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领导用人艺术

时间:2022-05-08 03:07:00

新时期领导用人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积淀的丰厚智慧和精华,是当代领导艺术宝贵的资源库。在领导艺术中,用人艺术是领导干部必不可少的,是领导干部选人、用人,做事、成事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用人思想精髓,结合今天的实际解读领导用人艺术,对于开拓创新当代领导工作大有裨益。以史为鉴,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对待人才应该有以下几种态度。

“慧眼识才,德才兼备”。选贤任能和德才兼备是识别人才、选择人才的标准和方法,其前提条件必须是以慧眼识才。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现代的领导者要善于发现、挖掘人才,努力成为新时代的“伯乐”。选拔人才应不拘一格,不能只看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学历高低等等,要看他是否“德才兼备”——既要注重人的品质,又要注重入的才能。诸葛亮的用人之道便是选德才兼备的人才,如他所言“夫柱以直木为坚,辅以直士为贤”。对现代社会来讲,拥有高尚品德和真才实学的人,同样是当今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对象。选拔人才,“德”字当先。可德也有难识别的时候。古人云“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又如论语)中提到的“巧言令色,鲜矣仁”。古代政治家也十分重视人才的“德”。如诸葛亮总结的八条衡量人才的标准:“夫为将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忌能;三日信谗好俊;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日犹豫不自决;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自私;八曰狡言而不以礼。”这八条大多和“德”有关。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应善于通过点滴积累,辨别人才,把真正有才华、道德素质好,有着强烈事业心、责任感的人用到合适的岗位上来。

“知人善用,人尽其才”。选用人才贵在选贤知人,善任其能。一是用人之长,敢于用人。诸葛亮就深谙此道。例如三国时期的邓芝、董允,能言善辩,机智过人,颇有“智将”之能,诸葛亮就让他们做说客,出使东吴,以修盟好姜维,兼有“智将”、“仁将”、“猛将”之长,恪尽职守,思虑精密,又通晓军事,诸葛亮就委以中监军、征西将军等重职。事实证明,诸葛亮善用智者,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方能在长期的两阵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二是巧用其“短”,不拘小节。人与人的短处和长处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许多短处之中蕴藏着过人之处。有人性格倔强、固执己见,但他同时必然颇有主见,不会随波逐流;有入办事缓慢,但他处理问题往往井井有条;有人性格不合群,但也有可能标新立异。清人顾嗣协写过这样一首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首诗生动地说明了人才使用贵在量才而用、用当其才的道理。三是人尽其才。优秀的领导者还应在选才、用才时遵循“择优上岗”的原则,即将最优秀的人安排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去,让适合的人走到台前,担任重要角色;否则就会优劣不分,导致庸才的出现。“海纳百川,容才雅量”。用才不易,容才更难。古人云“泰山不拒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源;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一个优秀的领导,既是带路人,更是凝聚人心、运筹帷幄之人,因此,必须注重心理素质的修养,要有容才之量。三国时曹操手下的能人杨修,足智多谋,是个敢于指出曹操缺点的人,但曹操心胸狭窄,妒忌杨修的出色才能,想方设法除之而后快。战国时赵国的蔺相如面对大将廉颇的百般刁难,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宽容大度,以礼相待,最终廉颇负荆请罪,换来了“将相和”。以史为鉴,容才雅量就是要“容人之过、客人之短、容人之长、容人之异”。

“容人之过”就是要在不失原则的情况下,充分分析人才的失误和不足,分清大节与小节、主观与客观、偶然与必然,给人才提供成长的机会;“容人之短”就是要善于理解和容忍人才的缺点和短处,只要缺点不影响工作便大胆委任,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和提示;“容人之长”就是敢于培养和重用有可能超过自己的人才,要允许下级比上级强,并且为上者要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容人之异”就是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广纳善议,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循循善诱,育才有方”。当今社会人才培养愈来愈显得重要。三国时期的刘备虽在“任人唯贤、用人不疑、礼贤下士”等方面为后人称颂,但其感情用事,重用老人、旧部的弱点,直接致使后备人才力量薄弱,每逢征战总是老将挂帅,最后导致“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局面。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但要知人善用,尊重人才,更应注意人才的培育工程。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机制,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人才的培训力度,全方位提高整体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成功建设人力资本梯队,推动各项事业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