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学学习心理愉悦锻炼

时间:2022-05-13 10:39:00

经济数学学习心理愉悦锻炼

一、心理愉悦是产生兴趣的土壤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对“影视歌”明星的追崇,可以达到如痴如呆的地步;而很多中老年朋友对京剧和地方戏剧的喜爱,也可以达到如醉如迷的境地。他们追崇之后便是学习和模仿,喜爱之余便是情不自禁地哼唱。尽管追崇和喜爱的“对象”不尽相同,但原因都是“对象”引起他们的心理愉悦,从而使这些人对追崇与喜爱的“对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此类似,学生在某一学科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以断定其在心理上对该学科存有喜欢与偏爱,因而在行动上显示出执着,在思维上就表现出快捷和感悟。学生心理上的这种愉悦感,直接激发了他们的热情,促使他们发现自我与认识自我,进而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从而对某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则心理愉悦应是产生兴趣的土壤。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原因是多方面的。前苏联的苏霍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心理学中,兴趣可分为个性化兴趣与情绪性兴趣,属个性心理倾向范畴的兴趣为个性化兴趣,例如,对某学科的兴趣,即属于此;情绪性兴趣是属心理过程范畴的兴趣,例如,上课时很有兴趣地听课,就属于此。“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部分,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1]。因此,兴趣不仅能够诱发学生学习的内趋力,而且能够催发其智能的发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其学习动机,增强其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都会起到促进作用。有鉴于此,要把学生的经济数学学习水平提高,首先应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经济数学的动机。有鉴于此,引起学生心理愉悦这个因素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经济数学是高等财经院校中很重要的基础课,少数学生对经济数学望而生厌,望而却步,有的甚至发展到消极厌学,“离教现象”较为严重。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认知能力的基础不同,对学科的兴趣程度不同,以及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知识合理运用能力上的差异,一个班里不免会存在对经济数学怀有恐惧心理的学生。他们其实并不是生来就害怕数学,其中较多的可能是在某一阶段,当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时候,不但没有得到家长、教师必要的鼓励,相反却受到较多的批评指责,这使得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损伤,因而对自己在数学方面的能力不抱任何希望;另一方面也存在学生自身对不同学科见效快慢的急功近利思想因素。“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后天形成的,它是努力的结果,只要你尽力,你就能得到一定的收获,就会产生自我有效感,增强自信心,就会产生一定的兴趣。”[2]

部分学生对经济数学畏难恐惧,少有兴趣或不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忽视学生心理愉悦这个因素存在一定的关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仔细观察学生的兴趣情况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科。进一步研究发现,“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原因,而学习成功也是导致兴趣的原因,它们是一种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3]兴趣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去获取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学习时如果没有愉悦心理,就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那么,经济数学知识的学习,课堂听课便成了没有办法下的被动接受。无庸讳言,结果一定是对经济数学学习的消极厌弃。“心理愉悦却与兴趣是息息相关的”。[4]

古人云:“学至于乐,则自不能已,故进也。”意思是说,治学到了产生浓厚兴趣的意境,就会乐此不疲,勤学不辍,学业就会长进。为此,作为经济数学课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愉悦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为值得我们认真去探索。学生学习中的心理愉悦因素,可以来源于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可以来自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良好亲切的印象,也可以是某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吸引,还可以是偶尔的机缘使学生自我发现而产生兴奋、冲动总之,从心理愉悦因素的产生和经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来看,经济数学任课教师培养学生学习的愉悦心理是大有空间可作为的。

二、努力培养学生的心理愉悦情绪

1.教师应运用语言调动及自身形象引起学生心理愉悦

学校让学生接触最多的地方是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对于高等财经本科院校而言,学生在四年培养过程中,多数时间是在课堂进行的。高等财经院校各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基本上要占去全部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二。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摄取知识、掌握技能的双边任务,主要靠课堂上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来完成。由此可见,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特殊的交往活动,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中既存在认知信息的传递和加工,也存在情感信息的交流和体验,是情知相依、共存的过程”。[4]

因此,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直接影响学生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对相应学科产生心理愉悦的过程。不难设想,一堂不负责任、不讲究效果、不求上进、不修言行的课堂教学不但不能引起学生学习时的愉悦情绪,而且还可能把原有的一点学习激情消磨得一干二净。所以,教师只要在理念和态度上认识到教学工作的地位与作用,认真地准备好每一节课,做到“胸有全书”,厚积而薄发,客观上就都起到了引起学生心理愉悦以增强听课效果的作用。在经济数学教学中,任课教师应尽可能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反复推敲重点和难点,精心挑选教学素材,分析教学对象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学习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融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及在现实世界运用的广泛性于教学,用科学准确的语言,轻松自然的情调,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调动愉悦情绪;尽量把书本知识与学生学习需要结合起来,从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入手,让知识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揭示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和科学性。“引导学生在感受中认识,在认识中理解,在理解中升华,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5]

由于有了被激起的愉悦情绪与求知欲,学生自然会萌生出对经济数学学科的浓厚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不仅喜欢课堂,而且也会喜欢教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学生把学习经济数学看成是愉快的而不是苦涩乏味的事,开始主动地追求知识,这时教师就可以在一个个的教学环节中,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可见,在经济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经济数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愉悦情绪不但不能视为是可有可无的,而且应该在备课和授课等环节中有意识地予以重视。

培养学生的心理愉悦情绪,除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语言调动外,任课教师本身的形象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不是其外部形态的表体,而是由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风格、课外风范和外表形象所组成。如果教师在上述诸方面都比较完美,学生就会在完美中产生一种心理愉悦。如果其中出现某些方面的欠缺,学生就会在失望中暗生出缕缕沮丧。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教态严谨,品行高尚,热忱负责,举止得体,功深艺精,把课教到学生心中,精心上好每一堂课,教学风格又轻松自然,富有情趣,而在课外和学生相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对学生是满腔热情满腔爱,把心贴在学生身上,即使这个教师的外表形象存有缺陷,也抹不去他在学生心目中的辉煌。教师的这种平易亲切在学生心理上造成的愉悦亲近感,有时甚至会导致学生把这个教师的某些不修边幅的行为视为一种风度。这说明学生从教师那里所接受到的不仅是知识,而且还有教师作为师长与之相处中那颗坦荡真诚的心。在这坦诚的心灵交流中,学生产生了平等亲切的心理愉悦。并由人及“科”,对这位教师所任教的课程产生兴趣,产生偏爱,学习就能更加积极主动。从而更加信赖老师,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因此,经济数学任科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精心准备每一节课,重视课堂上师生的情感交流,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经济数学知识和学习过程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习经济数学成为一种乐趣。不过,教师的课外风范更应该注意和学生心灵的交流:如果一个教师和蔼而不可亲,平易却不近人,那么,他留给学生的只能是个偶像;如果学生对教师只有敬畏而缺乏平等亲切,则对教师所授的学科充其量为“例行公事”式的知识传授与接受,而很难产生出轻松愉悦的冲动。

2.启迪学生自我价值的发现,激发其心理愉悦

教师的语言调动、自身形象是引起学生心理愉悦的外部原因;能够引起学生心理愉悦,进而产生学习兴趣的内部因素是学生本身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意识。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崇高的人生追求。但在行为上,他们又表现出两面性:一方面自我意识十分强烈,他们时时在寻觅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和位置,崇尚独立,处处想张扬个性,希望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创造性,以追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另一方面,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又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针对这些情况,有经验的经济数学任课教师能充分理解和善待,他不会去训斥学生,更不会去讥笑学生。他能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引导同学提高对专业的认识与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好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风。这样的教师善于利用一次课堂提问或是一道作业的讲评,充分肯定学生的成功或独到之处。这不仅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更为重要的是启迪学生自我价值的发现。而对于那些平时默默无声的学生,这样的教师又会像在夜空中发现星辰那样去努力发掘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对某些学生的一次小小的表扬或勉励,有时产生的心理愉悦,在学生心灵深处引起的不仅仅是一次震撼——震掉的是自卑和畏难,激起的是自信和自强。其作用,有时会影响这个学生的一生。不少成功人士在回忆事业成功的道路时,大都是从一次小小的激励中得到某种心理愉悦,进而产生兴趣而开始的。

在课堂教学管理中,为维护教学秩序,严肃课堂纪律,教师有时要制止或纠正一些违纪行为。教师在批评教育中能讲究艺术,能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采取幽默诙谐或含蓄的语言,让学生在愉悦的愧疚中感悟。像这种能给学生心理造成愉悦的批评,比起严厉斥责造成的心理逆反,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兴趣是学好经济数学知识的前提,心理愉悦是产生兴趣的土壤。“我们对自己所擅长的东西感兴趣。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很难对一种活动保持长久的兴趣,除非他在这种活动中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胜任力。”[6]经济数学任课教师应尽可能运用语言调动、自身形象的影响及学生自我意识启迪,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心理愉悦情绪,进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经济数学任课教师在进行这种探索时,应把不自觉的潜意识变成自觉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