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开发探索

时间:2022-11-28 03:48:58

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开发探索

[摘要]以应用型专业校企合作综合改革为契机,探讨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如何通过校企合作重构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提出企业案例引导基础理论的理论模块、模拟营销训练的实验模块、校内营销项目与企业营销项目并行的实践模块,多模块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基本课程架构。

[关键词]校企合作;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开发;课程改革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深化高校转型改革,落实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吉林医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参与了省教育厅应用型专业校企合作综合改革项目。作为地方医药类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主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营销人才。因此,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精神及较强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主要目标。学校与企业共同构建行之有效、针对性强的市场营销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参与学生校内外培养过程,可助力于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一、基于校企合作的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构建思路

学校与合作企业对原有的“理论+实验”传统课程模式进行改革,共同设计提出“理论模块(企业案例引导基础理论课程)+实验模块(模拟营销训练)+实践模块(校内营销项目实训+企业营销项目实践)”的多模块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1]。该架构根据行业需求,建立高校与企业资源的共享,通过企业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营销基础理论的学习,使理论学习更具有靶向性;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通过Simmar-keting软件模拟营销环境,学生通过营销决策及模拟市场结果形成理论知识内化,提升应用能力水平;并在课程中引入校内营销项目实训与企业营销项目实践,构建新的实践课程评价体系,强化对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使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综合素质。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开发内容

针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对医药市场营销学进行“理论教学案例化、实验教学竞赛化、实训实践项目化”的课程建设。1.理论教学案例化。理论课程部分,结合企业真实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采取能力导向案例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原有教材按学科理论体系构架教学内容体系的传统,按照岗位胜任力和实践操作规范需要,重构教学内容体系。2.实验教学竞赛化。课内实验教学通过竞赛式设计,结合Simmarketing软件,模拟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营销决策条件,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进行营销决策制定,并模拟市场结果。通过规则制定,引导不同小组间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实训实践项目化。结合学校招生就业部门每年引进企业进行的营销大赛进行校内营销实训,通过不同产品营销项目对学生进行营销策略制定实训。另外,通过校园内产品销售的真实销售过程,提高学生专业技能。通过合作企业的项目化实训将实际工作过程、职业活动的真实场景引入教学过程中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内容

1.参与企业营销实践。校企合作课程模式的建构,需要高校真正大胆地“走出去、引进来”,不断拓展思路[2],大胆探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同时也需要做到教师先行。高校教师通过不断参与企业营销实践,推动自身知识和能力的转换,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通过参与具体的项目,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学生培养的方向,从而更加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和方法。2.构建企业案例为基础的理论教学模块。高校课程组成员与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对合作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以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课程改革的切入点,明确构建符合营销人才能力培养要求的理论教学模块[3]。通过合作企业案例持续输入,动态更新教学案例,使学生知识能力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3.设计实验模块竞赛规则。通过Simmarketing软件模拟市场环境及市场变化,除了可以巩固理论知识点,链接现实的营销决策仿真实训,还可以通过竞赛规则的设计促进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多轮营销决策模拟及商战结果分析使学生体会商业决策的奥妙,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岗位胜任力。4.基于真实任务,开发实训实践项目。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部分学生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但对实践具有一定的兴趣。营销课程改革把学生和企业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强调学习的个性化、灵活性和实践性。要加大校企共建课程实践环节的力度,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系列制度和运行规定,通过实践项目设计及持续更新,使之既可用于企业员工的培训,又可用于学生营销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建设。实践环节通过合理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融合企业需求,开发系列个性化的实训项目。5.完善学生评价制度。促进市场营销专业与企业的结合,提营销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专业教师和行业教师的双重努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综合评价等方法,注重能力考核和企业考核,强化可持续发展性评价,引导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杜绝高分低能。“双导师”团队共同研究制订课程考核方案,考核内容由理论考核、任务训练考核和岗位培养考核等共同组成[4],将学生的态度、表现、成果纳入评价指标,创新设置成果展示和评优活动,如评选“优秀营销员”“优秀营销方案”等,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校企合作举措和机制

吉林医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于2017年参与了省教育厅应用型专业校企合作综合改革项目。由省教育厅搭建学校与企业合作平台,通过第三方教育机构协助高等院校与企业进行合作。第三方教育机构与多家医药企业有人员培训等合作,在培训过程中,可以进行企业真实案例的收集,同时对行业人才能力需求可进行深入了解,为院校的教学内容设计、案例教学提供素材。通过学校就业部门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营销大赛通过不同产品营销项目对学生进行营销策略制定实训,这与企业产品销售需求一致,通过校园内产品的真实销售过程,一方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增加企业产品销量,也可以为企业人才招聘提供参考。

五、结语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其长效运行的保障在于企业和学校的双赢结果,因此学校需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企业导师、案例资料等方面的支持。并且在学时、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有“应用型”或“双师型”教师为人才培养方向和质量提供保障,每学年要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2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企业人员充实教师队伍。解决了双赢机制和教师保障的问题,应用型课程改革才可能落到实处,真正促进人才的转型。

[参考文献]

[1]吕静.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传媒类专业校媒合作“一三一”育人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7(19):84-88.

[2]叶玉玲.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同济大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7(4):56-58.

[3]郭永春,杨忠,梁艳峰,等.校企合作工科专业知识体系的重构与实践研究[J].铸造技术,2017,38(8):1978-1981.

[4]夏睦群.对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2):13-14.

作者:付非 钟越 冯波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