变革的核心推动力量。

三、小结:诗词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留下的几十首诗词,像庞大的编钟系列,记录着一段又一段千磨百折而又光辉灿烂的伟大历史,构成现代中国革命的史诗。由于的每一部作品均书写着他领导全国老百姓走过道路上的春风和煦与狂风暴雨的伟大历程,所以我们不能像鉴赏古诗那样去鉴赏诗词。它每一组宏伟的声音,均时时刻刻鞭策着我们每一位群众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而奋勇前进。“前期的诗词,大多数是在征途的战马背上吟哦,中期大多是在阳光熹微的江上或海上口占,而晚年时期大多是草就于风云变幻无常的旗舰舵盘上。因此,鉴赏的诗词,很有必要弄清楚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情怀,才能求得较深刻的理解。”民主革命时期,的诗词核心内容主要是关于人民解放战争的。比如,《占领南京》刚撰写完,就以电报形式直接发往前线,这首诗在当时极大地鼓舞了士气。20世纪60年代,面对帝修反联合掀起的反华大合唱,他撰写了七律《登庐山》《和郭沫若同志》《卜算子•咏梅》《冬云》与《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以及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等,这充分展现了人民群众不怕邪不怕压的无所畏惧的革命斗志。可见,多半个世纪以来,针对我国发生的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与经历的每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均能用华丽优美的诗词来描绘、赞美与评说。不管属于哪一种题材,他都能从革命的立场与历史的高度进行审视,在他的笔下,每一首格律诗词均变成了时代风云的载体与见证。综上,由七律二首《送瘟神》反映出的哲学思想以及对其他诗词的创作规律得出结论,诗词就是一部反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诗。每首诗词都有着它独特的时代背景,都是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和诗人心理的反映。而且,几乎每首诗词中都能反映对立统一规律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参考文献:

[1]臧克家.诗词鉴赏[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5.

[2]吴功正.诗词鉴赏[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作者:于潇珊 单位:中共德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