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对生猪养殖的影响

时间:2022-05-07 11:34:58

非洲猪瘟对生猪养殖的影响

2017年,我国生猪存栏4.4亿头,出栏7亿头[1],猪肉产量稳居全球首位。2018年8月,我国报告发生首起非洲猪瘟疫情[2]。据农业农村部疫情信息统计:截至2019年8月18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52起,包括138起养殖场(户)疫情、6起屠宰场疫情、3起野猪疫情、5起发生在生猪运输途中的疫情,主要由车辆/人员接触性传播引发(43%),其次为餐厨剩余物喂猪(40%)和生猪及其产品调运(17%)。当前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形势趋缓,各地开始大力恢复生猪养殖。了解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养猪模式、养殖场(户)生物安全水平、防控投入等产生的影响和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生猪养殖场(户)对非洲猪瘟防控知识知晓情况,可为下一步明确防控重点和恢复生猪生产提供参考,为此开展了本次调查。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19年8—9月,在湖南、河南、重庆、辽宁、安徽等5个省(直辖市)的15个县市,与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开展座谈交流;选取196个养殖场(户)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下65个、500~1999头67个、2000~4999头26个、5000头及以上38个。1.2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在各省(直辖市)选取3个生猪饲养量大、能代表辖区养殖特点的县市开展调查。采用座谈交流和问卷调查相结合方式,了解各县市养殖场(户)数和生猪存栏量。每个调查县市选取15个养猪场(户),其中存栏500头以上养殖场数不少于10个。利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Excel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育肥猪死亡率,利用2018年全年育肥猪死亡数量除以2018年全年出售与死亡育肥猪数量之和估算;母猪死亡率,利用2018年全年母猪死亡数量除以2018年全年死亡母猪与年末存栏能繁母猪数量之和估算。对每一项生物安全措施,计算场群水平的实施率。所有措施的实施率中位数定为总体实施率,每一类措施的实施率中位数定为该类措施的实施率。1.3内容。问卷内容包括养殖状况、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实施情况、防控费用支出及免疫情况、死亡情况和非洲猪瘟防控知识知晓情况等。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包括5类20项具体措施(表1)。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包括传播途径和临床症状2个方面。

2结果与分析

2.1养殖状况。截至2019年8月底,调查县市的生猪养殖场(户)数较疫情发生前年份减少了50%~80%不等;与2018年底相比,所调查养猪场(户)中,近60%的场(户)生猪存栏减少;2018年底和2019年6月底,养猪场(户)平均存栏分别为2772头和1892头,能繁母猪场平均存栏分别为317头和253头,与2017年底相比,减幅分别达31.7%和20.1%。调查发现,各地生猪饲养模式均以自繁自养为主,但总体结构有差异,如湖南省自繁自养比例高达97.8%,而辽宁省仅为69.0%(图1)。2018年下半年以来,整体饲养模式有所改变,调查县市单纯育肥场(户)占比减少5%~20%不等。2.2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实施情况对养殖场(户)5类20项生物安全措施(表1)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发现20项措施的总体实施率为83.2%,且随养殖规模增大而增高,年出栏500头以下养殖场(户)的实施率不足70%(图2)。从分类上看,年出栏2000头及以上养殖场(户)的各类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总体实施率均高于90%,年出栏2000头以下养殖场(户)均低于91%,特别是年出栏500头以下养殖场(户)中,生产布局和消毒制度措施实施率均不足60%(图3)。2.3防控费用支出及免疫情况。从投入看,被调查养殖场(户)2018年平均每头猪防治投入57.1元,其中小规模(年出栏小于500头)养殖场(户)平均75.1元/头,中、大规模养殖场平均56.9元/头。从防控支出结构看,疫苗占比最高,在各规模养殖场(户)中均占比较高,其次为预防治疗费用(图4)。调查发现,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88.5%的被调查养殖场(户)防治投入增加,平均每头增加40元(20~100元),其中68.2%的小规模养殖场(户)防治投入增加,平均每头增加30元(12~46元),94.4%的中大规模场防治投入增加,平均每头增加45元(20~100元),表明大规模养殖场(户)风险防范意识高于小规模养殖场(户)。养殖场(户)高度重视口蹄疫和猪瘟的防控,免疫接种的场群比例分别为98.0%和96.4%(图5)。2.4死亡情况2018年以来,被调查的养殖场(户)育肥猪、母猪死亡率中值分别为3.0%、5.9%,其中育肥猪死亡率中值随规模增大而降低,年出栏500头以下的死亡率中值为6.7%(图6)。2.5非洲猪瘟防控知识知晓情况。对非洲猪瘟传播途径知晓上,饲喂泔水,接触感染猪或病死猪,接触污染病毒的衣物、车辆、粪便等污染物,蜱虫叮咬等4种主要传播途径的单途径知晓率均超过82%,其中“非洲猪瘟病毒可通过接触感染猪或病死猪传播”的知晓率最高,达92.3%;全面性上,养殖场(户)对4种主要传播途径全知道的仅占74.7%,具体分布见图7。在非洲猪瘟临床症状认知上,80%以上的养殖场(户)认为发烧、食欲减退、局部皮肤变红和死亡率高是非洲猪瘟的主要临床症状,4种症状均知晓的比例为73.3%(图8)。从消灭传染源看,高温和使用消毒剂可灭活非洲猪瘟病毒的知晓率均为95.8%,二者均知晓的比例为91.6%。在非洲猪瘟易感动物认识上,“家猪可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知晓率达100%,野猪可感染非洲猪瘟的知晓率低于90%,同时仍各有1人认为“牛、羊可以感染”“人可以感染”。

3讨论

本研究虽然采用便利抽样,但湖南、重庆、辽宁、河南、安徽等5省(直辖市)分别为我国中南、西南、北部、东部地区的生猪养殖大省,在各省选取能够代表辖区养殖特点的县市调查,其结果基本能够真实反映我国的生猪养殖现状。饲养模式的改变、养殖场(户)生物安全防护意识的提高,均是当前非洲猪瘟疫情形势下的产物,但也应当看到,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实施率和生猪死亡率在不同规模养殖场(户)中有差异:总体实施率随养殖规模增大而增高,育肥猪死亡率中值随养殖规模增大而降低,具体表现在年出栏500头以下小场(户)的生产布局多不合理,生物安全措施总体实施率低于70%,500头以下、500~1999头小规模场(户)的实施率分别为54.8%和75.7%;条件较好的规模养殖场(户)也存在淘汰母猪缺乏隔离设施,内部净道、污道区分不严格,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完备等现象。加之疫情对养殖场(户)特别是小规模养殖场(户)养殖信心和补栏意愿的严重打击以及随环保压力[3]而增高的养猪从业门槛,强化推进规范化养殖场建设,向饲料、饲养、屠宰、加工、冷链运输、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经营模式转变[4]是必然趋势。在当前无疫苗可防的情况下,只有提升生物安全水平,才能化解非洲猪瘟发生风险。而调查发现,养殖场(户)对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传播途径认知的全面性不足,如对4种主要传播途径和4种主要临床症状全知道的分别仅占75.0%和73.3%,提示应进一步加强生猪养殖场(户)的宣传培训,同时建议加强基层防疫人员的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培训,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病例发现、识别、报告、监测、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专业知识水平[5],还可动员社会力量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提升防控宣传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覆盖性,营建科学有序的群防群控局面。

4结论

调查发现:非洲猪瘟疫情对于我国各地养殖场(户)的生猪饲养模式产生了较大影响,普遍以自繁自养为主,单纯育肥模式相对减少;养殖场(户)生物安全防护意识、防控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但小规模养殖场(户)仍存在不足。调查提示,应强化推进规范化养殖场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小规模养殖场(户)的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宣传和基层防疫人员的防控技术培训。

参考文献:

[1]陈伟生,关龙,黄瑞林,等.论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2):135-144.

[2]王清华,任炜杰,包静月,等.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的确诊[J].中国动物检疫,2018,35(9):1-4.

[3]许彪,施亮,刘洋.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演变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2):21-26.

[4]仇华吉.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的影响与防控建议[J].中国兽药杂志,2018,52(11):1-4.

[5]肖胜南,王瑾,王淑艳,等.浅析基层非洲猪瘟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兽医杂志,2018,54(9):112-114.

作者:杨宏琳 王幼明 张毅 李印 沈朝建 单位:1.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2.遵义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