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与动漫服装设计论文

时间:2022-01-28 08:51:40

旗袍与动漫服装设计论文

1说起旗袍的发源

始自关外。满族也称“旗人”,是一个马背上的游牧民族。由于常年的游牧和征战生活,无论男女,在着装上皆以遮挡风沙烈日和方便活动为目的,长及脚面、四面开叉,男式的叫“长袍”,女式的叫“大衫”,后人称之为旗袍。清朝开始,满族妇女的服装分为两类,即满族类和汉族类,且到了清朝中期以后,就开始相互影响相互效仿。马蹄袖的袖口渐渐收细,由窄变宽至8寸至1尺,袖端及衣襟、领口边缘等处都镶绣着花纹,而且有较低的领头,后来逐渐加高,特别具有创意的是把下摆开了叉。

2全身绣有吉祥图案和纹样

后来演变为汉族妇女的主要服式之一,即“旗袍”。直至近代,改良后的旗袍腰身越收越细,袖子由长变短,衬托出东方女性的含蓄、典雅、端庄、秀美的风姿,并且直到今日,依然在服装设计界占据一席之地。当然,旗袍的这种改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清朝覆灭,旗服出现短暂的沉寂,随后,悄然在汉族妇女身上出现,只是这时候的旗袍领子改低了,被称为改良旗袍,其具体样式为:大喇叭袖口逐渐缩小,袖子由长变短,衣领如荷花,旗袍的裁剪越来越贴身,人体的曲线有所勾勒出来,旗袍的开叉处越来越高,一直到大腿处,内里会着同样质料的长裤。随着政治风云巨变,社会风气及观念也发生深刻变革,这些都无不影响着着装风格的变化。随着时代女子的装束日趋简练,旗袍的样式也同样趋于简化,袖子缩短且收紧,露出手臂;正身的长度只到小腿处,衣领由“元宝领”而后又渐渐变浅。

3装饰色调力求素净雅致

镶滚极大简化,不再依据身份和地位有着严格等级之分,只单纯追求装饰效果。但是旗袍的轮廓变化不大,仍然是较为宽敞的,旗袍的线条造型也仍然较为平直,但是女性的曲线美开始被重视,尽管并不明显。五四前后,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学生们常穿的一种蓝布旗袍,将宽松的直筒式改为收腰;两侧开衩的长短不一。30年代以后,变化转移到旗袍的领子、袖子等处,或高领或低领、有的去掉领子,袖子也变得贴手臂,长度或长或短,短到露出大半手臂。再加下摆回收,长及踝骨,使穿着者显得干净利落合体。

41929年,旗袍被定为国民礼服

国民政府的《民国服制条例》对此作出具体规定,用律的方式将外来服装引入中国,这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女子礼服有两款,一款是长身旗袍,另一款式蓝上衣和黑裙。由此可见旗袍地位的重要,也自然成为当时中国妇女最重要的日常服饰。进入30年代属于旗袍的黄金时代,旗袍造型日臻完美,堪称经典,使得以后的旗袍在形式上很难超越,只能在装饰、胖瘦、长短上略作变化。可以说,中国此时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时装。各种外国新型布料的涌入,大名鼎鼎的月份牌上的时装美女画,服装专栏在各大报刊杂志开辟,推动了时装文化的发展。上海著名的《妇女杂志》中的一篇文章《女子服装的改良》提出中国旧式女子服装线条平直,无法体现女性之美,提倡引入西方的立体裁剪手法,体现新时代女性线条之美。融合了西式服装特点的海派旗袍,前凸后显,搭配以高跟鞋、长丝袜、手袋、阳伞等,备受时髦的上海女性青睐,社交名媛、艺人红星纷纷现身说法,并且风靡至全国。

5据说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龄

一生有数千件旗袍的珍藏,陈香梅女士有二千件旗袍,林徽因、陆小曼、孟小冬、蒋碧薇、周旋、蝴蝶等不胜枚举,活脱脱一部民国旗袍史。虽然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旗袍的形制已经基本确定,但还是有着丰富的式样变化的。如如意襟、斜襟、对襟、大襟、琵琶襟等,或绣花、或印花、或盘金间。进入40年代,旗袍更加的生活化,用于生活装的旗袍适体、简洁,轻便,材质上有夹、有单、也有棉,一年四季均可穿着;袖子有长、有短、有无;领子也有高、低、无的变化,以及软硬之分,视穿着场合选择。旗袍的长度,长可过膝,短可至露出大腿,可谓异彩纷呈,绚丽多姿。旗袍在制作工艺上有连袖,装袖。常运用滚、盘、嵌、锒等装饰工艺,在胸襟饰以亮片、彩绣、圆珠、雕绣等,使旗袍外观的外观美轮美奂,值得细细品味。

6可以说,旗袍是中国服装发展史的一页华丽篇章

它既是典型的中国符号,又是美与智慧的结晶,这也是为什么,它会一再被动漫设计师们所亲睐,让手下创作出的动漫人物,挽着发髻,着一袭华美的旗袍,或手执团扇展古典之美,或舞刀弄棒展飒爽英姿,或长摆飘飘尽显柔媚,或俏皮短裙显娇憨之态。旗袍无疑在动漫领域,抹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艾雅琴单位:江汉大学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