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司法环境的优化综述

时间:2022-10-22 04:43:08

金融司法环境的优化综述

本文作者:夏江工作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荆州市中心支行

自去年以来,由民间借贷纠纷引发的企业关闭停产事件共300多起。金融纠纷案件高发不仅导致当地部分中小企业发展受阻甚至倒闭,还直接影响了当地金融秩序的稳定。当前民间借贷纠纷案频发也暴露出我国相关领域司法制度建设仍存在亟待完善的问题。据悉,温州等地正在筹建“金融法庭”,负责审理涉及信用证、票据、证券、期货、保险、典当、信托以及包括民间借贷在内的各类借款合同纠纷。笔者认为此措施对加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改善金融法制环境,推进金融司法环境改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融司法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民间借贷金融纠纷案件中存在以下几个特点:1.金融纠纷案件当事人以自然人为主,但企业或业主及家庭涉足民间借贷进而引发纠纷状况的现象十分突出。在个别地区,融资中介机构从业人员深度介入民间借贷。以温州为例,温州企业以低、小、散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融资模式多为债务融资,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并未得到缓解,企业起步之初几乎都离不开民间借贷,企业———个人———金融机构形成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2.金融纠纷案件都涉及金融机构,且较为集中。金融机构在民间借贷环节中往往扮演着最后债权人的角色。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进一步恶化了当前脆弱的民间借贷利益链条所面临的风险。由于利益链条断裂,金融机构、企业、个人、中介机构之间更加互相不信任,金融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急需司法介入。另外,今年以来,金融机构业务不断创新,推出理财、保险等产品,但是由于手续、程序不完善,欠缺制式合规合同,未履行免责条款及明确说明义务等原因,金融机构与很多客户之间存在金融纠纷。3.近年受理金融纠纷案件数量有暴增趋势,标的额逐年上升。一些地方出现了逃避债务的行为,民间借贷演变为非法集资,容易造成社会动荡;另外,证劵市场信息泄露严重,存在披露信息不真实的现象。新型的金融犯罪标的大,危害大。

(二)目前金融司法环境存在的困境1.市场主体法律观念淡薄。一是存在债务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况。部分债务人企业已停产,营业执照已被吊销,无力偿还债务;部分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或者找不到可执行财产;有些债务人恶意规避法律,通过脱壳经营、转移优良资产重新注册公司等形式恶意逃债。二是债权人法律意识淡薄。如贷款没有担保或者保证人没有履行能力;担保物存在瑕疵难以变现,或者债权人对担保财产处置不力而丧失部分优先受偿权;对企业经营缺少监控,案件起诉后债务人已经无履行能力或者金融债权与企业职工生存利益严重冲突;财产保全线索提供不及时,造成无财产可供执行或者财产被另案查封而不能执行。2.市场交易中必要的预防性工作流于形式,金融纠纷的风险自始存在。如金融机构对外放贷之前,大多未按法定程序严格审查与评估,对资金投向的可行性报告也敷衍了事,信贷资金一开始就面临较大的风险性。“私贷公用”的现象也大量存在,致使许多贷款难以收回。有些信贷人员在发放贷款时,对保证人是否具有实际代偿能力和担保能力不加以严格审查,债务人互相担保,借款人和担保人重复担保的情况严重存在。3.金融纠纷案件胜诉率较高,但执行困难。有的在经营过程中,企业经营不善造成了无还款能力,致使许多案件到了执行阶段之后面临着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尴尬局面,有的即使有抵押的,也有一部分存在着抵押财产无法变现的问题。如许多金融贷款案件的被执行人为企业,常常是以厂房、设备作抵押,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企业职工下岗,致使案件迟迟无法执结。4.金融纠纷案交易环节多,案情复杂,且涉及银行专业业务,往往审理困难。金融纠纷案件有两个特点,一是金额巨大,证券市场上涉及金额动辄数以百万计、几千万,甚至数以亿计的案例比比皆是。二是案情复杂。特别是涉嫌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的案件,证据的确定比较难,即使在发达国家,审判类似案件时也面临困难。证券案件立、审难,既有审理人员缺乏金融、证券等方面知识的原因,同时也有诉讼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地方政府不当干预等这些原因。

二、优化金融司法环境的措施

(一)相关部门积极应对,协力化解金融风险1.政府、银行、中介机构积极改革。深入学习金融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强化责任意识,转变职能,转变管理方式,转变工作作风。2.银行扎实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内控严格,认真落实发放贷款实行负责制。严格绩效考评,确定考核目标,坚持做到执法责任、监督机制和评议考核“三到位”;严格监督,加大过错责任追究力度。3.金融机构与人行、银监局、法院、检察院等单位互相配合,积极化解纠纷。人行与各银行、法院等单位或部门建立一些联动机制,在金融纠纷案件的立案阶段开通绿色通道;在审理中加大财产保全和调解力度;在执行中最大限度地保护金融债权。4.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人民银行牵头,各大银行推行信用不良记录制度,对有信用不良记录的人士限制发放贷款,促使大众为信用成本考虑;行政、司法部门支持配合,加强法制宣传力度,协助银行化解部分纠纷。

(二)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民间借贷与民间融资当前不少民间借贷已经不能属于纯粹意义上的民间借贷了,其数量大、利息高,更接近于金融行为。可以从立法或司法程序上对民间借贷特别是借条、借据做出指引,要求金额在达到一定指标后必须具备划款凭证证明资金来源,将有利于民间借贷和民间资本规范运作及司法判决,从而大幅降低金融风险。同时,由政府出面牵头设立民间借贷中介机构或者审核中介机构资格,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将民间借贷有序纳入金融体系。

(三)营造优良外部环境,拓展金融生态空间营造高效的法制环境,推动金融生态建设要突出法制的重要地位。在立法环节,要尽快出台社会信用法律,严厉打击破坏社会信用行为,不断完善现有的《破产法》、《物权法》等与金融生态环境有关的法律,提高违法违约者的成本;在司法环节,要着力优化金融发展的司法环境,建立地方行政干预的执法诉讼管辖机制,不断提高金融案件的立案率、结案率;在执法环节,要不断提高执法部门执法水平和效率,维护债权人、投资者以及存款人的合法利益。

(四)设立金融法庭,快速化解金融纠纷,规范金融市场运行金融法庭的设立是法院内部分工细化,提高审案专业性和效率的需要,也是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优化金融司法环境的需要。1.促进司法人员专业化。培养司法机关金融法律专业人才,提高解决金融纠纷及制裁金融违法犯罪行为的能力。为提高司法人员的金融法律素养,一是应加强金融法律教育,为遴选司法人员提供后备力量;二是加强对司法人员的金融业务知识培训。2.加大案件审理、执行力度,清除财产保全障碍。一是对于金融涉诉案件,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优先受理,优先审理。二是对于债权债务关系明晰、案情简单的金融债权纠纷,尽量适用简易诉讼程序审理,提高诉讼效率。三是提高基层法院受理金融案件的标的额,对有些标的额较大的金融涉诉案件,尽量采取指定管辖的形式,指定基层法院受理,以利于金融债权纠纷案件的就近诉讼。四是根据银行经营特点,放宽金融债权案件财产保全的条件,允许银行以保函的形式提供担保。五是加大对破产案件的审查力度,进一步维护银行在破产案件审理中的合法权益。六是建立金融涉诉案件协调工作制度,形成政府牵头、各部门联动的金融债权案件执行工作机制,尽快处置历史遗留问题,提高金融债权案件执行效率。3.有利于构建金融信息交流平台。金融法庭可以及时向金融监管部门提供金融案件的审判、执行动态,及时了解金融行业的司法需求,从而增强金融监管和司法工作的良性互动;健全对金融机构情况通报制度,对金融机构提出有针对性的司法建议。同时,对当前金融领域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及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建议和对策。尤其要加大对金融刑事案件的数据统计和成因分析,剖析金融企业治理结构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防范金融犯罪、稳定金融秩序、完善金融市场规则提供实践支持。4.发挥审判职能,促进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近年来,金融信用失衡,秩序混乱的问题较为普遍和严重。如,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逃避银行债务的行为,证劵市场信息泄露严重,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漏洞多,信贷担保流于形式,起不到担保的作用。因此,金融法庭应该通过审判手段,公平公正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特别是要保护守约一方当事人权益,制裁不诚信不守约的行为,规范金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