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扎染服装设计论文

时间:2022-05-15 04:01:08

数码扎染服装设计论文

一、扎染及其分布

1.扎染的源起

根据史书记载,扎染艺术最先出现的地方在中国,有研究者证实,亚洲很早就有关扎染工艺的书,瑞士人类学家AlfredBuhler认为,扎染工艺很有可能上在技术层面上发展的过程中,分别有好几个地方同时起源的,再经过不同的种族不断的进行着一些新的尝试,再改造,加上互相之间的交流,使得每个民族特色传至其他地区,并相互影响着。

2.扎染的分布

由于早期的扎染是由自然界许多的植物、矿物能对天然纤维着色,因此扎染分布很广,其中主要分布分别为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非洲的西非,尼日利亚,还有南美洲,秘鲁和中东古代的历史遗迹中均有发现扎染织物,传统扎染遍布全世界,因地方特色文化不一样,所创作的作品也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及其本土文化的特征,中国的扎染应该说不但使用得早,技术也很娴熟,并随着中外交流频繁,使很多技术都传到了国外,其中日本的扎染就是在唐朝最鼎盛的时期(当时日本的奈良时代)由中国传入的,在我过比较有有影响力及其产量大的地区就是云南的大理白族,至今还保存着它们特有的图案,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圆菊花图案,蛾蛾花图案、几何形图案。

二、数码扎染的纹样及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1.数码扎染的纹样的特点

传统扎染艺术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各地出现,源于工艺技术比较简单,主要是根据构思好的图形,再在面料上进行缝、扎、染等一系列的操作,最后得到相应的纹样,由于纤维质地的面料的渗透作用,织物会出现层次很强的色晕,即使是同一图形的设计,因不同的扎法、不同的松紧度,不一样的浸水的饱和度,水温的不同都会让作品产生千变万化的结果,因此在设计中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数码扎染刚刚好可以填补这个空缺,数码扎染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可以通过电脑软件先设计好扎染图案,运用现代设计的理念和意识进行“数码思维”数码扎染艺术借用计算机的优势生成各种仿制、渲染、晕化的效果再进行重组合成,产生各种有序的、无序的、科幻微妙的、艺术等等类似传统扎染工艺的设计元素,但又有别于传统扎染,数码扎染所出现的一些浑然天成的肌理效果,比如水彩画法中的湿画法产生的晕化的效果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又能绘制出韵化,云纹等特殊的效果,甚至可以绘制出科幻的、立体的、3D的效果,这些都会给时装的装饰图案注入新的视觉效果。

2.数码扎染的纹样处理手法

由于数码扎染艺术是通过计算机去控制的,你改变某一参数,效果就会出现无数种另类的,全新的,别具一格的视觉效果的扎染图案,对现代服装图案设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由于数码扎染不受制版的限制,加上配色也不受套版的限制,所以在服装创意的设计上如鱼得水,可以根据市场的流行元素及其导向进行系列的设计创意和设计,在极其短的时间内能够完成大批量的的“创意个性化”的方案,方便客户和网上买家进行挑选和下单,这样既符合当下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求,同时也适应了现代服装设计的创意设计的多元化的需求。

3.数码扎染纹样的应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不再满足于先前的时装推行的“面料至上”“裁剪结构”的观念,他们开始追求个性化的时装,数码扎染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手段给现代的时装设计注入了新的血液,即兴创意三维肌理美感的原创性的技术给传统的“平面”服装植入了浮雕立体艺术的因子,丰富了服装视觉效果和表现技法,让现代服装设计更加充满趣味性,今年来,我国从事现代扎染研究开发的设计师通过反复的实验,得了科学详实的材料记忆数据,并优选出不同组份的国产新型面料,创建的具有开放性的国产优化的成型记忆的面料数据库,完全能适应数码扎染对裁剪载体提出的要求,其中创作的原理是将面料和成衣按照服装设计要求设定工艺,辅以镂空、机绣、贴布等工艺元素后进行再次设计,数码扎染艺术以丰富变化的肌理图形及其抽象写意的审美的艺术品位,给予消费者一种愉悦感的视觉,意大利著名品牌PRADA曾经的春夏,秋冬的时尚女装里面,就有数码扎染与立体效果的机绣绣花工艺结合,还有数码扎染与珠片工艺的结合等元素加入了系列的时装设计中,掀起了一股设计新视线的工艺,领潮高级工艺女装的时尚地位。

4.数码扎染纹样的题材

在纺织品工业尚未发展以前,传统扎染多以一些自然界中的花草植物、鸟事鱼虫、风景或一些几何图形,由于工序多,费时费工,人工费昂贵,因而在现代印染产品的冲击下,数码扎染艺术应运而生,数码扎染不但解决工序的问题,在题材上的创作也大大的丰富了,它包含了传统扎染的题材,在这个基础上数码扎染的题材的取材更广,比如浩瀚的星空,世界经典的名画,建筑物、风景、人物等。

三、结语

数码扎染艺术,个性鲜明,不但让“平面”的服装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符合现代消费者对时装设计的要求,让现代时装设计更加柔性化,创造有“个性化”工艺文化,数码扎染是区别于传统扎染和工业印染的一个新兴领域。数码扎染的新特性结合了现代印染技术和先进手段,融入了现代时尚面料,符合了未来市场上的“未来时速”的要求,并以极其丰富创新精神的图案创造,为时代审美文化所容纳,给现代服装设计的应用带来了新鲜的生命力。

作者:陈开俊杨树彬单位: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