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金融服务创新思考

时间:2022-12-29 10:31:58

“三农”金融服务创新思考

摘要: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是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推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为盘活农村“沉睡的资产”,促进农村土地产权发挥现实效力,逐步改善农村产业发展结构,本文基于对农村土地产权改革背景下“三农”金融服务创新的思考,从“三农”金融服务的实践、挑战、机遇、运行体系以及政策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将金融元素深度融入农村土地产权改革,为打通金融服务“三农”的“最后一公里”以及实现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关键词:农村;土地;“三农”;金融;创新

近年来,农村土地产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为“三农”金融服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三农”金融服务的创新,对挖掘农村土地产权的金融价值、构建新时期农村土地产权管理运行模式,提升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与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农”金融服务的实践

我国在“三农”金融服务创新中进行过实践探索,并逐渐摸索出实践模式,如农用地抵押贷款、入股权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等。例如贵州湄潭采用“农民+政府+土地金融机构”的方式,由地方政府出资成立土地金融公司,可接受非耕地资源为押品,为农户发放贷款;山东寿光采用“农民+村委会+金融机构”的方式,村委会可对农户进行信用评级,经管站对土地估值办理抵押手续,银行发放贷款;重庆市采用“农民+金融机构”的方式,可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证,农户可用其抵押申请贷款;四川成都采用“农民+担保公司+金融机构”的融资方式,政府出资成立担保公司,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反担保物抵押给担保公司,由担保公司担保,银行放款;辽宁法库采用“农民+合作社+金融机构”的方式,农民以承包土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以入股土地抵押申请贷款。上述贷款模式已在全国试点区域试行,但是否具有全国普遍性,仍需待考证与评估。

二、“三农”金融服务的挑战

(一)风险挑战。“三农”金融服务创新面临着新的风险挑战,如行业风险、抵押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随着农村产业集约化的迅速发展,金融风险类型不断发生变化,土地产权的流转可能会出现产权纠纷、物权价值波动、价值不公允、缺乏活跃的交易市场等,需金融机构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二)政策挑战。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正处于改革阶段,因此“三农”金融服务仍缺少一定政策制度支持,如缺乏配套的法律制度,给相关工作开展造成很大影响。如土地产权归属、土地价值评估、担保体系构建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土地产权变现。

三、“三农”金融服务的机遇

(一)农村土地产权交易蕴含金融需求。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大量的市场需求。金融机构可为“三农”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如交易组织、资金托管、账户开立、融资管理等,保证农村土地产权交易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在土地整改、土地经营上将产生大量的土地开发融资需求,因此需架构专业的金融服务体系。(二)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催生金融新业务。农村经济模式逐渐向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转型,催生出更多金融新业务,相关金融单位,应当根据客户群的诉求,主动对金融服务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同时,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转型升级,文化旅游、产业对接、电子商务、新能源等经济模式的发展,催生“三农”金融服务进行改革创新。

四、“三农”金融的运行体系

(一)“三农”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机构应进行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不断优化“三农”金融运行体系,发挥出金融市场的运行价值。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专业农户、家庭农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等不同客群的特点,通过细分农业生产及特色产业链等服务场景,引入土地流转、农业生产补贴、农业保险、农业订单等特色数据,提供多层次、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二)“三农”金融体系风险管控。一是对国家政策进行深度解析。如国家法治建设过程中,关于“三农”金融服务的法律政策修改未及时开展,则会导致体系运行风险发生。为合理规避风险,相关金融服务工作人员,应对农村土地抵押担保业务进行全面追踪,保证“三农”金融服务体系的整体运行可控。二是遵循“试点”原则。在全国不同地区进行科学评估,依循不同地区的土地产权类型,制定科学严谨的试点工作标准,并指导相关银行积极支持试点工作。同时,相关管理部门需及时开展试点评估工作,依据评估结果,对试点地区与业务进行科学调整,防范风险发生。三是制定标准规范的操作细则,准确界定管理权责,真实、客观、准确开展农村土地产权登记工作。严格执行土地产权价值评估要求,对土地产权的取得成本、市场价格、潜在价值综合考量,以保证农村土地产权价格评估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另外,应加强当地政府、担保机构、合作组织的有效衔接,保证农村土地产权金融抵押产品的有效流通。四是加强贷后管理,对贷款资金封闭管理,对其流向实时监测,有效管控资金风险。(三)“三农”金融信贷制度完善优化。在“三农”金融信贷制度方面,可对“三农”金融产品进行定价设计,即设定较低的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贷款利率,保证农民的基本经济收益。鉴于农产品具有生长周期长、附加值低等特点,需对贷款期限与农产品的生长周期相匹配,可将贷款年限进行合理延长。根据行业的生产周期和贷款主体的经营形式,设定针对性的还款方案,例如可采用随借随还、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分期还息到期还本或按还款计划还款的还款方式,突出“三农”金融信贷服务的人性化与便利性。为保证“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开展长效性,需设定合适的信贷准入门槛。通过对授信模型、评分卡等进行合理调整,在源头上防范信用风险。与此同时,对客户的偿债能力、还款来源、发展前景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进而灵活调整客户评价指标,保证风险可控。此外,商业银行应基于国家试点地区的工作开展实际情况,对“三农”金融信贷产品进行授信额度管控,避免多头授信或超风险承受能力授信。

五、“三农”金融的政策设计

(一)“三农”金融支撑政策设计。“三农”金融政策设计需有效强化资源支撑机制,人民银行每年根据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政策,匹配专项信贷资金,以保证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工作有效推行,推动“三农”金融服务产品开发。与此同时,部分商业银行可发行专属的农村土地产权金融债券,便于推动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贷款金融服务发展,为后续“三农”金融政策全面普及提供参考。(二)相关“三农”法律政策修订。在农村土地产权改革背景下,为有效推动“三农”金融服务创新发展,需对“三农”金融服务的相关法律政策进行修订,为“三农”金融服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如对《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进行合理修订,基于法律制度对,农村土地承包地、宅基地、金融贷款、抵押条件、评估程序、管理条例进行规范化处理。例如,在农村集体建设土地使用权修订上,应当稳步推动试点工作,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合理融入到用地管理条例当中,对其集体用地的流转、用途、交易、抵押、收益、管理等工作进行细化。(三)“三农”金融风险缓释机制。在建立“三农”金融风险缓释机制过程中,可尝试引进农业担保公司,并与农业保险相互结合。同时,在财政部门的补贴环境下,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扶持,进而弱化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融资风险。在农村土地产权改革背景下,为充分发挥出“三农”金融风险缓释机制运行优势,可建立农村土地产权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如部分地区可由地方政府进行出资补助,在财政部门、农业部门的联合工作开展下,避免企业经营不善,给农户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基于不同地区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实际情况以及金融机构的运行特征,构建农村信用体系,实现“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安全稳定运行,如政策性担保公司担保、行业协会担保、基金担保、合作社担保等,积极与当地政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第三方机构对接,联动各方优势资源。(四)金融服务流转平台设计。在金融服务流转平台设计时,主要进行确权平台、交易平台、处置平台的设计。金融服务确权平台设计时,需国家相关部门,依循权证文件与农村土地确权标准流程,进行确权系统的研发,并指导相关部门进行落实。通过确权进度考核工作开展,对确权工作实际开展效果与质量进行评估。金融服务流转平台设计时,需依据交易市场的范畴,建构不同等级的流转服务体系,并建立相关农村土地价值评估体系与管理机制,进而逐渐建构权威、专业的价值评估机构,为后续农村土地产权抵押交易提供价值参考。金融服务处置平台设计时,相关政府单位需设定处置服务中心,将对应的不良债权细分,并落实到具体的责任经营主体。可接受担保机构、银行抵押资产的处置,解决农村土地产权抵押变现的实际问题。通过确权、流转、处置平台的实现流转、抵押交易的规范、高效、公开透明,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抵押,保证确权登记数据的完备、准确、及时、唯一性,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实现银行与相关农业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解决农业经营主体流转难,抵押难、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六、结束语

综上,本文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背景下,“三农”金融服务创新工作进行分析探讨,阐述当下“三农”金融服务创新过程中,收获的实践经验、工作挑战及机遇,针对我国“三农”金融产品服务的创新现实路径进行思考探究。通过本文论述分析,为其他学者提供研究分析的参考,推动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聂勇,王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村金融风险防范困境与路径优化——以广西为例[J].市场论坛,2019(06).

[2]郭金丰.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特征、利益动因与制度改进——以江西为例[J].求实,2018(03).

[3]陈颖.银行业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评估体系的构建及实践检验[J].金融监管研究,2018(02).

[4]中国人民银行眉山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李玉辉,李洋.金融创新视角下的农村产权融资法律制度研究——基于农村“两权”融资实践引出的法律问题研究[J].西南金融,2018(02).

[5]李韬,罗剑朝.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行为响应——基于Pois⁃sonHurdle模型的微观经验考察[J].管理世界,2015(07).

作者:强锴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分行