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同志的人民教师观诠释

时间:2022-05-06 09:28:00

邓小平同志的人民教师观诠释

摘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邓小平从这样一个战略高度,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的关健作用;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鼓励更多的人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邓小平的人民教师观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健词:邓小平尊师重教教师地位教师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邓小平从这样一个战略高度,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强调尊师重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杜会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的关键作用

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现代学校系统中,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教师是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关键力量。但是这一基本认识却来之不易。元代统治者把各界人士分为九等:一等为官,二等为吏,三等为僧,四等为道,五等为医,六等为工,七等为猎,八等为民,九等为儒,十等为丐。知识分子,包括教师,教师的地位仅仅比乞丐高一点,为老九。“”中以阶级斗争为儒,十等为丐。知识分子,包括教师,教师的地位仅仅比乞丐高一点,为老九。“”中以阶级斗争为纲,斗争的对象就是地富反坏右叛徒走资派,还有知识分子。知识分子要接受工农兵再教育,要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老九的地位如此卑贱低下,因而在老九前面又加了一个“臭”字,称“臭老九”。在经历十年“”浩劫之后,全党全国人民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拨乱反正,正本清源,重新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度来认识教师的地位作用和尊师重教的重要性。二十年前,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从一九七七年到一九八二年五年间,邓小平同志在各种场合谈教师和有关政策问题多达四十余次,这充分反映了尊师重教在他老人家亲自设计的现代化宏伟蓝图中的重要位置。

尊师重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在十年动乱结束后百废待兴的历史时刻,邓小平同志把振兴科学和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他深刻指出:“我们的教师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本身就是一种成就,就是对国家做贡献。”为了使学校教育尽快走上正规,为了解脱广大教师的精神枷锁,调动他们教书育人的积极性,邓小平同志首先选择推翻“两个估计”作为拨乱反正和解放思想的突破口,为全国教育界数以万计冤假错案平反,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使全党全社会对教师在现代化建设中重要作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邓小平同志一贯主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九七七年五月,邓小平对中央两位同志讲:“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是劳动者。”他认为知识分子包括教师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现代化建设中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力量。

二、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鼓励更多的人终身从事教育事业

尊师重教,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还要切实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面对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物质生活待遇偏低,与他们付出的劳动很不相称的状况,邓小平同志多次指示要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要求各级领导要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当好教育的后勤部长。要认真解决教师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住房和医疗保健等问题。他强调:“我们不论怎么困难,也要提高教师的待遇。”“知识分子的待遇太低,这个问题无论如何要解决。”邓小平主张对教师实行奖励制度。

他指出:“对于优秀教育工作者,应该大张旗鼓地予以表扬和奖励。”邓小平同志关于尊重教师,关心教师和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的一系列指示,推动了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促进了教师地位和待遇的提高。1985年我国规定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下决心,采取重大政策和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大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努力使教师成为最受尊重的职业。"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政策”。《教师法》这些具体规定,体现了国家和人民的意愿,它为尊师重教,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邓小平同志提倡尊师重教的同时,十分关心和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是振兴我国教育的希望所在。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战线任务愈来愈重,各级教育部门不能不努力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要研究如何提高教师水平”,“要提高教师水平,包括政治思想水平、业务工作能力以及改进作风等。”他主张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把师资培训列入规划,列入任务。他说:“要请一些好的教师当教师的教师,大学教师要帮助中学教师提高水平。”“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比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各种训练班、进修班,编印教学参考资料等,大力培训师资。1977年9月,邓小平同教育部负责人谈到教育质量问题时提出,要办好师范大学,要关心地方师范院校的建设。他说:“师范大学要办好,省、市管的师范院校,教育部也要经常派人去检查。不办好师范教育,教师就没有来源。”在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我国师范教育和师资培训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邓小平的人民教师观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关于尊重教师、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诸多论述,在实践中产生了重要作用和影响。在邓小平教育理论指导下,全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人民教师地位和政治思想业务素质逐步提高,尊师重教的大气候已经形成,教师这一职业即将成为社会上最受人尊敬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