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邓小平同志言论内容和特色

时间:2022-10-26 03:41:17

试论邓小平同志言论内容和特色

【摘要】邓小平同志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同志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典范,1975年复出后,工作“准、稳、急、敢”,他的言论也体现了这一特点,本文对他工作中的言论进行了分析和概括。

【关键词】邓小平;1975年;言论;特色

1975年,在、等领导同志的支持下,邓小平主持了中央工作。邓小平一上任,就立即着手对军队、工业、国防、科研、党风等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进行整顿。这些整顿的内容集中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讲话中。以时间为序依次是:《军队要整顿》、《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当前钢铁工业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军队整顿的任务》、《关于国防工业企业的整顿》、《关于发展工业的几点意见》、《科研工作要走在前面》、《各方面都要整顿》等。整顿的结果是国内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但是,同志不能容忍邓小平系统地纠正“”的错误,在这一年年底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1976年4月,邓小平又一次被“打倒”。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恢复了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的出版说明中,对邓小平同志在1975年的言论内容是这样作总结的:“邓小平同志1975年的言论,反映了他在同‘’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中,狠抓各项工作的整顿,为促进安定团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所进行的巨大努力。”以往我们更多地关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而忽略了他在1975年最艰难的环境下进行的一系列整顿,这些整顿成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期实践;我们更多地关注邓小平的言论内容,而忽略了他的言论特色。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阅读邓小平在1975年的言论,会发现他虽然身处矛盾极为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但是意志坚定、思路清晰、言辞犀利。不回避矛盾,不推诿责任,直面困难,大义凛然。这些言论内容和言论特色,反映了邓小平当时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也是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中最值得圈点的部分。邓小平同志1975年的言论内容和特色可以概括为准、稳、急、敢四个字。“准”就是准确把脉国家重要领域的重大问题。从内容上讲,邓小平一开始主持工作,针对的就是国家重要领域的重大问题。虽然百业待整,但他还是找准了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如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军队、钢铁、铁路、党风等等,并对之进行了一系列整顿。显然,这绝不是他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建立在长期冷静观察和深刻思考的基础上,建立在对中国的现状进行了正确把握基础上的。邓小平同志对这些重要领域问题的准确把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形势不容乐观。“粮食产量按全国人口平均只有六百零九斤,储备量也不多,农民的收入就那么一点。”二是工业几近崩溃。“工业方面,那就确实值得引起严重注意。”三是军队中存在着“肿、散、骄、奢、惰”的现象,存在着“闹派性”的现象,存在着“纪律很差”的现象,影响了军队的形象和战斗力。四是党风存在“一部分人热衷于闹派性,在党内搞,在军队内部搞,到地方去也搞,造成了社会的混乱,影响了人心的稳定”的问题。五是科研方面存在着“科研队伍大大削弱了,接不上了”、“科研人员打派仗,不务正业,少务正业,搞科研的人很少”的现象。科学技术和教育落后:“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

“稳”就是稳妥处置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正因为邓小平同志对上述这些问题把握得“准”,所以他决心对之进行整顿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提出的整改措施也非常“稳”。对农业,邓小平同志在1975年9月27日、10月4日的农村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在整党的基础上挑选干部。一个大队,一个公社,一个县,选好了一、二把手,整个领导班子就带起来了。特别是要抓好县委一级,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县委可是重要啊!”对发展工业,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一是确立以农业为基础、为农业服务的思想。二是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扩大进出口。三是加强企业的科学研究工作。四是整顿企业管理秩序。五是抓好产品质量。六是恢复和健全规章制度。七是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对军队的整顿,邓小平同志认为“一个是要提高党性,消除派性;一个是要加强纪律性。”军队的整顿,就是要整“肿、散、骄、奢、惰”这五个字。对于科技人才,邓小平认为“要给有培养前途的科技人才创造条件,关心他们,支持他们,包括一些有怪脾气的人。首先要解决这些人的房子问题,家庭有困难也要帮助解决。”分析上述言论,我们会发现邓小平同志在被“打倒”的时候,他的思想并没有被“打倒”。他的内心其实时刻都在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时刻关注着国计民生,置之度外的也许是个人的荣辱。邓小平主持工作后进行的一系列整顿,既是他深思熟虑后迅速付诸行动的表现,也是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初实践。他没有回避矛盾,而是实事求是地找出了工业、农业、军队、科研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问题的症结,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顿措施。这和邓小平一贯的务实作风是相一致的。要是再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1975年的情况,我们会发现当时的中国人普遍存在着一种狂热,和狂热背后的焦虑感:一是同志年事已高,中国人也许都不愿面对这个现实,可这就是个现实;一是同志病重在床,已无法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这种心理上的狂热感和对社会现实的焦虑感是一种情绪源,释放着各种信息流,作用着人们的潜意识领域,传达着人们隐隐约约地意识到,但却找不到准确语言表达出来的社会情绪。这种社会情绪又成为人们内心里的一种内驱力,驱动着人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意识倾向性———对某个领导改变这种现实的渴望和期盼。这一时期,邓小平在困难面前、在复杂斗争面前以及在危难之时沉着、坚定、充满必胜信心的表现,给中国人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力量。他对工业、农业、军队、科技等所进行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整顿,也使人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希望,所以游行队伍中能打出“小平,您好!”的横幅,绝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众望所归。

“急”是急于改变混乱无序状态的焦虑和急迫。坦率地讲,邓小平此时的内心,也必是焦虑的。因为仔细研读他这一阶段的言论,会发现他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的语气里,透露的恰恰是一种掩盖不住的焦急。这种焦急是对党务、政务、军务无序和混乱状态的焦急,是急于把各项工作都纳入正常运转轨道的焦急,是对国家命运前途的焦急。这种焦急情绪与邓小平一贯的稳健冷静的行事风格和语言风格不一致,给人一种急匆匆的感觉。这可从他的谈话时的语气、句式、措辞等方面分析出来。例如,在语气和句式的选择上,邓小平用了一系列的反诘问句和感叹句,态度坚决,语气严厉,像一支支锋利的箭射向水面,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冲击波。“中国铁路工人是中国工人阶级最先进、最有组织的一部分。集中统一赞成不赞成?组织性纪律性赞成不赞成?必要的规章制度赞成不赞成?闹派性要不要反对?对闹派性的头头要不要调开?”“大学究竟起什么作用?培养什么人?有些大学只是中等技术学校水平,何必办成大学?科学院要把科技大学办好,选数理化好的高中毕业生入学,不照顾干部子弟。这样做要是犯错误,我首先检讨。这不是复旧!一点外语知识、数理化知识也没有,还攀什么高峰?中峰也不行,低峰还有问题。”“共产党员为什么怕?为什么不敢讲话?为什么不敢负责任?这样,难道自己就没有责任?写出来照着稿子念就没有错误?我看起码是文风不好。写出来的稿子都是照着报纸抄的,那不是八股?”在措辞上,邓小平用了一连串的肯定词汇,给人以不容置疑、必须照办的感觉,同时字里行间透出的是紧张、焦虑、急迫。例如:在讲到钢铁工业重点要解决四个问题时,邓小平强调“一、必须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二、必须坚决同派性作斗争。三、必须认真落实政策。四、必须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在谈到关于解决铁路问题、钢铁生产问题时,他再次强调“一、一定要建立敢字当头的领导班子。二、一定要坚持质量第一。三、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这些语气和措辞中透出的焦虑和急迫,似乎与他一贯沉稳持重型的风格不符。应该说,邓小平在风格上确实属于沉稳持重型的。他深沉、老炼、冷静、自信、有忍耐力、心理承受能力强;他的语言犀利,言简意赅,往往切中要害等等。但细想来这两者并不矛盾。而且,如果不这样的话,或者假设说他一出来主持工作就四平八稳,那既与当时的复杂环境是不相符合,也是失真的。这种急匆匆的焦虑和急迫,恰恰是他忧国忧民的真实写照。这种快刀斩乱麻的处理方式,显示了邓小平处事风格上的果断和坚毅,显示了他的魄力和主见,表达了他急于结束混乱的局面,快速发展经济的愿望。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果断地做出决策,没有犹豫不决,没有被闲言碎语所左右,他抢时间争取主动,力争在最快的时间内对各方面的工作都进行整顿,并使之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在邓小平的这些言辞里,既没有含糊其辞,也没有模棱两可;既没有用委婉式,也没有用渐进式,更没有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去说服大家。基本上都是指示性的、命令性的,措辞甚为严厉,不容置疑。因为1975年这个特殊年份和特别时期,邓小平面临形势的复杂性、紧迫性以及严峻性,是不容许他选择这些方式的。“敢”是敢于负责和敢当重任。

“敢”这个字最能体现邓小平言论的特色和处事的风格。短短的九篇文章,一年内的言论,体现“敢字当头”的地方就有许多处。例如“要敢字当头。对坚持闹派性的人,该调的就调,该批的就批,该斗的就斗,不能慢吞吞的,总是等待。”“要敢于负责,不要怕。错误难免,有错误应该批评,改了就好。”“领导班子要有威信,敢字当头,能很好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能很好地工作。”“一定要建立敢字当头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问题一定要抓紧解决,要找一些能够办事、敢于办事的同志负责……一、二把手敢字当头,就可以把队伍带起来。”“现在问题相当多,要解决,没有一股劲不行。要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这半年来,我讲了多次话,中心是讲敢字当头。”同时,邓小平同志也尖锐地批评了存在于许多领导干部思想上,存在于许多领域的“怕”字:例如“怕字当头,不干工作,小病大养,无病呻吟,这样的领导干部,索性请他好好休息,不然占着茅坑不拉屎怎么行”;“现在,在干部中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怕,不敢摸老虎屁股。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的领导,不能怕这怕那”;“有的人怕字当头,不敢办事,不敢讲话,怕讲错了挨批。”在以上“敢”和“怕”的言论的强烈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邓小平同志的性格中有一种威武不屈的气概。这是他敢于直言、敢说真话的大无畏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领导学认为:在复杂多变和艰难的社会环境中,一个有魅力的领导者往往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气概,有不怕吃苦的精神,有为实现远大的目标而不停地奋斗决心和信心,有顽强的意志,能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无所畏惧,知难而上,带领人们战胜困难和挫折,使人们由衷地产生一种敬佩感、信任感,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期盼,成为众望所归。邓小平同志的言行堪称是对领导学的一种丰富。无怪乎同志评价邓小平:“你呢,人家有点怕你,我送你两句话,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总之,邓小平同志1975年的言论内容和言论特色,可以概括为少幽默多严厉,少希望多要求,少商量多命令。邓小平同志的言论特色一贯是简明扼要,准确精辟、掷地有声。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在复杂的环境里,邓小平的语言也不乏生动性和形象性,显示了他举重若轻的自信。比如:“如果有了山头,一定要去掉,要把山头平一平,把干部交流一下,不要挤到一堆”;“有个“老大难”单位,过去就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后来下了决心,管你是谁,六十岁的老虎屁股也好,四十岁的老虎屁股也好,二三十岁的老虎屁股也好,都得摸。一摸,就见效了”;“党员要按照党的章程办事,遵守党的纪律,不能搞宗派主义,树山头、垒山头、或者站到这个山头、那个山头。如果这样,党就分裂了,就没有战斗力了。”这是他豁达大度、幽默性格的一种表现,遗憾的是少了点,那是因为1975年这个严峻、动荡和复杂的环境所致。

如果说邓小平同志1977年以后的言论,主要是在和平与发展的环境中发表的话,那么,他在1975年的言论,则是在严峻、动荡、复杂的环境中发表的,因此无论是言论内容还是言论特色,都打上了他起伏人生历程中的鲜明烙印,彰显了他的领导能力和领导魅力,因此显得尤其难能可贵。而且如果把邓小平1975年的言论内容特色与1978年以后的言论内容特色相比较,会发现前者有一种力挽狂澜的急迫和勇气,后者有一种大局已定的明朗和自信。

作者:姜雨函 单位:平顶山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