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思考

时间:2022-08-08 09:43:30

酒泉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思考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酒泉市农业科技服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政府主导的农技推广体系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服务机构不断壮大,高校、科研院所等服务机构不断加强,酒泉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在普及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成果,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酒泉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现状

1.1农技推广体系相对完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该市农技推广体系经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支专业门类齐全的农技科技服务队伍。市、县(市、区)分别设立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内设农技站、植保植检站、土肥站、园艺站、农业环保站等机构。乡镇分别设立了农林牧服务中心。目前,全市共有农技推广服务机构66个,现有职工436人,专业技术人员265人,政府主导的农技推广公益性机构在为农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示范推广了一大批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有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作物新品种示范推广有了新的发展,土配方施肥、粮棉高产创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示范推广成效显著,立体种植技术示范推广有了新的提高,地膜覆盖与回收技术示范推广有了大的突破,农作物化促化控技术示范推广面积不断增加,日光温室反季蔬菜生产技术不断完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有了大的提升,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大大增强。二是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宣传培训,有力促进了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和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三是建立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引进、试验、示范了大量国内外、省内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四是各县(市、区)农技110、12316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相继建成,及时为农民提供了技术、信息服务。

1.2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壮大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程度不同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撑,有力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目前,全市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18家,带动订单农户14万户,加工农产品160万t,占农产品生产量的57%。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了最大限度地增进农民成员的利益,主动担当了向农民成员推广新技术的重任,加快了新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技术推广的成本。目前,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2980个,带动农户15万户。

1.3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加强,推动成果转化

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具有人才、成果密集的优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成果的源头。通过参与项目实施,开展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围绕自身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需要推广研究成果、培养和锻炼人才;根据社会需求提供技术服务。

2存在问题

2.1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各自为政,服务局限性较大

农技推广部门行政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营利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自助性、高校院所的自发性,在农业技术推广上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乡镇农技人员大部份时间和精力从事行政性中心工作,“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姓农不务农”现象仍然存在;产业化龙头企业从自身营利目的出发,有选择地向农户推广一些相关的技术;由社会弱势群体组成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于整体经济实力较弱,向农户成员提供的技术服务数量和质量很有限;高校、科研院所根据自身工作需要推广研究成果,技术服务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2.2推广服务体系管理体制不活,力量薄弱

乡镇农林牧服务中心实行“县乡共管,以乡为主”的管理体制,县级只负责业务指导,体系内部出现上下管理脱节。同时,农林牧三站合一后,明显削弱乡镇农技推广力量,直接影响着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全市乡镇农林牧服务中心共核定事业编制370人,现实有职工259人,仅占定编人数的70%。

2.3公共科技服务理念不适应,需求与供给存在反差

农业科技服务目标大多还定位在高产量上,对市场需求的高效优质产品研究不够;技术推广工作集中在生产技术环节上,对农产品储藏和加工等产业化方面的研究不够,致使技术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之间还存在差距,直接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效果,成为制约农户科技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2.4外部市场制度不完善,制约了农民吸收科技的能力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民间金融发育受阻,农业保险和农业要素市场发育滞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和农村职业教育不畅等因素,制约了农民掌握科学技术的能力。

3对策建议

我国已进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阶段,要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坚持农技推广体系的主导地位不动摇,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高校、科研院等社会力量,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促进该市现代农业发展。

3.1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增强公共服务功能

农技推广体系是该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目前该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重点是稳定、巩固、提高,切实增强公共服务功能。一是认真落实有关稳定农技推广体系的政策,建设一支稳定、精干、高效、规范的技术队伍,加快农技推广与现代农业的对接。二是理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建议乡镇农林牧服务中心实行“条块结合,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的作用。三是强化内部管理,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实行竞聘上岗,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四是县(市、区)政府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事业经费、项目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等遇纳入县(市、区)级或乡级财政预算,保证足额及时到位,彻底解决农技人员的后顾之忧。

3.2健全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快成果转化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继续深化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制改革,积极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教学科研单位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型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一是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为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增强企业的技术服务力量,开展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把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集成配套,直接应用到生产中去。同时,在产业化龙头企业自愿的前提下,允许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从企业获得适当报酬。二是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配备科技顾问,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技术服务和市场运作能力,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协会+农户”、“供销+协会+农户”、“技术+协会+农户”等形式,利用示范户效应和能人效应,把实用技术和经验,直接快速有效地普及到生产中。三是整合县、乡、村各级的服务资源,按照区域化优势产业布局,跨乡镇建立区域性农业技术服务站,开展专业化、一体化服务。

3.3提高科技人员技术水平和农民科技素质

农业要发展,关键在科技,科技要发展,关键靠人才。因此,要采取“培养、引进、联合”的方法,建立全新的农业科技人员培养机制,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速知识更新,培养一支思想过硬,技术全面,作风扎实,群众欢迎的复合型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同时要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及科技巡回培训制度,努力把农村居民培育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劳动者和经营者。

3.4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清除各种制度障碍

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改善农民采用农业新技术的条件;完善农民土地产权,提高农民向土地投资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和产出效益;加快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步伐,为农民采用新技术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和资金支持;加快建立农业保险制度,降低农民使用新技术的生产风险;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监督力度,规范市场秩序。

作者:李晓仁 单位:酒泉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孙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思考.自然科学:文摘版,2016,(5):00263~00263

[2]任建菲.关于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研究与探讨.吉林农业,2012,(10):15~15

[3]付俊红,郭永军.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思考.中国农技推广,2007,23(3):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