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傣族群服饰借鉴与现代设计研究

时间:2022-02-24 05:21:49

壮傣族群服饰借鉴与现代设计研究

【摘要】壮傣族群作为我国西南边陲的小众民族族群,其服饰文化融合了壮族、傣族、京族以及东南亚地域族群的服饰特点;对于壮傣族群的服饰文化特色以及服装构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可以为壮傣族群服饰文化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同时又能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必要的资料参考,汲取创新灵感。对壮傣族群服饰展开借鉴研究与设计应用,能够提升现代设计的行业价值,又能推动壮傣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服饰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代表,增强全国对小众族群的身份认同和文化理解。

【关键词】壮傣族群服饰;服饰借鉴;现代设计

壮傣族群是坐落分散在广西龙州县的少数民族聚居群体,该少数民族是壮族与布傣族集合聚居所形成的族群,是壮族众多支系中的一个小型分支。壮傣族群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之地,在古时隶属于百越,历史悠久,经历了众多朝代更迭,自古以来也归属过中、越、法、泰等国家管辖,辖制史与文化变迁呈现出了多种地域特色,融合了中国与东南亚色彩。一个族群、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区域的文化都具备着独特的传承特点与模式,这些特点与模式是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所经历的历史变迁、所形成的民族认知都息息相关。壮傣族群集聚规模小、影响范围小、地缘位置偏僻,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小众族群已经逐渐受到了文化部门以及研究学者的关注与推介,目前壮傣族群文化成为了当地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与旅游观光标志。壮傣族群在长期边陲生活中通过跟其他部落族群以及其他国家的交流影响中形成了独特的服饰文化,随着人口流转与部落发展,很多社会因素开始影响壮傣族群服饰要素,例如材料、图案、色彩等,服饰文化的边界出现了现代化漂移,推动了壮傣族群自身民族认同及与现代服饰文化碰撞的诉求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当地原住民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爱好者对于传统民族服饰具有购买需求,因此形成了对壮傣族群服饰现代设计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壮傣族群服饰文化起源、特点及审美来提出借鉴与应用建议。

一、壮傣族群服饰文化起源

生活在中越边境的龙州壮傣族群属于壮族的一个小型分支,其服饰与传统的壮族有着一衣带水的关联。龙州壮傣族群由于处于中国的西南边陲,与壮族主支族群相比,在历史演变中深受周边东南亚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影响,在生活习俗上与形成了同源异流、同根异枝的关联,尤其是越南岱族、侬族,与龙州壮傣族群相比较,除了日常服饰上有着近似度,在红白喜事等特殊场合的穿戴形式也基本保持着一致性。由此可见,龙州壮傣族群所拥有的服饰文化不仅仅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研究的主要素材,更是对东南亚与中国交接边陲区域整体民族服饰研究的有力展现。壮傣族服饰文化的起源脱离了时空与时代的局限,脱离了地域与地缘的局限,成为了区域与部落文化融合的典型表征。

二、壮傣族群服饰特点

从目前来看,壮傣族群服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以黑为美,以白为丧,材料天然,图案多样,下面分别进行分析。(一)以黑为美。在服饰主体颜色上,壮傣族群依循了壮族传统的服饰色彩选择习惯,同样形成了“以黑为美”的着装观念,自古时起壮傣族群的原住民们不论年纪不论性别,日常会穿戴自家制作的黑色头巾、裙袍以及布鞋,这也是与其族群地理气候相关,壮傣族所处位置是亚热带,气候较为炎热,黑色服饰可以防止皮肤被强烈的阳光所晒伤,适合亚热带季雨林气候。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与民族发展过程中,壮傣族群逐渐选择将黑色作为了本民族的服饰色彩标志,这也是整个壮族体系中统一的服饰特点,在中华各民族中形成了非常鲜明的服饰艺术特点。时至今日,以黑为美成为了壮傣族群对于服饰欣赏的一种典型审美观念,黑色服饰也成为了壮傣族群与其他民族区别的重要身份特征,是该族群显著的文化标志。黑色的传统民族服饰在穿着上更强调实用,在造型上更强调淳朴,服饰款型上美观大方,始终保持着壮傣族群具有特色的民族风格,向世人展示着风情韵味。(二)以白为丧。壮傣族群普遍认为黑色是喜庆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以及庆祝节日时会选择黑色服饰,而白色则是庄严肃穆的代表,在丧礼上会选择身着白色服饰,用以表达致哀情绪。壮傣族群中的老人逝世之后,同宗同族的血亲会头戴白色头巾、臂绕白纱参加丧葬。由此可见,黑色和白色这两种服饰色彩在壮傣族群的民族心理认同中是两种大相径庭的概念,包括汉族在内的很多民族在丧葬场合会选择黑色来制作挽联、臂纱,而壮傣族群则是将白色用作葬礼的主色。(三)材料天然。壮傣族群原住民会自己种植棉花,自己织造棉布、纺织纱巾,然后将布料浸泡在蓝靛水中进行浸泡染色,经过浆洗之后再进行二次蒸煮上色。所用染剂也均为天然材料制成,通常是用枫树、椿树等含有红色色素的树皮、红色的藤条以及动物血液混合制成,经过蒸煮之后,布料就会彻底染上黑色,在阳光下还会略微发出红光。为了确保布料表面色泽均匀、表面光滑,经过染色之后的布料还要多次反复进行敲打、曝晒以及浆洗,经过种种烦琐的步骤之后,布料才可以用于制衣。由此可见,制衣所用的布料在所有环节都使用的天然材料,确保健康与舒适,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四)图案多样。壮傣族群传统民族服饰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是图案,其类型多种多样,与民族自身的生产发展、宗教文化、民俗习惯有着密切关联,丰富多彩的服饰图案也令壮傣族群的服饰文化充满了地域风情与特色。常见的服饰图案包括以下几种:几何纹样、自然纹样、人物纹样、动植物纹样。其中最常用的是花朵造型和太阳纹样,壮傣族群人民喜爱将这两种样式缝制在胸襟部位。常见的图形构造包括以下几种:第一个是在几何纹样的基础上点缀植物图形,第二个是在动植物纹样的基础上点缀几何图形,第三个是以几何图形为基础进行分割、重组、变形,使图案整体层次感更加分明。

三、壮傣族群服饰形态

(一)头巾。壮傣族群较为重视头部装饰,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在头部通过包缠头巾进行装饰,起到遮阳和避寒的作用。男性头巾通常是由带有刺绣镶边的黑色巾帕包缠而成,刺绣或彩色布条缝制的镶边需要露出。女性头巾是将黑色巾帕翻折成棱形,用布条固定在头部,巾帕两侧自然垂挂到肩部。(二)衣着。壮傣男女老少的上衣造型较为统一,均穿葫芦形矮脚圆领的黑色上衣,纽扣通常是用布条制成的盘扣,衣侧左边用布条搓拧成一个圆形绳扣,衣侧右边缝制一个与绳扣相称的布绳头,穿着时将盘扣左右相扣可以避免衣襟敞开。男性下装通常为裤筒较为宽松的黑裤,女性下装通常是长筒黑裤外套一条百褶黑布裙。(三)饰品。壮傣男性配饰并不多,通常是用红布条作为腰带系在腰间,发挥松紧裤腰作用的同时也寓意着驱鬼辟邪。饰品通常为壮傣女性所佩戴,一般划分成为发饰与项圈两大类,未婚女性会在发髻上装饰头花,而已婚女性只能佩戴头钗。所有壮傣女性都拥有银项圈,项圈的形状被打造成为“双鱼对吻”的形态,鱼在壮傣族群文化中有吉祥美好的寓意,是壮族民族体系中拜鱼习俗的展现。可以说银项圈是壮傣妇女一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饰品,不论是婚嫁还是居家生活,在服饰搭配上双鱼形态的银项圈是必备之物。

四、壮傣族群服饰审美解析

服饰文化是展现一个民族生产实践发展到何种程度的有力佐证,服饰所折射出的是人们对自我认知以及审美认同的关照,服饰可以直观地揭露出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域的人群所蕴含的集体性创造力与审美感。从形体、功能与艺术三个方面可以对壮傣族群服饰展开如下的审美解析:(一)形体审美。服饰能够修饰人体形态,凸显体型美感,服饰是形体审美的载体,又依附于形体所存在,其要符合两个层面,一是需要满足人们形体构成的结构要素,二是要具备结构要素相关联的外部展现形式,也就是具有直观性的服饰样式。这种美感就是形体审美。壮傣族群服饰整体造型分成了四个部分,分别为头巾、矮脚圆领上衣、百褶裙与宽裤。上衣与裙装从整体造型来看像一座“塔”,百褶裙的折叠式剪裁方式让视觉量感扩增,服饰风格与壮傣族群的建筑外形遥相呼应,这正是民族服饰形体审美的标准所在。服饰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壮傣族群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因而将服饰风格保存下来,在整个族群发展过程中通过与其他民族、族群的交流与借鉴,在服饰形态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根本上并没有影响审美本质。(二)功能审美。服装设计不仅仅是通过服饰样式与面料来实现设计创新,更重要的是满足服饰功能需求,让服装可以发挥其除了美观之外的本质效用。服饰是依附人体机能的,因此一定会与人体日常行为及运动所产生的生理习惯相符合,服饰功能审美也成为了审美形态中的标准之一。服饰功能就是指实用性,能够发挥舒适性、护身性的作用,在日常中确保人体能够免遭寒冷、日晒、蚊虫等外界干扰。壮傣族群的传统服饰就充分发挥出装饰与实用具存的特色,尤其是妇女服饰,又款又长的黑色百褶裙美观大方,同时又可以将裙底翻卷到裙腰上形成包袱,日常可以用来盛放一些生活用品,在田间劳作时可以用于盛放豆类杂粮。这种功能审美展现出了壮傣族群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三)艺术审美。服装的艺术审美构成要素有很多,包括整体的服装线条、视觉体量、色彩统一性等。服装设计需要从衣服材质、色彩以及造型这三方面出发,通过分割、堆叠和重组等方式协调这三者之间的平衡来构织出服装艺术之美。从服装线条上看,壮傣族群服饰强调的是褶线美,以头巾和百褶裙为例,壮傣妇女的棱形头巾是由一整块黑布翻折而成,头巾两端自然下垂到肩部;裙装也是裁剪形成的百褶样式。褶线的美是充满了韵律与节奏美感的,在人体运动的过程中褶线会随着肢体动作而发生律动,这种流动线条的美是满足了视觉对动态流线的审美。从视觉体量上看,壮傣族群“塔状”的服装轮廓满足服饰审美对于人们视觉中枢所呼应的一种艺术感知,这种服装轮廓从视觉上增大了身体体量,增强了整体的威严感,也强化了几何形态下的审美层次。从服装色彩上看,壮傣族群以黑为美,用黑色作为民族服饰的重要色彩标志,这代表着色彩对于一个群体审美心理的重要影响。这种崇尚黑色的审美心理受长期的历史与地理环境因素影响,具有象征寓意也能够传达相应的民族情感。

五、壮傣族群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借鉴与应用

(一)服装样式的借鉴与设计应用。民族服饰的现代设计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表面,是需要灵活而深入地进行借鉴设计,这意味着仅仅随意地堆砌民族服饰元素、模仿服饰造型已经不再是成功的设计,难以形成良好的受众。对壮傣族群服装样式的借鉴与现代设计应当在服饰整体造型感协调的前提下,在局部进行纹样元素、色彩元素的添加,例如在衣领、衣襟、衣袖等位置按照传统服饰的样式改造设计,并点缀一些民族特色。在服装样式的设计上要考虑到着装人群的生活需求和审美差异,如果需求群体所向往的服饰风格是独特、奔放的,那么在设计时可以强调凸显图案纹样,选择在服装明显的位置上添加一些动物或几何纹样,如果需求群体所向往的服饰风格的柔美、自然的,则在设计时在衣袖、下摆等不显著的局部位置添加植物纹样。(二)面料色彩的借鉴与设计应用。壮傣族群以黑为美,崇尚黑色,这种色彩审美受到了少数民族偏僻的地理位置、闭塞的交通条件、落后的经济水平所影响,也受到了等级制度的影响,此外崇尚黑色也是源于壮傣族群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让这一地区的人们对蓝靛草心生崇敬之情。黑色与深蓝黑视觉上带来了庄严肃穆的感受,因此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也要继续借鉴和延续这种色彩崇拜,在设计时保留黑色的主色彩能够维持壮傣族群服饰的典雅庄重之感。在面料上,传统壮傣服饰是棉麻面料,由手工纺织而成,棉麻具有透气性、吸汗性的优点,同时也具有易缩水、易变形的缺点,因此在面料选择上要进行取舍,确保舒适性的同时也要增强衣物的耐穿性,更加贴合现代生活的需要。(三)制作工艺的借鉴与设计应用。壮傣传统服饰的制作过程中会综合运用到很多工艺手法,包括浆洗、刺绣、盘扣等,这些传统制衣方法巧妙而复杂,对现代设计是一种挑战,考验设计者的手工艺能力的同时又会耗费掉很多的工夫与精力。如果严格按照传统制衣方法去进行现代设计,会增加时间成本、人工成本,一方面不适合批量生产,另一方面服装售价会较为高昂,受众就更加小众,不适合普通个体进行购买。为了满足壮傣族群的购衣需求,满足对少数民族文化爱好者的兴趣,在设计中应当对制衣方式进行创新和改变,比如运用数码印染、机器刺绣等现代制衣方式。

六、结语

民族服饰是对当地民众心理认同以及社会文化的普遍反映,当民族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发生融合时,服饰文化与服饰表现形式也注入了现代设计的灵魂,对少数民族的未来服饰文明产生影响。通过分析研究可以看出,现代服装设计需要对壮傣族群的传统服饰文明进行借鉴,汲取到其中的审美元素与民族情感,同时又要辅之时代气息,由此可以推动壮傣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服饰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代表。

[参考文献]

[1]张元稳.广西龙州县金龙布傣人的多元认同及变迁[J]铜仁学院学报,2007.

[2]张永发.中国民族服饰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3]段然,刘晓刚.少数民族服饰元素在数字化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贵州民族研究,2016,(10):127-130.

[4]邓启耀.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服饰[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

作者:卢菁菁 杨莹 许斌 单位:1.广西大学艺术学院 2.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 3.南宁师范大学旅游与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