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的路径

时间:2022-12-04 05:13:11

试议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的路径

一、我市循环农业的典型模式

阳泉市郊区义井镇牛家峪村位于阳泉市狮脑山脚下。全村总面积1650亩,全村拥有耕地面积400亩,林地面积920亩,居住150多户、600口人。牛家峪村主要依靠以粮食和果树种植为主(目前果树已多数衰老),2006年,牛家峪支村两委审时度势,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线调整产业机构,重新定位全村经济工作:一方面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在现有耕地上挖潜改造、增产增效;另一方面发挥区位优势,紧紧抓住狮脑山整体开发和打造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机遇,开发休闲生态和观光采摘园区。从2006年起的4年里,全村完成了以下工程:①4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建设项目。主要利用地形落差,采用自流式,完成注入粪便、产气、沼渣沼液利用等全过程,所产沼气可供全村150多户使用,实现了沼气“户户通”,为农民生活提供了新型能源,同时沼渣、沼液直接还田,既实现了农作物的无害化,又使农业生产增产增效;②完成净化水厂建设工程。解决了人畜饮水安全问题,也使农田灌溉得到了水源补偿;③发展水果和经济林等。目前共发展桃、杏、枣、苹果、葡萄等经济林200亩,苗木花卉100亩,饲料作物100亩。同时为了使沼气工程项目运转顺利进行,村里还扩大了养猪场,专供沼气使用。到目前为止,牛家峪村已形成养猪、沼气利用、粮食、果树、苗木、无公害蔬菜种植相连接的农业生态循环经济高效发展模式。全村农业经济循环发展、政治持续稳定,村民安居乐业,全村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牛家峪村猪、沼、果、苗循环经济链条:水厂————→猪场————→沼气↓↑↓粮食、果树、苗木、饲料作物←沼渣、沼液现在,牛家峪村已经逐步形成全市农业废物资源化、农业生产高效化、农村环境清洁化、农民生活文明化的典范。同时,牛家峪村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一天天壮大,成为全市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典范。

二、运城市循环农业的典型模式

运城市盐湖区杨家门“福昌”食用菌合作社采用土窑洞生产模式,以棉籽皮、玉米芯、花生壳等各种作物秸秆为主料生产鸡腿菇。杨家门村位于盐湖区最北端的稷王山下,共有两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647人,总户数157户,耕地面积2000余亩,共有户用沼气池71个,属纯旱垣地带。2010年,杨家门村党支部、村委会根据盐湖区政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农业,进而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要求,经专家论证和组织部分群众外出考察,确定了发展鸡腿菇产业的工作思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共投资300余万元,打成土窑洞150眼,投料生产80眼,每眼窑洞年产值达到6万余元,纯收入3万元。鸡腿菇生产、销售采用合作社的经营方式,共有101户群众参加合作社。该村运用沼渣、沼液拌料新技术发展鸡腿菇生产。具体做法为:把原料平铺在水泥地面上,将2%的生石灰均匀洒在料面上,用沼液将生石灰粉均匀冲于原料内(原料和沼液的比例为1:1.5~1.6),充分搅拌均匀后建堆,堆宽为1.2~1.5米,高为1.2米,长度不限,呈梯形,稍加压实。最后用直径约3.5厘米粗的木棍在料堆顶部每隔40~50厘米扎一至地面的通气孔,并摇至10厘米,以免造成厌氧发酵。白天覆盖上塑料薄膜,以防病虫侵入和水分散失,但塑料薄膜与地面要留空隙,以利通气。晚间温度降低后将塑料薄膜揭开,以利通气。当整料堆中心温度上升到70%以上时,再持续24小时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的原则是:内外想调、上下换位。

具体操作是,将原料堆中上部经过高温发酵料内产生大量白色放线菌(有益菌)的培养料,翻到新建堆的下部,将原料堆表层5~10厘米的料翻至新建堆中部。原料堆底部的料翻到新堆的上部,如此可使上次未到高温发酵的整料于本次经过高温发酵;尤其是上次料堆底部水分偏大并处于厌氧状态的整料至上部,使水分下沉并经过高温发酵;如此经过3-4次翻堆后,即可确定整料的每颗料至少经过2次高温发酵,达到充分腐熟的目的。pH值为7~8左右,含水量在65%左右为宜。此种集养殖、培育、种植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使农业生产中的各种废弃物得到了“整体、高效、再生、循环”的利用,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同时,完成了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杨家门村每眼窑每年上料3茬,每茬上料5吨,年总投料量达到3000吨。沼渣、沼液用量按1:1.6计算,年用沼渣、沼液量达4800吨,鲜菇总产量达3900吨,按现行市场价格8600元/吨计算,年总效益达到3354万元。如果麦麸或玉米面等辅料的添加量按20%计算,年可节约麦麸或玉米面600吨,按现行市场价格2000元/吨计算,合计节约120万元,增产量按30%计算,年可增产900吨,产值774万元。因此,沼渣、沼液拌料生产新技术的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不但使杨家门村的沼渣、沼液得到了综合利用,而且给广大菇农带来了很高的经济效益。2010年杨家门村鸡腿菇生产示范区被山西省确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2011年被省农业厅确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并形成了集鸡腿菇生产、采摘、农家乐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以上所述三个范例,都是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点范,从中可以看出,都是以农村沼气为纽带,以“猪—沼—果”、“猪—沼—粮”、“猪—沼—菜”、“猪—沼—鱼”等方式循环经济发展,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是转形发展的一种可取之路。综上所述,我市农村如何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应借鉴上述事例,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综合规划利用,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全市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

作者:暴卫东张佳佳单位:山西省阳泉市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