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业创新设计方法

时间:2022-11-22 08:49:00

浅析工业创新设计方法

摘要:创新设计是创新思维和设计实践的结合,通过对创新设计内在规律和外在表现形式进行深入的了解,为系统指导创新设计奠定基础。本文主要以用户和自然两个纬度为切入点,讨论创新设计的方法,并且以实际案例剖析创新设计方法在创新设计活动中的运用,为创新设计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创新设计;设计方法;设计实践

1以用户为切入点的创新设计方法

用户作为产品的目标使用者,他们的表象需求及潜在需求决定了产品定义、使用方式、使用场景、销售渠道,甚至是销售价格。由于用户的需求分为不同层面,所以也决定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可以针对性地从用户不同层面的显性和潜在需求寻找答案。不管是通用性与适用性的极致选择、针对特殊人群和特殊场景的精准解析,还是为常规体验带来意外惊喜的趣味,最终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下面我们就从“极致”“关爱”“趣味”“美化”四个层面分析创新设计的方法。

1.1极致——通用性与适用性的两端

通用性,是指某个产品的设计尽可能考虑更广泛的人群或者更多的使用场景,尽可能减少设计开发的重复和浪费,并让整个社会形成统一的基本认知,有利于推广普及。例如,中国的筷子就是典型的通用性设计案例,通过简单极致的造型和结构方式实现“夹”“挑”“切”“插”等功能,任何菜系均可通过这个简单的工具完成。适用性,是指某个产品只针对一种功能或者某个特定场景进行设计,它的优势就是精准高效地解决问题。例如,西餐的刀叉就是适用性设计的典型代表,每个工具针对性地解决某个问题,甚至叉子又细分为吃沙拉用的叉子和吃肉用的叉子等。笔者在2008年针对年长用户群体生理特征和使用习惯所设计的长者手机(cp09),就是用适用性设计的思维方式对普通功能手机进行全新定义的结果。首先是交互界面设计:这款产品首次采用最简单的二级菜单交互设置,可以使用户轻松找到想要的功能;二级菜单的底层设计也决定了功能键可以由上下两个简单的按键模式,取代常规功能机的五向按键。其次是产品功能定义层面:老年人用手机最大的需求就是打电话和发短信,所以在做产品定义的时候,就要把一般功能机的多余功能全部删除,只保留必要的功能。考虑到该群体的特殊需求,比如晚上经常起夜,闲时有听收音机的习惯,所以增加了收音机功能;考虑到老年人在紧急状况下的及时营救,所以增加了“SOS”紧急呼叫功能;考虑到老年人的联系人绝大多数是自己的儿女,所以设置了子女一键拨号功能。再次是产品造型层面:因为该群体视力下降和手部指关节韧性和灵活性下降,所以在针对按键部分进行设计时,不仅考虑了把它做到尽可能大,并且还参照黑莓按键的指向性较强的造型设计,使按键在使用时更精准、更易用。同样考虑普通功能机解锁需要快速连续按下两个距离较远的按键,对于该类人群是个不小的挑战,所以就设计成了拨动开关,这样无论速度多慢都可以轻松进行解锁和锁定。最后是产品色彩及表面处理方面:屏幕采用橙色背光液晶屏,橙色不仅醒目,还能使用户在使用时心理得到温暖的感受;产品外壳采用哑光UV喷涂处理,使其看起来稳重大方,用起来防滑不易跌落。相反,瑞士军刀就是将通用性思维方式和设计方法运用到极致的代表。瑞士军刀又称“万用刀”,将各种工具集合在一件产品上,一般有主刀、小刀、铰剪、开瓶器、木锯、小改锥、拔木塞钻、牙签、小镊子等工具。这些小工具的任何一个都无法与专业工具相媲美,但是它的通用性及小巧方便的特点成为任何专业工具都无法超越的优点。这也恰恰为那些非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精准的选择对象。

1.2关爱——针对特定人群和特定场景的设计

特定人群也分为很多种,我们今天仅以女性和儿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为例浅析设计方法。举一个很小的例子,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矿泉水瓶由于成本的限制和商家一味在价格上的竞争,瓶盖较薄加上一次性瓶盖连接处精密度不足,造成了很难拧开的现状。“易用瓶盖”就是针对这一现象而做的一个解决特定人群和特定场景的精准设计。首先,椭圆造型增加了拧开瓶盖时的力臂,使弱势群体可以用很小的力拧开原本难拧的瓶盖;其次,球形的造型设计使其握起来更舒适,上边缘的起伏纹理取代了常规瓶盖侧面原本细密的棱线,既起到了加大摩擦的效果,又减小了疼痛感。这一系列的思考和设计都是基于特定人群潜,在需求的分析基础上提出的最简单的解决方案。

1.3趣味——为平淡的生活带来一缕阳光

趣味化的设计方法并不直接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它是基于用户本质需求的一种满足。例如“趣味握力器”,它是在普通握力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得来的:增加了气囊和充气机械结构。当用户使用这个握力器的时候,可以同时为上面的气囊充气,当气充满时气囊就会变成一个活灵活现的“肌肉男”,这种形象的正向激励暗示用户坚持锻炼就会像这个“肌肉男”一样拥有完美健康的体魄。当用户没有坚持锻炼时,气囊就会慢慢泄气,使原本完美的“肌肉男”变成一个瘪瘪的气囊,这时用户的强迫症心理就会提醒用户坚持锻炼。吸盘音箱之所以能够一夜之间爆红,蔓延全球,也是因为趣味设计的力量。市面上几乎所有小蓝牙都是大同小异,造型上不是方块就是圆柱,操作模式更是雷同。但是这款吸盘音箱在音箱腔体外面增加了一层硅胶外衣,并且这个硅胶外衣具有吸盘功能。就是这个小小的创新设计,它可以吸在任何光滑的表面,无论是厨房还是浴室,无论是咖啡厅的落地窗还是在车里,都显得那么协调,甚至还可以作为手机支架使用。一个小小的趣味设计,满足了每个人原本喜爱创作的心理。

1.4美化——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解决

美化看似是创新设计最表层的工作,但是只要运用得当,在很多时候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以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干粉灭火器为例,几乎所有人对它的态度都是逃避和恐惧。它总是被隐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更要命的是几乎很少人愿意用它。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太丑。就是这么直接的原因导致它很难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好像出现在哪里都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二是过于设备化的设计语言,生硬的手柄、工业感十足的压力表、不易阅读的使用说明等,每一项弊端都会让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而通过美化设计的灭火器就轻易改变了这一现状。优雅时尚的流线造型、精炼明确的使用方式、简单明了的使用说明,都从不同方面有针对性地对传统灭火器进行了美化设计。这个产品对美化设计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更多人心甘情愿让灭火器出现在我们的工作生活环境中,并且对它不会有任何心理障碍。这就是美化的力量。

2以自然为切入点的创新设计方法

2.1仿生——适应大自然的生存法则

仿生设计学,亦可称之为“设计仿生学”(DesignBionics),它是在仿生学和设计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其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学科。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分子,从有人类迹象出现,距今最多有600万年历史,人类文明起源至今大约有6000年历史,而据化石记载地球上最早在35亿年前就出现了生命。人类作为如此年轻的地球一员,没有理由不向自然界的前辈学习。如果要上天,我们就向天上的动物学习,直升机的创意原理就来源于蜻蜓;如果要下海,我们就向海里的生物学习,潜水衣的几乎零阻力表面材质就是向鲸鱼学习的结果;如果要入地,我们就要向地下的生物学习,地下探测机器人的运动原理就是向蚯蚓学习的结果。

2.2绿色——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应有敬畏之心

绿色设计也称“生态设计”,是指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绿色设计的原则被公认为“3R”的原则,即Reduce、Reuse、Recycle,减少环境污染、减小能源消耗,如产品和零部件的回收或者重新利用。绿色设计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普通大众所接受和推崇,它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这款电子产品的包装,就是典型的通过重新利用的原则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目的的绿色设计案例。作为一款蓝牙耳机的包装,在运输和售卖过程中它起到了基本的收纳保护作用,同时高档的质感和精致的做工也为产品销售起到了一定的推广作用。看似过度的包装,只是暂时屈从于残酷的商业竞争环境,绿色设计思维让这个本来要很快丢弃的包装瞬间变成一个精致的小花盆,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为地球增添了一抹绿色。

2.3色彩——无论是生存还是美感,都是合理的存在

光的存在让我们可以看到并分辨各种不同的色彩,从而构成了五彩斑斓的世界。基于色彩对于人们心理影响的研究,已经从哲学范畴转化为科学范畴,使我们可以结构的方式认识色彩、使用色彩。例如,享誉世界的色彩权威——潘彤色卡,每年都会根据当年国际环境和全球的经济政治等复杂因素,预测下一年的色彩流行趋势,这些流行色也会被广泛应用在印刷、纺织、塑胶、数码科技等领域。色彩在产品上的体现不仅为我们带来美感,更多时候还会对我们的内心产生重要影响,这也是色彩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比如纯度和明度较高的色彩,这类色彩个性鲜明,充满能量,所以在运动类产品(服装、鞋帽、智能硬件等)上得以广泛应用。还有,黑色系给人坚实稳重的感觉,粉色系给人甜蜜温馨的感觉等,这些都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对色彩的原始记忆。另外一类色彩的应用则是出于生存的需要,比较典型的就是很多动物的保护色。比如青蛙之所以是绿色,就是为了适应水边绿色系为主的环境,从而达到对自己生命的保护的目的。还有变色龙,通过改变皮肤表层的纳米晶体,改变光的折射,通过与周围环境的色系达到一致的效果来保护自己。迷彩服就是在服装设计上以色彩达到保护效果的直接案例。隐形产品和服装的开发、设计,也是应用了主体与环境色彩的关系近似或者相同的原理。

3结语

创新设计是一个综合学科和边缘学科,是一个系统性强、复杂度高的活动。以上提到的创新设计方法,只是众多创新思路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可以从科技创新、文化再造、艺术提升等领域进行创新方法实践,在实际创新设计应用过程中更是叠加和穿插的关系。在大多数设计活动中,还是应该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进行创新设计实践。

作者:贾思源 单位:深圳市上善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堃如.产品形象设计中创新思维的分析——以苹果公司创新设计为例[J].工业,2016(5):231.

[2]孙明.论以“自然为本”的可持续性工业设计[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2(2):36-39.

[3]维克多•帕帕纳克.为真实世界而设计[M].

[4]柳冠中.设计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