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图形品牌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时间:2022-09-24 09:59:32

动态图形品牌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一、品牌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品牌设计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通过调研发现,品牌设计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国内一些高校仍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平台、设备、教材、团队建设等方面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环境较差,跟不上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研究的发展。二是教师对新媒体、新技术、市场需求等方面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对互联网技术引入到品牌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意识不足,课程定位不准确;教学中多采用课堂教案为主要导向的方法,过于依赖PPT的教学形式,不能结合品牌设计课程特点灵活应用新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教学的方法、手段较为单一,缺乏跨专业、跨学科的协作意识和与市场的互动交流与衔接。三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新技术的了解与掌握不足,缺乏利用新技术制作动态图形的能力和融入品牌设计课程中的意识,大多数同学只是被动地接受品牌设计理论知识,不能把新技术应用到课程学习中来,设计上还停留在二维、静态的表现形式上;另外,学习主动性差,实践设计应用能力不高,特别是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与处理能力不足等。因此,“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品牌设计课程教学应当积极寻求变革,传统的品牌设计理念和方式已经很难再满足当前发展的要求,在进行品牌设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具有动态思维能力和协调能力的综合设计性人才才能够更好地在“互联网+”时代中立足。

二、品牌设计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对品牌推广形态的挑战。标准化的字体、图形与色彩是品牌传播的重要要素,限于技术的原因,传统品牌的形象传播主要以平面化、静态的方式呈现为主。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媒介不断挑战设计表现形式的同时也不断拓展其外延,新媒介、新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人们对传统设计表达形式的认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报纸、杂志、画册等传统纸质媒体已经失去了优势,并逐渐被边缘化,[2]信息的传播载体逐渐从纸质媒介转向数字媒介,传播的形式、形态也逐渐由传统媒体的平面、静态方向向立体、动态方向发展,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移动客户终端(APP)等新形态不断涌现对品牌的设计、表现、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各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各大品牌为迎合多媒体时代的需求,纷纷调整品牌战略,相继将品牌与数字媒体相结合,对所要传播的信息进行整合,在满足时展及消费者的需要的前提下,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在品牌信息传播途径与方式上大做文章,将数字媒体技术融合到品牌传播中来,逐渐打破“静”的束缚,注重“动”的变化,视觉图形表现与传播上也逐渐由平面化、静态化转向动态化、综合化方向,打造独具一格品牌形象,试图更有效地传达企业的价值和形象,使企业的品牌具有更为强大的延展优势和发展空间。(二)对大数据处理能力的挑战。“互联网+”与大数据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过去品牌设计所需数据都是通过市场调查获取,涉及面广、过程复杂、工作量大、时间周期长、归纳总结困难,且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品牌设计师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这不仅增加了设计师的工作量,还对设计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当前品牌设计师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数据整合,过程变得非常简单方便,不但节约了时间,在效率和信息的准确性也大幅度提高,同时还能够随时关注到市场评价、销售情况、产品优缺点等方面数据的时时变化发展。新形势下,就要求设计师具备“互联网+”思维和能利用新技术处理大数据的能力,无法借助大数据技术开展设计工作的品牌设计师,往往事倍功半。(三)对设计表现手法创新的挑战。企业在日常的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发现,传统图形设计方式、表现手法及传播的媒介载体落后、形式单一、传播渠道窄,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缺乏互动性交流,无法满足当前品牌设计的要求,人们不能通过相关媒介载体第一时间体验到产品的特性。当前,品牌设计应当更多地考虑公众的参与和公众的体验,注重品牌、产品与人的互动性。动态图形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在图形设计基础之上,融合了数字媒体的技术,与影像、动画、电影等各种表现形式及艺术风格混合应用,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好的动态图形可以做到互动性、参与性与动态性一脉相承。随着数字图形、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人工智能技术(AI)等新的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涌现,把技术应用到图形设计中实现品牌传播的动态展示,促进公众的参与和公众的体验,实现品牌、产品与人的互动性。从发展趋势来看,运用创新思维创造形式多样,包容性、互动性、体验性强的设计人才是当前企业品牌建立与打造所急需的。

三、动态图形融入品牌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新时代的品牌形象传播已经不是一个单纯静止的符号图形,设计不能停留在对静态图形形式美感的追求,而应注重于从二维向多维空间扩展,由静态向动态延伸,由单向传播向联觉传递演进的系统性工程。Surface工作室负责人马库斯主张设计要与传统决裂,以全新的信息采集、分析过程获得奇妙的灵感和表达方式;设计中要精于传统媒介、电子技术和网络多媒体等各种技术手段的合理应用,将抽象的不可视的信息内容转化成为动态可视图像。在标志设计中要遵从数字世界的运行规律,标志应打破传统视觉思维及表现手段,标志设计要符合网络世界互动的本质特征。[3]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品牌设计课程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显现出明显的不足,品牌设计课程教学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新的教学理念,将动态图形导入品牌设计课程教学,才能符合时代,满足当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打造知名品牌。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互联网+”背景下动态图形融入品牌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论述。(一)革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动态图形创新与应用意识。标志是企业及其产品的理念、文化、功能、特征、个性的直接呈现,也是企业和产品品牌建立及品牌效应形成的重要载体,在企业信息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品牌设计要以消费者为中心,满足其当前消费的多元需求基础上,注重交流互动,在标志图形设计中必须融入动态性的设计理念,提升品牌形象传播中图形的动态演绎水平。[4]动态性、体验性设计理念使品牌形象在新的媒介环境中能够更准确、快速地传播,同时使不同品牌之间的个性更加凸显,有效地规避了品牌设计的同质化。从当前形势和消费者的角度进行分析,传媒有计划、无休止的宣传对于消费者具有深远的影响,从市场对产品或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都强调了品牌标志识别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产品或者企业在传播和营销中没有“特色”不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则该产品或企业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失败的产品或企业,相应就不能建立自己的品牌和品牌效应。品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地结合“互联网+”背景下对于多元化与体验性的要求,在标志设计中应融入更多动态性的设计理念,提升品牌标志动态图形设计及动态演绎的水平,这样的设计才能真正体现出体验的理念,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又符合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使其在新的媒介和新的环境中能够有新的涵义和特征,这样品牌之间的差异化也将变得更加明显。另外,品牌差异化的实现,既满足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展示平台开放性的要求,也符合了消费者需求多样性的需要。品牌设计的动态表达,能调动观者积极参与到图形信息解读中来,使其通过对动态化图形信息获得的感受同自己的视觉经验相关联,达到企业文化传播和品牌打造目的。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新技术、新理念还不能第一时间融入到教学中,师生对动态图形创新与应用的意识还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技术与思维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动态图形与品牌设计的关联性及其对品牌传播和塑造的重要性,让学生形成对品牌设计与动态图形的关联性的正确认识,并主动地应用于实际设计中。(二)需求导向,加强动态图形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品牌设计的特殊性比较明显,这种特殊性更多体现在对动态图形设计的要求上。对于图形的动态设计部分内容,应当保持高度的重视,尤其是在设计的安排上,应当予以更加全面的考虑。比如,设计时的动态图形内容既要从品牌设计专业的特殊性角度出发,又要从品牌设计的设计需要出发,将二者有机结合。以品牌推广过程的内容学习为例,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处于对动态图形设计的考虑,可以将网络传播以及网络销售推广平台引入到教学当中。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时展的产物,它的出现和应用,改变了人们对计算机技术使用的认识。以往,计算机技术在对复杂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可视化和实时交互的目标实现非常困难。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这些目标,还可以实现虚拟图像与真实环境的和谐改造。当前,各行业都十分重视基于新媒体、新技术下平台的建设打造,这种平台具有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和动态展示功能,利于企业、产品信息的与消费者接收。近年来,淮安地方企业对能熟练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品牌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如表1所示。因此,这就要求品牌设计教学必须立足于市场的需要,紧跟时展步伐,在教学过程中,导入科技变革对社会经济文化,对大众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带来的影响,强调新技术在品牌形象设计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明白数字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之间的关系。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技术应用课程及动态图形设计及应用的课程,确保学生通过相关技巧、方法的学习能达到社会对品牌设计人才的需求。网络平台是现在品牌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品牌形象网络传播内容的空间是网络,是一种集合了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在内的一种传播形式,具有用户的主观性和播放的强制性双重属性特点。[5]针对品牌形象的网络传播,必须要让学生了解其多感知性、交互性、构想性,而这些特征也真正体现了动态图形展示设计中关于交互性的要求,消费者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其中,改变以往对品牌认知范围不广的现状。此外,品牌形象网络传播的设计,在空间处理上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以此实现对真实环境的模拟,根据品牌需求构想不存在甚至矛盾的空间。(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教学。在传统品牌设计课程教学中,一般先理论讲解,然后针对知识点进行练习,最后按照要求后完成综合作业,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互联网+”思维引导下,可通过互动教学法来传授课程教学内容,强调师生的互动性。互动教学法涉及到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如角色扮演、模拟教学、游戏教学、合作讨论等。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老师在理论讲解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调研、查阅资料完成作业,并在班级中汇报对于问题的解决情况,并要求班级其他同学针对同学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之后由授课教师进行综合分析与点评,老师需在肯定鼓励的基础上,指出仍存在的问题、不足及下一步如何完善的方法与途径。在对学生点评过程中还需结合案列教学法逐步引导学生对课程前沿理论内容、技术手段的了解、认知与掌握,通过理论的学习,技术工具的掌握,设计实践的探索完成课程作业,如图1。在上述环节的教学中,还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具有实践和探讨性的案例,否则将会失去实践探讨的意义。如选择一些品牌设计失败例子提供给学生讨论。在讨论时要求结合“互联网+”背景下品牌设计的属性、特点,分析其失败原因,并提出改进性意见。同时,鼓励学生课下多去实习、兼职,多跟社会接触。因为开始他们不知道自己想去做什么,只有做了才知道适合什么。学生做完之后就大受鼓舞,用不同线索的视角反观设计是很必要的。[6]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纷纷开动自己的脑筋,能够更加有助于他们多角度理解主题,避免片面、主观。图形的设计是保证品牌设计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导入头脑风暴与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采用此方法不但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培养其创意思维能力和团队协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更易于掌握和运用。另外,此方法能全面记录下了设计者的整个思维发散过程,又有效地减少在动态图形设计中漫无目的地寻找灵感而导致的时间浪费。特别是既避免了因思维发散太开而偏离主题,又避免了思维局限和思维足势的束缚,使创意思维始终围绕设计主题展开,以此得到更加准确有效设计结果。[7]图形设计结束后,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和相关载体将图形动态化,就完成了整个教学。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心理素质、合作能力、设计能力等,有了这些能力作为支撑,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思维将会得到大大的拓展,从而设计出更多具有个性、具有创意的作品。

综上,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产业竞争的模式,“互联网+”模式为各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为了更好适应新的产业发展需求,各企业纷纷以“互联网+”为依托,巧借新媒体,有序推进企业品牌建设和品牌传播形式。于此,给品牌设计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适应时展需要,高校品牌设计课程教学应依托新媒体技术,导入动态图形创新设计与应用的内容。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生动态图形的创意设计和应用意识培养的同时还要增加动态图形设计在品牌设计课程中的课时比例。在教学形式与方法上,采用互动教学法、头脑风暴与思维导图等多样化的动态图形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教学,以此来应对“互联网+”对设计教育课程教学所带来的挑战。

作者:张光祥 单位: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